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有限变形单晶塑性滑移的微观热-力耦合模型及其有限元计算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云 崔俊芝 聂玉峰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8,共7页
基于率相关的晶体塑性滑移理论,论文考虑晶体内部塑性变形产生的热以及快速热冲击作用下温度急剧变化产生热应力的热-力双向耦合效应,建立起微观单晶的瞬态热-弹-塑性耦合模型,推导出与温度有关的剪应变率和弹塑性切模量公式.根据论文... 基于率相关的晶体塑性滑移理论,论文考虑晶体内部塑性变形产生的热以及快速热冲击作用下温度急剧变化产生热应力的热-力双向耦合效应,建立起微观单晶的瞬态热-弹-塑性耦合模型,推导出与温度有关的剪应变率和弹塑性切模量公式.根据论文建立的模型,对ABAQU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1],数值模拟出<001>/{100}单晶Cu在单轴拉伸状态下的应力、应变与温度的关系和弹性模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轴向应力随温度升高先呈线性增加再呈非线性减小,轴向应变随温度增加而增加;弹性模量随塑性变形的增加而降低,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趋势[2]是一致的.数值实验表明,论文建立的模型和算法是正确合理的,且计算量远远小于分子动力学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塑性 热力耦合 有限应变 有限元计算
原文传递
大别山东南麓韧性剪切构造带 被引量:3
2
作者 水汀 薛虎 《资源调查与环境》 1989年第1期52-64,共13页
广济县四望、松山咀和黄梅县大河、苦竹及宿松县界岭、二郎河一线存在一条规模较大的平移—推覆型韧性剪切带,其延60余公里,宽约5—15km。该带中糜棱岩岩石的斑晶及眼球体压力影不对称、重结晶石英斜列方式及微褶皱形态特征反映出以左... 广济县四望、松山咀和黄梅县大河、苦竹及宿松县界岭、二郎河一线存在一条规模较大的平移—推覆型韧性剪切带,其延60余公里,宽约5—15km。该带中糜棱岩岩石的斑晶及眼球体压力影不对称、重结晶石英斜列方式及微褶皱形态特征反映出以左旋剪切作用为主。有限应变沿x方向最大拉伸量为170%,沿z方向最大缩短量为57%。中心部位的糜棱岩明显经历了热加工—恢复作用阶段,是深层次韧性剪切的产物,古差异应力平均值为158.76MPa,应变速率为3.67×10^(-11)~6.17×10^(-12)sec^(-1)。晚期又遭受了脆性薄皮冲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带 有限应变测量 位错结构 变形参数 磁性组构 广济—宿松
下载PDF
广西凤凰山银矿区构造特征及构造应力场、应变场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黄继钧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9-21,共13页
广西凤凰山银矿位于广西西大明山复式背斜北部次级小明山背斜北翼内近东西走向的断裂破碎带中。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 ,褶皱不发育。断层以WNW—EW向、NW向两组为主 ,其次为NE向 ,偶见SN向。矿区内节理发育 ,按走向可分为 6组。矿区曾经... 广西凤凰山银矿位于广西西大明山复式背斜北部次级小明山背斜北翼内近东西走向的断裂破碎带中。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 ,褶皱不发育。断层以WNW—EW向、NW向两组为主 ,其次为NE向 ,偶见SN向。矿区内节理发育 ,按走向可分为 6组。矿区曾经历了加里东运动和海西—印支运动两次SN向挤压、印支—燕山运动NW—SE向挤压、喜马拉雅运动NE—SW向挤压和近EW向挤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矿床 构造变形场 构造应力场 有限应变 挤压作用 断理解破碎带 矿床地质
下载PDF
欧拉描述的大变形固结理论 被引量:16
4
作者 丁洲祥 龚晓南 谢永利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9,共8页
以往大变形固结理论主要基于一般的固体力学模型,其控制方程忽视了固结过程中排水引起的质量变化.提出饱和上的连续介质模型,并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公理体系推导了反映质量变化的欧拉描述的大变形固结控制方程.发现传统固结理论中:... 以往大变形固结理论主要基于一般的固体力学模型,其控制方程忽视了固结过程中排水引起的质量变化.提出饱和上的连续介质模型,并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公理体系推导了反映质量变化的欧拉描述的大变形固结控制方程.发现传统固结理论中:(1)忽视了渗流速度对土体平衡条件的影响;(2)决定土体平衡的总应力张量只有在土体变形速度和渗流速度方向相同时才具有对称性等.在忽略变质量效应等条件下,传统理论成为本文理论的特例.通过算例的有限元分析,比较了欧拉描述与两种物质描述方法的差别,得到初步结论:(1)欧拉描述方法计算的地基沉降量要小于物质描述方法的结果;(2)欧拉描述方法计算的侧向位移偏大于两种物质描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形 固结 欧拉描述 饱和土 连续介质
下载PDF
考虑起始比降的饱和土体一维复杂非线性固结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杰卿 谢新宇 +1 位作者 王文军 刘开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5-363,共9页
在固相物质坐标下推导出了考虑起始比降的饱和土体一维大应变固结控制方程。从新方程可以看出,要综合考虑土体固结过程中的渗流非线性,要同时考虑起始比降和渗透系数随孔隙比的变化。采用Mesri提出的两个经验关系式进一步推导出了新的... 在固相物质坐标下推导出了考虑起始比降的饱和土体一维大应变固结控制方程。从新方程可以看出,要综合考虑土体固结过程中的渗流非线性,要同时考虑起始比降和渗透系数随孔隙比的变化。采用Mesri提出的两个经验关系式进一步推导出了新的控制方程。借助偏微分有限元软件FlexPDE对3个算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土体固结开始阶段超静孔压先略微增大,然后减小,类似于Mandel-Cryer效应。起始比降越大,土层越深,该现象越显著。虽然超静孔压最大值随起始比降的增大而增大,但增量很小。如此微小的增量在室内试验和实际工程中是很难观察到的。因此在绝大多数实际工程中,不必考虑起始比降,经典的达西定律是适用的。该研究说明了考虑起始比降、几何非线性以及材料非线性对研究Mandel-Cryer效应的重要性,更深入地认识了饱和软土的固结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始比降 大应变 复杂非线性 数值解 曼德尔效应
下载PDF
