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磁刺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精细动作及认知功能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李新剑 宋伟 +4 位作者 仇爱珍 金鑫 王雨晴 李之林 杨忠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184-2187,共4页
目的:探究经颅磁刺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精细动作及认知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0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5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研究... 目的:探究经颅磁刺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精细动作及认知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0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5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研究组患儿给予经颅磁刺激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研究组患儿完成治疗情况;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 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评分评定两组患儿日常精细动作(包括抓握能力评分及视觉-运动综合能力评分),采用 Gesell 发育诊断量表发育商数(DQ)评定两组患儿认知功能发育情况(包括个人-社交能区、适应性能区、语言能区、精细运动能区、大运动能区 DQ)。结果研究组患儿均完成经颅磁刺激术,少数患儿开始治疗时出现哭闹,2-3次后可安静接受治疗,脑电图复查均未见异常;治疗过程中无患儿出现头疼、头晕、异常病理反射。治疗前两组患儿抓握能力及视觉-运动综合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抓握能力及视觉-运动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个人-社交能区、适应性能区、语言能区、精细运动能区、大运动能区 DQ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语言能区 DQ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个人-社交能区、适应性能区、精细运动能区、大运动能区 DQ 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颅磁刺激术联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精细动作及认知功能发育,简单易行,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经颅磁刺激 精细动作 认知功能发育
下载PDF
儿童早期精细动作技能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30
2
作者 耿达 张兴利 施建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1-267,共7页
精细动作技能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而产生的运动,它可以为个体提供认知经验,丰富认知对象,进而促进个体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当个体需要将认知资源-注意在两个或多个任务之间进行分配时,熟练的精细动作可以... 精细动作技能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而产生的运动,它可以为个体提供认知经验,丰富认知对象,进而促进个体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当个体需要将认知资源-注意在两个或多个任务之间进行分配时,熟练的精细动作可以节省注意资源,为高级的认知任务更好地服务;精细动作与认知在发展中不断相互促进,有些动作是某些认知习得或认知练习的先决条件;精细动作技能可以预测小学低年级的学业成绩,尤其是阅读和数学成绩。精细动作技能和认知发展的关系具有大脑神经发育基础,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共享相同的脑区,如小脑和前额叶。因此,某些认知损伤的病症可以通过精细动作的训练而得到改善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动作能力 认知 关系 发展 儿童
下载PDF
益脑增智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临床疗效及对精细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蔡志军 李巧秀 +1 位作者 朱佳宁 王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益脑增智针法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脑瘫患儿临床疗效及对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予Bobath疗法、作业疗法及引导式教育等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脑... 目的观察益脑增智针法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脑瘫患儿临床疗效及对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予Bobath疗法、作业疗法及引导式教育等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脑增智针法。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分、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评分、Gesell量表发育商(DQ)和脑血流灌注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2%(61/66),对照组为80.30%(53/6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DMS-FM及FMFM评分、Gesell量表各能区DQ值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PDMS-FM、FMFM评分及Gesell量表各能区DQ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P)明显升高,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VP明显高于对照组,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脑增智针法联合康复运动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促进智力发育,改善脑血流量,增加脑组织血流灌注,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脑增智针法 脑瘫 精细运动 智力发育
下载PDF
1~3岁儿童精细动作发育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孔亚楠 孙淑英 +1 位作者 刘薇 何海宏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了解1~3岁儿童精细动作发育现况,分析其精细动作发育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对1~3岁的儿童进行精细动作能区发育商测查,同时应用自行设计的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所收集的资料采用单... 【目的】了解1~3岁儿童精细动作发育现况,分析其精细动作发育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对1~3岁的儿童进行精细动作能区发育商测查,同时应用自行设计的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所收集的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486例儿童精细动作发育商平均值为98.33±8.18,呈正态分布;精细动作发育商与孕周、母亲文化程度、主要抚养人、主要抚养人对早期教育知识的态度、是否经常进行精细动作游戏训练相关。【结论】有意识的进行多种精细动作训练是促进儿童精细动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动作发育 影响因素 1~3岁儿童
