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高速公路隧道洞口错落体变形原因与治理措施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乾翼 赖国泉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0年第1期25-29,共5页
山区公路建设中,由于隧道洞口位于错落体上,造成隧道施工期间穿越错落体时出现多次冒顶,严重影响工期及施工安全。通过对该隧道洞口变形监测、工程地质条件及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综合分析,研究了该错落体的形成机理、变形特征及变形原因... 山区公路建设中,由于隧道洞口位于错落体上,造成隧道施工期间穿越错落体时出现多次冒顶,严重影响工期及施工安全。通过对该隧道洞口变形监测、工程地质条件及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综合分析,研究了该错落体的形成机理、变形特征及变形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治理了隧道的冒顶及变形,保证了隧道的最终顺利贯通,从中总结出了薄层及中厚层泥灰岩岩层地段发生错落的影响条件,并提出在隧道洞口位于错落体上时设计施工的注意事项,为业内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错落 变形 治理分析
下载PDF
某错落体转化为岩石滑坡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田义斌 厚行霞 +2 位作者 柳彦虎 何云 李晓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68-272,共5页
山区公路建设中,由错落转化为滑坡灾害时有发生,错落一旦转化为滑坡对公路建设危害大,治理费用高。对某古错落体转化为岩石滑坡的变形过程、变形机理、转化后岩石滑坡变形监测、稳定性等进行分析论述,并选用最佳方案成功治理该滑坡,从... 山区公路建设中,由错落转化为滑坡灾害时有发生,错落一旦转化为滑坡对公路建设危害大,治理费用高。对某古错落体转化为岩石滑坡的变形过程、变形机理、转化后岩石滑坡变形监测、稳定性等进行分析论述,并选用最佳方案成功治理该滑坡,从中得出宝贵经验和教训,进而总结出在层状、片状、板状反倾岩层地段的古错落体转化为切层岩石滑坡的转化模式及影响因素,对今后山区公路建设中类似灾害治理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落 滑坡 转化 研究
下载PDF
古错落体稳定性深孔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学意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3-87,共5页
钻孔倾斜仪监测在目前是观测岩土水平位移的有效手段,阳安线新渔坝隧道古错落体稳定性的成功监测为滑坡病害整治提供了可靠监控方法。文中主要介绍了一整套现场钻孔、埋设测斜管及量测方法以及数据处理、位移修正合成计算等先进技术。
关键词 隧道 错落体 滑坡 测斜管 钻孔倾斜仪 监测
下载PDF
顺层桥基岸坡在错落体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磊 谢强 赵文 《高速铁路技术》 2018年第2期23-26,共4页
受地质构造影响和长大贯通节理切割,郑万高速铁路大宁河大桥万州端桥基处于潜在错落体的顺层岸坡上。岸坡的稳定性除了受控于顺层外,潜在错落体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在对桥址区区域地质和上下游岸坡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受地质构造影响和长大贯通节理切割,郑万高速铁路大宁河大桥万州端桥基处于潜在错落体的顺层岸坡上。岸坡的稳定性除了受控于顺层外,潜在错落体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在对桥址区区域地质和上下游岸坡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岸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顺层和错落体的安全储备均不足,其中地震和库水涨落是影响岸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只有对顺层和错落体均进行加固处理,才能保证桥基岸坡的稳定和桥梁工程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基顺层岸坡 错落体 长大贯通节理 库水涨落 岸坡破坏模式
下载PDF
断层岩体剪切滑移变形及其临界应力判别准则
5
作者 赵鹏 冯子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7-1003,共7页
为揭示断层岩体在滑动摩擦过程中的应力及运动规律,利用自主研制的裂隙岩体大位移剪切变形装置,研究了单裂隙花岗岩在法向应力等梯度递减过程中的剪切滑移特征及滑移临界应力状态。摩擦强化作用下,单裂隙花岗岩的失稳滑移变形不会无限增... 为揭示断层岩体在滑动摩擦过程中的应力及运动规律,利用自主研制的裂隙岩体大位移剪切变形装置,研究了单裂隙花岗岩在法向应力等梯度递减过程中的剪切滑移特征及滑移临界应力状态。摩擦强化作用下,单裂隙花岗岩的失稳滑移变形不会无限增长,其滑移临界剪切应力约为该状态下法向应力的1.79倍,在法向应力等梯度降低过程中,最大剪应力降低速率平均约0.145 MPa/s,最大滑移速率平均约8.4μm/s,最大滑移加速度平均约0.547μm/s^(2);借助莫尔-库仑失稳准则建立了临界滑移条件下各应力参数之间的理论模型,将模型与实测参数比较,认为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匹配实验结果。该结果对预判及评估深度地层裂隙岩体失稳滑移及临界应力状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岩体 摩擦滑动 剪切变形 莫尔-库仑准则
