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细根分布及其周转的研究 被引量:59
1
作者 杨丽韫 李文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连续土钻分层取样法 ,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中原始阔叶红松林细根的垂直分布、生长和周转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原始阔叶红松林中 ,细根的平均生物量为 82 7 8g m2 ;细根在不同土层中的垂直分布符合指数曲线回归方程 ,大量的细根... 采用连续土钻分层取样法 ,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中原始阔叶红松林细根的垂直分布、生长和周转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原始阔叶红松林中 ,细根的平均生物量为 82 7 8g m2 ;细根在不同土层中的垂直分布符合指数曲线回归方程 ,大量的细根集中在 0~ 10cm土层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 ,细根的垂直分布与土层容重、温度和碳、氮含量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 (P <0 0 1) .在原始阔叶红松林中 ,群落细根的生长高峰发生在 7月和 10月 ,但其中主要树种、其他木本和草本的细根有着不同的生长动态 ,所以在计算细根生产量时应该分类计算 ,才会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 .通过对主要树种、其他木本和草本细根的分类计算 ,得出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细根年生产量为 912 4g m2 ,周转率为每年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原始阔叶红松林 细根 垂直分布 生长和周转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演替阶段草地植被细根垂直分布特征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58
2
作者 韦兰英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740-3748,共9页
研究了黄土区不同演替阶段草地植被细根垂直分布特征与土壤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草地植被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表面积、直径和比根长均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细根表面积一般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 研究了黄土区不同演替阶段草地植被细根垂直分布特征与土壤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草地植被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表面积、直径和比根长均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细根表面积一般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且集中分布于0-40cm土层;随着演替的进行,除20a弃耕地外,0—80cm土层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细根表面积逐渐增加;除25a弃耕地外,细根直径随演替进行逐渐减小。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演替进行而增加,不同演替阶段深层土壤水分较表层稳定。土壤容重的变化趋势为9〈4〈15〈20〈25a弃耕地,根系对表层土壤水分和容重的影响较大,而对深层土壤水分与容重影响较少。不同演替阶段细根各参数和土壤水分、容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各弃耕地细根参数之间,细根参数和土壤环境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在草本植被的不同演替阶段均是影响其细根垂直分布的关键因素。土壤容重在演替早期对草本植被根系的影响较小,随着演替进行其影响作用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被 细根特征 垂直分布 演替 土壤环境 黄土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水分生态区刺槐细根垂直分布的差异 被引量:46
3
作者 赵忠 成向荣 +2 位作者 薛文鹏 王迪海 袁志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共7页
以生长在陕西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区安塞县和半湿润气候区长武县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获取根样,研究不同气候区刺槐细根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地刺槐细根分布差异较大,安塞县刺槐细根平均分布深度为250cm,长武为200cm... 以生长在陕西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区安塞县和半湿润气候区长武县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获取根样,研究不同气候区刺槐细根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地刺槐细根分布差异较大,安塞县刺槐细根平均分布深度为250cm,长武为200cm;安塞阴、阳坡立地上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分别是长武的5.06和8.29倍。无论是在阴坡还是阳坡立地上,安塞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均在土壤表层0~20cm处达到最大值,且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长武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峰值出现在较深的土层,阴、阳坡均在60cm左右。安塞刺槐细根约80%分布于0~150cm土层中,长武集中在0~100cm土层。此外,两地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阴坡大于阳坡。水分条件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模型S=AhB(C+Dh+Eh2+Fh3)可以较好地拟合两地刺槐细根的垂直分布特征,安塞县不同立地的拟合决定系数R2均在0.94以上,长武县在0.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刺槐 细根表面积 细根垂直分布 模型
下载PDF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群落细根生产力、分布及养分归还(英文) 被引量:32
4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2 位作者 何宗明 陈银秀 郭剑芬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3-233,共11页
