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榆林风沙区农田防护林结构配置与效益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封斌 高保山 +2 位作者 麻保林 符亚儒 杨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4,共7页
采用选点调查与常规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榆林风沙区农田防护林的林带结构配置特征、防护效益、树种选择以及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区域划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榆林风沙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具有显著降低风速和调节农田小气候的作用,能有效促... 采用选点调查与常规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榆林风沙区农田防护林的林带结构配置特征、防护效益、树种选择以及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区域划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榆林风沙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具有显著降低风速和调节农田小气候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农业高产稳产;林带结构选择应以稀疏型为主,林带总平均疏透度控制在30%~50%,主林带间距以150~200 m为宜,副林带间距200~300m为宜,林带树种选择应主要考虑生态适应性、防护性和经济效益,选择长效速生的杨树、常绿的樟子松、抗病虫性能好的新疆杨和经济效益好的梨、苹果、桑树等;同时还将榆林风沙区划分为3个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类型区,提出把农田同整个环境联系在一起,以农田为中心,把各种防风固沙和保护农田的单项措施整体考虑,综合应用,形成系统高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通过对不同类型区的客观评价分析,提出了适合榆林风沙区不同地类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10种最佳结构配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区 农田防护林 结构配置 模式 效益研究
下载PDF
衢县盆地农田防护林生态建设模式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菊仙 《浙江林业科技》 2001年第5期71-72,共2页
结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展了农田防护林生态建设模式示范试验,提出在农田区内建设柑桔、椪柑、桧柏等防护林带模式,为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及粮区产业结构调整探索新途径。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生态环境 生态建设模式
下载PDF
农田防护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素形态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德文 季倩如 +3 位作者 刘英 周文玲 吴嘉仪 赵雨森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5,25,共9页
探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素形态变化,以阐明农田防护林地对土壤氮循环的影响,为农田防护林的建设管理提供依据。该研究选取黑龙江省拜泉县樟子松纯林、落叶松纯林、樟子松×落叶松混交林3种典型农田防护林型的土壤,测定土壤理化指标... 探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素形态变化,以阐明农田防护林地对土壤氮循环的影响,为农田防护林的建设管理提供依据。该研究选取黑龙江省拜泉县樟子松纯林、落叶松纯林、樟子松×落叶松混交林3种典型农田防护林型的土壤,测定土壤理化指标、氮素形态指标及氮转化功能基因拷贝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混交林根际土壤的酸性程度高于纯林,其中,樟子松纯林根际土壤pH显著高于其他林型,落叶松纯林土壤电导率最高,其根际电导率值高达(53.33±2.54)μS/cm,混交林土壤容重显著大于纯林(P<0.05);混交林两树种的根际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各自纯林(P<0.05),表明混交林土壤氮素成分在3种林型中最优;与其他林型相比,樟子松纯林根际土壤功能基因拷贝数(amoA-AOA、amoA-AOB、nirS、nosZ、narG、nifH)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表明其影响了土壤氮转化速率,降低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氮素形态变化与土壤理化指标和氮转化功能基因密切相关,amoA-AOA基因与amoA-AOB基因分别为研究区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影响最大的因子,说明硝化作用在土壤氮转化中占主导位置。综上,防护林型的适宜建设程度由大到小为:混交林、落叶松纯林、樟子松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泉县 农田防护林 林地类型 根际与非根际 理化指标 土壤氮 功能基因
