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什么是虚构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尚必武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9-119,149-150,共13页
二十一世纪以来,虚构性成为西方叙事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凯瑟琳·加拉赫尔与伊恩·瓦特的隔空对话入手,考察虚构性如何以悖论式的隐匿状态存在于小说这一文学样式,进而脱离小说进入其他文类,成为叙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 二十一世纪以来,虚构性成为西方叙事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凯瑟琳·加拉赫尔与伊恩·瓦特的隔空对话入手,考察虚构性如何以悖论式的隐匿状态存在于小说这一文学样式,进而脱离小说进入其他文类,成为叙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如果参照加拉赫尔的做法,把虚构性从假想的真实中剥离出来,那么关于虚构性的讨论势必需要超越小说而介入其他文类的范畴。就此而言,詹姆斯·费伦、理查德·沃尔什、亨里克·斯科夫·尼尔森等人从修辞视角出发将虚构性作为一种叙事手段的做法,值得肯定。不过,如果我们仅将虚构性作为叙事手段来考察,则容易忽略其同时作为叙事效果的存在样态。文章以麦克尤恩小说《赎罪》为例,从非自然叙事学视角出发,简要分析虚构性何以成为该小说旨在凸显的一个重要叙事效果,由此得出结论:虚构性既可以是文类属性,也可以是叙事策略,同时也可以是作为效果而存在的叙事目的。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未来的虚构性研究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学界深入研究这一话题提供些许建设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性 叙事学 虚构叙事 非虚构叙事
原文传递
回旋跨层:虚构叙述的莫比乌斯带原理 被引量:4
2
作者 谭光辉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9,共13页
叙述必然是分层的。虚构叙述还可以是回旋跨层的:两个故事中的人物分别是对方的叙述者。纪实型叙述的"元故事"不是真正的跨层叙述,但是具有指明纪实体裁的作用。第一人称虚构叙述是回旋跨层叙述,叙述者和人物互相叙述对方,叙... 叙述必然是分层的。虚构叙述还可以是回旋跨层的:两个故事中的人物分别是对方的叙述者。纪实型叙述的"元故事"不是真正的跨层叙述,但是具有指明纪实体裁的作用。第一人称虚构叙述是回旋跨层叙述,叙述者和人物互相叙述对方,叙述层和被叙述层看似在两面,其实在一面。因此虚构叙述是一个自足的莫比乌斯带体系,在曲面上的叙述可以自我解释。用莫比乌斯带解释文学语言、自我、虚构与真实的关系,都可以得出有趣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叙述 纪实叙述 分层 回旋跨层 莫比乌斯带
原文传递
再论“双层区隔”:虚构、纪实的性质与判断困境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长才 《符号与传媒》 2020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本文对于由赵毅衡先生提出、谭光辉教授进一步阐发的"双层区隔"论,从"双层区隔"作为辨识标准还是性质规定、二度区隔的"进一步再现"的性质、二度区隔是否虚构所独有、虚构区隔框架与人格-框架二元叙述者... 本文对于由赵毅衡先生提出、谭光辉教授进一步阐发的"双层区隔"论,从"双层区隔"作为辨识标准还是性质规定、二度区隔的"进一步再现"的性质、二度区隔是否虚构所独有、虚构区隔框架与人格-框架二元叙述者是否合一、虚构框架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认定等方面进行了再讨论,并认为建立在模仿叙述基础之上的"双层区隔"论在处理非自然叙述(反模仿的虚构叙述)时可能会遇到挑战。本文建议从修辞交流的理想情况及非理想情况的不同层面讨论虚构、纪实问题,进而以影射作品、戏拟文本、戏剧表演等较复杂情况讨论了虚构、纪实的判断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区隔 虚构 纪实 非自然叙述 阐释漩涡
下载PDF
“永生”的寓喻叙事:浅析李提摩太对《西游记》的翻译理解方案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晖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28-35,共8页
本文拟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清代来华的英国浸信会传教士李提摩太的小说翻译进行个案研究。本文将侧重分析译者如何出于宗教政治的考量,而刻意认定中国传统文化里早已具备皈依基督精神的潜质;以及他如何通过翻译底本的选择和基本概念置换... 本文拟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清代来华的英国浸信会传教士李提摩太的小说翻译进行个案研究。本文将侧重分析译者如何出于宗教政治的考量,而刻意认定中国传统文化里早已具备皈依基督精神的潜质;以及他如何通过翻译底本的选择和基本概念置换,来实现全面的话语调整,从而使英译《西游记》成为一部表述基督教"永生"精神的寓喻叙事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提摩太 《西游记》 寓喻 虚构叙事 宗教话语 永生