研究了福建三明 2 7a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群落细根 (d <2mm)的生产力、分布和养分归还 .结果表明 ,混交林细根生物量、N、P养分现存量分别为 5 .381thm-2 、4 8.0 85kghm-2 和 4 .174kghm-2 ,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17.4 %、2 7... 研究了福建三明 2 7a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群落细根 (d <2mm)的生产力、分布和养分归还 .结果表明 ,混交林细根生物量、N、P养分现存量分别为 5 .381thm-2 、4 8.0 85kghm-2 和 4 .174kghm-2 ,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17.4 %、2 7.2 %和 2 0 .0 % .混交林细根的年净生产力达 4 .12 4thm-2 a-1,比纯林高出 16 .9% .混交林杉木和观光木细根均在表层土壤富集 ,而在较深层土壤两者分布具镶嵌性 ;与混交林杉木相比 ,纯林杉木土壤表层细根量较少 ,最大分布层次下移 .混交林中观光木细根的周转速率为 1.16 ,杉木为 0 .96和 0 .95 ;而林下植被层细根周转速率 (1.4 6~ 1.5 2 )均高于相应的乔木层 .混交林细根的年死亡量、N和P养分年归还量分别达 2 .119thm-2 、18.5 5 9kghm-2 和 1.5 6 5kghm-2 ,分别是纯林的 1.2 1倍、1.2 3倍和 1.14倍 ,其中林下植被细根占有较为重要位置 .对细根分布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分析表明 ,细根的垂直分布与土壤全N的相关性最强 (0 .87~ 0 .89) .图 1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 杉木纯林 细根 生产力 分布 养分归还 森林群落
下载PDF
黄土高原子午岭天然柴松林细根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24
5
作者 韦兰英 上官周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74,共6页
为揭示柴松林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采用土钻法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天然柴松林细根垂直分布特征和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松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和比根长都集中分布于0~20 cm土层,总体上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 为揭示柴松林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采用土钻法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天然柴松林细根垂直分布特征和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松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和比根长都集中分布于0~20 cm土层,总体上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柴松林地最大细根生物量分布在10~20 cm土层,最大的根长密度、比根长和根表面积均分布在0~10 cm土层;最小比根长分布在20~30 cm土层,最小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均分布在60~7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柴松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细根生物量与>5 mm和<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天然柴松细根分布特征受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细根功能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松 细根特征 垂直分布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水分和细根生物量 被引量:28
6
作者 林希昊 陈秋波 +2 位作者 华元刚 杨礼富 王真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1-336,共6页
采用根钻法,分析了橡胶幼树期(5 a)、初产期(9 a)和旺产期(16 a)林下土壤水分特征及橡胶树细根生物量.结果表明:橡胶树龄越大,土壤含水量越高,而橡胶树细根生物量越少;不同树龄橡胶林0~60 cm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年内... 采用根钻法,分析了橡胶幼树期(5 a)、初产期(9 a)和旺产期(16 a)林下土壤水分特征及橡胶树细根生物量.结果表明:橡胶树龄越大,土壤含水量越高,而橡胶树细根生物量越少;不同树龄橡胶林0~60 cm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年内变化则呈"双峰"型;不同树龄橡胶树细根生物量最大值均出现在10 cm土层,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细根生物量年内变化同样呈"双峰"型,但不同树龄细根生物量峰值的出现时间不一致.土壤含水量和土层深度是橡胶树细根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细根生物量 土壤水分 垂直分布
原文传递
不同树龄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和年内动态 被引量:22
7
作者 林希昊 王真辉 +1 位作者 陈秋波 杨礼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128-4135,共8页
用根钻法对幼树期(5a)、初产期(9a)和旺产期(16a)3个树龄橡胶树细根(〈2 mm)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9、16a橡胶林0~60cm土层内细根总生物量分别为2056.18、1557.42、1174.90 kg·hm^-2。... 用根钻法对幼树期(5a)、初产期(9a)和旺产期(16a)3个树龄橡胶树细根(〈2 mm)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9、16a橡胶林0~60cm土层内细根总生物量分别为2056.18、1557.42、1174.90 kg·hm^-2。细根的生物量与橡胶树不同生长或生产期有密切的关系,但幼龄橡胶树细根生物量还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橡胶树细根总生物量80%左右分布在0~40cm土层,细根生物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回归模型分析以指数方程y=a.ebx(a、b均为常数)拟合效果较好。通过不同月份细根生物量比较,发现橡胶树细根生物量年动态变化呈“双峰型”,5a、9a橡胶树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份和8月份;16a橡胶树则出现在6月份和10月份,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同树龄橡胶树表层细根生物量年内变化不一致,其它土层细根生物量年内变化也呈“双峰型”,土层越深,变化越趋于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细根生物量 垂直分布 年内动态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匡冬姣 雷丕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74,79,共6页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地下细根的碳分配及其随年龄变化规律,于 2014 年 4 月用土壤钻法对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三个不同林龄(7 年生、17 年生和 25 年生)细根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 0 ~ 60 cm 土层...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地下细根的碳分配及其随年龄变化规律,于 2014 年 4 月用土壤钻法对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三个不同林龄(7 年生、17 年生和 25 年生)细根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 0 ~ 60 cm 土层内杉木细根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17、25 年生杉木林细根生物量分别为 239.79 g·m^-2、271.90 g·m^-2和 191.60 g·m^-2,占杉木细根总生物量的 68.45%、56.39% 和68.64%。而林下植被层地下细根生物量随杉木林年龄的增大而减少,7 年、17 年和 25 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层细根生物量为别为 207.20 g·m^-2,54.87 g·m^-2和 39.54 g·m^-2。不同林龄杉木林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 7 年生杉木人工林细根分布主要在表层;利用渐进累积方程分析表明,25 年生杉木人工林向土层深处生长比较明显。不同林龄活细根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组织密度则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细根 生物量 垂直分布 林龄
