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加电磁场对瓦斯吸附解吸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何学秋 张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14-618,共5页
利用外加电磁场 ,对不同破坏类型煤瓦斯吸附放散的电磁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 .研究表明 ,瓦斯吸附放散电磁效应是升温效应和表面势阱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加电磁场可以降低煤对瓦斯的吸附能力 ,增加瓦斯放散速度 .
关键词 电磁场 瓦斯 吸附 解吸 作用机理 电磁效应
下载PDF
不同质地棉田土壤对磷吸附与解吸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波浪 盛建东 +1 位作者 蒋平安 刘永刚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307,共5页
研究了不同质地棉田土壤对磷吸附与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地磷素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Temkin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度都达极显著水平,尤以Langmuir方程拟合度最高,相关系数均在0.94以上;磷吸持指数(PSI)、土壤最大缓冲容量(MBC... 研究了不同质地棉田土壤对磷吸附与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地磷素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Temkin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度都达极显著水平,尤以Langmuir方程拟合度最高,相关系数均在0.94以上;磷吸持指数(PSI)、土壤最大缓冲容量(MBC)和吸附量均随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即粘土>壤土>砂壤土,而易解吸磷(RDP)、解吸量、解吸率和标准需磷量(SPR)呈下降趋势,即砂壤土>壤土>粘土。以Langmuir方程估算棉田土壤的需磷量,砂壤质棉田需磷量为12.87mgkg-1,壤质棉田需磷量为12.66mgkg-1,粘质棉田需磷量为10.00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磷素 质地 吸附与解吸 需磷量
原文传递
页岩含气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金川 刘树根 +2 位作者 魏晓亮 唐玄 刘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40,共13页
作为页岩气资源勘探评价的核心基础,含气量的评价一直作为关键研究内容而受到高度关注。页岩气的成藏和富集是一个动态地质过程,游离和吸附状态天然气的同时存在及比例变化,导致了页岩中天然气赋存状态的复杂性。页岩含气机理与煤层气... 作为页岩气资源勘探评价的核心基础,含气量的评价一直作为关键研究内容而受到高度关注。页岩气的成藏和富集是一个动态地质过程,游离和吸附状态天然气的同时存在及比例变化,导致了页岩中天然气赋存状态的复杂性。页岩含气机理与煤层气差异较大,直接和间接成因的页岩气类型各具不同的页岩油气形成条件和含气特点。垂向上的页岩含气相关指征曲线变化特点,可提供更多的沉积、含气及保存等信息。页岩含气量的获得方法可划分为6种基本类型,归属于3个可信度梯度级别,其中的现场解析法是含气量获取方法中的重要方法。在现场解析的升温过程中,只有当岩心在加热至地层温度前见解吸气者,通过线性或多项式逆向回归法计算出来的损失气量才具有明确物理意义。页岩的含气量受页岩的生气能力和强度控制,损失气、解吸气及残余气分别与吸附气和游离气存在内在联系。页岩吸附含气量和总含气量是页岩含气量地质评价中的重要参数,页岩气中游离气的占比不仅能反映页岩中天然气的赋存状态,而且更指示了页岩气的可采性。同时满足总含气量和游吸比双高目标的评价对象,是页岩气的有利目标。含气量、游吸比及可采系数等含气结构参数的同时使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页岩气评价。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提高了数据处理工作效率,智能评价是页岩含气量评价研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大数据 智能评价 含气结构 现场解析 评价方法 含气量 页岩
下载PDF
声场促进煤中甲烷解吸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姜永东 熊令 +1 位作者 阳兴洋 鲜学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49-1653,共5页
实验研究了不加声场和加声场条件下煤中甲烷的解吸特性。研究得出:两种条件下甲烷的解吸动力学曲线形状一致,能用经验公式、扩散模型、渗透模型来描述,且扩散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甲烷气体的解吸特性;甲烷在解吸过程中,初始解吸速度较快,随... 实验研究了不加声场和加声场条件下煤中甲烷的解吸特性。研究得出:两种条件下甲烷的解吸动力学曲线形状一致,能用经验公式、扩散模型、渗透模型来描述,且扩散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甲烷气体的解吸特性;甲烷在解吸过程中,初始解吸速度较快,随时间的增加,解吸速度越来越慢,且初始解吸速度随气压增大而增大;声场作用下甲烷的解吸总量大于不加声场作用,解吸总量增加20%~30%;甲烷在煤体中的扩散可用单一扩散模型描述,声场作用使单一扩散模型的传质傅里叶级数增大、传质毕欧准数减小。研究表明,声场作用使煤体内部扩散阻力减小,传质速度加快,扩散能力增强,有助于促进甲烷的解吸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场 甲烷 解吸 机理
