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1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8~2014年我国登革热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31
1
作者 熊益权 陈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22-1825,共4页
自1978年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有登革热病例报告,表现为间断性流行,有每隔4~7年发生1次流行的趋势。高发年龄段为20~60岁,男女发病比例接近;4个血清型均有流行,但以1型为主。1997年以后,登革热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但2013年开始... 自1978年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有登革热病例报告,表现为间断性流行,有每隔4~7年发生1次流行的趋势。高发年龄段为20~60岁,男女发病比例接近;4个血清型均有流行,但以1型为主。1997年以后,登革热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但2013年开始,登革热发病率明显上升,尤其是2014年,流行规模更是达到1986年以来的新高。截至11月23日广东省登革发病人数已经达到44894人,疫情的严重性已经引起高度关注。本文对1978年以来我国登革热的流行状况、地区和人群分布以及今年登革热疫情大爆发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热病毒 流行病学
下载PDF
Current status 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in China 被引量:78
2
作者 Jianbo Zhan Qin Wang +5 位作者 Jing Cheng Bing Hu Jing Li Faxian Zhan Yi Song Deyin Guo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1-62,共12页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 is a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SFTS virus (SFTSV). SFTSV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mortality rate and has been reported in China, South Korea and Jap...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 is a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SFTS virus (SFTSV). SFTSV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mortality rate and has been reported in China, South Korea and Japan. SFTSV undergoes rapid changes owing to evolution, gene mutations, and reassortment between different strains of SFTSV.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recent cases and general properties of SFTS, focusing on the epidemiology, genetic diversity,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tics of SFTSV in China. From 2010 to October 2016, SFTS cases were reported in 23 provinces of China, with increased numbers yearly. Infection and death cases are mainly found in central China, where the Haemaphysalis Iongicornis ticks are spread. The national average mortality rate of SFTS infection was 5.3%, with higher risk to elder people. The main epidemic period was from May to July, with a peak in May. Thus, SFTS reminds a signific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and development of prophylactic vaccines and effective antiviral drugs will be highly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 BUNYAVIRIDAE
原文传递
Emergence and prevalence of naturally occurring lower virulent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es in domestic pigs in China in 2020 被引量:58
3
作者 Encheng Sun Zhenjiang Zhang +18 位作者 Zilong Wang Xijun He Xianfeng Zhang Lulu Wang Wenqing Wang Lianyu Huang Fei Xi Haoyue Huangfu Ghebremedhin Tsegay Hong Huo Jianhong Sun Zhijun Tian Wei Xia Xuewu Yu Fang Li Renqiang Liu Yuntao Guan Dongming Zhao Zhigao Bu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5期752-765,共14页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has been circulating in China for more than two years,and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virus have changed.Here,we report on our surveillance of ASFVs in seven...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has been circulating in China for more than two years,and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virus have changed.Here,we report on our surveillance of ASFVs in seven provinces of China,from June to December,2020.A total of 22 viruses were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as genotype II ASFVs,with mutations,deletions,insertions,or short-fragment replacement occurring in all isolates compared with Pig/HLJ/2018(HLJ/18),the earliest isolate in China.Eleven isolates had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natural mutations or deletion in the EP402R gene and displayed a nonhemadsorbing(non-HAD)phenotype.Four isolates were tested for virulence in pigs;two were found to be as highly lethal as HLJ/18.However,two non-HAD isolates showed lower virulence but were highly transmissible;infection with 106 TCID50 dose was partially lethal and caused acute or sub-acute disease,whereas 103 TCID50 dose caused non-lethal,sub-acute or chronic disease,and persistent infection.The emergence of lower virulent natural mutants brings greater difficulty to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SF and creates new challenges for ASFV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natural mutant non-hemadsorbing lower virulent
