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0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蛭水煎液抗栓作用机制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朱正光 吴曙光 孙燕荣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29-231,共3页
目的研究水蛭提取液的抗凝和纤溶作用。方法观察水蛭水煎液及其醇溶和非醇溶部分抑制凝血酶引起纤维蛋白 (Fb)凝块形成的活性 ,纤维蛋白平板和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各提取液水解Fb和纤维蛋白原 (Fbg)的作用。结果水煎液及其醇溶... 目的研究水蛭提取液的抗凝和纤溶作用。方法观察水蛭水煎液及其醇溶和非醇溶部分抑制凝血酶引起纤维蛋白 (Fb)凝块形成的活性 ,纤维蛋白平板和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各提取液水解Fb和纤维蛋白原 (Fbg)的作用。结果水煎液及其醇溶部分可抑制Fb凝块形成 ,非醇溶部分无此作用。水煎液及其非醇溶部分可水解Fbg和Fb ,且以α链为主 ,对β和 链及牛血清白蛋白的水解作用弱 ;醇溶部分对这些蛋白的水解作用不明显。结论水蛭水煎液的醇溶和非醇溶部分分别含抗凝和纤溶物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提取液 抗血栓 纤维蛋白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蛋白A定向固定抗体的纤维蛋白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裴仁军 胡继明 +1 位作者 胡毅 曾云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63-367,共5页
将9MHz双面镀金石英晶体浸入蛋白A溶液中,在晶体电极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蛋白A薄层,用于定向固定人体纤维蛋白抗体.在蛋白A层上形成一层有序致密的自组装抗体分子膜,研制成一种新型的用于人体纤维蛋白检测的压电免疫传感器.... 将9MHz双面镀金石英晶体浸入蛋白A溶液中,在晶体电极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蛋白A薄层,用于定向固定人体纤维蛋白抗体.在蛋白A层上形成一层有序致密的自组装抗体分子膜,研制成一种新型的用于人体纤维蛋白检测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比较了3种固定抗体方法的效果,从传感器的灵敏度、稳定性、重现性等考虑,蛋白A吸附法优于聚乙烯亚胺及牛血清白蛋白固定抗体的方法.研究了蛋白A浓度、抗体效价以及抗原抗体反应时间等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考察了电极的选择性和再生能力.纤维蛋白在1×10-4~1×10-2g/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A 抗体的定向固定 压电免疫传感器 纤维蛋白
下载PDF
Evolution,current status and advances in application of platelet concentrate in periodontics and implantology 被引量:29
3
作者 Amit Arvind Agrawal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7年第5期159-171,共13页
Platelet concentrates(PC) [platelet-rich plasma(PRP) and platelet-rich fibrin(PRF)] are frequently used for surgical procedures in medical and dental fields,particularly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plastic surge... Platelet concentrates(PC) [platelet-rich plasma(PRP) and platelet-rich fibrin(PRF)] are frequently used for surgical procedures in medical and dental fields,particularly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plastic surgery and sports medicine.The objective of all these technologies is to extract all the elements from a blood sample that could be used to improve healing and promote tissue regeneration.Although leukocyte rich and leukocyte poor PRP's have their own place in literature,the importance of non-platelet components in a platelet concentrate remains a mystery.PC have come a long way since its first appearance in 1954 to the T-PRF,A-PRF and i-PRF introduced recently.These PC find varied applications successfully in periodontics and implant dentistry as well.However,the technique of preparation,standing time,transfer process,temperature of centrifuge,vibration,etc.,are the various factors for the mixed result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Until the introduction of a proper classification of terminologies,the PC were known by different nam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by different commercial companies which also created a lot of confusion.This review intends to clarify all these confusion by briefing the exact evolution of PC,their preparation techniques,recent advances and their various clinical and technical aspects and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LET concentrates PLATELET RICH plasma Platelet-rich fibrin Pure-platelet-rich fibrin Leukocyte-and platelet-rich fibrin Sticky bone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s fibrin glue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及其降解产物对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纤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曹勇军 吴延华 刘春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Fb)及其降解产物(FDP)对共培养体系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ranswell膜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共培养体系,在...