下载PDF
受断层构造影响的深部岩体现场调查及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余伟健 高谦 +1 位作者 靳学奇 张周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8-497,共10页
为了掌握断层构造带对周围岩体地质力学的影响程度及范围,以金川Ⅲ矿区+1165m水平巷道为工程背景,进行了现场调查、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等研究.首先,在了解工程概况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主要构造、地层岩性和地应力分布规律.然后,采用详... 为了掌握断层构造带对周围岩体地质力学的影响程度及范围,以金川Ⅲ矿区+1165m水平巷道为工程背景,进行了现场调查、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等研究.首先,在了解工程概况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主要构造、地层岩性和地应力分布规律.然后,采用详细线观测法进行结构面的现场调查,结果表明越靠近F2断层的岩体,受其影响程度越大,稳定性就越差;可将影响范围分为断层带(0~84m)、断层影响带(84~117m)、破碎带(117~146m)和节理带(146~180m)四个区域;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不同影响区域的岩体节理密度和分布情况,表明整个影响范围之内岩体的完整系数Kv为0.5左右.最后,采用X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调查区域内的岩体进行矿物成分和微观损伤分析,表明从断层带至节理带,其岩体受构造影响程度逐渐减小,先是呈松散泥状岩体,然后由破碎状态过程到节理发育的岩体.巷道变形调查结果表明,岩体受断层影响程度越大,巷道的整体变形程度也越大,其支护形式也不一样.这些调查与研究结果对于深部巷道的掘进和大硐室开挖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构造 深部岩体 地质力学 岩石力学 巷道变形
下载PDF
断层带破碎岩体采动剪切变形与渗透性演化规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樯 马丹 +2 位作者 张吉雄 刘勇 侯文涛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0-160,共11页
为探索采动影响下的断层活化突水机理,开展断层破碎岩体剪切变形与渗透性演化试验研究。基于流固耦合原理设计一套破碎岩体压剪渗流试验系统,实现破碎岩体剪切变形与渗流的耦合过程,开展多因素影响下的破碎岩体剪切-渗流耦合试验,获得... 为探索采动影响下的断层活化突水机理,开展断层破碎岩体剪切变形与渗透性演化试验研究。基于流固耦合原理设计一套破碎岩体压剪渗流试验系统,实现破碎岩体剪切变形与渗流的耦合过程,开展多因素影响下的破碎岩体剪切-渗流耦合试验,获得连续剪切过程中颗粒级配和初始孔隙率对孔隙率和渗透性参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连续剪切条件下,破碎岩体的渗透率和孔隙率变化过程大致相同,可分为3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破碎岩石颗粒由散乱状态向有序的组织结构调整;加速增长阶段,破碎岩石颗粒剪切膨胀;增速放缓阶段,破碎岩体颗粒的剪切变形在围压的约束下达到动态平衡。试样Talbot指数越小或初始孔隙率越大,渗透率和孔隙率敏感性越强,渗透率和孔隙率越大;非Darcy流β因子的演化规律与渗透率的演化规律相反。结合数值模拟发现,剪切作用下破碎岩体剪切带内岩石颗粒的运移是剪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破碎岩体剪胀过程中颗粒的力链由随机分布向特定方向转化,表现为局部孔隙和孔喉的膨胀,是孔隙率和渗透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深部煤矿突水灾害机理揭示与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突水 破碎岩体 剪切-渗流耦合 渗透特性 离散元模拟
下载PDF
弱胶结断层岩体蠕变–冲蚀耦合突水模型 被引量:4
8
作者 马丹 段宏宇 +4 位作者 张吉雄 李樯 李振华 侯文涛 杜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53-2464,共12页
为研究弱胶结断层岩体突水灾变过程的时空演化特征,构建了弱胶结断层岩体蠕变-冲蚀耦合突水模型。该模型拓展了连续等效介质渗流理论,分别建立了弱胶结断层岩体的蠕变子模型和冲蚀子模型,其中所建立蠕变子模型充分考虑物质间质量转化、... 为研究弱胶结断层岩体突水灾变过程的时空演化特征,构建了弱胶结断层岩体蠕变-冲蚀耦合突水模型。该模型拓展了连续等效介质渗流理论,分别建立了弱胶结断层岩体的蠕变子模型和冲蚀子模型,其中所建立蠕变子模型充分考虑物质间质量转化、应力-应变及应变-孔隙率之间关系;所建立冲蚀子模型充分考虑了物质质量守恒、颗粒迁移及非Darcy流动规律。根据质量守恒方程叠加原理及孔隙率-有效应力、孔隙率-蠕变材料系数、蠕变应变-孔隙率-渗透率3组影响关系实现了子模型间的耦合,并给出了一维径向渗流方向耦合模型的控制方程。设定了突水模型的定解条件,并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计算软件构建了模型在空间和时间域的数值解算方法。