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MS法鉴别食用油和餐饮业中废弃油脂的研究 被引量:66
1
作者 尹平河 王桂华 +3 位作者 赵玲 单习章 张璇 余汉豪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11,共4页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 MS)方法对7种餐饮业中废弃油脂(简称废油脂)和5种合格成品食用油(简称食用油)中所有脂肪酸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废油脂中部分不饱和脂肪酸受到氧化,使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U R)值明显小于同种类食用油中的脂肪酸...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 MS)方法对7种餐饮业中废弃油脂(简称废油脂)和5种合格成品食用油(简称食用油)中所有脂肪酸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废油脂中部分不饱和脂肪酸受到氧化,使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U R)值明显小于同种类食用油中的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U R)值,其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分布与同种类的食用油中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分布有很大的区别,以及绝大部分废油脂中存在较大量矿物油。研究表明,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U R)值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分布可以鉴别废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法 食用油 餐饮业 废弃油脂 环境监测 相对不饱和度
下载PDF
储藏温度对稻谷微生物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3
2
作者 周建新 张瑞 +2 位作者 王璐 陆琳琳 杨国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5,共4页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高湿(85%)条件下温度对稻谷微生物区系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湿度条件下,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霉菌量和脂肪酸值呈增加的趋势,细菌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方差分析得出储藏温度、时间对稻谷微生物区系和...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高湿(85%)条件下温度对稻谷微生物区系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湿度条件下,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霉菌量和脂肪酸值呈增加的趋势,细菌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方差分析得出储藏温度、时间对稻谷微生物区系和脂肪酸值有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霉菌量、脂肪酸值与储藏温度和时间呈显著二元线性关系,而细菌量与储藏温度和时间呈极显著的二元二次曲线关系。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稻谷脂肪酸值与霉菌量、温度呈极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脂肪酸值随着霉菌量的增加和储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温度 微生物 脂肪酸值
下载PDF
不同储藏条件下稻谷脂肪酸值变化和霉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杨晓蓉 周建新 +4 位作者 姚明兰 申海进 金浩 孙肖东 华祝田 《粮食储藏》 2006年第5期49-52,共4页
对不同水分、温度下模拟储藏的晚粳稻谷和晚籼稻谷进行定期的脂肪酸值测定和霉变情况观察。结果表明:储藏温度越高,稻谷含水量越大,其脂肪酸值上升速度越快,也越容易发生霉变。相比较而言,含水量分别为14.5%、13.5%晚粳稻谷和晚籼稻谷,... 对不同水分、温度下模拟储藏的晚粳稻谷和晚籼稻谷进行定期的脂肪酸值测定和霉变情况观察。结果表明:储藏温度越高,稻谷含水量越大,其脂肪酸值上升速度越快,也越容易发生霉变。相比较而言,含水量分别为14.5%、13.5%晚粳稻谷和晚籼稻谷,在20℃储藏3个月,脂肪酸值变化很小,也未发生霉变。在相同储藏温度下,同一水分晚粳稻谷的脂肪酸值比晚籼稻谷更容易上升,也更容易发生霉变。脂肪酸值与稻谷霉变相关,一般而言,当稻谷脂肪酸值超过25 mgKOH/100g,开始霉变,所以脂肪酸值可作为稻谷是否发生霉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水分 温度 品种 脂肪酸值 霉变
下载PDF
不同储藏温度下玉米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玉荣 温纪平 周显青 《粮食储藏》 2003年第3期7-9,共3页
本文对 5个玉米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储藏后的发芽率、脂肪酸值、降落值和粘度进行了测定 ,并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储藏各品质指标与储藏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低温储藏 (0℃ )下玉米的品质变化小 ,而高温储藏 (4 0℃ )对其品质影响较... 本文对 5个玉米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储藏后的发芽率、脂肪酸值、降落值和粘度进行了测定 ,并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储藏各品质指标与储藏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低温储藏 (0℃ )下玉米的品质变化小 ,而高温储藏 (4 0℃ )对其品质影响较大。在高温储藏条件下 ,玉米的发芽率和粘度与储藏时间呈负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藏温度 玉米 品质指标 发芽率 脂肪酸值 降落值 粘度
