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秒物理、飞秒化学和飞秒生物学 被引量:7
1
作者 马国宏 郭立俊 钱士雄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9-355,共7页
飞秒激光技术因其极高的时间分辨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多种材料的超快过程 ,文章从几个侧面就飞秒技术在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等方面的应用作了介绍 .在飞秒物理方面 ,介绍了飞秒技术在研究半导体量子阱材料、纳米材料的性质及高次谐... 飞秒激光技术因其极高的时间分辨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多种材料的超快过程 ,文章从几个侧面就飞秒技术在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等方面的应用作了介绍 .在飞秒物理方面 ,介绍了飞秒技术在研究半导体量子阱材料、纳米材料的性质及高次谐波产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飞秒化学则主要介绍了飞秒技术在研究光化学反应、光解离过程、键的断裂与结合以及相关的动力学过程的应用 ;在生物方面 ,则介绍利用飞秒技术研究光合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视觉系统中的光致异构化过程以及DNA中的电荷传递及质子传递等过程的研究现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技术 飞秒物理 飞秒化学 飞秒生物学 超快过程
原文传递
飞秒激光制瓣LASIK与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在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早期光学质量和客观眼内散射的对比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菲菲 王晓瑛 +2 位作者 周行涛 张曦 汪琳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00-205,共6页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制瓣LASIK(飞秒LASIK)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在矫正高度近视术后光学质量和客观眼内散射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近视度数为-6~-12 D患者44例,年龄18 ~40岁,其中24例(48眼)接受飞...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制瓣LASIK(飞秒LASIK)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在矫正高度近视术后光学质量和客观眼内散射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近视度数为-6~-12 D患者44例,年龄18 ~40岁,其中24例(48眼)接受飞秒LASIK术,20例(40眼)行ICL植入术,除角膜厚度(t=4.77,P<0.05)外,2组间术前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和3个月运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TMⅡ)分别测量客观散射指数、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斯特列尔比和对比度为100%、20%及9%的OQAS值.术后随访3个月,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术后1个月ICL组相较飞秒LASIK组残余轻度散光(t=4.95,P<0.05);2组间裸眼及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指数ICL组大于飞秒LASIK组(t=2.22,P<0.05).术后3个月同术后1个月相比,ICL组等效球镜度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飞秒LASIK组有50%眼发生平均约(-0.72±1.23)D的屈光回退.术后1个月和3个月2组间各光学质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仅在术后1个月ICL组的客观散射指数大于飞秒LASIK组(t=-2.14,P<0.05).结论 飞秒LASIK或ICL植入均能有效矫正-6 D到-12 D范围的高度近视,同飞秒LASIK相比,植入ICL更安全更稳定;尽管植入ICL早期客观眼内散射略大,但两者术后总体光学质量结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光学质量 眼内散射 双通道技术
原文传递
双通道系统评估不同近视患者行FS-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静 刘治容 +3 位作者 张瑞帆 陈波 陈斌 吴峥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采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评价不同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共收集行FS-LASIK的患者65例130眼,分为低、中、高度近视三组。采用OQAS系统检查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视觉... 目的:采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评价不同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共收集行FS-LASIK的患者65例130眼,分为低、中、高度近视三组。采用OQAS系统检查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视觉质量参数的变化。结果:低度近视组术后10dOV100%、MTFcutoff值高于高度近视组,OV20%、OV9%值高于中、高度近视组(均P<0.017)。术后1d低度近视组和术后1、10、30d中、高度近视组OSI和MeanOSI均比术前显著升高,而MTFcutoff、SR、OV100%、OV20%、OV9%均比术前显著降低(均P<0.0083)。MeanOSI与OV100%、OV20%、OV9%、SR、MTFcutoff均呈负相关,与OSI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FS-LASI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下降,泪膜功能与视觉质量变化趋势一致,低度近视比中、高度近视患者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 角膜磨镶术 视觉质量 双通道技术 客观散射指数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long-term results after manual and femtosecond assisted corneal trephination in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for keratoconus 被引量:3
