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asurement and Prediction of Insertion Force for the Mosquito Fascicle Penetrating into Human Skin 被引量:12
1
作者 X Q Kong C W Wu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9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Mosquitoes are exceptional in their ability to pierce into human skin with a natural ultimate painless microneedle, named fascicle. Here the structure of the Aedes albopictus mosquito fascicle is obtained using a Scan... Mosquitoes are exceptional in their ability to pierce into human skin with a natural ultimate painless microneedle, named fascicle. Here the structure of the Aedes albopictus mosquito fascicle is obtained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fascicle inserting into human skin is observed using a high-speed video imaging technique. Direct measurements of the insertion force for mosquito fascicle to penetrate into human skin are repor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quito uses a very low force (average 18 μN) to penetrate into the skin. This force is at least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smaller than the reported lowest insertion force for an artificial microneedle with an ultra sharp tip to insert into the human ski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iercing mechanism of mosquito fascicle tip into human multilayer skin tissue, a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insertion process using a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A good agreement occurs between the numerical results and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IMETIC MICRONEEDLE MOSQUITO fascicle mechanics penetration
下载PDF
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微环境与修复方式 被引量:12
2
作者 宋凯凯 张锴 贾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1-656,共6页
背景:一直以来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虽然显微外科技术能很好地恢复损伤神经的连续性,但是由于周围神经组织存在分化程度较高、再生能力较低的特点,使得神经修复效果仍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周围神经损伤微... 背景:一直以来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虽然显微外科技术能很好地恢复损伤神经的连续性,但是由于周围神经组织存在分化程度较高、再生能力较低的特点,使得神经修复效果仍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周围神经损伤微环境尚无统一定论,常用的修复方式众多。目的:对周围神经损伤微环境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式进行综述。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64年1月至2019年9月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peripheral nerve injury,microenvironment,microsurgical technique,small gap bridging",中文检索词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微环境,显微外科技术,小间隙套接法",最终选择5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经过一系列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神经再生通道的建立、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反应、炎症反应、激素调节等微环境变化已被证实是影响周围神经修复的重要因素;②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具备替代临床常用的传统神经外、束膜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因子 周围神经 修复 微环境 外膜 束膜 显微外科技术 综述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4诱导下骨骼肌内异位骨化的细胞来源
3
作者 余洋溢 廉强 +3 位作者 吴建群 张轩 任晋可 李广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4034-4040,共7页
