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宰后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侯冉 窦露 +8 位作者 任钦 张敏 张月 谢骏康 敖登图雅 郭月英 苏琳 赵丽华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1-188,共8页
为探究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宰后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以6月龄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取其背最长肌进行宰后成熟(4℃),然后分别在第0、1、2、3、4、5天对羊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 为探究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宰后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以6月龄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取其背最长肌进行宰后成熟(4℃),然后分别在第0、1、2、3、4、5天对羊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和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CPT1)等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电子鼻测定结果显示,丁酸梭菌组小尾寒羊肉中的烷类、氢过氧化物和氮氧化合物的含量更加丰富;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结果可知,丁酸梭菌组小尾寒羊肉中醛、醇及酮类化合物的种类较为丰富,而脂肪氧化产物如辛醛、壬醛、癸醛、庚醛的含量均明显降低;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法筛选了宰后成熟过程中两组小尾寒羊肉中共有的关键风味物质,包括辛醛、壬醛、反-2-癸烯醛和1-辛烯-3-醇,其中癸醛对羊肉风味的贡献最大。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组小尾寒羊肉中AMPK和CPT1的含量在宰后成熟过程中均显著降低(P<0.05),而丁酸梭菌组小尾寒羊肉中ACC含量在宰后成熟第0、1、3、5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MPK和CPT1与壬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而ACC与壬醛和癸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综上,日粮添加丁酸梭菌可能通过调控AMPK-ACC-CPT1通路进而影响小尾寒羊宰后成熟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后成熟 挥发性风味物质 电子鼻 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 小尾寒羊
下载PDF
菝葜对小鼠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国栋 朱晓娟 +1 位作者 张清峰 钟树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5,共6页
研究菝葜对小鼠体重、腹腔内脂肪(IPAT)及脂类代谢的影响。40只雌性ICR小鼠随机被分成4组,即对照组、1%、2%和4%菝葜,喂养小鼠12周,测定小鼠体重、脏器及IPAT等质量,分析血清中的生化指标,肝脏的脂类含量、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 研究菝葜对小鼠体重、腹腔内脂肪(IPAT)及脂类代谢的影响。40只雌性ICR小鼠随机被分成4组,即对照组、1%、2%和4%菝葜,喂养小鼠12周,测定小鼠体重、脏器及IPAT等质量,分析血清中的生化指标,肝脏的脂类含量、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2%和4%菝葜投喂的小鼠体重增加分别从第12周和第4周开始明显下降。2%和4%菝葜的小鼠IPAT质量和血中的甘油三酯(TG)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4%菝葜可显著降低血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2%菝葜投喂的小鼠肝脏中TG含量明显降低。2%和4%菝葜与对照组相比,酰基辅酶A氧化酶和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的活性和m RNA表达量均明显上升。以上结果表明:超过2%的菝葜,通过提高脂肪氧化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量来促进体内脂肪氧化,引起小鼠体重和脂肪沉积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脂肪沉积 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 基因表达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