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解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困境:来自恰亚诺夫视角的解释 被引量:6
1
作者 呼占平 张谦 杜强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8-194,10,共18页
恰亚诺夫的《农民合作社理论》被广泛解读为倡导农民合作社的生命力及其相对于资本主义农业优越性的理论框架,本研究认为,其理论恰恰提供了对大部分农民合作社难以成功的最有力解释。恰亚诺夫从俄国小农群体与乡村社会的现实出发,指出... 恰亚诺夫的《农民合作社理论》被广泛解读为倡导农民合作社的生命力及其相对于资本主义农业优越性的理论框架,本研究认为,其理论恰恰提供了对大部分农民合作社难以成功的最有力解释。恰亚诺夫从俄国小农群体与乡村社会的现实出发,指出农民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五个主要障碍,这些障碍以互相勾连的形式将小农合作组织拖入一个恶性循环,而打破该恶性循环只能通过以国家为后盾的全国性合作社组织系统才能实现。本研究根据来自20个省份的65个典型合作社案例材料阐述了恰亚诺夫指出的障碍因素可以解释中国农民合作社的长期发展困境,而恰亚诺夫指出的出路所需要的结构性条件在当今中国似乎并不存在。本研究主要有两层贡献:第一,全面介绍了恰亚诺夫的农民合作社理论;第二,以其理论视角来解释中国主流合作社模式陷入困境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恰亚诺夫 农民合作社 合作运动 小农农业
原文传递
社会转型期农民自杀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47,共16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民自杀既与传统时期农民自杀有相同的逻辑,也有其独特性,它是现代性进村与农村社会文化结构及农民家庭和个体发生碰撞和作用的结果。不同区域农村的社会文化结构差异巨大,农民自杀也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同一村庄...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民自杀既与传统时期农民自杀有相同的逻辑,也有其独特性,它是现代性进村与农村社会文化结构及农民家庭和个体发生碰撞和作用的结果。不同区域农村的社会文化结构差异巨大,农民自杀也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同一村庄不同年龄、性别、阶层的农民群体在面对现代性冲击时会有不同的反应,从而使得农民自杀不仅有时间和空间差异,还有年龄、性别和阶层的差异。家庭是农民自杀的主要场域,家庭矛盾是农民自杀的主要诱发因素,降低农民自杀率首先要从理顺家庭关系着手,现阶段尤其是要将老年人从子代家庭关系中剥离出来,消除可能导致他们自杀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还要构建干预农民自杀的国家责任,通过国家设置议程、采取措施确保农民不受到"自杀"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自杀 阶层分化 人口流动 老年人 自杀干预 家庭养老
下载PDF
大革命时期广东省农民协会探析
3
作者 陈国威 《萍乡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7-43,共7页
广东省农民协会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农民协会。在1925年5月成立时即拥有包括秘书处、军事部等组织系统,协会的领导层主要由共产党人构成,外派广东各地办事处、特派员亦以共产党人为主。在广东省农协的策划下,广东省各地的农民运动得到有序... 广东省农民协会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农民协会。在1925年5月成立时即拥有包括秘书处、军事部等组织系统,协会的领导层主要由共产党人构成,外派广东各地办事处、特派员亦以共产党人为主。在广东省农协的策划下,广东省各地的农民运动得到有序推进,农民利益得到有效维护。苛捐杂税、官吏压榨、劣绅压迫等不公平行为一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抵制。组织性产生的效应促使广东省有数十万农民加入当地农民协会,从而有力地支持国民革命。大革命时期的广东省农民运动也被人们誉为“全国之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农民协会 农民运动 大革命时期
下载PDF
论毛泽东 被引量:1
4
作者 姜义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2,共8页
毛泽东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作出了巨大牺牲的一生。其立德、立功、立言,理想与实践,成功与失败,都与解决中国农民问题息息相关。他的前半生,致力于将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从其所概括的帝、官、封三座大山压迫下解放出来;后半生,... 毛泽东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作出了巨大牺牲的一生。其立德、立功、立言,理想与实践,成功与失败,都与解决中国农民问题息息相关。他的前半生,致力于将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从其所概括的帝、官、封三座大山压迫下解放出来;后半生,则致力于将广大农民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产生私有制的社会分工,包含工农之间的分工、城乡之间的分工、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分工、国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或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分工中解放出来。不论对毛泽东本人如何评价,他留给后人的遗产,无论是其肯定的方面,还是否定的方面,或是否定之否定方面,都是异常宝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论定 农民 三大差别 政治运动 社会主义实践
下载PDF
城镇化背景下山地农民生计方式选择困境的实证分析——以黎平县大稼乡俾嗟村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姜似海 陈志永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1-51,共11页
生计方式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基本手段和状态,生计方式的选择和变迁受家庭成员思想观念、生活技能、地理条件、受教育程度以及公共政策等的影响。然而,根本而言,生计选择受限于人们的行动自由和发展能力。在我国城镇化背景下,再次实现&... 生计方式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基本手段和状态,生计方式的选择和变迁受家庭成员思想观念、生活技能、地理条件、受教育程度以及公共政策等的影响。然而,根本而言,生计选择受限于人们的行动自由和发展能力。在我国城镇化背景下,再次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去集体化以及"允许农民自带口粮进小城镇经商、务工、落户"的改革过程中,前三十年可以说是农民在探索将生计手段向外部延伸用以补贴家计的过程,而三十年后的今天则是农民在"摸清石头"之后试图抬起头来望着彼岸"踩着石头过河"的纠结期。该时期,尽管农民行动的自由得到扩展,可供农民选择的生计方式也变得越加多样化,但农民自行选择生计方式的能力却仍极其有限,因而(特别是)在生活资料的商品化背景下,受经济力量的无声强制,由于目标与实现能力间的差距造成了"想做却不能做"的纠结心态,面临选择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山地农民 生计选择 行动自由 实现能力 选择困境
