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田防护林生态作用特征研究 被引量:78
1
作者 范志平 曾德慧 +2 位作者 朱教君 姜凤岐 余新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0-133,140,共5页
农田防护林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屏障,对生态安全与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围绕农田防护林对风速结构及风蚀驱动力的影响、林网体系边界层气流物理特征以及对作物生长环境的调节作用等方面,综述了农... 农田防护林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屏障,对生态安全与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围绕农田防护林对风速结构及风蚀驱动力的影响、林网体系边界层气流物理特征以及对作物生长环境的调节作用等方面,综述了农田防护林生态作用特征及其研究现状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田防护林生态作用特征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农田防护林生态作用特征研究重点与研究热点,对农田防护林学这一学科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生态作用 风速结构 风蚀驱动力 边界层交流物理特征
下载PDF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农田林网自动识别 被引量:15
2
作者 吕雅慧 张超 +3 位作者 郧文聚 李鹏山 桑玲玲 陈英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7-163,共7页
以0.5 m的Geo Eye-1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充分利用影像的纹理和光谱信息,研究农田林网高分辨率遥感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二维熵值构建分类决策树,并结合辅助数据初步提取出带状的农田林网;其次对该结果进... 以0.5 m的Geo Eye-1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充分利用影像的纹理和光谱信息,研究农田林网高分辨率遥感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二维熵值构建分类决策树,并结合辅助数据初步提取出带状的农田林网;其次对该结果进行形态学处理,得到连续、细化的农田林网识别结果。选取甘肃省临泽县河西走廊中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绿洲的部分区域为研究区,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构建的方法,农田林网的自动识别精度均在92%以上,平均精度达到92.97%,空间位置吻合度均在86%以上,平均吻合度达到93.13%,满足土地整治等工程监管的实际需求。该方法可为农田林网建设及相关工程监管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林网 遥感 高空间分辨率 决策树 形态学
下载PDF
旷野风速对林网内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吕仁猛 丁国栋 +2 位作者 郝玉光 包岩峰 郭亚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为了揭示旷野风速对农田林网内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的影响,通过空间多点实地观测,利用传统统计分析、Surfer软件、地统计学等方法对3种风速(5.4,7.2和10.3m/s)条件下的林网内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旷野风速下主林... 为了揭示旷野风速对农田林网内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的影响,通过空间多点实地观测,利用传统统计分析、Surfer软件、地统计学等方法对3种风速(5.4,7.2和10.3m/s)条件下的林网内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旷野风速下主林带的背风面均形成一个较大范围的降风区;3种旷野风速下林网平均降低风速效能为26.1,23.3和25.7%,平均有效防护面积比为50.8%,41.7%和47.7%,林网的总体防护效能在风速为5.4m/s时为最大,风速为7.2m/s时为最小;3种不同旷野风速下林网风速空间变异函数均可以较好地拟合为球状模型,3种旷野风速下网格内风速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较小,均小于25%,林网内风速均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旷野风速对林网内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的影响比较复杂,并不是单一的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受林带结构及疏透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旷野风速 农田防护林网 风速分布 防风效能
下载PDF
民勤绿洲农田防护林结构配置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锦春 廖空太 +2 位作者 满多清 严子柱 李得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56,共4页