下载PDF
虚构叙事中的听声辨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志高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11-118,共8页
听觉在叙事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对它的研究是叙事研究应有的题中之义。如何聆听出叙事作品中的意义,米歇尔·希翁提出了三种聆听模式:因果聆听、语义聆听和简化聆听。对于声音的分类,莫里·谢弗提出了基调音、信号音和标志音... 听觉在叙事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对它的研究是叙事研究应有的题中之义。如何聆听出叙事作品中的意义,米歇尔·希翁提出了三种聆听模式:因果聆听、语义聆听和简化聆听。对于声音的分类,莫里·谢弗提出了基调音、信号音和标志音。不同的声音之间可以构成如视觉感知概念中的"图"和"底"的关系,但是,声音的这种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社会文化、听者的心理状态、听者和音景的关系有关。声音之间的"图"和"底"的关系可能会发生突转,但是,声音无论是与重要事件抑或与次要事件有关,都能在虚构叙事中构成特殊的意义,对于建构虚构叙事中的声音景观起着支撑作用。当我们对虚构叙事进行听声辨义时,能够揭开虚构世界的另一层神秘面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叙事 听觉 意义
下载PDF
中国文学中“叙事传统”的流变
6
作者 陈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第6期27-32,共6页
中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叙事传统,这一传统由系列叙事作品和对叙事的理论陈述共同组成。就发展时期而言,先秦两汉时期是叙事传统的发生期,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是叙事传统的发展与成熟期,明清时期则是叙事传统在古典文学中的全盛和总结时期... 中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叙事传统,这一传统由系列叙事作品和对叙事的理论陈述共同组成。就发展时期而言,先秦两汉时期是叙事传统的发生期,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是叙事传统的发展与成熟期,明清时期则是叙事传统在古典文学中的全盛和总结时期。从叙事作品的涵盖范围来看,“叙事”超越并贯通多种文体,涉及到史传、散文、乐府、赋、志怪小说、诗歌、古文、传奇小说、词、戏曲、杂剧、平话、文言小说、白话小说等几乎全部文类。从理论陈述的内容来看,中国古人从叙事实际出发对叙事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既包括对“叙”的手法的归纳,也包括对“事”与文学之关系的辩证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传统 事与史 因事生文 以文记事 隶事
下载PDF
聆听契诃夫:抑郁症的叙事医学途径 被引量:1
7
作者 Bradley Lewis 贺劭丹(译) 杨晓霖(译) 《叙事医学》 2020年第5期322-336,共15页
在生物医学模式下,抑郁症被当作只需药物干预的生物学疾病,这是一种去人文化的趋势。临床实践者逐渐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注重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认知维度的叙事医学开始在精神医学实践中展现出重要价值。抑郁症的叙事医学途径是一种... 在生物医学模式下,抑郁症被当作只需药物干预的生物学疾病,这是一种去人文化的趋势。临床实践者逐渐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注重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认知维度的叙事医学开始在精神医学实践中展现出重要价值。抑郁症的叙事医学途径是一种注重主体性、个体性、叙事性和关系性的新方法。本文提出通过阅读和聆听契科夫的叙事作品,从虚构作品的"自由模式"进入到精神病学研究的"客观事实"领域,能够引导研究者穿过精神病学与抑郁症的真相之镜,真正理解"渡渡鸟效应"在精神病学的意义,从而帮助研究者、治疗者和被治疗者更好地理解抑郁症,最终找到治疗抑郁症的最佳叙事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诃夫 虚构叙事 叙事医学 抑郁症
下载PDF
试析《迷舟》的历史人生观 被引量:1
8
作者 童玉 杜吉刚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25-29,共5页
