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室白粉虱取食行为的刺探电位(EPG)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雷宏 徐汝梅 +1 位作者 W.F.Tjalingii J.C.van Lenteren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该文揭示了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Westwood成虫及幼虫的刺探电位波形与其刺探、取食、产卵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讨论了这项技术在研究植物抗虫机理方面的应用价值。在成虫,A波、C波... 该文揭示了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Westwood成虫及幼虫的刺探电位波形与其刺探、取食、产卵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讨论了这项技术在研究植物抗虫机理方面的应用价值。在成虫,A波、C波分别代表刺探的开始和进行过程;F波代表刺探过程中遇到机械障碍;G波表示吸食木质部导管汁液;E(pd)的(1)和(2)分别表示与取食韧皮部筛管汁液有关的两种行为;粉虱的产卵波形分为两种亚波,分别由Ovi-Ⅰ和Ovi-Ⅱ表示,各自代表产卵时的两种行为:产卵器接触并划破叶表皮及卵柄插入叶组织。在幼虫,H波代表吸食筛管液,而L波则表示在筛管细胞内的一种非吸食行为。幼虫蜕皮时先拔出口针,新龄期的幼虫将其口针重新刺入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白粉虱 刺探电位 取食
下载PDF
禾谷缢管蚜在三个小麦品种上取食行为的EPG比较 被引量:20
2
作者 胡想顺 赵惠燕 +2 位作者 胡祖庆 李东鸿 张宇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05-1110,共6页
应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在不同小麦品种(Ww2730、小偃22和Batis)苗期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偃22上蚜虫开始取食的第1次刺探时间最晚,且持续时间最短;在Ww2730上取食受到机械阻力的... 应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在不同小麦品种(Ww2730、小偃22和Batis)苗期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偃22上蚜虫开始取食的第1次刺探时间最晚,且持续时间最短;在Ww2730上取食受到机械阻力的个体最多,且出现F波的几率和持续时间最长;两品种上蚜虫在木质部主动摄取汁液(G波)花费的时间最长。在Batis上,蚜虫口针第1次到达韧皮部时需要分泌较多水溶性唾液(E1波),但随后只需分泌较少的水溶性唾液就可以成功取食,而且被动吸食韧皮部汁液的时间(E2波)最长。蚜虫口针在到达小偃22韧皮部取食之前,出现多次的口针试探、回撤,并且多次、多量分泌水溶性唾液(E1波);虽然蚜虫在小偃22上口针最先到达韧皮部,但被动吸食韧皮部汁液的时间(E2波)最短。由此得出结论:小偃22表皮部、韧皮部存在阻碍禾谷缢管蚜取食的物理和生化因素;禾谷缢管蚜在Ww2730取食遇到更多的是细胞间机械阻力;Batis是较感蚜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缢管蚜 小麦 取食行为 抗性 刺探电位图谱技术
下载PDF
玉米蚜在8个玉米品种(系)上取食行为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曼 田体伟 +3 位作者 李为争 罗梅浩 郭线茹 闫凤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38-1547,共10页
【目的】明确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在8个玉米品种(系)上的取食行为,筛选出合适的刺吸电位(EPG)参数作为对不同玉米品种(系)进行抗蚜性分类的指标,为抗性玉米材料的筛选提供借鉴。【方法】利用直流型刺吸电位仪(DC-EPG Giga-4)... 【目的】明确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在8个玉米品种(系)上的取食行为,筛选出合适的刺吸电位(EPG)参数作为对不同玉米品种(系)进行抗蚜性分类的指标,为抗性玉米材料的筛选提供借鉴。【方法】利用直流型刺吸电位仪(DC-EPG Giga-4)记录玉米蚜在8个玉米品种(系)上的取食行为并进行比较分析,8个品种(系)分别为浚单20、郑单958、良玉88、先玉335、濮改340-1-1、旱21、87-1和齐319;以不同EPG参数为指标,对供试玉米品种(系)的抗蚜性进行分类,并与田间抗蚜性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之后选择合适的EPG参数,建议其可作为利用EPG技术筛选抗蚜性玉米材料的指标。【结果】玉米蚜在玉米上的EPG波形主要有Np、C、Pd、E1、E2和F波,其中Np、F、E1和E2波与玉米品种(系)的抗蚜性有关。到达韧皮部前:玉米蚜在抗性材料浚单20上的第1次刺探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感性材料齐319,可能在浚单20叶片表皮上存有阻碍玉米蚜取食的因子;此外,玉米蚜在抗性材料浚单20、郑单958和良玉88上取食时,其F波总时间及平均持续时间显著长于或长于其他玉米品种(系),说明玉米蚜取食这3个玉米品种时,其口针遇到的机械阻力较大。到达韧皮部后:玉米蚜在抗性材料浚单20和郑单958这两个玉米品种上的第1次E1波出现时间晚,持续时间长,表明这两个品种在韧皮部层次上对玉米蚜的抗性水平较其他玉米品种(系)高;玉米蚜在感性材料齐319和旱21上的E2波总时间及持续吸食时间相对较高,显著大于良玉88,说明玉米蚜喜好取食感性材料齐319和旱21的韧皮部汁液。此外,以各取食波形平均持续时间为指标对各玉米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可把供试玉米品种(系)划分为3类,其抗性强弱为:第Ⅰ类(浚单20、郑单958和良玉88)>第Ⅲ类(濮改340-1-1、旱21和87-1)>第Ⅱ类(先玉335和齐319)。【结论】玉米蚜在不同玉米品种(系)上的取食行为有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蚜 玉米 取食行为 刺吸电位技术 抗性机制