下载PDF
欧美108杨细根形态及垂直分布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被引量:14
9
作者 闫小莉 戴腾飞 +2 位作者 贾黎明 戴丽莉 辛福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25-837,共13页
合理高效的水肥集约经营是有效地提高速生丰产林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细根是植物吸收水肥和维持生长的主要器官,了解细根形态及其分布对水肥耦合措施的响应机制有助于解释树木生长和吸收水肥能力的差异性。该文基于水氮耦合措施对欧美108... 合理高效的水肥集约经营是有效地提高速生丰产林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细根是植物吸收水肥和维持生长的主要器官,了解细根形态及其分布对水肥耦合措施的响应机制有助于解释树木生长和吸收水肥能力的差异性。该文基于水氮耦合措施对欧美108杨(Populus×euramericana‘Guariento’)幼林表土层(0–30 cm)细根形态及分布的影响研究,在连续两年的水氮管理后,开展了欧美108杨0–60 cm土层细根形态及垂直分布对水氮耦合响应的研究。田间设计3个灌溉水平(灌溉土壤水势起始阈值为–75 k Pa、–50 k Pa、–25 k Pa)和3个养分水平(施N 150 g·tree–1·a–1、300 g·tree–1·a–1、450 g·tree–1·a–1),组合成9个水氮耦合处理,另设1个对照处理(CK)。研究结果表明:(1)垂直方向上,各处理细根生物量密度、表面积和平均直径均表现为10–20 cm土层最大(该层生物量密度占0–60 cm土层总生物量的27%–37%),随后在30–60 cm土层逐层递减;根长密度则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逐层递减,0–10 cm土层显著大于其他土层(该层根长密度占0–60 cm土层总根长密度的33%–45%)。(2)6个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和平均直径均表现为高水高氮(D3F3)和中水高氮(D2F3)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D3F3处理6个土层生物量密度是对照的3.12–47.74倍;细根表面积则是D3F3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是CK的4.36–30.57倍。(3)连续的水氮耦合管理措施不会改变细根的垂直分布格局(各处理均具有与CK一致的分布格局),但在第二个生长季,欧美108杨细根的整体分布随着林龄的增加趋于深层化;另外,中水高氮的耦合处理也可有效地促进细根的生长,这种水氮需求水平与第一个生长季内需高水高氮才可显著促进其生长的特性不同。欧美108杨细根在第2个生长季主要分布于0–20 cm土层,9个水氮耦合处理中,除低水低氮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耦合 细根 形态 垂直分布
原文传递
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区典型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及其碳储量特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谭波 张健 +3 位作者 杨万勤 汪明 薛樵 董生刚 《四川林业科技》 2008年第2期18-22,共5页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解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人工林生态系统功能,研究了该区青冈人工林(QF)、人工混交林(BF)、粗枝云杉人工林(SF)、沙棘灌木林(HP)和刺槐...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解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人工林生态系统功能,研究了该区青冈人工林(QF)、人工混交林(BF)、粗枝云杉人工林(SF)、沙棘灌木林(HP)和刺槐人工林(RP)五种典型森林群落细根的生物量及其碳储量特征。不同森林群落细根生物量和碳储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并与土壤发育程度和树种有关;细根主要分布土壤表层0~20cm范围内,平均占细根总量的87%,大于20cm细根也有分布,仅占细根总量的13%;QF、BF、SF、HP和RP细根的生物量分别为3820ks·hm^-2、2036kg·hm^-2、1855kg·hm^-2、1816kg·hm^-2和1144ks·hm^-2,碳储量分别为1.91MgC·hm^-2、1.02MgC·hm^-2、0.93MgC·hm^-2、0.91MgC·hm^-2和0.57MgC·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森林交错带 细根 垂直分布 生物量 碳储量
下载PDF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Dynamics of Fine Root Parameters for Apple Trees of Different Ages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被引量:10
11
作者 GAN Zhuo-ting ZHOU Zheng-chao LIU Wen-zhao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SCD 2010年第1期46-55,共10页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seasonal dynamics of fine root parameters for the apple trees of different ages (3, 10, 15, and 20 years old)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were studied. Soil coring method was ...