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女性哥特研究——兼论女性主义性别与体裁理论 被引量:53
1
作者 林斌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0-75,共6页
现当代女性主义评论家把女性作家笔下的哥特作品当作一个独立的文学体裁来研究,认为它自身有着独特的意识形态和美学特征。事实上,西方哥特研究在20世纪取得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开拓性进展正是在性别与体裁领域。“女性哥特”概念的提出... 现当代女性主义评论家把女性作家笔下的哥特作品当作一个独立的文学体裁来研究,认为它自身有着独特的意识形态和美学特征。事实上,西方哥特研究在20世纪取得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开拓性进展正是在性别与体裁领域。“女性哥特”概念的提出不仅标志着性别视角开始以一种明确的方式被引入哥特研究之中,而且还为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开拓了一片崭新的空间。笔者将对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西方女性哥特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作一个简要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作家 文学体裁 独特 性别视角 现当代 自身 历史与现状 年代 梳理
原文传递
女性哥特视野下的《蝴蝶梦》 被引量:10
2
作者 叶超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1-244,248,共5页
运用女性哥特相关理论分析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通过对文本中显性的无名女叙述者、隐性的亡灵吕蓓卡及男主人公迈克西姆.德温特三个人物及其关系的审视,考察父权制下女性身份多元化的建构及其负性生存状态,认为女性破茧成... 运用女性哥特相关理论分析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通过对文本中显性的无名女叙述者、隐性的亡灵吕蓓卡及男主人公迈克西姆.德温特三个人物及其关系的审视,考察父权制下女性身份多元化的建构及其负性生存状态,认为女性破茧成蝶的成长过程是以二位一体的身份建构和二元对立的性别抗争为核心事件的哥特式体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梦》 女性哥特 女性身份 女性负性生存状态
下载PDF
从女性哥特主义传统解读《蝴蝶梦》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蔚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8年第5期142-145,共4页
本文从女性哥特文学的理论立场出发对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进行重新解读。从哥特式诡异情境、女性自我身份的寻找以及分裂中的女性形象三个方面,揭示这部小说被忽略的深刻主题:即女作家通过女性哥特这种隐秘的写作方式表现... 本文从女性哥特文学的理论立场出发对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进行重新解读。从哥特式诡异情境、女性自我身份的寻找以及分裂中的女性形象三个方面,揭示这部小说被忽略的深刻主题:即女作家通过女性哥特这种隐秘的写作方式表现男性压迫下的女性生活及其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梦 女性哥特主义 诡异 女性身份 分裂中的女性形象
下载PDF
《黄色墙纸》的女性哥特解读 被引量:5
4
作者 郑朝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2期82-87,共6页
在《黄色墙纸》中,吉尔曼将时代精神、传统文化和自身经验融为一体,使这篇小说闪烁着耀眼的女性哥特色彩。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被丈夫囚禁在一间带有黄色墙纸的房间里,在幽闭的空间里不断受到折磨和压迫。她在反抗中变得疯癫,并经历了身份... 在《黄色墙纸》中,吉尔曼将时代精神、传统文化和自身经验融为一体,使这篇小说闪烁着耀眼的女性哥特色彩。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被丈夫囚禁在一间带有黄色墙纸的房间里,在幽闭的空间里不断受到折磨和压迫。她在反抗中变得疯癫,并经历了身份危机,最后确立了新身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解放。小说充斥着怪诞的现象,却有19世纪晚期美国变化中的性别文化作支撑,产生了真实的效果。吉尔曼以作品为矛头来批判社会性别政治,但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又对父权制流露出矛盾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墙纸》 女性哥特 身份危机 幽闭空间 诡异
下载PDF
《宠儿》的女性哥特式表现手法 被引量:4
5
作者 龚玲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46-150,共5页
《宠儿》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一个母亲暴力杀婴的真实故事为题材,以如诗如画、如泣如诉的文学语言,将美国蓄奴制恐怖荒诞的一面"写活了"。在作品中,作者因袭了西方文学传统的哥... 《宠儿》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一个母亲暴力杀婴的真实故事为题材,以如诗如画、如泣如诉的文学语言,将美国蓄奴制恐怖荒诞的一面"写活了"。在作品中,作者因袭了西方文学传统的哥特式表现手法,彰显了美国黑人女性群体在残忍的奴隶制、极端的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的性别弱势之三重重压下的艰难奋争之旅,试图激励她们走出历史,审视现在,把握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宠儿》 女性哥特式 美国文学
