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帅 邵龙义 +4 位作者 闫志明 孙钦平 王东东 鲁静 孙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3-403,共11页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是一个陆相断陷聚煤盆地,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是其主要含煤地层,作者利用岩心、钻孔资料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特征进行研究。(1)赛汉塔拉组主要由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碳质泥岩及厚...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是一个陆相断陷聚煤盆地,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是其主要含煤地层,作者利用岩心、钻孔资料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特征进行研究。(1)赛汉塔拉组主要由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碳质泥岩及厚层褐煤组成,发育扇三角洲平原相、扇三角洲前缘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滨浅湖相,分别属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2)识别出2种层序界面:不整合面和下切谷冲刷面,将赛汉塔拉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从层序Ⅰ到层序Ⅱ,煤层厚度逐渐增大,聚煤作用逐渐增强。(3)在滨浅湖环境下厚煤层主要形成于湖侵体系域早期,在扇/辫状河三角洲环境下厚煤层主要形成于湖侵体系域晚期,煤层厚度在凹陷中部最大,向西北和东南方向均变小。聚煤作用明显受基底沉降作用影响,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相平衡,从而形成了区内巨厚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嘎朗图凹陷 断陷盆地 赛汉塔拉组 湖侵体系域 聚煤作用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盆地巴彦宝力格煤田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层序—古地理与聚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帅 邵龙义 +4 位作者 孙钦平 张云鹤 史鸣剑 孙斌 鲁静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5-336,共12页
二连盆地巴彦宝力格煤田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煤层气资源。利用钻孔和测井资料对赛汉塔拉组层序格架下的古地理演化特征和聚煤作用进行研究,识别出3种层序界面类型:区域不整合面、河道下切谷冲刷面和对应整合面,将赛汉塔拉组划分为2个三... 二连盆地巴彦宝力格煤田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煤层气资源。利用钻孔和测井资料对赛汉塔拉组层序格架下的古地理演化特征和聚煤作用进行研究,识别出3种层序界面类型:区域不整合面、河道下切谷冲刷面和对应整合面,将赛汉塔拉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厚煤层主要发育于层序Ⅰ湖侵体系域早期和晚期。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恢复了层序格架下的古地理格局,古地理单元为冲积扇、扇三角洲平原和滨浅湖。有利聚煤环境为扇三角洲平原与滨浅湖过渡带、滨浅湖,具有合适的基底沉降速率并且受到较小的陆源碎屑影响。从层序Ⅰ到层序Ⅱ,煤层厚度减小,聚煤作用减弱;多层厚煤层的形成受基底沉降震荡性、周期性的影响,受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比值不断变化的控制。层序Ⅰ发育时期,研究区中部为下一步煤炭资源和煤层气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断陷盆地 下白垩统 层序—古地理 聚煤作用
下载PDF
福建中西部断裂活动与断陷盆地演化的初步研究——以上杭盆地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善雄 林东燕 《福建地震》 1998年第4期37-39,43,共4页
本文以上杭盆地为基础,通过对福建中西部断陷盆地的演化及断裂构造活动性分析,初步探讨福建中西部断陷盆地演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盆地构造发育的力学机理指出方向。
关键词 断陷作用 盆地演化 构造机理
下载PDF
旱平川断陷盆地地热资源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百禄 《中国煤田地质》 2002年第4期42-43,54,共3页
