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西安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调研 被引量:5
1
作者 范云芳 《中国发展》 2012年第2期55-59,共5页
该文阐述了西安市长安区和高陵县依据当地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土地流转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因观念问题、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市场机制不健全、法规不完善等产生的诸多制约因素。因此,该文提出应该在尊重农民意愿... 该文阐述了西安市长安区和高陵县依据当地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土地流转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因观念问题、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市场机制不健全、法规不完善等产生的诸多制约因素。因此,该文提出应该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健全法律法规、发展社会服务业、创新流转机制等,加速土地科学合理流转,同时也要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模式
下载PDF
耦合动力、外部作用与农地流转的优化路径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伟 李长健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99,共9页
长江经济带土地流转模式主要有"政府+农民"型、"市场+资本"型、"交易中介+农业产业"型等三种。人地和谐性、经济发展性、城乡协调性、区域差异性是构成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内在耦合动力。农村土地流转模... 长江经济带土地流转模式主要有"政府+农民"型、"市场+资本"型、"交易中介+农业产业"型等三种。人地和谐性、经济发展性、城乡协调性、区域差异性是构成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内在耦合动力。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外在作用机制包括市场作用的深度、政府作用的力度、社区作用的宽度、制度作用的强度及资源作用的梯度。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优化应遵循安全化、多样化、阶段化、规范化、可持续化和法治化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模式 市场配置资源 “三农”问题
下载PDF
河西走廊永昌县农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鄢继选 康霞 +2 位作者 张梅花 孙栋元 乔蕻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5期143-148,共6页
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国家出台了“三权分置”政策来促进土地流转。以永昌县为例,利用计量统计模型研究了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样本区农地流转意愿强,农地流转率达79.... 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国家出台了“三权分置”政策来促进土地流转。以永昌县为例,利用计量统计模型研究了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样本区农地流转意愿强,农地流转率达79.61%;(2)户均农地流转规模较小,转出规模小于0.30 hm^(2)的户数占78.14%,转入规模大于0.30 hm^(2)的户数占65.21%;(3)农地流转主体主要为本小组村民和亲戚朋友,流转方式以租赁为主;(4)农地转出转入原因的差异性明显;(5)不同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均有差异,其中承包土地的重要性、家庭人均农业收入、农业政策感知和村集体组织流转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影响显著。综上,土地流转受国家政策影响明显,还需进一步加强流转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户行为 LOGISTIC模型 永昌县
下载PDF
吉林省中部地区耕地流转模式初探
4
作者 李慧 白青竹 +1 位作者 任延辉 张井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1期219-220,248,共3页
研究耕地流转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区域化种植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文章对吉林省3个地区6个县市960户农民进行抽样调查,按流转时间和规模对耕地流转进行了初步分类分析,同时对各种耕地流... 研究耕地流转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区域化种植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文章对吉林省3个地区6个县市960户农民进行抽样调查,按流转时间和规模对耕地流转进行了初步分类分析,同时对各种耕地流转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目前在该地区以短期小规模流转为主要的流转模式,长期小规模流转模式很少见,长期大规模流转模式极少发生。探讨了短期小规模流转模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长期小规模流转模式有一定的生存空间,虽然长期大规模流转有利于集约化管理、降低投入、提高作物单产、保护生态、增强作物品质,但还需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保障农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粮食主产地区 耕地流转 模式 农民收入
下载PDF
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影响分析——基于有序Probit模型的估计 被引量:16
5
作者 许恒周 金晶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78-1583,共6页
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但由于土地生产、社会保障功能的双重作用,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对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农户调查问卷,在测算农地市场发育程度的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模型... 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但由于土地生产、社会保障功能的双重作用,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对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农户调查问卷,在测算农地市场发育程度的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因素中,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有儿子、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农地流转类型等都有着显著影响,并且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民愿意选择社会养老保障方式的概率就增加38.2%;而性别、外出务工经历、子女数量、承包土地面积和对社会养老认知程度则对养老保障模式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市场 养老保障模式 有序Probit 影响
原文传递
农地流转:固定收益模式vs.共享收益模式
6
作者 顾波军 钟小婷 付雨芳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7-164,共8页
利益分配是农地流转的核心问题。本文以一个区域的农户和一个农产品种植企业为研究对象,以自愿流转为前提刻画农地流转意愿函数;进而分别构建固定收益模式与共享收益模式下两阶段农地流转博弈模型;并通过两种收益分配模式下最优决策以... 利益分配是农地流转的核心问题。本文以一个区域的农户和一个农产品种植企业为研究对象,以自愿流转为前提刻画农地流转意愿函数;进而分别构建固定收益模式与共享收益模式下两阶段农地流转博弈模型;并通过两种收益分配模式下最优决策以及收益的比较揭示不同利益分配方式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机制;最后,本文结合农业生产数据运用数值算例对理论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和说明。研究发现:无论农户是否共享农地流转后的经营性收益,本文所构建的农地流转博弈模型均存在唯一最优的均衡策略;相比于固定收益模式,以共享收益模式流转农地不仅能够降低流转价格、而且能够提高农户流转意愿;以固定收益模式为比较基础,存在帕累托改善区间,使得在共享收益模式下参与农地流转的种植企业和农户同时得到改善且维持政府处境不变;政府补贴完全资本化为农地流转价格,有助于提升农户期望收益,并且适当提高政府补贴幅度可以扩大共享收益模式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户农地流转意愿 固定收益模式 共享收益模式
下载PDF
基于Shapley值法的农地经营权流转收益分配研究——以海口市施茶村产业合作模式为例
7
作者 陈莹 龙彤 《土地经济研究》 2021年第2期99-115,共17页
农地经营权流转中建立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关系有利于保障各利益主体的权益,维持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农业产业效益。本研究以海口市施茶村石斛产业合作模式为例,通过访谈获取不同合作模式下各主体成本—收益的数据资料,运用Shapley值法... 农地经营权流转中建立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关系有利于保障各利益主体的权益,维持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农业产业效益。本研究以海口市施茶村石斛产业合作模式为例,通过访谈获取不同合作模式下各主体成本—收益的数据资料,运用Shapley值法测算在新型合作模式下各主体的收益值及分配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后在粗加工产品和细加工产品产业链中,农户、村集体和企业的收益均有明显提升,根据各主体贡献从理论上测算出农户、村集体和企业的收益分配比例在粗加工产品和细加工产品产业链中应分别为47.93%、5.17%、41.90%和7.92%、2.93%、84.15%,合作社提取收益的5%作为积累资金。因此,应提高农户和村集体的收益分配比例,降低企业过高的收益分配比例,在长远发展过程中,应让代表农户利益的村集体所有权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经营权流转 收益分配 SHAPLEY值法 产业合作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