《迷舟》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先锋派作家格非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因其独特新颖的形式而备受学术界的赞誉。然而《迷舟》的"新"主要不在它的形式,更多的则在于作家通过新的叙事形式所表达的新的历史人生观。笔者试从新历史主... 《迷舟》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先锋派作家格非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因其独特新颖的形式而备受学术界的赞誉。然而《迷舟》的"新"主要不在它的形式,更多的则在于作家通过新的叙事形式所表达的新的历史人生观。笔者试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角度,通过对作品四个主要叙事特征的分析,解读格非的历史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叙事 叙述空缺 人物视角 迷宫叙事
下载PDF
殖民语境下的《非洲夜谈》叙事分析——从口头叙事到再书面化
9
作者 孙晓萌 胡燕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2年第1期57-63,共7页
西非豪萨语虚构叙事作品诞生于殖民文化机制和压迫性政治语境,既受殖民建制的规约,又具有事物发生于逆境时所独有的特征。豪萨文学在殖民语境中实现了从口头传统向再书面化的转变。北尼日利亚作家阿布巴卡尔·伊芒所著的民间故事集... 西非豪萨语虚构叙事作品诞生于殖民文化机制和压迫性政治语境,既受殖民建制的规约,又具有事物发生于逆境时所独有的特征。豪萨文学在殖民语境中实现了从口头传统向再书面化的转变。北尼日利亚作家阿布巴卡尔·伊芒所著的民间故事集《非洲夜谈》是证实这一转化过程的散文体叙事作品。本文拟将其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进行叙事分析,旨在揭示早期豪萨虚构文学的文本特征与结构特性,从一个侧面勾陈非洲语言现代文学在殖民语境中的生发轨迹,并解释早期的豪萨文学创作与殖民权力的互动关系,同时旁及非洲语言文学在当代非洲文学批评中的边缘境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叙事 殖民语境 口头叙事 书面化
原文传递
地域文化表达与生命镜像书写——杨仕芳小说叙事研究之一
10
作者 吴鹏毅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9-23,共5页
作家往往习惯于对地域性生活的文学表达倾注笔墨。捕捉地域生活元素进行文学叙事自然也成为作家写作风格形成的依凭之一。杨仕芳通过对老树、鼓楼、风雨桥、百家宴等侗乡地域性文化生活符号的叙述,描绘出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生活图景;通过... 作家往往习惯于对地域性生活的文学表达倾注笔墨。捕捉地域生活元素进行文学叙事自然也成为作家写作风格形成的依凭之一。杨仕芳通过对老树、鼓楼、风雨桥、百家宴等侗乡地域性文化生活符号的叙述,描绘出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生活图景;通过对哑巴、疯癫人、孩童等“非常态”的人物角色的叙述,以此叩问现代性语境中“带面具”的人和世界,透析出生命最原初的镜像,并以此反思现实社会,扬善显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文学 生活元素 小说叙事 生命镜像
下载PDF
《魔山》虚构叙事中时间经验的空间构造
11
作者 丁蔓 罗超 《外语教育研究》 2020年第1期68-74,共7页
托马斯·曼的《魔山》是一部关于时间的小说。文章从空间构造维度探讨《魔山》虚构叙事中主人公汉斯·卡斯托普在山上七年的时间经验。空间构造的三种形式在山下及山上两个异质空间中交替进行。在七年的时间流动中,卡斯托普与... 托马斯·曼的《魔山》是一部关于时间的小说。文章从空间构造维度探讨《魔山》虚构叙事中主人公汉斯·卡斯托普在山上七年的时间经验。空间构造的三种形式在山下及山上两个异质空间中交替进行。在七年的时间流动中,卡斯托普与周围人建立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时空交织的虚构叙事进程中,卡斯托普通过理解自身和他者来理解周遭世界。重返山下的抉择将卡斯托普救赎,他回归了自己的本真状态。空间变动丰富了卡斯托普的时间经验,在对未来的期待和筹划中,他对自身及存在的理解走向新的境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叙事 时间经验 空间构造 存在 理解
下载PDF
从俄国文学到苏联文学的诗学转换——关于白银时代小说价值行为的研究之一
12
作者 林精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6-10,21,共6页