随着地质调查的逐渐深入,发现在旱平川断陷盆地东南部有地热异常显示。经进一步勘探,在孔深1200m时,井温已达40oC以上,盆地南、北两条断层(Fl、F2)为该区地热田的控热构造,第三系杨梢组为旱平川断陷盆地的地下热水储层,其补给条件好、... 随着地质调查的逐渐深入,发现在旱平川断陷盆地东南部有地热异常显示。经进一步勘探,在孔深1200m时,井温已达40oC以上,盆地南、北两条断层(Fl、F2)为该区地热田的控热构造,第三系杨梢组为旱平川断陷盆地的地下热水储层,其补给条件好、地下热水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热水资源 构造控热 旱平川断陷盆地 补给条件 盖层 热储层
下载PDF
“构造坡折带”——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 被引量:523
5
作者 林畅松 潘元林 +3 位作者 肖建新 孔凡仙 刘景彦 郑和荣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0-266,共7页
构造坡折带是指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 .渤海湾等盆地的研究表明 ,断陷湖盆中存在的构造坡折带制约着盆地可容纳空间的变化 ,对层序的发育、沉积体系域及砂体的分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在半地堑盆地中可划分... 构造坡折带是指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 .渤海湾等盆地的研究表明 ,断陷湖盆中存在的构造坡折带制约着盆地可容纳空间的变化 ,对层序的发育、沉积体系域及砂体的分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在半地堑盆地中可划分出凸起 -缓坡边缘、缓坡 -洼陷边缘、陡坡 -洼陷边缘、凸起 -陡坡边缘等断裂坡折带 ,识别了“梳状构造”、“帚状构造”、“叉型构造”等同沉积的构造 (断裂 )坡折带样式 ,它们控制着特定的沉积相域和砂体的展布形式 .构造坡折带是油气藏形成的极有利地带 .洼陷边缘断裂坡折带 ,如“梳状构造”等构成盆地深部预测勘探的重要领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坡折带 砂体预测 断陷盆地 油气预测 地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改造的时空坐标及其成藏(矿)响应 被引量:543
6
作者 刘池洋 赵红格 +3 位作者 桂小军 岳乐平 赵俊峰 王建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7-638,共22页
鄂尔多斯盆地的发育时限为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以来为盆地的后期改造时期;盆地主体具克拉通内盆地特征;现今盆地为经过多期不同形式改造的残留盆地。该盆地叠加在早、晚古生代大型盆地之上,又属多重叠合型盆地。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的发育时限为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以来为盆地的后期改造时期;盆地主体具克拉通内盆地特征;现今盆地为经过多期不同形式改造的残留盆地。该盆地叠加在早、晚古生代大型盆地之上,又属多重叠合型盆地。鄂尔多斯盆地集油气、煤和铀于一盆,多种能源矿产丰富。根据盆地及周缘地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和地质事件,结合对盆地各区裂变径迹年龄的综合研究认为,在盆地发育时期(T2—K1)至少发生了4期明显的构造变动,将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中晚三叠世和早中侏罗世富县—延安期为盆地发育的两个鼎盛阶段,广泛接受沉积,湖盆宽阔,沉积范围为今残留盆地面积的2倍多;形成重要的含油和成煤岩系。这两个阶段被期间发生的区域抬升变动(J1)所分隔。抬升导致沉积间断,延长组顶部遭受强烈而不均匀的侵蚀下切,形成起伏较大的侵蚀地貌。延安期末盆地抬升变动不强烈,沉积间断和剥蚀延续时间短。随后又复沉降,进入盆地发育的第三阶段中侏罗世直罗-安定期:沉积范围仍较广阔,但湖区面积明显减小。晚侏罗世构造变动强烈,在盆地西缘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带,在其东侧前渊局限堆积厚度不等的砾岩,盆地中东部地区遭受剥蚀改造;今黄河以西地区初显东隆西坳格局。在早白垩世阶段,沉积分布仍较广阔,不整合超覆在前期西缘冲断带和南、北边部隆起之上。在盆地演化的前三个阶段,沉积中心均分布在延安附近及其以东;而堆积中心则位于邻近物源的盆地西部,且不同阶段位置有别;直到早白垩世,盆地的沉积中心和堆积中心的分布位置才大体一致,主要位于盆地西部的中南段。早白垩世末,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大型盆地消亡;盆地开始进入后期改造时期。在晚白垩世以来的盆地后期改造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发生了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盆地演化 原盆面貌 后期改造 裂陷盆地 隆降反转 沉积中心 堆积中心 侵蚀-夷平面 风尘红黏土-黄土 成藏(矿)响应
下载PDF
同沉积构造坡折带对岩性油气藏富集带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140
7
作者 冯有良 徐秀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5,31,共5页
