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灌对冬小麦生长环境的调节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刘海军 康跃虎 刘士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51,共6页
研究了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喷灌对近地面空气温湿度和农田蒸发能力 (冠层顶部 2 0cm蒸发皿水面蒸发量 )的影响 ,在干热风天气条件下微量喷水对冠层温度和农田蒸发能力的影响 ,以及喷灌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如... 研究了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喷灌对近地面空气温湿度和农田蒸发能力 (冠层顶部 2 0cm蒸发皿水面蒸发量 )的影响 ,在干热风天气条件下微量喷水对冠层温度和农田蒸发能力的影响 ,以及喷灌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如果 4~ 5月份降水量较少、空气相对湿度较低 ,则喷灌会明显降低近地面空气日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 ,增加日平均相对湿度特别是最低相对湿度。喷灌条件下农田蒸发能力明显低于地面灌溉。微量喷水明显降低冠层温度和降低农田蒸发能力。农田蒸发能力变化与喷水量和日最高温度成正比 ,与日最低相对湿度和风速成反比。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地面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农田小气候 冠层温度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间套作控制作物病害的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2
作者 朱锦惠 董坤 +1 位作者 杨智仙 董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7-1126,共10页
合理间套作是抑制植物病害流行的天然屏障,利用间套作持续控制作物病害是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有关间套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田间作物搭配模式、光热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病害控制效果及产量优势等方面。然而,有关间套作控病机... 合理间套作是抑制植物病害流行的天然屏障,利用间套作持续控制作物病害是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有关间套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田间作物搭配模式、光热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病害控制效果及产量优势等方面。然而,有关间套作控病机理尚缺乏系统总结。本文首先综述了间套作对气传病害和土传病害的控制效果;其次,从寄主作物抗性、病原菌和环境(土壤及田间小气候)三方面阐述间套作控制病害的机理,主要为:(1)合理间套作促进养分吸收利用,改善寄主作物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而提高寄主作物的抗病性;(2)间套作一方面增加地上部作物多样性,形成物理屏障阻挡病原菌的传播,另一方面增加地下部根系分泌物的多样性,对病原菌进行化感抑制,降低病原菌的存活与侵染;(3)间套作改变田间小气候(田间湿度、温度和通风等)及土壤微生态环境(微生物区系、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性)而增强间套作的控病效果。最后,讨论了当前间套作与病害控制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并展望了间套作控制病害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 病害控射 寄主抗性 田间小气候 根际微生物 根系分泌物
原文传递
喷灌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海军 康跃虎 刘士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03-107,共5页
试验研究喷灌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 ,喷灌影响灌水当时冠层附近空气温度与湿度 ,且整个喷灌周期均对其产生影响。喷灌作物冠层上方出现的逆温时间较长 ,冠层附近温度较低且湿度较大。喷灌地表温度日变幅明显小于地面灌处理且随土... 试验研究喷灌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 ,喷灌影响灌水当时冠层附近空气温度与湿度 ,且整个喷灌周期均对其产生影响。喷灌作物冠层上方出现的逆温时间较长 ,冠层附近温度较低且湿度较大。喷灌地表温度日变幅明显小于地面灌处理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 2种灌水处理地温日变幅迅速减小。喷灌和地面灌处理冬小麦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分别为 43 6.5mm和 459.4mm ,产量分别为 643 0kg/hm2 和 4455kg/hm2 ,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47kg/m3 和 0 .97kg/m3 ,喷灌比地面灌水分利用效率高 5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农田小气候 影响因素 空气温度 湿度 逆温时间 冬小麦 生育期 耗水量
下载PDF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中田间小气候与群体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国鹏 王小春 +6 位作者 蒲甜 曾红 陈诚 彭霄 丁国辉 王锐 杨文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12-1821,共10页
