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假诉讼定义辨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周翔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3-197,共5页
虚假诉讼在我国当前呈高发态势。因虚假诉讼行为人事先的恶意串通,若人民法院仅依诉讼常规程序审理之,必然不能探明事实之真相,必须采取常规程序外之特别手段方可应对。虚假诉讼变民事诉讼当事人"无奈提起诉讼"为行为人"... 虚假诉讼在我国当前呈高发态势。因虚假诉讼行为人事先的恶意串通,若人民法院仅依诉讼常规程序审理之,必然不能探明事实之真相,必须采取常规程序外之特别手段方可应对。虚假诉讼变民事诉讼当事人"无奈提起诉讼"为行为人"刻意制造诉讼",对民事诉讼制度产生解构性侵害,是对整个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直接挑战。但作为解决虚假诉讼问题的首要问题——虚假诉讼的定义——仍然众说纷呈,没有统一的说法。此种现状导致虚假诉讼问题在实践中的诸多关注和探讨存在先天障碍。从实然使用、应然分析、与诉讼诈骗等相近概念的辨析以及案件的特点分析四个方面对虚假诉讼定义进行多角度解析,以期为虚假诉讼问题在实践中引发的关注和探讨进一步明确对象目标指向和精确界定探讨范围,并给相关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多元化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虚假诉讼 定义 辨析
原文传递
论虚假诉讼的刑法规制——基于对虚假诉讼发生与司法实践状况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尚海明 彭雨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近年来,虚假诉讼案件在我国频繁发生且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但我国刑事立法中缺乏恰当的罪名对虚假诉讼行为进行定罪,无法对其进行全面评价。虽然各地出台了大量司法性文件以识别和预防虚假诉讼,但这些司法性文件并无法改变刑法存在漏... 近年来,虚假诉讼案件在我国频繁发生且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但我国刑事立法中缺乏恰当的罪名对虚假诉讼行为进行定罪,无法对其进行全面评价。虽然各地出台了大量司法性文件以识别和预防虚假诉讼,但这些司法性文件并无法改变刑法存在漏洞的事实,相反,其对虚假诉讼的罪名设定存在争议,部分规定甚至存在侵犯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嫌疑。因此,通过确立虚假诉讼罪来规制虚假诉讼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诉讼 刑法规制 司法实践 实证研究
下载PDF
论虚假诉讼的查处和防治
3
作者 谢勇 《中国应用法学》 2024年第2期150-161,共12页
虚假诉讼的查处和防治是司法实践面临的难题。认定虚假诉讼应把握捏造案件基本事实这一要件,并以能够决定原告诉讼请求是否成立的要件事实作为案件基本事实。“假离婚”、制造管辖连接点、依据“白合同”起诉一般不应认定为虚假诉讼。... 虚假诉讼的查处和防治是司法实践面临的难题。认定虚假诉讼应把握捏造案件基本事实这一要件,并以能够决定原告诉讼请求是否成立的要件事实作为案件基本事实。“假离婚”、制造管辖连接点、依据“白合同”起诉一般不应认定为虚假诉讼。对虚假诉讼原告应当驳回诉讼请求,而非驳回起诉,并应处以罚款或拘留、移送犯罪线索。从行为动因看,虚假诉讼可分为虚假确权型、政策套利型、逃废债务型和恶意侵权型四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虚假诉讼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探索建立虚假诉讼法定赔偿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和信用责任制度是防治虚假诉讼的治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诉讼 要件事实 法定赔偿 惩罚性赔偿
下载PDF
船员劳务合同纠纷典型法律问题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宋晓珂 《中国海商法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46-52,共7页
船员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不仅关系船员个人利益,也直接影响到相关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船员劳务合同纠纷作为海事法院受理案件的主要类型之一,特点鲜明。针对与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有关的几个典型法律... 船员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不仅关系船员个人利益,也直接影响到相关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船员劳务合同纠纷作为海事法院受理案件的主要类型之一,特点鲜明。针对与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有关的几个典型法律问题,以现行法律法规、司法实务实例和司法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问题成因,结合理论探讨,思考可行对策,并对完善船员劳务合同纠纷相关法律制度提出初步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员 船员劳务合同 虚假诉讼 船舶优先权
下载PDF
第三人撤销之诉中“第三人”的定位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永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69-74,共6页
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空间极为有限。为了发挥其遏制恶意诉讼、虚假诉讼的制度功用,只能对"第三人"进行宽泛解释,将其扩张为"事实利害关系"第三人,这事实上是第三人的异化,并可能造成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一系... 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空间极为有限。为了发挥其遏制恶意诉讼、虚假诉讼的制度功用,只能对"第三人"进行宽泛解释,将其扩张为"事实利害关系"第三人,这事实上是第三人的异化,并可能造成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一系列制度困境。而化解这一困境,就必须从程序保障的基点出发,将第三人限定在受到裁判既判力扩张的第三人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撤销之诉 程序保障 虚假诉讼 既判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