发育同沉积构造坡折带是断陷盆地的基本特征。根据对渤海湾盆地的凹陷构造发育特征与层序发育形式的研究,同沉积构造坡折带按成因可划分为两类:同沉积断裂构造坡折带和同沉积背斜构造坡折带。前者根据其平面组合特征划分为5种样式:帚状... 发育同沉积构造坡折带是断陷盆地的基本特征。根据对渤海湾盆地的凹陷构造发育特征与层序发育形式的研究,同沉积构造坡折带按成因可划分为两类:同沉积断裂构造坡折带和同沉积背斜构造坡折带。前者根据其平面组合特征划分为5种样式:帚状断裂构造坡折带、陡坡平行(断阶)状断裂构造坡折带、缓坡平行(断阶)状断裂构造坡折带、交叉状断裂构造坡折带和梳状断裂构造坡折带;后者据成因划分为2种样式:同沉积披覆背斜构造坡折带、同沉积逆牵引背斜构造坡折带。盆缘沟谷与7种构造坡折带样式的组合不但控制了层序低位域砂岩、砾岩体的发育及其展布方向,而且控制了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和油气的运聚特征,从而控制了岩性油气藏富集带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坡折带 盆缘沟谷 砂砾岩体 岩性油气藏富集带 断陷盆地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81
8
作者 张世奇 纪发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0-23,共4页
根据地震、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结构,归纳出4种结构类型。这些地层结构很难用湖平面变化来解释其成因,因此提出构造运动、气候变化为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发育主控因素的观点,划分出构造层序与... 根据地震、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结构,归纳出4种结构类型。这些地层结构很难用湖平面变化来解释其成因,因此提出构造运动、气候变化为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发育主控因素的观点,划分出构造层序与气候层序两大类。构造层序又分简单断坳层序、同生断坳层序和多期断坳层序。它们具有不同的层序地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盆地 断陷盆地 层序地层学 石油
下载PDF
华北典型箕状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模式及其与油气赋存关系 被引量:52
9
作者 魏魁生 徐怀大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本文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立足东部箕状断陷盆地的特点,以冀中拗陷和二连盆地为重点研究对象,提炼出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模式,在缓坡带,以风暴浪基面作为“陆架边角”的参照物,层序地层特征相似于海相被动大陆边缘背景;在陡坡... 本文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立足东部箕状断陷盆地的特点,以冀中拗陷和二连盆地为重点研究对象,提炼出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模式,在缓坡带,以风暴浪基面作为“陆架边角”的参照物,层序地层特征相似于海相被动大陆边缘背景;在陡坡带则截然不同,并以湖面与边界断裂的交点取代“陆架边角”,各体系域所含沉积体系与海相模式不尽相同,在盆地形成初期的层序,低水位体系域发育,湖泊消亡以后,主要发育高水位体系域。此外,本文还探索了层序地层与油气赋存的关系,指出富砂的“盆底扇”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地层学 断陷盆地 油气藏
下载PDF
西湖凹陷成盆背景、原型盆地演化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66
10
作者 周心怀 蒋一鸣 唐贤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共10页
基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的东亚陆缘背景,结合盆地结构特征,分析了东海西湖凹陷成盆演化过程。在成盆动力背景上,西湖凹陷新生代断陷盆地发育阶段东亚陆缘中段经历了安第斯型陆缘裂解消亡,并向岛弧型陆缘转变的过程,至断陷结束后的渐... 基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的东亚陆缘背景,结合盆地结构特征,分析了东海西湖凹陷成盆演化过程。在成盆动力背景上,西湖凹陷新生代断陷盆地发育阶段东亚陆缘中段经历了安第斯型陆缘裂解消亡,并向岛弧型陆缘转变的过程,至断陷结束后的渐新世才逐步开始发育典型沟-弧-盆体系;在成盆演化过程上,中始新世平湖运动、始新世末玉泉运动、渐新世末花港运动和中新世末龙井运动期是西湖凹陷成盆过程转变的关键期,应力背景分别为伸展方向转变、伸展结束、挤压开始和挤压显著增强;在原型盆地演变上,现今盆地为陆缘背景下的分隔型断陷盆地、整体型断-拗转换盆地、大型拗陷盆地和压陷萎缩盆地的垂向叠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盆地类型对煤系烃源岩及油气运移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成盆背景 原型盆地演化 断陷盆地 盆地类型 勘探启示
下载PDF
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扇体成藏动力学特征——以东营凹陷为例 被引量:58
11