下载PDF
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对葡萄叶片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高佳敏 高素红 高宝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43-1551,共9页
为探讨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下葡萄叶片的生理响应机制,以5—7月‘赤霞珠’葡萄叶片为试材,测定不同处理和时间下叶片部分次生代谢物质、营养物质和相关蛋白酶抑制剂代谢物质量分数的变化,探讨诱导因素与诱导抗性的相关性,分析葡萄在... 为探讨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下葡萄叶片的生理响应机制,以5—7月‘赤霞珠’葡萄叶片为试材,测定不同处理和时间下叶片部分次生代谢物质、营养物质和相关蛋白酶抑制剂代谢物质量分数的变化,探讨诱导因素与诱导抗性的相关性,分析葡萄在不同胁迫下生理防卫机制及耐害补偿机制的差异,为防治葡萄绿盲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和取食处理都能诱导植物生理代谢物质量分数的变化,其中取食处理的诱导效果更加显著;机械损伤对总酚类物质、蛋白质和胰凝蛋白酶抑制剂的诱导在表达时间上存在滞后性;黄酮、氨基酸、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绿盲蝽取食与机械损伤处理中,葡萄叶片代谢物质的表达量和表达时间均存在差异。取食处理对黄酮、酚类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的诱导表达量均高于机械损伤处理;对缩合单宁、氨基酸和蛋白质的诱导效果趋势为升高、降低再升高;对胰凝乳蛋白酶的诱导具有一定滞后性。2种处理对糖类物质的诱导均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综上所述,短期的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可以诱导葡萄叶片产生相关防御性物质质量分数升高,提高植物的抗虫性。生产实践中,在昆虫危害初期可以适当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充分发挥植物的自身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取食处理 机械损伤处理 诱导抗性
下载PDF
电子记录白背飞虱的取食和产卵行为 被引量:11
5
作者 沈君辉 刘光杰 +1 位作者 陈爱辉 寒川一成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6,共4页
采用电子记录的方法 ,并结合蜜露量和产卵量测定 ,研究了白背飞虱在春江 0 6,Rathu Heenati(RHT)和明恢63上的取食和产卵行为。结果表明 :白背飞虱在 RHT和春江 0 6上的取食刺探频率显著高于明恢 63,且取食韧皮部的时间明显少于明恢 63;... 采用电子记录的方法 ,并结合蜜露量和产卵量测定 ,研究了白背飞虱在春江 0 6,Rathu Heenati(RHT)和明恢63上的取食和产卵行为。结果表明 :白背飞虱在 RHT和春江 0 6上的取食刺探频率显著高于明恢 63,且取食韧皮部的时间明显少于明恢 63;RHT和春江 0 6对白背飞虱具有很强的拒取食作用 ,明恢 63则较感虫 ;白背飞虱产卵的次数、每次持续时间、总时间及产卵量都不存在品种间的显著差异 ,具有杀卵作用的只有春江 0 6。春江 0 6具有杀卵和抑制取食两种抗虫性机制 ,RHT只具有抑制取食的机制 ,明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卵行为 白背飞虱 电子记录 取食行为 水稻害虫 抗虫性
下载PDF
提高铝电解烟气净化效率的探讨 被引量:13
6
作者 邓翔 吕维宁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5-77,80,共4页
电解铝行业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提高电解烟气中HF的净化效率成为减少目前电解铝工艺环境污染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部分电解烟气净化系统的工艺对比分析,提出一些关于净化系统的观点,以共同探讨提高铝电解烟气净化系统净化效率的... 电解铝行业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提高电解烟气中HF的净化效率成为减少目前电解铝工艺环境污染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部分电解烟气净化系统的工艺对比分析,提出一些关于净化系统的观点,以共同探讨提高铝电解烟气净化系统净化效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化效率 传质过程 结构形式 加料方式 设计阻力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对甜菜夜蛾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苏宏华 范娜 +1 位作者 李达 杨益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随着转基因棉在全球的广泛种植,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等靶标害虫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甜菜夜蛾的为害呈现日益加重的趋势,并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本文论述了Bt毒蛋白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取食行为、体内酶活、药剂敏感性... 