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股骨隧道定位法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雷鸣鸣 华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461-1466,共6页
[目的]比较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术中,采取徒手触摸骨性标志(触摸组)和C臂透视(透视组)两种股骨隧道定位方式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本科室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52例行MPFL重建术患者。其中,26例采用取术中触摸股骨内上髁定位,2... [目的]比较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术中,采取徒手触摸骨性标志(触摸组)和C臂透视(透视组)两种股骨隧道定位方式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本科室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52例行MPFL重建术患者。其中,26例采用取术中触摸股骨内上髁定位,26例采用术前特殊导向器透视下标记定位。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Lysholm评分。行CT三维重建检查,按照Sch?ttle等的方法测定股骨隧道位置。[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触摸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透视组(P<0.05);触摸组切口长度显著长于透视组(P<0.05)。本组52例患者随访(14.13±2.04)个月。所有患者随访中均未出现"打软腿"和"交锁"等髌骨半脱位或脱位症状,髌骨外推试验均阴性。术前两组间Lysholm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透视组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触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触摸组中11例为等距隧道,15例为非等距隧道,而透视组中所有患者均为等距隧道。[结论]两种定位方法 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相比之下,C臂透视股骨定位优于徒手触摸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不稳 内侧髌股韧带 定位方法 股骨隧道 等距点
原文传递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股骨止点与韧带重建股骨骨道定位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平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双束重建中股骨骨道定位标志与定位方法。方法:3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根据屈伸膝关节过程中纤维束紧张与松弛情况,将PCL分为前外侧束(anterolateral bundle,ALB)与后内侧束(po...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双束重建中股骨骨道定位标志与定位方法。方法:3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根据屈伸膝关节过程中纤维束紧张与松弛情况,将PCL分为前外侧束(anterolateral bundle,ALB)与后内侧束(posteromedial bundle,PMB),并确定各束中的"功能束",测量ALB及其"功能束"、PMB及其"功能束"的股骨止点,明确止点间的位置关系。结果:ALB与PMB中均存在"功能束",两个"功能束"联合作用基本可以维持屈伸膝全过程中胫骨的整体后向稳定性。ALB股骨止点位于股骨髁间窝顶及窝顶与髁间窝内侧壁交界处,近似于长方形,面积为82.77±20.90mm2,其"功能束"股骨止点位于其近内侧,为梯形或三角形,面积为32.16±18.96mm2;PMB股骨止点位于髁间窝内侧壁,近似椭圆形,面积为122.13±38.05mm2,其"功能束"股骨止点位于其后侧,接近梯形,面积为36.89±5.21mm2。ALB与其"功能束"及PMB与其"功能束"股骨止点中心均不重合。ALB"功能束"与PMB"功能束"股骨止点中心间距为11.27±1.16mm;PCL股骨止点近侧缘与股骨干纵轴的夹角为88.71±9.36°。结论:PCL的ALB与PMB中均存在"功能束",提示临床双束重建PCL时,股骨骨道应分别定位于ALB与PMB"功能束"股骨止点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股骨止点 骨道位置 解剖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中股骨椭圆隧道技术与圆隧道技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温振兴 张华 +5 位作者 闫文龙 赵沛 黄潇 许梓杰 张健 周爱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3-329,共7页
目的通过与传统圆隧道技术相比,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单束重建中采用椭圆隧道技术制备股骨隧道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8年2月125例采用自体肌腱单束解剖重建ACL且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临床资... 目的通过与传统圆隧道技术相比,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单束重建中采用椭圆隧道技术制备股骨隧道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8年2月125例采用自体肌腱单束解剖重建ACL且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3例术中采用椭圆隧道技术制备股骨隧道(A组),82例采用圆隧道技术(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损伤侧别、损伤原因以及术前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Tegner评分、KT-1000测量值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6、12、24个月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Tegner评分,采用KT-1000评价关节稳定性。术后1d三维CT评估股骨和胫骨隧道位置。术后6、12、24个月MRI检查,测量ACL移植物近、中、远端信号/噪声比(signal/noise quotient,SNQ)。对行二次关节镜检查患者评价移植物完整性、滑膜覆盖以及张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23个月。A组2例、B组5例发生切口红肿,B组1例发生胫骨隧道裂纹骨折,A组1例发生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受限。除术后3个月Tegner评分外,其余各时间点A组Lysholm、IKDC、Tegner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KT-1000测量值亦明显小于B组(P<0.05)。术后1 d三维CT检查示两组股骨及胫骨隧道均位于ACL止点印迹内。MRI复查两组均无移植物断裂及明显松弛发生。术后6个月两组移植物中、远端SN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A组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12、24个月A组移植物近、中、远端SNQ均低于B组(P<0.05)。A组21例及B组38例患者进行二次关节镜检查,两组移植物完整性、滑膜覆盖及张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圆隧道技术相比,ACL单束重建术中采用椭圆隧道技术制备股骨隧道,术后移植物成熟度更好,患者能获得更好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单束重建 股骨隧道 椭圆隧道技术 圆隧道技术 关节镜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电磁导航系统辅助骨隧道定位的准确性 被引量:7