下载PDF
论海陆丰苏维埃革命的历史贡献及启示
6
作者 林丽钗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4期130-133,共4页
海陆丰是一块红色土地,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海陆丰苏维埃革命留下很多宝贵经验和启示。历史贡献:(一)海陆丰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二)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模式;(三)开创了党的制度根基和... 海陆丰是一块红色土地,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海陆丰苏维埃革命留下很多宝贵经验和启示。历史贡献:(一)海陆丰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二)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模式;(三)开创了党的制度根基和执政之方;(四)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历史启示: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丰苏维埃革命 革命道路 农民运动
下载PDF
试析民国时期离村农民的横向流动及其谋生方式——以苏北地区为中心
7
作者 阎建宁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2-85,共4页
民国时期农民离村后,其运动轨迹有这样的规律:由人口高压区流向人口低压区;由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社会动荡地区流向相对平安地区等。就苏北地区而言,有些农民离村后来到江苏南部地区从事农业劳动,有的前往苏北沿海新垦区,... 民国时期农民离村后,其运动轨迹有这样的规律:由人口高压区流向人口低压区;由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社会动荡地区流向相对平安地区等。就苏北地区而言,有些农民离村后来到江苏南部地区从事农业劳动,有的前往苏北沿海新垦区,成为新的雇农。因此地广人稀的苏北盐垦区和苏南地区是他们离村后的主要去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村农民 “横向运动” 民国时期 苏北
下载PDF
广西容县地区农运红色风暴始末录
8
作者 覃正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8-13,共6页
围绕"容县地区农运红色风暴始末"这个中心,以比较翔实的史料说明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容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大无畏精神在新桂系巨头"虎狼窝"中开展了轰轰烈烈农民运动,并取得了"二五减租"的胜利... 围绕"容县地区农运红色风暴始末"这个中心,以比较翔实的史料说明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容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大无畏精神在新桂系巨头"虎狼窝"中开展了轰轰烈烈农民运动,并取得了"二五减租"的胜利,同时也展现了当年桂东南一带农运跌宕起伏的壮丽图景,为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史增添了重墨浓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县 农运 风暴 始末
下载PDF
美国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辉 刘冬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3,共4页
作为美国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进程中一项社会工程,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成功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广获认可。本文通过阐述美国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历程中的主要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有所借鉴。
关键词 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 新型职业农民 送教下乡运动
原文传递
都市农夫的生态农业实践与关系生产——新乡建中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的案例分析
10
作者 李飞宇 《城市观察》 2024年第5期133-143,164,共12页
市民农园试点活动的开展成就了一批利用闲暇时间从事农业耕作的都市农夫,为城郊农业发展带来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文化价值。本文基于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实践案例,结合观察法、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对都市农夫的生态农业实践进行深入分析... 市民农园试点活动的开展成就了一批利用闲暇时间从事农业耕作的都市农夫,为城郊农业发展带来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文化价值。本文基于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实践案例,结合观察法、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对都市农夫的生态农业实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基于健康食物、休闲娱乐、养老教育等目标,都市农夫开展的新生活、生产方式复归了劳动的价值,重构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关系、人与人友善的社会关系,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同时拓展了当代农业的社会功能。未来,市民农园有着更多发展可能,如探索建立与乡村农园协同发展平台,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农夫 新乡建 市民农园 生态农业 城乡融合
下载PDF
农民负担问题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传统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振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72-75,共4页
