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四十年代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中的父子关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江倩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0-31,39,共3页
针对四十年代家族小说中出现的新的父子关系,探讨了四十年代文化背景的嬗变、社会现实的突转等时代变化,考查了民族国家建构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不同诉求。
关键词 四十年代 家族小说 父子关系
下载PDF
“父父子子”——论儒家的纯粹父子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9-134,共6页
儒家所说的"父父子子"的父子关系不是指父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社会关系,而仅仅是指父子之间的家庭关系。家庭语境中的父子关系是一种纯粹父子关系,它体现的是人类本有的一种"家庭良心"。儒家以孔子所说的"父为... 儒家所说的"父父子子"的父子关系不是指父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社会关系,而仅仅是指父子之间的家庭关系。家庭语境中的父子关系是一种纯粹父子关系,它体现的是人类本有的一种"家庭良心"。儒家以孔子所说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为代表的"父子互隐"思想,其合理性就是在这种纯粹父子关系中得以体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家庭 父父子子 父子关系 纯粹父子关系
下载PDF
传统伦理视域中的父子关系——构建支撑和谐社会的父子关系(上) 被引量:5
3
作者 郑文宝 《唐都学刊》 2013年第1期59-62,共4页
传统父子伦理关系在诸多封建伦理关系中的凸显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它是封建社会秩序文化自觉的必然产物。父子伦理是双向度的伦理体系,既包括慈父伦理又包括孝子伦理,慈父伦理有父义母慈、正身率下、端蒙重教、爱子有道等,孝子伦理有... 传统父子伦理关系在诸多封建伦理关系中的凸显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它是封建社会秩序文化自觉的必然产物。父子伦理是双向度的伦理体系,既包括慈父伦理又包括孝子伦理,慈父伦理有父义母慈、正身率下、端蒙重教、爱子有道等,孝子伦理有养亲、尊亲、谏亲、显亲、继亲、祭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伦理 父子关系 历史传承 文化自觉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转型期父子关系链中的文化心理——论高觉新的自我牺牲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少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75-81,共7页
作为现代文学长子形象的典型,高觉新的自我牺牲,体现了"人之子"的挣扎,在高觉新的痛苦中其实又有一种满足感,这是转型期父子关系链中文化—心理的体现;高觉新的心灵结构,揭示了自我牺牲在相关父子关系链中的必然性。
关键词 父子关系 超我 阉割
下载PDF
福克纳与赖特短篇小说中反叛与身份的政治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桂友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3-18,共6页
《烧粮仓》与《即将成人》均聚焦于以下两点:因贫困而加剧的青少年成长期的痛苦,以及在成长期间随着智力的发展与体力的成熟他们逐渐改变对周边世界和家庭的看法。这些日渐成熟的思想使主人公从道德和社会的角度修正他们对父亲这个角色... 《烧粮仓》与《即将成人》均聚焦于以下两点:因贫困而加剧的青少年成长期的痛苦,以及在成长期间随着智力的发展与体力的成熟他们逐渐改变对周边世界和家庭的看法。这些日渐成熟的思想使主人公从道德和社会的角度修正他们对父亲这个角色的认识。两篇小说在不同程度上均挖掘父子关系和社会关系这一主题,目的在于表现一个具有美国社会特色的政治理念:利用反叛的手段争取自由,从而获得独立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叛 身份 父子关系 个人 家庭与社会
下载PDF
美国华裔小说的男性视野及父子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孙静波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8-122,共5页
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华裔的文化身份建构是通过男性视野和女性视野两个谱系进行的。以赵健秀和李健孙为代表的华裔男性作家致力于重塑父系英雄传统和华裔男子的阳刚之气,旨在打破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男子"女性化"的刻板印象... 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华裔的文化身份建构是通过男性视野和女性视野两个谱系进行的。以赵健秀和李健孙为代表的华裔男性作家致力于重塑父系英雄传统和华裔男子的阳刚之气,旨在打破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男子"女性化"的刻板印象。作家们对男性主体及不同父子关系类型的描写揭示了不同的中西方文化内核,以及新旧移民在异质文化中所面临的困惑、矛盾和挣扎。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这些研究和思考对今后的父子关系的定位和走向,以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现实和学术的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男性视野 父子关系 刻板形象 阳刚之气 全球化语境