原文传递
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发育进程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史惟 丁俊杰 +5 位作者 杨红 李惠 苏怡 侯方华 王艺 俞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估痉挛型偏瘫患儿的患侧和对侧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发育进程,进一步明确痉挛型偏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发育特性。方法纳入2000至2012年在上海地区8家儿童康复机构和6所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康复治疗和教育的先天... 目的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估痉挛型偏瘫患儿的患侧和对侧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发育进程,进一步明确痉挛型偏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发育特性。方法纳入2000至2012年在上海地区8家儿童康复机构和6所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康复治疗和教育的先天性痉挛型偏瘫连续病例。采用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进行精细运动功能评估,分别测定以患侧和对侧为主导的FMFM分值。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构建患侧和对侧的精细运动发育曲线,获得FMFM极限值以及达到极限值90%时的年龄(年龄-90)用于临床解释。结果 536例偏瘫患儿进入分析,男360例(67.2%),女176例,右偏瘫284例(53.0%),左偏瘫252例。首次评估时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7.8岁,平均年龄为(3.4±3.2)岁。共有792对FMFM测试结果用于模型构建,平均每例患儿有1.48对FMFM测试结果,其中73例完成了2次测试,54例完成3次以上测试。采用Stablelimit模型拟合对侧精细运动发育模型,采用Peak/decline模型拟合患侧精细运动发育模型,两模型均拟合成功。对侧的FMFM极限值为73.4分,明显高于患侧的64.0分。年龄-90对侧为2.7岁,患侧为3.3岁。患侧FMFM分值在到达极限值后呈缓慢下降趋势,降幅约为12%(极限值64.0分降至56.5分)。结论痉挛型偏瘫患儿患侧上肢的精细运动功能发育极限低于对侧,到达发育极限的时间晚于对侧,且在到达极限后呈逐步下降趋势。针对偏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训练应充分重视两侧功能发育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偏瘫 精细运动 上肢 功能 评估 发育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下载PDF
指针推拿治疗脑瘫42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新剑 仇爱珍 +1 位作者 李之林 杨忠秀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2期2946-2948,共3页
目的:观察指针推拿治疗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指针推拿干预。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末接受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测评,... 目的:观察指针推拿治疗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指针推拿干预。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末接受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测评,并比较两组运动发育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在抓握及视觉运动整合评分方面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发育商积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针推拿应用于脑瘫患儿,能有效改善小儿日常精细化动作,且能提高发育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指针推拿 精细动作 发育商
下载PDF
南充市3-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水平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熊雷欣 夏巍 卢清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22-25,共4页
随机和分层抽取南充市三个区11所幼儿园大、中、小三个班的330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了解幼儿在捏、画、剪、折、穿、使用勺子与筷子等方面的精细动作发展水平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在幼儿使用... 随机和分层抽取南充市三个区11所幼儿园大、中、小三个班的330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了解幼儿在捏、画、剪、折、穿、使用勺子与筷子等方面的精细动作发展水平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在幼儿使用筷子的问题上,教师和园长对幼儿用筷进餐意识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发展
下载PDF
母亲生育年龄及喂养行为与高危儿早期运动发育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慧 王丽娟 +3 位作者 童连 汪军 张雅萍 张卿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母亲生育年龄、喂养行为与高危儿早期运动发育的关系,促进其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作用。方法对2020年3月—2021年2月出生的227例高危儿健康状况、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状况等资料进行调查。在6月龄时进行ASQ-3测评,采用Logistic... 目的探讨母亲生育年龄、喂养行为与高危儿早期运动发育的关系,促进其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作用。方法对2020年3月—2021年2月出生的227例高危儿健康状况、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状况等资料进行调查。在6月龄时进行ASQ-3测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喂养行为对高危儿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高危儿的纯母乳喂养率44.1%,4~6个月辅食添加率74.9%。ASQ-3粗大动作能区发育异常检出率25.1%。不同辅食添加状况、孕期胎儿异常情况及围生期窒息抢救史对高危儿男童粗大动作发育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77、4.45、5.70,P<0.05)。4~6个月未添加辅食(OR=3.90,95%CI:1.27~12.03,P=0.018)、母亲生育年龄<16岁或>35岁(OR=14.72,95%CI:1.71~127.00,P=0.014)是高危儿男童早期粗大动作发育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危儿男童出生后4~6月未添加辅食、母亲生育年龄过小或过大均将增加其子代粗大动作发育问题的风险。应进一步加强育龄妇女的宣教与高危儿辅食添加方式的研究,促进早期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儿 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三版 粗大动作发育 喂养行为 辅食添加
原文传递