下载PDF
对《逃离》中女性哥特主义元素的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吴端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7-73,共7页
女性哥特作品自其诞生以来,一直书写给女性个体带来焦虑和恐惧的"幽灵"。这种焦虑与恐惧来源于女性独特的生理体验、角色设置、女性特质和女性空间的束缚,女性因自身性别身份而不安。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中也含有女性哥... 女性哥特作品自其诞生以来,一直书写给女性个体带来焦虑和恐惧的"幽灵"。这种焦虑与恐惧来源于女性独特的生理体验、角色设置、女性特质和女性空间的束缚,女性因自身性别身份而不安。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中也含有女性哥特元素。本文梳理了女性哥特主义的发展,分析了哥特范式中的女性被囚禁、被惩罚、母女关系、性等几个重要要素在门罗小说中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门罗的小说采取了更隐秘的女性哥特表达,每一篇作品中都有一个黑暗的秘密直指人心,哥特元素增加了作品的张力,恰当地传达了女性的角色体验,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的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哥特 性别身份 《逃离》 门罗
下载PDF
从女性哥特主义传统解读《接骨师之女》 被引量:4
7
作者 付明端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2-95,共4页
《接骨师之女》描绘了挣扎在男权和种族社会双重阴影下三代华裔女性的内心世界。作品呈现出封闭、幽灵等哥特意象,并借助承载民族集体记忆的象征性符号——文字,使失语者将历史寄寓其中,并赋予她们打破沉默,积极言说的精神力量。女性哥... 《接骨师之女》描绘了挣扎在男权和种族社会双重阴影下三代华裔女性的内心世界。作品呈现出封闭、幽灵等哥特意象,并借助承载民族集体记忆的象征性符号——文字,使失语者将历史寄寓其中,并赋予她们打破沉默,积极言说的精神力量。女性哥特传统与华裔女性叙事的交相辉映不仅是谭恩美等华裔女作家对女性受压迫地位的一种申诉和反抗,同时也是作家自身获得言说、再现种族、性别历史记忆与伤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哥特 《接骨师之女》 封闭 幽灵 文字
原文传递
从女性哥特视角看《呼啸山庄》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被引量:3
8
作者 翟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45-149,共5页
许多现当代女性主义评论家把女性作家笔下的哥特作品视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因为它自身有着独特的意识形态和美学特征。通过探讨女性哥特视阈中《呼啸山庄》的三个女性形象,即凯瑟琳、伊莎贝拉和凯西在情节发展中各自不同的哥特式体验... 许多现当代女性主义评论家把女性作家笔下的哥特作品视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因为它自身有着独特的意识形态和美学特征。通过探讨女性哥特视阈中《呼啸山庄》的三个女性形象,即凯瑟琳、伊莎贝拉和凯西在情节发展中各自不同的哥特式体验,以及其深陷困境、拼死抗争及反抗胜利的情节线索,可以感悟到隐匿在小说巧妙复杂的叙述方式之下女性体验的恐惧、疯癫的根源,及其不朽的文学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啸山庄》 女性哥特 女性形象
下载PDF
性别身份的焦虑:女性的梦魇——女性哥特理论视野下的阿特伍德的小说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香玉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3-44,共2页
从女性哥特理论的角度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弥漫着不同于男性哥特诡异迷离的恐怖气氛,且其恐怖源于父权社会对女性性别身份的规定。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女性哥特 恐惧感 性别 身份
下载PDF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哥特小说之女性角色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红花 吴芳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61-63,共3页
本文探讨了十九世纪女性哥特小说中的主导型女性角色、拯救型女性角色以及恐惧型女性角色,从中反映出女性作家对女性自身认识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 女性哥特 主导型 拯救型 恐惧型 女性角色
下载PDF
重构与颠覆——解读吕蓓卡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淑茹 《鄂州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42-44,共3页