依据防护林区域配置及防护功能特征,将民勤绿洲农田防护林分为5个类型,分析了防护林树种组成、结构配置、林木生长及防护结构特征,对不同地段防护林配置方式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杨树轮换建主带、松杨混交改副带、枣粮间作布网格的农田防... 依据防护林区域配置及防护功能特征,将民勤绿洲农田防护林分为5个类型,分析了防护林树种组成、结构配置、林木生长及防护结构特征,对不同地段防护林配置方式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杨树轮换建主带、松杨混交改副带、枣粮间作布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模式,将对整个河西防护林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 农田防护林 多样性
下载PDF
河套灌区典型农田防护林结构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孙旭 高岗 +1 位作者 高永 张向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6-130,共5页
文中以灌区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对灌区两种杨树两种主林带间距内的防护效益、经济效益、节水效益方面选择若干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分两个时段对四种农田防护林模式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结果为主林带200m间距内综合效益优于100... 文中以灌区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对灌区两种杨树两种主林带间距内的防护效益、经济效益、节水效益方面选择若干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分两个时段对四种农田防护林模式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结果为主林带200m间距内综合效益优于100m间距内;小美旱杨防护林网优于新疆杨防护林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综合效益评价 小美旱杨 新疆杨
原文传递
Surfer软件在农田防护林网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苏繁星 关文彬 +1 位作者 冶民生 李春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4期88-91,共4页
为从空间上研究农田防护林网的防护作用范围,利用Surfer软件强大的等值线与三维图形绘制功能,以及用空间数据的形式表达区域内各因子分布格局的特点,通过用Surfer对野外数据进行分析的实例说明该软件的成图过程,并通过与以往方法的比较... 为从空间上研究农田防护林网的防护作用范围,利用Surfer软件强大的等值线与三维图形绘制功能,以及用空间数据的形式表达区域内各因子分布格局的特点,通过用Surfer对野外数据进行分析的实例说明该软件的成图过程,并通过与以往方法的比较得出Surfer软件在数据制图与分析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田防护林及水土保持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ER软件 农田防护林 水土保持 空间变化 等值线图 三维图形
下载PDF
不同树种结构对农田防护林效益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9
7
作者 周志强 张双 刘彤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15,共3页
研究了在小黑杨、落叶松、樟子松防护林带防护范围内,玉米、大豆、向日葵的光合指标及土壤水分。结果表明:对各作物种植区土壤水分的影响,杨树林带最大,樟子松次之,落叶松最小。杨树林带胁地范围1.6H(杨树平均树高H的1.6倍)内,大豆光合... 研究了在小黑杨、落叶松、樟子松防护林带防护范围内,玉米、大豆、向日葵的光合指标及土壤水分。结果表明:对各作物种植区土壤水分的影响,杨树林带最大,樟子松次之,落叶松最小。杨树林带胁地范围1.6H(杨树平均树高H的1.6倍)内,大豆光合指标最优,玉米最弱。1.6H外,向日葵光合指标最优,大豆最弱;落叶松林带胁地范围0.8H(落叶松平均树高H的0.8倍)内,玉米光合指标最优。0.8H外,3种作物的光合指标近似;樟子松林带胁地范围0.8H(樟子松平均树高H的0.8倍)内,3种农作物的光合指标近似。0.8H外,玉米光合指标最优,大豆最弱。对玉米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杨树林带最大,落叶松最小;对向日葵的光合的影响,杨树最大,樟子松最小;3种树种对大豆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光合作用 树种 土壤水分
下载PDF
不同配置农田防护林对田间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栋 肖辉杰 +2 位作者 辛智鸣 贾宏涛 曹琪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3-230,共8页
河套灌区是我国最大的引黄灌区,区内水资源匮乏,农田防护林系统在灌区土壤水分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明确防护林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综合分析了防护林网内土壤蒸发、风速、光照强度、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细根... 河套灌区是我国最大的引黄灌区,区内水资源匮乏,农田防护林系统在灌区土壤水分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明确防护林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综合分析了防护林网内土壤蒸发、风速、光照强度、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细根生物量密度及土壤容重等因素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置的农田防护林网内田间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水平方向上土壤含水量与林带距离呈正向关系,主要影响因子为风速、土壤蒸发和1 H(H为防护林树高)范围内的细根生物量密度;垂直方向上0-80 cm土壤水分从表层向下逐渐增加,主要影响因子为20-8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密度、土壤容重和表层土壤蒸发。不同配置农田防护林系统对田间土壤水分影响差异明显,2行小美旱杨+2行二白杨疏透度为45%的防护林的防护效益最好,田间土壤含水量最高。研究结果明确了不同配置防护林的农田土壤水分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子,可以为合理的防护林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土壤含水量 林网内小气候 土壤蒸发 细根生物量密度