下载PDF
杨树农田防护林不同品种生长性状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立民 王丹丹 +3 位作者 李荣平 刘丽艳 赵中梅 韩国宝 《吉林林业科技》 2013年第5期21-22,40,共3页
对榆树市农田防护林不同杨树品种的生长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和林龄条件下,西+加杨的生长性状表现最为突出,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18.5 m、30.2 cm、0.537 3 m3,3种生长性状值分别为白城小黑杨、长林1号杨的103%、108%... 对榆树市农田防护林不同杨树品种的生长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和林龄条件下,西+加杨的生长性状表现最为突出,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18.5 m、30.2 cm、0.537 3 m3,3种生长性状值分别为白城小黑杨、长林1号杨的103%、108%、123%和103%、119%、149%;其次为白城小黑杨;表现最差的为长林1号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农田防护林 品种 生长性状
下载PDF
农田防护林带主根生物量空间分布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英铭 雷渊才 +5 位作者 杨文斌 郝玉光 黄雅茹 董雪 马迎宾 刘禹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6-94,共9页
绿洲农田防护林作为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固碳作用,其生物量直接决定碳储量的大小,尤其根生物量,而主根生物量是根生物量的主体部分,故探明干旱区绿洲农田防护林带主根生物量空间分布结构和规律,为干旱区乃至三北防护... 绿洲农田防护林作为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固碳作用,其生物量直接决定碳储量的大小,尤其根生物量,而主根生物量是根生物量的主体部分,故探明干旱区绿洲农田防护林带主根生物量空间分布结构和规律,为干旱区乃至三北防护林修复过程根生物量的计算提供重要的指导价值。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布和沙漠磴口绿洲选择20 a、2行结构新疆杨农田防护林带,按径级、固定样方尺寸和深度测量不同土层主根生物量,利用SPSS 18.0统计软件建立生长模型,模拟主根生物量变化过程。通过调查分析得出新疆杨11个不同土层主根生物量及分配比例模型;发现0~0.5 m和0.5~1.0 m土层囊括了87.11%~100%的主根生物量,且主根生物量分配比例在生长过程中基本恒定;0~1.5 m土层主根生物量随胸径增长而增长,唯1.5~2.0 m土层有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1.0~1.5 m和1.5~2.0 m土层在林带平均胸径长到0.228 5 m和0.363 0 m时有主根生物量分布,按胸径年增0.02 m计算,到11~18 a时新疆杨的垂直根系才能向下生长到1.0~2.0 m土层。新疆杨农田防护林主根生物量空间分布结构及规律:主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在0~1.5 m土层内,占主根97%以上的生物量;胸径达一定值时,1.5~2.0 m有主根分布;主根生物量空间分布呈近地表集中分布趋势。主根生物量近地表集中分布形成原因是:沙漠季风气候、土壤干旱和地下水位低造成植物生境干旱,植物根系生长向水性使其向水资源富集于地表灌溉水系和灌溉农田生长,是植物对干旱气候土壤和农业灌溉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根生物量 空间分布 农田防护林 绿洲 干旱区
原文传递
节水型农田防护林侧根生物量增长偏极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英铭 雷渊才 +4 位作者 杨文斌 包春燕 高君亮 黄雅茹 郝玉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3-84,共12页
为了解林带根系适应干旱气候长期进化而形成的生态特性,探明干旱区农田防护林侧根生物量分配结构,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按胸径径级和固定样方挖根,调查了乌兰布和沙漠磴口绿洲新疆杨田渠林路式农田防护林带侧根生物量。结果表明:随... 为了解林带根系适应干旱气候长期进化而形成的生态特性,探明干旱区农田防护林侧根生物量分配结构,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按胸径径级和固定样方挖根,调查了乌兰布和沙漠磴口绿洲新疆杨田渠林路式农田防护林带侧根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胸径的增长,各径级侧根生物量均有增大的趋势,粗、大侧根生物量占侧根81.55%以上,是侧根生物量主体部分,剩余为中、小、细侧根生物量;粗侧根生物量分配比例随着胸径增长而增大,大、中、小、细侧根生物量分配比例则减小。通过调查建立了17个侧根生物量增长模型,经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均显著相关。绿洲农田防护林林带5个等级侧根生物量增长呈不均衡偏极现象,随着胸径的增长,趋于粗侧根生物量分配比例单侧偏极增长趋势,这是沙漠绿洲人工林适应干旱环境进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根生物量 不均衡偏极增长 节水型 农田防护林 新疆杨