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seasonal dynamics of fine root parameters for the apple trees of different ages (3, 10, 15, and 20 years old)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were studied. Soil coring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dynamics of fine roots at different root radial distances (1.0, 1.5, and 2.0 m from the main tree trunk). The fine root biomass density (FRD), fine root length density (RLD), and specific root length (SRL), as well as soil water content and soil temperature were also measured. The FRD and RLD for the 10, 15, and 20 years old trees reached peak values in the 20-30 cm soil layer. For the 3 years old tree, the highest FRD and RLD were observed in the 10-20 cm soil layer. The FRD and RLD decreased with increased soil depth from the 10-20 or 20-30 cm soil layer for all age apple trees. The SRL decli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ree age. The FRD at the 1.0 m radial distance from the main tree trunk was higher than that at other radial distances in the 3 and 10 years old orchard. However, in the 15 and 20 years old orchards, especially the 20 years old orchard, the FRD at the 2.0 m radial distance was nearly equal to or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1.0 and 1.5 m radial distances. For all the root radiuses or the tree ages, the FRD, RLD, and SRL were the highest in spring and the lowest in autumn. The age of an apple tree does not affect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but the biomass of fine roots and the SRL. Radial distance affects the root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3 and 10 years old trees but the 15 and 20 years old trees. Additionally, effects of soil temperature and soil moisture on fine root distribution or seasonal dynamics are not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 root vertical distribution seasonal dynamics apple tree Loess Plateau
下载PDF
黄土高原刺槐细根与土壤水分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迪海 赵忠 张彦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在黄土高原甘肃省泾川县,采用根钻法对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地的细根和土壤水分进行动态调查。结果表明:刺槐林地0~150cm土层是树木细根的主要分布层,有87%以上的细根表面积分布。刺槐细根表面积垂直分布与剖面土壤水分间呈显... 在黄土高原甘肃省泾川县,采用根钻法对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地的细根和土壤水分进行动态调查。结果表明:刺槐林地0~150cm土层是树木细根的主要分布层,有87%以上的细根表面积分布。刺槐细根表面积垂直分布与剖面土壤水分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生长季内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为10月>4月>6月>8月,刺槐细根表面积的动态变化为4月>6月>8月>10月。刺槐细根表面积动态与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动态不完全一致。总体上刺槐细根表面积季节动态与林地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刺槐 细根 垂直分布 季节动态
下载PDF
土壤和大气增温对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和叶片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时应贵 熊德成 +6 位作者 叶旺敏 张楠 唐玉祥 陈娟 吴帆 刘小飞 杨智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16-1923,共8页
为揭示不同增温方式对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和叶片性状的影响,设置土壤增温(电缆增温4℃,不增温)×大气增温(开顶箱被动式增温,不增温)双因子实验,对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和叶片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气增温、土壤和大气同时增温使... 为揭示不同增温方式对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和叶片性状的影响,设置土壤增温(电缆增温4℃,不增温)×大气增温(开顶箱被动式增温,不增温)双因子实验,对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和叶片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气增温、土壤和大气同时增温使杉木细根总生物量显著减少,土壤增温后细根总生物量无显著变化;大气增温、土壤增温、土壤和大气同时增温显著降低了0~1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大气增温、土壤和大气同时增温显著降低了1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而各处理2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大气增温、土壤增温显著减少1年生叶片组织密度及比叶质量;土壤增温、土壤和大气同时增温显著减少2年生叶片面积,显著增加了叶组织密度及比叶质量;大气增温显著减少了2年生叶片面积;未来气候变暖下杉木幼树可能会通过改变细根生物量的土层分布以及不同年龄叶片的性状来适应增加的温度。因此,为更真实、准确揭示增温对植物的影响,应考虑不同增温方式对植物性状的影响,尤其是应加强地上和地下同时增温的控制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方式 细根 垂直分布 叶龄 比叶质量
原文传递
林龄对思茅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帅锋 贾呈鑫卓 +5 位作者 杨利华 钟华 黄小波 郎学东 刘万德 苏建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33,共8页
