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增强非线性的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任梦昕 许京军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22,共9页
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电磁场局域与放大效应对于非线性响应的增强机制。电磁波与金属中自由电子耦合所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可使金属表面亚波长空间尺度内的电磁场能量密度得到增强,放大非线性效应幅度,降低非线性过程所需要的... 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电磁场局域与放大效应对于非线性响应的增强机制。电磁波与金属中自由电子耦合所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可使金属表面亚波长空间尺度内的电磁场能量密度得到增强,放大非线性效应幅度,降低非线性过程所需要的入射光强,实现纳米尺度内弱光非线性效应的产生。以纳米颗粒为例介绍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对于电磁场及非线性增强的机理,同时介绍描述纳米复合材料有效非线性系数的有效非线性介质理论,并使用该理论分析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场对于非对称裂环超材料有效非线性的调控能力,最后介绍了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场实现对于非线性旋光效应的增强。利用等离子体激元增强非线性为实现纳米弱光非线性技术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等离子体激元 Z扫描 超材料 双光子吸收 非线性旋光 场增强
原文传递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PMMA飞秒激光纳米加工 被引量:8
2
作者 黄文浩 朱兰芳 +3 位作者 陈宇航 言峰 周明 王翔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59-1962,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激光近场增强纳米加工方法。探讨了作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激光场增强效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AFM探针下光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飞秒激光入射到AFM探针的PMMA材料的图形化,在PMMA材料表面... 介绍了一种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激光近场增强纳米加工方法。探讨了作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激光场增强效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AFM探针下光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飞秒激光入射到AFM探针的PMMA材料的图形化,在PMMA材料表面加工了不同宽度的线条和字母。利用AFM对所得纳米图形进行了原位测试。在激光参数未经优化的情况下,其线宽可达100nm,超过了实验室飞秒激光远场加工的分辨能力(20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加工 局域场增强 PMMA
下载PDF
基于光纤SPR的表面增强荧光特性研究
3
作者 赵静涛 张振兴 +2 位作者 孙响 孔梅 张荣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8-512,共5页
随着表面等离激元理论和集成光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通过对光学传感器敏感膜表面增强荧光特性的研究,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增强荧光(SEF)的光纤型荧光传感器,并通过有限元方... 随着表面等离激元理论和集成光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通过对光学传感器敏感膜表面增强荧光特性的研究,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增强荧光(SEF)的光纤型荧光传感器,并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金膜厚度为50nm、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波长为566nm时,场增强因子达到最大值12.11,此时荧光增强效果较好。采用磁控溅射法对所设计的光纤传感器进行加工,搭建荧光检测平台并对Alexa Fluor 594羧酸(AF594-COOH)的荧光发射强度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镀金多模光纤激发的荧光强度相比于未镀金光纤增强了3.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荧光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场增强 Alexa Fluor 594羧酸
原文传递
基于SSP的双侧开口型金属光栅实现太赫兹波的场增强与紧聚焦 被引量:2
4
作者 姜光科 胡晓雪 +2 位作者 赵洁惠 刘思亮 王晓雷 《光电子.激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60-767,共8页
基于金属光栅结构的SSP色散曲线,本文设计了一种一侧均匀另一侧非均匀且中间开口排布的铜带光栅结构,用于在太赫兹波段实现紧聚焦和场增强。研究表明,当0.57 THz入射的平面波经双侧开口型金属光栅后,可产生明显的局域电磁场增强与紧聚... 基于金属光栅结构的SSP色散曲线,本文设计了一种一侧均匀另一侧非均匀且中间开口排布的铜带光栅结构,用于在太赫兹波段实现紧聚焦和场增强。研究表明,当0.57 THz入射的平面波经双侧开口型金属光栅后,可产生明显的局域电磁场增强与紧聚焦效应,其中增强因子Q=59.9,紧聚焦焦斑的半高全宽约为7.5μm(1/70λ)。此外,将单个双侧开口型金属光栅视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将其在一维横向和纵向进行排列或延伸,研究了这种结构对太赫兹波的光场调控特性。研究发现,0.57 THz入射的平面波经横向排列的单元结构后可以生成一维的焦斑阵列,其焦斑阵列所对应的半高全宽约为7.5μm。同时,0.57 THz入射的平面波经纵向延伸的结构后可产生纵向焦线,其焦线的长度为100μm,并且焦线的宽度约为7.5μm。这种周期性结构所产生的焦斑阵列和纵向焦线在提高太赫兹近场成像的速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人工表面等离激元(SSP) 色散曲线 场增强 紧聚焦 近场扫描成像
原文传递
用于1550nm吸收增强的微纳阵列复合结构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季雪淞 张锦 +3 位作者 杨鹏飞 孙国斌 蒋世磊 杨柳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6-123,共8页