下载PDF
差序格局与一体本位——以丧服制度中的“厌”和“厌降”为中心的透视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柳财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40,共10页
差序格局并非描述一种以个体为中心向外辐射而形成的个体本位的社会形态,而是以“己”为中心向外推展形成的一体本位的社会形态。差序格局作为对中国社会结构的描述,背后暗含着中国社会特定的道德体系。充分阐释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与社... 差序格局并非描述一种以个体为中心向外辐射而形成的个体本位的社会形态,而是以“己”为中心向外推展形成的一体本位的社会形态。差序格局作为对中国社会结构的描述,背后暗含着中国社会特定的道德体系。充分阐释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与社会规范内涵,需要追溯传统丧服制度等礼学根源。丧服制度中的厌、厌降等特殊服制过程,充分显示出“一体本位”的原则在差序格局中的作用机制。“一体之义”,特别是父子一体,是人们在扩展社会关系时最重要的原则。在差序格局的中国社会,人们“向外推”的过程也是不断“向内看”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厌降 一体本位 父子
下载PDF
Humanity and Paternal Eros: The Father-Son Relationship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被引量:1
8
作者 LAN Fei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5年第4期629-646,共18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human relational patterns presented in the philosophical writings of the Confucian thinker Dai Zhen (戴震1724-77) and the Jewish philosopher Emmanuel Levinas’s (1906-95) Totality and Infinity ...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human relational patterns presented in the philosophical writings of the Confucian thinker Dai Zhen (戴震1724-77) and the Jewish philosopher Emmanuel Levinas’s (1906-95) Totality and Infinity to uncover the eth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father-son relationship. I argue that for both thinkers the father-son relation is not just one type of human relationship among other social dyads, but rather, of greater significance, serves as the paradigmatic model of the ethical human relationship in bringing to light the idea of the ethical self as a responsible being in relation to oth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UCIANISM Jewish thought Dai Zhen Emmanuel Levinas the father-son relationship responsibility
原文传递
开元年间父子名分下唐朝与突厥关系的嬗变——以交聘文书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齐会君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44,217,218,共14页
开元年间,唐朝与突厥确立了父子、君臣关系。由于默啜的原因,最初唐朝对突厥请和的诚意持怀疑态度,并未积极回应双方的父子关系,但以开元十五年突厥献吐蕃密谋入侵瓜州的书信为转折点,加之当时东北边疆局势动荡不安,唐朝开始利用双方的... 开元年间,唐朝与突厥确立了父子、君臣关系。由于默啜的原因,最初唐朝对突厥请和的诚意持怀疑态度,并未积极回应双方的父子关系,但以开元十五年突厥献吐蕃密谋入侵瓜州的书信为转折点,加之当时东北边疆局势动荡不安,唐朝开始利用双方的父子关系拉拢和安抚突厥。唐朝政策的这一转变在授与突厥的交聘文书中有充分体现,文书体例的变化也反映了唐朝授与周边民族政权的交聘文书在体例选择方面存在多重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突厥 父子关系 交聘文书
原文传递
葛兰言的古代中国政治与父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仕韶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7-57,共11页
基于葛兰言对古代中国社会状况的研究,试图呈现中国古代政治形态如何形塑了父子关系,以及亲属制度如何成为一种政治原则。当亲属被纳入政治框架中,政治模式的每一次变动,都会导致亲属关系的重构。中国政治经历了轮流执政、父系王权确立... 基于葛兰言对古代中国社会状况的研究,试图呈现中国古代政治形态如何形塑了父子关系,以及亲属制度如何成为一种政治原则。当亲属被纳入政治框架中,政治模式的每一次变动,都会导致亲属关系的重构。中国政治经历了轮流执政、父系王权确立、分封宗法制度、帝国时期四个阶段,与之相对应,父子关系也经历父子相对、父子继替、儿子作为封臣、亲属情感确立四个阶段。通过描述政治模式与父子关系如何相互缠绕,藉此说明父子关系不是简单的天然关系,而更可能是一种政治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位继替 政治形态 父子关系
下载PDF