达芙妮·杜穆里埃在她的小说《蝴蝶梦》中塑造了一个神秘女性吕蓓卡的形象。该文拟从女性主义角度,以"我"的眼光,想象、话说、解读吕蓓卡。并且认为吕蓓卡是具有比较明确的主体意识,崇尚独立,渴望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 达芙妮·杜穆里埃在她的小说《蝴蝶梦》中塑造了一个神秘女性吕蓓卡的形象。该文拟从女性主义角度,以"我"的眼光,想象、话说、解读吕蓓卡。并且认为吕蓓卡是具有比较明确的主体意识,崇尚独立,渴望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我的价值的女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蓓卡 女性哥特 重构 颠覆 天使 魔鬼
下载PDF
女性哥特视野下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梅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29-31,35,共4页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前期作品中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它继承了英国女性哥特小说的传统,蕴含了大量女性哥特小说的元素,集中体现在女性形象的矛盾性及其双重作用、女性与父权制度的矛盾关系和小说文本的矛盾性这三个方...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前期作品中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它继承了英国女性哥特小说的传统,蕴含了大量女性哥特小说的元素,集中体现在女性形象的矛盾性及其双重作用、女性与父权制度的矛盾关系和小说文本的矛盾性这三个方面。在女性哥特这一新的视角下考察这部小说,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乔治·艾略特女性意识的矛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艾略特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女性哥特
下载PDF
女性哥特视角下扭曲异化的女性形象——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伟涛 《科教导刊》 2015年第06Z期130-131,共2页
哥特小说在20世纪美国文坛风靡一时,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领军人物,不断在哥特主义文学中获取灵感,写下《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这部经典短篇小说。本文从女性哥特的角度出发,着重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扭曲与异化的女... 哥特小说在20世纪美国文坛风靡一时,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领军人物,不断在哥特主义文学中获取灵感,写下《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这部经典短篇小说。本文从女性哥特的角度出发,着重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扭曲与异化的女性形象,继而探讨女主人公艾米丽的悲剧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女性的扭曲与异化 女性哥特
下载PDF
论盖斯凯尔女性哥特小说中的幽灵、暴君和母亲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庆宏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38-42,共5页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以当时流行的哥特文体,创作了短篇小说《老保姆的故事》《克拉雷会苦行修女》和《灰发女郎》等作品,塑造了痛苦的幽灵、专制的暴君和焦虑的母亲几种不同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她对女性命运的...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以当时流行的哥特文体,创作了短篇小说《老保姆的故事》《克拉雷会苦行修女》和《灰发女郎》等作品,塑造了痛苦的幽灵、专制的暴君和焦虑的母亲几种不同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从女性哥特研究视角解读这些人物形象,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几部一直未引起评论家重视的小说在人物塑造上很大程度反映了盖斯凯尔对男权社会的批判和对女性主义的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哥特 盖斯凯尔 女性主义
下载PDF
从女性哥特式视野探析《呼啸山庄》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晓霞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68-70,共3页
《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留给现代人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许多研究者发现了它独特的文学价值。《呼啸山庄》主要体现的是哥特式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它主要显现出女主人公在19世纪男权至上的社会体制下... 《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留给现代人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许多研究者发现了它独特的文学价值。《呼啸山庄》主要体现的是哥特式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它主要显现出女主人公在19世纪男权至上的社会体制下对自由的渴望,自我的追求和对男权至上制度的奋力抵抗。本文描述的是对父权压抑下女性生命的真实描写,体现了女权意识的慢慢醒悟和对父权社会制度的奋力反抗,反映出父权压制下女性心里的恐惧,自己的迷惘和对自由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哥特式 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下载PDF