原文传递
吉林省西部农田防护林更新的模拟研究
7
作者 梁万君 刘文涛 +3 位作者 林玉梅 秦彩云 章林 陈世刚 《吉林林业科技》 2007年第6期37-43,46,共8页
利用最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确定合理的成熟龄基础上,模拟了不同调整期与轮伐期条件下每个林带的生长过程及年采伐量,通过对调整期末及轮伐期末龄级状态的比较,确定了吉林省西部农田防护林的调整期为20 a、轮伐期为35 a。经过调整... 利用最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确定合理的成熟龄基础上,模拟了不同调整期与轮伐期条件下每个林带的生长过程及年采伐量,通过对调整期末及轮伐期末龄级状态的比较,确定了吉林省西部农田防护林的调整期为20 a、轮伐期为35 a。经过调整和轮伐后,使农田防护林的年龄结构和面积结构适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防护效益。农田防护林更新模拟研究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更新 模拟
下载PDF
荒漠绿洲农田防护树种二白杨生长季节树干液流的变化 被引量:43
8
作者 常学向 赵文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436-1441,共6页
热脉冲技术已经成为确定林木耗水的有力工具。利用澳大利亚 GREENSPAN技术公司 SF- 30 0热脉冲树干液流仪 ,在生长季节对荒漠绿洲区农田防护树种二白杨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观测 ,结果表明 :二白杨树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规律为 ,夜间... 热脉冲技术已经成为确定林木耗水的有力工具。利用澳大利亚 GREENSPAN技术公司 SF- 30 0热脉冲树干液流仪 ,在生长季节对荒漠绿洲区农田防护树种二白杨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观测 ,结果表明 :二白杨树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规律为 ,夜间液流速率较低 ,其中最低值出现在 2 :0 0~ 3:0 0 ,7:0 0~ 8:30开始升高 ,1 3:0 0~ 1 4 :0 0达到最大值 ,1 6 :0 0~ 1 8:30开始下降 ;树干液流速率日平均值介于 1 0 .1± 4 .9g/ (cm2· h)~ 2 3.3± 8.2 g/ (cm2· h)之间。二白杨树干液流速率 8月份最高 ,7月份次之 ,5月与 9月份基本一致。树干液流与边材面积、叶面积指数呈显著线性相关 ,而与胸径、胸径平方与树高之积呈复合指数函数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叶面积指数 生长季节 二白杨 农田防护林 荒漠绿洲
下载PDF
三种网格的农田防护林防止土壤风蚀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鲍玉海 贺秀斌 +3 位作者 杨吉华 孙成楠 李红云 宗萍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共4页
在山东省夏津县黄河故道冲积沙地建立土壤风蚀试验区,采用标尺法对3种网格的农田防护林和对照地的土壤风蚀量进行观测,测定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网可明显减少风蚀损失,其中.130m×300m林网相对于对照减少土壤风蚀量81%,260m&#... 在山东省夏津县黄河故道冲积沙地建立土壤风蚀试验区,采用标尺法对3种网格的农田防护林和对照地的土壤风蚀量进行观测,测定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网可明显减少风蚀损失,其中.130m×300m林网相对于对照减少土壤风蚀量81%,260m×300m林网相对于对照减少78%,300m×400m林网相对于对照减少75%,即随着网格面积的增加对风蚀量的影响越来越小。同时,土壤风蚀程度与测定期间Et平均风速〉4m/s的出现频率有密切关系,土壤风蚀量与风速之间的最佳拟合关系为幂函数关系,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95以上。黄河故道冲积沙地农田防护林网对5.0~5.9m/s范围内的风速引起的土壤风蚀防治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故道冲积沙地 农田防护林网 土壤风蚀
下载PDF
苏北沿海地区不同模式农田林网胁地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季永华 张纪林 +2 位作者 康立新 孙金林 马军华 《江苏林业科技》 1994年第2期5-9,15,共6页