[目的]以云南省普洱市主要植被思茅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龄思茅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大小分布及变化特征。[方法]分别在5、8、15、25、3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内,利用内径为8.5 cm的根钻分3层(0~10、10~20、20~30 cm)获取思茅松与... [目的]以云南省普洱市主要植被思茅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龄思茅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大小分布及变化特征。[方法]分别在5、8、15、25、3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内,利用内径为8.5 cm的根钻分3层(0~10、10~20、20~30 cm)获取思茅松与其它物种的细根、粗根及死根生物量数据。[结果]表明:随着思茅松人工林林龄的增长,思茅松细根生物量呈减少的趋势,而其它物种细根生物量呈增加趋势,细根生物量最大出现在3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不同林龄思茅松人工林的思茅松粗根和死根生物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其它物种及林分的粗根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则随林龄增长而增加。思茅松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土壤深度0~10 cm内,其中,思茅松、其它物种、林分细根生物量以及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林龄和土壤深度对思茅松与其它物种的细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林龄与土壤深度的交叉作用对思茅松细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林龄对死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林龄、土壤深度及林龄与土壤深度的交叉作用对粗根与根系的生物量有显著影响。[结论]思茅松人工林随着林龄增长,群落结构与树种组成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对根系生物量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细根 粗根 生物量 林龄 垂直分布
下载PDF
小兴安岭4种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8
15
作者 耿鹏飞 金光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0-148,共9页
【目的】对原生林及其皆伐后自然演替形成的次生林和造林形成的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更新方式对细根动态分布的影响、了解细根与土壤特性之间的互动效应,为阐明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和养分循环以及为该地区森林恢... 【目的】对原生林及其皆伐后自然演替形成的次生林和造林形成的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更新方式对细根动态分布的影响、了解细根与土壤特性之间的互动效应,为阐明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和养分循环以及为该地区森林恢复和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兴安岭南坡典型阔叶红松林、皆伐后天然更新的白桦次生林、皆伐后栽植的红松人工林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5—9月用连续钻取土芯法采集细根(直径≤2 mm)和土壤,测定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分析生物量与土壤特性的相关性。【结果】典型阔叶红松林、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白桦次生林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P<0.05);各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细根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中,其中白桦次生林0~20 cm土层中细根生物量占其细根总生物量的比例最高(75.81%),典型阔叶红松林最低(62.73%);各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存在季节性波动,各森林类型活、死细根生物量均有2个峰值;4种森林类型的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除典型阔叶红松林外,其他3种森林类型的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极显著正相关(P<0.01),4种森林类型的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水解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白桦次生林的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本地区的顶极群落——典型阔叶红松林和以典型阔叶红松林的建群种为主要组成树种的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以先锋树种白桦和兴安落叶松为主要组成树种的白桦次生林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主要集中在养分含量较高的土壤表层,处于演替顶极阶段的森林较处于演替早期的森林采取更精细的获取资源的策略,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细根生物量 垂直分布 季节动态 土壤特性
下载PDF
内蒙古温带草地低级根生物量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静 曾辉 +1 位作者 熊燕梅 郭大立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31-938,共8页
为了揭示根系生长策略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草地植物根系周转对土壤碳的贡献,在内蒙古荒漠草地、典型草地以及草甸草地设置17个样点,分析总根生物量、低级根生物量和低级根占总根生物量之比随草地类型与土层深度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土壤因素... 为了揭示根系生长策略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草地植物根系周转对土壤碳的贡献,在内蒙古荒漠草地、典型草地以及草甸草地设置17个样点,分析总根生物量、低级根生物量和低级根占总根生物量之比随草地类型与土层深度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土壤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低级根生物量与总根生物量正相关,低级根生物量和总根生物量都与年均降水量、土壤氮含量正相关,与年均温为负相关;2)低级根占总根生物量之比总体上呈现荒漠草原(14%)〈典型草原(20%)〈草甸草原(39%)的趋势,与年均降水量正相关,与年均温负相关,与土壤全碳和全氮不相关;3)低级根生物量随土层的垂直分布规律与总根生物量一致,在草甸草地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低级根主要分布在0~40 cm表层土壤中(85%以上),而在典型草地与荒漠草地则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草地植物根系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响应温度和降水这两个环境因子;2)植物在水分贫乏的生境中可能通过降低对快速周转的低级根的投入来减少碳支出,而投入更多的高级根来存储水分养分,同时表明干旱生境中植物细根的水分养分吸收效率可能高于湿润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生物量 吸收根 空间分布 垂直分布 吸收效率
下载PDF
木荚红豆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分布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勇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6年第1X期63-66,共4页