为了增强通信系统中光电探测器件对波长为1550 nm的光的吸收,提出一种包含硅栅、纳米银球和缓冲层的微纳复合结构。借助金属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局域场增强效应,以及硅栅的陷光效应和耦合作用,可以提高复合微纳阵列结构对光的吸收。利用... 为了增强通信系统中光电探测器件对波长为1550 nm的光的吸收,提出一种包含硅栅、纳米银球和缓冲层的微纳复合结构。借助金属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局域场增强效应,以及硅栅的陷光效应和耦合作用,可以提高复合微纳阵列结构对光的吸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仿真光经过填充银纳米球和氧化铝的硅栅复合微结构阵列后的光场分布,分析硅柱阵列占空比、硅柱边长、高度以及填充物等对吸收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硅栅等线或等间隔、硅柱边长为800~1000 nm、硅柱间隙内填充纳米银球的直径为间隙宽度的一半且铺满间隙底部并覆盖氧化铝时,复合结构的吸收率随着硅柱阵列周期和柱高的不同能够达到0.2288~0.5753,对波长为1550 nm的近红外光具有显著增强吸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栅 近红外吸收 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 场增强 金属-硅栅复合微结构
原文传递
在A-SNOM中L-V形纳米小孔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国军 吴世法 +2 位作者 李旭峰 徐晨彪 潘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126,共5页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L形和V形纳米小孔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两种小孔的出射峰值光强均比具有相同开孔面积的方孔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发现在具有相近峰值光强的情况下,且在距离出射面小于60nm的范围内,V形孔光斑尺寸在x方向和y方向的...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L形和V形纳米小孔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两种小孔的出射峰值光强均比具有相同开孔面积的方孔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发现在具有相近峰值光强的情况下,且在距离出射面小于60nm的范围内,V形孔光斑尺寸在x方向和y方向的宽度可以比L形孔的光斑小10~15nm。本文对优化设计L形和V形小孔在纳米显微、光存储、光刻、光学操作等近场光学应用领域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光学 纳米小孔 时域有限差分法 场增强
下载PDF
Tunable multiple plasmon resonances and local field enhancement of nanocrescent/nanoring structure
7
作者 王彬兵 周骏 +2 位作者 陈栋 方云团 陈明阳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517-522,共6页
According to the plasmon hybridization theory, the plasmon reson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 nanocrescent/nanoring(NCNR) structure a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the... According to the plasmon hybridization theory, the plasmon reson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 nanocrescent/nanoring(NCNR) structure a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the extinction spectra of NCNR structure exhibit multiple plasmon resonance peaks,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result of the plasmon couplings between the multipolar plasmon modes of nanocrescent and the dipolar, quadrupolar, hexapolar, octupolar,decapolar plasmon modes of nanoring. By changing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the intense and separate multiple plasmon resonance peaks are obtained and can be tuned in a wide wavelength range. It is further found that the plasmon coupling induces giant multipole electric field enhancements around the tips of the nanocrescent. The tunable and intense multiple plasmon resonances of NCNR structure may provide effective applications in multiplex biological sen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field enhancement coherent couplings biological sensors
下载PDF
Fano-like reson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symmetric Fe_2O_3@Au core/shell nanorice dimer
8
作者 王彬兵 周骏 +1 位作者 张昊鹏 陈金平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8期474-480,共7页