俄国 1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的白银时代不是一个孤立阶段 ,而是促成俄国文学向苏联文学转化的重要中介 ,而小说文体在这种中介性转换中起了关键作用 :通过改变叙事的语言策略 ,强化叙事行为过程本身的审美意义 ,淡化叙事者在叙事进程中... 俄国 1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的白银时代不是一个孤立阶段 ,而是促成俄国文学向苏联文学转化的重要中介 ,而小说文体在这种中介性转换中起了关键作用 :通过改变叙事的语言策略 ,强化叙事行为过程本身的审美意义 ,淡化叙事者在叙事进程中的作用 ,从而还原了文学的审美功能、弱化了文学的功利主义和意识形态性。这种做法 ,既延续了 19世纪俄国文学的人文主义传统 ,又给后来苏联文学发展提供了广阔选择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银时代 小说叙事 叙事者 审美功能
下载PDF
驳泛叙述者论
13
作者 蒂尔曼.科佩 扬.施图林 宋沈黎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15-29,共15页
很多当代叙事学家都认为所有的虚构叙事都有一个不同于作者的虚构叙述者。这一观点被称为"泛叙述者论"。本文以充分的理由驳斥了这一观点,同时指出那些看似支持这一观点的重要论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在简要介绍小说理论的基础... 很多当代叙事学家都认为所有的虚构叙事都有一个不同于作者的虚构叙述者。这一观点被称为"泛叙述者论"。本文以充分的理由驳斥了这一观点,同时指出那些看似支持这一观点的重要论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在简要介绍小说理论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角度来说,都没有必要为每个虚构叙事假定一个虚构叙述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叙述者论 虚构叙事 叙事学
下载PDF
论虚构叙述的“双区隔”原则 被引量:20
14
作者 赵毅衡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6-144,共9页
虚构与纪实,是叙述研究最基本的分类。本文讨论的是相对于纪实性叙述而言的"虚构叙述",而且讨论所有各种虚构性叙述,试图从所有这些体裁中抽象出"虚构性"。本文首先回顾了学界在这个问题上的长年努力,从形态上、从... 虚构与纪实,是叙述研究最基本的分类。本文讨论的是相对于纪实性叙述而言的"虚构叙述",而且讨论所有各种虚构性叙述,试图从所有这些体裁中抽象出"虚构性"。本文首先回顾了学界在这个问题上的长年努力,从形态上、从逻辑指称上区分虚构,这个做法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本文提出用"双区隔"方式区分虚构:一度区隔用媒介化把再现与经验分开,二度区隔把虚构叙述与纪实再现相区隔。一旦因某种原因忽视区隔,虚构世界就会被当作"真实"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叙述 纪实叙述 媒介 指称 “双区隔”原则
原文传递
现代性语境中第一人称叙事的伦理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伍茂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7-100,共4页
第一人称叙事是伴随现代性发生而成为主流叙事人称的。它的存在,一方面表达了现代作者对于叙事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追求,另一方面消解了古典第三人称叙事的专断性,给读者以尊重。但在技术层面上能完成叙事任务的第一人称同时也成为推卸伦... 第一人称叙事是伴随现代性发生而成为主流叙事人称的。它的存在,一方面表达了现代作者对于叙事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追求,另一方面消解了古典第三人称叙事的专断性,给读者以尊重。但在技术层面上能完成叙事任务的第一人称同时也成为推卸伦理责任的手段之一,根本原因在于审美现代性和社会现代性的矛盾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语境 第一人称叙事 叙事伦理 伦理责任
下载PDF
后现代叙述空间的本真还原:评维德曼《法侬》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璇子 庞好农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96-99,共4页
维德曼在小说《法侬》里把写作动机、创作流程、寓意寄托等均视为文本的表现对象,把元叙述的动态虚实性细化为"以实论虚"、"以虚论实"和"以虚论虚"三个方面。他用视角越界的含糊手法还原了现实生活中人... 维德曼在小说《法侬》里把写作动机、创作流程、寓意寄托等均视为文本的表现对象,把元叙述的动态虚实性细化为"以实论虚"、"以虚论实"和"以虚论虚"三个方面。他用视角越界的含糊手法还原了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个体人格的多面性。在小说结构的生成方面,他选用的幻影、拼贴和断裂等策略使作品散发出蒙太奇和百衲被的艺术魅力。维德曼采用的本真还原策略拓展了非裔美国小说的后现代叙述空间,促进了美国黑人文艺美学在21世纪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埃德加·维德曼 《法侬》 元叙述 视角越界 叙述空间
