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东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过程中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希彪 上官周平 +1 位作者 王金成 毛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08,共6页
以农牧交错带南部的甘肃省环县为研究对象,以1949—2009年16组自然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起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子与人为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在环县土地荒漠化发展过程中,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 以农牧交错带南部的甘肃省环县为研究对象,以1949—2009年16组自然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起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子与人为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在环县土地荒漠化发展过程中,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贡献率为49.64%,自然因素的贡献率为21.79%,人为因素的贡献率为10.89%。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的作用导致了环县荒漠化的发展,单独的人为因子和自然因素均处于较低水平;(2)在环县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类活动,气候条件对于荒漠化的发展只起影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其中自然因子的影响主要是气温持续升高,降雨量减少,空气相对湿度下降,蒸发量增大导致干旱和土壤干层的发育,抑制了植物的生长,降低了植被覆盖度及土壤的抗冲蚀能力,而较强的风力及暴雨量的增加加速了土壤侵蚀;人为因子的影响主要是人口急剧增长,农业人口过大,大面积垦殖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理,超载放牧引起草场大面积退化直接导致了土地荒漠化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农牧交错带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常学礼 崔步礼 +1 位作者 陈雅琳 薛莲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6-341,共6页
科尔沁沙地典型地区生态环境特征的分析表明,40年来科尔沁沙地的年均气温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全球气温升高变化一致。年降水量的变化呈波动式增加,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年降水量的波动幅度增大。气候类型年际间呈半干... 科尔沁沙地典型地区生态环境特征的分析表明,40年来科尔沁沙地的年均气温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全球气温升高变化一致。年降水量的变化呈波动式增加,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年降水量的波动幅度增大。气候类型年际间呈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交替出现,其中半干旱气候出现频率为47.5%,半湿润气候为45%,湿润气候为7.5%。沙尘暴的发生日数从1961年以来呈下降趋势,到1984年以后低于平均水平。科尔沁沙地的土壤和植被的异质性决定了该区域的农牧交错特征,特定的风沙环境促进了农牧交错特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环境 农牧交错 异质性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以扎鲁特旗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金霞 殷秀琴 包玉海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6-152,共7页
以扎鲁特旗2000年TM影像作为信息源,并结合野外考察进行人机交互判读,建立土地荒漠化数据库。结果表明:扎鲁特旗土地荒漠化严重,荒漠化率达28.88%。荒漠化类型有沙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空间分异明显,南、北部严重... 以扎鲁特旗2000年TM影像作为信息源,并结合野外考察进行人机交互判读,建立土地荒漠化数据库。结果表明:扎鲁特旗土地荒漠化严重,荒漠化率达28.88%。荒漠化类型有沙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空间分异明显,南、北部严重而中部较轻,农牧交错区比纯农区和纯牧区严重。地形地貌、松散的土质以及干旱多风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土地荒漠化的基本条件,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人口剧增是间接原因,而管理失误才是土地荒漠化的根源。要遏制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严峻态势,必须加强管理,控制人口,改革土地利用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重视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 荒漠化 扎鲁特旗 内蒙古
原文传递
我国北部农牧交错区城郊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以包头市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任志远 武永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3-507,共5页
以包头市城郊区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以乡镇(苏木)为研究单元,研究本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变化驱动因素。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北方农牧交错区城郊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农牧交错区是人类活动影响强烈之地带,土地利... 以包头市城郊区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以乡镇(苏木)为研究单元,研究本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变化驱动因素。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北方农牧交错区城郊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农牧交错区是人类活动影响强烈之地带,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研究,对生态安全和地区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农牧交错区 城郊区 地区 包头市 北部 角度分析 时空动态 北方 变化过程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与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区草地退化现状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12
5
作者 田迅 杨允菲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157,共6页
吉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的农牧交错区是半湿润与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草地退化严重,主要表现为盐碱化和沙化。人为因素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人口压力和不合理利用是加速草地退化的主导因素。提出了要对现有草地开展健康诊断,对健康... 吉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的农牧交错区是半湿润与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草地退化严重,主要表现为盐碱化和沙化。人为因素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人口压力和不合理利用是加速草地退化的主导因素。提出了要对现有草地开展健康诊断,对健康草地实施保护,对已受损的草地实施恢复与重建,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等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草地退化 退化现状 退化原因 管理制度
下载PDF
1988−2018年东祁连山农牧交错区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0
6
作者 辛雨琼 曹文侠 +4 位作者 王世林 刘玉祯 郝媛媛 王金兰 李文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941-1951,共11页
以天祝藏族自治县金强河流域上游的农牧交错区为例,基于4期Landsat影像和GIS技术,利用目视解译和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1988−2018年景观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草地是最大的景观类型,30年间草地总体面积增加了37.... 以天祝藏族自治县金强河流域上游的农牧交错区为例,基于4期Landsat影像和GIS技术,利用目视解译和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1988−2018年景观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草地是最大的景观类型,30年间草地总体面积增加了37.2 km^2,其中近10年中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了102.5 km^2;灌丛面积减少了37.5 km^2,主要转化为草地。2)人口增加了13.9%,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了142.4%,而耕地面积减少了4.4 km^2,人为干扰度增加了20.2%。3)景观形状指数增加了9.09,蔓延度和聚集度指数分别减小了0.45%和2.76%,景观呈复杂化和破碎化趋势。4)人类活动是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气候因素次之,政策驱动对环境改善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减少人为活动对东祁连山农牧交错区的过度干扰,是实现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景观格局 驱动因素 祁连山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农牧交错带生态资产定量评估——以宁夏盐池县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张超 张建明 +1 位作者 王鹏龙 张春梅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6-363,共8页