随着转基因棉在全球的广泛种植,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等靶标害虫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甜菜夜蛾的为害呈现日益加重的趋势,并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本文论述了Bt毒蛋白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取食行为、体内酶活、药剂敏感性等的影响以及甜菜夜蛾对Bt毒蛋白产生抗性的机制等,并对今后转基因棉田甜菜夜蛾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棉 甜菜夜蛾 生长发育 取食行为 解毒酶 抗药性
下载PDF
孕期高糖环境和早期过度喂养对子鼠成年后胰岛发育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曾婵娟 张丽 杨慧霞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58-663,共6页
目的 探讨孕期高糖环境和早期过度喂养对子鼠成年后胰岛发育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30只,雄性10只,合笼后次日晨阴道栓涂片3处不同视野发现精子,记为妊娠第1天,将孕鼠随机分为重度高糖组(按高糖环境造... 目的 探讨孕期高糖环境和早期过度喂养对子鼠成年后胰岛发育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30只,雄性10只,合笼后次日晨阴道栓涂片3处不同视野发现精子,记为妊娠第1天,将孕鼠随机分为重度高糖组(按高糖环境造模成功后)孕鼠16只,对照组(正常饲养)孕鼠8只.通过减少母鼠哺乳子鼠数建立出生后早期过度喂养模型,根据孕鼠血糖水平和哺乳期喂养方式将子鼠分为血糖正常生长组(孕鼠血糖正常,哺乳期喂养子鼠8只);高糖生长正常组(孕鼠重度高血糖,哺乳期喂养子鼠8只);高糖生长过度组(孕鼠重度高血糖,哺乳期喂养子鼠4只).每周用电子秤称量子鼠体质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量各组子鼠26周龄时血清胰岛素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子鼠出生26周时胰岛β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1)两组孕鼠血糖:重度高糖组孕鼠血糖(28.3±5.1)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1.4)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出生后3~7周、3~9周子鼠体质量增长率:高糖生长正常组子鼠分别为(4.6±1.3)%及(6.8±2.5)%,高糖生长过度组子鼠分别为(3.2±0.7)%及(4.6±1.2)%,血糖正常生长组子鼠分别为(2.9±0.6)%及(4.1±0.8)%,高糖生长正常组及高糖生长过度组不同时期子鼠体质量增长率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生长组(P<0.05).(3)各组子鼠出生后26周体质量:血糖正常生长组(486±132)g,高糖生长正常组(387±115)g,高糖生长过度组(382±122)g,高糖生长正常组及高糖生长过度组子鼠体质量低于血糖正常生长组,但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子鼠空腹血糖及胰岛功能各指标:各组子鼠空腹血糖均为正常水平.高糖生长正常组及高糖生长过度组子鼠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0.9±3.3)及(12.6±3.3)mU/L]高于血糖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母乳喂养 胰岛 胰岛素抗药性
原文传递
蚜虫传播非持久性病毒的取食行为调控机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艳静 李丹阳 +1 位作者 郭慧娟 孙玉诚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49-961,共13页
蚜虫能够传播上百种植物病毒,是最重要的农业介体昆虫之一。蚜虫在刺探和取食植物过程中,唾液组分会连同附着在口针中的病毒粒子一同被分泌进入植物内,在调节植物诱导抗性、病毒侵染扩散、介体昆虫行为等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 蚜虫能够传播上百种植物病毒,是最重要的农业介体昆虫之一。蚜虫在刺探和取食植物过程中,唾液组分会连同附着在口针中的病毒粒子一同被分泌进入植物内,在调节植物诱导抗性、病毒侵染扩散、介体昆虫行为等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蚜虫传播病毒和获取病毒2个关键过程,总结分析了蚜虫独特的刺吸取食行为与传毒效率和获毒效率之间的联系;针对取食活动中关键的唾液蛋白在调控植物免疫抗性、帮助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功能,阐述了蚜虫高效传播非持久病毒的分子基础;针对蚜虫的获毒过程,综述了病毒侵染植物间接调控蚜虫趋向和行为的作用方式。这些研究的开展将为解释蚜虫和病毒协同侵染的分子机制以及有效开展基于蚜虫取食行为调控的病虫害防控新技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组分 取食行为 蚜虫 病毒 植物抗性
原文传递
环境保护语境下的草原生态治理--一项人类学的反思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11-122,共12页