下载PDF
页岩含气量主控因素及定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14
5
作者 毕赫 姜振学 李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0-164,共5页
在国内外研究进展调研的基础上,对页岩含气性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影响页岩含气量的主控因素包括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热成熟度、岩石矿物成分、孔隙结构、页岩含水率、地层温压等;有机碳含量较高则页岩吸附气量较大,有... 在国内外研究进展调研的基础上,对页岩含气性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影响页岩含气量的主控因素包括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热成熟度、岩石矿物成分、孔隙结构、页岩含水率、地层温压等;有机碳含量较高则页岩吸附气量较大,有机质成熟度较高则有机质孔隙发育,页岩的吸附能力大;黏土矿物较脆性矿物吸附甲烷的能力强,其中蒙脱石的吸附能力最强,其次为伊蒙混层和高岭石;页岩的微—中孔总体积越大对页岩气吸附能力越强,中—宏孔总体积越大游离态页岩气含量越高;页岩含水率较高时,含气量有降低趋势;页岩含气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力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含气量 主控因素 定量预测 等温吸附实验 现场解吸
下载PDF
煤体瓦斯在声波场作用下的放散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建楼 严家平 +1 位作者 王来斌 王兴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4-267,共4页
为了研究声波场作用下的含瓦斯煤体应力演化规律和瓦斯放散特征,使用了自行研制的声波场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装置,建立了声波场作用下煤体瓦斯放散物理模型,对放散过程中的煤体总压力、瓦斯压力和瓦斯放散速度进行了监测。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声波场作用下的含瓦斯煤体应力演化规律和瓦斯放散特征,使用了自行研制的声波场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装置,建立了声波场作用下煤体瓦斯放散物理模型,对放散过程中的煤体总压力、瓦斯压力和瓦斯放散速度进行了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声波场作用下的煤体总压力随声波作用时间按照对数规律降低;试验还表明,声波对煤体的机械损伤效应和周期性振动作用能够促进瓦斯的解吸和放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瓦斯 声波场 放散 解吸
下载PDF
富有机质页岩解吸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韩元红 范明 +3 位作者 申宝剑 俞凌杰 杨振恒 钱门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65-1071,共7页
利用页岩气现场解吸仪对龙马溪组页岩岩心进行二阶解吸(一阶45℃,二阶110℃),计量解吸气量和恢复损失气量的同时,连续采集不同解吸时段的解吸气样品并进行组分和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页岩解吸气以CH_4为主,含有少量的C_2H_6、CO_2和N_2... 利用页岩气现场解吸仪对龙马溪组页岩岩心进行二阶解吸(一阶45℃,二阶110℃),计量解吸气量和恢复损失气量的同时,连续采集不同解吸时段的解吸气样品并进行组分和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页岩解吸气以CH_4为主,含有少量的C_2H_6、CO_2和N_2,一阶解吸阶段页岩吸附能力弱的CH_4含量较高,表明这一阶段解吸气以游离气为主;二阶解吸阶段页岩吸附能力强的C_2H_6和CO_2含量较高,表明此阶段解吸气中吸附气所占比例逐渐增高;解吸气随解吸时间增加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逐渐变重,主要受气体在扩散过程中的"质量分馏效应"和"吸附—脱附"作用影响;整个解吸过程中解吸气烷烃气碳同位素均发生倒转且倒转程度随解吸时间增加逐渐变大,主要受解吸过程中甲烷碳同位素组成逐渐变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解吸 解吸气 同位素倒转 龙马溪组
原文传递
Method for rapid on-site identification of VOCs 被引量:8
8
作者 Justin D Fair William F Bailey +3 位作者 Robert A Felty Amy E Gifford Benjamin Shultes Leslie H Voll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7期1005-1008,共4页