下载PDF
林带冬季相结构参数及透风系数的算法推导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志刚 任昱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1,共6页
从林带结构参数——疏透度β、立木表面积疏透度S'、立木体积疏透度V'、地上生物表面积密度C、地上生物体积密度W的定义和运算关系出发,推演出冬季相林带结构参数之间、以及它们与林带透风系数α、林带宽度D、枝条平均直径d的... 从林带结构参数——疏透度β、立木表面积疏透度S'、立木体积疏透度V'、地上生物表面积密度C、地上生物体积密度W的定义和运算关系出发,推演出冬季相林带结构参数之间、以及它们与林带透风系数α、林带宽度D、枝条平均直径d的相互关系,其表达式为:W=V'/D=1/4dC=dS'/4D=-πdlnβ/4D=-0.1πdlnα/D该式是对几个主要结构参数之间具有同质性的证明,说明不同结构参数概念具有本质上的继承性和一致性,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排他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换算的,为林带防风效应评价运算提供了方便。导出一组适合我国北方干旱风沙区农田防护林带防风效应评价的运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疏透度 立木疏透度 表面积密度 体积密度 透风系数
下载PDF
我国绿洲防护林冬季相防风效应的估算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志刚 辛智鸣 +4 位作者 赵英铭 马学献 陈峰 乌拉 肖彩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0-96,共7页
以林网区贴地层相对风速为目标函数,以动力平衡为基础,利用立木蓄积量指数(单位面积农田所拥有的立木蓄积量)与林网冬季相防风效应的近似对应关系,估算我国北方农田林网化对冬春季地面风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绿洲防护林立木蓄积... 以林网区贴地层相对风速为目标函数,以动力平衡为基础,利用立木蓄积量指数(单位面积农田所拥有的立木蓄积量)与林网冬季相防风效应的近似对应关系,估算我国北方农田林网化对冬春季地面风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绿洲防护林立木蓄积量整体不足,冬春季防风效应较差,局部可观测到很好的防风效应但不具有普遍性;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小时增量效益较好,立木蓄积量指数越大增量效益越小,裸耕地和蓄积量很少的地区存在较大的防风效应增益区间;修枝对防风效应的影响在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小的区域明显,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大的区域不必牺牲木材经济价值而保留很多侧枝;对于立木蓄积量指数已经很大的地区,没有必要要求生长量大于采伐量、蓄积量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相对风速 动力速度 农田面积 立木蓄积量
下载PDF
农田防护林对田间地表节肢动物分布的影响——以昌图县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边振兴 杨祎博 +2 位作者 果晓玉 张宇飞 于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35-1846,共12页
提升农田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生态农业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探讨农田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本研究在辽宁省昌图县金家镇选取8个农田-防护林单元(每个单元即为1个田块),使用陷阱法调查了不同类型林带(完整型、残缺型、消亡型)相邻的农田... 提升农田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生态农业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探讨农田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本研究在辽宁省昌图县金家镇选取8个农田-防护林单元(每个单元即为1个田块),使用陷阱法调查了不同类型林带(完整型、残缺型、消亡型)相邻的农田中,距林带不同距离处(0 m、50 m、100 m、150 m、200 m)地表节肢动物的分布情况,同时记录林带内的植被群落特征。采用方差分析以及群落排序的方法,分析了林带类型、距离梯度以及林带植被结构对农田地表节肢动物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消亡型相比,完整型和残缺型林带相邻的农田物种多度显著较高,物种多样性在各类型林带农田间无显著差异,与完整型及残缺型林带相邻的农田维持着区别于消亡型林带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2)完整型和残缺型林带相邻的农田物种多度梯度变化显著,随距林带距离的增加均呈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不同类型林带农田中,物种多样性随距林带距离的增加逐渐递减,边缘效应显著。