下载PDF
甘肃胡麻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品质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赵利 党占海 张建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2-286,共5页
对甘肃116个胡麻地方品种种质资源的粗脂肪含量、5种脂肪酸含量及碘价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对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胡麻地方种质资源粗脂肪含量,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及碘价的平均... 对甘肃116个胡麻地方品种种质资源的粗脂肪含量、5种脂肪酸含量及碘价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对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胡麻地方种质资源粗脂肪含量,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及碘价的平均值分别为37.48%、5.90%、5.32%、29.05%、10.94%、48.76%和175.60。粗脂肪含量普遍较低,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高。5种脂肪酸中棕榈酸、亚麻酸、亚油酸含量变异较小,硬脂酸和油酸变异较大;不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不同,粗脂肪含量与亚油酸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硬脂酸含量有极显著的负相关;亚麻酸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碘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棕榈酸与油酸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硬脂酸与油酸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油酸与碘价呈极显著负相关。初步筛选出一批高油分、高油酸、高亚麻酸的优良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种质资源 粗脂肪含量 脂肪酸含量 碘价
下载PDF
稻谷储藏期间水分和脂肪酸值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林镇清 郭谊 +3 位作者 郑志锐 林保 许明辉 冷逸林 《粮食储藏》 2009年第3期49-51,54,共4页
脂肪酸值作为衡量稻谷新陈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稻谷的储藏和加工中都十分重要。而水分又是稻谷在储藏期间最重要的品质指标之一,同时也对脂肪酸值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跟踪检测稻谷在储藏期间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研究外因(温度... 脂肪酸值作为衡量稻谷新陈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稻谷的储藏和加工中都十分重要。而水分又是稻谷在储藏期间最重要的品质指标之一,同时也对脂肪酸值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跟踪检测稻谷在储藏期间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研究外因(温度、湿度)对稻谷品质变化规律的影响,对延缓粮食品质劣变,延长粮食的保质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脂肪酸值 水分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几种食用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和皂化值的测定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陈少东 陈福北 +2 位作者 杨帮乐 张煜梅 蒙捷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11年第10期53-55,共3页
以茶籽油、玉米油、橄榄油、芝麻油、花生油为原料,利用容量分析方法测定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皂化值。经碘酊法测定,这5种食油用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碘值衡量)最高的为茶籽油,达95.46g.(100g)-1,碘值最低的为花生油54.67g.(100g)-1。... 以茶籽油、玉米油、橄榄油、芝麻油、花生油为原料,利用容量分析方法测定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皂化值。经碘酊法测定,这5种食油用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碘值衡量)最高的为茶籽油,达95.46g.(100g)-1,碘值最低的为花生油54.67g.(100g)-1。这5种植物油碘值由大至小依次为:茶籽油>玉米油>橄榄油>芝麻油>花生油。而皂化值由大至小依次为:芝麻油>花生油>橄榄油>玉米油>茶籽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不饱和脂肪酸 碘值 皂化值
下载PDF
5种不同植物油脂氧化程度与脂肪酸比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丁俭 齐宝坤 +5 位作者 王立敏 王中江 隋晓楠 李杨 江连洲 杨淇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4-91,共8页
