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5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ttern of latest tectonic motion and its dynamics for active blocks in Sichuan-Yunnan region, China 被引量:141
1
作者 XU Xiwei (徐锡伟) WEN Xueze (闻学泽) ZHENG Rongzhang (郑荣章) MA Wentao (马文涛) SONG Fangming (宋方敏) YU Guihua (于贵华)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3年第z2期210-226,共10页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ctive block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with surface ruptures as well as major and subordinate active faults.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ctive block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with surface ruptures as well as major and subordinate active faults.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first-order blocks. They are the Markam block (I),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II), Baoshan-Pu'er block (III), and Mizhina-Ximeng block (IV). Cut by sub-ordinate NE-trending active faults,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II)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sub-blocks: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sub-block (II1) and the middle Yunnan sub-block (II2), while the Baoshan- Pu'er block (III)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sub-blocks: Baoshan sub-block (III1), Jinggu sub-block (III2), and Mengla sub-block (III3).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offset landform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basic types of active faults and their long-term slip rates along the major boundaries of active blocks of different orders in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are determined, through slip vector analysis, the motion states of the active blocks are clarified and the deformation coordination on the block margins is discuss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ectonic motion of the blocks in this region is a complex or superimposition of three basic types of motions: southeastward sliding, rotating on vertical axis, and uplifting. The Markam block (I),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sub-block (II1), and middle Yunnan sub-block (II2) have a southeastward horizontal sliding rate of 1-5 mm/a, clockwise rotating angular rate of 1.4-4(/Ma, and uplifting rate of about 1 mm/a. The Baoshan-Pu'er (III) and Mizhina-Ximeng (IV) blocks have also been extensively clockwise rotated. This pattern of motion is a strain response to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and Eurasian plates and the localized deformation and differential slip on the block margins associated with the northward motion of the Indian Plate. Because a set of transverse thrusts between the blocks absorbs and transforms some components of eastward or southeastward sliding motion, the eastward escape 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Yunnan region ACTIVE fault ACTIVE block block rotation TECTONIC motion.
原文传递
四川岷江断裂带北段的新活动、岷山断块的隆起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96
2
作者 周荣军 蒲晓虹 +2 位作者 何玉林 黎小刚 戈天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岷山断块由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自西向东的推覆逆掩运动所形成 ,处于我国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受区域NWW向主压应力场的控制 ,岷江断裂带第四纪以来表现为明显的推覆逆掩运动并具有一定的左旋走滑分量 ,岷山断块则处于强烈的隆起抬升状态... 岷山断块由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自西向东的推覆逆掩运动所形成 ,处于我国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受区域NWW向主压应力场的控制 ,岷江断裂带第四纪以来表现为明显的推覆逆掩运动并具有一定的左旋走滑分量 ,岷山断块则处于强烈的隆起抬升状态。航片解译及野外地质考察结果表明 ,岷江断裂带由数条次级断裂呈羽列组合而成 ,其中尕米寺 -川盘右阶羽列区的羽列距达3km ,控制了低序次的地震破裂单元。第四纪地貌发育过程及断错地貌研究结果表明 ,岷江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 0 37~ 0 53mm/a ,水平位错量与垂直位错量大致相当 ;岷山断块第四纪以来的平均隆起速率为 1 5mm/a左右。地震活动特征表明 ,该地区 6级以上强震丛集于强烈活动的断块边界断裂上 ,中强地震及小震发生在新构造隆起区及近东西向断裂带上 ,与断裂的活动性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活动断块 断错地貌 地震活动
下载PDF