原文传递
2002至2003年广州及周边地区1032例登革热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5
4
作者 张复春 卢业成 +5 位作者 陈燕清 王建 陈万山 尹炽标 杨湛 唐小平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自2002年5月至2003年11月广州及周边地区暴发流行登革热(DF)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32例D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细胞培养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登革病毒(DEV)分离和鉴定。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 目的探讨自2002年5月至2003年11月广州及周边地区暴发流行登革热(DF)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32例D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细胞培养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登革病毒(DEV)分离和鉴定。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90.9%)、全身肌痛(68.4%)、骨痛(48.8%)、疲乏(79.3%)、皮疹(60.1%)、束臂试验阳性(45.3%);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分别占63.3%和60.8%;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71.8%)、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86.9%)、乳酸脱氢酶(LDH)升高(44.7%)、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31.3%)和低钾血症(19.2%)。临床分型仅2例为登革出血热(DHF),其余均为典型DF。从54份发病5d内急性期患者的血清标本中分离病毒19份,经RTPCR和基因测序证实为DEV-Ⅰ型感染;检测30份急性期血清DEVRNA阳性率为83.3%。结论近年广州地区流行的登革热为DEV-Ⅰ型所致。多数病例符合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肝损害较多,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DHF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3年 临床特征 周边地区 登革热 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2002年5月 主要临床表现 丙氨酸转氨酶 肌酸磷酸激酶 低钾血症 回顾性分析 血小板减少 乳酸脱氢酶 登革出血热 急性期患者 暴发流行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2015年云南省临沧市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5
5
作者 李华昌 潘虹 +5 位作者 冯云 邓伟 杨贵荣 杨平 施靖 张海林 《疾病监测》 CAS 2016年第7期561-565,共5页
目的阐明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临沧市2015年登革热(dengue fever,DF)流行病学特征及登革病毒血清型。方法收集DF病例资料,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 目的阐明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临沧市2015年登革热(dengue fever,DF)流行病学特征及登革病毒血清型。方法收集DF病例资料,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并进行登革病毒C/Pre M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015年临沧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11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00例(47.39%),输入性病例111例(52.61%;缅甸输入110例,泰国输入1例)。本地流行地区为耿马县孟定镇,该流行区中埃及伊蚊为优势种,流行月份为7-11月。年龄分布以20~59岁组为主,最小2岁,最大81岁。男女性别比为1.37∶1。职业分布以农民(45.02%)和商业服务(19.43%)居多。211例DF病例从发病到诊断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75 d。经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和序列测定,从患者血清中获得7株病毒的C/Pre M区基因核苷酸序列。进化分析表明,这7株病毒均为登革1型病毒(本地感染5例,缅甸输入2例),均与2014年云南省瑞丽市登革1型病毒以及缅甸、泰国和柬埔寨的登革1型病毒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 2015年临沧市发生了输入性和本地感染并存的DF流行,临沧市和缅甸均存在登革1型病毒的流行,来自缅甸北部的DF输入性病例是引起DF本地流行的主要原因。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和管理以及蚊虫控制是防止本病再次流行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血清型 进化分析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云南中缅边境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张海林 付士红 +12 位作者 邓掌 袁军 姜红月 李铭华 高晓艳 王静林 刘永华 尹正留 杨卫红 章域震 冯云 王环宇 梁国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调查云南中缅边境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状况及其流行病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医院就诊和口岸入境人员中登革热、疑似登革热和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标本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ELISA检测登革病毒IgM抗体,RT-PCR检测登... 目的调查云南中缅边境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状况及其流行病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医院就诊和口岸入境人员中登革热、疑似登革热和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标本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ELISA检测登革病毒IgM抗体,RT-PCR检测登革病毒核酸,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登革病毒PrM-C和NS5区的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08年7—11月在云南省瑞丽市共采集急性期患者血清标本103份,经登革病毒IgM抗体和核酸检测,49例确诊为登革热。其中除1例为当地感染病例,其余48例均为输人性病例,其中18例来自缅甸木姐市居民,30例为中国居民到缅甸经商或务工返回后发病者。从缅甸输入病例血清中获得2株病毒(RLB61和RLC31)的PrM-C和NS5区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RLB61株为登革1型病毒,RLC31株为登革3型病毒,与东南亚登革病毒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经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证实瑞丽市边境地区发生输入性登革热暴发,并间接证实缅甸木姐市2008年存在登革1和3型病毒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输入性流行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措施 被引量:35