实心圆轴扭转测定本构关系的概念和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何蕴增 邹广平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6-432,共7页
本文提出了实心圆轴扭转试验建立有限应变本构关系(τ-γ曲线)的概念,并在文[1]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通过实心圆轴扭转试验建立文献[6]形式的有限应变本构关系的方法.它比单向拉伸试验所得到的本构关系更为精确.因拉伸实验变形较大时试件... 本文提出了实心圆轴扭转试验建立有限应变本构关系(τ-γ曲线)的概念,并在文[1]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通过实心圆轴扭转试验建立文献[6]形式的有限应变本构关系的方法.它比单向拉伸试验所得到的本构关系更为精确.因拉伸实验变形较大时试件伸长和变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尤其在"颈缩"后,很难对有关力学量作有效测量和分析.扭转本构关系的描绘也更为完整.以低碳钢为例,扭转本构关系所描述的有效范围比拉伸本构关系大十余倍.本文方法将有利于探讨研究更大应变下的材料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应变 本构关系 实心圆轴 扭转试验 材料力学 剪应力 角应变 塑性力学
下载PDF
磁组构与构造变形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开 贾东 +1 位作者 罗良 董树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07-1026,共20页
磁组构通常指磁化率各向异性,即AMS(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是一种重要的岩石组构,是弱变形沉积岩地区灵敏的应变指示计.近年来,AMS在造山带及前陆地区的广泛应用为构造变形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同时提升了该方法的... 磁组构通常指磁化率各向异性,即AMS(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是一种重要的岩石组构,是弱变形沉积岩地区灵敏的应变指示计.近年来,AMS在造山带及前陆地区的广泛应用为构造变形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同时提升了该方法的理论认识.本文在研读最新相关文献与著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及研究团队在龙门山地区获得的磁组构研究成果,综述了磁组构在沉积岩地区构造变形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基于现有的研究认识对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以下几点认识:(1)磁性矿物分析是AMS研究的关键,应结合多种岩石磁学实验及光学与电子显微构造研究手段展开详细的磁性矿物学分析;(2)磁化率椭球与应变椭球的对应主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相互平行,但在不同期次、不同种类复杂的磁性矿物组成,或者多期次构造变形的影响下,AMS与应变的关系相对复杂,应比对高场和低温AMS及非磁滞剩磁各向异性(AARM)测试结果,获得不同矿物的优选定向特征,并对获得的组构进行分期;(3)AMS可以揭示造山带及其前陆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并且是分析断层相关褶皱的有限应变特征和变形机制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厘定断裂带变形性状和期次及运动学分析的有效手段;(4)磁组构形成于成岩作用早期或构造变形的最早阶段,能很好地记录褶皱和逆冲作用之前的平行层缩短变形,因此可以揭示同沉积阶段的古构造应力方向.后期足够强烈的构造变形能局部改造或彻底掩盖先存AMS记录,构造流体有关的同构造期结晶矿物或先存矿物的重结晶导致的再定向被认为是其根本原因;(5)斜交磁线理是一种特殊的磁组构类型,反映了区域构造叠加或多期构造变形作用或隐伏斜向逆冲等可能的构造过程,有必要结合多方面的地质证据对其成因作出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AMS 有限应变 平行层缩短 古应力 斜交磁线理
下载PDF
利用惯量椭圆进行岩石有限应变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志勇 曾佐勋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40,共4页
提出了利用惯量椭圆对任意形状矿物颗粒进行描述的方法,并利用惯量椭圆理论,计算了岩石薄片中任意形状矿物颗粒的惯量椭圆,通过颗粒面积对椭圆参数进行标准化,得到每一矿物颗粒的等效应变椭圆。等效应变椭圆能够有效地反映对应矿物颗粒... 提出了利用惯量椭圆对任意形状矿物颗粒进行描述的方法,并利用惯量椭圆理论,计算了岩石薄片中任意形状矿物颗粒的惯量椭圆,通过颗粒面积对椭圆参数进行标准化,得到每一矿物颗粒的等效应变椭圆。等效应变椭圆能够有效地反映对应矿物颗粒的优选方位以及变形特征,进而利用椭圆的矩阵参数形式对等效应变椭圆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岩石的有限应变椭圆;同时给出了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编制了软件Straindesk,并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该方法克服了先前应变测量中的局限性,方便实现计算机的自动分析,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应变 惯量椭球 等效椭圆
下载PDF
薄壁管道爆破压力的强度差异效应与强度准则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金乘武 王立忠 张永强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66-1274,共9页
在有限变形理论的框架内,基于统一强度准则对在内压作用下的薄壁管道的塑性失效进行了分析.考虑强度差异效应和强度准则对爆破压力的影响,得到了两端封闭薄壁长圆管道的爆破压力的解析解.此外,在统一强度准则的基础上,在内压作用下的两... 在有限变形理论的框架内,基于统一强度准则对在内压作用下的薄壁管道的塑性失效进行了分析.考虑强度差异效应和强度准则对爆破压力的影响,得到了两端封闭薄壁长圆管道的爆破压力的解析解.此外,在统一强度准则的基础上,在内压作用下的两端开口薄壁长圆管道的爆破压力解析解也被导出.经过讨论,发现对于受内压的两端封闭管道,不同的强度准则和强度拉压异性对其爆破压力的影响是显著的,而对于受内压的两端开口管道,其爆破压力则不受强度准则的具体形式和强度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压力 统一强度准则 薄壁管道 有限应变
下载PDF