作者 隋风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5-340,共6页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陡坡深水浊积扇和滑塌浊积扇 5种类型的砂砾岩扇体。以这些砂砾岩扇体为储层的油藏呈群带状沿陡坡带有规律展布 ,由边缘凸起向生烃洼陷中心依次形成了地层 -岩性油气藏、构...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陡坡深水浊积扇和滑塌浊积扇 5种类型的砂砾岩扇体。以这些砂砾岩扇体为储层的油藏呈群带状沿陡坡带有规律展布 ,由边缘凸起向生烃洼陷中心依次形成了地层 -岩性油气藏、构造 -岩性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陡坡带内发育沙河街组四段和三段两套优质烃源岩 ,最大厚度大于 4 0 0 0m ,有机质类型为Ⅰ、Ⅱ型 ,有机碳为 0 5 %~ 3 5 % ;陡坡带中、上部发育的扇体以断裂、砂层和层序界面组成的复合油气输导体系为通道 ,油气运移以纵、横向转换传递的阶梯状输导为主 ,为间接充注成藏。由于断阶发育 ,砂体岩性较粗、储集物性较好等因素在时空上的有机配置 ,致使扇体油气藏的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具有多期性 ,即经历了东营组、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沉积期的三期油气充注过程 ,但以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沉积期的成藏为主 ,其成藏动力学过程概括为陡坡带断阶型砂砾岩扇体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带 砂砾岩扇体 油藏类型 成藏动力学 成藏模式 断陷盆地
下载PDF
中国断陷盆地主要生油岩中的火山活动及其意义 被引量:55
12
作者 金强 熊寿生 卢培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6-142,共7页
通过对断陷盆地主力生油岩中普遍存在的基碱性火山岩的分析,认为水下火山喷溢环境是优质生油岩赖以形成的主导因素。岩浆、火山的高温无机气液具有加温、加氢、催化作用,是生油岩有机质在浅埋藏的低成熟阶段形成油气的主要动力。这种沉... 通过对断陷盆地主力生油岩中普遍存在的基碱性火山岩的分析,认为水下火山喷溢环境是优质生油岩赖以形成的主导因素。岩浆、火山的高温无机气液具有加温、加氢、催化作用,是生油岩有机质在浅埋藏的低成熟阶段形成油气的主要动力。这种沉积有机质在火山作用下形成的油气称为有机一无机混合成因的油气。重视油源岩系的火山活动研究,发展多源成烃学说,可以开拓油气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生油岩 火山活动 油矿床
下载PDF
鄂尔多斯多旋回叠合盆地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58
13
作者 杨遂正 金文化 李振宏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94-498,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奠基于太古代-早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之上,其演化过程以稳定发育为特征,但其稳定性和活动性是对立统一、协调发展的。以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为基础,恢复了各时期的古构造形态。结合沉积特征,将盆地演化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即中... 鄂尔多斯盆地奠基于太古代-早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之上,其演化过程以稳定发育为特征,但其稳定性和活动性是对立统一、协调发展的。以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为基础,恢复了各时期的古构造形态。结合沉积特征,将盆地演化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即中晚元古代坳拉谷盆地发育阶段、古生代大型稳定克拉通盆地发育阶段、中生代前陆盆地发育阶段、新生代周缘断陷盆地发育阶段。指出盆地早期演化主要受中央古隆起控制,表现为中部隆,东、西坳的古构造格局;晚期演化主要受后期改造的影响,表现出西部持续坳陷、东部整体掀斜的古构造格局;二叠纪石千峰期为这2种构造格局转换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多旋回 坳拉谷 克拉通 前陆盆地 断陷盆地 古隆起
下载PDF
赣杭构造带红层盆地原型及其沉积作用 被引量:48
14
作者 余心起 舒良树 +1 位作者 颜铁增 祖辅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20,共9页
盆地原型是指盆地沉积时的构造属性类型,盆地原型分析就是按阶段的盆地结构分析法.文章暂不讨论赣杭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的火山杂色断陷盆地,而以实地观察资料和前期研究成果,对早白垩世晚期以后形成的一系列NEE方向分布的红色断陷... 盆地原型是指盆地沉积时的构造属性类型,盆地原型分析就是按阶段的盆地结构分析法.文章暂不讨论赣杭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的火山杂色断陷盆地,而以实地观察资料和前期研究成果,对早白垩世晚期以后形成的一系列NEE方向分布的红色断陷盆地及其沉积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盆地红层下部夹有玄武岩层,已有的K-Ar年龄值为105~98Ma,由此判断赣杭带红色断陷盆地演化从早白垩世晚期开始.早期属典型的断陷盆地,呈现半地堑式形态,北界为向南倾斜的正断层,南界为超覆不整合.晚白垩世中后期演变为拗陷盆地,沉积盆地扩大,南北两侧均见到超覆不整合,北侧部分地段保留早期断裂边界.河流沉积作用为最主要沉积作用方式,盆地中心部位可见少量内生沉积的白云岩、泥灰岩及炭质泥岩.沉积组合大致为湖泊相、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及河流相,代表了拉张型盆地的基本沉积类型,也反映了断陷湖盆由初始拉张断陷、中后期扩张为拗陷、到最后萎缩的完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作用 盆地原型 断陷盆地 拉张 构造带 不整合 红层 河流相 超覆 三角洲相