四川西部理塘—巴塘地区的活动断裂与1989年巴塘6.7级震群发震构造研究 被引量:67
3
作者 周荣军 陈国星 +4 位作者 李勇 周朝晖 龚宇 何玉林 黎小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43,共13页
四川西部的理塘-巴塘地区以近SN向的断裂构造为主,并发育1组NNE和NW向的共轭剪切破裂带.文中在详细的TM卫片和航空照片判译的基础上,以活动构造地貌学为主线,重点解析了该地区断裂构造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活动的表现形式,确定近SN向的... 四川西部的理塘-巴塘地区以近SN向的断裂构造为主,并发育1组NNE和NW向的共轭剪切破裂带.文中在详细的TM卫片和航空照片判译的基础上,以活动构造地貌学为主线,重点解析了该地区断裂构造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活动的表现形式,确定近SN向的金沙江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近EW向的缩短速率为2 ~3mm/a,NNE向巴塘断裂的右旋水平滑动平均速率为1.3 ~2.7mm/a,NW向理塘断裂的左旋水平滑动平均速率为2.6 ~4.4mm/a.结合地球物理场、震源机制解、GPS测量等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总体态势及其所导致的块体运移规律,指出1989年巴塘6.7级震群的成因,是由于NNE向巴塘断裂和NW向理塘断裂共轭剪切所派生的近EW向正断层的张性破裂所致,揭示了一个挤压构造环境内正断层发震的典型震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群 正断层 发震构造 活动断裂 断裂构造 挤压构造 震例 共轭 滑动平均 速率
下载PDF
福建省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被引量:64
4
作者 韦德光 揭育金 黄廷淦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7年第2期162-170,共9页
福建自晚太古代以来经受了多次造山运动影响,尤以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和频繁,以致省内华夏古陆不断发生裂解及增生。省内的北北东—北东东、北西—东西及南—北走向断裂十分发育,形成大小不同的断块(地体)。最突出的是南... 福建自晚太古代以来经受了多次造山运动影响,尤以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和频繁,以致省内华夏古陆不断发生裂解及增生。省内的北北东—北东东、北西—东西及南—北走向断裂十分发育,形成大小不同的断块(地体)。最突出的是南平—宁化(北东)断裂带与政和—大埔(北北东)构造—岩浆带相交汇,将福建省割切为闽西北、闽西南及闽东3个地体。本文对主要断裂及三大地体的构造—岩浆活动、变质—变形、岩浆侵入与喷发、地体的分离与拼接的演化历史进行概略阐述。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区域地质构造 断裂带 地体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川滇菱形块体顺时针转动的构造学与古地磁学证据 被引量:58
5
作者 徐锡伟 程国良 +6 位作者 于贵华 宋方敏 向宏发 张兰凤 Hagai Ron 王洋龙 闻学泽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70,共10页
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受NE向丽江 -小金河断裂的切割 ,可进一步划分为川西北次级块体和滇中次级块体等南北 2个部分 ;各次级块体东边界断裂有规律地左旋滑动、西边界断裂的右旋滑动及其滑动速率值的差异 ,反映出新生代时期各次级块体作向SE... 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受NE向丽江 -小金河断裂的切割 ,可进一步划分为川西北次级块体和滇中次级块体等南北 2个部分 ;各次级块体东边界断裂有规律地左旋滑动、西边界断裂的右旋滑动及其滑动速率值的差异 ,反映出新生代时期各次级块体作向SE的水平滑移叠加绕垂直轴顺时针转动的复合运动。其中 ,川西北次级块体SE向的水平滑移速率 5mm/a ,顺时针转动角速度 1 4°/Ma ;滇中次级块体SE向的水平滑移速率 3 5mm/a ,顺时针转动角速度约 1 5°/Ma。在滇中次级块体内部姚安、大姚、永仁、昆明北马街等地采集到约 90个古新世地层的定向样品 ,通过交变退磁和热退磁获得了它们各自的剩磁矢量 (实验磁偏角和磁倾角 ) ,由实测磁偏角与期望磁偏角相比可知川滇地区滇中次级块体中新世早期以来的顺时针转动累积量可达 30°~ 4 8°。次级块体的整体转动与块边活动断裂的左旋滑动符合左旋走滑断裂作用区块体作顺时针转动的运动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活动块体 块体转动 磁偏角期望值 磁偏角实测值 川滇地区
下载PDF
Discovery of the Longriba Fault Zone in Eastern Bayan Har Block, China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 被引量:49
6
作者 XU XiWei WEN XueZe +1 位作者 CHEN GuiHua YU GuiHu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9期1209-1223,共15页
Re-measured GPS data have recently revealed that a broad NE trending dextral shear zone exists in the eastern Bayan Har block about 200 km northwest of the Longmenshan thrust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Re-measured GPS data have recently revealed that a broad NE trending dextral shear zone exists in the eastern Bayan Har block about 200 km northwest of the Longmenshan thrust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strain rate along this shear zone may reach up to 4-6 mm/a. Our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 images and field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is dextral shear zone corresponds to a newly generated NE trending Longriba fault zone that has been ignored before. The northeast segment of the Longriba fault zone consists of two subparallel N54°±5°E trending branch faults about 30 km apart, and late Quaternary offset landforms are well developed along the strands of these two branch faults. The northern branch fault, the Longriqu fault, has relatively large reverse component, while the southern branch fault, the Maoergai fault, is a pure right-lateral strike slip fault. According to vector synthesizing principle, the average right-lateral strike slip rate along the Longriba fault zone in the late Quaternary is calculated to be 5.4±2.0 mm/a, the