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唐氏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鹤 叶玉香 +3 位作者 党伟利 李伟 刘姝 杨巧菊 《河南中医》 2018年第12期1941-1944,共4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唐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福利院康复门诊部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治疗的唐氏综合征患儿3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推拿按摩...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唐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福利院康复门诊部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治疗的唐氏综合征患儿3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推拿按摩、作业疗法、头皮针、理疗等,治疗周期为1年,治疗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 motorfunctional measure,GMFM)、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评估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in 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PDMS-FM)、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diagnostic scale,GDDS)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智力评估。结果:治疗后,患儿GMFM总百分率、PDMS-FM评分及智力发育商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唐氏综合征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智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综合康复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精细运动功能 智力发育商数
下载PDF
上海某区早产和早期儿认知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分析
10
作者 崔娓 戴霄天 +2 位作者 林森然 古桂雄 花静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6期824-828,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胎龄儿童在生命早期的运动、认知能力,为尽快开展早期儿生命早期监测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4月,上海市某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婴幼儿(n=2646)纳入研究,按照出生孕周分为早产儿组(<37周)、早期儿组(3738+6周)... 目的探索不同胎龄儿童在生命早期的运动、认知能力,为尽快开展早期儿生命早期监测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4月,上海市某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婴幼儿(n=2646)纳入研究,按照出生孕周分为早产儿组(<37周)、早期儿组(3738+6周)及完全足月儿组(3940+6周)。使用贝莉Ⅲ筛查量表对儿童运动、认知能力进行筛查评估。结果早产儿组(<37孕周)、早期儿组(3738孕周)、完全足月儿组(3940孕周)三组儿童,在大运动(F=11.90,P<0.001)、精细动作(F=9.65,P<0.001)、认知能力(F=9.65,P<0.001)能区得分均存在差异;经事后两两比较,早期儿组三个能区得分均低于足月儿组(Q=6.05、5.71、5.61,P均<0.05)。同时,在1218月龄时,早产儿组精细运动得分低于足月儿组(Q=3.43,P<0.05),早期儿组大运动、精细运动得分均低于足月儿组(Q值分别为4.17、3.32,P均<0.05)。结论早期儿的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能力均较足月儿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儿 大运动 精细运动 认知能力
下载PDF
SWI结合DTI对早产儿局灶性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价值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海滨 王理 +1 位作者 汪荣 魏培英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24期2625-2630,2634,I0006,共8页
目的 评估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结合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早产儿发生局灶性白质损伤(PWML)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住院的早产儿65例,根据最终是否诊断为PWML... 目的 评估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结合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早产儿发生局灶性白质损伤(PWML)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住院的早产儿65例,根据最终是否诊断为PWML分为PWML组(37例)和对照组(28例)。所有早产儿在出生2周内常规完善SWI和DTI评估,绘制白质纤维束成像(DTT)图并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评估SWI和DTI对PWML病灶的诊断效能。随访6个月后对两组患儿进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估,记录发育情况,分析FA值、ADC值与神经发育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矫正6月龄时对照组的NBNA评分、CDCC评分、Gesell发育诊断评分均高于PWML组(均P<0.05)。共检测出37例早产儿的126个PWML病灶,DTI的PWML病灶检出率(94.44%)高于SWI(83.33%)(χ2=47.221,P<0.01)。DTI的诊断一致性优于SWI(Kappa值=0.877)。PWML组病灶区域的FA值、ADC值均低于对照组相同解剖区域的FA值和ADC值(均P<0.05),且对照组内囊后肢的FA值高于其他脑白质区域的FA值(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内囊后肢的FA值和ADC值与Gesell发育量表中的精细运动发育商均呈正相关(r=0.711、0.841,均P<0.05)。结论 SWI和DTI多序列结合可以作为诊断PWML和评估早产儿精细运动发育的直观且可定量的无创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白质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精细运动发育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早期发育阶段筷子使用动作发展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庄 刘春阳 +3 位作者 沈瑞云 杨晨璐 钱月 黄鸿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327-1331,共5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分析中国学龄前儿童的筷子使用动作模式,研究其模式特点并分类,探讨儿童早期发育阶段筷子使用的年龄发展趋势。方法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中国北部和西部5个城市7所幼儿园抽样调查3~<6岁儿童,分析儿童手指... 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分析中国学龄前儿童的筷子使用动作模式,研究其模式特点并分类,探讨儿童早期发育阶段筷子使用的年龄发展趋势。方法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中国北部和西部5个城市7所幼儿园抽样调查3~<6岁儿童,分析儿童手指与筷子相互作用的物理学特征及操作任务成功率,编码不同动作模式并进行分类,探讨不同分类动作模式的效率及其年龄发育特点。