从野外测定和理论估算两个方面,分析了苏北沿海地区杨树和水杉农田林网的胁地范围。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式农田林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胁地作用,且网格组成林带的胁地范围有着明显的差异,南林带最严重,水杉林网为1.0H;杨树林网为... 从野外测定和理论估算两个方面,分析了苏北沿海地区杨树和水杉农田林网的胁地范围。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式农田林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胁地作用,且网格组成林带的胁地范围有着明显的差异,南林带最严重,水杉林网为1.0H;杨树林网为1.5H;东、西林带其次,水杉林网为0.5~0.8H;杨树林网为1.0H;北林带胁地范围不明显。在胁地范围内,水杉林网的小麦减产率约为杨树林网的一半(北林带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沿海 农田林网 胁地效应
下载PDF
江汉平原湖区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章勇 邱春鹏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19-221,共3页
江汉平原湖区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主要表现在降低风速、缩小温差、增大湿度、减少径流、防洪护堤等 5个方面。不同结构的林带其小气候效应也不同 。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江汉平原湖区 林带结构 小气候效应
下载PDF
上海市崇明岛不同模式农田防护林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沈青叶 李晴 +1 位作者 邹春静 张超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8-204,共7页
选取农田防护林主要模式,调查其结构特征,探讨防护林对所防护的水稻Oryza sativa产量和千粒质量的影响。经统计分析,结合林带疏透度及水稻防护效益,得到每种模式最佳防护区域,找出最佳防护模式,从而优化崇明岛农田防护林模式。结果表明:... 选取农田防护林主要模式,调查其结构特征,探讨防护林对所防护的水稻Oryza sativa产量和千粒质量的影响。经统计分析,结合林带疏透度及水稻防护效益,得到每种模式最佳防护区域,找出最佳防护模式,从而优化崇明岛农田防护林模式。结果表明:5种模式农田防护林都能使水稻增产,提高水稻千粒质量,并有利于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同一样地不同树高倍数处产量及千粒质量差异显著,空间数值变化趋势相同;不同模式增产效益有较大区别,5种模式增产效益为: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模式>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混交模式>水杉模式>杨树Popular spp.模式>柳杉模式;5种模式防护林林带平均疏透度变化范围为0.31~0.39,高于最适值范围,树干疏透度偏大;最佳防护区域均为林带树高的5~10倍(5H~10H),混交林比纯林具有更好的防护效益;水杉-柳杉混交模式为最佳防护模式,池杉模式、水杉模式次之,杨树模式和柳杉模式居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林带疏透度 水稻产量 千粒质量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晋中农田防护林建设现状及其效益评述 被引量:6
13
作者 武建林 张良谱 刘随存 《山西林业科技》 2001年第3期40-44,共5页
农田防护林是林业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文通过对晋中地区农田防护林的调查、分析、研究 ,提出了科学建设农田防护林的对策 。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建设现状 效益评述 晋中
下载PDF
黑土区杨树农田防护林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家兴 赵雨森 +1 位作者 辛颖 张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73,共8页
[目的]探究黑土区不同密度下杨树农田防护林带对林下土壤结构的影响,为合理配置当地农田防护林的栽植密度提供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拜泉县株行距分别为1.5m×1m,2m×1.5m,3m×1.5m的不同密度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黑土区不同密度下杨树农田防护林带对林下土壤结构的影响,为合理配置当地农田防护林的栽植密度提供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拜泉县株行距分别为1.5m×1m,2m×1.5m,3m×1.5m的不同密度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为研究对象,弃耕地作为对照,分析不同密度下不同径级团聚体的百分含量、团聚体破坏率(PAD)、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以及分形维数(D)。[结果](1)各样地均表现为表层团聚体破坏率(PAD)最低,林带的存在降低了深层土壤的团聚体破坏率(PAD)。