4
作者 Hua Li Min Chen +5 位作者 Yan-Ling Dong Jing Zhang Xian-Li Du Jun Cheng Hua Gao Li-Xin Xi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0年第4期567-573,共7页
AIM: To compare long-term 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manual and femtosecond assisted corneal trephination in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FS-DALK) for keratoconus.METHODS: In the retrospective study, 17 consecut... AIM: To compare long-term 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manual and femtosecond assisted corneal trephination in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FS-DALK) for keratoconus.METHODS: In the retrospective study, 17 consecutive eyes that underwent vertical side cut incision FS-DALK and 22 eyes that underwent trephine incision DALK were collected over a 2-year period. Main measurements included postoperative uncorrected-visual acuity(UCVA), 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 refractive sphere and cylinder, manifest refraction spherical equivalent(MRSE), flat and steep corneal keratometry(K1 and K2),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 and time of epithelium healing and suture removal.RESULTS: Groups were comparable for diagnosis and preoperative visual acuity. Follow-up averaged 23 mo(range, 12-36 mo). At 12 mo, the mean UCVA was better in the manual-DALK group(P=0.039), and the refractive sphere was lower in the FS-DALK group(P=0.040). MRSE between groups differed at 1, 6, and 12 mo postoperatively(P=0.047, 0.025, 0.042, respectively). Mean CDVA, cylinder, K1, K2,corneal astigmatism, ECD, and time of epithelium healing were similar between groups. Stability of MRSE, ECD, and K1 returned sooner after FS-DALK. Initial loosened suture removal time was earlier in the manual-DALK group(P=0.042) while complete suture removal time was similar(P=0.122).CONCLUSION: Manual and femtosecond assisted corneal trephination in DALK are options for advanced keratoconus. FS-DALK do not result in improved visual acuity but it is more stable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FSDALK in the present form show limited benefit, so surgical design and parameters still need to be optimized and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tosecond laser MANUAL technique CORNEAL TREPHINATION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 被引量:2
5
作者 戴鹏飞 亓晓琳 +3 位作者 刘明娜 李翔 李颖 高华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7期485-491,共7页
目的:观察分析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的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患者1... 目的:观察分析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的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患者16例(19眼),术后随访1年以上且随访资料完整。其中包括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6眼,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8眼,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5眼。随访12~32(17.1±1.3)个月,观察患者术前及随访时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散光度、等效球镜度(SE)、平均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植片排斥反应、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前BCVA为光感~0.25,其中小于0.10者10眼,0.10~0.25者9眼;末次随诊时为0.12~0.80,其中0.10~0.25者5眼,0.30~0.40者5眼,≥0.50者9眼。视力(标准对数视力表)提高2.00~8.00(5.3±1.8)行。术前角膜散光0.50~2.60(1.62±0.57)D,末次随诊时1.30~4.20(2.56±0.87)D;术前SE-4.00^+1.25(-1.29±1.86)D,末次随诊时-7.50^+8.00(-0.48±3.84)D;术前角膜曲率42.78~45.38(44.24±0.95)D,末次随诊时39.20~45.06(43.12±2.22)D;术后12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较术后1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8%。末次随诊时测量植床厚度为20~39(29.4±6.1)μm。术后并发症为1眼术中植床微小穿孔,1眼术后首日可见植片、植床层间少量积血,处理后病情稳定。所有患者末次随诊时均可见角膜植片与植床紧密贴合且透明,未见松线、层间积液及植片免疫排斥反应,未见营养不良病变复发。结论: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的安全方法,术后散光较少,视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大泡技术 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