选取椰子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5种植物油脂为研究对象,在180℃加热氧化的过程中,测定不同油脂中脂肪酸比例变化规律,与共轭二烯值(CDV)、p-茴香胺值(p-AV)和己醛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加热相同时间油脂的氧化... 选取椰子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5种植物油脂为研究对象,在180℃加热氧化的过程中,测定不同油脂中脂肪酸比例变化规律,与共轭二烯值(CDV)、p-茴香胺值(p-AV)和己醛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加热相同时间油脂的氧化程度与脂肪酸组成有显著性差异,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氧化敏感性较高;对CDV、p-AV和己醛含量与脂肪酸比例之间相关性分析可知椰子油的SFA/UFA比例与CDV、p-AV和己醛含量相关性R值在0.9以上;大豆油、玉米油C18∶0/C18∶1,C18∶1/C18∶2脂肪酸比例与CDV、p-AV和己醛含量之间相关性R值在0.8以上,葵花籽油的C16∶0/C18∶2,C18∶0/C18∶2与CDV、p-AV和己醛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在0.85以上,而菜籽油的脂肪酸比例C16∶0/C18∶1,C18∶0/C18∶1,C18∶1/C18∶2,SFA/UFA与CDV、p-AV和己醛含量之间的相关性R≥0.8。油脂中脂肪酸比例与油脂氧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利用不同特征脂肪酸比例参数可以表征不同植物油脂的氧化程度,为油脂氧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氧化 脂肪酸比例 共轭二烯值 p-茴香胺值 己醛含量 相关性
下载PDF
稻谷储存水分和温度对真菌生长和稻谷主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海洋 欧阳毅 +1 位作者 祁智慧 唐芳 《粮油食品科技》 2017年第2期39-43,共5页
研究水分、温度对稻谷储存过程中真菌生长和主要储存品质的影响。将稻谷设为含水量分别为12.1%、13.1%、14.0%、15.1%、16.0%的样品,分别置于10、15、20、25、30、35℃温度条件下模拟储存180 d后,检测稻谷样品中真菌生长、发芽率和脂肪... 研究水分、温度对稻谷储存过程中真菌生长和主要储存品质的影响。将稻谷设为含水量分别为12.1%、13.1%、14.0%、15.1%、16.0%的样品,分别置于10、15、20、25、30、35℃温度条件下模拟储存180 d后,检测稻谷样品中真菌生长、发芽率和脂肪酸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是真菌生长的决定因素,13.1%水分处于真菌生长临界水分以下,即使温度适宜真菌也不生长;14.0%处于真菌生长临界水分以上,水分越高越利于真菌孢子萌发生长,温度越高真菌生长速度越快;脂肪酸值受真菌生长的影响程度要大于水分和温度,13.1%以下水分稻谷,没有真菌生长,脂肪酸值上升缓慢。14.0%以上水分稻谷,一旦真菌生长,就会加速脂肪酸值的升高;发芽率受温度影响程度最大,高温储存半年,无论是否有真菌生长,发芽率基本降为0,低温储存不仅能抑制真菌生长还利于保持种子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水分 温度 真菌生长 发芽率 脂肪酸值
下载PDF
大豆储藏品质判定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龙伶俐 薛雅琳 +3 位作者 郁伟 王雪莲 张东 朱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2-85,共4页
为了科学的判定我国大豆储存过程中的品质,采用两种模拟储存试验的方式,对大豆储存过程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采集有代表性样品,通过分析测试以及汇总验证,确定了大豆储存品质判定的主要指标,即水分、脂肪酸值和蛋白质溶解比率以及限量... 为了科学的判定我国大豆储存过程中的品质,采用两种模拟储存试验的方式,对大豆储存过程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采集有代表性样品,通过分析测试以及汇总验证,确定了大豆储存品质判定的主要指标,即水分、脂肪酸值和蛋白质溶解比率以及限量值。这不仅能正确的判定大豆储藏过程品质变化,也能满足大豆储藏过程快速检测的需要。同样也有利于指导国家、地方大豆储备库轮换的判定,使其在我国仓储大豆的轮换和仓储企业的规范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储存 指标 酸值 脂肪酸值 蛋白质溶解比率
下载PDF
食用油识别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郑建国 肖前 +1 位作者 梁荣英 杨雪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9-33,共5页
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GC-FID)准确测定了各种食用油中所有脂肪酸含量的方法,提出用脂肪酸含量的分布和相对不饱和度(U/S)来识别食用油,识别模型简便可靠,从而达到识别掺假的目的。
关键词 食用油 脂肪酸 检验 鉴别 GC FID
下载PDF
基因工程在改善植物油营养价值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立侠 柳青 许守民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3-631,共9页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改造,进而生产有益于健康的食用油所取得的进展。近10年来,应用基因修饰的方法对植物油进行营养学方面的改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植物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的日趋明确,通...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改造,进而生产有益于健康的食用油所取得的进展。近10年来,应用基因修饰的方法对植物油进行营养学方面的改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植物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的日趋明确,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让植物生产许多含有特殊脂肪酸成分且对人类健康有益的植物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脂肪酸代谢 食用油 营养价值 基因工程技术 植物油 应用 脂肪酸成分 生物合成途径 人类健康
下载PDF
不同储藏条件下粳稻谷脂肪酸值及气味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杨慧萍 刘璐 宋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89,共5页