自2003年宁夏全境实行禁牧政策以来,处于农牧交错带的盐池县生态与环境变化受到广泛关注。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TM/ETM+和MODIS NDVI数据,定量反演生态参数,计算3个时点的生态资产,评估禁牧政策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盐池县生态... 自2003年宁夏全境实行禁牧政策以来,处于农牧交错带的盐池县生态与环境变化受到广泛关注。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TM/ETM+和MODIS NDVI数据,定量反演生态参数,计算3个时点的生态资产,评估禁牧政策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盐池县生态资产总值分别为1.62×108、2.15×108、2.70×108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水土保持价值比重最大,其中贡献最大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为占研究区总面积最大的草地;单位面积生态资产价值最高的为旱地,10 a间生态资产总体呈递增趋势,东南部黄土丘陵区增幅明显,说明过去10 a来禁牧政策有助于生态资产的增加,环境质量总体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生态资产 禁牧政策 环境质量 定量评估 盐池县 宁夏
原文传递
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马玉峰 贾宝全 王文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7,共9页
利用1984,1991年和2000年3个年度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景观区划图,通过定量指标体系,分析了伊金霍洛旗1984-2000年间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以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草地是当地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总土地面积的59.03%~69.33... 利用1984,1991年和2000年3个年度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景观区划图,通过定量指标体系,分析了伊金霍洛旗1984-2000年间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以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草地是当地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总土地面积的59.03%~69.33%。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年变化速率和动态度3个指标来看:1984-1991年土地利用变化以建设用地(增幅为162.75%,下同)和乔木林地(114.70%)的快速增加,流动沙地(-37.11%)和草地(-8.30%)的减少为特点。1991-2000年,以林地(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增幅分别为-61.43%和-88.47%)大幅减少,流动沙地(102.28%)和草地(17.45%)大幅增加为特点。从空间稳定性看,草地(未变化比例为66.71%-77.05%,下同)和水体(50%左右)最稳定,耕地(基本在30%左右)次之,其他类型稳定性较差。草地和水体的空间位移较小,而建设用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及流动沙地的空间位移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牧交错区 区域差异 伊金霍洛旗 内蒙古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高原典型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成军锋 贾宝全 +1 位作者 赵秀海 陆佩玲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4-360,共7页
以鄂尔多斯高原的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以GIS及RS为手段,利用解译的1985,1995,2000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地是鄂尔多斯高原的唯一基质,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稳定性最高,达87%以... 以鄂尔多斯高原的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以GIS及RS为手段,利用解译的1985,1995,2000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地是鄂尔多斯高原的唯一基质,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稳定性最高,达87%以上。土地利用最重要的转化方向有:一是耕地、未利用土地、林地向草地的转化;二是草地向水域、城乡工矿居民地的转化,还有城乡工矿居民地向未利用土地的转化,反映了鄂尔多斯高原既有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治理沙漠的事实,又有毁林毁草开垦荒地的现实。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减少以及林地和草地的增加,说明当地环境的改善已取得了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高原 农牧交错区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n Grassland Resource in Farming-pasturing Ecotone in West Jilin Province 被引量:6
10
作者 尚红梅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7期94-98,共5页
Upon the current degradation situation of grassland in west Jilin Province,I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degradation of grassland,and further purposefully put forward countermea... Upon the current degradation situation of grassland in west Jilin Province,I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degradation of grassland,and further purposefully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remed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As a conclusion,scientifically utilizing and protecting the grassland resources could suppress grassland degradation,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 Jilin Province farming-pasturing ecotone Grassland Resource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下载PDF
吉林西部农牧交错带草地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尚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20289-20291,20295,共4页
描述了吉林西部草原的退化现状,分析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草地退化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恢复治理措施和发展对策。通过对草地的科学利用和保护,可以抑制草场退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吉林西部 农牧交错带 草地资源 现状 发展对策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空间位移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秋月 潘学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共6页
北方农牧交错带地理位置特殊,脆弱性、敏感性是其主要特点。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范围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文中参考已有的界限指标,结合北方农牧交错带及其周边地区(1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208个站点1961-2010年的降水资料... 北方农牧交错带地理位置特殊,脆弱性、敏感性是其主要特点。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范围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文中参考已有的界限指标,结合北方农牧交错带及其周边地区(1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208个站点1961-2010年的降水资料,确定新的界限指标划定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边界,并讨论其界限移动情况。经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对东部降水量影响较为明显,农牧交错带范围向东南方向移动,且南界移动幅度大于北界;北部西界向西移动约2个经度;同时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范围增加约3.5×104Km2,这一变化趋势与实际土地利用模式下农牧交错带移动情况相反,因此当前农牧交错带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气候变化 界限指标 边界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