结果共调查291名儿童,编码11种动作模式。参考Yokubo分类法,可以归类为“四指握式”、“三指握式”、“掌握式”和“其他式”。儿童握筷位于中间部位(63.57%),中上部(17.18%)、中下部(15.81%)。在动作任务中,“三指握式”成功率最高,“掌握式”[用时(78.7±54.6)s,成功率77.4%]和“其他式”[用时(62.5±42.5)s,成功率60.0%]显著低于“四指握式”[用时(54.6±40.3)s,成功率97.3%]和“三指握式”[用时(53.8±31.1)s,成功率96.6%](P<0.05)。儿童使用“掌握式”动作模式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3岁为32.6%,5岁为12.8%),而“三指握式”的使用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3岁时为41.3%,5岁时为59.6%)。结论学龄前中国儿童早期筷子使用动作模式尚不成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并且随年龄增长趋向于低效率模式向高效率模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筷子使用 儿童 精细动作 发育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全身麻醉药物引起髓鞘发育毒性和精细运动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磊 姜虹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085-1089,共5页
国内每年有超出数百万的婴幼儿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外科手术,而婴幼儿此时正处于神经发育关键期,全身麻醉药物刺激可能会对快速发育中的大脑结构功能产生影响。文章概括了最新的研究全身麻醉影响患儿远期神经行为学功能的临床试验结果,同... 国内每年有超出数百万的婴幼儿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外科手术,而婴幼儿此时正处于神经发育关键期,全身麻醉药物刺激可能会对快速发育中的大脑结构功能产生影响。文章概括了最新的研究全身麻醉影响患儿远期神经行为学功能的临床试验结果,同时将基础研究中全身麻醉药物可能存在与临床上神经行为学改变密切相关的毒理机制进行了总结,为全身麻醉药物更加合理、安全地运用于婴幼儿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麻醉 全身 精细运动 髓鞘发育
原文传递
中药塌渍配合蜡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玉秀 严晓岚 +5 位作者 荀静平 谢洁珊 何月明 金炳旭 刘肖妮 赵勇 《中医儿科杂志》 2021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配合蜡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推拿...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配合蜡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推拿、针刺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塌渍和蜡疗疗法。2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的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上肢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上肢M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FMQ、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塌渍配合蜡疗不仅能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提高精细动作能力,而且提高了患儿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为其早日回归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瘫 痉挛型 中药塌渍 蜡疗 精细运动发育商 肌张力 日常生活能力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PDMS-2配套干预方案提高高危早产儿精细运动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静 蒋红 +1 位作者 罗淑媛 周莉 《华夏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观察Peabody(PDMS-2)配套干预方案对高危早产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1岁的高危早产精细运动发育滞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运用配套训练方案对干预组进行院内干预,对照组由治疗师指导家长进行家庭训练... 目的:观察Peabody(PDMS-2)配套干预方案对高危早产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1岁的高危早产精细运动发育滞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运用配套训练方案对干预组进行院内干预,对照组由治疗师指导家长进行家庭训练,每2个月应用PDMS-2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运动技能都有所提高,但干预组FMQ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MS-2配套干预方案在院内强化训练配合家庭训练能有效提高高危早产儿的精细运动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S-2配套干预方案 精细运动发育滞后 高危早产儿
下载PDF
补肾健脑针法联合悬吊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的效果
16
作者 赵继红 赵满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7期93-96,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健脑针法联合悬吊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70例脑瘫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悬吊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 目的:观察补肾健脑针法联合悬吊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70例脑瘫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悬吊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健脑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测试(BBS)、Caroll手功能评定量表、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神经电生理指标[P100潜伏期、波幅]水平,以及神经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24/35),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Caroll手功能评定量表评分、FMQ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100潜伏期均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两组P100波幅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EGF、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脑针法联合悬吊训练治疗脑瘫患儿可有效提高BBS评分、Caroll手功能评定量表评分、FMQ评分和ADL评分,改善神经电生理指标水平,降低神经因子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悬吊训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补肾健脑针法 悬吊训练 神经电生理 日常生活能力 精细运动发育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