4
作者 贾国庆 余志平 +2 位作者 胡鹏宇 张海清 丛海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374-2380,共7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中骨隧道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一直是难点,电磁导航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导航技术在应用中可以实现三维空间内定位,希望可以弥补外科医生在手动完成骨隧道时产生的失误。目的:验证一种新型电磁导航系统在前交叉韧带重...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中骨隧道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一直是难点,电磁导航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导航技术在应用中可以实现三维空间内定位,希望可以弥补外科医生在手动完成骨隧道时产生的失误。目的:验证一种新型电磁导航系统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骨隧道解剖定位的可行性及准确度。方法:新鲜冰冻膝关节标本30例,切断前交叉韧带制备前交叉韧带断裂膝关节标本。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电磁导航结合关节镜(导航组)及传统关节镜(对照组)定位骨隧道。术后行膝关节侧位片检查,观察2组标本骨隧道的出口位置,测量胫骨隧道中点在胫骨平台前后径上的位置,测量Blumensaat线与胫骨隧道中轴线之间的角度(α角),测量股骨隧道在Blumensaat线上的位置。结果与结论:①在导航组中,膝关节伸直位时的侧位X射线片显示所有胫骨隧道的前缘位于Blumensaat线延长线与胫骨胫骨平台交点的略后方,避免了髁间碰撞;对照组有2例胫骨隧道前缘位于Blumensaat线略前方;②导航组Blumensaat线的延长线与胫骨平台水平交点处至胫骨隧道前边缘之间的距离(a)、a与胫骨平台前后径宽度(c)的比值以及α角均较对照组更小(P<0.05),这增加了胫骨隧道定位的准确性;③2组胫骨隧道位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23);但导航组胫骨隧道中心位置变化范围(38.1%-53.8%)略低于对照组(30.4%-56.4%);同时导航组a距离(0.1-3.2 mm)的变化范围较对照组(-2.1-5.7 mm)小,骨髓道定位更严格,胫骨隧道定位的可重复性增加;④分析股骨隧道位置,所有导航组均在在后上象限(4/4)的位置,对于对照组有13例。与对照组相比导航组股骨隧道位置更靠后(P=0.001),导航组相对偏后的股骨隧道可以更加保证膝关节的稳定性;⑤说明在尸体膝关节实验中,电磁导航技术可以用于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过程中骨隧道的定位,增加了骨隧道的精确性和可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导航系统 前交叉韧带 重建 胫骨隧道 股骨隧道
下载PDF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中股骨隧道预先定位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雷鸣鸣 华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6-550,共5页
目的在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术前预先使用C臂X线机和皮外固定器定位股骨隧道位置,探讨其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髌股外侧支持带松解+... 目的在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术前预先使用C臂X线机和皮外固定器定位股骨隧道位置,探讨其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髌股外侧支持带松解+MPFL重建术治疗32例单侧膝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术前在C臂X线机下用皮外固定器预先定位MPFL重建术中股骨隧道位置。其中男8例,女24例;年龄15~37岁,平均23.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24个月,平均9.7个月。术后于CT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等距点距离,评价股骨隧道位置是否等距,并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将等距点距离与Lysholm评分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2个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髌骨半脱位或脱位症状,髌骨外推试验及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术后3 d测量等距点距离为1.5~5.9 mm,平均3.44 mm;所有股骨隧道位置均为等距隧道。末次随访时,患者Lysholm评分为(92.8±2.1)分,较术前的(54.4±2.8)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11,P=0.000)。等距点距离与术后Lysholm评分成负相关(r=–0.454,P=0.009)。结论 C臂X线机下皮外固定器辅助定位法可术前简便、准确定位MPFL重建的股骨隧道位置,中短期临床疗效满意,且避免了术中多次透视给患者及术者的电离辐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不稳 内侧髌股韧带 定位工具 股骨隧道 等距点
原文传递
股骨隧道角度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影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邹国耀 宋恩鸿 李张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股骨隧道角度对兔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骨隧道愈合的影响。方法取4-5月龄健康家兔54只(雌雄不限,体重1.8-2.3 kg),随机分为3组(n=18)。3组均取右后肢自体跟腱制备ACL重建模型,重建时... 目的探讨不同股骨隧道角度对兔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骨隧道愈合的影响。方法取4-5月龄健康家兔54只(雌雄不限,体重1.8-2.3 kg),随机分为3组(n=18)。3组均取右后肢自体跟腱制备ACL重建模型,重建时股骨隧道分别与股骨干纵轴在冠状位呈30、45、60°角定位;左膝关节作为正常对照。术后1、2、4周检测各组膝关节滑液中TNF-α含量,4、8、12周测量重建韧带最大载荷及骨隧道扩大率。结果与正常膝关节相比,3组术后各时间点膝关节滑液中TNF-α含量均显著增加,重建韧带最大载荷均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各时间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股骨隧道扩大,4周时达最高值,但各时间点3组间股骨隧道扩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ACL重建中当股骨隧道与股骨干纵轴在冠状位呈30-60°间变化时,在早期对骨隧道愈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股骨隧道 TNF-Α 最大载荷
原文传递