A geometrical configuration of Fe2O3/Au core-shell nanorice dimer is proposed and its multipolar plasmon Fano- like resonanc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 by generalizing the plasmon hybridization mo... A geometrical configuration of Fe2O3/Au core-shell nanorice dimer is proposed and its multipolar plasmon Fano- like resonanc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 by generalizing the plasmon hybridization model of individual nanorice to the bright and dark modes of the nanorice dimer. Under the irradiation of polarization light, the extinction spectra of the nanorice dimer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Our studies show that the Fano-like resonance of the nanorice dimer results in an asymmetric line shape of the Fano dip in the extinction spectrum which can be controlled by varying th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the nanorice dimer. Meanwhile, there is a giant field enhancement at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nanorices on account of the plasmonic coupling in the nanorice dimer. The aforementioned tw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norice dimer are useful for plasmon-induced transparency and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field enhancement nanorice plasmon hybridization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f Nano-Aperture Light Source for High-Density Optical Data Storage
9
作者 许吉英 王佳 +1 位作者 田芊 王伯雄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7期2105-2107,共3页
Two unconventional nano-aperture light sources, an L-shaped nano-aperture source and a 3D nano-aperture source for high-density optical data storage, a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With incidence of a Gaussian beam, th... Two unconventional nano-aperture light sources, an L-shaped nano-aperture source and a 3D nano-aperture source for high-density optical data storage, a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With incidence of a Gaussian beam, the spot size of the Poynting vector coupled into the recording medium is 130 × 175 nm^2 for the L-aperture and 120 × 135 nm^2 for the 3D nano-aperture. The quantitative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unconventional nanoaperture sources can provide enough power density to record marks in the commercial recording medium. It is feasible to use a laser diode with a nano-aperture as an active nanometer light source for high-density optical data sto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eld enhancement NANOAPERTURES TRANSMISSION DESIGN
下载PDF
开缝腔体场强增强效应抑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静 吴一辉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96,共4页
开缝屏蔽腔体不能完全阻断能量耦合,导致在腔内局部区域、特定频点附近形成场强增强效应,对敏感器件或线路构成威胁。以分析腔内场强增强效应及研究抑制方法为出发点,建立3种开缝腔体数值模型,提出并验证腔体涂覆吸波材料、内置吸波柱... 开缝屏蔽腔体不能完全阻断能量耦合,导致在腔内局部区域、特定频点附近形成场强增强效应,对敏感器件或线路构成威胁。以分析腔内场强增强效应及研究抑制方法为出发点,建立3种开缝腔体数值模型,提出并验证腔体涂覆吸波材料、内置吸波柱、内置双层PCB板等谐振抑制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3种腔体模型内表面涂覆吸波材料均能有效抑制场强增强效应,并且涂覆磁损耗型吸波材料效果最好;随着涂覆厚度的增加,谐振抑制效果也增强;腔体中心放置吸波柱,应使用电损耗型吸波材料。腔体内置PCB板既能实现对电子器件和线路的承载功能,还可整体大幅度提升腔体屏蔽效能,对谐振效应的抑制体现在迫使腔体主谐振点偏移,结合使用吸波材料,高阶第2谐振点处谐振抑制效果也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缝屏蔽腔 场强增强 吸波材料 印刷电路板 谐振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的场增强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家源 安志勇 +1 位作者 李亚红 崔士宝 《光电技术应用》 2015年第4期11-15,54,共6页
构建了一种绝缘体-金属-绝缘体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产生界面,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及边界条件,分析了金属表面的色散特性,同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分别模拟了Bow-tie纳米结构和矩形纳米结构在单光源辐射下的场增强效应,以及双Bow-... 构建了一种绝缘体-金属-绝缘体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产生界面,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及边界条件,分析了金属表面的色散特性,同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分别模拟了Bow-tie纳米结构和矩形纳米结构在单光源辐射下的场增强效应,以及双Bow-tie纳米结构分别在单、双光源辐照下的场增强效果,通过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可发现,在等离子体激元共振的场增强中电荷的尖端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场增强幅度与纳米结构之间的距离有关,只有当纳米结构之间的距离合适时,才能使其获得最大场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色散特性 时域有限差分 场增强 尖端效应
