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点治理”:贫困研究中的一个新视野——基于广西圆村“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基层实践 被引量:195
1
作者 谢小芹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22,153,共11页
第一书记扶贫制度是中央政府在贫困领域的一大创新,本文旨在探讨这一制度在基层社会实践中的成效和不足。采取实地调查和参与观察等方法,研究尝试提出"接点治理"的新概念,指涉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在村庄组织界面上汇聚和融合... 第一书记扶贫制度是中央政府在贫困领域的一大创新,本文旨在探讨这一制度在基层社会实践中的成效和不足。采取实地调查和参与观察等方法,研究尝试提出"接点治理"的新概念,指涉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在村庄组织界面上汇聚和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关系形态。将"接点治理"在贫困中的运用简称为"接点治贫",指国家下派第一书记通过促进村庄组织建设来融合基层社会从而最终治贫的目的。结果显示:(1)"接点治贫"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发展和公平正义等发展之"效"。(2)因制度本身蕴含的投机性而带来了对自治的消解及双重治理失效等发展之"殇"。因此,只有重塑"接点",实现"接点再造",保证国家与社会的良好互动,最后才能达到终结贫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 接点治理 第一书记 接点再造
原文传递
全科医疗特征功能视角下分级诊疗的定义及制度层次 被引量:44
2
作者 匡莉 Li Li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6,共8页
明确分级诊疗定义和内涵是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逻辑起点,是制度的基础性研究。本文在剖析国际上分级诊疗的相关概念、探求分级诊疗本质的基础上,辨析了国内分级诊疗的定义。认为国内分级诊疗制度存在以下不足:以疾病诊治的单一维... 明确分级诊疗定义和内涵是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逻辑起点,是制度的基础性研究。本文在剖析国际上分级诊疗的相关概念、探求分级诊疗本质的基础上,辨析了国内分级诊疗的定义。认为国内分级诊疗制度存在以下不足:以疾病诊治的单一维度作为三级医疗服务分工依据,忽略了人们对医疗服务体系间接性医疗服务功能的需求;导致服务体系规划忽略了非直接性医疗服务功能,缺失了具有特征功能的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之间的分化和互补;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之间功能清晰、界限分明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尚未形成;用组织治理取代了原本属于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之间的专业治理。最后,本文从全科医疗特征功能视角,完善了分级诊疗的定义;尝试回答了分级诊疗的三个基础性问题,并归纳提出分级诊疗制度应该包括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疗 基础保健 特征功能 分级诊疗 首诊 转诊体系
下载PDF
平面上简单多边形平移时确定碰撞部位的最优算法 被引量:25
3
作者 汪嘉业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582-588,共7页
本文提出一种时间复杂性为O(m+n)的算法,在一个多边形的凸包不和另一个多边形相交的条件下,该算法可确定二个多边形是否相撞,在相撞时可确定全部碰撞部位.本文还证明了确定碰撞部位问题算法的时间复杂性的下界为O(m+n),因而本文提出的... 本文提出一种时间复杂性为O(m+n)的算法,在一个多边形的凸包不和另一个多边形相交的条件下,该算法可确定二个多边形是否相撞,在相撞时可确定全部碰撞部位.本文还证明了确定碰撞部位问题算法的时间复杂性的下界为O(m+n),因而本文提出的算法是最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形 碰撞部位 时间复杂性
下载PDF
分级诊疗的本质、制度性障碍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珊珊 黄滢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0-43,共4页
通过比较国内外对分级诊疗的定义与实践探究分级诊疗的本质,认为分级诊疗是医疗机构之间"明分实合"的专业诊疗模式,该模式的实现有赖于各项医疗管理制度的良性运转与协调。通过对当前我国相关制度的剖析,发现当前分级诊疗模... 通过比较国内外对分级诊疗的定义与实践探究分级诊疗的本质,认为分级诊疗是医疗机构之间"明分实合"的专业诊疗模式,该模式的实现有赖于各项医疗管理制度的良性运转与协调。通过对当前我国相关制度的剖析,发现当前分级诊疗模式构建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行政等级制度导致优质医疗资源向高端富集;双向转诊制度不完善;良好就医文化尚未形成。因此,必须通过改革医疗机构的薪酬制度、管理制度、转诊制度及培育合理就医文化等来实现"明分实合"的诊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首诊 双向转诊 制度性障碍 资源配置
原文传递
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高绩效作用机制及其政策涵义 被引量:23
5
作者 匡莉 Li Li 梅洁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0,共9页
全科医疗是基础保健的核心,已经成为各国高价值卫生保健体系的基石。首诊、可及性、连续性、协调性和综合性五大特征构成了以功能为导向的全科医疗定义的要素。本文从全科医疗定义出发,厘清和归纳全科医疗五大特征功能的定义、内涵及其... 全科医疗是基础保健的核心,已经成为各国高价值卫生保健体系的基石。首诊、可及性、连续性、协调性和综合性五大特征构成了以功能为导向的全科医疗定义的要素。本文从全科医疗定义出发,厘清和归纳全科医疗五大特征功能的定义、内涵及其作用,探索五大特征功能对卫生体系高绩效的作用机制。并对我国全科医疗提出建议: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名为基础保健体系;以五大核心特征功能为重点,发展强化基础保健体系,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转型升级;重点从全科医生数量、薪酬制度、医保采购以及全科医生教育培训体系等方面完善全科医生制度;从组织层面建立有助于实施全科医疗特征功能的管理制度与服务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疗 首诊 连续性服务 可及性服务 协调性服务 综合性服务
下载PDF