描述大应变率范围下材料响应的粘塑性本构模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社戌 孙训方 匡震邦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9-33,共5页
以位错动力学理论中的Orwan和Gilman关系为基础建立描述率相关材料非弹性响应的基本方程,选择材料准静态实验的单轴响应作为强化演化的规律,并考虑应变率敏感程度随变形产生变化的特性,建立了适用于大应变率范围内率相关... 以位错动力学理论中的Orwan和Gilman关系为基础建立描述率相关材料非弹性响应的基本方程,选择材料准静态实验的单轴响应作为强化演化的规律,并考虑应变率敏感程度随变形产生变化的特性,建立了适用于大应变率范围内率相关材料的统一型粘塑性本构模型。对铝1100-0在应变率范围10-5~104s-1内产生的有限塑性应变的单轴响应进行了理论预测,与Khan和Huang[1]的实验数据及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在高应变率和较大应变下不容忽视率敏感参数随变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率敏感性 有限应变 粘塑性 本构关系
下载PDF
软土的损伤对剪切带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红 赵锡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8-282,共5页
在软土各向异性弹塑性损伤模型的基础上 ,把小应变模型扩展到有限应变模型 ,推导出不排水平面应变条件下的剪切带形成条件 ,分析K0 固结状态下向各异性损伤对剪切带形成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损伤变量越大 ,越接近不稳定状态 ,垂直方... 在软土各向异性弹塑性损伤模型的基础上 ,把小应变模型扩展到有限应变模型 ,推导出不排水平面应变条件下的剪切带形成条件 ,分析K0 固结状态下向各异性损伤对剪切带形成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损伤变量越大 ,越接近不稳定状态 ,垂直方向损伤对剪切带的影响比水平方向的强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各向异性 有限应变 剪切带 弹塑性损伤模型 等效应力 损伤演化方程
下载PDF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主要断裂带变形岩石显微组构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金玺 李智武 +4 位作者 刘树根 邓宾 孙东 汤聪 武文慧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7-600,共14页
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和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构造带以其独特的弧形特征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显微组构方面对石泉–安康断裂和城口–房县断裂附近的样品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对比,旨在为扬子与华北板块穿时斜向碰撞及陆内造... 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和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构造带以其独特的弧形特征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显微组构方面对石泉–安康断裂和城口–房县断裂附近的样品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对比,旨在为扬子与华北板块穿时斜向碰撞及陆内造山作用提供一些基础信息。大巴山石泉–安康断裂带两侧样品主要发育矿物鱼、压力影、旋转碎(残)斑系,运动学指示标志以右旋为主,石英颗粒呈波状消光和带状消光,定向拉伸明显,以亚颗粒旋转(SGR)动态重结晶为主,具有韧性变形特征,石英c轴点极密大多数分布边缘,少数位于中心,指示了底面滑移为主或底面滑移与菱面滑移共同作用,Flinn指数K值大于1表明应变样式为拉长型椭球体。城口–房县断裂带东段样品石英碎斑波状消光较弱,弱定向或无,无动态重结晶,石英c轴点极密均为位于边缘,指示了底面滑移为主,呈现脆韧性变形特征,Flinn指数K值小于1表明应变样式为压扁型椭球体。综合分析认为大巴山变形变质温度以中–低温为主,相当于绿片岩相;南、北大巴山构造变形存在显著差异性,后者变形变质温度比前者的相对较高,且变形强度呈现由北而南的递减趋势。综合研究认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早期受北东向挤压形成向南西逆冲推覆,后期经历了北北东向挤压发生强烈右旋走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应变 运动学涡度 变形 显微组构 大巴山
下载PDF
华南武功山早古生代花岗岩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薛德杰 徐先兵 +2 位作者 李源 章泽军 楼法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36-1246,共11页
华南武功山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发育强烈的韧性变形,其变形特征和形成机制是认识武功山地区构造样式和成因的关键。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之上,对武功山早古生代片麻状状岩花岗岩进行了有限应变分析、运动学涡度测量以及温度估算。有... 华南武功山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发育强烈的韧性变形,其变形特征和形成机制是认识武功山地区构造样式和成因的关键。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之上,对武功山早古生代片麻状状岩花岗岩进行了有限应变分析、运动学涡度测量以及温度估算。有限应变分析表明早古生代片麻状花岗岩主应变轴比X/Z介于1.33~5.07,Y/Z介于1.17~2.59;对数付林参数K值介于0.05~6.88之间;三个主方向应变强度ε1、ε2、ε3大小范围分别为0.13~1.35、-0.26~0.28、-0.54^-0.18;应变型式从边部到核部呈扁型—长型与扁型共存—长型的变化规律;应变大小从边部到核部呈增大又减小的趋势,即中间地带为应变较强的一个带。运动学涡度测量和温度估算表明武功山地区片麻状花岗岩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早期以纯剪变形为主,形成温度为500~600℃;晚期变形表现为简单剪切,形成温度为300~400℃。结合年代学资料,探讨了武功山早古生代花岗岩韧性变形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应变 运动学涡度 早古生代花岗岩 武功山 华南
下载PDF