下载PDF
非虚构叙事规约与“非性别本位”的女性书写——新时代中国的女性非虚构文学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桂荣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170,共9页
女性非虚构书写是新时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视域开阔、社会性增强的美学特质并非仅是写作者主体因素所致,还与追求“现场真实”感诉求的非虚构叙事规约有着直接联系,并由此形成了并未特别突出性别问题的“非性别本位”特质... 女性非虚构书写是新时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视域开阔、社会性增强的美学特质并非仅是写作者主体因素所致,还与追求“现场真实”感诉求的非虚构叙事规约有着直接联系,并由此形成了并未特别突出性别问题的“非性别本位”特质。但“非性别本位”的女性书写并非“去性别”的写作,性别话语以一种非显在的隐性、曲折方式与女性非虚构文学对特定社会问题的关注交融在一起,构成了边缘不甚清晰的弥散性结构。女性非虚构文学创作不但有利于非虚构相对于传统报告文学的个人性、独立性的增强,还以新时期以来社会影响力不俗的文本实践对非虚构文类特质具有一定启示或警示价值。本文将非虚构研究与女性文学研究相结合,对廓清叙事与性别的学界文体论争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叙事规约 非性别本位 女性非虚构文学
原文传递
从可能世界叙事看《拍卖第四十九批》中的狂欢
18
作者 李楠 向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33-139,共7页
作为后经典叙事学的重要分支,可能世界叙事学对小说的虚构命题提出全新见解,为后现代文本提供了新的解构模型。在《拍卖第四十九批》中,托马斯·品钦借扑朔迷离的侦探案件刻画了多个可能世界,以传统形而上学的二元思维模式,提倡多... 作为后经典叙事学的重要分支,可能世界叙事学对小说的虚构命题提出全新见解,为后现代文本提供了新的解构模型。在《拍卖第四十九批》中,托马斯·品钦借扑朔迷离的侦探案件刻画了多个可能世界,以传统形而上学的二元思维模式,提倡多元文化。本文将运用可能世界叙事理论建构该小说的可能世界模型,并将虚构叙事世界视为具有真值的独立个体,以探讨其真实域、虚构域及虚实间的嵌套叙事。通过真实域中的技术理性展现美国社会的专制秩序,通过虚构域中的激进混乱展现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通过嵌套叙事展现狂欢取代专制的必然性。以此,本文揭露托马斯·品钦对传统中心秩序的解构,对边缘人群的关注及对多元文化的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拍卖第四十九批》 可能世界叙事学 虚构叙事世界 狂欢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的非虚构叙事
19
作者 张同胜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05-112,共8页
《聊斋志异》中的非虚构叙事包括新闻纪实类、传说野史类、物理之奇者与文学记忆的元叙事等。它们与《聊斋志异》中的虚构性叙事一起共同建构这部小说集的编撰意图:志异。从非虚构叙事观照、透视《聊斋志异》,发现虚构性叙事不是蒲松龄... 《聊斋志异》中的非虚构叙事包括新闻纪实类、传说野史类、物理之奇者与文学记忆的元叙事等。它们与《聊斋志异》中的虚构性叙事一起共同建构这部小说集的编撰意图:志异。从非虚构叙事观照、透视《聊斋志异》,发现虚构性叙事不是蒲松龄创作的初心,“异史”的书写才是《聊斋志异》的艺术身份;《聊斋志异》中虚构篇什的真实性根基于非虚构事实之上,言说着传记文的效果史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非虚构叙事 《异史》 传记
下载PDF
《米德兰》:巴斯创作第四阶段的元生态虚构叙事
20
作者 杨晓霖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43,共7页
巴斯是当代美国西部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短篇小说《米德兰》采用第三人称虚构叙事模式,将巴斯的地质学知识、虚构叙事艺术和生态哲学思想糅于一体,体现了其创作生涯前三阶段的特点,但又超越了前面每一个阶段,标志着巴斯进入创作的第四... 巴斯是当代美国西部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短篇小说《米德兰》采用第三人称虚构叙事模式,将巴斯的地质学知识、虚构叙事艺术和生态哲学思想糅于一体,体现了其创作生涯前三阶段的特点,但又超越了前面每一个阶段,标志着巴斯进入创作的第四阶段。《米德兰》通过虚构叙事和隐喻策略,在揭示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共生互动关系等生态哲思的同时,也表达了巴斯对生态话语策略的深切反思,是一部元生态虚构叙事的典范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克·巴斯 《米德兰》 生态创作第四阶段 元生态虚构叙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