股骨和胫骨隧道技术联合U形缝合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伴后交叉韧带断裂效果分析
7
作者 梁嘉铭 何永浩 李森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和胫骨隧道技术联合U形缝合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伴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伤科2020-01—2022-01收治的50例半月板后根撕裂并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 目的探讨股骨和胫骨隧道技术联合U形缝合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伴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伤科2020-01—2022-01收治的50例半月板后根撕裂并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关节镜下半月板内-外缝合及后交叉韧带B-T-B修复技术,观察组采用股骨、胫骨隧道技术联合U形缝合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4周时依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依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评价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术后4周、术后4个月时通过反向轴移试验、后抽屉试验及研磨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统计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半月板愈合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48 h的NRS评分、术后首次负重行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4周时的ADL、Lysholm、AK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时2组反向轴移试验、后抽屉试验及研磨试验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术后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的首次下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半月板愈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并后交叉韧带撕裂患者应用股骨和胫骨隧道技术联合U形缝合是安全、可行的,既能保障修复效果,又能减少手术损伤、缩短手术时间、缓解术后疼痛,更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 股骨隧道 胫骨隧道 U形缝合 后交叉韧带
下载PDF
髁间窝外侧壁后软骨缘顶点在评估前交叉韧带股骨骨道位置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勇 王海军 +6 位作者 蒋艳芳 王永健 王健 林霖 刘阳 余家阔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5-929,共5页
目的:以髁间窝外侧壁后软骨缘顶点(the apex of the deep cartilage,ADC)为标志,研究术后CT与镜下评估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股骨骨道位置时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关节镜下前交叉韧... 目的:以髁间窝外侧壁后软骨缘顶点(the apex of the deep cartilage,ADC)为标志,研究术后CT与镜下评估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股骨骨道位置时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36例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术中均依据完好的股骨残端进行中心点定位。屈膝90°,测量ADC至前骨缘的水平距离(L_1)以及与骨道中心点的水平距离(l_1),计算l_1/L_1比值(P_1),同时测量骨道中心点与下骨缘的距离(D_1)。术后在CT片上测量ADC至前骨缘的水平距离(L_2)以及与骨道中心点的水平距离(l_2),计算l_2/L_2比值(P_2),同时测量骨道中心点与下骨缘的距离(D_2)。应用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和Bland-Altman分析比较镜下评估与CT评估的一致性。结果:P1=44.07%±2.22%(41.1%%~49.5%),D_1=6.2±0.5 mm(5.5~7 mm)。P_2=44.92%±2.27%(40.9%~50.2%),D_2=6.3±0.6 mm(5.1~7.5 mm)。P_1和P_2(r=0.99,P〈0.001)、D_1和D_2(r=0.69,P〈0.001))分别呈正相关,且线性关系显著(P〈0.001)。Bland-Altman图显示一致性较好。结论:以ADC为标志评估ACL股骨骨道位置,术后CT与镜下评估的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股骨骨道 后软骨缘顶点 CT
下载PDF
Lateral femoral tunnel preparation and graft fixation fo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 discussion
9
作者 Mehak Chandanani Andrea Volpi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17期3277-3280,共4页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discussion and commentary around the recent advances in arthroscopic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with a focus on the aspects of lateral femoral tunnel preparation and graft ...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discussion and commentary around the recent advances in arthroscopic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with a focus on the aspects of lateral femoral tunnel preparation and graft fixation techniques.The paper explores and comments on a recently published review by Dai et al,titled"Research progress on preparation of lateral femoral tunnel and graft fixation in ACLR",while providing insight into its relevance within the field of ACLR,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rthroscopic surgery Lateral femoral tunnel Graft fixation techniques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ear BIOMECHANICS Knee injuries
下载PDF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艳 李彦林 +1 位作者 刘德健 王国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8-264,共7页