《峰爆》:一场关于牺牲的救援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奇佳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100,共4页
《峰爆》把镜头对准了"铁路人"薪火相传的牺牲精神。在影片中,这一精神气节以一对父子的矛盾关系为抓手层层展开,进而将家国情怀寄寓于平凡人物的思想情感与日常实践中。"中国式救援"场景呈现,是其类型叙事的基本... 《峰爆》把镜头对准了"铁路人"薪火相传的牺牲精神。在影片中,这一精神气节以一对父子的矛盾关系为抓手层层展开,进而将家国情怀寄寓于平凡人物的思想情感与日常实践中。"中国式救援"场景呈现,是其类型叙事的基本形式手段。影片的节奏控制以及富有电影工业美学意涵的场面设计,具有较高艺术水平。但作为新时代类型化的主旋律电影,《峰爆》的制作也存在一些不足,尤其表现在其影像叙事策略较为单薄,"最后一分钟营救"场面有过度使用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牺牲 铁路人 父子关系 最后一分钟营救
原文传递
电影《一念无明》的本土诉说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仕芬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98,共7页
《一念无明》是香港电影发展局"首部剧情电影计划"资助下的低成本影片,却取得票房佳绩。紧绌的资金反而造就了影片的独特艺术风格。外景偏少,室内取景为主、固定镜头、近镜、大特写运用等均为其中特色。两位年青人,导演黄进... 《一念无明》是香港电影发展局"首部剧情电影计划"资助下的低成本影片,却取得票房佳绩。紧绌的资金反而造就了影片的独特艺术风格。外景偏少,室内取景为主、固定镜头、近镜、大特写运用等均为其中特色。两位年青人,导演黄进及编剧陈楚珩,凭着电影中对精神病人及相关社会议题的表述,成功引起各界别人士的关注及讨论。男主角的躁郁症,成了串连剧情的主线,也带出了父子、母子、朋友等种种关系。这是当下香港人的香港故事,电影充满本土地域色彩及时代意义。城市的狭窄空间,低下阶层的窘迫生活,人承受的精神压力等等,无不是戏里欲以反映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城市 精神病 父子关系 狭窄空间 固定镜头 大特写
下载PDF
论奥古斯特·威尔逊剧作《篱笆》中的父子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洪江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3-84,共2页
奥古斯特·威尔逊的《篱笆》一剧中,"父亲"固守传统、专横暴戾,"儿子"却试图背叛、超越父亲,同时潜移默化地继承了父亲的特征,并最终认同父亲。《篱笆》一剧通过刻画父子之间的复杂矛盾交织,深刻反映了美国黑... 奥古斯特·威尔逊的《篱笆》一剧中,"父亲"固守传统、专横暴戾,"儿子"却试图背叛、超越父亲,同时潜移默化地继承了父亲的特征,并最终认同父亲。《篱笆》一剧通过刻画父子之间的复杂矛盾交织,深刻反映了美国黑人家庭的真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特·威尔逊 《篱笆》 父子关系 母题
下载PDF
论朱自清散文中对父子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亚兰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68-71,共4页
父子关系作为一种基本的伦理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在家庭伦理关系中,父子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强调父慈子孝,但自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理论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父子关系作为一种基本的伦理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在家庭伦理关系中,父子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强调父慈子孝,但自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理论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故而,在社会关系中,父子关系又表现为一种绝对的权威与服从。朱自清先生在散文中所塑造的"慈父"形象,以及他对于父母责任的认识,是朱自清先生对传统父子关系的二重性进行深入反思的结果,同时也是探讨如何在新的文化语境中重建平等、和谐的现代父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二重性 散文 父子关系
下载PDF
焦虑的变奏——论中国当代成长小说中的父子关系模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单昕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77,共5页
半个世纪以来,当代成长小说中所呈现的父子关系模式经历了复杂的置换,除却文学本身的演进之外,这种置换也是对文化与社会思潮变革的呼应和隐喻。"我是谁?我应该向何处去?"的问题是成长小说所要面对的价值疑难,当下成长小说所... 半个世纪以来,当代成长小说中所呈现的父子关系模式经历了复杂的置换,除却文学本身的演进之外,这种置换也是对文化与社会思潮变革的呼应和隐喻。"我是谁?我应该向何处去?"的问题是成长小说所要面对的价值疑难,当下成长小说所遭遇的困境是父的缺席与子的盲目成长,而救赎的方式即建立人的主体性。成长小说应该对主体性建立问题进行不遗余力的关照与追问,因为它不仅能够解决成长中青少年所怀有的疑问,也是对人的存在景况与灵魂境遇的深刻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小说 父子关系 主体性
下载PDF
多维解读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烧马棚》中的父子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波 赵硕 柳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1-67,共7页