江苏省居民社区首诊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秦翔 张开金 +4 位作者 胡大洋 刘晓青 米文婧 赵欢 李存燕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及影响居民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的因素。方法采用选择加随机,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江苏省1141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5.6%的居民在自感病重时会选择市级及以上医院,54.1%的居民在自感病轻... 目的研究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及影响居民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的因素。方法采用选择加随机,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江苏省1141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5.6%的居民在自感病重时会选择市级及以上医院,54.1%的居民在自感病轻时选择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居民愿意到社区首诊的原因前3位依次为就近方便、医疗费用低和服务态度好。卫生机构的类型是居民去社区首诊的主要因素。结论居民择医观念是理性的,影响居民去社区就诊的关键因素是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首诊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货物空间运输联系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5
7
作者 戢晓峰 郝京京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3-158,共6页
为了研究货物空间运输联系特征及形成机制,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分析的方法,集成区域路网货车流量动态监测平台、交通行业综合统计信息管理平台及物流经济统计平台输出的多源数据,构建了运输联系强度模型。进一步引入首位联系... 为了研究货物空间运输联系特征及形成机制,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分析的方法,集成区域路网货车流量动态监测平台、交通行业综合统计信息管理平台及物流经济统计平台输出的多源数据,构建了运输联系强度模型。进一步引入首位联系的概念,利用Arc GIS进行空间分析,提取了区域空间运输联系特征,并从经济空间格局与资源空间分布差异两个方面揭示了其形成机制。以云南省公路货运为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滇中经济圈一体化促使滇中地区空间运输联系的区域化;运输基础设施的改善导致对外运输联系密切的城市向"交通廊道"沿线进一步集聚;货运资源的空间分异推动城市与区域经济中心取得首位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经济 空间运输联系特征 多源数据分析 区域物流 首位联系
原文传递
基层就诊居民家庭医生签约及首诊行为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8
作者 袁莎莎 王芳 +3 位作者 杜词 田淼淼 贾梦 赵敏捷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0-46,共7页
目的: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居民签约家庭医生以及签约后首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动基层首诊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2019年7—10月在东、中、西部三个样本市6家基层医疗机构对就诊居民进行出口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 目的: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居民签约家庭医生以及签约后首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动基层首诊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2019年7—10月在东、中、西部三个样本市6家基层医疗机构对就诊居民进行出口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调查484名基层就诊居民。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家庭医生内涵认识正确,对家庭病床服务需求更高,由社区医务人员推荐、居民区宣传栏等方式了解家庭医生的就诊居民更愿意签约;清楚家庭医生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医保优惠和长处方政策,签约时间更长的签约居民更倾向于基层首诊。结论:应进一步通过社区医务人员推荐、居民区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居民对家庭医生“健康管理者”内涵的理解,以需求家庭病床的居民为重点对象,促进有效签约;强化签约居民对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和医保优惠政策的认知,巩固续签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 签约 首诊 影响因素
下载PDF
A new cooperative approach f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to receive timely and effective percutaneous coronary reperfusion in China 被引量:7
9
作者 Jin-Chuan YAN Yang YAN +2 位作者 Cui-Ping WANG Liang-Jie XU Yi LIANG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602-607,共6页
