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量施肥对设施农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16
1
作者 王艳群 彭正萍 +3 位作者 薛世川 杨云马 周亚鹏 赵立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81-84,共4页
采用调查研究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设施农田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过量施肥导致了设施农田土壤环境的恶化。土壤速效P、速效K累积量很高,分别达691.9和623.5 mg.kg-1,100%处于高水平;碱解N含量较低... 采用调查研究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设施农田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过量施肥导致了设施农田土壤环境的恶化。土壤速效P、速效K累积量很高,分别达691.9和623.5 mg.kg-1,100%处于高水平;碱解N含量较低,平均为138 mg.kg-1;土壤盐分含量为0.168%,80%的样本出现盐渍化现象;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较露地下降了0.3;有机质含量较低,平均值为16.5 g.kg-1;土壤有效Zn、Mn、Cu含量都处于中高水平,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比例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田 过量施肥 土壤生态环境 平衡施肥
下载PDF
农田氨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2
作者 卢丽丽 吴根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9-162,共14页
从源头上控制对大气中PM2.5贡献率较高的氨排放,对降低大气污染物PM2.5含量、以及减少雾霾污染起着很重要作用。在农业源氨排放中,由农业活动(主要是施肥)导致的氨排放占整个农业源氨排放的40%。因此,总结农田氨排放的研究进展,分析影... 从源头上控制对大气中PM2.5贡献率较高的氨排放,对降低大气污染物PM2.5含量、以及减少雾霾污染起着很重要作用。在农业源氨排放中,由农业活动(主要是施肥)导致的氨排放占整个农业源氨排放的40%。因此,总结农田氨排放的研究进展,分析影响农田氨排放的主要因素,描述农田氨排放的规律,对国家制定氨减排措施有指导意义。通过对农田氨排放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发现影响农田系统氨排放的因素包括气象条件(温度、降水、风速和光照强度)、土壤因素(土壤类型、理化特性、含水量等)、施肥因素(肥料种类、施肥量、施肥方式及灌溉和施肥时期)、和农作物(种类,生长时期)。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温度、风速、土壤pH、土壤粘粒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率、肥料类型、施肥量、施肥及灌溉的方式。其中温度、土壤pH、有机质含量以及施肥量与农田氨挥发量呈正相关关系;风速与含水率在一定范围内与氨挥发呈正比关系;土壤粘粒含量与氨挥发呈负相关。上述的研究都是基于合理施肥,增加氮肥利用率,减少氨排放导致的氮损失为目的的,而以减少环境污染物、保持空气质量为目的氨减排措施的研究较少。因此,开展农田氨排放污染系数的确定,建立农业氨排放清单模型的研究,可为环境相关部门有效控制和减少农业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农业生产健康良性发展和环境保护起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排放 影响因素 农田系统 施肥
原文传递
施肥对中国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酶活性影响的整合分析 被引量:42
3
作者 肖琼 王齐齐 +4 位作者 邬磊 蔡岸冬 王传杰 张文菊 徐明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98-1609,共12页
【目的】施肥能直接或间接改变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从而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探讨不同种植制度和土壤条件下施肥对农田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程度,为合理施肥和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近10... 【目的】施肥能直接或间接改变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从而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探讨不同种植制度和土壤条件下施肥对农田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程度,为合理施肥和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近10年(2008—2018年)来发表的文献,建立了包含185组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等相关内容的数据库。采用整合分析方法 (Meta-analysis),定量分析了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群落结构以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28.5%、30.9%和41.6%。施用(单施或配施)有机物料对土壤微生物总PLFA含量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提高幅度分别为47.3%、50.4%和58.7%,相当于施用化肥的2.8、2.4和3.9倍。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均能增加各类微生物菌群PLFA含量,对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的提高幅度为23.8%~30.4%,对革兰氏阴性菌(G~–)和革兰氏阳性菌(G^+)的提高幅度为37.8%~43.2%,且施用有机物料处理对各类微生物菌群PLFA含量的提高幅度显著高于施化肥处理。施用化肥对土壤微生物总PLFA含量的提高幅度在一年两熟制区为17.9%,在水田和水旱轮作条件下为18.3%~27.6%,而在一年一熟制区及旱地条件下对土壤微生物总PLFA含量无显著影响。在不同pH的土壤中,施用有机物料对微生物总PLFA的提高幅度均显著高于施化肥处理。在pH <6与pH> 8的土壤上施用化肥对微生物总PLFA含量无明显影响。施肥显著提高了与土壤有机质分解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42.4%)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174.5%)的活性,对与氮循环相关的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统计分析还表明,施肥并未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真菌细菌比(F∶B)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比(G^+∶G~–)。【结论】在不同种植制度、土地利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田 施肥 Meta分析 土壤微生物量 群落结构 酶活性