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Fb)及其降解产物(FDP)对共培养体系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ranswell膜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共培养体系,在不同浓度(0、0.5、1.5、3.0、4.5和6.0g/L)Fg、Fb和FDP干预24h后,分别检测该共培养体系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水平(RT-PCR法)以及培养上清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抗原含量(ELISA法)与活性(发色底物法)的变化情况。结果Fg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较高浓度的Fg(3.0~4.5g/L)可明显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抗原含量及活性升高,但过高浓度的Fg(6.0g/L)却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3.0-4.5g/L的Fb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和抗原含量都起上调作用,同时显著下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较高浓度的Fb(1.5-4.5g/L)则可明显上调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且在mRNA、蛋白和活性水平趋势基本一致。3.0-6.0g/L的FDP均可明显下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蛋白和活性水平,1.5-6.0mg/ml的FDP均可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高表达。结论Fg、Fb和FDP可以通过影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引起纤溶活性降低,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原文传递
Basic and clinical study on the antithro mbotic mechanism of glycosa minoglycan extracted from sea cucumber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志广 王鸿利 +2 位作者 李家增 张广森 高存记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8期34-39,共6页
关键词 holothurian glycosaminoglycan heparin cofactor PLASMIN structure of fibrin gels fibrinOLYSIS thrombmodulin tissue factor
原文传递
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爽 徐庆华 +2 位作者 童琳 曹琛 叶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28-1634,共7页
背景:与传统止血方式相比,可吸收止血材料虽然价格较贵、认知度低,但是在一定的外科手术中具有较大的优势。目的:对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分类、临床使用情况、材料的安全性及其发展现状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3年1月... 背景:与传统止血方式相比,可吸收止血材料虽然价格较贵、认知度低,但是在一定的外科手术中具有较大的优势。目的:对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分类、临床使用情况、材料的安全性及其发展现状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3年1月至2020年3月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Absorbable Hemostatic Agents;Fibrin adhesives;Hemorrhage;Hemostatic dressings;Hemostats;Mechanical hemostats;Sealants";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20年3月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可吸收止血材料;止血材料;临床研究"。结果与结论:可吸收止血类材料主要通过加速创面的血液凝固过程而产生止血作用,常见的止血产品有纤维素类、淀粉等植物多糖、明胶/胶原蛋白、壳聚糖、纤维蛋白原类等。材料不同其止血机制也有差异,氧化再生纤维素、淀粉、明胶/胶原蛋白及壳聚糖类止血材料主要通过提供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作用形成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类止血材料可以在凝血级联反应中参与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可吸收止血材料的使用依赖于医生经验或偏好,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一个或多个止血材料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可吸收 止血 出血 凝血 纤维蛋白 止血材料 综述
下载PDF
医用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子达 李玲 邹翰 《化学与粘合》 CAS 2001年第1期21-24,28,共5页
随着医用胶粘剂研究的迅速发展 ,其研究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将对医用胶粘剂的粘合机理、分类、用途、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医用胶粘剂 组织胶粘剂 医用压敏胶 Α-氰基丙烯酸酯 血纤蛋白 粘合 止血
原文传递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文彬 蔡葆 徐艳丽 《中国糖料》 2010年第3期58-62,67,共6页
综述了世界和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并对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生物燃料乙醇产业 糖料作物 淀粉质作物 纤维素 发展
下载PDF
慢性便秘的合理治疗 被引量:23
9
作者 罗和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224,共3页
关键词 便秘 慢性 纤维素 肠蠕动
原文传递
纳豆菌(Bacillus natto)纤溶活性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仲 赵晓东 +2 位作者 郑稚莺 张朝臣 朱祥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80-383,共4页
通过纤维平板法测定了纳豆菌(BacilusNato)的裂解纤维凝块抗血栓活性。同时,初步探索了该菌抗血栓有效成份—纳豆激酶(Natokinase)在37℃下产率最高,该菌的液体培养50h左右酶活性最佳。并查明该酶在培... 通过纤维平板法测定了纳豆菌(BacilusNato)的裂解纤维凝块抗血栓活性。同时,初步探索了该菌抗血栓有效成份—纳豆激酶(Natokinase)在37℃下产率最高,该菌的液体培养50h左右酶活性最佳。并查明该酶在培养液pH为6.30~1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菌 纤维蛋白原 纤维平板法 纳豆激酶 尿激酶
下载PDF