Rapid on-site identific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in ambient air is an important first step in remediation efforts. This study describes modification of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ortable GC/MS syste... Rapid on-site identific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in ambient air is an important first step in remediation efforts. This study describes modification of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ortable GC/MS system and development of an analysis protocol for rapid (〈 3 min) sampl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VOCs typically found at contaminated sites at the low ppbv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eld analysis gas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 toxic industrial chemicals thermal desorption
下载PDF
生物炭对节水灌溉稻田土壤磷素分布及吸附解吸的影响
9
作者 庞双双 祁苏婷 +1 位作者 林秀颜 杨士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87,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节水灌溉稻田土壤磷素迁移转化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生物炭施用对节水灌溉稻田0~60 cm土壤AP、TP含量的迁移转化规律,分析了生物炭对稻田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的影响。结... 为了探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节水灌溉稻田土壤磷素迁移转化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生物炭施用对节水灌溉稻田0~60 cm土壤AP、TP含量的迁移转化规律,分析了生物炭对稻田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AP、TP含量随土层的加深呈先增后减或一直减小的趋势,生物炭施用使节水灌溉稻田土壤AP含量和PAC值(0~10 cm)提高了28.27%~73.63%和24.64%~61.98%,使土壤TP含量低了3.51%~5.23%。施用的生物炭主要作用于浅层土壤,提高了浅层土壤AP含量,减小了土壤TP含量,说明生物炭促进了浅层土壤磷素的活化,将矿物态磷和有机磷转化为易被作物吸收的磷形态。另外,生物炭添加降低了土壤磷吸附量,增大了磷解吸量,且生物添加量越高效果越明显。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成功拟合土壤磷等温吸附曲线,拟合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从吸附强度和吸附容量2方面降低了土壤吸附磷的能力,但8%生物炭添加可能会增大土壤磷吸附容量。生物炭添加通过促进浅层土壤吸附态磷的释放,影响了土壤磷活化系数,进而影响浅层土壤的吸附解吸。研究结果可为稻田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稻田 土壤磷素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不同施磷处理下棉田土壤磷素吸持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雪霞 杨浩 +2 位作者 盛建东 岳继生 陈波浪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6,共9页
为探究不同施磷水平对棉田土壤磷的固定和释放机制,对新疆典型棉田5种施磷水平(P0、P75、P150、P300、P450)及不同层次(0~5、5~10、10~20、20~40、40~60 cm)的灰漠土进行磷素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磷吸附量随磷肥施用量的增... 为探究不同施磷水平对棉田土壤磷的固定和释放机制,对新疆典型棉田5种施磷水平(P0、P75、P150、P300、P450)及不同层次(0~5、5~10、10~20、20~40、40~60 cm)的灰漠土进行磷素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磷吸附量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以P150处理吸附量最大,P0和P75处理吸附量较小,其中P150处理最大吸附量较P0处理增加了45%;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吸附量逐渐增大,处理间吸附量的差异逐渐减小,40~60 cm土层最大吸附量为0~5 cm土层的2.10倍。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的拟合度都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最大吸附量(Xm)与等温吸附曲线一致,以0~5 cm土层P75处理最小,为476.19 mg·kg~(-1),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吸附常数(K)与Xm呈相反趋势;随施磷量的增加,土壤最大缓冲容量(MBC)呈增加趋势,深层土壤小于表层土壤;土壤磷素吸附饱和度(DPS)以P75处理最大,整体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磷解吸量与解吸率随吸附能力的增加而减小;土层越深,解吸量与解吸率越小,其中0~5 cm土层解吸量为40~60 cm土层的2.06倍。增施磷肥能够提高棉田土壤贮存磷的能力,施磷量75 kg·hm~(-2)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增加土壤对磷的解吸,深层土壤磷的吸附特性受施肥水平的影响较小,供磷能力小于表层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吸附 解吸 灰漠土