父与子文学母题在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反复出现。不同作品中的父子关系各有特点。这篇文章从父子关系的情感基础、父子对话模式、基督教文化等角度对《烧马棚》父子关系进行解读:儿子萨蒂内心忠诚与反叛的较量贯穿父子关系... 父与子文学母题在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反复出现。不同作品中的父子关系各有特点。这篇文章从父子关系的情感基础、父子对话模式、基督教文化等角度对《烧马棚》父子关系进行解读:儿子萨蒂内心忠诚与反叛的较量贯穿父子关系发展始末;父子对话模式表现为;语言刺激反应链条断裂,以言取效行为失败,违背合作原则下的对话准则;父子关系的原型影射耶稣与其门徒的关系,有着强烈的宗教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马棚 父子关系 忠诚与反叛 对话模式 基督教文化
下载PDF
孔子与柏拉图论人际关系之比较
17
作者 杨豹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8-93,共6页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研究伦理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孔子和柏拉图作为东西方重要的思想家,他们关于人际关系的论述不仅对各自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研究伦理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孔子和柏拉图作为东西方重要的思想家,他们关于人际关系的论述不仅对各自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东西方不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在充分阐述孔子与柏拉图各自对人际关系论述的基础之上,比较两人的观点,不仅有助于了解他们各自的思想,也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东西方伦理关系的特点和规律,对现代社会中如何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显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柏拉图 人际关系 伦理关系 比较研究 夫妇关系 父子关系 长幼关系 朋友关系 君臣关系
下载PDF
《回归》中父亲的缺场与儿子的追寻
18
作者 周美华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11-114,共4页
德国当代著名作家本哈德·施林克在200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回归》中讲述了一个父亲的缺场与儿子追寻的故事。小说中父亲的缺场充分体现了父亲身份是一种心理和文化的事实,而儿子对父亲的追寻实际上是自己对父亲角色形象的描摹过程,... 德国当代著名作家本哈德·施林克在200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回归》中讲述了一个父亲的缺场与儿子追寻的故事。小说中父亲的缺场充分体现了父亲身份是一种心理和文化的事实,而儿子对父亲的追寻实际上是自己对父亲角色形象的描摹过程,藉此自己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就此,我们可以从信仰的迷失、德国的历史以及女性主义思想冲击等方面阐释缺场与追寻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 父亲 父子关系
下载PDF
论《长日将尽》史蒂文斯父子的“关系不安”
19
作者 冯琪雯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8-11,共4页
在《长日将尽》中,为了消除由于战争创伤与家庭破碎产生的“关系不安”,史蒂文斯认可并效仿父亲勤恳敬业的职业行为,但因缺乏敏锐的洞察力与坚定的意志力,最终与父亲形成疏远冷淡的亲情关系。石黑一雄在小说中探讨人类普遍生存状态下的... 在《长日将尽》中,为了消除由于战争创伤与家庭破碎产生的“关系不安”,史蒂文斯认可并效仿父亲勤恳敬业的职业行为,但因缺乏敏锐的洞察力与坚定的意志力,最终与父亲形成疏远冷淡的亲情关系。石黑一雄在小说中探讨人类普遍生存状态下的“不安”心理,洞悉了个体迷失下的人性,体现出其深刻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日将尽》 石黑一雄 父子关系 “关系不安” 人文关怀
下载PDF
寻求平等的对话——《漫评人生》中四重父子关系试探
20
作者 陆仪婷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79-85,共7页
西班牙小说《漫评人生》中的四重父子关系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和思想性。书中两位主人公无血缘关系,却有实在的父子情,成了亦师亦友的精神父子。作者巴塔萨尔·格拉西安与自己的血缘父亲也像小说主角一样相互尊重,儿子在父亲的支持... 西班牙小说《漫评人生》中的四重父子关系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和思想性。书中两位主人公无血缘关系,却有实在的父子情,成了亦师亦友的精神父子。作者巴塔萨尔·格拉西安与自己的血缘父亲也像小说主角一样相互尊重,儿子在父亲的支持下投身天主教事业。而上帝、教会与格拉西安之间的宗教父子关系却有着天然的隔阂,迫使格拉西安探索出一条与天主教无关的救赎之路。作者希望通过作品寻求与读者间的平等对话,让读者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跟随主角一起获得成长。通过不断地修炼自身而获得“永恒”的路径,也让格拉西安成为读者心中“永恒”的文学父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塔萨尔·格拉西安 《漫评人生》 父子关系 永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