以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玉米不同宽行行距(A1:1.2 m、A2:1.3 m、A3:1.4 m、A4:1.5 m、A5:1.6 m、A6:1.7 m、A7:1.8 m)和相同窄行行距(0.4 m)处理,以玉米净作为对照,研究了玉米田间小气候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 以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玉米不同宽行行距(A1:1.2 m、A2:1.3 m、A3:1.4 m、A4:1.5 m、A5:1.6 m、A6:1.7 m、A7:1.8 m)和相同窄行行距(0.4 m)处理,以玉米净作为对照,研究了玉米田间小气候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在玉米全生育期随带宽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A4温度最高(26.2℃),较净作高0.6℃;而田间温度在玉米生长中后期随带宽变化相反,A6的2年平均温度最高(26.25℃),较A4高1.15℃;吐丝期,带宽处理对玉米行间透光率的影响较其他生育期更为显著,A1的2年平均透光率最高,比净作显著提高11.2%;套作的光能利用率显著高于净作,光能利用率随带宽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A5光能利用率最高,较对照、A7分别显著提高26.52%、20.51%;A5总产量和经济效益达最大,分别较A7和对照提高14.35%、19.46%和16.77%、26.84%。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土壤水分含量、田间温度、玉米冠层CO2浓度,对大豆产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温度、行间透光率。选择适宜的带宽协调气候因子与玉米的相互作用关系,降低玉米大豆种类间竞争,使气候资源调配更合理,创造适宜玉米、大豆生长的田间小气候因子,提高玉米产量,兼顾大豆产量是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宽 田间小气候 产量 玉米 玉米-大豆套作
下载PDF
北疆棉花膜下滴灌田间小气候特征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富先 季枫 +1 位作者 杨举芳 陈多方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6-19,共4页
设计棉花膜下滴灌与普通灌溉方式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膜下滴灌棉花的光、温、水等田间小气候因子优于普通灌溉 ,从而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提高棉花的产量品质 。
关键词 北疆 棉花 膜下滴灌 田间小气候
下载PDF
不同肥力水平下糜子生长状况及农田小气候特征比较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盼盼 周瑜 +4 位作者 宋慧 乔治军 王海岗 郑殿峰 冯佰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3-480,共8页
以强抗旱品种陇糜8号和旱敏感品种晋糜4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旱地不同施肥水平下不同糜子品种开花期至成熟期生长状况、农田小气候特征和光合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增施肥料能够降低糜... 以强抗旱品种陇糜8号和旱敏感品种晋糜4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旱地不同施肥水平下不同糜子品种开花期至成熟期生长状况、农田小气候特征和光合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增施肥料能够降低糜子群体内冠层温度、株间气温、土壤温度,减少漏光损失,增加株间相对湿度;整个籽粒灌浆期,随着肥力水平的提高,糜子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面积指数(LAI)、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基本呈增加趋势,其中,以高肥处理下的各生长状况指标、光合特性指标最高,分别比不施肥处理高9.2%、15.1%、56.6%、17.8%、24.6%、14.2%、29.7%.与晋糜4号相比,陇糜8号群体内具有较高的植株高度、LAI和SPAD,较低的冠层温度、株间气温、土壤温度、株间光照度,较高的株间相对湿度,表现出冷湿的特点;各光合特性指标下降较慢,从而延长了叶片光合功能期,有利于制造出较多的光合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农田小气候 光合特性 施肥水平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旱作区糜子-绿豆带状种植农田小气候特征与产量效应 被引量:14
7
作者 宫香伟 李境 +5 位作者 马洪驰 陈光华 王孟 杨璞 高金锋 冯佰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56-3266,共11页
基于黄土高原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特性,研究了4种糜子(P)-绿豆(M)间作模式下[2∶2(2P2M)、4∶2(4P2M)、4∶4(4P4M)、2∶4(2P4M)]农田小气候特征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糜子-绿豆间作模式显著增加了生育后期糜子的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和叶... 基于黄土高原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特性,研究了4种糜子(P)-绿豆(M)间作模式下[2∶2(2P2M)、4∶2(4P2M)、4∶4(4P4M)、2∶4(2P4M)]农田小气候特征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糜子-绿豆间作模式显著增加了生育后期糜子的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含量(SPAD),使其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由于高位糜子的遮阴,导致矮位绿豆阶段性徒长,株高显著增加,而LAI和SPAD均有所下降.糜子-绿豆间作模式降低了糜子籽粒灌浆过程中的群体上层光照度和空气温度,而相对湿度显著上升.地上部气候环境的变化调控了间作体系地下部的土壤温度,减少了群体的漏光损失,使其表现出冷湿的生态环境.而矮位绿豆较差的通风透光条件形成相对封闭的间作系统,抑制了绿豆植株的生长发育,使其处于间作劣势.与单作相比,2P2M、4P2M、4P4M和2P4M处理的糜子单株穗数、穗长、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分别增加了7.5%~45.0%、2.2%~12.2%、35.4%~94.0%和2.3%~4.7%,产量比单作提高了5.6%~20.7%;间作处理下矮位绿豆的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P4M间作模式下的绿豆受糜子影响最小,产量比单作降低了34.8%.糜子-绿豆间作存在明显的间作优势,各间作处理下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2P4M间作模式下的LER达到最大值(1.86).因此,黄土高原地区糜子-绿豆最佳的间作配比为2P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绿豆间作 黄土高原旱作区 农田小气候 产量
原文传递
植被结构对严寒地区城市居住区冬夏微气候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金虹 吕环宇 林玉洁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0期12-15,共4页