文章在关于环境保护主义的人类学讨论基础上,提出环境保护主义作为一种话语或表征,不仅反映人们对客观环境状况的关注,也赋予了21世纪以来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草原生态治理政策以极大的合法性,从而推动了基层牧民的牧业生产从"定居... 文章在关于环境保护主义的人类学讨论基础上,提出环境保护主义作为一种话语或表征,不仅反映人们对客观环境状况的关注,也赋予了21世纪以来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草原生态治理政策以极大的合法性,从而推动了基层牧民的牧业生产从"定居放牧"到"舍饲圈养"的剧烈转变。然而在内蒙古中西部S苏木B嘎查的民族志,研究表明,政府主导的禁牧舍饲的生态治理政策并不符合基层牧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和对环境的理解,因此也受到了他们的普遍抱怨和抵抗。这种上下的矛盾反映了后工业社会和环境保护语境下"自然脱嵌"的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主义 人类学 禁牧舍饲 抵抗 脱嵌
下载PDF
螺旋进给式制棒机的改进设计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亚维 张洪 《轻工机械》 CAS 2006年第2期153-155,共3页
针对螺旋进给式制棒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采用由固定杆和可换压头组成的分体式推进器;同时,将机器上箱盖改为快速开合式,解决了推进器可换压头的快速更换。提高了机器的生产能力。
关键词 制炭机 推进器 可换压头 耐磨性
下载PDF
包装机离心振动上料盘的耐磨性能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森 朱顺鹏 徐乃强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为有效提升包装机离心振动上料盘的耐磨性,基于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一种强化涂层,在不同压力和摩擦速度下,对上料盘工作面的摩擦学特性进行测试与研究。通过工艺试验得出激光功率和扫描速率对涂层结构的影响,确保Si、Ni和Mo元素粉末为稀相... 为有效提升包装机离心振动上料盘的耐磨性,基于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一种强化涂层,在不同压力和摩擦速度下,对上料盘工作面的摩擦学特性进行测试与研究。通过工艺试验得出激光功率和扫描速率对涂层结构的影响,确保Si、Ni和Mo元素粉末为稀相状态。采用RTEC试验机对上料盘试样进行高频往复摩擦试验,得出不同工况下的瞬态摩擦系数变化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表面形貌并分析其微观磨损机理。将涂层分层处理,采用显微硬度计测试厚度和长度方向上的硬度变化特性。研究表明,相比母材,上料盘涂层磨损率降低30.5%,硬度提升20%以上,对硬质或尖锐物料的适应能力更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研究为表面强化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机 上料盘 耐磨性 涂层 摩擦 磨损
下载PDF
成都地区褐家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药性调查 被引量:7
13
作者 邓良利 马林 +6 位作者 刘竹 田汶佳 何建邯 廖骏 肖霖 蒋峥 时炜 《医学动物防制》 2013年第4期367-368,371,共3页
目的测定成都市褐家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药性,为控制鼠害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无选择摄食法测定褐家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药性。结果褐家鼠对杀鼠灵未产生抗药性;对溴敌隆产生了抗药性,其抗性率为6.0%,雌性抗性率为7.14%,雄性抗性率... 目的测定成都市褐家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药性,为控制鼠害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无选择摄食法测定褐家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药性。结果褐家鼠对杀鼠灵未产生抗药性;对溴敌隆产生了抗药性,其抗性率为6.0%,雌性抗性率为7.14%,雄性抗性率为4.54%。结论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停用十年后,在无选择压力下,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水平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食法 褐家鼠 抗药性 溴敌隆 杀鼠灵
原文传递
基于刺探电位技术的四个枸杞品种对棉蚜的抗性评价
14
作者 马银香 王新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目的】明确4个枸杞品种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抗性差异,以探明抗虫因子及位点,并筛选抗蚜枸杞品种。【方法】利用刺吸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技术记录棉蚜成蚜在4个枸杞品种(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和宁杞10... 【目的】明确4个枸杞品种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抗性差异,以探明抗虫因子及位点,并筛选抗蚜枸杞品种。【方法】利用刺吸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技术记录棉蚜成蚜在4个枸杞品种(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和宁杞10号)上的取食行为,并利用室内抗蚜性鉴定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枸杞品种对棉蚜成蚜的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棉蚜成蚜在取食4个枸杞品种时呈现出Np, A, G, B, C, Pd, E和F波8种波形。