Backgrou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is the most serious typ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owever, less than 30% of these patients have been treated effectively in China. Delayed treatment is a leading cause.... Backgrou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is the most serious typ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owever, less than 30% of these patients have been treated effectively in China. Delayed treatment is a leading cause.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a new regional cooperative model for improving the first medical contact-to-device time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n AMI pati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458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patients was perform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terms of before or after the model were implemented. First medical contact-to-device time (FMC2D), Door to device time (D2D), referral time, cardiac functions, mean cost,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ean FMC2D time, D2D time and referral time of the mode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of the model group increased but the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t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These re- sults also showed that mean costs and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reduced. The MACE rate was reduced in the model group.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new model decreased the FMC2D time,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cardiac function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STEMI patients as well as decreased the financial burd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irst medical contact Regional cooperative rescue model
下载PDF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背景下签约居民基层首诊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晓利 彭海波 +8 位作者 许凌烽 徐娜 尹呈良 孟文奇 柳松艺 尹文强 陈钟鸣 马东平 于倩倩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31-1237,共7页
背景2016年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居民基层首诊意愿逐步提升,但签约居民基层首诊效果评价尚需进一步探讨。目的了解签约居民的首诊性评价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山东省三市抽取54... 背景2016年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居民基层首诊意愿逐步提升,但签约居民基层首诊效果评价尚需进一步探讨。目的了解签约居民的首诊性评价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山东省三市抽取54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共4000名签约居民。采用汉化版基本医疗质量评估量表(PCAT)的首诊性维度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的签约居民首诊性维度得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签约居民首诊性评价的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85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48%。其中,乡镇卫生院签约居民为2086名(54.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1773名(45.9%);三个地区的首诊性维度总得分为3.49分,得分最高的条目是“您的签约机构周六、周日开门吗”(3.74分);得分最低的条目是“在非营业期间,如果您在晚上生病了,您的签约机构会有医生或护士出诊吗?”(3.0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签约机构、个人月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身体健康、是否确诊慢性疾病是签约居民首诊性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签约居民的首诊性评价较好,但还需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宣传,引导签约居民形成基层首诊的就医观念,通过明确非工作日出诊流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供给能力、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共享平台建设、发挥医疗保障制度杠杆作用等措施推动居民基层首诊,进而提升签约居民首诊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首诊性 基本医疗质量评估量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山东省
下载PDF
深圳市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兵 钟璋平 +3 位作者 李苑 饶东平 刘昊 余海深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581-1584,共4页