背景:骨骼肌异位骨化是临床上严重的并发症。对于骨骼肌异位骨化而言,其参与成骨过程中的细胞仍不明确。目的:观察肌细胞及筋膜细胞以及内皮细胞在骨肌中异位骨化过程中的参与情况,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4诱导下骨骼肌内异位骨化的细胞来... 背景:骨骼肌异位骨化是临床上严重的并发症。对于骨骼肌异位骨化而言,其参与成骨过程中的细胞仍不明确。目的:观察肌细胞及筋膜细胞以及内皮细胞在骨肌中异位骨化过程中的参与情况,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4诱导下骨骼肌内异位骨化的细胞来源。方法:培养C2C12细胞和诱导培养基数天下C 2 C 12细胞形成的肌管,将质量浓度500 ng/mL骨形态发生蛋白4分别加入培养基后,显微镜下观察处理10 d内C2C12细胞和肌管是否继续增殖;按不同比例共培养大鼠肌细胞(L6)和人成纤维源性细胞(fibroblast-derived cells,FDC),通过番红O染色和阿尔新蓝染色研究上述细胞在质量浓度500 ng/mL的骨形态发生蛋白4和质量浓度10 ng/mL的转化生长因子β3处理下21 d内成骨和成软骨分化潜力。使用转基因动物FVB/N-TgN(TIE2-LacZ)182Sato小鼠,通过在基因鼠大腿肌间隙植入含有15μL的腺相关病毒-骨形态发生蛋白4(5×1010 PFU/mL)10 d及14 d,再通过X-gal染色来观察异化骨中有无新血管内皮生成。结果与结论:①骨形态发生蛋白4导致肌束退化并增加C2C12细胞增殖。与其他组相比,FDC组具有较高的阿尔新蓝和番红O染色面积(P<0.05)和较低碱性磷酸酶染色面积(P<0.05);而L6组和其他组相比具有更大的碱性磷酸酶染色面积(P<0.05),但阿尔新蓝和番红O染色面积较小(P<0.05)。②将腺相关病毒-骨形态发生蛋白4吸附的明胶海绵移植到FVB/N-TgN(TIE2-LacZ)182Sato小鼠中会导致异位骨化。③X-gal染色结果显示,在软骨细胞及异化骨中无明显染色,提示Tie2+内皮细胞不参与异位骨化的形成。④结果证实,在腺相关病毒-骨形态发生蛋白4诱导的骨骼肌异位软骨化过程中,成纤维细胞是软骨细胞的主要细胞来源,而肌源性细胞是成骨细胞的主要来源。Tie2+内皮细胞可能不是软骨和骨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骨形态发生蛋白4 肌源性细胞 纤维源性细胞 Tie2+内皮细胞 骨骼肌 成骨细胞 软骨细胞 肌周膜 肌束
下载PDF
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的制作与动物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郑修军 张键 +1 位作者 陈中伟 陈统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28-330,共3页
目的 :应用自制的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插入家兔坐骨神经的神经束内进行实验 ,测定电极的刺激和记录特性 ,探讨自制电极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分别作为记录电极记录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神经活动电位 ,作为刺激电极记录肌... 目的 :应用自制的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插入家兔坐骨神经的神经束内进行实验 ,测定电极的刺激和记录特性 ,探讨自制电极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分别作为记录电极记录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神经活动电位 ,作为刺激电极记录肌电 ,并以神经束内针状电极作为对照。结果 :神经束内微电极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神经活动电位平均波幅分别为 4 .2 4± 1.13mV和 4 78± 173μV ,与神经束内针状电极记录信号的波幅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并可以作为刺激电极在肌肉处记录到混合相肌电。结论 :自制的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可以作为刺激和记录电极对神经束刺激或记录神经束的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电极 神经束 运动诱发电位 感觉神经活动电位
下载PDF
国外海区《航路指南》编制方法研究
5
作者 孙国勇 崔广海 李志炜 《海洋测绘》 2012年第2期61-63,共3页
对各国目前出版的《航路指南》和现代航海技术发展对《航路指南》功能提出的新要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编制国外海区《航路指南》的新设想,创新了国外海区《航路指南》的编制思路,对目前国外海区《航路指南》编制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航路指南 分册 航行图
下载PDF
信息化方法实现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专册登记 被引量:13
6
作者 万春燕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1期776-777,共2页
目的通过网络系统平台,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便于利用系统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工作。方法借助我院处方点评与用药动态监测系统平台,新开发出毒麻药品管理版块,进行每日处方专册登记工作... 目的通过网络系统平台,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便于利用系统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工作。方法借助我院处方点评与用药动态监测系统平台,新开发出毒麻药品管理版块,进行每日处方专册登记工作。结果取代了手工抄写处方进行专册登记的模式,避免了手工登记的差错,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结论通过网络系统平台,方便了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日常检查和相关统计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品 第一类精神药品 处方专册登记 网络平台
下载PDF