在棉蚜成蚜的取食过程中,E1总持续时间在宁杞1号上最长,在宁杞5号和宁杞7号上次之,在宁杞10号上最短;E2波持续时间以在宁杞10号上最长,在宁杞1号上最短;F波持续时间在宁杞1号上最长,在宁杞10号上最短,在宁杞5号和宁杞7号上的F波持续时间介于前两者之间,说明宁杞1号的机械抗性较强,而宁杞10号机械抗性较弱。通过抗蚜性的鉴定和聚类分析,将4个枸杞品种归为3类,第Ⅰ类:宁杞1号,为高抗蚜品种;第Ⅱ类:宁杞5号和宁杞7号,为抗蚜品种;第Ⅲ类:宁杞10号,为感蚜品种。【结论】棉蚜在4个枸杞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存在差异,且4个枸杞品种的抗虫机制和位点也存在差异,宁杞1号在叶表皮、叶肉和韧皮部对棉蚜表现出抗性,抗蚜性最强,为高抗蚜品种;宁杞5号和宁杞7号在叶肉和韧皮部对棉蚜表现出抗性,但抗蚜性较弱,为抗蚜品种;宁杞10号能够被棉蚜长时间刺吸取食,其抗蚜性最弱,为感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枸杞 取食行为 品种选育 抗蚜性 刺吸电位技术
下载PDF
荞麦叶片生化物质含量和防御酶活性与其对西伯利亚龟象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磊 王宇飞 +2 位作者 李海平 孟焕文 周洪友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8-899,共12页
【目的】明确西伯利亚龟象Rhinoncus sibiricus的为害与荞麦不同品种叶片生化物质含量及防御酶活性的关系,为选育荞麦抗虫品种和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西伯利亚龟象在荞麦田中的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在室... 【目的】明确西伯利亚龟象Rhinoncus sibiricus的为害与荞麦不同品种叶片生化物质含量及防御酶活性的关系,为选育荞麦抗虫品种和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西伯利亚龟象在荞麦田中的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在室内条件下,观察西伯利亚龟象对4种(蒙0208、蒙0207、晋苦6和晋苦2)不同抗虫品种的荞麦的取食选择性,同时测定不同品种荞麦叶片主要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防御酶及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结果】西伯利亚龟象在蒙0208和晋苦2上的蛀茎率较高,分别为59.22%和65.23%,而在蒙0207和晋苦6上的蛀茎率较低,为47.21%和49.61%。西伯利亚龟象对荞麦不同品种的取食选择顺序为:晋苦2>蒙0208>晋苦6>蒙0207。荞麦抗虫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显著低于感虫品种(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西伯利亚龟象对不同荞麦品种的为害选择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R=0.840)、可溶性糖(R=0.883)、脯氨酸(R=0.750)、类黄酮(R=0.809)和总酚(R=0.729)含量显著正相关。荞麦抗虫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氢酶、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感虫品种(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西伯利亚龟象对不同荞麦品种的为害选择与荞麦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R=﹣0.837)、过氧化氢酶(R=﹣0.548)、胰蛋白酶抑制剂(R=﹣0.579)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R=﹣0.797)的活性显著负相关。【结论】在供试的4个荞麦品种中,蒙0207和晋苦6具有较高的抗虫性,而西伯利亚龟象更偏好取食蒙0208和晋苦2。西伯利亚龟象对不同荞麦品种表现出的抗性与荞麦叶片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防御酶以及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食选择 营养物质 次生代谢物质 防御酶 蛋白酶抑制剂 抗虫性
原文传递
Feeding behavior and hormoligosis associated with imidacloprid resistance in Asian citrus psyllid,Diaphorina citri
16
作者 Xue Dong Chen Justin George +4 位作者 Lauren M.Diepenbrock Hunter Gossett Guoping Liu Jawwad A.Qureshi Lukasz L.Stelinski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211-1221,共11页