纤维蛋白相关标志物在诊断和预防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健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纤维蛋白相关标志物是纤维蛋白原在形成交联凝块和降解过程中形成的蛋白或片段,其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D-二聚体进入临床之前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显著提高了DIC的诊断效率;而D-... 纤维蛋白相关标志物是纤维蛋白原在形成交联凝块和降解过程中形成的蛋白或片段,其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D-二聚体进入临床之前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显著提高了DIC的诊断效率;而D-二聚体继影像学之后成为排查静脉血栓的有效诊断手段.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研究起步较早,由于被检物各异且难于标准化,未能得到充分应用.由于纤维蛋白相关标志物在时间上反映了从纤维蛋白原活化到凝块消融的不同阶段,因此联合使用这些标志物对于提高对包括DIC在内的疾病的病情判断、预测静脉血栓的复发以及尽早干预术后血栓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纤维蛋白 生物学标记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小强 吴君仓 +6 位作者 张继 群森 岳宏 赵昊 张持 吴倩 刘祖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了解脑微出血(CMB)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1年6月连续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MRI磁敏感加权成像上有无CMB分为2组,CMB组40例和无CMB组42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 目的了解脑微出血(CMB)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1年6月连续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MRI磁敏感加权成像上有无CMB分为2组,CMB组40例和无CMB组42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并进一步回归分析CMB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无CMB组比较,CMB组患者TC、TG、LDL-C明显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MB组脑卒中比例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CMB较常见,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高半胱氨酸 高血压 纤维蛋白 年龄因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灰色系统理论与均匀设计结合在补阳还五汤处方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林桂涛 尹宁宁 马承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16-20,共5页
以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纤溶酶活性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和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补阳还五汤处方进行优选和分析,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原方作用最好,处方中当归、赤芍、地龙对作用影响较大。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处方 灰色系统理论 均匀设计
下载PDF
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体外降解的对比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永斌 孙迎春 +3 位作者 韦荣智 杨健 盛海莹 陈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234-2240,共7页
背景:在引导骨再生手术临床应用中,生物材料的降解时间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仅对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部分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有关其降解特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应用人工唾液对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和富... 背景:在引导骨再生手术临床应用中,生物材料的降解时间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仅对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部分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有关其降解特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应用人工唾液对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进行降解,探讨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人工唾液中的降解特性,比较两种生物制品的降解速度。方法:选取10名志愿者各取静脉血18 mL,放入2个真空采血器中,分别置于Medifuge离心加速机的转筒中,按照制备程序,依次制备出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标本各1份。分别将2种标本制备成块状和膜状,经过处理后,浸泡在人工唾液中,37℃恒温定时测量2种块状标本的质量和膜状标本的面积,记录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降解过程。绘制降解曲线图,比较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标本的降解速度。结果与结论:(1)实验开始后,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实验第5天标本块的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3,4,6天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块状标本的剩余质量显著大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0.05);(2)实验第1-6天,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膜状标本的剩余面积显著大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0.05);(3)综上,在人工唾液中,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块状标本和膜状标本的降解速度均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慢;对于同样以纤维蛋白为框架的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含量越高,降解速度越慢,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降解速度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降解速度慢,表明其纤维蛋白含量高,所能发挥的生物再造功能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人工 引导组织再生术 血小板 纤维蛋白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浓缩生长因子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人工唾液 组织再生 降解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15