目的对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方法及最佳定位点的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MPFL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点的相关文献,对MPFL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 目的对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方法及最佳定位点的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MPFL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点的相关文献,对MPFL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以及股骨隧道定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结果精确建立股骨隧道对MPFL重建术的成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股骨隧道定位法主要有影像学界标定位法及解剖学界标定位法两大类,影像学界标定位法切口小、操作简单,但对于重度滑车发育不良患者不能精确定位,建议结合解剖学界标定位法。两种定位方法各有优缺点,尚无统一选择标准。近年来利用3D设计软件精确辅助重建MPFL成为新的流行趋势。结论MPFL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十分重要,目前临床常用的定位方法各有优缺点,个性化定位是新趋势,尚未广泛进入临床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实践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髌股韧带 股骨隧道 解剖学 定位点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higher femoral tunnels on clinical outcomes,MRI,and second-look findings in double-bundl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with a minimal 5-year follow-up
11
作者 Lin Lin Haijun Wang +3 位作者 Jian Wang Yongjian Wang Yourong Chen Jiakuo Y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65-472,共8页
Background:To perform anatomic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tunnels should be placed relatively higher in the femor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footprint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direct and i... Background:To perform anatomic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tunnels should be placed relatively higher in the femor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footprint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direct and indirect femoral insertion.But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higher femoral tunnels(HFT)in double-bundle ACLR(DB-ACLR)remain unclear.The purpose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HFT and lower femoral tunnels(LFT)in DB-ACLR.Methods:From September 2014 to February 2016,8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DB-ACLR and met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were divided into HFT-ACLR(group 1,n=37)and LFT-ACLR(group 2,n=46)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of femoral tunnels.Preoperatively and at the final follow-up,clinical scores were evaluated with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Tegner activity,and Lysholm score.The stability of the knee was evaluated with KT-2000,Lachman test,and pivot-shift test.Cartilage degeneration grad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were evaluate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Graft tension,continuity,and synovialization were evaluated by second-look arthroscopy.Return-to-sports was assessed at the final follow-up.Results:Significantly better improvement were found for KT-2000,Lachman test,and pivot-shift test postoperatively in group 1(P>0.05).Posterolateral bundles(PL)showed significantly better results in second-look arthroscopy regarding graft tension,continuity,and synovialization(P<0.05),but not in anteromedial bundles in group 1.At the final follow-up,cartilage worsening was observed in groups 1 and 2,but it did not reach a stas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IKDC subjective score,Tegner activity,and Lysholm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Higher return-to-sports rate was found in group 1 with 86.8%(32/37)vs.65.2%(30/46)in group 2(P=0.027).Conclusion:The HFT-ACLR group showed better stability results,better PL,and higher return-to-sports rate compared to the LFT-ACLR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Direct insertion Double bundle Second-look arthroscopy femoral tunne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upture
原文传递