下载PDF
农业源氨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文林 刘波 +5 位作者 韩睿明 王烨 刘筱 徐乔 李文静 唐晓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0-878,共9页
氨(NH_3)作为大气中碱性气体,在雾霾形成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从源头上控制NH_3排放,对降低大气二次无机盐及PM2.5浓度水平,控制雾霾污染,大幅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尤为重要。农业源NH_3排放是大气中人为源NH_3的主体,其主要来源于农田施肥和... 氨(NH_3)作为大气中碱性气体,在雾霾形成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从源头上控制NH_3排放,对降低大气二次无机盐及PM2.5浓度水平,控制雾霾污染,大幅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尤为重要。农业源NH_3排放是大气中人为源NH_3的主体,其主要来源于农田施肥和畜禽养殖。因此,总结农业源NH_3排放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NH_3排放影响因素,对于了解其NH_3排放过程与特征,进而针对性提出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就农田施肥和畜禽养殖NH_3排放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结果发现,肥料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田间气象要素和施肥方式是影响农田施肥NH_3排放的主要因素;畜禽饲料性质、禽舍环境和清粪模式是影响畜禽养殖NH_3排放的主要因素。目前,农田施肥NH_3排放研究主要是从农田氮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粮食增产需求角度开展,而畜禽养殖NH_3排放研究主要从职业卫生健康角度开展,上述研究缺乏以NH_3排放环境暴露风险为目的的考量。因此,开展以环境空气为排放界面的农业源NH_3排污系数研究,制定农业源NH_3排放清单,并基于环境暴露风险,明确农业源NH_3排放优先控制区域,最终可为环境管理部门制定农业源NH_3排放分区控制技术体系、策略与路线图以及标准与政策法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源 氨排放 农田施肥 畜禽养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文献综述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永强 崔凤娟 郭小刚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65-67,共3页
温室气体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前沿,陆地碳库是全球碳库中最大的碳源,而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农田碳平衡重要性在于全面、深入明确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土壤呼吸 免耕 施肥
下载PDF
吉林黑土区玉米田土壤真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淑霞 周平 +3 位作者 赵兰坡 史铭儡 李玉 秦治家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2-46,共5页
在2003年4月—2004年10月,在吉林黑土区采集玉米田土壤,采用稀释平板法、土粒淋洗法和土壤平板法,选用马丁氏、查氏和PDA3种不同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分离和培养,共分离出131个土壤真菌菌株,在查氏培养基上经形态鉴定确定25属、55种、4变种... 在2003年4月—2004年10月,在吉林黑土区采集玉米田土壤,采用稀释平板法、土粒淋洗法和土壤平板法,选用马丁氏、查氏和PDA3种不同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分离和培养,共分离出131个土壤真菌菌株,在查氏培养基上经形态鉴定确定25属、55种、4变种,其中吉林省新记录种14个,即点枝顶孢(Acremonium strictum W.Gams)、华丽节丛孢(Arthrobotrys superba Corda.)、扁豆枝孢(Cladosporium herbarum(Pers.)Link var.lablab Sacc.)、肉色曲霉(Aspergillus carnus(v.Tiegh.)Thom.)、蜂蜜曲霉(Aspergillus melleus Yukawa.)、桔黑青霉(Penicillium citreonigrum Dierckx.)、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Thom.)、顶青霉(Penicil lium corylophilum Dierckx.)、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Biourge.)、托姆青霉(Penicillium thomii Maire.)、瓦克青霉(Penicillium waksmanii Zal.)、马昆德拟青霉(Paecilomyces marquandii(Mass.)Hughes.)、节状镰孢(Fusarium merismoides Corda.)和棕黑腐质霉(Humicola fuscoatra Traaen.)。结果表明,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为吉林黑土区玉米田土壤真菌的优势种群;土壤真菌区系与土壤剖面层次、施肥方式和种植作物种类有关;正常施肥土壤中真菌种类多于不施肥土壤及休闲土壤,耕层土壤真菌种类多于犁底层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农田 真菌区系 施肥
下载PDF