下载PDF
扫描近场拉曼显微镜中“热点”处场增强的数值模拟(英文)
12
作者 李亚琴 吴世法 +1 位作者 简国树 刘琨 《光散射学报》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近场扫描光学拉曼显微镜的数值模型,其中,用一个银粒子来模拟扫描尖,一个薄的银膜层来模拟样品的衬底。我们模拟了这种模型在p极化的隐失波的照射下,其热点处的场增强。通过变化银粒子的半径,银膜的厚度以及银粒...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近场扫描光学拉曼显微镜的数值模型,其中,用一个银粒子来模拟扫描尖,一个薄的银膜层来模拟样品的衬底。我们模拟了这种模型在p极化的隐失波的照射下,其热点处的场增强。通过变化银粒子的半径,银膜的厚度以及银粒子与银膜之间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S FDTD 热点 场增强 隐失波
下载PDF
介质掺杂近零媒质中光场增强效应及其应用
13
作者 赵林 冯一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9-45,共7页
电磁场的汇聚与增强是电磁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具备场汇聚与增强特性的电磁(光学)器件在高方向性电磁天线、激光点火、光学调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电磁场增强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构造人工电磁材料结构以实现辐射... 电磁场的汇聚与增强是电磁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具备场汇聚与增强特性的电磁(光学)器件在高方向性电磁天线、激光点火、光学调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电磁场增强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构造人工电磁材料结构以实现辐射方向的控制和能量集中,其次是采用具有高介电常数或高磁导率的材料来实现电磁场增强,但是上述两种方式应用在光学波段具有一些局限性.本文基于光子晶体掺杂理论,通过介质掺杂近零媒质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光场增强功能.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计算表明所设计的结构能够显著实现场强增强,并适用于微波至光波波段,应用频谱范围很宽.作为应用探索,本文还设计了一款工作在270 nm波长的紫外光波段点火装置.上述工作为新型电磁(光学)器件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零媒质 介质掺杂 电磁场增强
下载PDF
渔网电磁超介质左手通带的超常透射及其电场增强效应的数值研究
14
作者 丁佩 胡伟琴 +1 位作者 蔡根旺 梁二军 《光散射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0-246,共7页
本文利用电磁场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分布矩形孔阵列的"金属-电介质-金属"三明治渔网电磁超介质在其左手通带发生的超常透射现象和不同模式激发下的电场增强效应。结果证实左手通带紧邻的超常光学传输峰源于波导共振模式,利用... 本文利用电磁场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分布矩形孔阵列的"金属-电介质-金属"三明治渔网电磁超介质在其左手通带发生的超常透射现象和不同模式激发下的电场增强效应。结果证实左手通带紧邻的超常光学传输峰源于波导共振模式,利用超常传输效应可以有效降低电磁超介质的损耗,提高左手性能;波导共振模和左手通带对应的反对称磁模能够分别在孔洞和金属夹层区域激发超过11倍的增强电场,因此渔网电磁超介质结构在表面增强光谱和传感等方面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网电磁超介质 左手性能 超常光学传输 电场增强
原文传递
表面等离激元——机理、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51
15
作者 童廉明 徐红星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82-588,共7页
等离激元光子学(plasmonics)的研究内容是金属纳米结构独特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随着纳米科技的进步,等离激元光子学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生物、化学、能源、信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文章主要介绍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 等离激元光子学(plasmonics)的研究内容是金属纳米结构独特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随着纳米科技的进步,等离激元光子学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生物、化学、能源、信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文章主要介绍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s,SPs)的一些基本物理性质,包括局域的表面等离激元(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LSP)和传导的表面等离激元(propagating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文章还介绍了表面等离激元的几个重要的应用方向,例如生物/化学传感器、表面等离激元激光、光开关器件以及表面等离激元光逻辑运算,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 传导的表面等离激元 电磁场增强
原文传递
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调控和利用 被引量:34
16
作者 李志远 李家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2631-2661,共31页