Imidacloprid is a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 used for managing the Asian citrus psyllid,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which serves as vector of phytopathogens causing citrus greening.However,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to ne... Imidacloprid is a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 used for managing the Asian citrus psyllid,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which serves as vector of phytopathogens causing citrus greening.However,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to neonicotinoids among populations of D.citri has coincided with occasional control failures in the field.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1)survey current levels of imidacloprid resistance in Florida citrus;(2)compare feeding behavior between imidacloprid-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D.citri using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recordings,and(3)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amplification of insecticide hormoligosis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Field surveys confirmed that the susceptibility of D.citri populations to imidacloprid has decreased in commercial Florida citrus groves compared with a laboratory-susceptible population.Following 12 generations of selection,resistance to imidacloprid increased by 438 fold compared with the susceptible strain.Imidacloprid-susceptible D.citri feeding on citrus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more bouts associated with intercellular pathway(C),phloem penetration(D),phloem salivation(E1),and nonprobing(Np)activities than imidacloprid-resistant counterparts.However,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observed in the frequency or duration of phloem ingestion or xylem feeding between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D.citri.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fecundity between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strains.However,the fecundity of imidacloprid-susceptible female D.citri treated with a sublethal concentration of imidacloprid(LC_(25))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controls,while such hormoligosis was less pronounced among imidacloprid-resistant psyllids.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midacloprid-resistant psyllids may cease feeding sooner than susceptible counterparts following sublethal exposure to this insecticide,indicative of a behavioral resistance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selection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feeding behavior hormoligosis insecticide resistance sublethal exposure
原文传递
吲哚诱导对茶树抗茶小绿叶蝉的影响
17
作者 吕晓彤 周孝森 +5 位作者 邹佳婷 辛肇军 蔡晓明 罗学平 蔡红兵 边磊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2,共9页
