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损失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
作者 李世娟 李建民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7-379,共3页
在查阅了大量大田实验和15N追踪实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肥料氮损失量及主要损失途径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土壤中氮肥去向问题非常复杂,氮素损失量与施氮量和土壤水分有关。冬小麦生长期间发生淋失的可能性很小,主要是反硝化损失。
关键词 肥料氮 氮肥损失 进展 土壤
下载PDF
高低土壤肥力条件下烤烟对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马兴华 张忠锋 +4 位作者 荣凡番 苑举民 刘树村 王文杰 石屹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9,共5页
在费县褐土烟田,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低土壤肥力条件下烤烟对不同来源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结果表明,在高低土壤肥力条件下,烤烟吸收的土壤氮量多于吸收的肥料氮量,烤烟吸收的氮素18.67%~29.32%来自于肥料,70.68%~81.33%来自... 在费县褐土烟田,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低土壤肥力条件下烤烟对不同来源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结果表明,在高低土壤肥力条件下,烤烟吸收的土壤氮量多于吸收的肥料氮量,烤烟吸收的氮素18.67%~29.32%来自于肥料,70.68%~81.33%来自于土壤。随生育进程,肥料氮占总氮的比例呈降低趋势,土壤氮比例呈增加趋势。在生育前期,低肥力土壤烟株吸收的肥料氮和土壤氮量高于高肥力土壤;在生育中后期,趋势相反。烤烟成熟过程中,茎的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增加,叶片的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降低,高肥力条件下茎的氮素分配比例增加幅度和叶片的氮素分配比例降低幅度均高于低肥力的。低肥力土壤烟株的氮肥利用率为8.81%~11.20%,高肥力土壤烟株的氮肥利用率为3.00%~1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氮 土壤氮 吸收 分配 利用 烟草
下载PDF
Fertilizer ^(15)N Accumulation, Recovery and Distribution in Cotton Plant as Affected by N Rate and Split 被引量:24
3
作者 YANG Guo-zheng CHU Kun-yan +2 位作者 TANG Hao-yue NIEYi-chun ZHANG Xian-l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999-1007,共9页
N fertilization of 300 kg N ha-1 is normally applied to cotton crops in three splits: pre-plant application (PPA, 30%), first bloom application (FBA, 40%) and peak bloom application (PBA, 30%) in the Yangtze Ri... N fertilization of 300 kg N ha-1 is normally applied to cotton crops in three splits: pre-plant application (PPA, 30%), first bloom application (FBA, 40%) and peak bloom application (PBA, 30%)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China. However, low fertilizer N plant recovery (NPR) (30-35%) causes problems such as cotton yield stagnation even in higher N rate, low profit margin of cotton production and fertilizer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Therefore, it is questioned: Are these three splits the same significance to cotton N uptake and distribution? An outdoor pot trial was conducted with five N rates and 15 N labeled urea to determine the recovery and distribution of 15N from different splits in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cv. Huazamian H318) pla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tton plant absorbed fertilizer 15N during the whole growing period, the majority during flowering for 18-20 d regardless of N rates (150-600 kg ha-1). Fertilizer 15N proportion to the total N accumulated in cotton plant increased with N rates, and it was the highest in reproductive organs (88% averaged across N rates) among all the plant parts. FBA had the highest NPR (70%), the lowest fertilizer N lose (FNL, 19%), and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to the fertilizer 15N proportion to the total N (46%) in cotton plant, whereas PPA had the reverse effect. It suggests that FBA should be the most important split for N absorption and yield formation comparatively and allocating more fertilizer N for late application from PPA should improve the benefit from fertiliz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fertilizer n split application nPR fertilizer n plant recovery)
下载PDF
农田生态系统氮、磷肥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继红 刘景双 +1 位作者 于君宝 王金达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7-331,共5页