城市绿地对于改善城市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重要作用,且不同的植物配置、绿地形态以及植被结构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以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哈尔滨为例,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针对不同植被结构的居住区绿地进行冬夏两季微气候现场实测,对... 城市绿地对于改善城市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重要作用,且不同的植物配置、绿地形态以及植被结构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以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哈尔滨为例,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针对不同植被结构的居住区绿地进行冬夏两季微气候现场实测,对不同植被结构的微气候调节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比较分析不同植被结构影响下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结构趋于复杂,植被对于冬季冷风的遮挡作用和夏季的降温增湿作用均随之增强。该研究为严寒地区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居住区 植被结构 实测研究 严寒地区 微气候
下载PDF
棉花膜下滴灌田间小气候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富先 杨举芳 +1 位作者 季枫 陈多方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05-108,共4页
试验研究表明 ,棉花膜下滴灌的田间小气候优于普通沟灌 ,在光、温、水等方面能够较好配置 ,从而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
关键词 气候规律 试验研究 棉花 膜下滴灌 田间小气候 光热资源 水资源 产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雪茄烟膜脂过氧化特性及烟叶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金奥 张思唯 +4 位作者 刘博远 钟秋 秦艳青 邹宇航 赵铭钦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8-184,共7页
为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雪茄烟叶生理生化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确定四川雪茄烟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德雪一号为供试材料,测定了成熟期田间微气候、烟叶膜脂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和烟叶产质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烟田温湿... 为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雪茄烟叶生理生化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确定四川雪茄烟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德雪一号为供试材料,测定了成熟期田间微气候、烟叶膜脂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和烟叶产质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烟田温湿度增大,烟叶所受光照强度降低。成熟期温度与烟叶膜脂过氧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52~0.85之间。同一时期内烟叶丙二醛(MDA)含量随种植密度增大呈先降后升趋势,抗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种植密度为21000株/hm^(2)时抗氧化酶活性最高,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打顶后28d达到最高,分别为61.6U/(gFW·min)和123.0U/(mg·min),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打顶后21d达到最高,为755.8U/g,打顶后35d MDA含量为25.3mmol/g,膜脂过氧化程度最低。调制后烟叶总糖含量增至1.86%,烟碱含量为3.02%,钾氯比高达9.21,化学成分较为协调,感官评吸得分最高,烟叶产值与茄衣烟比例较常规种植密度24000株/hm^(2)分别提升了0.9万元/hm^(2)和7%。综上所述,21000株/hm^(2)为四川省雪茄烟适宜的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 种植密度 膜脂过氧化 烟叶质量 田间微气候
原文传递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冠层调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佳旭 满艳苹 +3 位作者 李凤海 朱敏 钟雪梅 王宏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3,共11页
以优良玉米杂交种‘良玉99’为试验材料,设置等行距种植(CK)和二比空、大垄双行、偏垄宽窄行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研究不均匀种植方式对玉米冠层结构特征、光合特性、田间小气候及产量的影响。两年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相比,二比空、... 以优良玉米杂交种‘良玉99’为试验材料,设置等行距种植(CK)和二比空、大垄双行、偏垄宽窄行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研究不均匀种植方式对玉米冠层结构特征、光合特性、田间小气候及产量的影响。两年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相比,二比空、大垄双行和偏垄宽窄行增加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降低叶片衰老速率;显著增加穗位中下层茎叶夹角,穗位层叶片垂直占有率增加4.44%~7.15%。改变种植方式显著增加穗位中下层风速和田间温度,降低各冠层层次相对湿度,显著增加穗下层二氧化碳浓度。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显著改善各冠层层次光合特性,透光率增加7.91%~52.58%,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增加1.39%~36.55%、2.78%~18.98%、5.88%~45.75%。光能利用率方面,2018年大垄双行和二比空籽粒产量光能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种植,增加25.93%和29.63%,2019年大垄双行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光能利用率分别增加6.62%和7.46%。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产量提高14.16%~30.34%和4.19%~9.28%,两年均以大垄双行产量最高,达6264.68 kg·hm^(-2)(2018)和12449.40 kg·hm^(-2)(2019)。综合各项指标来看,大垄双行为最优的玉米种植方式在相应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玉米 冠层 田间小气候 产量