下载PDF
沁南地区煤层气的解吸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东民 史纪敦 张守刚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1-583,共3页
通过对沁南地区煤的等温吸附解吸实验,获得30℃时不同压力点煤的含气量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拟合分析,同时考虑两者之间量纲,进而归纳出沁南地区煤层气的解吸量与压力的关系呈幂指数函数关系。
关键词 沁南地区 煤层气 解吸特征
下载PDF
水-土耦合的稻田磷素动态流失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鹏 姚琪 +1 位作者 韩龙喜 丁训静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子,稻田排水损失是磷素的重要来源.为了精确计算稻田磷素损失量,从质量守衡原理出发,考虑土壤磷的矿化和固定、淋溶、水稻吸收等作用,结合土壤胶体对磷的吸附解吸速率公式,建立了水土耦合的稻田磷素动态模型... 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子,稻田排水损失是磷素的重要来源.为了精确计算稻田磷素损失量,从质量守衡原理出发,考虑土壤磷的矿化和固定、淋溶、水稻吸收等作用,结合土壤胶体对磷的吸附解吸速率公式,建立了水土耦合的稻田磷素动态模型,并采用田间实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同时还对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田面水及渗漏水中溶解态无机磷(DIP)浓度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磷损失模型 吸附速率 解吸速率
下载PDF
基于温湿度场云图的稻谷粮堆状态和结露风险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水寒 李瑞敏 +3 位作者 张洪清 金毅 姚渠 尹君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第4期219-225,共7页
以稻谷为研究对象,利用温湿度一体传感器,模拟实际粮仓中容易发生结露区域以开展不同位点的监测,测得从冬季到夏季粮堆不同位点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运用矩阵实验模拟软件(MATLAB)绘制粮堆温度场、湿度场云图,追溯分析了稻谷温湿度场分布... 以稻谷为研究对象,利用温湿度一体传感器,模拟实际粮仓中容易发生结露区域以开展不同位点的监测,测得从冬季到夏季粮堆不同位点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运用矩阵实验模拟软件(MATLAB)绘制粮堆温度场、湿度场云图,追溯分析了稻谷温湿度场分布及时空变化;基于粮食平衡绝对湿度与露点温度等模型(CAE模型)推算了稻谷粮堆危险点所处的不同状态(平衡态、饱和态、吸附态或解吸态)和探究其变化规律,为减小储粮损耗和实现储粮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温度场 湿度场 云图 平衡态 吸附态 解吸态
下载PDF
电场辅助活性炭吸附法去除水中的Cu^(2+)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新源 李爱民 +4 位作者 刘佩春 李阳 宋海鸥 刘玉斌 战树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77-683,共7页
通过电场辅助活性炭吸附水中的Cu^(2+),分析吸附机理,pH值对Cu^(2+)吸附的影响以及活性炭电极的再生性.结果表明,活性炭电极添加电场后,Cu^(2+)的去除率明显提高,当活性炭电极间施加1.0V电压时,Cu^(2+)的去除率提高了223.5%.通过Langmui... 通过电场辅助活性炭吸附水中的Cu^(2+),分析吸附机理,pH值对Cu^(2+)吸附的影响以及活性炭电极的再生性.结果表明,活性炭电极添加电场后,Cu^(2+)的去除率明显提高,当活性炭电极间施加1.0V电压时,Cu^(2+)的去除率提高了223.5%.通过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分析,添加电场后,活性炭电吸附Cu^(2+)主要是带电活性炭表面形成的双电层作用,而不仅仅是活性炭表面化学吸附点位.pH值对电场辅助活性炭吸附水中Cu^(2+)的影响极大,pH值太低时,水中H^(+)会与Cu^(2+)竞争活性炭表面化学吸附点位以及双电层点位.研究发现采用电极短接方式可提高Cu^(2+)后的脱附率及脱附速率,脱附率达到79.1%.通过FTIR图谱可知,表面官能团—COOH和—C=O吸附的Cu^(2+)难以脱附出来,但得益于此,再循环吸附-脱附2~4次时,主要以双电层静电吸附为主,脱附效率提高,电极的再生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活性炭 吸附 铜离子 脱附
下载PDF
磷肥滴施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磷形态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15
作者 马悦 张应榕 +3 位作者 王娟红 张曼 车庆轩 陈波浪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8-397,共20页