从氮、磷肥的施用对土壤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以及对农产品质量几个方面论述了氮、磷肥的过量施用对环境的影响,指出氮、磷肥在水体、土壤、大气、生物各子系统的环境效应并不一致,研究氮、磷肥的环境效应应综合分析各子系统的环境效应。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氮肥 磷肥 环境效应 土壤环境 水环境 大气环境 农产品质量
下载PDF
大豆植株苗期至结荚初期对肥料氮的吸收与分配 被引量:13
5
作者 金喜军 龚振平 +2 位作者 马春梅 姚玉波 邸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9-814,837,共7页
采用砂培与15N分阶段标记的方法,研究了苗期至结荚初期大豆植株对氮素的同化吸收,尤其是肥料氮在不同器官和节中的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1)苗期至结荚初期大豆植株氮素积累量逐渐增加,由标记试验Ⅰ的64.08g/plant逐渐增加到标记试验Ⅴ... 采用砂培与15N分阶段标记的方法,研究了苗期至结荚初期大豆植株对氮素的同化吸收,尤其是肥料氮在不同器官和节中的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1)苗期至结荚初期大豆植株氮素积累量逐渐增加,由标记试验Ⅰ的64.08g/plant逐渐增加到标记试验Ⅴ的307.17mg/plant;(2)不同器官中肥料氮积累存在差异,叶是苗期至结荚初期肥料氮积累的主要器官,所占比例为55.2%,根系次之为25.9%,茎最小为18.9%;(3)苗期至结荚初期肥料氮积累量和所占比例逐渐减小,而根瘤固氮则逐渐增加,其中苗期至盛花期肥料氮是大豆植株氮素主要来源,盛花期以后以根瘤固氮为主;(4)不同成长程度叶对肥料氮的积累存在差异,表现为成长中叶>新生叶>成熟叶;(5)新生茎叶氮素构成随全株氮素构成的变化而变化,苗期至初花期以肥料氮为主,初花期至结荚初期根瘤固氮逐渐转为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苗期 结荚初期 肥料氮 根瘤氮
下载PDF
冬玉米对氮肥的吸收利用和需求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石宝 李树云 +1 位作者 尹树华 普琼芬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276,共4页
在不同施氮量下 ,研究了冬玉米对氮肥的吸收利用 ,结果表明 :(1 )冬玉米地上各部分中氮的累积随着用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花丝期前的吸收量均多于后期 ,但高氮区的前期吸氮比大于低氮区 ;(2 )营养体氮的转移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但绝... 在不同施氮量下 ,研究了冬玉米对氮肥的吸收利用 ,结果表明 :(1 )冬玉米地上各部分中氮的累积随着用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花丝期前的吸收量均多于后期 ,但高氮区的前期吸氮比大于低氮区 ;(2 )营养体氮的转移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但绝对量依然是高氮处理大于低氮处理 ,其中雄穗的转移率最高 ,叶的转移量最大 ;(3 )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 ,但氮的生产力下降。根据试验结果 ,在肥力好的土地上种植冬玉米以 1 80~ 2 70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玉米 氮肥 吸收利用 氮吸收 氮利用
下载PDF
太湖地区主栽高产水稻品种对土壤和肥料氮的利用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贵 施卫明 +3 位作者 赵国华 张红梅 沈亚强 程旺大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1-247,共7页
在太湖地区宜兴市采用^(15)N微区示踪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推广种植高产水稻武运粳23号(W23)和镇稻11号(Z11)及育种较早相对低产品种武育粳3号(W3)在不同供氮水平下齐穗期前后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吸收累积特性,土壤氮残留及其环境效应。... 在太湖地区宜兴市采用^(15)N微区示踪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推广种植高产水稻武运粳23号(W23)和镇稻11号(Z11)及育种较早相对低产品种武育粳3号(W3)在不同供氮水平下齐穗期前后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吸收累积特性,土壤氮残留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W23和Z11在N200(N,200 kg/hm^2)和N270(N,270 kg/hm^2)水平下整个生育期吸收累积3种类型氮量(总氮、土壤氮和肥料氮)均显著高于W3。不同水稻品种齐穗期前吸收累积3种类型氮量无显著差异,W23和Z11齐穗期之后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吸收能力均明显强于W3,特别是肥料氮,分别比W3高89.3%~134%和119%~157%;施氮量增加促进了W23和Z11齐穗期前对土壤氮的吸收,但对不同水稻品种齐穗期后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吸收无明显影响;不同水稻品种在两种供氮条件下的稻田土壤肥料氮残留(15N示踪),全氮、碱解氮、NH4+-N和NO3–-N均无明显差异;在同等施氮条件下,高产品种W23和Z11整个生育期稻田氮向环境的排放量低于W3,是相对环境友好型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高产水稻 土壤氮 肥料氮 氮残留
下载PDF
氮磷肥合施对燕麦产量及收获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纪亚君 刘文辉 +2 位作者 颜红波 周青平 陆家芬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4年第3期4-7,共4页
在青海省湟中县用两个皮燕麦品种进行氮磷肥双因素4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试验,以确定在不同氮磷配合施用比例下燕麦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两种燕麦的地上生物量、籽粒产量都因施氮磷肥显著提高。氮肥效益在不施磷或施磷量低时表现显著,而磷... 在青海省湟中县用两个皮燕麦品种进行氮磷肥双因素4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试验,以确定在不同氮磷配合施用比例下燕麦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两种燕麦的地上生物量、籽粒产量都因施氮磷肥显著提高。氮肥效益在不施磷或施磷量低时表现显著,而磷肥则在不施氮或施氮量低时表现显著,氮磷肥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1)。施氮对燕麦收获指数未产生显著作用,施磷对青引1号燕麦的收获指数有显著影响。两个燕麦品种的产量因其固有的遗传特性差异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氮肥 磷肥 肥料配施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黑土区不同施肥对大豆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良皓 韩晓增 +1 位作者 李海波 宋春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1-605,共5页