3)林带中草本层物种多度和乔木层盖度是影响农田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共解释了35.4%的节肢动物数量变异;不同节肢动物物种对林带植被结构的响应存在差异,步甲和蜘蛛作为当地农业景观中主要的天敌类群,与上述林带植被结构因子关系密切:林带内较高的草本层物种多度有利于增加农田中某些步甲常见种的多样性,而较高的乔木层盖度有利于增加蜘蛛目常见科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作为研究区主要的非耕作生境类型,能够显著提升相邻农田中地表节肢动物的多度,对于物种多样性的提升作用则不明显;林带内草本层物种多度以及乔木层盖度对蜘蛛、步甲等多类天敌多样性保护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加强农业景观中现有林地的改造和提升,如营造适宜盖度的上层林木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昌图县 地表节肢动物 分布 群落结构
下载PDF
Effect of farmland shelterbelts on gully erosion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4
12
作者 Rongxin Deng Wenjuan Wang +1 位作者 Haiyan Fang Zhihong Ya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941-948,共8页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ain-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Increasingly severe gully erosion in this region has destroyed much farmland and reduced grain production. We analy...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ain-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Increasingly severe gully erosion in this region has destroyed much farmland and reduced grain production. We analyzed SPOT5 imagery from 2007 and TM imagery from 2008 to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s of gullies and farmland shelterbelts in Kedong County an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farmland shelterbelts on gully erosion. The ima- gery revealed 2311 gullies with average density of 418.51 m km-2, indicating very serious gully erosion. With increasing slope gradient there was an inverse trend between gully density and shelterbelt density, indicating that farmland shelterbelts can prevent gully erosion. The defense effect of farmland shelterbelts against gullyerosion varied with distance: for distances 〈120 m, the defense effect was consistent and very strong; for distances of 120-240 m, a weak linear decrease was found in the defense effect; and for distances 〉240 m, the defense effect of the shelterbelts was significantly weaker. We recommend an optimal planting density of farmland shel- terbelts for the prevention of gully erosion at 1100-1300 m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soil region Gully density Gullyerosion farmland shelterbelts Northeast China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防护林网胁地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宁庚 左忠 潘占兵 《宁夏农林科技》 2016年第11期22-25,F0002,共5页
以防护林胁地状况为研究重点,在综合分析国内外防护林胁地问题研究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宁夏引黄灌区窄林带、小网格白蜡、臭椿混交成熟防护林生长及胁地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目前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防护林网日趋成熟,林网过密、... 以防护林胁地状况为研究重点,在综合分析国内外防护林胁地问题研究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宁夏引黄灌区窄林带、小网格白蜡、臭椿混交成熟防护林生长及胁地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目前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防护林网日趋成熟,林网过密、树冠过高过大、林带胁地严重、树种单一,农林矛盾突出。由于林带胁地作用,距离防护林带不同水平距离耕作层内土壤养分变化也较明显,1 H处及以内林带胁地明显,其中0.2 H、0.5 H玉米单株地上鲜生物量分别减少了52.72%和26.06%。上述分析表明,采用大网格为主导的新型、疏透型农田防护林网更新技术已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引黄灌区 农田防护林 胁地
