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efficacy of three different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 for 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被引量:35
1
作者 LIU Tao ZHOU Yue +5 位作者 WANG Jian CHU Tong-wei LI Chang-qing ZHANG Zheng-feng ZHANG Chao ZHENG Wen-ji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082-1088,共7页
Background 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FLLDH) accounts for 2.6% to 11.7% of all lumbar herniated discs. Numerous surgical approaches have been described for treating this condi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Background 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FLLDH) accounts for 2.6% to 11.7% of all lumbar herniated discs. Numerous surgical approaches have been described for treating this condi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echniques for the treatment of FLLDH. Methods From June 2000 to March 2006, 52 patients with FLLDH were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 All patients were assessed by anteroposterior and lateral roentgen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ome patients underwent myelography, disc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rocedures performed included Yeung Endoscopy Spine System (YESS) (n=25), METRx MicroDiscectomy System (n=13), and X-tube (n=14).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an of 13.5 months. Clinical outcomes were assessed using a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and Nakai criteria. Results All 3 procedure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radiating leg symptoms (P 〈0.005). After surgery, 84.0%, 84.6%, and 92.8% of patients in the YESS, METRx, and X-tube groups had excellent or good outcome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groups. The YESS procedur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shortest operation time, simplest anesthesia, and least trauma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2 procedures, especially for type I herniations. The METRx procedure was the most suitable for type Ⅱ herniations and posterior endoscopic facetectomy.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unilateral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with X-tube was the most suitable for herniations combined with degenerative lumbar instability (type Ⅲ).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strategies and options should be determin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type of FLL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pinal surgery 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ENDOSCOPY
原文传递
CT与MRI应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勇 陈晓荣 《医学综述》 2013年第23期4378-4380,共3页
目的探析CT和MRI方法诊断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特点和价值。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选取经手术证实确诊为FLLDH的患者30例(混合型、内侧型和外侧型分别为12例、6例和12例),均行CT及MRI两种检查方... 目的探析CT和MRI方法诊断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特点和价值。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选取经手术证实确诊为FLLDH的患者30例(混合型、内侧型和外侧型分别为12例、6例和12例),均行CT及MRI两种检查方法,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率和诊断表现。结果经过观察,CT和MRI对于FLLDH的总体诊断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式显示L4,L5的病变均为66.7%。CT显示为各种形态的软组织密度影,MRI显示的病变特征为髓核信号。两种诊断方式的影像学征象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对FLLHD的诊断率均较高,两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显著诊断特点,对临床医师手术入路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计算机X线断层造影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表现
下载PDF
全脊柱内镜下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3
3
作者 陈小明 张洁 +3 位作者 颜学亮 杨铁军 陈亮元 曹奇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61,共5页
目的评估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9月该科采用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FLDH 27例,年龄41~64岁,平均52.3岁,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 目的评估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9月该科采用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FLDH 27例,年龄41~64岁,平均52.3岁,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前及术后患者腰腿痛情况,改良Mac Nab评分评估患者腰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单节手术时间为69 min(58~109 min)、术中出血量为18 ml(11~40 ml)、住院时间为5.0 d(3.0~10.0 d),术前VAS评分(8.12±1.25),术后第3天VAS评分(2.80±1.12),术后3个月VAS评分(1.59±1.06),末次随访VAS评分(1.31±0.89),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优良率为88.9%。结论 PELD治疗FLDH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切除术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治疗
下载PDF
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建 周跃 +2 位作者 初同伟 王卫东 张正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9期705-707,共3页
目的介绍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1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内型7例,椎间孔外型9例)接受显微内镜手术。5例椎间孔内型采用常规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入路,切除部分椎板、椎弓峡... 目的介绍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1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内型7例,椎间孔外型9例)接受显微内镜手术。5例椎间孔内型采用常规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入路,切除部分椎板、椎弓峡部和小关节。2例椎间孔内型采用经关节突入路,使用X-tube工作通道,切除大部分关节突。9例椎间孔外型采用横突间入路,工作导管置于横突间,部分切断横突间韧带。所有手术均需找到受压神经根并松解,切除突出椎间盘。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结果,优12例,良3例,可1例。平均住院日13·8d,平均手术时间78min,平均术中出血68ml。结论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小切口和组织损伤轻的优点,能够充分直接探查松解神经根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脊柱外科 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诊断 被引量:14
5