Finite Deformation, Finite Strain Nonlinear Dynamics and Dynamic Bifurcation in TVE Solids with Rheology
14
作者 Karan S. Surana Sri Sai Charan Mathi 《Applied Mathematics》 2024年第1期108-168,共61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mathematical model consisting of conservation and balance laws (CBL) of classical continuum mechanics (CCM) and ordered rate constitutive theories in Lagrangian description derived using entropy ... This paper presents a mathematical model consisting of conservation and balance laws (CBL) of classical continuum mechanics (CCM) and ordered rate constitutive theories in Lagrangian description derived using entropy inequality and the representation theorem for thermoviscoelastic solids (TVES) with rheology. The CBL and the constitutive theories take into account finite deformation and finite strain deformation physics and are based on contravariant deviatoric second Piola-Kirchhoff stress tensor and its work conjugate covariant Green’s strain tensor and their material derivatives of up to order m and n respectively. All published works on nonlinear dynamics of TVES with rheology are mostly based on phenomenological mathematical models. In rare instances, some aspects of CBL are used but are incorrectly altered to obtain mass, stiffness and damping matrices using space-time decoupled approaches. In the work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this is not possible using CBL of CCM for TVES with rheology. Thus,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used currently in the published works are not the correct description of the physics of nonlinear dynamics of TVES with rheology. The mathematical model used in the present work is strictly based on the CBL of CCM and is thermodynamically and mathematically consistent and the space-time coupled finite element methodology used in this work is unconditionally stable and provides solutions with desired accuracy and is ideally suited for nonlinear dynamics of TVES with memory. The work in this paper is the first presentation of a mathematical model strictly based on CBL of CCM and the solution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obtained using unconditionally stable space-time coupled computational methodology that provides control over the errors in the evolution. Both space-time coupled and space-time decoupled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s are considered for obtaining solutions of the IVPs described by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are presented in the paper. Factors or the physics influenc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VISCOELASTICITY RHEOLOGY Memory finite strain finite Deformation Nonlinear Dynamics Dynamic Bifurcation Ordered Rate Theories
下载PDF
Finite Deformation, Finite Strain Nonlinear Dynamics and Dynamic Bifurcation in TVE Solids
15
作者 Karan S. Surana Sri Sai Charan Mathi 《Applied Mathematics》 2023年第12期773-838,共6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consisting of conservation and balance laws (CBL) of classical continuum mechanics (CCM) and the constitutive theories derived using entropy inequality and representation th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consisting of conservation and balance laws (CBL) of classical continuum mechanics (CCM) and the constitutive theories derived using entropy inequality and representation theorem