原文传递
侧链基团对聚合物薄膜瞬态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伟 余汉城 +3 位作者 王惠 林位株 黄锦汪 计亮年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1-525,共5页
采用飞秒激光光谱技术比较研究了两种卟啉侧链聚合物: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por)A-S]和卟啉铁(Ⅲ)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por)FeA-S]的瞬态发光性能。并采用纳秒激光光谱技术测量了小分子卟啉(TPP)的荧光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 采用飞秒激光光谱技术比较研究了两种卟啉侧链聚合物: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por)A-S]和卟啉铁(Ⅲ)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por)FeA-S]的瞬态发光性能。并采用纳秒激光光谱技术测量了小分子卟啉(TPP)的荧光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P[(por)FeA-S]具有比P[(por)A-S]快得多的荧光弛豫过程,而P[(por)A-S]的荧光寿命远小于小分子卟啉的荧光寿命。对上述过程进行了分析,P[(por)A-S]的荧光衰变主要来源于聚合物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而P[(por)FeA-S]的荧光衰变除了来源于聚合物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外,中央金属离子与配位体之间的电荷转移也对卟啉发色基团的激发态超快无辐射弛豫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上述过程的产生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侧链聚合物 瞬态荧光动力学 飞秒激光技术
下载PDF
飞秒激光作用下单晶硅表面载流子的超快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韩亚萍 吴江 曾凡达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4-228,共5页
利用飞秒激光泵浦-探测技术研究单晶硅在不同脉冲能量作用下的瞬态反射率变化,进而分析单晶硅表面载流子的超快动力学过程。实验所用飞秒激光脉冲宽度为120 fs,泵浦光和探测光波长分别为400和800 nm。研究结果表明:飞秒激光作用后,单晶... 利用飞秒激光泵浦-探测技术研究单晶硅在不同脉冲能量作用下的瞬态反射率变化,进而分析单晶硅表面载流子的超快动力学过程。实验所用飞秒激光脉冲宽度为120 fs,泵浦光和探测光波长分别为400和800 nm。研究结果表明:飞秒激光作用后,单晶硅表面反射率变化迅速达到峰值,然后经历一个快弛豫过程和一个慢弛豫过程。快弛豫过程包括载流子-载流子散射和载流子-光学声子散射,慢弛豫过程包括载流子复合过程和扩散过程。利用双e指数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求出双e指数系数C及快弛豫时间τf。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发现,泵浦光脉冲能量越大,快弛豫时间越长,所占的比例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泵浦探测 超快动力学 弛豫过程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the temporal structure of femtosecond laser pulses by means of laser-induced air plasma
8
作者 张楠 包文霞 +1 位作者 杨景辉 朱晓农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35-338,共4页
A new approach is presented to reveal the temporal structure of femtosecond laser pulses by recording the correspond- ing time-resolved shadowgraphs of the laser-induced air plasma. It is shown that the temporal struc... A new approach is presented to reveal the temporal structure of femtosecond laser pulses by recording the correspond- ing time-resolved shadowgraphs of the laser-induced air plasma. It is shown that the temporal structures of femtosecond laser pulses, normally not observable by the ordinary intensity autocorrelator, can be detected through intuitively analyz- ing the ultrafast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air plasma induced by the femtosecond laser pulses under examination. With this method, existence of pre- and post-pulses has been clearly unveiled within the time window of 4-150 fs in reference with the main 50-fs laser pulses output from a commercial 1-kHz femtosecond laser amplifier. The unique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that it can directly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ulse temporal structures' effect on the laser-induced ionization or material ab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 temporal structure femtosecond laser pulse air plasma pump-probe technique
下载PDF