作者 姚剑 石逸杰 彭如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5期29-31,51,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征性MRI影像表现及对临床诊治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241例经手术证实的椎间盘突出病例,其中包含63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患者,共73处病变,根据其1.5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 目的回顾性研究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征性MRI影像表现及对临床诊治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241例经手术证实的椎间盘突出病例,其中包含63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患者,共73处病变,根据其1.5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影像诊断特征、伴发病变、好发位置与分型比例关系,判断MRI对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的鉴别价值。结果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发生于L4-5、L5-S1节段的比例为71.1%,椎间孔亚型的好发比例为56.2%,伴发骨质退变、椎间盘变性的比例高达98.4%,MRI鉴别诊断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的敏感性为75.3%,特异性为98.1%,准确性为92.2%,阳性预测值为93.2%,阴性预测值为92%。结论 MRI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能准确诊断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的成像方法,对临床的诊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 磁共振成像 1.5T
下载PDF
双回波稳态进动磁共振序列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泮智勇 许茂盛 +2 位作者 丁雪委 王世威 庄汝杰 《中医正骨》 2013年第2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双回波稳态进动磁共振序列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显示情况及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MRI常规序列和双回波稳态进动序列的图像,评价双回波稳态进动序列在极外侧型腰... 目的:探讨双回波稳态进动磁共振序列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显示情况及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MRI常规序列和双回波稳态进动序列的图像,评价双回波稳态进动序列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由于腰椎MRI矢状位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不敏感,造成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影像诊断上的误诊和漏诊;而双回波稳态进动序列在这9例患者的图像中明确显示L4~5腰椎间盘突出5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4例;其中左侧突出7例,右侧突出2例。结论:双回波稳态进动磁共振序列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扫描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突出椎间盘与腰骶部脊神经根的卡压情况,提高了对于该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医师在术中的定位起到极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极外侧型 诊断 双回波稳态进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SPACE序列在诊断极外侧椎间盘突出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许道洲 夏好成 +5 位作者 罗树彬 吕海莲 冯国平 许蕾 肖文丰 王忠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6-360,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不同序列在极外侧椎间盘突出上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5例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磁共振常规扫描图像、SPACE序列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32~53岁,平均34岁。椎... 目的:探讨磁共振不同序列在极外侧椎间盘突出上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5例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磁共振常规扫描图像、SPACE序列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32~53岁,平均34岁。椎间孔内侧型2例,椎间孔外侧型2例,混合型1例。极外侧椎间盘突出在平扫矢状位椎间孔层面上表现为椎间孔内和(或)外软组织肿块信号,形态多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T2WI轴位呈等或混杂信号,边缘不清,T2WI冠状位呈位于孔内和(或)外软组织肿块信号,硬膜囊受压,强化扫描呈中央不强化,周边环状强化信号;SPACE序列冠状位椎间孔周围出现异常低信号,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并与线状马尾神经根相交;SPACE—STIR序列显示受压移位的神经根与突出的椎间盘呈“腋下网球”样征象。结论:在磁共振SPACE序列上能直观地显示神经根与椎间盘之间空间关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的定性及定位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椎间盘 椎间盘 突出 神经根 磁共振成像 SPACE—STIR序列 SPACE序列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元 殷世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8-931,共4页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系根据椎间盘造影,结合患者临床表现,首次真正意义上提出了“极外侧突出”这一概念,FLLDH属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较其他类型少见.约占全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0.7%-11.7%。虽发生率...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系根据椎间盘造影,结合患者临床表现,首次真正意义上提出了“极外侧突出”这一概念,FLLDH属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较其他类型少见.约占全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0.7%-11.7%。虽发生率相比于其他类型腰惟间盘突出症较低,但其症状较重.突出位置特殊,治疗较为复杂,主要有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等方法,现将其相应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进展 微创介入治疗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彬 孟增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期66-68,共3页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普通CT和MRI常规断面成像不能明确诊断,通常需要行磁共振腰骶脊神经根成像来明确。通过磁共振脊神经根成像,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腰骶部脊神经局部解剖信息,非常清晰而且直观地显示...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普通CT和MRI常规断面成像不能明确诊断,通常需要行磁共振腰骶脊神经根成像来明确。通过磁共振脊神经根成像,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腰骶部脊神经局部解剖信息,非常清晰而且直观地显示腰骶部脊神经根走行,明确神经根受压情况,避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漏诊。本研究综述了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技术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神经成像 神经根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Wiltse入路单侧MIS-TLIF联合对侧经皮内固定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志波 郭骏 +6 位作者 陈荣 郭潇 李相伟 肖亮 赵林 陈驰 禹志宏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14-17,21,共5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单侧MIS-TLIF(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联合对侧Sextant经皮钉棒系统内固定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治疗单节段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探讨并分析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单侧MIS-TLIF(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联合对侧Sextant经皮钉棒系统内固定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治疗单节段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共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30例,均采用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单侧MIS-TLIF联合对侧Sextant经皮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X线暴露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JOA功能评分;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根据Bridwell法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0人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5 mL;平均X线暴露次数26.6次。