7
作者 宋家慧 刘文斌 曹广文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17-22,共6页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登革热病毒分为4种血清型(DV-1、DV-2、DV-3、DV-4),在我国登革热疫情中4种血清型均有流行,但以DV-1流行为主。自1978年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有登革热疫情报道,尤其...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登革热病毒分为4种血清型(DV-1、DV-2、DV-3、DV-4),在我国登革热疫情中4种血清型均有流行,但以DV-1流行为主。自1978年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有登革热疫情报道,尤其是广东省成为登革热的重灾区。2014年广东省有登革热感染者达4万多人,这一疫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公众对登革热认识不足,影响了公共卫生防治措施的效果,现针对这一现象,从该流行病分布规律、病毒病原学特征、相关疾病临床特点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热病毒 流行病学 病原学特征 蚊媒传播
原文传递
云南省瑞丽市2013年登革热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冯云 刘永华 +5 位作者 尹正留 李萍 杨召兰 章域震 杨卫红 张海林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06-311,共6页
目的调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2013年登革热(denguefever,DF)暴发疫情的情况,掌握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急性期患者血清标本,用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核酸,并进行登革病毒C/PreM区核苷... 目的调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2013年登革热(denguefever,DF)暴发疫情的情况,掌握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急性期患者血清标本,用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核酸,并进行登革病毒C/PreM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013年8~11月,瑞丽市共确诊登革热232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45例(62.50%),缅甸输入性病例87例(37.50%)。2013年瑞丽市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发病率为77.69/10万。主要流行地区为瑞丽市城区(53.45%,124/232)、姐告镇(16.81%,39/232)和勐卯镇(8.19%,19/232)。经序列测定,获得17株病毒的C/PreM区基因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5株为登革Ⅰ型病毒,12株为登革Ⅱ型病毒,均与东南亚登革病毒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瑞丽市在2013年发生了输入性和本地感染并存的登革热流行,并存在登革Ⅰ型和Ⅱ型病毒共同流行,来自缅甸的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是引起本次登革热本地流行的主要原因。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和管理是防止该病再次流行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暴发 进化分析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MGF360-12L Inhibits Type Ⅰ Interferon Production by Blocking the Interaction of Importin α and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被引量:29
9
作者 Yisha Zhuo Zeheng Guo +4 位作者 Tongtong Ba Cheng Zhang Lihua He Cuiping Zeng Hanchuan Dai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76-186,共11页
African swine fever(ASF)is an infectious transboundary disease of domestic pigs and wild boar and spreading throughout Eurasia.There is no vaccine and treatment available.Complex immune escape strategies of African sw... African swine fever(ASF)is an infectious transboundary disease of domestic pigs and wild boar and spreading throughout Eurasia.There is no vaccine and treatment available.Complex immune escape strategies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are crucial factors affecting immune prevention and vaccine development.MGF360 gene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 modulation of the IFN-Ⅰresponse.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contributing to innate immunity are poorly understood.In this study,we demonstrated that ASFV MGF360-12 L(MGF360 families 12 L protein)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mRNA transcription and promoter activity of IFN-βand NF-κB,accompanied by decreases of IRF3,STING,TBK1,ISG54,ISG56 and AP-1 m RNA transcription.Also,MGF360-12 L might suppress the nuclear localization of p50 and p65 mediated by classical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Additionally,MGF360-12 L could interact with KPNA2,KPNA3,and KPNA4,which interrupt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65 and KPNA2,KPNA3,KPNA4.We further found that MGF360-12 L could interfere with the NF-κB nuclear translocation by competitively inhibi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F-κB and nuclear transport proteins.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MGF360-12 L could inhibit the IFN-Ⅰproduction by blocking the interaction of importinαand NF-κB signaling pathway,which might reveal a novel strategy for ASFV to escape the host innate immune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 MGF360-12L IFN-Ⅰ NF-κB Nuclear transport