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在光催化、纳米集成光子学、光学传感、生物标记、医学成像、太阳能电池,以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些功能和金属纳米结构与光相互作用时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密切相关.本文简单... 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在光催化、纳米集成光子学、光学传感、生物标记、医学成像、太阳能电池,以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些功能和金属纳米结构与光相互作用时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密切相关.本文简单回顾国际上该领域过去十来年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和当前发展的前沿动态,重点介绍我们课题组近年来在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光学理论和实验研究上取得的一些成果.同时还介绍了我们课题组目前在表面等离子体光学研究方面的若干新思路,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放大、紫外波段光学天线、纳米天线光学双稳态、表面等离子体辅助的量子相互作用等.通过这些经验和教训的介绍与讨论,期望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与国内同行来共同探讨表面等离子体光学结构是如何在纳米尺度上实现对光的各种性质的调控和利用的,并向等离子体光学的未知领域开拓进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颗粒 金属薄膜纳米结构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局域场增强 生物医学应用 表面等离子体 共振放大
原文传递
对碳纳米管阵列的场发射电场增强因子以及最佳阵列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朱亚波 王万录 廖克俊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335-2339,共5页
研究了外电场、碳纳米管自身线度、尤其管的阵列密度对碳纳米管的场发射性能的影响 ,从理论上深入探索碳纳米管阵列的电场增强因子并提出改善其场发射电子性能的有效途径 .研究结果表明 ,碳纳米管阵列的电场增强因子的数量级一般为 10 2... 研究了外电场、碳纳米管自身线度、尤其管的阵列密度对碳纳米管的场发射性能的影响 ,从理论上深入探索碳纳米管阵列的电场增强因子并提出改善其场发射电子性能的有效途径 .研究结果表明 ,碳纳米管阵列的电场增强因子的数量级一般为 10 2 — 10 3,并对任何长径比的碳纳米管阵列 ,都对应着一个最佳阵列密度 ,当碳纳米管阵列密度取此最佳密度值时 ,其电场增强因子明显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发射 碳纳米管阵列 最佳阵列密度 电场增强因子 长径比
原文传递
金纳米棒的光学性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8
作者 柯善林 阚彩侠 +2 位作者 莫博 从博 朱杰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75-1290,共16页
金纳米棒在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波段具有独特的可调节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光学特性,其良好的稳定性、低生物毒性、亮丽的色彩和在催化、信息存储、生物医学等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相关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结合已有的研究基... 金纳米棒在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波段具有独特的可调节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光学特性,其良好的稳定性、低生物毒性、亮丽的色彩和在催化、信息存储、生物医学等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相关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本文主要综述了金纳米棒光学性质的研究进展,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局域场增强效应、共振耦合效应及荧光特性,并对金纳米棒的应用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表面等离子共振 局域场增强 等离子体共振耦合 荧光
下载PDF
含孔缝金属腔体电磁场增强效应的形成机理仿真 被引量:19
19
作者 魏光辉 李凯 +2 位作者 潘晓东 张龙 李新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37-1643,共7页
为分析金属腔体场强增强效应,保护腔体内部敏感电路,采用电磁仿真软件CST,从频域角度利用屏蔽效能对其开展仿真研究,并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功率放大器、GHz横电磁波传输室和脉冲强磁场测量探头搭建实验系统进行了验证。最后理论分析了... 为分析金属腔体场强增强效应,保护腔体内部敏感电路,采用电磁仿真软件CST,从频域角度利用屏蔽效能对其开展仿真研究,并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功率放大器、GHz横电磁波传输室和脉冲强磁场测量探头搭建实验系统进行了验证。最后理论分析了场强增强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了孔缝形状、电磁波极化方向、腔体不同位置、吸波材料加载对场强增强效应的影响规律。仿真和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腔体孔缝增强效应受到腔体表面电流、孔缝谐振和腔体谐振的影响;矩形孔缝的场强增强效应比方形、圆形孔缝显著;电磁波极化方向垂直于矩形孔缝长边的场强增强效应最强;在最小谐振频率以下,孔缝中心轴线上离孔缝越近增强效应越显著,并且加入吸波材料能较好地减弱腔体中心的场强增强效应。研究结果为含孔缝腔体的电磁兼容设计与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蔽效能 场强增强效应 屏蔽腔体 孔缝 电磁兼容 电磁防护 CST仿真
下载PDF
重磁场二维希尔伯特变换——直接解析信号解释方法 被引量:19
20
作者 骆遥 王明 +1 位作者 罗锋 田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12-1920,共9页
通过分析解析信号概念,指出目前重磁场解析信号事实上是重磁场梯度解析信号.在借助解析信号分量满足二维希尔伯特变换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重磁场直接解析信号的概念,并阐述重力异常及化极磁异常希尔伯特变换——直接解析信号的含义,并给... 通过分析解析信号概念,指出目前重磁场解析信号事实上是重磁场梯度解析信号.在借助解析信号分量满足二维希尔伯特变换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重磁场直接解析信号的概念,并阐述重力异常及化极磁异常希尔伯特变换——直接解析信号的含义,并给出基于直接解析信号对位场增强的四种处理方法:直接解析信号模、水平分量模、改进Tilt angle和改进Theta map.理论模型和实际航磁资料处理表明上述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噪声干扰等问题,对分辨和刻画场源有较好的解释效果,能够用于航空重力和航磁资料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尔伯特变换 解析信号 位场增强 地质解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