通过比较室内试验及模型计算的孔隙率演化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求解并分析了突水过程中巷道弱胶结围岩蠕变-冲蚀特征的时空演化规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蠕变演化特征,随着时间增长,有效应力下降,蠕变应变增加,试样出现加速蠕变特征;有效应力和蠕变应变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特征随蠕变-冲蚀耦合进程显著加强。对于冲蚀演化特征,蠕变-冲蚀耦合进程初期细小岩石颗粒在渗水作用下不断迁移流出,液化颗粒体积分数增加,渗透率和流速不断增长,弱胶结岩体内部不断形成新的导水通道,后因蠕变效应逐渐增强,冲蚀效应有所减弱,并最终陷入停滞状态;越靠近巷道内壁,冲蚀效应越强,冲蚀效应停滞后孔隙率和渗透率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非均匀特征,水压空间分布在蠕变-冲蚀耦合进程中呈现出非线性-线性-非线性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岩体 蠕变–冲蚀耦合 突水模型 蠕变变形 颗粒迁移
下载PDF
断裂破碎带岩体裂隙网络随机反演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德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85-1289,共5页
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对量测得到有限数量的断裂破碎带岩体裂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其裂隙的倾向、倾角、迹长、隙宽、间距等几何参数的随机概率统计模型,并应用Monte Carlo方法反演得到断裂碎裂带岩体裂隙网络系统,得出服从高斯、负指数分... 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对量测得到有限数量的断裂破碎带岩体裂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其裂隙的倾向、倾角、迹长、隙宽、间距等几何参数的随机概率统计模型,并应用Monte Carlo方法反演得到断裂碎裂带岩体裂隙网络系统,得出服从高斯、负指数分布规律的裂隙网络模型。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岩体中裂隙网络的渗透性较好,80%以上的结构面相互连通,阻水性能差,并且显示出3个优势导水方向,即NE、NW和近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破裂带 岩体 裂隙网络 反演 MONTE Carlo法
下载PDF
金坛盐矿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孟云 刘伟 施锡林 《土工基础》 2014年第6期92-95,共4页
在盐矿地层中建造地下油气储库群,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能源储备方式。为了论证在金坛深部盐岩地层中建造大型储气库的可行性,针对金坛盐岩的区域地质构造特性和层状盐岩赋存特性,开展了相关物探和地质特性研究工作。研究结论如下:(1)... 在盐矿地层中建造地下油气储库群,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能源储备方式。为了论证在金坛深部盐岩地层中建造大型储气库的可行性,针对金坛盐岩的区域地质构造特性和层状盐岩赋存特性,开展了相关物探和地质特性研究工作。研究结论如下:(1)金坛盐盆的沉积构造边界受周围几条断层控制,但这些断层如今已不活动,属于压性断层,密闭性较好;(2)区域内盐岩层主要分布于始新统阜宁组四段,呈盐岩与非盐夹层韵律分布,水平构造、向四周渐趋尖灭,厚度达68~231m,盐质较佳,储库潜力十分巨大;(3)盐层上覆盖层和下伏底板均为封闭性能较好的泥岩、石膏岩等致密岩层构成,有利于拟建储气库的密封性。综上可知:金坛盐盆的区域封闭性和稳定性极为良好,可作为储气库建造的较好备选场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区域地质构造 断层 密闭性 盐岩
原文传递
吉林省云峰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背景
11
作者 安玉伟 李春成 +2 位作者 杨力烽 李富强 董国振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5期967-974,共8页
云峰岩体分布于吉林省东部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鸭绿江断裂成矿带内,主要岩性为钾长花岗岩类。对云峰岩体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锆石U—Pb测年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龄资料表明,岩石侵位年龄为(120.9±1.8)Ma,属... 云峰岩体分布于吉林省东部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鸭绿江断裂成矿带内,主要岩性为钾长花岗岩类。对云峰岩体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锆石U—Pb测年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龄资料表明,岩石侵位年龄为(120.9±1.8)Ma,属于早白垩世(晚于鸭绿江断裂活动时间)。云峰钾长花岗岩富SiO_(2)、K_(2)O、贫Al_(2)O_(3),富集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P、Ti、Sr等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Eu亏损明显,属于典型非造山带A型花岗岩。岩浆来源较浅且以壳源物质为主,表明地层可能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欧亚板块碰撞影响,具有强烈的碰撞伸展构造背景,断裂带附近局部发生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过程,岩浆沿已形成的断裂通道上升并冷凝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早白垩世 鸭绿江断裂 云峰岩体 吉林