vertical slip rate to be 0.7 mm/a, and the rate of crustal shortening to be 0.55 mm/a. The discovery of the Longriba fault zone may provide a new insight into the tectonics and dynamics of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aken the Longriba fault zone as a boundary, the Bayan Har block is divided into two sub-blocks: the Ahba sub-block in the west and the Longmenshan sub-block in the east. The shortening and uplifting of the Longmenshan sub-block as a whole reflects that both the Longmenshan thrust and Longriba fault zone are subordinated to a back propagated nappe tectonic system that was formed during the southeastward motion of the Bayan Har block owing to intense resistance of the South China block. This nappe tectonic system has become a boundary tectonic type of an active block supporting crustal deformation along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from late Cenozoic till now. The Longriba fault zone is just an a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Tibet PLATEAU active block newly-generated fault zone slip rate NAPPE TECTONICS
原文传递
珠江口盆地的构造特征与盆地演化 被引量:43
7
作者 钟建强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8,共8页
断裂和断块构造是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构造作用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断裂、断块以及其他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珠江口盆地属过渡陆缘张裂盆地,并初步建立该盆地的构造演化模式。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断裂 断块 盆地演化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田滚动开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46
8
作者 李宗信 李幼琼 彭鹏商 《断块油气田》 CAS 1995年第3期24-28,50,共6页
中原油田多属复杂断块油藏。本文简要阐述了断块油田的概念及在勘探开发中与整装大油田之间的差异。在十多年的滚动开发实践中,中原油田科研人员应用了一些比较先进的工艺技术(三维地震、HDT、RFT等),研究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系统... 中原油田多属复杂断块油藏。本文简要阐述了断块油田的概念及在勘探开发中与整装大油田之间的差异。在十多年的滚动开发实践中,中原油田科研人员应用了一些比较先进的工艺技术(三维地震、HDT、RFT等),研究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复杂断块油田地质研究方法、开发程序及配套工艺技术系列,使油田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 滚动开发 井网 断层 油层
下载PDF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tectonics of China 被引量:39
9
作者 邓起东 张培震 +3 位作者 冉勇康 杨晓平 闵伟 楚全芝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3年第4期356-372,共18页
During the last 20 years, studies on active tectonics in China have entered a new quan-titative research stage and made a great progress. Summing up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a Map of Active Tectonics of China on the ... During the last 20 years, studies on active tectonics in China have entered a new quan-titative research stage and made a great progress. Summing up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a Map of Active Tectonics of China on the scale of 1︰4 million has been compiled. In the map all types of active tectonics and their kinematic parameters are reflected in possible detail, such as active faults, active folds, active basins, active blocks, volcanoes, and earthquak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tectonics of China. The Himalaya Mountains and Taiwan Island are major plate boundaries where the slip rates are larger than 15 mm/a. Tectonic activity in the continental intraplate region is characterized by block motion. The crust and lithosphere in the region were dissected into blocks with different orders. Of them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Xin- jiang, and North China block regions exhibit the most recent tectonic activity. The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more than 200 active tectonic zones indicate that the intraplate tectonic activity represents a block motion at a limited low rate. Horizontal slip rate along the tectonic boundary belts between the blocks is generally less than 10 mm/a, and 10—15 mm/a in maximum, and hence it does not support the continental escape theory of high rate of sl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tectonics fault block fault block region block motion SLIP rate.