作者 武中林 刘玉芝 +2 位作者 王建新 吴勇超 李顺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6-358,363,共4页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VPAS导管功能障碍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DSA下经静脉港蝶翼针外接口,手推造影剂行D...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VPAS导管功能障碍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DSA下经静脉港蝶翼针外接口,手推造影剂行DSA,分析DSA表现。结果 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51例(38.9%),其中CVPAS体内导管末端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43例(84.3%,43/51),CVPAS体内导管弥漫性纤维蛋白鞘形成5例(9.8%,5/51),CVPAS体内导管广泛性纤维蛋白鞘形成3例(5.9%,3/51)。DSA可见沿体内导管外壁走形的线样、柱状或不规则状高密度影包裹体内导管,被包裹的导管管径明显增粗,造影剂可向上反流进入腔静脉、CVPAS植入侧皮下软组织或输液座周围皮下软组织内。结论纤维蛋白鞘形成是造成CVPAS导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DSA可有效评估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体内导管 纤维蛋白
下载PDF
从细胞生物学角度深入研究活化凝血因子参与慢性进行性肾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香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7-159,共3页
传统观点认为,肾小球内凝血导致慢性进行性肾损伤的主要机制是微血栓形成引起肾小球缺血性损伤。近年来作者采用细胞生物学方法,观察了活化凝血因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对肾小球内皮细胞(GEC)和系膜细胞的直接影响,发现凝血酶可以... 传统观点认为,肾小球内凝血导致慢性进行性肾损伤的主要机制是微血栓形成引起肾小球缺血性损伤。近年来作者采用细胞生物学方法,观察了活化凝血因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对肾小球内皮细胞(GEC)和系膜细胞的直接影响,发现凝血酶可以诱导GEC增殖、细胞外基质降解增加以及细胞脱壁;纤维蛋白可以支持GEC铺展、增殖,并可以诱导GEC单层结构破坏和血管样结构形成,同时可以上调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凝血酶还可以促进系膜细胞增殖、表达ICAM-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据此认为,肾小球内凝血可以通过活化凝血因子对GEC和系膜细胞的直接作用,转化为炎症反应,并影响细胞外基质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 活化凝血因子 细胞生物学 GEC
下载PDF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sma D-dimer and von Willebrand factor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ulcer colitis 被引量:19
17
作者 XuG TianKL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75-576,共2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s of D-dimer(DD) and von Willebrand factor(vWF)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D and vWF in ulcerative colitis(UC)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29 plasma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pati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s of D-dimer(DD) and von Willebrand factor(vWF)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D and vWF in ulcerative colitis(UC)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29 plasma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male 13, female 16) aged 21-47 years (33+/-11). Disease activity was assessed by Truelove-Writeria. Patients with a score of above 5 were regarded as having active colitis. Twenty healthy people(male 12, female 8) aged 19-53 years(31+/-14) served as normal controls.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an antecubital vein puncture. Blood(1.8 mL) was injected into the tubes containing sodium citrate (0.13 mmol/L). The plasma was obtained by centrifugation at 3000 r.min(-1) for 10 min, and stored at -80 degrees until assayed by ELISA. RESULTS: The mean plasma levels of DD and vWF in active UC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s (0.69+/-0.41 vs 0.27+/-0.11, P【0.01 143+/-46 vs 103+/-35, P【0.01). The mean plasma levels of DD in the patients with active diseas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 inactive disease(0.69+/-0.41 vs 0.48+/-0.29 P【0.05). The levels of vWF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active and inactive patients. DD levels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vWF levels( r =0.574, 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levels of DD and vWF and the scope of disease and sex of the patients. CONCLUSION: vWF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and a good marker of UC intravascular thrombus and endothelial cell dysfunction were found in UC patients and the combined test of DD and vWF is helpful to distinguish the activity of the UC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ULT Biological Markers Colitis Ulcerative FEMALE fibrin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Humans MALE Middle Aged von Willebrand Factor
下载PDF