下载PDF
玉米-大豆间套作下田间小气候对大豆花形态建成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杜青 陈平 +6 位作者 刘姗姗 罗凯 郑本川 杨欢 何舜 杨文钰 雍太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746-2758,共13页
【目的】探讨玉米-大豆间套作下田间小气候的变化对大豆花芽分化进程的影响,以期为明确大豆对生长环境变化的反应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是不同大豆品种:南豆25(ND)、桂夏3号... 【目的】探讨玉米-大豆间套作下田间小气候的变化对大豆花芽分化进程的影响,以期为明确大豆对生长环境变化的反应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是不同大豆品种:南豆25(ND)、桂夏3号(GX)和贡秋豆8号(GQ),副因素为种植模式:大豆单作(SS)、玉米-大豆套作(RI)和玉米-大豆间作(SI)。于2018年,在大豆出苗后40、47、54和61 d对其主茎顶端的花芽进行连续性的形态学解剖观察,并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进一步对大豆出苗后54 d的主茎顶端、中部和底部的花芽进行分部位观察。同时在2019年,统计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冠层透光率、田间温度、相对湿度以及CO_2浓度等小气候的变化对大豆不同部位花芽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2018年,3个大豆品种的花芽分化规律表现为GQ要快于ND和GX。在出苗后47 d和61 d,此时大豆处于营养生长后期和生殖生长前期,不同种植模式间的差异最大,表现为间套作的花芽分化进程要稍快于单作。2019年,对大豆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出苗后54 d)的花芽分化进程进行分层观察发现,3个大豆品种均表现为冠层>中部>底部,但是在不同模式下的表现不一致,ND和GX在SS模式下的花芽分化进程要慢于RI和SI模式,GQ的花芽分化在3个种植模式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ND、GX和GQ的透光率在出苗后60 d为1个拐点,此时RI和SI模式冠层的透光率与SS模式相比无显著差异,中部和底部的透光率虽呈下降趋势,但都要显著高于SS模式。而在出苗后70 d,ND、GX和GQ在SI模式的冠层透光率最低,分别是82.1%、88.2%和86.8%,而此时的SS和RI模式的冠层透光率均接近100%。在生殖生长后期,ND、GX和GQ在RI和SI模式的日均温度均要高于SS模式,同时RI模式要高于SI模式。不同种植模式下的ND、GX和GQ的相对湿度均在出苗后70 d有一个显著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 大豆 田间小气候 花芽分化
下载PDF
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福强 张绍权 《中国稻米》 2018年第4期22-23,26,共3页
水稻宽窄行栽培改善了田间小气候,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增产效果。根据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研发的2ZG-8型自走式高速水稻插秧机,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在改善田间小气候的同时,又合理的增加了种植密度,不仅增加了单产,稻... 水稻宽窄行栽培改善了田间小气候,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增产效果。根据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研发的2ZG-8型自走式高速水稻插秧机,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在改善田间小气候的同时,又合理的增加了种植密度,不仅增加了单产,稻米品质也明显提高,使高效的农艺技术通过机械物化为实际生产力,开启了水稻栽培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宽窄行 田间小气候 产量 高效 生产力 光能利用率
下载PDF
膜下滴灌加工番茄田间小气候的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金强 王肖娟 +3 位作者 彭擎宇 杨景辉 王进 杨举芳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95-297,共3页
以里格尔87-5番茄为材料,研究了膜下滴灌与沟灌两种方式的田间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滴灌番茄生育前期提高土壤温度,旺盛生育期有降温效应,保持土壤湿度,防止灌溉水渗漏,光照强度和光合速率优于沟灌,明显改善了番茄生育期的生态小气候条件。
关键词 加工番茄 膜下滴灌 田间小气候
下载PDF
不同间作模式对田间小气候特征及凤丹光合特性和种实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玉珍 徐艳花 +2 位作者 刘瑞霞 李娟 杨绯绯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44,共9页
