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产价格波动与商业银行脆弱性:理论基础与宏观实践 被引量:10
1
作者 舒长江 胡援成 樊嫱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共8页
基于资金循环理论基础,利用2010Q4-2015Q4季度相关指标数据,构建包含金融市场多项资产价格波动的FCI指数和商业银行脆弱性代理变量,建立两者之间多元线性回归与VAR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得出FCI指数的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线... 基于资金循环理论基础,利用2010Q4-2015Q4季度相关指标数据,构建包含金融市场多项资产价格波动的FCI指数和商业银行脆弱性代理变量,建立两者之间多元线性回归与VAR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得出FCI指数的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线性回归模型还是VAR模型,房地产价格、人民币有效汇率价格波动是造成商业银行脆弱性的主要扰动源,其扰动贡献值高达71%;FCI指数是商业银行脆弱度的单项格兰杰原因。为此,需正确处理好房地产去库存与防风险、人民币国际化改革与国内金融稳定、金融分业监管与加强协调沟通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金循环 金融窖藏 FCI指数 商业银行脆弱性
下载PDF
货币循环流动与资产价格的波动 被引量:3
2
作者 马亚明 宋婷婷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0,共10页
基于货币循环流动的视角,探讨了"金融窖藏"和"热钱"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通过协整及方差分解,并进一步运用状态空间模型结合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与金融窖藏、热钱... 基于货币循环流动的视角,探讨了"金融窖藏"和"热钱"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通过协整及方差分解,并进一步运用状态空间模型结合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与金融窖藏、热钱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而且热钱倾向于流入股票市场,股市对热钱的变动具有较强的敏感度,而金融窖藏更愿意进入房地产市场,对房市具有持续稳定的正效应。鉴于此,对引导货币资金流动,有效调控金融资产价格,防范危机风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循环流动 金融资产价格 金融窖藏 热钱
原文传递
金融窖藏与“中国货币之谜” 被引量:3
3
作者 任兆鑫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3期16-20,共5页
中国超额货币供给与低通胀共存的状态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之为"中国货币之谜"。部分学者认为,这是由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迅速货币化产生的巨大货币需求吸纳了超额货币供给,使之没有完全表现在产出增加和物价水平提高上。事... 中国超额货币供给与低通胀共存的状态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之为"中国货币之谜"。部分学者认为,这是由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迅速货币化产生的巨大货币需求吸纳了超额货币供给,使之没有完全表现在产出增加和物价水平提高上。事实上,中国对货币的需求一直都在,只是近些年已经从实体经济转向了虚拟经济,成为金融资产被窖藏了起来,从而使货币独立于实体经济部门。研究发现,我国股票市场近几年在扩容过程中吸纳了大量的货币供给量,成为我国货币之谜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窖藏 “中国货币之谜” 股票市场 货币供给
下载PDF
中国金融窖藏的表现、影响及测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任行伟 伯娜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2-90,共9页
金融窖藏被认为是“中国货币之谜”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立足于Binswanger的金融窖藏理论,详细介绍该理论的内涵及发展,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金融窖藏的具体表现及危害,最后测算出近年我国金融窖藏的新增规模。研究发现:历年新增金... 金融窖藏被认为是“中国货币之谜”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立足于Binswanger的金融窖藏理论,详细介绍该理论的内涵及发展,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金融窖藏的具体表现及危害,最后测算出近年我国金融窖藏的新增规模。研究发现:历年新增金融窖藏额远远大于历年新增广义货币值,说明每年新增金融窖藏额的来源除了新增广义货币之外,还有其他实体产业中的货币资金流入到各金融窖藏领域,这也是当前市场上出现资本的“脱实向虚”“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国货币之谜”等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回归分析的结果也进一步证实金融窖藏规模的增加不利于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货币之谜 金融窖藏 金融“堰塞湖”
下载PDF
提升金融中心的产业服务功能
5
作者 张桂文 余凌曲 《开放导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6-108,共3页
"金融窖藏"理论提出,金融并不"天然"为实体经济服务,也可能独立于实体经济自我循环发展。我国金融中心建设应主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集聚金融资源,进而发挥集中交易和定价、资源枢纽、产业引领、金融创新等产业服务... "金融窖藏"理论提出,金融并不"天然"为实体经济服务,也可能独立于实体经济自我循环发展。我国金融中心建设应主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集聚金融资源,进而发挥集中交易和定价、资源枢纽、产业引领、金融创新等产业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窖藏 金融中心 产业金融 地方金融
下载PDF
基于金融生态视角的金融中心形成机制研究
6
作者 刘国宏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52,共4页
本文借鉴生态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从金融生态的视角,构建了金融生态概念模型,分析金融中心的不同形成机制,并以深圳金融中心建设为例,验证和分析了基于金融生态视角的金融中心形成机制,最后得出了对我国金融中心建设的三条重要启示。
关键词 金融中心 金融生态 金融窖藏 形成机制
下载PDF
中国金融市场吸收通胀压力能力的实证研究
7
作者 左昊华 何小锋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9-63,共5页
本文沿着虚拟经济部门对货币供求关系产生结构性影响的思路,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吸收大量现金资产、从而对实体经济中通货膨胀压力起到了吸收或分流的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提出,在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前提下,资本市场规模... 本文沿着虚拟经济部门对货币供求关系产生结构性影响的思路,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吸收大量现金资产、从而对实体经济中通货膨胀压力起到了吸收或分流的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提出,在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前提下,资本市场规模扩张速度与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相差不大时,最有利于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市场 现金资产 通货膨胀 金融窖藏
下载PDF
中国之谜":理论及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伍志文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4,共8页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之谜"的由来,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中国之谜"的存在,然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资产囤积假说",试图解释"中国之谜"。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考虑到金融资产这一...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之谜"的由来,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中国之谜"的存在,然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资产囤积假说",试图解释"中国之谜"。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考虑到金融资产这一新的变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之后,传统的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正相关的关系消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验分析 “中国之谜” 超额货币供应 金融资产囤积假说 货币供应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