for thermoviscoelastic solids (TVES) matter without memory. The CBL and the constitutive theories take into account finite deformation and finite strain deformation physics. This mathematical model is thermodynamically and mathematically consistent and is ideally suited to study nonlinear dynamics of TVES and dynamic bifurcation and is used in the work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s are constructed for obtaining the solution of the initial value problems (IVPs) described by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Both space-time coupled as well as space-time decoupl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are considered for obtaining solutions of the IVPs. Space-time coupled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s based on space-time residual functional (STRF) that yield space-time variationally consistent space-time integral forms are considered. This approach ensures unconditional stability of the computations during the entire evolution. In the space-time decoupl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Galerkin method with weak form for spatial discretization, the solutions of nonlinear ODEs in time resulting from the decoupling of space and time are obtained using Newmark linear acceleration method. Newton’s linear method is used to obtain converged solution for the nonlinear system of algebraic equations at each time step in the Newmark method.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deformation physics leading to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onlinear dynamic response and dynamic bifurcation are established using the proposed mathematical model, the solution method and their validity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model problem studie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Energy methods and superposition techniques in any form including those used in obtaining solutions are neither advocated nor used in the present work as these are not su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dynamic Consistency Dynamic Bifurcation Static Bifurcation Nonlinear Formulation finite strain finite Deformation Thermoviscoelastic Classical Continuum Mechanics Conservation and Balance Laws Nonlinear Damping
下载PDF
韧性剪切带的变形分域现象——以辽东的丹东韧性剪切带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如琦 戴立军 +2 位作者 王铁军 崔武军 杨秀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3-233,共11页
丹东韧性剪切带的实例表明:韧性剪切带的持续变形包含了共轴与非共轴两种应变线路或状态,由于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变形分域现象,形成平面的变形岩石分区。持续变形过程中,又存在应变线路的转换和叠加。微构造是确定变形体制的主要依据... 丹东韧性剪切带的实例表明:韧性剪切带的持续变形包含了共轴与非共轴两种应变线路或状态,由于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变形分域现象,形成平面的变形岩石分区。持续变形过程中,又存在应变线路的转换和叠加。微构造是确定变形体制的主要依据。野外观测与应变分析证实,变形分域存在于不同尺度,在总体剪切(非共轴)变形条件下,初始糜棱岩往往表现以共轴变形占优势,而糜棱岩和超糜棱岩则以非共轴变形为主。持续变形导致从共轴向非共轴转变,最后形成后者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分域 持续变形 微构造 有限应变 丹东韧性剪切带
下载PDF
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的变质变形分析及归属讨论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海龙 宋传中 +4 位作者 李加好 任升莲 张妍 王微 杨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7-362,共16页