在北部黑土区设计了不同的施肥处理,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比对大豆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施肥可显著提高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的肥料配比中,当满足大豆对磷钾的需求时,大豆的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随施氮... 在北部黑土区设计了不同的施肥处理,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比对大豆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施肥可显著提高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的肥料配比中,当满足大豆对磷钾的需求时,大豆的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满足大豆对氮钾的需求时,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大豆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则表现出抛物线型变化;而当满足大豆对氮磷的需求时,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耗水量表现出抛物线型变化。耗水量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水分利用效率则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肥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大豆 黑土区
原文传递
品种与施肥对次生盐碱地牧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科元 贾倩民 +3 位作者 陈彦云 刘秉儒 韩润燕 李旺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6-202,共7页
通过正交设计L18(61×36)在宁夏盐池次生盐碱地进行草地建植试验,探讨牧草品种、有机肥、NKP肥及苦豆子秸秆对牧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设计方法得到提高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绿素含量及... 通过正交设计L18(61×36)在宁夏盐池次生盐碱地进行草地建植试验,探讨牧草品种、有机肥、NKP肥及苦豆子秸秆对牧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设计方法得到提高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绿素含量及降低胞间C02浓度(Ci)的最佳组合为草木樨(Melilotus offcinalia)+有机肥36 t·hm-2+NPK(N 165 kg·hm-2、P 135 kg·hm-2和K 135 kg·hm-2)+秸秆15 t·hm-2,这与Pn、Gs、WUE、叶绿素含量最高及Ci最低的处理15相一致,证实了正交设计结果的可靠性;4个因素对蒸腾速率(Tr)、Pn、Gs及Ci的影响程度大小均为品种>有机肥>NPK>秸秆,对WUE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为品种>NPK>有机肥>秸秆;品种和有机肥对Pn、Tr、Gs、WUE及叶绿素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NPK对Pn、Gs、WUE及叶绿素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Tr和Ci影响显著(P<0.05),苦豆子秸秆对Pn和WUE影响极显著(P<0.01);豆科的Pn、Tr、Gs、WUE及叶绿素含量显著大于禾本科(P<0.05),草木樨的Pn、Gs、WUE及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禾本科披碱草(Elymus cylindricus)的Pn、WUE及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相关分析表明,Pn与Tr、Gs、WUE及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i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品种 次生盐碱地 光合特性 有机肥 n P、 K肥 苦豆子秸秆
下载PDF
水稻的氮磷等产量线及氮磷可替代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龙石 李熙英 全顺子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1998年第2期18-21,共4页
根据1996年有关水稻合理施肥研究的结果,于1997年选择6个氮磷施肥点,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证实了等产量线的客观存在性及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氮磷肥相互可替代性,并用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来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氮磷等产量线及氮... 根据1996年有关水稻合理施肥研究的结果,于1997年选择6个氮磷施肥点,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证实了等产量线的客观存在性及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氮磷肥相互可替代性,并用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来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氮磷等产量线及氮磷可替代性的客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栽培 等产量线 氮肥 磷肥 合理施肥
下载PDF
栽培因子的优化组合对不同灌区甘春20号春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慕平 方永丰 +1 位作者 马小乐 尚勋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87-491,共5页
试验采用施N、施P2O5、播量二因子优化组合设计,在张掖和景泰对甘春20号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春20号在张掖灌区的最佳组合为:播量593.25万粒/hm2、施纯氮203.7kg/hm2、P2O5103.4kg/hm2;灌区籽粒产量可达7747.5... 试验采用施N、施P2O5、播量二因子优化组合设计,在张掖和景泰对甘春20号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春20号在张掖灌区的最佳组合为:播量593.25万粒/hm2、施纯氮203.7kg/hm2、P2O5103.4kg/hm2;灌区籽粒产量可达7747.5kg/hm2,蛋白压含量15.90%,蛋白质产量1228.95kg/hm2;景泰灌区优化组合为:播量900万粒/hm2、纯氮300kg/hm2、P2O5130.5kg/hm2,灌区籽粒产量7240.35kg/hm2,蛋白质含量14.52%,蛋白质产量1051.5kg/hm2,不同栽培组合对沉淀值、面筋膨胀容积、持水率等加工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产量 品质 氮肥 磷肥 播种量