【目的】基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不同施磷方式的效果,为膜下滴灌棉田合理施用磷肥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在新疆棉田以新陆早63号为试验对象,设置不施磷(CK)、基施磷酸一铵(MAP-B,折合P2O5用量100 kg·hm^(-2),下同)、基施+滴施... 【目的】基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不同施磷方式的效果,为膜下滴灌棉田合理施用磷肥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在新疆棉田以新陆早63号为试验对象,设置不施磷(CK)、基施磷酸一铵(MAP-B,折合P2O5用量100 kg·hm^(-2),下同)、基施+滴施磷酸一铵(基施50%,蕾期和花铃前期分别滴施25%,MAP-D)、基施+滴施磷酸一铵和聚谷氨酸(基施50%磷酸一铵,蕾期和花铃前期分别滴施25%磷酸一铵和50%聚谷氨酸,MAP-DS)共4个处理,比较分析棉田土壤磷含量、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土壤磷吸附-解吸特征、磷肥利用率和籽棉产量。【结果】施磷能够增加苗期和花铃期0~40 cm土层有效磷和全磷含量,花铃期MAP-D和MAP-DS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其余处理。与基施相比,磷肥滴施显著提高了花铃期10~20 cm土层二钙磷、八钙磷和铝结合态磷的含量占比,降低了十钙磷的含量占比。苗期和花铃期不同施磷处理下0~40 cm土层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和解吸曲线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即随着平衡溶液磷浓度的增加,土壤磷吸附量呈先快速增加后缓慢上升的趋势;随着标准溶液磷浓度的增加,土壤磷解吸率呈先快速降低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各施磷处理的籽棉产量均高于对照处理,磷肥滴施处理的磷肥利用率和籽棉产量均高于基施处理,MAP-DS处理的磷肥利用率最大,籽棉产量也最高(6829.75 kg·hm^(-2))。【结论】在新疆棉区水肥一体化模式下,滴施磷肥和聚谷氨酸更有利于新陆早63号对土壤磷素的吸收与利用,可进一步提高磷肥利用率与籽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水肥一体化 无机磷形态 吸附 解吸 磷肥利用率 聚谷氨酸
下载PDF
焦化污染土壤低温热解析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岳昌盛 刘诗诚 +3 位作者 吴朝昀 王晟 刘长波 彭犇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3-197,共5页
华北某焦化场地土壤受到苯及多环芳烃污染,在分析土壤多种污染物组成的基础上,开展低温技术修复污染土壤实验,并研究不同温度及处理时间参数对污染土壤污染物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和处置时间对苯及多环芳烃的脱除效果越好,土... 华北某焦化场地土壤受到苯及多环芳烃污染,在分析土壤多种污染物组成的基础上,开展低温技术修复污染土壤实验,并研究不同温度及处理时间参数对污染土壤污染物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和处置时间对苯及多环芳烃的脱除效果越好,土壤污染物的脱附效果和其沸点的关联性较大,温度参数对污染物脱附的影响效果要显著高于时间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多环芳烃 焦化场地 热解析
原文传递
两井条件下圆形封闭煤层中压力场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曰武 欧阳伟平 +1 位作者 赵培华 苏中良 《油气井测试》 2010年第6期64-70,共7页
煤层气开采方式的本质是排水降压采气,了解煤层的降压效果对排采制度的确定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建立圆形封闭煤层中考虑煤层气解吸作用的两井不定常渗流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求得了其数值解,分析解吸作用对理论特征曲线的影响。计算结... 煤层气开采方式的本质是排水降压采气,了解煤层的降压效果对排采制度的确定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建立圆形封闭煤层中考虑煤层气解吸作用的两井不定常渗流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求得了其数值解,分析解吸作用对理论特征曲线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煤层气解吸具有减缓压力传播的作用;分析不同性质邻井对理论曲线特征的影响,给出存在邻井影响时的压力场发展规律。提出压力场的4种描述方法,分析邻井性质、邻井流量变化,以及外边界性质对煤层压力场分布的影响,得到不同条件下煤层气压力场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压力场 试井 解吸
下载PDF
电场对铬污染土壤中六价铬解吸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昕达 李东 +1 位作者 范敏 袁兴中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12-16,共5页
现行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理论体系假设重金属解吸过程不受电场影响,但假设缺乏实验验证;实验采用实际污染场地的铬污染土壤,通过对比电动解吸与柱解吸的动力学曲线,发现电场对Cr(VI)解吸过程影响显著,现行无作用假设不成立;分析认为... 现行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理论体系假设重金属解吸过程不受电场影响,但假设缺乏实验验证;实验采用实际污染场地的铬污染土壤,通过对比电动解吸与柱解吸的动力学曲线,发现电场对Cr(VI)解吸过程影响显著,现行无作用假设不成立;分析认为电场对土壤重金属解吸过程同时存在促进、抑制作用,两者强弱关系受其他因素影响;实验中,电场的抑制作用强于促进作用,使Cr(VI)解吸率下降,且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解吸过程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解吸 污染土壤 电动修复