个性化股骨定位器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三维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任杰 宁梓文 +4 位作者 施政良 谷梓铭 李彦林 王国梁 何川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3-669,共7页
目的探讨使用基于股骨外侧髁软骨顶点(apex of deep cartilage,ADC)设计的个性化股骨定位器辅助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患侧膝关节运动学变化情况。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纳入40例符合选择标准的初次... 目的探讨使用基于股骨外侧髁软骨顶点(apex of deep cartilage,ADC)设计的个性化股骨定位器辅助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患侧膝关节运动学变化情况。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纳入40例符合选择标准的初次ACL断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使用基于ADC设计的个性化股骨定位器辅助ACL重建)和对照组(不使用上述个性化股骨定位器辅助ACL重建),每组20例;另外收集20名膝关节正常志愿者作为健康组。3组患者/志愿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使用Opti_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测量分析系统对所有患者行步态分析,记录膝关节6个自由度(屈伸角、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及内外位移)和运动周期(最大步长、最小步长及步频),将患者数据与健康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健康组志愿者屈伸角为(57.80±3.45)°、内外翻角为(10.54±1.05)°、内外旋角为(13.02±1.66)°、前后位移为(1.44±0.39)cm、上下位移为(0.86±0.20)cm、内外位移为(1.38±0.39)cm,最大步长为(51.24±1.29)cm、最小步长为(45.69±2.28)cm、步频为(12.45±0.47)步/min。与健康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屈伸角和内外旋角减小,术后6个月对照组屈伸角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各指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组内比较,除术后6、12个月屈伸角和内外旋角大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间除术后6个月屈伸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手术相比,使用基于ADC设计的个性化股骨定位器辅助ACL重建术可帮助患者获得更满意的术后早期运动学疗效,三维运动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股骨定位器 股骨隧道 步态分析
原文传递
两种股骨隧道定位方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韦继南 常青 +1 位作者 李永刚 陆军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806-811,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解剖足迹法和IDEAL定位法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我院行ACL重建术的患者,手术前根据股骨隧道定位方法随机分为个体化解剖重建组(解剖组)和IDEAL重建组(IDEAL组)。记录... 目的:探讨采用解剖足迹法和IDEAL定位法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我院行ACL重建术的患者,手术前根据股骨隧道定位方法随机分为个体化解剖重建组(解剖组)和IDEAL重建组(IDEAL组)。记录术中移植物直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记录膝关节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估表评分、Lachman试验结果、再手术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30个月,平均(26±5.6)个月。术后3、12、24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IKDC膝关节评估表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Lachman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再断裂及再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满意度分别为96.2%、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足迹法和IDEAL定位法ACL重建均能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两种股骨隧道定位方法对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股骨隧道 定位 功能 膝关节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n preparation of lateral femoral tunnel and graft fixation i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被引量:1
14
作者 Yue Dai Wen-Jie Gao +2 位作者 Wen-Chuan Li Xian-Xiang Xiang Wei-Ming W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35期8247-8255,共9页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injury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sports injuries.People’s need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and desire for a high quality of life promote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ACL recons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injury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sports injuries.People’s need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and desire for a high quality of life promote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ACL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Arthroscopic ACL reconstruction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ACL injuries.This review analyses and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each surgical procedure for arthroscopic ACL reconstruction reported i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so as to promot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ore relevant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HROSCOPY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femoral tunnel Anatomical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3D个体化导板定位法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旭腾 刘松波 +1 位作者 刘欣伟 韩文锋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3D个体化导板定位股骨侧隧道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并接受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半腱-股薄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60例患者...