国际共运一百多年来形成的思维定式和习惯做法是造成农民负担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马克思恩格斯重视农民问题 ,但从无产阶级革命的角度提出问题 ,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 ,形成对农民认识上的偏差。加上实践中的教训 ,强化了农民落后的一面... 国际共运一百多年来形成的思维定式和习惯做法是造成农民负担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马克思恩格斯重视农民问题 ,但从无产阶级革命的角度提出问题 ,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 ,形成对农民认识上的偏差。加上实践中的教训 ,强化了农民落后的一面。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由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经历及认识上的偏差 ,对农民的偏见合法化、固定化 ,形成了一种恶劣的先例和传统 ,并扩张到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今天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必须辩证地而不是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理论 ,重新认识农民 ,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农民负担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农民 农民问题 经济地位
下载PDF
建国初期黔东南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考察——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连生 《凯里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9-42,共4页
建国初期黔东南地区的土地改革只是初步地解决了三农问题,农村和农民并没有一劳永逸地摆脱贫困,农业生产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为了快速发展农村经济,黔东南地区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合作化运动在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 建国初期黔东南地区的土地改革只是初步地解决了三农问题,农村和农民并没有一劳永逸地摆脱贫困,农业生产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为了快速发展农村经济,黔东南地区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合作化运动在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黔东南 三农问题 合作化运动
下载PDF
孙中山工农观的转变——基于五四运动前后工农运动的考察基于五四运动前后工农运动的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勇 章征科 《桂海论丛》 2011年第5期35-39,共5页
孙中山从辛亥革命和两次护法运动的失败以及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中逐渐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革命的真正敌人,工农革命力量才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因此,孙中山实现了工农观的转变:从轻视脱离工农到重视依靠工农。这... 孙中山从辛亥革命和两次护法运动的失败以及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中逐渐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革命的真正敌人,工农革命力量才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因此,孙中山实现了工农观的转变:从轻视脱离工农到重视依靠工农。这一转变进而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孙中山工农观的转变是不彻底的,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工农观 五四运动 工农运动
下载PDF
中国农民集体行动研究: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涛 贾玉巧 赵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7-32,共6页
由于社会转型的加快与制度建设的缓慢,导致农民利益表达受阻,由此引发农民集体行动增多,这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对话式的讨论,推进了农民集体行动的范式思考与公共政策设计。我国早期的理论研究受西方社会运动理... 由于社会转型的加快与制度建设的缓慢,导致农民利益表达受阻,由此引发农民集体行动增多,这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对话式的讨论,推进了农民集体行动的范式思考与公共政策设计。我国早期的理论研究受西方社会运动理论影响很大,但无论就社会运动的概念或中西的不同社会背景而言,这一理论都很难套用于中国农民集体行动的研究;近期的研究多纠缠于"道义小农"与"理性小农"之争。从既注重个案研究也注重整体研究的角度来看,对中国农民集体行动要根据其动力机制、动员机制、机会结构、策略运用、面临的困境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研究,方可形成农民集体行动的类型学划分,并在制度层面应对不同类型的农民集体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农民集体行动 群体性事件 社会转型 社会运动理论 道义小农 理性小农 “经济人”
下载PDF
韩国“新村运动”成功经验对我国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提升的启示
15
作者 宁鑫 《台湾农业探索》 2023年第4期46-51,共6页
【目的/意义】尊重和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的主体性,是激活乡村内生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通过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为提升我国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查阅已有文献,基于我国乡村振兴背... 【目的/意义】尊重和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的主体性,是激活乡村内生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通过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为提升我国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查阅已有文献,基于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现况,分析韩国“新村运动”中坚持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主体性的具体做法,提出提升我国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的路径。【结果/结论】结果显示,鉴于“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我国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提升农民主体性要坚持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重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引导,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农民真正获得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主体性 乡村振兴 现代化 新村运动