下载PDF
Removal and desorption of chromium in synthetic effluent by a mixed culture in a bioreactor with a magnetic field 被引量:1
19
作者 Roseli MDias Jessica GSilva +1 位作者 Vicelma LCardoso Miriam Mde Resend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51-159,共9页
Two chromium removal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bioreactors with and without a magnetic fiel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The release of the chromium present in the biomass was tested in two experiments one with the ... Two chromium removal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bioreactors with and without a magnetic fiel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The release of the chromium present in the biomass was tested in two experiments one with the initial pH of the medium and one with pH 4.0.The objective was to remove Cr(Ⅵ)and total Cr from the effluent,this was carried out by placing biological treatments of synthetic effluent contaminated with 100 mg/L of Cr(Ⅵ)in a bioreactor with neodymium magnets that applied a magnetic field(intensity85.4 mT)to the mixed culture.The removal of Cr(Ⅵ)was approximately 100.0%for the bioreactor with a magnetic field and 93,3%for the bioreactor without a magnetic field for9 hr of recirculation of the synthetic effluent by the bioreactor.The removal of total Cr was61.6%and 48.4%,with and without a magnetic field,respectively;for 24 hr.The desorption of Cr(VI)in the synthetic effluent was 0.05 mg/L,which is below the limit established by Brazilian legislation(0.1 mg/L)for the discharge of effluent containing Cr(Ⅵ)into bodies of water.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the removal of chromium in synthetic effluent suggest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viable cell count of the mixed culture.The desorption of Cr(Ⅵ)in synthetic effluent after bioadsorption of chromium by the mixed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removal of chromium in bioreactors with and without a magnetic field was not significant in either of the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initial p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ium removal Mixed culture Magnetic field desorption Effluent treatment
原文传递
胆甾相液晶的质谱研究——Ⅰ.EI、FD和CI质谱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康林 吴万年 李国镇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6期783-789,共7页
研究了胆甾醇酯类和胆甾醇卤代物的电子轰击电离(EI)、场解吸电离(FD)、化学电离(CI)的质谱。结果表明:胆甾醇酯的EI质谱裂解途径主要由甾环决定,各化合物谱图之间几乎无差别;FD质谱能提供清晰的分子量信息和表征甾环结构的碎片离子峰(m... 研究了胆甾醇酯类和胆甾醇卤代物的电子轰击电离(EI)、场解吸电离(FD)、化学电离(CI)的质谱。结果表明:胆甾醇酯的EI质谱裂解途径主要由甾环决定,各化合物谱图之间几乎无差别;FD质谱能提供清晰的分子量信息和表征甾环结构的碎片离子峰(m/e 369);CI质谱除了具有FD质谱特征外,大部分还能提供RCOOH结构信息。三种质谱并用,能有效地测试液晶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甾相 液晶 质谱 电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