下载PDF
不同配置农田防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天义 田丽萍 +2 位作者 潘存娥 李贞贞 刘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10-2415,共6页
【目的】为科学合理经营、管理农田防护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新疆石河子150团不同配置农田防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防护林土壤壤土占85.71%,而黏土组仅占14.29%;农田防护林土壤容重1.3-1.51 g/cm3;pH值7... 【目的】为科学合理经营、管理农田防护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新疆石河子150团不同配置农田防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防护林土壤壤土占85.71%,而黏土组仅占14.29%;农田防护林土壤容重1.3-1.51 g/cm3;pH值7.06-9.67;土壤碱解氮为14.00-56.00 mg/kg,速效磷5.12-16.30 mg/kg,速效钾68.42-500.00 mg/kg。【结论】150团土壤属于碱性土;随防护林防护年限的增长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得到改善,其中胡杨×沙枣模式改善效果较好;该地区防护林土壤富钾,少磷,缺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土壤 理化性质
下载PDF
绿洲林网区上层动力速度与防风效应估算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英铭 辛智鸣 +2 位作者 王志刚 马学献 吴立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3-99,共7页
为准确评估大范围绿洲防护林对上层气流动力速度的影响,利用动力平衡法推导上层气流相对动力速度的公式,并在4个不同结构网格进行实测估算,同时利用磴口荒漠生态定位站50 m通量塔风速数据拟合估算,得到4,5月大风时段防护林健全的绿洲区... 为准确评估大范围绿洲防护林对上层气流动力速度的影响,利用动力平衡法推导上层气流相对动力速度的公式,并在4个不同结构网格进行实测估算,同时利用磴口荒漠生态定位站50 m通量塔风速数据拟合估算,得到4,5月大风时段防护林健全的绿洲区内部上层相对动力速度v'*约为1.3。分析绿洲防护林边缘区和内部上层动力速度变化的力学机制、防护林树高以下动力速度的构成因素,给出绿洲区地面阻力评价的方法,并以贴地层相对风速γ为目标参数构建大范围绿洲区防风效应评价的近似计算公式γ=v'*α(1/2)2l/[2α2l+(1-α2)A2]。阐述透风系数α、以树高倍数表示的林带间距l、树高的对数积分特征值A与林网区整体防风效应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相对风速 透风系数 林带间距 动力速度
下载PDF
沙尘热动力机制与农田防护林抑尘机理
16
作者 王志刚 贾若尘 +4 位作者 罗凤敏 刘明虎 刘芳 巴超群 刘志民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2,共7页
沙尘天气包括尘卷风、扬沙和沙尘暴等起沙扬尘过程,对生态、生产、生活危害很大。近年沙尘暴频繁发生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农田防护林防控沙尘作用的争论。鉴于此,作者重点讨论了强对流沙尘暴形成和发展的热动力作用机制,包括尘卷风及沙... 沙尘天气包括尘卷风、扬沙和沙尘暴等起沙扬尘过程,对生态、生产、生活危害很大。近年沙尘暴频繁发生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农田防护林防控沙尘作用的争论。鉴于此,作者重点讨论了强对流沙尘暴形成和发展的热动力作用机制,包括尘卷风及沙尘暴中尘土上升的热动力作用机理、尘土热动力量值、干飑线黑风暴与飑线雹暴升力能量密度等参数的估算,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农田防护林防控沙尘暴的机理和作用:(1)减缓地表热力积蓄,摩擦消耗平流和对流能量,有效防止地表风蚀起尘;(2)林网区静风空间能够捕获尘粒、过滤尘土;(3)促进高空含尘气流与近地面乱流交换,使微尘不断进入滞尘空间被过滤。未来应加强尘源地监控、尘土热动力强化风力的正反馈作用以及不同农田防护林配置的抑尘效果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强对流沙尘暴 尘土热动力 农田防护林
原文传递
农田防护林对库尔勒香梨火疫病影响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桑巴叶 陈启民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2期4-6,11,共4页
为了解农田防护林对香梨火疫病的影响,对尉犁县6块农田库尔勒香梨树的感病情况进行调查,探究农田防护林对梨火疫病传播蔓延的限制作用。结果表明:靠近防护林带的香梨树感病率最低,具有一定规模、林相完整的防护林可以减少或隔绝园区梨... 为了解农田防护林对香梨火疫病的影响,对尉犁县6块农田库尔勒香梨树的感病情况进行调查,探究农田防护林对梨火疫病传播蔓延的限制作用。结果表明:靠近防护林带的香梨树感病率最低,具有一定规模、林相完整的防护林可以减少或隔绝园区梨火疫病原菌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害发生;梨火疫病病情在农田内的发生并不均匀,呈现团块结构分布。在规划梨园防护林时,需要充分考虑主风向,特别是主要害风的方向。此外,在防治过程中应采取分区定点、强化防治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农田防护林 梨火疫病
下载PDF
河西走廊酒泉绿洲农田防护林格局与结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王亦庄 赵文智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7-245,共9页