原文传递
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爆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周端华 王鸣 +6 位作者 邱季春 刘于飞 陈小霜 李泽荣 高阳 何丽娟 严子锵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559-562,共4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建立和完善登革热疫情报告、监测和媒介监测网络;访视报告的每个病例或可疑病例,并在疫点周围展开病例搜索;采集登革热病例、疑似病例、疫点部分...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建立和完善登革热疫情报告、监测和媒介监测网络;访视报告的每个病例或可疑病例,并在疫点周围展开病例搜索;采集登革热病例、疑似病例、疫点部分人群血作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对非疫点、疫点蚊媒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2002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423例,发病率为20.14/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以城市居民区为主,随后向城郊、农村扩散,最后涉及全市12个区、县级市,共102个行政街(镇)。以街(镇)为单位计算,最高的发病率达212.4/10万。流行季节为5月中旬~11月下旬,高峰为7~9月;3~12月份全市平均布雷图指数为5.0~19.8;病毒为登革Ⅰ型;潜伏期为2~8d;爆发疫点人群隐性感染率达17%;各年龄组人群均易感,但低年龄组发病率略低。结论2002年广州市发生登革热大流行,其持续时间、波及范围为广州市历史之最,总体流行态势处于半自然状态。早期病例未及时诊断,疫情发现迟,疫情控制不力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广州市存在有利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因素;近3年连续流行同一型别病毒,登革热是否有本地化趋势应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登革热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晋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902-1907,共6页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一种由携带登革病毒(dengue virus)的蚊媒叮咬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登革热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每年约有3.9亿人感染。2019年初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疾病列为2019年全球健康面临的...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一种由携带登革病毒(dengue virus)的蚊媒叮咬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登革热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每年约有3.9亿人感染。2019年初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疾病列为2019年全球健康面临的十大威胁之一。自2019年年初至8月底,登革热疫情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感染人数超过150万例。登革热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迄今没有特效药,疫苗预防和蚊媒控制是遏制登革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近年来登革疫苗的研发和蚊媒控制方面的最新进展,提出未来登革疫苗发展有望在优势抗原重新组合、开发新型递送系统等方面获得突破,基因编辑等新型技术的兴起可促进蚊媒控制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蚊媒介 疫苗 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大流行的病原体来源及分子进化特点 被引量:24
12
作者 郭前方 崔国辉 +5 位作者 方丹云 晏辉钧 周俊梅 司露露 吴德 江丽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分离培养与鉴定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暴发流行的病原体,从分子进化方向分析其来源和遗传进化特点,为登革热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4年登革热暴发流行期间,采集广东省不同地区登革热患者的血清标本,从中分离培养... 【目的】分离培养与鉴定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暴发流行的病原体,从分子进化方向分析其来源和遗传进化特点,为登革热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4年登革热暴发流行期间,采集广东省不同地区登革热患者的血清标本,从中分离培养登革病毒并进行型别鉴定。采用RT-PCR和测序技术获取病毒的E基因和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贝叶斯进化分析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分离培养与鉴定了40株登革病毒1型(DENV-1)病毒,获得了这40株分离株的完整E基因序列和其中6株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E基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0株分离株中有16株为基因Ⅰ型,24株为基因Ⅴ型。16株基因Ⅰ型毒株中有14株与2013年广州市和2013年新加坡流行的毒株高度同源,核苷酸相似度为99.6%~99.9%,另2株基因Ⅰ型毒株则与2013年马来西亚流行的毒株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相似度为99.7%。24株基因Ⅴ型毒株均与2009年孟加拉、广州市和2013年不丹流行的毒株同源性高,核苷酸相似度为99.0%~99.9%。对6株病毒全基因组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其中5株病毒与2013年广州市和中山市流行的毒株高度同源,核苷酸相似度为99.6%~99.8%,另一株病毒则与2002年的缅甸流行株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相似度为98.8%。对E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与2013年广东省的流行代表株比较,2014年广东省分离株有5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其中3个(S88V,E203G,T275R)位于EⅡ区的毒力位点区域,1个(S305P)位于EⅢ区的毒力位点区域。【结论】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的病原体主要为DENV-1,且至少有2种基因型同时在流行;其可能来源于2013年广东省流行的毒株,也可能来源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毒株,其中2013年广东省流行的毒株可能是重要来源之一,提示须加强对本地毒株及传播媒介的监测和研究,以便了解登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E基因 全基因组 系统进化分析 贝叶斯分析
下载PDF