秦岭—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压—超高压构造带。通过对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的观察分析得知,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是一条左旋平移性质的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内多发育杆状构造,且杆状构造具有圈层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一种特... 秦岭—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压—超高压构造带。通过对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的观察分析得知,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是一条左旋平移性质的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内多发育杆状构造,且杆状构造具有圈层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一种特殊的滑脱面结合。经过镜下分析测量得知,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的有限应变测量值R_(xz)在1.80~2.04之间,平均值为1.95,涡度值W_k在0.82~0.90之间,平均值为0.86,均大于0.75,说明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是一条以简单剪切为主,纯剪切为辅的韧性剪切带,反映出此剪切带不是单纯的造山带挤压形成,还受到平行于造山带方向的剪切作用,可能与造山带碰撞后的折返机制有关。通过石英和长石的动态重结晶以及角闪石全Al压力计、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和黑云母中Ti温度计可以得知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的形成条件约为t=560~684℃,P=0.6~0.9 GPa,属于高角闪岩相,处于中地壳流变层位置。通过与商丹断裂带(商南—丹凤断裂带)以及晓天—磨子潭剪切带的对比可以知道,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可能对应晓天—磨子潭剪切带的西延部分,而不是商丹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柏杂岩 韧性剪切带 圈层结构 滑脱面 有限应变 涡度
下载PDF
李群变换求解一维非线性有限变形固结问题(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继发 谢新宇 曾国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39-642,共4页
在对渗透系数与孔隙比以及有效应力与孔隙比的关系作出假设的基础上 ,讨论了不同初值和边值条件下的饱和粘土一维非线性有限变形固结方程 ,同时对不同边界条件的性质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 ,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边界条件 ,通过李群变换的... 在对渗透系数与孔隙比以及有效应力与孔隙比的关系作出假设的基础上 ,讨论了不同初值和边值条件下的饱和粘土一维非线性有限变形固结方程 ,同时对不同边界条件的性质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 ,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边界条件 ,通过李群变换的方法可以得到非线性固结方程的完整解析解。最后 ,将所得到的解答与Tan&Scott的有关解答进行了分析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有限变形 固结 解析解 李群变换 沉降
下载PDF
地基沉降大变形计算方法的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洲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20-1926,共7页
针对大、小变形法地基沉降量结果的差异问题,从大变形应力和应变度量、本构关系以及本构参数等概念的角度进行探讨。在连续介质力学有关原理基础上,先后研究了基于Green应变、Almansi应变和自然应变的地基大变形沉降量计算式。基于欧拉... 针对大、小变形法地基沉降量结果的差异问题,从大变形应力和应变度量、本构关系以及本构参数等概念的角度进行探讨。在连续介质力学有关原理基础上,先后研究了基于Green应变、Almansi应变和自然应变的地基大变形沉降量计算式。基于欧拉应力——Almansi应变对、欧拉应力——自然应变对的大变形法压缩本构关系整理方法,以及大、小变形法切线体积压缩系数之间的转换方法等。理论分析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遵循该转换关系的条件下,同一问题所得的大、小变形法最终沉降量结果是相同的,忽略该转换关系将导致大变形法沉降量计算结果偏大或偏小于小变形法的结果,这也为合理确定大变形法本构参数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沉降 大变形 本构关系:有限应变 切线体积压缩系数
下载PDF
龙门山南段邛西断层转折褶皱磁组构及其有限应变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开 贾东 +2 位作者 罗良 张明正 李一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9-640,共12页
龙门山南段位于四川盆地以西,其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缘的变形机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磁组构是一种灵敏的应变指示计,在变形微弱的沉积岩地区尤为适用。在龙门山南段邛西断层转折褶皱不同构造部位选取48个采样点开展... 龙门山南段位于四川盆地以西,其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缘的变形机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磁组构是一种灵敏的应变指示计,在变形微弱的沉积岩地区尤为适用。在龙门山南段邛西断层转折褶皱不同构造部位选取48个采样点开展磁组构研究,分析断层转折褶皱的有限应变特征及区域构造变形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邛西地区上白垩统中主要载磁矿物为高矫顽力的赤铁矿,背斜整体应变较弱,且存在3种类型的磁组构,以沉积磁组构和初始变形磁组构为主,铅笔状磁组构少见,主要存在于靠近褶皱中段的前翼部位,说明断层转折褶皱前翼较后翼和核部应变强,且中段地层应变较其他部位更为强烈。此外,各采样点磁线理的优势方位为近南北向(N10°E),表明邛西断层转折褶皱的形成与龙门山南段晚新生代近东西向的地壳水平缩短有关,暗示龙门山南段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在晚新生代存在转变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龙门山南段 邛西断层转折褶皱 新生代变形 有限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