绿洲农田防护林可以有效保护绿洲免遭风沙危害,但规格过高的防护林体系不仅消耗水资源,而且有胁地和减产等负面作用,因此在景观尺度上研究农田防护林空间格局、带斑比及其结构是建立节水型绿洲的基础。酒泉绿洲位于讨赖河流域中游、河... 绿洲农田防护林可以有效保护绿洲免遭风沙危害,但规格过高的防护林体系不仅消耗水资源,而且有胁地和减产等负面作用,因此在景观尺度上研究农田防护林空间格局、带斑比及其结构是建立节水型绿洲的基础。酒泉绿洲位于讨赖河流域中游、河西走廊西段,是典型的干旱区绿洲。本文选择酒泉绿洲为研究对象,围绕基于遥感数据提取绿洲防护体系的数据源选择与提取方法、绿洲农田防护林体系格局及其尺度依赖性、农田防护林结构等科学问题,探讨了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农田防护林属性的方法、分析讨赖河中游农田防护林的空间格局和结构。研究表明:(1)使用哨兵-2A遥感影像,利用防护林与农作物生长的物候差异,选择合适时间的遥感数据,可以有效提取农田防护林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绿洲农田防护林网的带斑比及其分布状况,计算结果与实地调查相符;(2)讨赖河中游酒泉绿洲农田防护林以新疆杨为主,农田中超过80%的林网带斑比为2.50%~7.50%,具有明显的随尺度变化特征,表现为0.1~10 km内尺度效应明显,10~20 km内随幅度增加尺度效应减弱,当幅度大于20 km时尺度效应逐渐消失;(3)农田防护林平均树高17.5 m,平均胸径25.7 cm,整体以通风结构为主,林网完整度指数普遍小于0.40,缺网断带现象明显,林网完整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河西走廊 酒泉绿洲 林网结构 尺度效应
原文传递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农田防护林营建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宏武 赵小军 +2 位作者 吴宏宇 袁晓东 杜凤梅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0年第6期41-44,共4页
文章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农田防护林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适用于当地的绿洲农田防护林营建技术。从造林模式和造林技术两方面对沙漠绿洲农田防护林营建技术进行了介绍。造林模式包括:①综合防护林模式;②乔灌混交防护林模式;③乔木防... 文章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农田防护林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适用于当地的绿洲农田防护林营建技术。从造林模式和造林技术两方面对沙漠绿洲农田防护林营建技术进行了介绍。造林模式包括:①综合防护林模式;②乔灌混交防护林模式;③乔木防护林模式。从造林树种、造林地选择、整地、苗木、造林时间、株行距、栽植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造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农田防护林 营建技术
下载PDF
农田-防护林体系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水碳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俊英 肖辉杰 +3 位作者 冯天骄 王栋 辛智鸣 杨润泽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422,共9页
农田防护林系统对改善环境、防风治沙、保护农田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农-林系统界面处的植被细根空间分布随距林带边缘距离有所差异,将影响农作物对土壤水分吸收和土壤有机碳积累.选取内蒙古河套灌区典型防护林-农田样地,分析样带上距主林... 农田防护林系统对改善环境、防风治沙、保护农田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农-林系统界面处的植被细根空间分布随距林带边缘距离有所差异,将影响农作物对土壤水分吸收和土壤有机碳积累.选取内蒙古河套灌区典型防护林-农田样地,分析样带上距主林带0.3H、0.5H、0.7H和农田中心的防护林与农田作物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细根生物量(FRBD)、土壤水分含量(SMC)及土壤有机碳(SOC)的分布特征,评价各样点的土壤水分亏缺(SMD)以及土壤有机碳累积(SOCA).在此基础上探讨防护林细根对农田SMC和SOC的影响.结果显示:(1)林带边缘植被细根主要分布在0-100 cm,其中西葫芦细根密集区在0-20 cm土层,防护林细根密集区在20-60 cm土层,林农细根上下交错分布.(2)林缘附近SMC表现为亏缺状态,SMD主要发生在0-100 cm土层,随着林带距离的增加SMD减轻;在垂直方向上SMD大致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防护林与农作物水分竞争区域主要在20-60 cm土层.(3)林缘附近SOC处于碳汇状态,随着与林带距离的增加SOCA逐渐减小;100-200 cm土层SOCA是0-100 cm土层2-7倍,在100-200 cm土层SOC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4)各样点在0-200 cm土层FRBD、SOCD和SMC三者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三者相互影响主要发生在0-100 cm土层.(5)整个土层土壤碳水耦合协调度均为不协调发展,在0-100 cm土层其基本处于失调衰退类.本研究表明防护林与农作物细根交错分布形成了农林复合系统水资源有效利用的格局,但土壤碳水耦合度的不协调发展,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细根生物量 土壤水分亏缺 土壤有机碳累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