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3D个体化导板定位股骨侧隧道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并接受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半腱-股薄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60例患者,根据定位方法分为常规组与个体化导板组,每组30例。个体化导板组应用计算机辅助精准个体化导板法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常规组应用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国际膝关节委员会评分(IKDC)、Lysholm评分及制备股骨侧隧道所需时间,术后2周采用X线影像对股骨侧定位进行评价。结果术后,两组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的股骨侧定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导板组的股骨隧道制备所需时间为(6.36±0.28)min,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6.05±2.7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应用计算机辅助3D个体化导板定位法定位股骨侧隧道,效果良好,可缩短定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股骨隧道 3D打印
下载PDF
关节镜下三入路与传统前内侧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骨道的比较及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吕杰 杨自权 +2 位作者 冯江峰 贾建伟 袁洁玲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7期628-635,共8页
目的:研究三入路和传统前内侧技术确立股骨骨道的位置、长度和冠状面角度以及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早期疗效。方法:2018年12月到2019年6月收集36例诊断为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而且接受手术的患者,患者均有明确膝关节扭伤史,共分为两组,其中16... 目的:研究三入路和传统前内侧技术确立股骨骨道的位置、长度和冠状面角度以及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早期疗效。方法:2018年12月到2019年6月收集36例诊断为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而且接受手术的患者,患者均有明确膝关节扭伤史,共分为两组,其中16例采用三入路技术钻取股骨骨道重建前交叉韧带,其中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30.13±6.54)岁,受伤时间7~60(30.19±15.78) d;20例采用传统前内侧入路技术钻取股骨骨道重建前交叉韧带,其中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30.80±8.60)岁,受伤时间7~60(27.35±15.50) d。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评估钻取的股骨骨道,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术后都达到Ⅰ期愈合,术中均未出现股骨骨道破裂,血管神经损伤、移植物通过困难及静脉血栓等情况。36例患者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9~15(12.00±2.83)个月。采用CT三维重建评估两组患者股骨骨道,股骨骨道位置运用四分法描述为,三入路组:股骨外髁的下(27.83±1.97)%,后(25.57±3.20)%;传统入路组:股骨外髁的下(28.38±3.21)%,后(26.23±3.20)%。骨道长度,三入路组:全长(35.20±5.52) mm,粗骨道长(23.20±2.07) mm;传统入路组:全长(34.60±4.26) mm,粗骨道长(22.56±2.50) mm。冠状面角度,三入路组(47.93±5.98)°;传统入路组(41.78±6.62)°。膝关节Lysholm评分,三入路组:术前57.81±6.23;末次随访97.00±2.48;传统入路组:术前57.15±8.76,末次随访97.30±2.68,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式所钻取的股骨骨道的位置均在前交叉韧带的解剖止点范围内,三入路法钻取的股骨骨道相对传统前内侧入路法来说冠状面角度较大,形成的骨道长度、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早期疗效、手术时间均无差异,但是三入路法的手术视野更宽阔清晰,而且对于术中钻取股骨骨道时需要的屈膝角度要明显小于传统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股骨骨道 CT三维重建 Lysholm膝关节评分
下载PDF
MPFL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对移植物等距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敏 蔡春元 +4 位作者 杨国敬 王伟良 林瑞新 张力成 汤呈宣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膝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变化对移植物等距特性的影响。方法取10具正常成年人新鲜膝关节标本,分辨出MPFL股骨端及髌骨端止点中心O,分别在股骨止点上取收肌结节中点(A)、股骨止点的近点(B)、中点(C)、远点(D)... 目的探讨膝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变化对移植物等距特性的影响。方法取10具正常成年人新鲜膝关节标本,分辨出MPFL股骨端及髌骨端止点中心O,分别在股骨止点上取收肌结节中点(A)、股骨止点的近点(B)、中点(C)、远点(D)以及股骨内上髁中点(E)5个测试点,测量膝关节屈曲0°、30°、60°、90°、120°时各测试点长度的变化。结果比较各测试点的长度变化发现,其中收肌结节(A)、股骨止点的近点(B)这两点长度变化较小,且最大值均不超过3mm。其中对AO和BO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MPFL重建时应尽量以其股骨端止点的上缘(即近点)为中心建立隧道,根据需要可适当向收肌结节侧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髌股韧带 股骨隧道 重建 移植物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基于3D-CT的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及功能性预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虎 张春礼 +4 位作者 王迎春 韩先伟 李光政 赵阳 裴国献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3D-CT辅助的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股骨止点的解剖性和功能性预后。