以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单作模式为对照,对凤丹与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和胡桃(Juglans regia Linn.)间作模式下4月份... 以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单作模式为对照,对凤丹与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和胡桃(Juglans regia Linn.)间作模式下4月份至8月份田间小气候特征以及凤丹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征参数和种实性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凤丹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间作模式下田间空气温度(Ta)、空气相对湿度(RH)和光合有效辐射(PAR)以及凤丹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均存在差异。与凤丹单作模式相比,间作模式下田间Ta和PAR值均不同程度降低,但RH值变化不明显,其中,凤丹-女贞间作模式对田间Ta值的调节作用更明显,而在凤丹-木瓜间作模式下田间PAR值的降幅最大。在不同间作模式下,凤丹叶片叶绿素含量总体上显著高于凤丹单作模式,以凤丹-木瓜间作模式下叶绿素含量最高;总体上看,凤丹叶片的Pn、Gs和Tr值以及单株果荚数、单果种子数、果实直径、种子千粒质量和种子产量在凤丹-女贞和凤丹-香椿间作模式下均高于凤丹单作模式,但在凤丹-木瓜间作模式下则整体较低,而Ci值则明显波动。相关性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间作模式下,凤丹叶片Pn值与气体交换参数和田间环境参数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且影响Pn值的主要因子存在差异。其中,在凤丹-女贞间作模式下凤丹叶片Pn值随PAR值的升高而减小;在凤丹-木瓜间作模式下凤丹叶片Pn值随Ci、Ta和PAR值的升高而减小;在凤丹-香椿间作模式下凤丹叶片Pn值随Gs和Tr值的升高而增大,随Ci值的升高而减小;在凤丹-胡桃间作模式下凤丹叶片Pn值随RH值的升高而增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与凤丹单作相比,凤丹与其他树种间作可有效调节田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间作模式 光合特性 种子产量 田间小气候
下载PDF
氮肥对糜子籽粒灌浆期农田小气候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8
16
作者 宫香伟 韩浩坤 +6 位作者 张大众 李境 王孟 薛志和 高小丽 杨璞 冯佰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19,共10页
为研究旱地条件下氮肥对糜子灌浆期农田小气候、植株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在陕西榆林小杂粮示范基地设置4个氮肥处理,分析糜子灌浆期农田小气侯指标、光合生理指标及产量构成要素。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 为研究旱地条件下氮肥对糜子灌浆期农田小气候、植株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在陕西榆林小杂粮示范基地设置4个氮肥处理,分析糜子灌浆期农田小气侯指标、光合生理指标及产量构成要素。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氮肥处理显著降低糜子株间光照度和株间气温,减少漏光损失的同时又增加株间相对湿度;整个籽粒灌浆期,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糜子不同节位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净光合速率(Pn)均呈增加趋势。其中,以N4处理(纯氮195kg/hm2)对糜子籽粒灌浆期农田小气候特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最大。N3处理(纯氮150kg/hm2)的糜子产量可达到4 605.8kg/hm2,比对照增加了44.7%,是该地区糜子生产适宜的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氮肥 籽粒灌浆期 农田小气候 光合特性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microclimate characteristics in solar greenhouses under natural ventilation 被引量:7
17
作者 Yicun Hou Angui Li +6 位作者 Yue Li Dacheng Jin Yu Tian Da Zhang Dingmeng Wu Linhua Zhang Wenjun Lei 《Building Simulatio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6期1811-1821,共11页
The solar greenhouse is a typical greenhouse type in northern China.It provides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various plants and extends cultivation periods for almost a whole year to achieve a high yield.... The solar greenhouse is a typical greenhouse type in northern China.It provides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various plants and extends cultivation periods for almost a whole year to achieve a high yield.However,indoor environmental control is primarily based on growers'experience,and the objective test data required for the complex climat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greenhouses are lacking.The present study used three greenhouses in northwest China as research objects:one greenhouse with mature plants(GH-M),one greenhouse with young plants(GH-Y)and one greenhouse without plants(GH-E).Field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microclimate characteristics,such as indoor air temperature,relative humidity,and solar radiation under natural ventil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 reached approximately 8.2℃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and semiempirical equations for the normalize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were obtained.The soil temperature remained constant at a certain depth(0.4 m).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lative humidity and solar radiation was analyzed.The current study is helpful for growers to develop better greenhouse climate control strategies for management prac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greenhouse field tests microclimate natural ventilation