局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璐璐 王少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止血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战创伤院前急救的关键所在,一直是国内外外科和急救医学的研究热点。局部可吸收止血材料,因其快速方便、工作效率高及其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成为某些临床及战创伤止血的首选。市场已研发出种类繁多的商品,... 止血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战创伤院前急救的关键所在,一直是国内外外科和急救医学的研究热点。局部可吸收止血材料,因其快速方便、工作效率高及其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成为某些临床及战创伤止血的首选。市场已研发出种类繁多的商品,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止血机制各具特色,导致临床医师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选择上缺乏专业的指导。文章就目前临床常用的局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各自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可吸收止血材料 明胶 胶原 氧化再生纤维素 纤维蛋白 Α-氰基丙烯酸酯 淀粉类
下载PDF
Why do we have so much trouble treating anal fistula? 被引量:20
19
作者 Haig Dudukgian Herand Abcari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8期3292-3296,共5页
Anal fistula is among the most common illnesses affecting man.Medical literature dating back to 400 BC has discussed this problem.Various causative factors have been proposed throughout the centuries,but it appears th... Anal fistula is among the most common illnesses affecting man.Medical literature dating back to 400 BC has discussed this problem.Various causative factors have been proposed throughout the centuries,but it appears that the majority of fistulas unrelated to specific causes (e.g.Tuberculosis,Crohn’s disease) result from infection (abscess) in anal glands extending from the intersphincteric plane to various anorectal spaces.The tubular structure of an anal fistula easily yields itself to division or unroofing (fistulotomy) or excision (fistulectomy) in most cases.The problem with this single,yet effective,treatment plan is that depending on the thickness of sphincter muscle the fistula transgresses,the patient will have varying degrees of fecal incontinence from minor to total.In an attempt to preserve continence,various procedur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fistulas.These include: (1) simple drainage (Seton);(2) closure of fistula tract using fibrin sealant or anal fistula plug;(3) closure of primary opening using endorectal or dermal flaps,and more recently;and (4) 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LIFT).In most complex cases (i.e.Crohn’s disease),a proximal fecal diversion offers a measure of symptom-atic relief.The fact remains that an "ideal" procedure for anal fistula remains elusive.The failure of each sphincter-preserving procedure (30%-50% recurrence) often results in multiple operations.In essence,the price of preservation of continence at all cost is multiple and often different operations,prolonged disability and disappointment for the patient and the surgeon.Nevertheless,the surgeon treating anal fistulas on an occasional basis should never hesitate in referring the patient to a specialist.Conversely,an expert colorectal surgeon must be familiar with many different operations in order to selectively tailor an operation to the individual pat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TULA ABSCESS fibrin sealant Anal fistula plug Dermal advancement flap Endorectal flap 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procedure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纤维蛋白凝胶修复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克明 葛宝丰 +4 位作者 刘兴炎 王艳宁 白孟海 王勇 刘剑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 :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复合纤维蛋白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方法 :抽取兔自体骨髓并分离和培养MSCs ,扩增足够数量后与同种异体纤维蛋白复合在一起 ,植入股骨关节面上 5mm× 10mm的骨软骨缺损区 ,对侧缺损区只植入单纯纤... 目的 :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复合纤维蛋白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方法 :抽取兔自体骨髓并分离和培养MSCs ,扩增足够数量后与同种异体纤维蛋白复合在一起 ,植入股骨关节面上 5mm× 10mm的骨软骨缺损区 ,对侧缺损区只植入单纯纤维蛋白或留作空白对照。结果 :术后 12周时 ,植入复合物的缺损区再生出典型的透明软骨样结构 ,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检测均为阳性。对侧缺损区表面仅为纤维组织。结论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纤维蛋白复合物可用于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但长远期疗效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纤维蛋白 关节软骨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