施肥对黄土高原农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宋亚辉 艾泽民 +3 位作者 乔磊磊 翟珈莹 李袁泽 李秧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45,52,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和C∶N∶P的影响,以中国科学院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作为试验用地,试验共设氮肥(N)、磷肥(P)、有机肥(M)、氮肥+磷肥(NP)、有机肥+氮肥(MN)、有机肥+磷肥(MP)、有机肥+氮肥+磷肥(MNP)、有作...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和C∶N∶P的影响,以中国科学院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作为试验用地,试验共设氮肥(N)、磷肥(P)、有机肥(M)、氮肥+磷肥(NP)、有机肥+氮肥(MN)、有机肥+磷肥(MP)、有机肥+氮肥+磷肥(MNP)、有作物不施肥(CK)和无作物不施肥(BL)9个处理,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2011—2013年连续施肥3年,于每年的10月份获取土壤样品供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施肥显著影响表层(0—20 cm)和表下层(20—40 cm)土壤碳、氮、磷含量,其中,MP肥配施均能显著提高表层和表下层土壤碳、氮、磷含量,与其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增加了26.9%~55.2%,24.0%~57.5%,10.4%~42.5%。相比于表层土壤,表下层土壤碳、氮、磷含量受施肥年限的影响更为明显。农地施肥显著影响土壤C∶P和N∶P,以单施M肥或MN配施最为显著;MP肥配施则显著提高了表下层土壤C∶P,为14.2%~18.8%。施肥年限对农地表下层土壤C∶N∶P的影响更为明显,NP或MN肥配施时影响最大。表层与表下层土壤C∶N∶P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单施M肥时二者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分别达到14.5%~16.2%,56.6%~71.9%,46.5%~52.2%。施肥对农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C∶N和N∶P有显著影响,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土层土壤影响不一致,且随施肥年限增加而变化,总的来说MN或MP配施变化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 施肥 年限 土层 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土壤活性有机碳测定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13
8
作者 周伟 吴红慧 +3 位作者 张运龙 徐明岗 MUHAMMADAslam 文石林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5,共6页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活性有机碳作为土壤碳库中最活跃的组分,对土壤碳含量的变化和碳排放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目前活性有机碳的测定主要采用333 mmol L^(-1)KMnO_4氧化方法,然而该方法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行改良。采...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活性有机碳作为土壤碳库中最活跃的组分,对土壤碳含量的变化和碳排放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目前活性有机碳的测定主要采用333 mmol L^(-1)KMnO_4氧化方法,然而该方法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行改良。采用改良方法(1:0.2 K_2Cr_2O_7-H_2SO_4)和KMnO_4法测定我国农田生态系统5个长期施肥站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两种方法测定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且在各地点和施肥处理下均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改良方法测定的标准误和变异系数都比KMnO_4方法低;并且改良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因此本研究的改良方法与KMnO_4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考虑作为土壤活性有机碳测定的改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施肥 活性有机碳 土壤碳库
原文传递
湖北潮土区不同轮作制度下土壤养分平衡状况与评价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冬碧 余延丰 +4 位作者 范先鹏 熊桂云 陈防 杨永成 殷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2-916,共5页
通过连续5年定点调查和取样分析,研究了湖北省2个潮土区域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并用允许养分平衡盈亏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在几种主要轮作制中,所有作物的K肥施用量及施用比例均明显比N肥低,但几乎所有作物的K素吸收量均明显高于... 通过连续5年定点调查和取样分析,研究了湖北省2个潮土区域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并用允许养分平衡盈亏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在几种主要轮作制中,所有作物的K肥施用量及施用比例均明显比N肥低,但几乎所有作物的K素吸收量均明显高于N素吸收量,早、晚稻吸收P、K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作物。②不同轮作制中土壤养分平衡状况表现为N素有不同程度的盈余、P素基本平衡、K素总是亏缺的,且水田K素亏缺量明显高于旱地。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减N稳P增K"和以一个轮作周期为单位进行统筹施肥的养分平衡调控措施,以实现作物生产的高产稳产和土壤养分平衡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施肥现状 养分吸收 养分平衡 养分允许平衡盈亏率
下载PDF
农田氮磷流失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常珺枫 刘莹 +2 位作者 李陈 骆美 马友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5期69-75,共7页
农田氮磷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之一,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较强的风险,农田氮磷流失特征研究可以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等提供依据。本研究综述了农田氮磷的流失途径、形态、浓度和流失量研究,并分析了施肥、降雨、耕作方式、... 农田氮磷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之一,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较强的风险,农田氮磷流失特征研究可以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等提供依据。本研究综述了农田氮磷的流失途径、形态、浓度和流失量研究,并分析了施肥、降雨、耕作方式、种植结构、农田排水口和田间沟渠等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现代农业新栽培方式、种养结合模式等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还有待更加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氮磷流失 施肥 降雨 面源污染
