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西方女性哥特研究——兼论女性主义性别与体裁理论 |
林斌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3
|
|
2
|
花木兰,一个中国文化符号的演进与传播——从木兰戏剧到木兰电影 |
吴保和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0
|
|
3
|
民族国家观念的建构与女性个体国民身份确立之间的关系 |
宋少鹏
|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8
|
|
4
|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人物透视“爵士时代”女性价值观 |
张勤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7
|
|
5
|
论艾丽斯·沃克笔下女主人公形象的演变 |
刘英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0 |
8
|
|
6
|
“女国民”的兴起:近代中国女性主体身份与文学实践 |
乔以钢
刘堃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7
|
当代中学女教师身份认同的发展趋向——基于一所国家级重点中学女教师的调查研究 |
闫广芬
杨洋
|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3
|
|
8
|
女性话语·国族寓言·华人文化英雄——从文化研究视角重读当代华语经典《桑青与桃红》 |
朱立立
|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
2006 |
10
|
|
9
|
高校女性管理者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 |
张爱淑
袁迎菊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9
|
|
10
|
女性哥特视野下的《蝴蝶梦》 |
叶超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11
|
重构黑人女性身份 再现自我化过程——《宠儿》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
王婷
石云龙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9
|
|
12
|
从同一到差异——女性身份认同理论话语的三重嬗变? |
陈李萍
|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13
|
从女性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女书档案资源的价值流变与开发利用策略 |
刘洋洋
闫静
|
《档案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14
|
样态转型、话语再塑与价值重构——“她综艺”节目中女性群体的现实书写 |
赵浩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3 |
1
|
|
15
|
女性传承人的身份再造与认同——以王树花口述史研究为出发点 |
郭平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7
|
|
16
|
从形象审美到身份认同:中国艺术史中的女性主题及其视觉反思 |
吴若明
|
《艺术探索》
|
2023 |
3
|
|
17
|
女性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中的身份演变 |
王思彦
|
《陶瓷研究》
|
2024 |
0 |
|
18
|
“出走”的女性——论19世纪外国文学人物形象的女性意识 |
徐春鸿
|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9
|
中国革命中妇女解放的多重变奏——兼论妇女/性别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
邸晓星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0
|
家、空间与女性身份认同辨析——对法兰克福厨房的设计人类学考察 |
赵诗嘉
李敏敏
|
《当代美术家》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