《野草在歌唱》中的女性哥特艺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琪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52-55,共4页
《野草在歌唱》在种族隔离制度的社会背景中对非洲殖民地女性生活进行了细腻的描写。本文通过分析哥特元素——女性恐惧、禁锢、乱伦、沉默,结合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探讨莱辛如何在小说中利用哥特元素巧妙而深刻地展示女性遭受的压迫,... 《野草在歌唱》在种族隔离制度的社会背景中对非洲殖民地女性生活进行了细腻的描写。本文通过分析哥特元素——女性恐惧、禁锢、乱伦、沉默,结合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探讨莱辛如何在小说中利用哥特元素巧妙而深刻地展示女性遭受的压迫,鼓励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自我意识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在歌唱》 哥特 恐惧 凝视
下载PDF
失衡权利下的诡谲景观——女性哥特主义视域下的《浮生梦》 被引量:1
17
作者 解萌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达芙妮·杜穆里埃所著的《浮生梦》,通过哥特式的悬疑惊悚展现了主人公瑞秋迷雾般的人生历程,瑞秋是否有罪更是读者们内心重复追问的焦点。女性作家透过女性哥特典型的创作手法使小说萦绕在神秘且模糊的氛围里,并且故事中各式各样... 达芙妮·杜穆里埃所著的《浮生梦》,通过哥特式的悬疑惊悚展现了主人公瑞秋迷雾般的人生历程,瑞秋是否有罪更是读者们内心重复追问的焦点。女性作家透过女性哥特典型的创作手法使小说萦绕在神秘且模糊的氛围里,并且故事中各式各样的诡谲景观暗藏着社会大环境中男女两性所持权利的差异,这也最终造成了悲剧的结局。小说既是对现实中父权制度威压下女性真实生存境遇的放大和关注,也是以达芙妮·杜穆里埃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群体希望运用女性哥特主义的利刃以求得男女平等的对话机制和话语权力的深切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梦》 女性哥特主义 两性平权
下载PDF
《暮光之城》中女性哥特式特征
18
作者 杨晓君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67-167,169,共2页
女性文坛新秀斯蒂芬妮.梅尔创作了《暮光之城》吸血鬼系列小说。这部小说自面世以来就广受大众的追捧和推崇。但时至今日,国内外关于该作品的学术文章寥寥无几。本文试图从女性哥特小说的视角分析《暮光之城》系列小说在人物塑造、环境... 女性文坛新秀斯蒂芬妮.梅尔创作了《暮光之城》吸血鬼系列小说。这部小说自面世以来就广受大众的追捧和推崇。但时至今日,国内外关于该作品的学术文章寥寥无几。本文试图从女性哥特小说的视角分析《暮光之城》系列小说在人物塑造、环境氛围描写及主题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具有明显女性哥特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哥特 女性意识
原文传递
对立、依存与和谐——女性哥特视域下的《蝴蝶梦》及作者的女性观
19
作者 范晓航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36-39,共4页
运用女性哥特相关理论分析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哥特式经典之作——《蝴蝶梦》。通过对叙述者“我”从无知、觉醒到成熟成长过程的分析及“我”与前女主人公吕蓓卡的形象对比,可以看出达夫妮‘杜穆里埃对传统父权文化对女性角色定位... 运用女性哥特相关理论分析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哥特式经典之作——《蝴蝶梦》。通过对叙述者“我”从无知、觉醒到成熟成长过程的分析及“我”与前女主人公吕蓓卡的形象对比,可以看出达夫妮‘杜穆里埃对传统父权文化对女性角色定位表现出既颠覆又认同的矛盾态度,体现了女作家文学创作中的身份焦虑及对两性和谐关系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蓓卡 女性哥特 女性观
下载PDF
《小天地里的大世界》中女性哥特主义元素解读
20
作者 陈春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08-110,共3页
女性哥特作为哥特文学的一个分支在具备了哥特式恐怖场景、人物、情节的同时又兼具了女性焦虑、恐惧和身体体验。在《小天地里的大世界》中,海伦.加纳巧妙地融入了女性哥特主义元素,成功地再现了哥特式人物的内心与场景、哥特他者的困... 女性哥特作为哥特文学的一个分支在具备了哥特式恐怖场景、人物、情节的同时又兼具了女性焦虑、恐惧和身体体验。在《小天地里的大世界》中,海伦.加纳巧妙地融入了女性哥特主义元素,成功地再现了哥特式人物的内心与场景、哥特他者的困境与逃离,如愿完成了回归女性、直面现实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天地里的大世界 女性哥特 海伦.加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