下载PDF
环渤海低平原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平衡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玉铭 孙宏勇 +5 位作者 李红军 刘小京 胡春胜 刘克桐 崔玉玺 张满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35-1048,共14页
了解农田养分输入、输出和平衡状况,以及土壤肥力现状与变化特征,对实现养分资源优化管理、地力的持续提升、肥料利用率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5年、2000年和2014年河北省南皮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从1985年到2... 了解农田养分输入、输出和平衡状况,以及土壤肥力现状与变化特征,对实现养分资源优化管理、地力的持续提升、肥料利用率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5年、2000年和2014年河北省南皮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从1985年到2014年县域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平衡状况;利用1981年第2次土壤普查和2015年实测南皮县域土壤耕层养分含量数据,探讨了耕层土壤养分变化及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985—2014年南皮县农田养分输入输出均呈持续上升趋势,NPK养分输入由10 701 t增加至23 386 t,年递增率2.33%;NPK养分来源结构略有不同,NP来源以化肥为主,其次是人畜粪尿和作物秸秆有机肥源;而K素来源主要是有机肥源。农田养分输出以作物吸收为主,占养分总输出的80%以上,NPK总输出由1985年的9 093 t增加到2014年的18 846 t,年均增速2.17%。从养分表观平衡的角度看,从1985年到2014年NP始终有大量盈余,P素盈余大于N素,N和P表观平衡率分别为16.8%~34.2%和26.9%~65.5%;若考虑有机氮的有效性问题,1985—2000—2014年3个时段有效氮盈亏率依次为18.1%、6.5%和-7.8%,有效氮平衡由盈余转向亏缺;而K素经历了由赤字逐渐向盈余的转变过程,由1985年的-33.5%赤字发展至2014年的33.6%盈余。受农田养分平衡状况的影响,南皮县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发生了显著变化,1981—2015年有机质由8.62 g·kg^(-1)增至14.0 g·kg^(-1),增幅62.4%;全氮由0.542 g·kg^(-1)增至0.908 g·kg^(-1),增幅67.5%;有效磷由2.0 mg·kg^(-1)增加到20.8 mg·kg^(-1),增加了9.4倍。而碱解氮和有效钾变化不明显,分别由70.5 mg·kg^(-1)和141 mg·kg^(-1)增加到71.8 mg·kg^(-1)和147 mg·kg^(-1),相对增幅仅为1.8%和4.2%。建议今后南皮县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重视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推广秸秆还田,通过改进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养分管理中应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土壤肥力 养分循环 养分平衡 施肥技术
下载PDF
施肥对农田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影响的整合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冉继伟 肖琼 +2 位作者 黄敏 蔡岸冬 张文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88-1696,共9页
探讨施肥措施对农田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影响,为了解和掌握农田土壤中ARGs的来源与积累特征,制定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收集近20年(2000~2020年)来已发表的文献,获得独立实验条件下农田土壤A... 探讨施肥措施对农田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影响,为了解和掌握农田土壤中ARGs的来源与积累特征,制定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收集近20年(2000~2020年)来已发表的文献,获得独立实验条件下农田土壤ARGs数量和相对丰度匹配数据215组和201组.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配施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中ARGs的数量和相对丰度,增加幅度分别为110.0%和91.0%,而施化肥对其无显著影响.配施有机肥对亚热带地区农田土壤ARGs相对丰度的增加幅度相当于暖温带的2.6倍.相较于黑土和暗棕壤,配施有机肥显著增加了红壤和水稻土中ARGs的相对丰度.在偏酸性土壤(pH<7)上配施有机肥增加ARGs数量的幅度(147.6%)显著高于pH>7的碱性土壤(110.4%).施用家畜粪便对土壤中ARGs数量和相对丰度的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家禽粪便.有机肥对磺胺类、多重耐药类和大环内酯类ARGs相对丰度的增加幅度(170.5%~201.2%)显著高于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氨基糖苷类ARGs(61.5%~115.6%).有机肥施用年限超过10 a后,土壤中ARGs数量显著增加,增幅为104.2%~112.3%,而对ARGs相对丰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气候、土壤空间属性、有机肥来源和用量是影响农田土壤中ARGs积累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减缓ARGs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积累和传播将是未来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施肥 Meta分析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数量 相对丰度
原文传递