随着林带密度的降低,团聚体破坏率(PAD)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均随密度的降低而降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林带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p<0.01)。(3)非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在0—20cm土层随密度的减小而减小,在20—60cm土层随密度的减小而增大。[结论]林带下土壤结构总体优于弃耕地,林带增加了土壤黏粒含量,增强了深层土壤稳定性。林带密度越大,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越明显,但会增大表层土壤的团聚体破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平均质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分形维数 团聚体破坏率
下载PDF
徐淮平原农田防护林系统土壤水分动态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智 薛建辉 张金池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17,共4页
对小麦不同物候期农田防护林系统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物候期田间平均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为幼苗期>返青期>拔节期>灌浆期,幼苗期和返青期杨树防护林对小麦的胁地影响不大,灌浆期是农田防护林与小麦争夺水... 对小麦不同物候期农田防护林系统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物候期田间平均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为幼苗期>返青期>拔节期>灌浆期,幼苗期和返青期杨树防护林对小麦的胁地影响不大,灌浆期是农田防护林与小麦争夺水分最为激烈的时期;幼龄防护林带能有效增加农田土壤含水量,对小麦生长有利,成熟林与农作物争夺水分的能力比幼龄林强,且对农作物的水分竞争主要集中在0.2倍树高范围内,造成此范围内土壤含水量明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土壤含水量 物候期 动态变化 徐淮平原
下载PDF
不同带距防护林网及林网中不同植被防风效能的风洞模拟 被引量:6
16
作者 桑巴叶 阿通古丽·买买提 陈启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63,132,共8页
为揭示不同带距林网和林网内植被对防护林网内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的影响,选取3种带距林带、3种不同植被和裸地(对照)林网模型,对其防风效能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风速下,3种带距林网最低风速基本都出现在5.5~7.5 H(树高),... 为揭示不同带距林网和林网内植被对防护林网内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的影响,选取3种带距林带、3种不同植被和裸地(对照)林网模型,对其防风效能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风速下,3种带距林网最低风速基本都出现在5.5~7.5 H(树高),3种带距林网平均防护效能排序为200 m带距林网(70.9%)>300 m带距林网(64.1%)>150 m带距林网(60.7%);林带有效防护距离分别为150 m带距林网4 H至第2道林带,200 m带距和300 m带距林网3 H至第2道林带。3组试验风速下,300 m带距林网1 cm高度处平均防风效能排序为果树模式>小麦模式>对照;种植果树模式整个林网受到有效防护,小麦模式有效防护距离为2 H至第2道林带。随着集约化和精准农业推进,进行农田防护林网配置时,应充分考虑林网所处地理位置,绿洲内部采用300 m带距防护林,绿洲外围考虑带距较小的防护林。如对高大果树类作物进行农田防护林网配置时,可适当调整林网大小,合理配置林带结构,增加作物种植面积,减少林带用地,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 植被覆盖 防风效能 风洞
下载PDF
河套灌区节水措施与黄河下游农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静 孙旭 布和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64-66,共3页
黄河灌区年超量引黄河水18.72亿m^3是造成黄河断流的重要因素之一。河套灌区节水措施及节水潜力主要有渠道衬砌年可节水22亿m^3,改进灌水方式节水10%,建设节水型农田防护林年可节水1.47亿m^3,重复利用总排干沟回归水年可节水3亿m^3。
关键词 河套灌区 节水灌溉 农田防护林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黑土区不同林龄杨树农田防护林土壤养分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家兴 赵雨森 辛颖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62,90,共5页