原文传递
中国华南大陆及陆缘地带的大地构造基本格局 被引量:32
10
作者 王光杰 滕吉文 张中杰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3期25-44,共20页
华南及陆缘地带主体由扬子块体和华南块体、南海盆地及琼南微块体和台湾岛活动带组成 .在多期构造运动、多期岩浆活动和多种力系作用下形成了该区浅部和深部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深层过程 .因此 ,该地区不论在岩相和地球内部圈层耦合 ,海陆... 华南及陆缘地带主体由扬子块体和华南块体、南海盆地及琼南微块体和台湾岛活动带组成 .在多期构造运动、多期岩浆活动和多种力系作用下形成了该区浅部和深部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深层过程 .因此 ,该地区不论在岩相和地球内部圈层耦合 ,海陆耦合以及壳、幔、核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演化 ,地史进程和在东亚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均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本文在纵观各地质大家学术观点和构造分类的基础上 ,基于对该区多年来的岩石圈深部结构、构造和深部地球物理场研究结果 ,阐述了该区大地构造格局、构造分类与分区、基底属性、断裂体系及其发展 ,分析了该区构造格局、块体界带、断裂延伸及其动力学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格局 断裂延伸 块体边界 陆缘地带 华南大陆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内宁陕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1
11
作者 胡健民 孟庆任 +4 位作者 陈虹 武国利 渠洪杰 高卫 陈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7-671,共15页
宁陕断裂是秦岭造山带内部发育的一条近东西向区域性断裂。研究表明,宁陕断裂运动学性质为左行走滑,变形早期为韧性变形,晚期叠加脆性变形。早期变形形成的同变形变质矿物的40Ar-39Ar定年结果显示,变形时代为169~162Ma左右,属于秦岭造... 宁陕断裂是秦岭造山带内部发育的一条近东西向区域性断裂。研究表明,宁陕断裂运动学性质为左行走滑,变形早期为韧性变形,晚期叠加脆性变形。早期变形形成的同变形变质矿物的40Ar-39Ar定年结果显示,变形时代为169~162Ma左右,属于秦岭造山带碰撞后陆内变形阶段产物。宁陕左行走滑断裂的存在暗示着在中晚侏罗世之前,现今南秦岭构造带很可能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宁陕断裂北西侧具有古老变质基底,并有大量早中生代花岗岩体侵入;南东侧只发育中上元古宙浅变质火山-沉积组合,发育晚元古宙-早古生代基性侵入岩脉及一些碱性岩脉。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围绕着扬子地块西缘和北缘,发生过左行走滑变形,这可能与扬子地块在这个时期的顺时针旋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宁陕断裂 大巴山 扬子地块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的新构造运动及其与三角洲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39
12
作者 姚衍桃 詹文欢 +2 位作者 刘再峰 张志强 詹美珍 《华南地震》 2008年第1期29-40,共12页
综合已有资料,重新对珠江三角洲的新构造运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新构造运动以断裂活动和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为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在珠江三角洲的演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在第四纪形成或重新活化的基底断... 综合已有资料,重新对珠江三角洲的新构造运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新构造运动以断裂活动和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为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在珠江三角洲的演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在第四纪形成或重新活化的基底断裂把三角洲切割成一系列的断块,并且在垂直运动上以沉降为主导,为珠江三角洲的第四系沉积创造了空间。另外,第四系两期河流相砂砾层分布的差异反映了古河道在晚更新世海侵后、全新世海侵前所发生的变迁,这主要是断裂活动的结果。因此,在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新构造运动既影响着三角洲的沉积又控制着河道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演化 断裂活动 断块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泌阳凹陷复杂断块群油藏特征及勘探技术 被引量:31
13