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完成采用3D-CT辅助下ACL自体肌腱移植重建术16例,平均(32±11)岁,平均病程(41.4±46.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7±3.5... 目的观察基于3D-CT辅助的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股骨止点的解剖性和功能性预后。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完成采用3D-CT辅助下ACL自体肌腱移植重建术16例,平均(32±11)岁,平均病程(41.4±46.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7±3.5)个月。术后用3D-CT观察患者股骨隧道位置,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3D-CT观察到股骨隧道位置良好,按照四格表测量方法,隧道中心与生理性AM和PL束连线中点接近。术前Lysholm评分总分为(66.9±6.4)分,手术后Lysholm评分总分提高至(83.5±5.3)分,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8.25,P<0.001)。结论 3D-CT辅助可准确判定ACL重建手术的解剖性,指导医生实施解剖重建,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的功能性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解剖重建 股骨隧道 关节镜术 膝关节
下载PDF
关节镜下“4”字体位与传统高屈膝体位制备股骨骨道行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薛震 秦勇 +4 位作者 黄超 马欣楠 张刚 王洪伟 吕松岑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13-619,共7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4”字体位与传统高屈膝体位制备股骨骨道行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8月至2019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6例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20...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4”字体位与传统高屈膝体位制备股骨骨道行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8月至2019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6例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4~40岁[(31.1±7.5)岁]。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重建ACL。21例采用“4”字体位建立股骨骨道(“4”字体位组),25例采用传统高屈膝体位建立股骨骨道(高屈膝体位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8周应用三维CT结合Bernard四分表格法评估和测量股骨骨道的中心位置、长度及角度。术前、术后8周及1年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20个月[(15.3±2.1)个月]。“4”字体位组手术时间为(28.5±2.6)min,明显少于高屈膝体位组的(39.5±2.4)min(P<0.05)。“4”字体位组骨道中心位置位于Bernard四分表格法的(27.1±1.4)%和(25.1±2.6)%,高屈膝体位组骨道中心位置位于Bernard四分表格法的(28.1±2.8)%和(26.1±3.1)%(P均>0.05)。“4”字体位组骨道全长度为(42.1±2.4)mm,粗骨道长度为(34.1±2.4)mm,明显长于高屈膝体位组的(38.2±2.5)mm及(31.1±2.7)mm(P均<0.05)。“4”字体位组骨道冠状面角度为(41.1±2.4)°,明显小于高屈膝体位组的(47.5±2.6)°;“4”字体位组骨道矢状面角度为(42.1±1.4)°,明显大于高屈膝体位组的(37.1±1.8)°(P均<0.05)。术前、术后8周及1年“4”字体位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分别为(53.4±5.2)分、(97.1±1.4)分、(98.3±2.3)分;高屈膝体位组分别为(54.3±7.4)分、(97.1±1.6)分、(98.1±1.3)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8周及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高屈膝体位组1例股骨骨道破裂,1例股骨内侧髁软骨损伤,1例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4”字体位组无上述并发症发生(P<0.05)。结论关节镜下“4”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损伤 前交叉韧带 移植 自体 股骨骨道
原文传递
股骨骨道位置对前交叉韧带术后半年腘绳肌腱移植物信噪比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勇 张家豪 +4 位作者 蒋艳芳 王海军 王永健 王健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9-473,共5页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半年腘绳肌腱移植物磁共振成像(MRI)信噪比特点,分析股骨骨道位置对其影响。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154名患者接受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股骨骨道均为经前内入路制作。依据股骨骨道位置,分成近前...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半年腘绳肌腱移植物磁共振成像(MRI)信噪比特点,分析股骨骨道位置对其影响。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154名患者接受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股骨骨道均为经前内入路制作。依据股骨骨道位置,分成近前内束(AM)组和近解剖中心(Center)组。术后半年,患膝关节行MRI检查。选取关节腔内移植物近端、中段、远端三部位计算信噪比(SNQ)。分析两组SNQ的差异。结果:研究纳入99名患者,其中AM组56名,Center组43名。术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AM组SNQ移植物近、中、远端分别为3.52±1.08、2.43±0.52、1.53±0.61。Center组SNQ移植物近、中、远端分别为3.68±1.52、3.02±0.82、1.55±0.43。组内三部位之间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近、远端SNQ无差异。AM组中段SNQ较Center组有优势(P=0.023)。结论:ACL重建术后半年,腘绳肌腱移植物关节腔内远端韧带化程度最好,中段次之。较之近解剖中心,将股骨骨道定于近前内束的移植物中段韧带化程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股骨骨道 移植物 韧带化 MR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