下载PDF
断陷盆地油气聚集模式及其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36
15
作者 李丕龙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26-28,共3页
以济阳坳陷为例 ,从构造、地层、沉积及油气源、圈闭、储层、油气运聚、油气成藏等方面分析了断陷盆地不同二级构造带油气聚集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总结出了主要的油气聚集模式及其与油气藏 (田 )规模的关系 ,并探讨了它们形成的受控因素... 以济阳坳陷为例 ,从构造、地层、沉积及油气源、圈闭、储层、油气运聚、油气成藏等方面分析了断陷盆地不同二级构造带油气聚集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总结出了主要的油气聚集模式及其与油气藏 (田 )规模的关系 ,并探讨了它们形成的受控因素及动力机制。研究表明 ,低凸式、陡坡式、中央隆起式油气聚集带是济阳坳陷最有利和最重要的复式油气聚集带 ,洼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动态 聚集模式 复式油气聚集带 动力学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及界面识别标志 被引量:23
16
作者 操应长 姜在兴 +2 位作者 王留奇 钱峥 罗东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4期1-5,共5页
以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基础.论述了陆相断陷湖盆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及其界面识别标志。湖盆沉积按湖平面的变化特征可划分出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组、准层序等层序地层单元.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边界... 以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基础.论述了陆相断陷湖盆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及其界面识别标志。湖盆沉积按湖平面的变化特征可划分出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组、准层序等层序地层单元.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边界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地球化学等资料中均有特征性反映.通过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边界的识别,可以建立起层序地层格架.进而研究每一单元的地层展布及沉积学特征.以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层划分 地层界面 断陷盆地 湖相盆地
下载PDF
湖相烃源岩生排烃机制及生排烃效率差异性——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为例 被引量:40
17
作者 蔡希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9-334,345,共7页
湖相断陷盆地所形成的烃源岩具有强烈的非均一性,而东营凹陷作为该类盆地的典型代表,其主力烃源岩是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Es4(上))、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Es3(下))和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Es3(中)),它们来自于咸水和淡水两种沉积环境... 湖相断陷盆地所形成的烃源岩具有强烈的非均一性,而东营凹陷作为该类盆地的典型代表,其主力烃源岩是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Es4(上))、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Es3(下))和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Es3(中)),它们来自于咸水和淡水两种沉积环境。在沉积相与有机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了3套地层中普通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2%]和优质烃源岩(TOC>2%)残留液态烃产率、生烃潜力指数的演化特征,分析了排烃机制和排烃效率的差异性。