目的分析深圳市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人禽流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和感染来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病... 目的分析深圳市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人禽流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和感染来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确诊为人感染H5N6禽流感,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CT显示双肺实变进展迅速,白细胞正常,因呼吸及循环衰竭死亡;病例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患者标本中H5N6病毒基因与外环境中的病毒基因高度同源,其密切接触者中未发生H5N6禽流感感染;活禽市场广泛受到禽流感病毒污染。结论深圳市首次发现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感染来源与接触禽类有关,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感染H5N6禽流感 首例 活禽接触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的日食起讫算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泉 滕艳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9年第5期520-525,共6页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日食起讫算法是为了计算日食的初亏和复满时刻而设计的,该算法为《皇极历》所首创,此后历法均有涉及.通过构造日食起讫算法的理论模型,证实日食起讫算法应与月亮视差有关,中国古代的历法中,只有《钦天历》设计的日食起...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日食起讫算法是为了计算日食的初亏和复满时刻而设计的,该算法为《皇极历》所首创,此后历法均有涉及.通过构造日食起讫算法的理论模型,证实日食起讫算法应与月亮视差有关,中国古代的历法中,只有《钦天历》设计的日食起讫算法成功地考虑了月亮视差,由此指出中国古代日食起讫算法的一个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法 日食 初亏 复满 视差
下载PDF
非金属元素(F,S,Se,Te)掺杂对ZnO/graphene肖特基界面电荷及肖特基调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庞国旺 刘晨曦 +6 位作者 潘多桥 史蕾倩 张丽丽 雷博程 赵旭才 黄以能 汤哲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8-636,共9页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系统研究了非金属元素F、S、Se、Te掺杂对ZnO/graphene异质结界面相互作用及其电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ZnO/graphene异质结层间以范德瓦耳斯力结合形成了稳定的异质结,并且形成了n型肖特基势垒。差分电荷密度图表明...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系统研究了非金属元素F、S、Se、Te掺杂对ZnO/graphene异质结界面相互作用及其电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ZnO/graphene异质结层间以范德瓦耳斯力结合形成了稳定的异质结,并且形成了n型肖特基势垒。差分电荷密度图表明graphene层的电子向ZnO层转移,使得graphene层表面带正电,ZnO层表面带负电,在界面处形成了内建电场。当掺入F原子时,异质结呈现欧姆接触;当掺入S、Se、Te原子时,异质结肖特基的接触类型均由n型转变为p型,且有效降低了肖特基势垒的高度,特别是Te原子掺入后,p型肖特基势垒高度降低至0.48 eV,提升了电子的注入效率。本文的研究结果将对相关的场效应晶体管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异质结 第一性原理 肖特基接触 掺杂 能带结构 ZnO/graphene
下载PDF
Off-hours admission does not impact outcom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with a first medical contact-to-device time within 90 min 被引量:2
14
作者 Wen-Jian Ma Si-De Gao +3 位作者 Si-Zhuang Huang Xu-Ze Lin Yue-Jin Yang Meng-Yue Y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5期1795-1802,共8页
Background: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he outcomes of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patients treated with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during off-hours are as favorable as those treated d... Background: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he outcomes of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patients treated with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during off-hours are as favorable as those treated during on-hours,especially those with a first medical contact-to-device(FMC-to-device)time within 90 min.We ai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off-hours admission impacted late outcom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PCI and with an FMC-to-device time<90 min.Methods:This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670 STEMI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ccessful PPCI and had an FMC-to-device time<90 min from 19 chest pain centers in Beijing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n-hours group and off-hours group based on their arrival time.Baseline characteristics,clinical data,and key time intervals during treatment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Quality Control&Improvement Center