下载PDF
不同供氮水平对夏玉米养分累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41
13
作者 赵营 同延安 赵护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2-627,共6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高肥力土壤上施N 125、250、375 kg/hm^2对夏玉米生物量、子粒产量、N、P、K养分累积动态、及氮肥表观利用率、养分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只影响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养分的阶段累积量,而对累积趋势基本...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高肥力土壤上施N 125、250、375 kg/hm^2对夏玉米生物量、子粒产量、N、P、K养分累积动态、及氮肥表观利用率、养分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只影响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养分的阶段累积量,而对累积趋势基本无影响.植株生物量及N、P、K养分累积量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且它们的累积趋势相似,都呈“S”型曲线.各处理的子粒产量在7000~7700kg/hm^2之间,只有N250处理增产达显著水平;氮肥表观利用率在10%~18%之间,随施氮量的增加略有降低.施氮可提高子粒中的氮素累积量,而对磷的累积量影响不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素的转运量、转运效率及其在子粒中的比例都降低,磷的转运与氮表现出类似的趋势.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养分转运及环境污染等因素,该地区夏玉米的推荐施氮量应控制在125 kg/hm^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养分累积 养分转运
下载PDF
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82
14
作者 刘学军 赵紫娟 +1 位作者 巨晓棠 张福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122-1128,共7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一次基施对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旨在了解高肥力土壤上减少基肥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明显 ,而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吸氮量。根据...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一次基施对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旨在了解高肥力土壤上减少基肥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明显 ,而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吸氮量。根据差值法计算结果 ,当施氮量为 75、1 1 2 .5和 1 5 0 kg/ hm2 时冬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 1 6 .0 %、1 4 .5 %和1 3.5 % ,表明多达 84 %~ 86 .5 %以上的基肥氮未被作物吸收利用。氮平衡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表明 ,未被当季小麦利用的肥料氮主要以无机氮的形式残留于 0~ 1 m土体中 ,当施氮量分别为 75、1 1 2 .5和 1 5 0 kg/ hm2时氮肥的土壤残留率依次为83.3%、4 6 .0 %和 5 8.8% ,而相应的表观损失率为 0 .5 %、38.9%和 1 9.0 %。由此可见 ,在高肥力土壤上应严格控制基肥氮的用量或不施基肥 ,否则将造成氮素资源的大量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施氮肥 冬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氮平衡
下载PDF
推荐氮肥适宜施用量的方法论刍议 被引量:149
15
作者 朱兆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对推荐氮肥施用量的两种技术路线进行了讨论。根据80年代和2003~2004年在太湖地区进行的氮肥施用量试验网的水稻和小麦田间试验结果,对区域平均适宜施氮量法的产量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提出了“以区域平均适... 本文对推荐氮肥施用量的两种技术路线进行了讨论。根据80年代和2003~2004年在太湖地区进行的氮肥施用量试验网的水稻和小麦田间试验结果,对区域平均适宜施氮量法的产量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提出了“以区域平均适宜施氮量作为宏观控制的基础,结合田块具体情况进行微调”的推荐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适宜施氮量 推荐施肥 水稻
下载PDF
氮磷肥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120
16
作者 王继红 刘景双 +1 位作者 于君宝 王金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8,共4页
通过田间氮磷肥配施试验研究了氮磷配施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微生物量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动态变化表明,氮磷肥对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动态影响并不同步,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变化最显著... 通过田间氮磷肥配施试验研究了氮磷配施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微生物量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动态变化表明,氮磷肥对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动态影响并不同步,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变化最显著的时期均是授粉期,但此时微生物量碳是最低的谷值,而微生物量氮是最高的峰值。不同氮磷配比对微生物量碳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氮肥是影响微生物量碳的主导因素,无论是适量施用还是过量施用都是氮肥对微生物量碳的影响较大。不同氮磷配比对微生物量氮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过量氮肥的施用减少了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磷肥无论高量和低量均能增加微生物量氮的含量,但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对微生物量氮的正效应减小。氮磷配合施用可增加土壤的微生物量氮,由此可见无论单施氮肥还是单施磷肥,过量施用对微生物量氮的增加都是不利的,只有氮磷配合施用才是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肥 黑土 玉米 农田生态系统 土壤微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02