将不同水分(12.5%、13.5%、14.5%、15.5%)的粳稻谷分别置于不同温度(15、20、25、30℃)的恒温箱中储藏4个月,每30 d检测1次脂肪酸值和气味。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脂肪酸值先增加继而有下降趋势,温度和水分越高,粳稻谷的脂肪酸值... 将不同水分(12.5%、13.5%、14.5%、15.5%)的粳稻谷分别置于不同温度(15、20、25、30℃)的恒温箱中储藏4个月,每30 d检测1次脂肪酸值和气味。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脂肪酸值先增加继而有下降趋势,温度和水分越高,粳稻谷的脂肪酸值越大。水分为15.5%的粳稻谷在30、25、20、15℃条件下储藏60 d后,脂肪酸值(mgKOH/100 g)上升至47.36、42.60、36.47、32.77;25℃条件下,水分为15.5%、14.5%、13.5%、12.5%的粳稻谷储藏90 d后脂肪酸值分别上升至44.79、42.11、42.47、39.47。水分为14.5%的粳稻谷在30、25、20、15℃条件下储藏120 d后,气味值分别升高了1.69、1.56、1.03、1.21;30℃条件下,水分为15.5%、14.5%、13.5%、12.5%的粳稻谷储藏120 d后气味值分别升高至1.79、1.60、1.28和1.02。脂肪酸值与气味值回归方程为y=-1.522+0.144x-0.002x2,R=0.917,R2=0.8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脂肪酸值 气味 粳稻谷
下载PDF
储藏过程中小麦粉脂肪酸值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郭琳琳 孙丽琴 刘继明 《粮食储藏》 2006年第1期46-48,共3页
阐述了5~9月小麦粉在储存过程中脂肪酸值变化规律。以期对此段时间内小麦粉的储藏和保持品质方面提供参考数据,保证安全储藏。
关键词 储藏小麦粉 脂肪酸值 变化规律
下载PDF
番木瓜籽的基本成分及营养价值 被引量:20
15
作者 邓楚津 董强 +2 位作者 张良 屈小娟 刘书成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5-188,共4页
分析了番木瓜籽的基本成分,并对其蛋白质和脂肪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番木瓜籽中粗蛋白含量为24.91%,粗脂肪含量为32.21%,矿物元素含量丰富,重金属含量都较低,饲用安全;番木瓜籽的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种类较齐全,但其组成比例... 分析了番木瓜籽的基本成分,并对其蛋白质和脂肪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番木瓜籽中粗蛋白含量为24.91%,粗脂肪含量为32.21%,矿物元素含量丰富,重金属含量都较低,饲用安全;番木瓜籽的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种类较齐全,但其组成比例不平衡,属于半完全蛋白质,赖氨酸含量丰富,可以与谷物起到蛋白质互补的作用;番木瓜籽的脂肪中油酸含量达68.42%,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油料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籽 氨基酸 脂肪酸 营养价值
下载PDF
充氮气调对玉米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肖建文 张来林 +4 位作者 金文 连桂荣 李岩峰 付刚 刘金明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60,共4页
对充氮气调储藏和常规储藏的玉米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低温下储藏,充氮气调与常规储藏的玉米品质相近,在20℃储藏0.5 a后,玉米发芽率从最初的96%分别下降到87%、85%,脂肪酸值从最初的22.4 mg/100 g分别上升到45.9 mg/100 g、47.4 ... 对充氮气调储藏和常规储藏的玉米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低温下储藏,充氮气调与常规储藏的玉米品质相近,在20℃储藏0.5 a后,玉米发芽率从最初的96%分别下降到87%、85%,脂肪酸值从最初的22.4 mg/100 g分别上升到45.9 mg/100 g、47.4 mg/100 g;但在35℃高温下储藏0.5 a后,发芽率分别下降到42%、8%,脂肪酸值分别上升到49.5 mg/100 g、57.6 mg/100 g;过氧化氢酶活动度分别下降到30.4 mg/g、20.3 mg/g,充氮气调要优于常规储藏,尤其对玉米发芽率、过氧化氢酶活动度的降低及脂肪酸值的升高起到明显的延缓作用.因此,建议粮库玉米应首选低温储藏,无法实现低温时可选择充氮气调,以减缓高温对储粮品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氮气调 玉米品质 发芽率 脂肪酸值 过氧化氢酶活动度
下载PDF
不同加工精度小麦粉储藏过程中脂类变化规律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聪聪 王新伟 赵仁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9-164,共6页
为了研究加工精度对小麦粉储藏过程中脂类的变化规律,本实验选取5种加工精度不同的小麦粉样品,将它们在温度40℃、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连续储藏6个月,分析它们在储藏过程中甘油酯、脂肪酸组成及相关的脂肪酸值、过氧化值、丙二醛含量等... 为了研究加工精度对小麦粉储藏过程中脂类的变化规律,本实验选取5种加工精度不同的小麦粉样品,将它们在温度40℃、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连续储藏6个月,分析它们在储藏过程中甘油酯、脂肪酸组成及相关的脂肪酸值、过氧化值、丙二醛含量等的变化规律,研究加工精度对小麦粉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粉储藏过程中,甘油三酯和甘油二酯的相对含量降低,甘油一酯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增加,说明脂类物质发生了水解;储藏6个月后,5号小麦粉的脂肪酸值增加量是1号小麦粉增加量的16.22倍;小麦粉的加工精度越低,其脂类的水解程度越高。储藏过程中,小麦粉的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脂类物质伴随着出现了氧化;储藏6个月后,5号小麦粉的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量分别是1号小麦粉的4.81、7.44倍;加工精度越低的小麦粉,其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增加的幅度越大,氧化酸败的速率越快。不同加工精度的小麦粉样品其脂肪酸组成基本相近,提取的粗脂肪中饱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在储藏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粉 脂类 脂肪酸 过氧化值 丙二醛