原文传递
烤烟上部叶遮荫处理对田间小气候及烟叶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聂荣邦 韦建玉 +7 位作者 汪少波 李永富 刘聪聪 蔡联合 肖波 杨芳云 刘京 张慎 《作物研究》 2013年第6期611-613,共3页
为探明遮荫处理对烟叶生产的影响,2012年在湖南省邵阳市烟田中部叶采收后,对烟株上部叶进行人工遮荫处理,结果表明,晴天14:00,普通白色棉纱布遮荫处理,田间光照强度降低45 666 Lux,温度降低2.8℃,消除了高温逼熟现象,改善了上部叶的田... 为探明遮荫处理对烟叶生产的影响,2012年在湖南省邵阳市烟田中部叶采收后,对烟株上部叶进行人工遮荫处理,结果表明,晴天14:00,普通白色棉纱布遮荫处理,田间光照强度降低45 666 Lux,温度降低2.8℃,消除了高温逼熟现象,改善了上部叶的田间成熟度。通过人工遮荫,烤后烟叶的上等烟比例提高3.56%,烟叶质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上部叶 遮荫 田间小气候 质量
下载PDF
遮荫栽培条件下茄衣烟田微气候特征及其对烟株生长发育和烟叶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硕立 薛子钟 +5 位作者 丁松爽 侯冰清 赵曦 刘冰洋 时雅琪 时向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18-2227,共10页
【目的】探究遮荫栽培条件下茄衣烟田微气候特征对烟株生长发育和发酵后烟叶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国产茄衣遮荫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雪茄烟品种云雪1号为试验材料,设透光率100%(CK)、75%(T1)和65%(T2)3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的烟... 【目的】探究遮荫栽培条件下茄衣烟田微气候特征对烟株生长发育和发酵后烟叶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国产茄衣遮荫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雪茄烟品种云雪1号为试验材料,设透光率100%(CK)、75%(T1)和65%(T2)3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的烟田微气候特征及其对烟株农艺性状、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及发酵后烟叶主要品质特征的影响。【结果】遮荫处理能降低烟田的气温、光照强度、昼夜温差及≥10℃有效积温,提高相对湿度。遮荫对烟株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生物量积累等生长发育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其中,株高、最大叶面积、叶生物量均以T2处理最高,且在遮荫后40 d时增幅最大,而茎围则以CK最大。T2处理烟叶的叶片结构、油分、颜色均匀度、支脉粗细等外观质量指标得分最高,其拉力强度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遮荫处理茄衣产量和茄衣产出率均显著高于CK,与CK相比,T1和T2处理茄衣产量分别显著增加5.87%和13.78%,茄衣产出率分别显著增加8.56%和18.5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遮荫条件下温度(积温、≥10℃有效积温和平均气温)的降低是烟株叶厚、茎围和根茎生物量积累减少的主要原因;平均光照强度降低和平均相对湿度增加是提升烟叶外观质量和物理特性的关键因素。【结论】遮荫能降低茄衣烟田的环境温度和光照强度,提高相对湿度,使烟株的形态发育和物质积累产生改变,从而提高茄衣产量和茄衣产出率,也使发酵后烟叶的外观和物理指标更符合工业使用。综合来看,在豫西南遮荫种植茄衣时以65%透光率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荫栽培 田间微气候 茄衣烟叶 生长发育 烟叶质量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浚单20不同密度群体冠层微生境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俊峰 刘天学 +2 位作者 董朋飞 职承斌 李潮海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4-58,共5页
在90000、75000、60000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浚单20吐丝期、灌浆期群体冠层的微生境变化及叶斑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在吐丝期,冠层上层风速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且大于中、下层风速;在灌浆期,中、下层风速不同种植密度间差异不... 在90000、75000、60000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浚单20吐丝期、灌浆期群体冠层的微生境变化及叶斑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在吐丝期,冠层上层风速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且大于中、下层风速;在灌浆期,中、下层风速不同种植密度间差异不明显。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种植密度群体的上层光照强度差异均不显著,但中、下层尤其是中层穗位处的光照强度差异较大,表现为光照强度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在吐丝期,上层的温度表现为高、中密度大于低密度,在灌浆期不同种植密度间差异不明显,中层和下层的温度在吐丝期和灌浆期午后13:00左右时低密度高于中、高密度。群体湿度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且下层湿度依次高于中层和上层。玉米叶斑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加重。结合产量分析表明,浚单20种植密度以75000株/hm2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田间小气候 浚单2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