末次随访时VAS及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96.7%。按Bridwell椎间融合标准本组融合率为100%,平均椎间融合时间为8.6个月。结论微创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单侧MIS-TLIF联合对侧Sextant经皮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期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能有效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等优点,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Mast QUADRANT系统 Wiltse入路 MI-TLI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微创手术
下载PDF
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吕超 吴小松 叶正云 《骨科》 CAS 2020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FLLD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3例FLLDH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并获得完整随...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FLLD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3例FLLDH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43例病人按照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部位分为椎间孔内组(19例)和椎间孔外组(24例),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2 h、治疗后3 d及末次随访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末次随访时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以及治疗后的手术率。结果 43例病人的随访时间为(16.22±9.12)个月(6~24个月)。椎间孔内组病人治疗后2 h、治疗后3 d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椎间孔外组治疗后2 h、治疗后3 d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椎间孔外组治疗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均显著低于椎间孔内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参照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椎间孔内组和椎间孔外组的优良率分别为36.8%(7/19)、75.0%(18/24),两组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4,P=0.012)。椎间孔内组与椎间孔外组的手术例数分别为13例和8例,手术率分别为68.4%和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5,P=0.022)。结论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可作为治疗FLLDH的供选方案,椎间孔外型的疗效优于椎间孔内型,病人出现神经损害症状时仍需积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封闭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影像三维重建安全辅助单孔分体内镜治疗L_(5)/S_(1)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12
作者 冯志萌 孙宁 +3 位作者 孙兆忠 李岳飞 刘昌震 李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76-1882,共7页
背景:单孔分体内镜作为一种新型的内镜技术,适用于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但目前国内外针对L_(5)/S_(1)这一发病率极低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资料甚少,尚无详尽描述单孔分体内镜治疗L_(5)/S_(1)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 背景:单孔分体内镜作为一种新型的内镜技术,适用于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但目前国内外针对L_(5)/S_(1)这一发病率极低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资料甚少,尚无详尽描述单孔分体内镜治疗L_(5)/S_(1)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解剖学资料。目的:通过影像三维重建确定骨性标志点,并以该标志点准确定位L_(5)出口神经根、L_(5)/S_(1)椎间隙及其他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辅助单孔分体内镜经后外侧入路实现对L_(5)出口神经根的减压,治疗L_(5)/S_(1)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9例L_(5)/S_(1)单侧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48-74岁。将患者的腰椎CT数据资料导入Mimics 21.0软件中重建腰椎三维模型。测量L_(5)/S_(1)相关参数:①在横突根部下缘与峡部外侧缘的交点(H)所在矢状面上测量:H分别至L_(5)出口神经根上缘、下缘的垂直距离(a1,a2);H分别至L_(5)下终板、S1上终板的垂直距离(b1,b2);H至L_(5)椎弓根下缘的垂直距离(c);②H至L_(5)椎弓根内侧壁所在矢状面的左右水平距离(d);③H至硬脊膜外侧缘所在矢状面的左右水平距离(e);④H至L_(5)下终板最外侧缘所在矢状面的左右水平距离(f);⑤在L_(5)下终板最外侧缘所在矢状面上测量:H所在横断面分别至L_(5)出口神经根上缘、下缘的垂直距离(g1,g2);H所在横断面分别至L_(5)下终板、S1上终板的垂直距离(h1,h2);⑥H至L_(5)出口神经根最后缘所在冠状面的前后水平距离(i);⑦骶骨翼后缘最高点至L_(5)下终板最后缘所在冠状面的前后水平距离(j)。结果与结论:①男女之间各相关测量参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a1,a2,b1,b2,c,d,e,f,h1,h2,g1,g2,i,j患侧与健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观测发现,a1与c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椎弓根下缘即为L_(5)出口神经根上缘,L_(5)出口神经根紧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孔分体内镜 影像三维重建 骨性标志 数字化软件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被引量:6
13
作者 孟增东 胡彪 +3 位作者 雷云坤 李俊昌 刘思波 陈一沧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和术式选择.方法1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椎间孔内型8例,椎间孔外型5例.分别采用单侧后路椎板减压、切除关节突关节、摘除椎间盘,并进行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和横突间入路单...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和术式选择.方法1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椎间孔内型8例,椎间孔外型5例.分别采用单侧后路椎板减压、切除关节突关节、摘除椎间盘,并进行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和横突间入路单纯摘除椎间盘手术.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疗效按照Macanab分级和VAS评定:本组优8例,良4例,可1例,差0例,总优良率92.31%.术前腿痛平均VAS评分为8分,术后为1.4分,术前腰痛VAS评分为1.6分,术后为1分.结论对椎间孔内型采用单侧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椎间孔外型,采用横突间入路单纯摘除椎间盘术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分型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夏君 姚福东 +4 位作者 王新虎 王建顺 左春光 张国华 杜伟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19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17例,均行单枚Cage椎间融合固定。记录手...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19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17例,均行单枚Cage椎间融合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花费、融合率及并发症,临床疗效评估采用腰痛和下肢VAS,JOA评分及ODI指数。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腰痛和下肢疼痛VAS、JOA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存在显著性差异。单侧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住院花费方面明显少于双侧组。在腰痛VAS、JOA评分及ODI指数方面,单侧组于术后1周、3个月随访时优于双侧组。术后所有患者均骨性融合,2组均未出现钉棒松动及Cage移位。