下载PDF
统计调查视域下毛泽东两份调研报告比较研究
16
作者 吴志平 向金香 《龙岩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3-49,共7页
《才溪乡调查》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中国革命史上都占据重要的地位,从统计调查工作这一视角出发,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历史联系,在统计调查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原则这两方面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在统计调查工作的核心... 《才溪乡调查》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中国革命史上都占据重要的地位,从统计调查工作这一视角出发,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历史联系,在统计调查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原则这两方面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在统计调查工作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性方面存在着区别。通过对《才溪乡调查》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进行历史比较,为新时代进行统计调查工作提供有益启示,即务必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以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调查 《才溪乡调查》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论中华民国初期东北地区朝鲜族社会的自治运动——以延边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春善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2-91,共10页
1913年,延边地区成立了朝鲜族自治团体——垦民会。然而,垦民会所倡导的民主共和制与新文化教育却招致了奉行"中华"思想的儒林派的强烈抵制。为此,儒林派相继建立了农务契、孔教会延吉支会等团体,与垦民会针锋相对。1914年初... 1913年,延边地区成立了朝鲜族自治团体——垦民会。然而,垦民会所倡导的民主共和制与新文化教育却招致了奉行"中华"思想的儒林派的强烈抵制。为此,儒林派相继建立了农务契、孔教会延吉支会等团体,与垦民会针锋相对。1914年初,垦民会和农务契被地方当局强制解散,朝鲜族社会中的新旧势力代表联合设立了奖业会,试图排解朝鲜族社会所面临的危机。之后,他们将活动区域扩展至整个东北,其交涉对象也由地方政府上延到中央政府,并谋求设立"东省韩族生计会",以促进东北地区朝鲜族自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社会 垦民会 农务契 奖业会 东省韩族生计会 自治运动
下载PDF
无锡乡村工作讨论会评述
18
作者 姜新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0-54,62,共6页
在内忧外患形势下召开的无锡乡村工作讨论会是民国社会史及江苏近代史上的大事。第三次乡村工作讨论会确定在无锡召开是因为江苏及无锡在乡村建设工作中举足轻重,这里集中着倡导"乡村建设"的重要机关及人物,乡村建设实验时间... 在内忧外患形势下召开的无锡乡村工作讨论会是民国社会史及江苏近代史上的大事。第三次乡村工作讨论会确定在无锡召开是因为江苏及无锡在乡村建设工作中举足轻重,这里集中着倡导"乡村建设"的重要机关及人物,乡村建设实验时间早,类型多,而且是合作交流的首倡地区。这次会议筹备更为细致,与会代表更为广泛,会议形式更为丰富多彩。会议进一步促进了乡村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乡村建设者的联合、乡村建设运动与社会各界的联络,突出展现了江苏乡村建设工作的成绩,也为今天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问题 江苏无锡 乡村工作讨论会 乡村建设运动
下载PDF
解放战争中安国民工担架团的支前运动
19
作者 刘娜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4-18,共5页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冀中人民以人力、物力、财力等全力支援前线,尤其是解放战争开始后,冀中解放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有效地组织了广大民众支前,其中安国支前民工担架团在保证前方作战部队的伤病员救护和及时...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冀中人民以人力、物力、财力等全力支援前线,尤其是解放战争开始后,冀中解放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有效地组织了广大民众支前,其中安国支前民工担架团在保证前方作战部队的伤病员救护和及时转运方面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 安国 民工担架团 支前运动
下载PDF
乡村建设运动的科普实践探究——以《农民》报常识栏目为例
20
作者 庞瑞灿 李敏 《科普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90,104,共10页
《农民》报是乡村建设运动中科学走向农村的重要媒介之一。通过对该报的常识栏目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其在深入农村的知识分子的不断改良下成为科普的利器,在科普实践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特点:关注农民需要、追求通俗易懂、培养主动需求。《... 《农民》报是乡村建设运动中科学走向农村的重要媒介之一。通过对该报的常识栏目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其在深入农村的知识分子的不断改良下成为科普的利器,在科普实践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特点:关注农民需要、追求通俗易懂、培养主动需求。《农民》报打破了以往科学只在知识分子间流动的局面,成为农民获取科学信息的重要渠道,促进了农民对科学的态度由冷漠、排斥逐渐向关心、接受转变,培养了农民科学种田、讲求卫生等生产生活的能力,对新时代农民科普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科普 《农民》报 乡村建设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