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术重建屈肘功能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玉成 常万绅 +4 位作者 诸寅 张长清 张云涛 王海华 李忠哲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观察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的远期疗效 ,总结其手术适应证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 3 6例患者进行平均为 2 9.2个月的长期随访 ,按结果评定手术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 手术有效率达 94.4% ,... 目的 观察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的远期疗效 ,总结其手术适应证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 3 6例患者进行平均为 2 9.2个月的长期随访 ,按结果评定手术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 手术有效率达 94.4% ,优良率达 63 .9%。影响手术疗效的 6个主要因素为 :损伤类型、受伤原因、手术距受伤时间、患者年龄、供体神经的选择及术后功能锻炼。准确判断患者的损伤类型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 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术是治疗臂丛神经上干型根性撕脱伤的一种安全、可靠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正中神经 尺神经 随访研究 神经束支移位
原文传递
超声评估神经病理条件下肌肉形态和功能改变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可迪 陈娜 +1 位作者 谢燕菲 李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0期3756-3763,共8页
背景: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因为它能实时、无创、便捷和准确地探测到肌纤维长度、羽状角、肌肉厚度和横截面积等肌肉的结构参数,成为评估神经系统疾病对肌肉形态和功能影响的有效手段。目的:分析并讨论超声技术对病理条件下骨... 背景: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因为它能实时、无创、便捷和准确地探测到肌纤维长度、羽状角、肌肉厚度和横截面积等肌肉的结构参数,成为评估神经系统疾病对肌肉形态和功能影响的有效手段。目的:分析并讨论超声技术对病理条件下骨骼肌肉测量的优点和在操作应用中为了提高准确性应考虑的问题。方法:检索中英文PubMed和万方数据库,关键词"ultrasound,ultrasonography,B-mode ultrasonography,muscularar chitecture,超声,肌肉形态,肌肉评估",共检索144篇文献,纳入70篇。对肌肉形态学参数进行解读,对超声下肌肉形态测量以评估不同神经病理情况下肌肉功能的研究进行回顾,同时也探讨了现阶段超声应用中为了提高准确性及降低误差水平应该注意的实际问题。结果与结论:超声成像技术能实时,无创,便捷和准确地测量肌肉的形态学参数,从而有效地评估疾病对肌肉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其应用有广阔前景。在康复领域中,可以利用超声测量肌肉的形态结构评估肌肉的功能,并指导康复计划的制定、评估康复治疗的效果。在其他领域,已经有医生将之应用于加强护理部门内,以监测因患者制动而引起的肌肉无力,并显示出超声在提供肌肉形态学信息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学术探讨 超声 肌肉结构参数 肌肉形态 功能评估 神经系统 肌纤维长度 羽状角 肌肉厚度 横截面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蚊子口针刺破人体皮肤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9
作者 孔祥清 吴承伟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0-94,99,共6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蚊子口针的结构,根据实际结构建立蚊子口针端部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蚊子口针尖端刺入皮肤过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模拟,考虑不同皮肤层的力学性能,讨论了刺入过程中皮肤变形与破坏、刺入力等的变化规律,...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蚊子口针的结构,根据实际结构建立蚊子口针端部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蚊子口针尖端刺入皮肤过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模拟,考虑不同皮肤层的力学性能,讨论了刺入过程中皮肤变形与破坏、刺入力等的变化规律,模拟过程与实际刺入实验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子口针 皮肤 有限元 数值模拟 刺入力
下载PDF
不同一次性拉伸方式对腘绳肌形态的急性影响
10
作者 戴菊红 李晨 +1 位作者 鲍小亚 刘晔 《体育科研》 2024年第1期78-84,103,共8页
研究一次性静态拉伸与一次性动态拉伸对双关节腘绳肌组织形态的急性影响。方法:采集10名无腘绳肌损伤成年男性在一次性静态拉伸与一次性动态拉伸前后腘绳肌肌腹的全景超声图像,比较不同拉伸方式前后股二头肌长头(BFLH)、半膜肌(SM)与半... 研究一次性静态拉伸与一次性动态拉伸对双关节腘绳肌组织形态的急性影响。方法:采集10名无腘绳肌损伤成年男性在一次性静态拉伸与一次性动态拉伸前后腘绳肌肌腹的全景超声图像,比较不同拉伸方式前后股二头肌长头(BFLH)、半膜肌(SM)与半腱肌(ST)的组织形态变化。结果:一次性动态拉伸与一次性静态拉伸均可延长BFLH、SM与ST的肌束长度(P<0.01),但均不改变肌肉厚度(P>0.05)。在两种拉伸前后,肌束长度与肌肉厚度均存在BFLH、SM与ST之间的差异(P<0.01),其中肌束长度由大到小依次为ST、BFLH、SM,肌肉厚度由大到小依次为SM、BFLH、ST。一次性动态拉伸作用下,BFLH的肌束延长率大于ST的肌束延长率(P<0.01),BFLH和ST肌束延长率均与SM无差异。一次性静态拉伸作用下,SM的肌束延长率大于ST(P<0.05),SM和ST肌束延长率均与BFLH无差异。相比于一次性动态拉伸,一次性静态拉伸使BFLH肌束延长率更低(P<0.01),SM与ST肌束延长率均不存在拉伸方式间的差异。结论:相比一次性静态拉伸,一次性动态拉伸可更明显地改变BFLH形态。ST与SM的形态均可被两种拉伸方式改变,但二者形态变化程度均无拉伸方式间的差别。三条腘绳肌之间存在结构差异,且在拉伸作用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拉伸类型选择及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拉伸 动态拉伸 全景超声 腘绳肌 肌束长度