17
作者 赵营 同延安 赵护兵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3,共4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硝酸盐淋溶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夏玉米子粒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变化不大。氮肥利用率在9.2%-22.6%之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氮...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硝酸盐淋溶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夏玉米子粒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变化不大。氮肥利用率在9.2%-22.6%之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氮可明显提高0-160cm剖面土壤NO3^--N含量,而且随深度的增加NO3^--N含量呈降低趋势,累积峰主要在20—60cm之间。玉米收获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素的损失量增加,各施氮处理的硝态氮残留量在121~221kg/hm^2之间,以N250处理的残留量最高,残留率近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子粒产量 氮肥利用率 硝酸盐淋溶 氮平衡
下载PDF
水蚀条件下不同土壤氮素和有机质流失规律 被引量:54
18
作者 张兴昌 邵明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31-234,共4页
人工模拟放水冲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随放水冲刷强度的增大 ,不同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机质和全氮流失加剧 ,泥沙全氮和有机质富集程度减少 ;当给不同土壤施等量的硝酸铵时 ,发现随径流流失化肥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占施入量的 0 .9%... 人工模拟放水冲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随放水冲刷强度的增大 ,不同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机质和全氮流失加剧 ,泥沙全氮和有机质富集程度减少 ;当给不同土壤施等量的硝酸铵时 ,发现随径流流失化肥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占施入量的 0 .9%~ 3 .5 %和 8.2 %~ 19.7% ,硝酸铵主要随径流流失 ,以泥沙颗粒流失量甚微 ;土壤侵蚀、有机质和全氮流失量与 >2 0 μm团聚体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93 5、-0 .792 8和 -0 .815 1,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水蚀 土壤团聚体 有机质流失规律
下载PDF
有机肥料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替代率研究 被引量:74
19
作者 孟琳 张小莉 +4 位作者 蒋小芳 黄启为 徐阳春 杨兴明 沈其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0-296,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用量下有机肥料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矿质态氮的影响,试图探索出有机肥料氮替代无机氮的最适替代率,并对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838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用量下有机肥料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矿质态氮的影响,试图探索出有机肥料氮替代无机氮的最适替代率,并对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8381~9810 kg/hm2)能获得与单施化肥处理(8381~10124 kg/hm2)更高或持平的产量;2)与单施化肥相比,氮用量在N240 kg/hm2内,有机肥料氮替代无机肥料氮的最适替代率为10%~20%(相当于施用1500~3000 kg/hm2商品有机肥),此时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都达到最佳水平;3)与单施化肥相比,氮用量在N240 kg/hm2以内并且有机肥料氮占氮总量的10%~20%时可以获得较为平稳的氮素供应过程,改善了土壤供氮能力。上述结果可为研制有机无机复合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氮 无机氮 替代率 产量 水稻
下载PDF
氮钾肥比例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4
20
作者 郑若良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9-42,共4页
研究了不同氮钾肥比例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K2O比增加时,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进程延长,健康态势降低,块茎蛋白质含量升高;而当N∶K2O比降低时,块茎的干物质、淀粉、还原糖、总糖和Vc等含量趋于增加;当N∶K2O... 研究了不同氮钾肥比例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K2O比增加时,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进程延长,健康态势降低,块茎蛋白质含量升高;而当N∶K2O比降低时,块茎的干物质、淀粉、还原糖、总糖和Vc等含量趋于增加;当N∶K2O为2∶3时,马铃薯的平均产量和商品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氮钾 生长发育 钾肥 品质 产量 块茎 增加 比例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