由于沉积环境和埋深的不同,3套烃源岩的生排烃潜力、效率均有明显不同,相比较而言,各自的优质烃源岩是供烃成藏的主要贡献者,体现在该类烃源岩不但能形成更充足的物质基础,而且其多层理的结构也利于排烃。此外,针对不同的沉积环境总结了排烃模式。咸水环境烃源岩存在低熟和成熟两个生烃阶段,其排烃周期长、排烃效率高;而淡水环境烃源岩只存在成熟生烃阶段,其排烃周期短、排烃效率较低。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对资源量的贡献最大,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次之,而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生排烃机制 生排烃效率 断陷盆地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的脉动式伸展活动 被引量:31
18
作者 朱光 刘国生 +1 位作者 宋传中 王道轩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96-404,共9页
郯庐断裂带于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经历了强烈的伸展活动 ,普遍控制发育了断陷盆地。断裂带中、南段的伸展活动起始于晚白垩世早期 ,而北段起始于早第三纪早期 ,具有明显向北迁移的规律。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呈脉动式渐进发展。现已发现在晚... 郯庐断裂带于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经历了强烈的伸展活动 ,普遍控制发育了断陷盆地。断裂带中、南段的伸展活动起始于晚白垩世早期 ,而北段起始于早第三纪早期 ,具有明显向北迁移的规律。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呈脉动式渐进发展。现已发现在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该断裂带发生了 6次伸展事件 ,在所控制的盆地内相应有明显的沉积响应。断裂带伸展活动的影响和规模由早至晚逐渐扩大。这些伸展活动的迁移现象和脉动式发展与同期的太平洋板块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脉动式伸展活动 伸展事件 断陷盆地 晚白垩世—早第三纪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沉积特征与油气前景 被引量:33
19
作者 唐黎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5-348,共4页
十屋断陷沉积特征表现为近物源、粗碎屑快速沉积 ,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与深水湖组合构成了特有的“扇 -湖”沉积面貌 ,正常三角洲缺乏。断陷沉积发展经历了早期充填、中期扩张、晚期萎缩 3个阶段 :早期充填阶段发育有冲积扇、辫状... 十屋断陷沉积特征表现为近物源、粗碎屑快速沉积 ,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与深水湖组合构成了特有的“扇 -湖”沉积面貌 ,正常三角洲缺乏。断陷沉积发展经历了早期充填、中期扩张、晚期萎缩 3个阶段 :早期充填阶段发育有冲积扇、辫状河及成煤沼泽 ;中期扩张阶段沉积特征为深水湖泊与湖底扇、扇三角洲组合 ;晚期萎缩阶段为浅湖与三角洲、湖岸洪泛平原组合。良好的沉积盆地类型决定了丰富的生油气物质基础 ,众多的沉积体系构成了多样化的复合圈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油气前景 沉积特征 断陷 圈闭
下载PDF
中国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探 被引量:34
20
作者 赖万忠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5期311-316,共6页
通过对全球、中国邻区和中国中生界油气资源分布以及中国中生界油气勘探现状的分析,论述了加强中国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中国海域中生代盆地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海域中生代盆地主要有构造残留型和断陷型两类.这两... 通过对全球、中国邻区和中国中生界油气资源分布以及中国中生界油气勘探现状的分析,论述了加强中国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中国海域中生代盆地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海域中生代盆地主要有构造残留型和断陷型两类.这两类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虽各具特征,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有利的勘探区为北黄海盆地东凹,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渤海部分地区及东海陆架盆地福州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域 中生界 油气勘探 油气资源分布 构造残留盆地 断陷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