基于飞秒瞬态反射技术的单晶硅薄膜超快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马斯晗 韩亚萍 袁野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67-72,共6页
以飞秒激光放大器作为光源,利用瞬态反射实验技术研究了厚度为1000 nm的单晶硅薄膜瞬态反射率变化过程.实验系统采用激光脉宽为120 fs,泵浦光波长为400 nm,探测光波长为800 nm.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泵浦光照射到样品表面后,样品表面的反射... 以飞秒激光放大器作为光源,利用瞬态反射实验技术研究了厚度为1000 nm的单晶硅薄膜瞬态反射率变化过程.实验系统采用激光脉宽为120 fs,泵浦光波长为400 nm,探测光波长为800 nm.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泵浦光照射到样品表面后,样品表面的反射率变化在百飞秒内迅速增加到峰值,之后伴随着数皮秒的弛豫过程反射率的变化速率逐渐放缓.利用双e指数函数拟合出不同激光脉冲作用下反射率变化的快弛豫时间.并建立了TTM-Drude模型,分析了飞秒激光与单晶硅薄膜表面相互作用后电子温度和晶格温度的变化过程,得到不同脉冲能量作用下电子-晶格温度变化曲线,并分析了快弛豫过程中发生的物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泵浦-探测 单晶硅薄膜 弛豫过程
下载PDF
PPLN晶体差频测量飞秒激光脉冲的载波包络相移 被引量:9
10
作者 韩海年 赵研英 +4 位作者 张炜 朱江峰 王鹏 魏志义 李师群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56-2759,共4页
在飞秒激光频率梳系统中,通常采用自参考技术测量飞秒激光脉冲的载波包络相移,但该技术需要采用光子晶体光纤进行光谱扩展从而增加了系统的不稳定性,这种技术已经制约了高稳定度的飞秒激光频率梳的发展.采用PPLN晶体差频法测量了宽谱钛... 在飞秒激光频率梳系统中,通常采用自参考技术测量飞秒激光脉冲的载波包络相移,但该技术需要采用光子晶体光纤进行光谱扩展从而增加了系统的不稳定性,这种技术已经制约了高稳定度的飞秒激光频率梳的发展.采用PPLN晶体差频法测量了宽谱钛宝石振荡器输出的7fs激光脉冲的载波包络频移,得到了大于30dB的拍频信号,为研制无光纤的新一代高稳定度光学频率梳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光学频率梳 自参考技术 差频技术 载波包络相移
原文传递
利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泪膜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姚柯婷 廖荣丰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利用欧卡斯双通道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探讨近视患者行不同角膜切削深度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泪膜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行FS-LASIK手术的100例近视患者188只眼,按术中角膜切削深度分为1组... 目的利用欧卡斯双通道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探讨近视患者行不同角膜切削深度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泪膜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行FS-LASIK手术的100例近视患者188只眼,按术中角膜切削深度分为1组(切削深度<60μm)、2组(60μm≤切削深度<100μm)、3组(切削深度≥100μm),利用OQASⅡ系统检查术前、术后10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视觉质量(OSI、MTF-cut off、SR)与泪膜参数(mean OSI),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做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04,P=0.548);3组患者FS-LASIK术前和术后10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的MeanOSI与OSI正相关(均P<0.05);3组患者FS-LASIK术前和术后10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的mean OSI与MTF-cut off、SR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不同角膜切削深度的FS-LASIK术后泪膜稳定性与视觉质量变化趋势一致,泪膜越稳定,视觉质量越好,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 角膜磨镶术 视觉质量 双通道技术
下载PDF
飞秒激光诱导氧化锌晶体表面纳米条纹的相干连接
12
作者 褚宏祥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介绍了飞秒激光脉冲辐照氧化锌晶体表面诱导纳米条纹的相干连接,通过调整两次激光扫描区域的间距,两次独立形成的纳米条纹可以相干的连接起来,形成更长的纳米光栅.这样就解决了以前诱导光栅尺寸由激光聚集光斑大小限制的问题.Raman线扫... 介绍了飞秒激光脉冲辐照氧化锌晶体表面诱导纳米条纹的相干连接,通过调整两次激光扫描区域的间距,两次独立形成的纳米条纹可以相干的连接起来,形成更长的纳米光栅.这样就解决了以前诱导光栅尺寸由激光聚集光斑大小限制的问题.Raman线扫描技术表征了相干连接的质量,并对相关的物理机制做了讨论.这种技术可以利用飞秒激光制作大尺寸的自组装纳米光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脉冲 纳米条纹的相干连接 Raman线扫描技术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载流子超快动力学研究
13
作者 王冠 韩亚萍 +2 位作者 吴文智 付强 吴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99-102,共4页
采用阳极氧化电化学方法制备了二氧化钛(Ti O2)纳米管阵列,利用飞秒激光泵浦-探测技术检测了Ti O2纳米管阵列的瞬态反射率变化,进而研究载流子超快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经历最初的急剧下降后,反射率开始一个相对缓慢的回复过程.... 采用阳极氧化电化学方法制备了二氧化钛(Ti O2)纳米管阵列,利用飞秒激光泵浦-探测技术检测了Ti O2纳米管阵列的瞬态反射率变化,进而研究载流子超快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经历最初的急剧下降后,反射率开始一个相对缓慢的回复过程.通过分析及数据拟合得到反射率快速回复的时间约为0.6ps.说明表面复合过程是影响样品载流子动力学的重要因素.在相对较慢的回复过程中,主要发生载流子向体内扩散以及体内复合的过程.并且载流子-声子,载流子-光子的散射过程对反射率变化也有一定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泵浦-探测 载流子浓度 表面复合 载流子扩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