下载PDF
神经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80例随访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常万绅 李玉成 +3 位作者 诸寅 张云涛 李忠哲 王丹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7-248,共2页
目的 评价用神经束支移位恢复屈肘功能的手术结果和影响疗效的因素。 方法 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损伤或上干根性损伤合并中、下干不全损伤的病例 ,应用正中神经束支或尺神经束支移位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相吻合 ,恢复屈肘功能 ,临床治疗... 目的 评价用神经束支移位恢复屈肘功能的手术结果和影响疗效的因素。 方法 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损伤或上干根性损伤合并中、下干不全损伤的病例 ,应用正中神经束支或尺神经束支移位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相吻合 ,恢复屈肘功能 ,临床治疗 80例。 结果 术后经过 8~ 10 8个月随访 ,肱二头肌力达M4者 5 0例 ,肌力达M3 者 16例 ,M3 以下者 14例 ;手术有效率为 (肱二头肌力M3 以上 ) 82 5 % ,优良率 (肱二头肌肌力M4以上 ,为 62 5 %。 结论 对于臂丛神经上干或上、中干根性的损伤应首选尺神经或正中神经束支移位修复 ,重建恢复屈肘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肘功能 肌力 肱二头肌 神经束 移位 臂丛神经 随访分析 正中神经 恢复
原文传递
弓状束纤维示踪与功能磁共振成像定位额叶语言皮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章捷 路俊锋 +6 位作者 吴劲松 姚成军 庄冬晓 邱天明 龚秀 毛颖 周良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联合弓状束纤维示踪技术和任务态fMRI,评价弓状束终末投影定位额叶语言皮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采用任务态fMRI定位语言皮质激活区,并纤维示踪定位弓状束终末端;将两者皮质投影在导航系统融合,比较两者吻合度。结果弓状束终末投... 目的联合弓状束纤维示踪技术和任务态fMRI,评价弓状束终末投影定位额叶语言皮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采用任务态fMRI定位语言皮质激活区,并纤维示踪定位弓状束终末端;将两者皮质投影在导航系统融合,比较两者吻合度。结果弓状束终末投影区域与任务态fMRI语言皮质激活区高度吻合。弓状束投影区主要位于左侧中央前回腹侧部(87.5%)及左侧额下回(75.0%)。弓状束终末投影平均半径(R1)=(12.4±5.3)mm;fMRI语言任务激活区平均半径(R2)=(10.9±4.6)mm;两者中心距离(D)=(10.6±6.9)mm。结论弓状束纤维示踪不仅可用于定位和保护皮质下语言通路,还可用于额叶语言皮质定位,并与fMRI的定位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BROCA区 功能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弓状束
原文传递
超声评估踝关节骨折患者距腓前韧带及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损伤的价值
13
作者 吕盼盼 刘超 李世岩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1-418,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评估踝关节骨折患者距腓前韧带(ATFL)及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ATiFL-DF)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踝关节骨折就诊,临床怀疑韧带损伤,术前行踝关节超声检查,并予... 目的:探讨超声在评估踝关节骨折患者距腓前韧带(ATFL)及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ATiFL-DF)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踝关节骨折就诊,临床怀疑韧带损伤,术前行踝关节超声检查,并予以踝关节镜探查的患者。以踝关节镜下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评估韧带损伤分级,统计分析超声诊断ATFL及ATiFL-DF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共收集病例51例。超声诊断ATFL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2.3%,阳性预测值为92.6%,阴性预测值为100.0%,超声与踝关节镜检查结果一致性佳(kappa=0.849)。超声诊断ATiFL-DF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33.3%,阳性预测值为90.7%,阴性预测值为25.0%,超声与踝关节镜检查结果一致性差(kappa=0.168)。结论:超声检查是评价踝关节骨折患者ATFL损伤的可靠的检查方式,但对ATiFL-DF损伤的评估特异性较差,因此ATiFL-DF损伤超声检查阴性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仍有必要行踝关节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腓前韧带 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 超声检查 关节镜检查 诊断