不同施肥方式对农田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吕国红 焦晓光 +1 位作者 王笑影 谢艳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035-303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农田有机碳(SOC)含量的影响,为制定农田管理措施以减少碳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国37个试验站资料,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SOC变化。[结果]对照(CK)、有机肥(M)、无机肥(NPK)、无机肥+秸秆(NPKS)和无机肥+...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农田有机碳(SOC)含量的影响,为制定农田管理措施以减少碳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国37个试验站资料,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SOC变化。[结果]对照(CK)、有机肥(M)、无机肥(NPK)、无机肥+秸秆(NPKS)和无机肥+厩肥施肥(NPKM)处理方式下,SOC含量上升的样本比例分别为37.86%、89.96%、72.24%、97.87%和94.43%。不同施肥处理下SOC的增长量与施肥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SOC初始值与不同施肥方式下的SO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SOC年增长率呈明显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结论]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有助于提高SOC含量,增强土壤养分供贮能力,有利于维持土壤有机质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施肥 土壤有机碳 初始值
下载PDF
华北平原潮土区粮田氮淋失阻控措施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孟凡乔 王坤 +6 位作者 肖广敏 王开永 胡正江 张海霞 许秀春 张薇 杨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1-153,共13页
华北平原潮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40多年来该区农业经历了以高水肥投入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化进程,相应的氮淋失导致的面源污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加剧。本研究针对华北平原潮土为主要类型的粮田,对过去40多年间主要研... 华北平原潮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40多年来该区农业经历了以高水肥投入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化进程,相应的氮淋失导致的面源污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加剧。本研究针对华北平原潮土为主要类型的粮田,对过去40多年间主要研究文献进行全面分析,梳理氮肥和水分投入与氮淋失之间的定量关系,比较主要农田管理措施对氮淋失的阻控效果及其机理,以期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决策支持。研究发现,氮肥和灌溉是影响华北平原潮土区粮田氮淋失的主要因素,其中氮淋失与氮盈余量之间呈指数关系,比与施氮量的指数关系更显著。基于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能够考虑包括施肥、灌溉、土壤条件和气象等多因素对氮淋失的影响,未来在定量预测中有较好前景。同等氮肥投入条件下,由于氮供应与作物吸收契合度高,有机无机配施能显著降低氮淋失。以缓控释肥、尿酶和硝化抑制剂为代表的肥料增效剂可以降低约1/3的氮淋失,值得重点推广应用。秸秆还田可以实现包括提高土壤有机物和微生物氮库、增加无机氮缓冲容量等综合效益,有利于降低氮淋失风险(降低比例达10%),但免耕的阻控效应较低且呈现较大不确定性。调整种植制度、休耕、间作套种和种植填闲作物等措施会影响粮食产量,推广过程中应慎重。氮淋失的阻控效果更多受到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今后应采取包括生态补偿等手段发挥农民主动性,从政策和法律法规层面创造实施氮淋失阻控措施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区 粮田 氮淋失 施氮肥 灌溉 肥料增效剂 种植制度 生态补偿
下载PDF
农田杂草土壤种子库对施肥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9
15
作者 潘俊峰 万开元 +5 位作者 程传鹏 付金玲 章力干 李儒海 王道中 陈防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82,共7页
通过对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点土壤(0~15cm)的农田杂草种子库大小、物种组成等特征进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典范对应分析法(CCA)探讨了农田杂草土壤种子库对施肥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该试验地杂草土壤种子库主要以大豆种... 通过对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点土壤(0~15cm)的农田杂草种子库大小、物种组成等特征进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典范对应分析法(CCA)探讨了农田杂草土壤种子库对施肥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该试验地杂草土壤种子库主要以大豆种植季杂草种子为主,施氮肥的处理区杂草种子库密度极显著大于未施氮肥的处理区(P〈0.01);施肥明显降低杂草种类数,尤其是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大;PCA结果表明施肥模式引起土壤磷素含量的差异是影响杂草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的最重要因子,而土壤氮、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产生影响;CCA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杂草种子对施肥模式的响应不同,不同种类的杂草适宜生长在不同的施肥区。本研究认为杂草的适应与竞争机制导致不同种类的杂草对施肥模式的响应不同,同一种杂草在不同施肥模式下种子的密度差异明显,影响农田杂草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与密度,最终形成各物种组合的杂草群落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最大程度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杂草 土壤种子库 施肥模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上海农场农田土壤养分状况及培肥措施 被引量:8
16
作者 袁新田 焦加国 李辉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381-10382,共2页