作者 林社卿 李连生 +2 位作者 白振瑞 宋长青 朱景修 《河南石油》 2002年第3期12-14,共3页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具有优越的油气富集条件。断裂系统、鼻状构造产状、砂体展布及三者的配置关系控制着斜坡带油气藏的类型和分布,西部古城油田以断鼻油藏为主,东部以断块、断层+岩性油藏为主。断层的形成时期晚于油气大规模运移期,各油...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具有优越的油气富集条件。断裂系统、鼻状构造产状、砂体展布及三者的配置关系控制着斜坡带油气藏的类型和分布,西部古城油田以断鼻油藏为主,东部以断块、断层+岩性油藏为主。断层的形成时期晚于油气大规模运移期,各油田纵向上含油层位跨度大,主力油层分布集中,不同断块主力含油层位一致;从南向北油层埋藏深度逐渐变浅,原油性质相应变差;油层厚度薄,多数以中薄层为主;单个断鼻、断块含油带窄,低部位迅速变为水层,并具有多套独立的油水系统。准确落实断裂系统及其空间展布是勘探成败的关键。迅速发展的三维地震勘探、定向井钻探、井筒及油层保护等配套技术系列的应用,提高了复杂断鼻、断块群油气藏的勘探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复杂断块群 油藏特征 断鼻 油气勘探技术
下载PDF
东辛油田断块模式及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25
14
作者 谢向阳 邓俊国 信书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5-27,共3页
断块模式指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断裂在空间的特定组合形式。在张性应力场中常见的断块模式有平行断块模式和环状一放射状断块模式。扭性应力场中常见的断块模式有雁列式、棋盘格式、羽状、环状一放射状和弧形断块模式。对复杂... 断块模式指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断裂在空间的特定组合形式。在张性应力场中常见的断块模式有平行断块模式和环状一放射状断块模式。扭性应力场中常见的断块模式有雁列式、棋盘格式、羽状、环状一放射状和弧形断块模式。对复杂断决式油气田,提出从断块模式角度研究的思路。在对东辛油田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对其断块模式进行了归类总结。复杂断块式油气田的油气赋集受边界断裂控制,但不同类型断块模式中油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有利部位和油气的富集规律又各具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断块 构造应力 构造油气藏 油气聚集带
下载PDF
银根—额济纳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陈启林 卫平生 杨占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1-315,共5页
银根—额济纳盆地基底由多板块组成。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早三叠世热拱隆张、早—中侏罗世初始裂谷、早白垩世裂谷发育、晚白垩世引张坳陷及第三纪挤压坳陷等阶段,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圈闭,与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下白垩... 银根—额济纳盆地基底由多板块组成。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早三叠世热拱隆张、早—中侏罗世初始裂谷、早白垩世裂谷发育、晚白垩世引张坳陷及第三纪挤压坳陷等阶段,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圈闭,与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下白垩统半深湖相烃源岩形成生储组合。油气勘探方向为单断凹陷多级断阶带的断鼻、断块构造油气藏和缓坡带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以及双断凹陷的滚动背斜构造油气藏。提出了小湖盆围绕“洼槽”烃源岩开展“近源”油气勘探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构造 岩性圈闭 多级断阶带 缓坡带 近源勘探 银根-额济纳盆地
下载PDF
断层在高邮凹陷复杂断块区成藏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曹冰 刘小燕 熊学洲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2期3-4,共2页
分析了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断裂的特征。统计发现,目前所发现的油藏(圈闭)均与断层有关,断层是复杂断块区构成圈闭的主要要素,断层在成藏中主要起封闭和聚集油气的作用。在不同结构的地层中断层的封闭能力不同,圈闭与断层的不同匹配关系对... 分析了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断裂的特征。统计发现,目前所发现的油藏(圈闭)均与断层有关,断层是复杂断块区构成圈闭的主要要素,断层在成藏中主要起封闭和聚集油气的作用。在不同结构的地层中断层的封闭能力不同,圈闭与断层的不同匹配关系对油气聚集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断层 断层圈闭 断块油气藏 油气藏形成 高邮凹陷
下载PDF
低渗透复杂小断块轻油油藏CO_2吞吐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炳官 吕连海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7年第4期7-13,共7页