下载PDF
猪膝关节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Ⅱc型损伤修复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邬赫 戴祝 +4 位作者 陈宇浠 范伟杰 廖瑛 刘超 刘江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6-861,共6页
目的 基于猪膝关节标本,探讨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Ⅱc型损伤修复方法。方法 取18个市售猪新鲜膝关节,随机分为3组(n=6),制备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Ⅱc型损伤模型后,分别采用垂直褥式法缝合腘肌腱裂孔(popliteal hiatus,PH)前区(A组)、后区(B... 目的 基于猪膝关节标本,探讨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Ⅱc型损伤修复方法。方法 取18个市售猪新鲜膝关节,随机分为3组(n=6),制备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Ⅱc型损伤模型后,分别采用垂直褥式法缝合腘肌腱裂孔(popliteal hiatus,PH)前区(A组)、后区(B组)以及前、后区(C组)。采用拉力计沿胫骨平台水平分别施加2、4、6、8、10 N拉力,牵拉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中点,记录造模前、造模后及缝合后位移值,计算各组缝合后位移减小值以及减小率。结果 同一拉力下,3组间造模前、造模后以及缝合后外侧半月板位移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拉力下,A、C组缝合后位移减小值及位移减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均低于A、C组,其中与A组2 N拉力时位移减少值以及2、4、6 N时位移减小率比较,以及与C组2、4、6、10 N时位移减小值及位移减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前区缝合是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Ⅱc型损伤修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外侧半月板 腘肌腱裂孔 腘半月板纤维束 修复
原文传递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神经小束电刺激阈值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小林 程钢 +1 位作者 朱家恺 郑剑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研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中,电刺激阈值观察与肢动收缩直接观察法区别肌梭传入纤维的可行性,并探索神经小束的电刺激阈值与痉挛的临床关系。对36例SPR中... 研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中,电刺激阈值观察与肢动收缩直接观察法区别肌梭传入纤维的可行性,并探索神经小束的电刺激阈值与痉挛的临床关系。对36例SPR中使用电刺激阈值法所取得各脊神经后根内的神经小束的电刺激阈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彼此间的联系和可能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在SPR术中所切断的神经小束与保留束的电刺激阈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每一神经根内切断神经小束与保留神经小束的电刺激阈值亦有显著差异。证明,用脊神经后根内神经小束的电刺激阈值方法来施行SPR简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根 切断术 神经小束 电刺激阈值
下载PDF
蚊子口针刺入皮肤的刺入力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孔祥清 曲艳东 +1 位作者 章文姣 吴承伟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60-63,共4页
蚊子能够依靠一个大长径比的高弹性、高强度的天然"微针"——口针无痛地刺入人体皮肤并吸食血液,且刺入过程中从未发生过任何强度问题。本文设计1套高精度微力测量系统对蚊子口针刺入皮肤的刺入力进行在体测量。测量结果表明... 蚊子能够依靠一个大长径比的高弹性、高强度的天然"微针"——口针无痛地刺入人体皮肤并吸食血液,且刺入过程中从未发生过任何强度问题。本文设计1套高精度微力测量系统对蚊子口针刺入皮肤的刺入力进行在体测量。测量结果表明,蚊子口针刺破皮肤时的刺入力仅约16μN,而且蚊子在进一步的刺入皮肤过程中,口针作用力还将进一步减小并保持在一个极小的值(甚至接近零)附近上下波动,而采用同样实验方案测量的特制人造针头(尖端曲率半径仅约1μm)的刺入力可达165mN,且随着刺入深度的增加人造针头作用力还将继续增加。通过对蚊子口针的刺入机制分析,发现蚊子口针的微纳观结构及特殊的刺入方式是使其刺入皮肤超级省力的根本原因。该研究结果可为微针给药系统及微针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蚊子口针 刺入力
原文传递
超声成像测量不同姿势下腓肠肌形态的信度 被引量:4
17
作者 职文倩 刘超然 王宁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36-1341,共6页
目的探讨肌肉骨骼超声测量站立位和俯卧位下人体腓肠肌内侧肌结构参数的信度,并比较不同姿势下腓肠肌内侧肌结构参数的差异。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由2名操作者使用肌肉骨骼超声分别获取健康青年人30例俯卧位和站立位右侧腓肠肌... 目的探讨肌肉骨骼超声测量站立位和俯卧位下人体腓肠肌内侧肌结构参数的信度,并比较不同姿势下腓肠肌内侧肌结构参数的差异。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由2名操作者使用肌肉骨骼超声分别获取健康青年人30例俯卧位和站立位右侧腓肠肌内侧肌超声图片,测量肌肉厚度、肌纤维长度和羽状角。3 d后由其中一名操作者使用同样的方法测量。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测量标准误差(SEM)和最小可检测变化值(MDC),比较两种姿势下参数的差异。结果俯卧位下测试者间ICC=0.932~0.943,重测ICC=0.880~0.915;站立位下测试者间ICC=0.922~0.938,重测信度ICC=0.839~0.925。俯卧位和站立位下,肌肉厚度、肌纤维长度和羽状角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站立位下测试者间SEM小于俯卧位,俯卧位下重测MDC小于站立位。结论超声测量站立位及俯卧位下腓肠肌内侧肌的结构参数具有良好的信度;腓肠肌形态学测量站立位更准确,俯卧位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骨骼超声 肌肉厚度 肌纤维长度 羽状角 信度