下载PDF
煤-热协同开采导水断层岩体热-流-固耦合试验研究
12
作者 马丹 侯文涛 +6 位作者 孔赛博 张吉雄 李樯 周楠 高富强 汪锋 刘勇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2-361,共10页
导水断层岩体的高渗透性为煤炭-水热型地热能高效协同开采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深部热-流-固耦合条件下断层岩体的渗透性演变规律是实现煤-热协同开采的重要前提。自主研制了热-流-固耦合三轴试验系统,开展了导水断层岩体热-流-固耦合特性... 导水断层岩体的高渗透性为煤炭-水热型地热能高效协同开采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深部热-流-固耦合条件下断层岩体的渗透性演变规律是实现煤-热协同开采的重要前提。自主研制了热-流-固耦合三轴试验系统,开展了导水断层岩体热-流-固耦合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流-固耦合作用下破碎岩体的渗透过程可以划分为冲蚀增透阶段及体缩抑流阶段,其中,冲蚀增透阶段发生在试验初期,岩体的渗透性参数(孔隙率、流速及渗透率)在该阶段迅速增长,进入体缩抑流阶段后保持小幅波动。高温下岩石颗粒的热膨胀效应抑制了岩体孔隙空间扩展,导致渗透参数在冲蚀增透阶段增长缓慢;水压越高,渗透参数在冲蚀增透阶段增幅越大,表明高水压的冲蚀效应更显著;加载轴压与围压均会促进岩体的体缩效应,抑制渗透压力的冲蚀效果,导致试样渗透特性降低。文章丰富了导水断层岩体热-流-固耦合特性研究,为煤-热高效协同开采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协同开采 断层岩体 热-流-固耦合特性 冲蚀效应
原文传递
采动作用下水对断层带岩体损伤活化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秋鸽 张华兴 +1 位作者 邓伟男 张刚艳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3-156,共4页
采动影响下的断层活化是损伤累积作用下断层带岩体原始裂隙发育扩展的结果并与断层带岩体性质密切相关。为了研究断层原生水的存在对断层活化的影响,根据断裂力学建立水压作用下断层带岩体裂隙损伤发育力学模型,分析了断层水对断层活化... 采动影响下的断层活化是损伤累积作用下断层带岩体原始裂隙发育扩展的结果并与断层带岩体性质密切相关。为了研究断层原生水的存在对断层活化的影响,根据断裂力学建立水压作用下断层带岩体裂隙损伤发育力学模型,分析了断层水对断层活化的影响并利用FLAC^(3D)内置fish语言进行固液耦合数值模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断层水的存在将会导致断层带岩体裂隙面正应力降低,裂隙更容易发育扩展而增加了采动影响下断层活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化 断层原生水 裂隙损伤发育 固液耦合 岩体性质
下载PDF
断层蠕滑作用下活动断裂带地应力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翔玮 张中昆 +6 位作者 肖遥 余鹏程 刘府生 张迎宾 孙红林 刘凯锐 黄国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2-397,共6页
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研究断层蠕滑过程中嘉黎活动断裂带区域应力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断层蠕滑会导致岩体中应力明显增长,随着深度的增加应力有相近的变化趋势;断层破碎带中的应力普遍低于两侧岩体中的应力;断层蠕滑会使... 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研究断层蠕滑过程中嘉黎活动断裂带区域应力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断层蠕滑会导致岩体中应力明显增长,随着深度的增加应力有相近的变化趋势;断层破碎带中的应力普遍低于两侧岩体中的应力;断层蠕滑会使岩体内发育大量裂隙,造成破碎岩体中应力分布不连续;断层破碎带及其两侧岩体中出现应力集中的区域在不同深度下的分布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带 断层蠕滑 非连续变形分析 破碎岩体 地应力分布
下载PDF
断层带岩体裂隙网络蒙特卡罗模拟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学文 《陕西煤炭》 2012年第1期59-61,共3页
介绍了应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岩体裂隙网络系统。计算结果充分体现了岩体中裂隙网络的渗透性,80%以上的结构面相互连通,构成水力联系,并且显示出三个优势导水方向,即NE、NW和近EW。模拟结果可作为断层渗透性和导水性分析以及防水煤柱留... 介绍了应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岩体裂隙网络系统。计算结果充分体现了岩体中裂隙网络的渗透性,80%以上的结构面相互连通,构成水力联系,并且显示出三个优势导水方向,即NE、NW和近EW。模拟结果可作为断层渗透性和导水性分析以及防水煤柱留设研究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裂隙网络 蒙特卡罗法 模拟 岩体