主要分析了江苏富民油田(以下简称FM油田)富46(以下简称F46)断块生产井F48进行CO2吞吐的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结果。室内长岩心吞吐试验结果表明:CO2吞吐最佳注入量为0.2~0.3PV,可增加水驱残余油采收率1... 主要分析了江苏富民油田(以下简称FM油田)富46(以下简称F46)断块生产井F48进行CO2吞吐的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结果。室内长岩心吞吐试验结果表明:CO2吞吐最佳注入量为0.2~0.3PV,可增加水驱残余油采收率10%以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控制CO2注入量(<121.3×103m3)、浸泡期(7天)、返排速度(<50m3/d)及提高注入速度可获得最佳的吞吐效果,但第二周期吞吐效果远不如第一周期吞吐效果好,这可以用增加采油量和换油率(CO2利用率的倒数)来评价。现场试验采用管线输送和液态注入工艺方法,实施后,F48井初期日增油8t,有效期14个月,累积净增油1500t,投入产出比为1∶5.82,内部收益率89%。证明CO2吞吐技术在低渗透复杂小断块轻油油藏运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注二氧化碳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隐蔽潜山油藏新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4
18
作者 马立驰 王永诗 景安语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8,共6页
针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勘探陷入低谷,勘探方向不明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入分析其成藏条件,特别是圈闭有效性问题,打破了传统成藏模式束缚,取得了勘探的成功。新发现了埕北313负向构造型、埕北古斜14斜坡型和陈家庄侧... 针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勘探陷入低谷,勘探方向不明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入分析其成藏条件,特别是圈闭有效性问题,打破了传统成藏模式束缚,取得了勘探的成功。新发现了埕北313负向构造型、埕北古斜14斜坡型和陈家庄侧向对接高渗透储层型等3种新的潜山油气成藏模式。这3种新的模式使早期认为没有勘探潜力的潜山负向构造带、圈闭有效性差的斜坡带和圈闭侧向不封堵的潜山断块成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区。从断层活动特征角度对圈闭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类砂泥岩"潜山储层发育模式,为潜山圈闭有效性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负向构造型 斜坡型 侧向对接高渗透储层型 断层封堵 类砂泥岩模式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正断层上盘防水煤柱合理宽度的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冯本超 洪允和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17-122,共6页
本文根据正断层的破裂特点和煤柱的渗透性变化规律,将断层面法线方向上的防水煤柱分为断层裂隙带、弹性核和屈服带三个区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断层上盘防水煤柱宽度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煤柱 矿水防水 宽度
下载PDF
页岩储层地震尺度断裂系统分析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宁201井区为例 被引量:22
20
作者 石学文 佟彦明 +3 位作者 刘文平 赵春段 刘佳 方健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96,共10页
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宁201井区页岩储层为例,借助三维地震体和其蚂蚁追踪体地震属性开展了构造精细解释,应用有限元层拉平、正交分解主成分分析、自动断层片提取和古应力场反演等技术,并结合已有区域构造地质认识和单井裂缝信息,对地震... 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宁201井区页岩储层为例,借助三维地震体和其蚂蚁追踪体地震属性开展了构造精细解释,应用有限元层拉平、正交分解主成分分析、自动断层片提取和古应力场反演等技术,并结合已有区域构造地质认识和单井裂缝信息,对地震尺度断裂系统进行了分期与配套,不仅重新厘定了区域构造演化序列,而且实现了区域构造和油藏级别不同尺度裂缝系统之间的有机匹配。分析结果表明:①影响目的层地震尺度断裂系统发育的主要构造活动发生于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主要包括燕山晚期构造幕的近S—N向挤压作用、喜马拉雅早期构造幕的NNE—SSW向挤压作用以及喜马拉雅中期构造幕的NWW—SEE向挤压作用;②燕山晚期构造幕主要形成近EW向长轴背斜和向斜、近EW向逆冲断层和断层相关裂缝,以及多个方向的褶皱相关裂缝;③喜马拉雅早期构造幕主要形成了成因上相关联的共轭断裂系统,包括走滑断层和剪切裂缝(NNW向和NE向2组)以及横向扩张裂缝;④喜马拉雅中期构造幕主要形成NNE—NE向逆冲断裂和伴生褶皱,以及横向扩张裂缝。研究成果对于页岩气勘探开发区离散型裂缝建模、钻井工程预警,以及完井、开发方案优化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天然裂缝 断裂系统 构造演化 龙马溪组 长宁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