of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 of Beijing by the 4tHeart and Brain Green Channel”app.Results:Overall,the medi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58.8 years and 19.9%(133/670)were female.Of these,296(44.2%)patients underwent PPCI during on-hours and 374(55.8%)patients underwent PPCI during off-hours.Compared with the on-hours group,the off-hours group had a longer FMC-to-device time and fewer patients with FMC-to-device time<60 min(P<0.05).During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of 24 months,a total of 64(9.6%)participants experienced a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with 28(9.1%)in the on-hours group and 36(9.6%)in the off-hours group(P>0.05).According to the Cox regression analyses,off-hours admission was not a predictor of 2-year MACEs(P=0.788).Similarly,the Kaplan-Meier curves showed that the risks of a MACE,all-cause death,reinfarction,and 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s:This real-world,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for STEMI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PCI within 90 min,off-hours admission was safe,with no difference in the risk of 2-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st medical contact-to-device tim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Off-hours
原文传递
First contact investigations and compliance to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uveitis 被引量:1
15
作者 Anuja Patil Sanjeev Gupta +5 位作者 Pradeep Venkatesh Mousumi Banerjee Vinod Kumar Rohan Chawla Shorya Vardhan Azad Atul Kuma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3年第11期1820-1826,共7页
AIM:To ascertain the pattern of investigations at first contact in uveitic patients and evaluate compliance to treatment.METHODS:An observational study comprised of 201 uveitic patients presenting for the first time t... AIM:To ascertain the pattern of investigations at first contact in uveitic patients and evaluate compliance to treatment.METHODS:An observational study comprised of 201 uveitic patients presenting for the first time to our centre from January 2019 to June 2020.Detail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systemic investigations undertaken by specialists at the time of first contact and the cost of these investigations were reviewed on the first visit to our centre.Compliance with the treatment was determined and reasons behind non-compliance were evaluated on the first follow-up in patients who had no improvement in clinical signs and symptoms.RESULTS:The mean ag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35.35±14.1y and gender composition was 59.7%males and 40.3%females.Anterior uveitis was observed in 45.3%of patients,intermediate uveitis in 31.8%of patients,posterior uveitis in 14.9%of patients and panuveitis in 8.0%of patients.Association with a systemic disease was evident in 17.9%of patients.When compared with standard guidelines and uveitis patterns,systemic investigations were identified to be relevant only in 38.3%of patients.Non-compliance to treatment was documented in 22.4%of patients.Common reasons for non-compliance were inadequate counselling by the treating physician about treatment in 26.7%of patients and a busy schedule at work/school in 22.2%of patients.CONCLUSION:Significant number of investigations performed at first contact is found to be contrary to standard guidelines and are not contributory to the care.About a quarter of patients in this study are found to be non-compliant with the treatment.Compliance is more challenging to achieve in school-going children and working adults.The availability of comprehensive,periodically updated,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on the role of investigations and the use of trained counsellors may help to channelize proper evaluation and improve compliance to treatment,respectively,in patients with uve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EITIS COMPLIANCE INVESTIGATIONS first contact