于2005年稻收后采集上海市上海农场农田耕层(0~20 cm)土壤,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农场的土壤养分含量整体上处于较高肥力水平。其中,有机质含量20.40 g/kg,全氮含量1.06 g/kg,速效氮含量77.01 mg/kg,全磷含量0.92 g/kg... 于2005年稻收后采集上海市上海农场农田耕层(0~20 cm)土壤,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农场的土壤养分含量整体上处于较高肥力水平。其中,有机质含量20.40 g/kg,全氮含量1.06 g/kg,速效氮含量77.01 mg/kg,全磷含量0.92 g/kg,速效磷含量36.93 mg/kg,缓效钾含量863.63 mg/kg,速效钾含量216.18 mg/kg,但田块之间养分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土壤pH值约为9,已达到了强碱性,且土壤盐分含量也较高,说明农场土壤盐碱化问题较为突出。最后,根据该农场的情况,提出了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等科学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农场 土壤 养分 施肥措施
下载PDF
不同施肥量对旱作沟垄集雨种植农田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庞津雯 王钰皓 +6 位作者 刘畅 高原 刘东华 张艳 杨宝平 贾志宽 张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6-836,共11页
【目的】沟垄集雨种植是西北旱作农田广泛运用的高效节水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旱作沟垄集雨种植农田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施肥配置,进一步提升其增产效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回族自治区... 【目的】沟垄集雨种植是西北旱作农田广泛运用的高效节水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旱作沟垄集雨种植农田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施肥配置,进一步提升其增产效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进行了连续5年的田间定位施肥试验。试验玉米栽培采用集雨沟垄栽培技术,设置4个施肥水平处理:无肥对照(CK),低肥(N 150 kg/hm^(2)、P2O575 kg/hm^(2)),中肥(N 300 kg/hm^(2)、P2O5150 kg/hm^(2)),高肥(N 450 kg/hm^(2),P2O5225 kg/hm^(2))。在玉米生长关键期,取0—200 cm深土壤不同层次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含水量、农田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调查了玉米产量。【结果】无论缺水年、平水年还是丰水年,随施肥量的增加,农田耗水量、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均呈提高趋势,高、中、低水平施肥处理的农田耗水量较CK分别平均提高了8.8%、7.7%和5.3%,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38.3%、35.8%和31.2%。在各年份,各处理土壤含水量从四叶期到抽雄吐丝期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而在收获期,各施肥处理土壤含水量均显著(P<0.05)低于CK,高、中、低水平施肥处理分别平均降低24.7%、24.2%和17.7%。综合来看,中肥处理5年平均籽粒产量最高(11.4 t/hm^(2)),产量变异系数最小(12.9%)。在丰水年,低肥处理玉米产量及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高肥和中肥处理,而在平水年和干旱年,中肥处理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论】在半干旱地区,施肥量对沟垄集雨种植模式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受制于降雨量。在丰水年,较低的施肥量(N 150 kg/hm^(2)、P2O575 kg/hm^(2))即可获得理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在平水年和干旱年,中量施肥水平(N 300 kg/hm^(2)、P2O5150 kg/hm^(2))获得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高施肥量(N 450 kg/hm^(2)、P2O5225 kg/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集雨种植 施肥量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率 玉米产量
下载PDF
Labil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as Affected by Six-year Soil Amendments to Eroded Chinese Mollisols 被引量:8
18
作者 SUI Yueyu JIAO Xiaoguang +3 位作者 CHEN Wenting LIU Xiaobing ZHANG Xingyi DING Guangw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6期692-699,共8页
Labile organic carbon (LOC) is a frac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with rapid turnover time and is affected by soil fertilization. This investigation characterized the SOC content, LOC content and LOC distribu... Labile organic carbon (LOC) is a frac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with rapid turnover time and is affected by soil fertilization. This investigation characterized the SOC content, LOC content and LOC distribution in the treatment plots of surface soil erosion at five levels (0-, 5-, 10-, 20- and 30-cm erosion). The soil had received contrasting fertilizer treatments (i.e., chemical fertilizer or chemical fertilizer + manure) for 6 year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both SOC and various LOC fractions contents were higher in the plots with fertilizer + manure than in those with fertilizer alone under the same erosion conditions. The SOC and LOC contents de- creased as the erosion depth increased. 