下载PDF
离石大断裂中段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斌峰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1年第2期22-24,29,共4页
离石大断裂作为吕梁造山隆起带与鄂尔多斯盆地两大不同性质构造单元的分界构造,其形成较早,并具多期活动及复杂的演化史。本文通过对断裂带中段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化(蚀变)特征与物化探异常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了该地区的成矿潜力和... 离石大断裂作为吕梁造山隆起带与鄂尔多斯盆地两大不同性质构造单元的分界构造,其形成较早,并具多期活动及复杂的演化史。本文通过对断裂带中段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化(蚀变)特征与物化探异常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了该地区的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认为构造带西侧磁异常指示的深部岩体对今后找矿工作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具有寻找中低温热液型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石大断裂 多金属矿 隐伏岩体 成矿潜力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断层同震位移的构造意义与运动学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进京 韩文峰 +1 位作者 李雪峰 刘寒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9-322,共14页
5.12汶川8.0级地震断层的同震位移方式、大小和空间变化为检验断层几何学、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理论与方法提供了一个现实范例。本文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断层同震位移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和可能的深部过程分析,并考虑到地震动力作用的影... 5.12汶川8.0级地震断层的同震位移方式、大小和空间变化为检验断层几何学、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理论与方法提供了一个现实范例。本文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断层同震位移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和可能的深部过程分析,并考虑到地震动力作用的影响,探讨了断层同震位移的地质意义和断层运动学模型问题,继而讨论了汶川8.0级地震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断层构造变形的现象对断裂构造分析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启示。提出了如下初步认识:(1)根据地震破裂面两侧地表高程差确定的断层垂直同震位移,并不完全是深部震源破裂的构造位移扩展到地表所致,而是包含了地震动力作用对断层破裂面两侧深部岩体的结构损伤破坏(膨胀)强烈程度差异所形成的非构造位移;(2)汶川地震的发震断层走滑-逆冲位移大小和方式的空间变化,可以用区域稳态构造应力和地震动力的联合作用给予合理解释,即断层的逆冲位移成分可以归因于为垂直断层的南东向的区域构造挤压应力作用之结果,而水平走滑位移则与震源体破坏过程形成的地震动力作用方向与不同区段断层的交角变化所致,即震源体上方映秀-北川断层南段和彭灌-江油断层,无论是区域构造应力,还是地震动力,都与断层走向近于直交,因此,断层以逆冲为主;而映秀-北川断层北段,即北川-青川段,由于地震动力方向与断层面斜交,并且越向北东方向交角越小,即使构造应力仍然为垂直断层走向,但构造应力和地震动力的联合作用,必然会导致走滑位移成分增加,自南向北位移的减小和震源体产生的地震动力作用的衰减;(3)汶川地震中发震断层同震位移,自南向北不仅位移方式呈现出由逆冲为主到逆冲走滑的变化,而且位移大小也逐渐减小,特别是在虹口一带,在同一摩擦镜面上先后出现了不同方向断层擦痕,即一次构造过程,就可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地震断层 同震位移 断层运动学-力学模型 地震动力作用 岩体损伤
下载PDF
江西省抚州某地区磁异常特征及找矿靶区预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俊昌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17期73-73,75,共2页
利用磁测获取的信息及磁异常解释基本方法,结合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分析,进行磁异常的解释、预测找矿靶区。
关键词 磁异常 断裂 岩体 找矿靶区
下载PDF
深部岩体工程岩爆灾害的事故树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航 吝曼卿 +1 位作者 熊文 李迅 《现代矿业》 CAS 2013年第5期36-39,42,共4页