通过对34年生木英红豆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与垂直分布进行为期3年(1999~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木荚红豆人工林细根生物量为(3.01±0.47)t/hm^2,其中活细根生物量为(1.70±0.77)t/hm^2,死细根生物量为(... 通过对34年生木英红豆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与垂直分布进行为期3年(1999~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木荚红豆人工林细根生物量为(3.01±0.47)t/hm^2,其中活细根生物量为(1.70±0.77)t/hm^2,死细根生物量为(1.31±0.52)t/hm^2.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不同季节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年际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活细根生物量一般在3月份出现极大值,11月份出现极小值.死细根生物量峰值出现在9~11月份间,最低值一般出现在3月份.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荚红豆 细根 季节动态 垂直分布
下载PDF
黄土高原杨树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闫美芳 王璐 +1 位作者 郭楠 时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5期146-151,共6页
为了解细根生长、周转及其对土壤碳库的贡献,以太原地区杨树人工林(Populus tomentosa)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取土样法及分解袋法,研究了细根(〈2 mm)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年生产量及碳储量。结果表明: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为241.... 为了解细根生长、周转及其对土壤碳库的贡献,以太原地区杨树人工林(Populus tomentosa)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取土样法及分解袋法,研究了细根(〈2 mm)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年生产量及碳储量。结果表明: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为241.8 g/m2,其中活细根生物量为168.0 g/m2,约占细根总生物量的69.5%。细根主要集中于0~10 cm土层,且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细根生物量还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4月。细根年分解量为35.3 g/m2,年死亡量为98.2 g/m2。细根年生产量估计为216.6 g/m2,年周转率为1.29次。0~40 cm土层细根总碳储量为97.4 g·C/m2,每年由于细根死亡向土壤碳库输入的碳量约为39.6 g·C/m2。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细根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而细根季节动态与土壤水分及气候特点密切相关。由于本研究区地处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短缺是导致细根生产量偏低的主要原因,且影响细根周转及其向土壤有机碳库的碳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林 细根生物量 垂直分布 季节变化 碳储量 土壤因子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细根分布及周转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清芳 刘滨凡 +2 位作者 韩丽冬 李云红 刘玉龙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9-454,共6页
采用根钻法和内生长土芯法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3种林型(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细根(≤2 mm)的生物量、垂直分布、生产与周转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细根生物量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林型的活细根生物量均高于... 采用根钻法和内生长土芯法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3种林型(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细根(≤2 mm)的生物量、垂直分布、生产与周转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细根生物量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林型的活细根生物量均高于死细根生物量,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0-10 cm土层,3种林型活细根生物量在幼龄林和成熟林之间差异显著;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全氮、C/N、含水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水溶性碳、pH、容重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细根年生产量在0.14-0.64 kg·m^(-2)·a^(-1)之间,年死亡量在0.07-1.43 kg·m^(-2)·a^(-1)之间,云冷杉红松林成熟林细根周转率较高(1.61 a^(-1)),椴树红松林幼龄林细根周转率最低(0.63 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细根 垂直分布 周转
下载PDF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细根生物量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丽荣 陈蓉 +3 位作者 陈铭 姚晓东 王小红 陈光水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1期34-40,共7页
为揭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生物量随演替序列的动态变化特征,选取15年生、47年生和110年生(分别为演替的初、中、中后期)的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对细根(<2 mm)的生物量、死/活生物量比例、径级和垂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为揭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生物量随演替序列的动态变化特征,选取15年生、47年生和110年生(分别为演替的初、中、中后期)的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对细根(<2 mm)的生物量、死/活生物量比例、径级和垂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活细根生物量、死细根生物量及死/活生物量比值随林分演替序列而显著增加,演替中后期的活细根、死细根生物量和死/活生物量比分别较演替初期高1.3、23.2和1.8倍。0~1 mm细根的生物量及死/活生物量比值均显著高于1~2 mm细根。演替中期和中后期的0~1 mm活细根生物量占活细根总生物量平均比演替初期高22%,差异显著。细根生物量随土层加深而显著下降;随着林分演替的进行,细根生物量更趋于表层分布。演替阶段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生物量变化有显著影响,说明林分在不同演替阶段捕获资源的方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细根 径级 垂直分布 演替阶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