2000-2004年广州市登革热血清学和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何丽娟 吴新伟 +5 位作者 狄飚 蒋力云 杨卫路 鲁恩洁 熊远 周端华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对2000-2004年广州市登革热(DEN)病原体分离鉴定及流行特点分析,为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法、免疫斑点法、免疫层析法、对疑似患者的血清特异性抗体IgM、IgG进行检测。用C6/36细胞对早期病... 目的对2000-2004年广州市登革热(DEN)病原体分离鉴定及流行特点分析,为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法、免疫斑点法、免疫层析法、对疑似患者的血清特异性抗体IgM、IgG进行检测。用C6/36细胞对早期病例血清进行病毒分离,以间接免疫荧光(McAb-IFA)、RT-PCR方法鉴定。RT-PCR法检测成蚊、蚊幼。结果病毒分离株经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McAb-IFA)、RT-PCR检测鉴定为Ⅰ级登革病毒。检出幼蚊有登革病毒Ⅰ型。结论2001-2004年广州市的登革热流行是由Ⅰ型登革病毒感染所致,2002年出现暴发与流行并延伸到200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抗体 分离鉴定 登革病毒
下载PDF
2017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登革1型病毒暴发疫情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范建华 冯云 +9 位作者 朱进 李鸿斌 高阳 李卫平 刀应华 张婧 邹建红 李俊明 容艺函宇 张海林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5期427-434,共8页
目的调查2017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登革病毒(DENV)流行株血清型和遗传进化特征。方法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2017年该地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DENV ... 目的调查2017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登革病毒(DENV)流行株血清型和遗传进化特征。方法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2017年该地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DENV C/PrM和E基因核苷酸序列,用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2017年西双版纳州共确诊登革热1 348例,包括本地感染病例1 231例和输入病例117例。景洪市、勐腊县和勐海县均有来自老挝和缅甸的输入性病例,其中景洪市和勐腊县发生本地流行,病例数分别为1 030例和201例。流行期为5-12月,病例年龄以20~54岁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1.16。从患者血清中获得48株DENV的C/PrM区基因核苷酸序列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其中46株为登革1型病毒(DENV-1;景洪市33株、勐腊县10株和勐海县3株),2株为登革2型病毒(DENV-2;勐腊县和勐海县各1株)。2017年西双版纳州的老挝输入病例和本地感染病例的DENV-1流行株间高度同源,与近几年德宏州瑞丽市和临沧市耿马县及东南亚国家的DENV-1流行株具有较近的遗传进化关系。DENV-1的E基因进化分析结果与C/PrM一致。结论DENV-1是引起2017年西双版纳州登革热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来自老挝的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是导致2017年西双版纳州本地登革热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加强中国-老挝和中国-缅甸边境地区登革热跨境传播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疾病 登革热 登革病毒 进化分析 输入病例
原文传递
2015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登革2型病毒暴发疫情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园园 冯云 +6 位作者 范建华 李鸿斌 朱进 潘虹 李卫平 高阳 张海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40-345,共6页
目的 阐明2015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和登革病毒血清型及其传播来源.方法 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用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并进行登革病毒C/PrM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015年西双版纳州... 目的 阐明2015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和登革病毒血清型及其传播来源.方法 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用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并进行登革病毒C/PrM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015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 132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 089例(96.20%)、输入性病例43例(3.80%,来自缅甸38例、老挝3例和泰国2例).本地流行地区主要为景洪市城区和嘎洒镇,该流行区中埃及伊蚊为优势蚊种,流行月份为7-12月.病例年龄分布以20-49岁组为主,最小2岁,最大93岁;男女性别比为1∶1.05.经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和序列测定,从患者血清中获得33株病毒的C/PrM区基因核苷酸序列.进化分析表明,这33株病毒均为登革2型病毒,其中的泰国输入性病例分离株与本地流行株高度同源,同为一个进化群,并与东南亚和我国福建和广东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近,但与云南省瑞丽市2014年登革2型病毒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2015年西双版纳州发生了由登革2型病毒引起的本地登革热流行,来自泰国的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是引起本地登革热流行的主要原因,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加强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的监测和管理以及蚊虫控制是防止本病蔓延扩散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热病毒 进化分析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14年云南省瑞丽市登革1和2型病毒流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永华 冯云 +5 位作者 尹小雄 杨召兰 李萍 张智萍 尹正留 张海林 《疾病监测》 CAS 2016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阐明云南省中缅边境的瑞丽市2014年登革热流行的登革病毒血清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用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并进行登革病毒C/Pre M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014年6-12月... 目的阐明云南省中缅边境的瑞丽市2014年登革热流行的登革病毒血清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用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并进行登革病毒C/Pre M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014年6-12月,瑞丽市共确诊登革热病例292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39例(47.77%),输入性病例153例(52.23%;缅甸输入152例,广州输入1例)。