下载PDF
一种海洋真菌——裂殖壶菌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朱路英 张学成 +1 位作者 王淑芳 常林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72-275,共4页
为评价海洋真菌裂殖壶菌的营养价值,测定该菌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在两种不同的氮源条件下,裂殖壶菌的总蛋白、总脂、总糖及灰分分别为9.35%、42.83%、5.27%、4.85%(豆粕水解物为氮源)和42.51%、18.98%、6... 为评价海洋真菌裂殖壶菌的营养价值,测定该菌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在两种不同的氮源条件下,裂殖壶菌的总蛋白、总脂、总糖及灰分分别为9.35%、42.83%、5.27%、4.85%(豆粕水解物为氮源)和42.51%、18.98%、6.38%、5.72%(酵母提取物为氮源)。以轮虫蛋白的必需氨基酸(EAA)为标准,裂殖壶菌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0.9,为轮虫的优质蛋白源,但精氨酸或异亮氨酸不能完全满足轮虫需要。而以牡蛎蛋白的EAA为标准,该菌的EAAI为0.78~0.79,为牡蛎的可用蛋白源。该菌中含有高水平的DHA,含量可达14.29%,是一种优质的DHA强化饵料。另外,培养基中氮源种类的不同直接影响该菌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殖壶菌 氨基酸组成 脂肪酸组成 营养价值
下载PDF
不同储藏温、湿度条件下小麦粉脂肪酸值的变化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明洁 蒋甜燕 +4 位作者 袁建 鞠兴荣 杨晓蓉 宋佳 吴小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75,共5页
在6种温度(10、15、20、25、30、35℃)和3种相对湿度(55%、70%、85%)组合情况下进行小麦粉储藏试验。在90 d的储藏过程中,每10 d取一次样测定脂肪酸值。结果表明:55%RH和70%RH条件下,储藏温度越高,脂肪酸值增长速率也越大,且相同储藏时... 在6种温度(10、15、20、25、30、35℃)和3种相对湿度(55%、70%、85%)组合情况下进行小麦粉储藏试验。在90 d的储藏过程中,每10 d取一次样测定脂肪酸值。结果表明:55%RH和70%RH条件下,储藏温度越高,脂肪酸值增长速率也越大,且相同储藏时间的小麦粉脂肪酸值也越大。在85%RH的条件下,10℃和15℃下储藏的小麦粉脂肪酸呈直线上升趋势,20、25、30、35℃下储藏的脂肪酸在储藏初期都呈上升趋势,然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储藏温度愈高,下降速度愈大;另外,分别在55%RH、70%RH和85%RH条件下,就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对脂肪酸值的影响进行了方差分析,并建立了脂肪酸值与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关系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粉 脂肪酸值 储藏温度 相对湿度 方差分析 回归方程
下载PDF
太湖鱼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与多氯联苯共摄入益害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东平 张少欢 +2 位作者 余应新 吴明红 傅家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4-331,共8页
鱼体脂肪中含有丰富的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但同时能富集有毒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本文测定了太湖4种野生食肉性鱼类:刀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和... 鱼体脂肪中含有丰富的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但同时能富集有毒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本文测定了太湖4种野生食肉性鱼类:刀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和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中的脂肪酸含量,分析了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这4种鱼体中脂肪酸以棕榈酸、油酸和DHA为主.通过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UFA/SFA)及n-6/n-3PUFA比值分析了这些鱼类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这4种鱼类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由于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可富积于鱼体脂肪中,摄入PUFAs的同时会摄入这类污染物.同时,对PUFAs中的有效成分EPA+DHA与多氯联苯共摄入时对人体的益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发现对于健康成人在达到EPA+DHA摄入要求下,食用这4种鱼带来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多氯联苯共摄入不会引起非致癌或致癌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 脂肪酸 多氯联苯 营养价值 益害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