为明确吲哚处理对茶树抗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的影响,以龙井43为材料,使用吲哚诱导茶树作为处理,以未处理茶树作为对照,于室内测定茶小绿叶蝉对不同茶树的选择趋向,利用昆虫刺探电位图谱分析茶小绿叶蝉的取食行为,通过气相色谱-质... 为明确吲哚处理对茶树抗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的影响,以龙井43为材料,使用吲哚诱导茶树作为处理,以未处理茶树作为对照,于室内测定茶小绿叶蝉对不同茶树的选择趋向,利用昆虫刺探电位图谱分析茶小绿叶蝉的取食行为,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吲哚处理对茶树挥发物的影响,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茶树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所有时间段茶小绿叶蝉成虫更趋向于取食对照组茶树,至48 h时对照组茶树上的成虫数量是处理组的2.45倍;茶小绿叶蝉3龄幼虫在吲哚处理组茶树上的非取食波(NP波)持续时间占总取食时间的72.15%,在对照组茶树上的非取食波(NP波)持续时间占比则为33.07%,且在对照组茶树上的主要取食波E2波的持续时间是处理组茶树上的3.58倍。相较于对照组茶树,吲哚处理组茶树释放出的挥发物总量显著增加,其中α-法尼烯可以趋避害虫并对天敌有吸引力,且吲哚处理组茶树的防御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表明吲哚处理茶树后,茶小绿叶蝉对其的取食量下降,茶树的挥发物释放量增加且抗性防御基因表达量提高,增强了茶树对茶小绿叶蝉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小绿叶蝉 吲哚 诱导防御 取食行为 抗性 挥发物
原文传递
西伯利亚龟象取食对荞麦不同抗感品种生化物质的影响
18
作者 陈磊 常静 +3 位作者 王振 李清宇 周洪友 李海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87,265,共8页
为探讨抗虫和感虫荞麦品种对西伯利亚龟象Rhinoncus sibiricus取食的反应,选择抗虫品种‘蒙0207’‘晋苦6’和感虫品种‘蒙0208’‘晋苦2’,研究害虫不同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取食情况下,荞麦叶片中营养物质(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和... 为探讨抗虫和感虫荞麦品种对西伯利亚龟象Rhinoncus sibiricus取食的反应,选择抗虫品种‘蒙0207’‘晋苦6’和感虫品种‘蒙0208’‘晋苦2’,研究害虫不同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取食情况下,荞麦叶片中营养物质(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和次生代谢物质(单宁、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防御酶[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以及蛋白酶抑制剂[胰蛋白酶抑制剂(TI)、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活性的变化,以及西伯利亚龟象体内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龟象取食48 h后,各处理组荞麦叶片中可溶性性蛋白、可溶性糖、单宁、总酚和类黄酮的含量以及PAL、CAT、TI、CI活性均有增加。在供试的4个荞麦品种中,抗虫品种被取食后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幅度较感虫品种更大,感虫品种被取食后单宁含量,PAL、TI、CI活性上升幅度较抗虫品种更大。在不同取食程度下,抗虫品种中的TI和CI活性均显著高于感虫品种。西伯利亚龟象成虫取食抗虫荞麦品种后体内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均显著高于取食感虫品种的个体。研究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龟象取食能诱导荞麦抗虫性物质含量的变化,但对荞麦抗性品种与感虫品种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西伯利亚龟象 取食 抗虫性 抗性物质 防御酶
下载PDF
望谟紫芽茶树优良品系‘W016’与黄金芽抗茶蚜性能比较
19
作者 吴梦阳 蒋文彬 +4 位作者 谢碧 陈仓权 何应琴 牛素贞 赵德刚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1-269,共9页
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是茶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深入研究抗蚜特异资源的抗性机理对培育茶树抗蚜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前期收集的望谟紫芽茶树优良品系‘W016’对茶蚜抗性强,为初步探明该种质的抗蚜特性,利用刺吸电位技术测... 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是茶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深入研究抗蚜特异资源的抗性机理对培育茶树抗蚜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前期收集的望谟紫芽茶树优良品系‘W016’对茶蚜抗性强,为初步探明该种质的抗蚜特性,利用刺吸电位技术测定了茶蚜在‘W016’和黄金芽(感虫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并探明影响茶蚜刺探取食叶片的主要物理性状及生化成分因子。结果表明,茶蚜在两种供试种质上均产生9种EPG波形,依次为非刺探波(np波)、路径波(A波、B波、C波、pd波)、机械阻力波(F波)、木质部吸食波(G波)、韧皮部唾液分泌波(El波)和韧皮部汁液吸食波(E2波)。刺探取食过程中,茶蚜在‘W016’上的非刺探时间(np波)和C波总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黄金芽。二者口针遇到阻力的次数(F波)和总持续时间无差异,但韧皮部吸食汁液(E2波)时间‘W016’显著短于黄金芽。茸毛密度、下表皮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是‘W016’抗茶蚜取食胁迫的主要物理屏障因子,而咖啡碱和可溶性糖含量为主要生化因子。表明‘W016’对茶蚜的取食抗性与其叶片理化性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蚜 取食行为 物理性状 营养成分 抗虫特性