通过深入分析深部岩体工程发生岩爆灾害的各种影响因素,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导致岩爆灾害的最小割集,并对其结构重要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岩爆灾害是基于高地应力完整硬脆岩体中发生的,岩爆灾害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具有易发性。在... 通过深入分析深部岩体工程发生岩爆灾害的各种影响因素,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导致岩爆灾害的最小割集,并对其结构重要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岩爆灾害是基于高地应力完整硬脆岩体中发生的,岩爆灾害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具有易发性。在目前岩爆机理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增强施工安全意识,对防治岩爆灾害的发生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岩爆灾害防治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灾害 事故树分析 岩体工程 防范措施
下载PDF
Large Scale Mass Movements Triggered by the Kashmir Earthquake 2005,Pakistan
20
作者 Muhammad BASHARAT Joachim ROHN +2 位作者 Mirza Shahid BAIG Muhammad Rustam KHAN Markus SCHLEIER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1期19-30,共12页
The SPOT image analysis in Muzaffarabad Azad Kashmir,northwest Himalayas,Pakistan reveals that the Kashmir earthquake 2005 triggered a number of coseismic mass movements along the hanging wall block of the Muzaffaraba... The SPOT image analysis in Muzaffarabad Azad Kashmir,northwest Himalayas,Pakistan reveals that the Kashmir earthquake 2005 triggered a number of coseismic mass movements along the hanging wall block of the Muzaffarabad Fault.The Neelidandi and Langarpura rock fall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two major reactivated mass movements with an estimated volume of 3.1 × 106m3and 5.76 × 106m3,respectively.The Neelidandi and Langarpura mass movements were initiated during earthquake in the direction of northwest-southeast extension and northeastsouthwest directed thrusting,respectively.The Neelidandi rock fall occurred in sheared cherty dolomites and limestones of the Cambrian Muzaffarabad Formation,whereas the Langarpura rock fall occurred in alternating clays,shales,claystones,siltstones and sandstones of the Miocene Murree Formation.These rock units along the fault are highly fractured and jointed.The geotechnical maps and geological longitudinal profiles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these mass movements.Their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ole of topographic,seismic,geological and tectonic factors.The steep topography,sheared rocks,lithology,coseismic uplift and strong ground shaking of the hanging wall block along Muzaffarabad Fault facilitated the gravity collapse of these mass mo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EISMIC mass movements HIMALAYAS Muzaffarabad fault GEOLOGICAL and TECTONIC factors EARTHQUAKE rock FAL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