为探究不同林龄农田防护林土壤水分养分状况的变化,评价农田防护林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齐齐哈尔市拜泉县不同林龄LA(26 a)、MA(31 a)、HA(36 a)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为研究对象,以弃耕地(KY)为对照,分析不同林龄杨树农田防护林土壤理化性... 为探究不同林龄农田防护林土壤水分养分状况的变化,评价农田防护林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齐齐哈尔市拜泉县不同林龄LA(26 a)、MA(31 a)、HA(36 a)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为研究对象,以弃耕地(KY)为对照,分析不同林龄杨树农田防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杨树防护林带的建设增加了土壤养分质量分数,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加大了土壤密度,提高了土壤p H;各杨树农田防护林带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均高于对照;随着防护林林龄的增加土壤质量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黑土区 农田防护林 碳氮磷 土壤质量
下载PDF
中山杉良种繁育及不同场景下造林技术的应用
19
作者 陈伟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56-60,共5页
中山杉具有速生、耐水、耐旱、耐盐碱、抗风性强、树形优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湿地生态修复,以及沿海防护林、城乡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本文结合中山杉在凤台县森林苗圃繁育和在淮南市不同应用场景造林的情... 中山杉具有速生、耐水、耐旱、耐盐碱、抗风性强、树形优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湿地生态修复,以及沿海防护林、城乡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本文结合中山杉在凤台县森林苗圃繁育和在淮南市不同应用场景造林的情况,对中山杉的繁育技术和造林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类似地区开展优良树种中山杉的繁育、造林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杉 扦插育苗 农田防护林 生态修复 造林技术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典型黑土区不同林龄小黑杨土壤质量差异
20
作者 刘可意 杨佳 +1 位作者 姜淑娜 谷会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23-3635,共13页
东北作为我国重要农产品基地,其黑土有机质含量可达普通土壤的十倍。近年来由于过度的开发与利用,导致黑土质量下降,因此研究农田防护林对土壤质量的改善具有战略意义。为探讨农田防护林对黑土质量的改善效果,以不同林龄(Y1:林龄是1 a... 东北作为我国重要农产品基地,其黑土有机质含量可达普通土壤的十倍。近年来由于过度的开发与利用,导致黑土质量下降,因此研究农田防护林对土壤质量的改善具有战略意义。为探讨农田防护林对黑土质量的改善效果,以不同林龄(Y1:林龄是1 a的小黑杨;Y5:林龄是5 a的小黑杨;Y6:林龄是6 a的小黑杨;Y8:林龄是8 a的小黑杨)小黑杨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小黑杨防护林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不同林龄小黑杨林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并通过最小数据集方法对林下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不同林龄土壤质地为:Y1:砂质土壤;Y5:壤土;Y6:粉砂质土壤;Y8:粉砂质土壤。(2)土壤透气保水性随林龄增长向良性方向演化,表层土壤容重由1.33 g/cm^(3)减小到1.17 g/cm^(3),不同土层间差异不显著,且土壤物理指标与树木生长量及其他土壤因子具有较强的相关性。(3)土壤pH随林龄减小,随土层呈波动性变化,范围在6.19—6.58之间。土壤养分随林龄呈波动性变化,垂直变化差异显著,除速效钾外均富集在表层,各土壤养分元素之间相关性较弱。(4)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在不同林龄及土层均差异显著,且各元素之间相关性较强。(5)基于最小数据集的构建发现,影响不同林龄小黑杨土壤质量的最小数据集指标包括全氮、全钾、饱和持水量、速效磷、钙、锰,经总数据集验证所构建的最小数据集可体现小黑杨林下土壤质量有效信息。(6)小黑杨不同林龄土壤质量指数介于0.358—0.667,土壤质量综合得分排名为Y8>Y6>Y5>Y1。基于以上发现,小黑杨作为农田防护林对黑土区土壤质量改善效果明显,土壤保水透气性显著提升,土壤化学养分及微量元素含量部分提高,且不同林龄小黑杨对养分的循环利用效果差异显著。为实现黑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建议随防护林林龄增加,更改林下套种作物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套种 植被恢复 时间动态 土壤健康 东北平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