下载PDF
EPG Comparison of Sitobion avenae (Fab.) Feeding Behavior on Three Wheat Varieties 被引量:4
20
作者 HU Xiang-shun ZHAO Hui-yan HU Zu-qing LI Dong-hong ZHANG Yu-h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0-186,共7页
This article was to study the potential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three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Ww2730, Xiaoyan 22 and Batis) in the seedling stage to Sitobion avenae. The aphid feeding behavior was ascertained by ... This article was to study the potential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three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Ww2730, Xiaoyan 22 and Batis) in the seedling stage to Sitobion avenae. The aphid feeding behavior was ascertained by stylet penetration activities monitoring using the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 technique. When the aphids feed on Ww2730 seedlings, the time for the 1st duration probing was later than that on Xiaoyan 22 and Batis significantly, and the number of interrupted probing before the 1st duration probing was more than that on Xiaoyan 22 and Batis significantly, and the 1st duration probing was shorter than that on Xiaoyan 22 and Batis significantly. The durations of the stylet pierce from the extra- to the intra-cellular (pd Ⅱ-1) on Ww2730 and Xiaoyan 22 were longer than those on Batis significantly. The duration of the potential drop (pd) in C wave on Ww2730 was longer than that on Xiaoyan 22 and Batis significantly. The times and duration of the G wave (ingestion in xylem) on Ww2730 were more and longer than those on Xiaoyan 22 and Batis significantly. The times of spot G wave on Batis was more than that on Ww2730 significantly, but the duration of spot G was shorter than that on Xiaoyan 22 and Ww2730 significantly. The total time of E1 wave, the longest duration of E1 fractions, and the mean duration time of E1 fractions that followed E2 wave on Xiaoyan 22 and Bati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ose on Ww2730.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f the mean duration of the 1st E1 wave on the 3 varieties, but the mean durations of other E1 wave on Ww2730 and Xiaoyan 22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n Batis significantly. The other wave parameters, including times and durations of F and E2 were all not different on the 3 wheat varieti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wheat variety Ww2730 to S. avenae is a restriction factor of feeding in epidermis, the thicker cell wall in mesophyll,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s or nutrition unbalance in phloem in the seedling phase. The 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Sitobion avenae resistance mechanism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 feeding behavi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