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easily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 (KMnO4-oxydizable organic carbon), an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were 27% 57%, 37%-7%, 20%-25%, and 29%-33% higher respectively in the fertilizer + manure plots, than in the fertilizer alone plots. Positive correlations (p 〈 0.05) between SOC content and different fractions contents were observed in all plots excep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SOC content and 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the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bviously, fertilizer + manure treatments would be conduciv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LOC and SOC in the Black soil of Northea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osion depth black soil farmland soil labile organic carbon distribution pattern long-term fertilization
下载PDF
培肥措施对旱地农田产量可持续性及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晓娇 齐鹏 +4 位作者 蔡立群 陈晓龙 谢军红 甘慧炯 张仁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8-69,共12页
阐明黄土高原旱作雨养农业区长期不同培肥措施下产量可持续性和有机碳库稳定性对经济和环境友好兼顾的培肥模式筛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年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区的玉米农田长期定位试验,对比了不施肥(CK)、氮肥(NF)、有机肥(OM)... 阐明黄土高原旱作雨养农业区长期不同培肥措施下产量可持续性和有机碳库稳定性对经济和环境友好兼顾的培肥模式筛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年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区的玉米农田长期定位试验,对比了不施肥(CK)、氮肥(NF)、有机肥(OM)、秸秆(ST)、有机肥结合无机肥(OMNF)处理下产量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土壤有机碳、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及碳库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培肥措施下2014-2018年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OMNF处理具有最高的平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增加了42.75%、108.73%,同时OMNF处理产量稳定性(0.34)和可持续性指数(0.43)最佳,具有高的增产潜力。2)不同培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不同层次有机碳含量(P<0.05),0~30 cm土层有机碳提高幅度为6.80%~18.81%,ST、OM、OMNF等有机物料添加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各土层土壤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P<0.05),0~30 cm土层提高幅度分别为5.24%~57.05%、4.31%~20.69%、4.72%~25.17%、6.58%~7.95%。不同培肥处理土壤有机碳、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的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则随土层加深而增加。3)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均以矿质结合态有机碳为优势组分(55.60%~67.51%),颗粒有机碳以闭蓄态颗粒有机碳为主要组分(19.14%~22.50%)。在0~10 cm各土层,OMNF、NF处理土壤碳库稳定性较高,ST、OM、OMNF处理能促进土壤碳库活性,其他土层变化规律不一致;随土层加深,ST、OM、OMNF处理的碳库稳定性提高。综合来看,OMNF措施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升土壤活力,促进土壤固碳,是该区域玉米种植经济和环境友好兼顾的较好农业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产量 土壤有机碳 颗粒态有机碳 矿质结合态有机碳 旱作农田 培肥措施
下载PDF
施肥对中国农田土壤固碳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子钰 马文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5-911,共7页
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施肥对中国农田0~20 cm表层土的土壤有机碳固定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处理总体上年均土壤固碳速率为0.23g/(kg·a);同时,单施化肥、有机肥化肥混施和单施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农田有... 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施肥对中国农田0~20 cm表层土的土壤有机碳固定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处理总体上年均土壤固碳速率为0.23g/(kg·a);同时,单施化肥、有机肥化肥混施和单施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农田有机碳含量,其中,有机肥化肥混施组固碳速率最高,为0.36 g/(kg·a),单施化肥组的最低,仅为0.08 g/(kg·a)。研究还得出,较低的年均温度(<9℃)更有利于土壤固碳;而在较高的初始土壤全氮(≥0.60 g/kg)和作物轮作条件下,施用有机肥比单施化肥有更高的固碳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中国农田 土壤有机碳 施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