下载PDF
正中神经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文宏 刘新阁 +5 位作者 王德芬 祁庆彬 常万绅 许会敏 张伟 扬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7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的临床疗效,观察供体神经的变化。方法在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屈肘功能障碍时,应用正中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吻合重建屈肘功能14例,并进行10~36个月的随访。根据肱二头肌肌力和肘关...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的临床疗效,观察供体神经的变化。方法在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屈肘功能障碍时,应用正中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吻合重建屈肘功能14例,并进行10~36个月的随访。根据肱二头肌肌力和肘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本组优9例,可3例,差2例。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有年龄、损伤距手术时间、臂丛神经损伤的程度、神经吻合的质量,以及功能锻炼的方式方法。手术前后供体神经功能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正中神经部分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是治疗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的一种简便、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正中神经 束支移位 屈肘功能
下载PDF
左前分支近端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的新靶点
19
作者 陈耽 郭再雄 +3 位作者 张劲林 李康 丁燕生 唐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第6期485-492,共8页
目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合并电轴右偏的窄QRS波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通常被认为起源于左前分支(LAF)近端。探讨这类LAF近端室早的确切来源和电生理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22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合并电轴右偏的窄QRS波室早患者。在窦... 目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合并电轴右偏的窄QRS波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通常被认为起源于左前分支(LAF)近端。探讨这类LAF近端室早的确切来源和电生理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22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合并电轴右偏的窄QRS波室早患者。在窦性心律和室早期间对束支电位(FP)进行详细三维标测。同时使用心腔内超声重建主动脉窦、左室和乳头肌详细三维图形。结果在窦性心律下,在主动脉窦下方可发现一簇FPs,这些FPs代表了左束支系统的一个独立分支,该分支向主动脉根部逆行延伸。将这个分支命名为主动脉根部盲端束(RARB)。LAF近端与RARB末端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3.5±4.2)mm。在所有患者中,室早的最早激动点(EAS)均在RARB末端,室早的FP-V间期为(35.1±4.3)ms。从右冠窦(RCC)到EAS的最短距离为(5.3±3.5)mm。在45.5%(10/22)的病例中,RCC处消融可成功消除室早。在其余病例中,左室心内膜面EAS消融可成功消除室早。结论RARB末端是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合并电轴右偏的窄QRS波室早的真正起源点。RARB与左室传导系统主干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因此在RCC或左室心内膜面EAS消融成功率高且损伤传导束的风险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导管消融 主动脉根部盲端束 左前分支近端 室性早搏
原文传递
不同接穗及砧木对红松针叶束嫁接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殷霈瑶 魏彪 《林业科技》 2018年第6期7-9,59,共4页
利用不同接穗和砧木进行红松针叶束嫁接试验的结果表明:选用樟子松、赤松为砧木进行嫁接,成活率略低于红松同砧嫁接,萌芽率和成苗率显著高于同砧嫁接。当年生针叶嫁接效果最好,不同无性系对成活率影响显著。采穗宜选用树龄60年以下的母... 利用不同接穗和砧木进行红松针叶束嫁接试验的结果表明:选用樟子松、赤松为砧木进行嫁接,成活率略低于红松同砧嫁接,萌芽率和成苗率显著高于同砧嫁接。当年生针叶嫁接效果最好,不同无性系对成活率影响显著。采穗宜选用树龄60年以下的母树,在树冠中、上部采穗,可以获得较高的萌芽率和成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针叶束 嫁接 砧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