下载PDF
宋代的日月食起讫算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滕艳辉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74-78,共5页
梳理了宋代历法中的日月食起讫算法。详细分析《纪元历》《崇天历》《乾元历》日食泛用分和定用分算法,进而分析中国古代历法中处理时间和距离换算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指出《崇天历》以前的历法使用线性插值算法处理日月食初亏到食甚... 梳理了宋代历法中的日月食起讫算法。详细分析《纪元历》《崇天历》《乾元历》日食泛用分和定用分算法,进而分析中国古代历法中处理时间和距离换算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指出《崇天历》以前的历法使用线性插值算法处理日月食初亏到食甚的时间,《崇天历》以后的历法则采用二次内插法来处理;《纪元历》及其以后的历法为了简化运算,在对食延进行月亮不均匀性修正的过程中使用了近似算法。文中对《纪元历》的月食时差算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初亏 复圆 《崇天历》 《纪元历》
下载PDF
不同浓度硼掺杂石墨烯吸附多层金原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子龙 安立宝 刘扬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70,共7页
石墨烯与金属间过高的接触电阻严重影响了其在微纳电子领域的应用,B掺杂可以有效降低石墨烯的接触电阻。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不同浓度B掺杂对石墨烯吸附多层Au原子的影响。首先计算了不同浓度B掺杂石墨烯的结合能,验证了掺杂石墨烯的... 石墨烯与金属间过高的接触电阻严重影响了其在微纳电子领域的应用,B掺杂可以有效降低石墨烯的接触电阻。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不同浓度B掺杂对石墨烯吸附多层Au原子的影响。首先计算了不同浓度B掺杂石墨烯的结合能,验证了掺杂石墨烯的稳定性;然后对掺杂石墨烯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在其表面置入多层Au原子,计算了吸附模型的吸附能、赝能隙、局部态密度、电荷密度分布和电荷转移量。B掺杂浓度分别为1.39%,4.17%,6.94%,9.72%,12.50%和15.28%。结果表明:随着B掺杂浓度的提高,石墨烯吸附多层Au原子体系的赝能隙变宽,吸附能增加,结构稳定性得到提升;B原子与Au原子间杂化作用明显,具有较高的电荷密度和电荷转移量,可有效地降低石墨烯与多层Au原子间的接触电阻;但掺杂浓度为15.28%时,由于浓度过高吸附模型中石墨烯几何结构变形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B掺杂 Au吸附 第一性原理 接触电阻
下载PDF
某双离合变速器齿轮的接触应力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继文 汪金虎 《现代机械》 2015年第4期29-32,共4页
斜齿轮以传动时冲击噪音小、传动力矩大、传动平稳等特点在汽车变速器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CATIA软件建立汽车变速器一档齿轮三维实体模型,应用软件HYPERMESH和ABAQUS对变速器一档齿轮进行有限元接触强度分析,得到了一档齿轮在啮合传动... 斜齿轮以传动时冲击噪音小、传动力矩大、传动平稳等特点在汽车变速器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CATIA软件建立汽车变速器一档齿轮三维实体模型,应用软件HYPERMESH和ABAQUS对变速器一档齿轮进行有限元接触强度分析,得到了一档齿轮在啮合传动过程中,齿面接触线和齿面接触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款双离合变速器在一档工况下,一档齿轮所受的最大接触应力没有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满足变速器齿轮强度设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离合变速器 一档齿轮 有限元 接触应力
下载PDF
从语言接触视角看广西汉语方言“先行/再次”标记的功能交叠
19
作者 卢笑予 刘玲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97,共13页
[提要]广西地区部分汉语方言(粤语、客家话、平话等)在表达“先行”和“再次”概念时会出现采用相同标记“先”的现象。这两类标记形式交叠,一方面有其内部动因:概念上都是表达时间次序上前后相继事件并强调行为事件的可延续性,“事理... [提要]广西地区部分汉语方言(粤语、客家话、平话等)在表达“先行”和“再次”概念时会出现采用相同标记“先”的现象。这两类标记形式交叠,一方面有其内部动因:概念上都是表达时间次序上前后相继事件并强调行为事件的可延续性,“事理先行”可作为关联二者的中间环节;在情态类型上都与祈使/未然事件无标记关联,满足从指向施事主语到指向言者主语这一语法化/主观化路径;语音近似。另一方面,由于壮语中先行标记kon存在类似多功能模式,受到语言接触的引发,广西地区部分汉语方言“先”的语义演变路径如下:次序先行→事理先行_(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主语)→事理先行/再次→再次_(第二人称主语)→剩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行 再次 广西汉语方言 壮语 语言接触 语法化
原文传递
何作霖先生最早发现莱芜铁矿是接触变质矿床——读《山东博山莱芜间地质矿产》有感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榜荣 徐严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1-3,共3页
1949年8月,何作霖受山东省政府工矿部的邀请,在博山莱芜间进行地质调查,查明莱芜有三处铁矿。尤其是莱芜矿山地区的接触变质磁铁矿的发现,为以后寻找和勘探莱芜铁矿提供了可靠线索及依据。同时何作霖还预测了莱芜与吐丝口间煤田的存在。
关键词 何作霖 首次发现 莱芜铁矿 接触变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