2014年瑞丽市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发病率为72.77/10万。主要流行地区为瑞丽市城区、姐告开发区和勐卯镇。经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和序列测定,从患者血清中获得65株病毒的C/Pre M区基因核苷酸序列,其中本地感染40例,缅甸输入25例。进化分析表明,登革1型病毒53株(本地感染31例,缅甸输入22例),2型11株(本地9例,缅甸输入2例),4型1株(缅甸输入病例),它们均与东南亚登革病毒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 2014年瑞丽市发生了输入性和本地感染并存的登革热流行,缅甸木姐市和中国瑞丽市均存在登革1和2型病毒的共同流行,来自缅甸木姐市的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是引起瑞丽市登革热本地流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血清型 进化分析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广州首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大虎 董智强 +2 位作者 陈纯 王玉林 李美霞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0年第2期54-56,共3页
广州网络报告的疑似"登革热"患者经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测、病原学分离培养等做出的诊断为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又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疑似基孔肯雅热患者作进一步... 广州网络报告的疑似"登革热"患者经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测、病原学分离培养等做出的诊断为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又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疑似基孔肯雅热患者作进一步基孔肯雅病毒抗体和核酸等检测,并对扩增出的基孔肯雅病毒特异性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核苷酸同源性比较显示,E2区(336nt)和NS1区(314nt)的核苷酸序列与意大利基孔肯雅病毒分离株ITA07-RA1及多株印度的基孔肯雅病毒分离株的序列高度同源(98%以上)。根据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可以确认这例疑似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登革热实为基孔肯雅热病例,也是中国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孔肯雅热 登革热 病毒分离 调查分析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4年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溯源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陈敏玫 谭毅 +5 位作者 唐振柱 林玫 周开姣 何为涛 阳益萍 王静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50-1355,共6页
目的 了解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来源。方法 描述疫情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登革病毒(DENV)NS1抗原,用RT-PCR方法对NS1抗原阳性标本进行DENV血清分型、E... 目的 了解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来源。方法 描述疫情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登革病毒(DENV)NS1抗原,用RT-PCR方法对NS1抗原阳性标本进行DENV血清分型、E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定,分析E基因序列一致性和进化关系。结果 2014年9-12月广西暴发DENV-1和DENV-2引起的本地登革热疫情,报告登革热病例854例(实验室诊断病例712例,临床诊断病例142例),79.63%(680/854)病例集中在2014年9月22日至10月21日;所有病例均为典型登革热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83.61%(714/854)病例年龄为15-59岁,46.60%(398/854)病例职业为干部和商业服务;疫情主要发生在南宁市和梧州市,E基因进化分析表明,中国南宁市本地病例分离株属DENV-1基因Ⅰ型,与新加坡分离毒株(SG EHI D1/529Y13)一致性为100.00%;梧州市本地病例分离株与广东省分离毒株(D14005)同源性最高,属DENV-2 Cosmopolitan基因型。结论 2014年广西登革热暴发疫情可能由输入性病例或媒介引起,中国南宁市本地暴发疫情病原为DENV-1,可能来源于新加坡;梧州市本地暴发疫情病原为DENV-2,可能从广东省输入。应加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监测和早期检测,做好蚊媒监测,提高疑似登革热病例诊断意识,以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暴发 登革病毒
原文传递
登革病毒和登革热 被引量:16
19
作者 崔晓云 吴艳花 安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683-688,共6页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引起的一种虫媒传染病,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全世界将近一半的人口有罹患DF的风险。DF在临床上分为DF和重症登革(severe Dengue),后者包括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引起的一种虫媒传染病,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全世界将近一半的人口有罹患DF的风险。DF在临床上分为DF和重症登革(severe Dengue),后者包括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每年重症登革病例达500 000例,其中大多数患者为儿童。2014年DF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出现历史上最严重的疫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为此,本文对DV和DF的概况作一综述,供广大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重症登革 感染
下载PDF
2014年传染病相关热点回顾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永怡 张云辉 +7 位作者 王姝 李军 胡玫 董时军 卢福昱 陈玉琪 李楠 张海陵 《传染病信息》 2015年第1期3-8,共6页
本文公布了中国大陆2014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并重点介绍了2014年全球发生的各重要传染病(埃博拉病毒病、登革热、禽流感、肠道病毒D68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疟疾、基孔肯雅热、结核病、肝病、麻疹和土源性蠕虫病)的流行概况及其在诊... 本文公布了中国大陆2014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并重点介绍了2014年全球发生的各重要传染病(埃博拉病毒病、登革热、禽流感、肠道病毒D68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疟疾、基孔肯雅热、结核病、肝病、麻疹和土源性蠕虫病)的流行概况及其在诊断、治疗、预防和研究方面的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疾病报告 出血热 埃博拉 登革热 禽流感 流感病毒A型 H7N9亚型 肠道病毒属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疟疾 切昆贡亚病毒 结核 肝疾病 麻疹 蠕虫病 治疗学 综合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