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同的临床效果,且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促进早期术后康复,减少住院花费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 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 脊柱后路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承跃 高文硕 +1 位作者 潘浩 张伟 《江苏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 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FLLDH患者17例行UBE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别评估术前和术后第3天、第3个月下肢、腰部疼痛和机体功... 目的 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FLLDH患者17例行UBE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别评估术前和术后第3天、第3个月下肢、腰部疼痛和机体功能恢复情况,MacNab标准评价近期手术疗效。结果 17例FLLDH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1.2±19.3) min。随访时间(3.8±1.2)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第3天和第3个月下肢和腰部VAS疼痛评分及DOI评分均改善(P<0.05),术后第3个月DOI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优良率为94.1%(16/17),随访期间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UBE治疗FLLDH疗效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
原文传递
套管翻转滑移在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用
16
作者 刘涛 俞兴 +3 位作者 卫建民 冯万立 夏斌 刘向伟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4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下套管翻转滑移技术应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的技术细节及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共22例FLLDH患...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下套管翻转滑移技术应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的技术细节及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共22例FLLDH患者接受PELD手术治疗,术中应用套管翻转滑移技术,记录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并评价手术疗效。结果2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9.4±10.5)min,平均随访(11±5.6)个月。术后随访各时间点患者腰痛VAS、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1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91%。2例患者下地后,出现下肢放射痛,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PELD套管翻转滑移技术治疗FLLDH安全、有效,但术者要掌握工作通道置入及内镜下操作的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翻转滑移 微创技术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汤志兵 杨惠林 +3 位作者 王根林 钱忠来 朱晓宇 陈康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7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1月经TLIF治疗的19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1月经TLIF治疗的19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且采用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 19例患者随访12~60个月,平均38个月,融合率为100%,无本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状再发;ODI评分术前为(38.2±4.80)分,术后即刻为(14.3±2.8)分,末次随访为(12.8±2.9)分,术前与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与末次随访无差别(P〉0.05);采用Macnab标准评估,优14例,良4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7%。结论 TLIF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防止术后慢性腰痛、腰椎失稳及椎间盘突出症状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治疗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卫东 崔志明 +4 位作者 徐冠华 保国锋 孙郁雨 王玲玲 陈佳佳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5期535-537,541,共4页
目的评价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27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手术时间110~160 m... 目的评价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27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手术时间110~160 min,术中出血量150~35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56个月。疼痛VAS评分和JOA评分: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见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融合器移位等情况发生。结论 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固定
下载PDF
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
19
作者 夏刚 田融 +1 位作者 李会明 刘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307-1312,共6页
[目的]评价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42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4岁。其中椎间孔内突出型24例,椎间孔外突出型1... [目的]评价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42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4岁。其中椎间孔内突出型24例,椎间孔外突出型18例。均采用经横突间入路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的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手术前后行下肢疼痛VAS评分,术后采用改良MacNad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6 min,平均失血82 ml,与同时期相同入路但未使用微创通道的12例患者相比,两项指标均明显减少(P<0.05)。4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VAS评分术前平均为7.6,术后2周平均为2.3,术后半年为1.3。术后半年MacNad评定结果:优26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85.7%。椎间孔内型组和椎间孔外型组术后优良率分别为83.3%和88.9%。两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为1例术后伤口血肿。[结论]应用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安全性好,近期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方式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切除术 横突间入路 微创通道
原文传递
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治疗老年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蔡中续 马晓春 +1 位作者 齐国宝 于学忠 《颈腰痛杂志》 2014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微创治疗老年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01-2013-01手术治疗的31例老年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其中Quadrant微创通道经wiltse入路组18例,TLIF治疗13例,随访12月,统...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微创治疗老年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01-2013-01手术治疗的31例老年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其中Quadrant微创通道经wiltse入路组18例,TLIF治疗13例,随访12月,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对术前、术后1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术前、术后3月、12月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缓解疼痛,但quadrant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P<0.01)。Quadrant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优于TLIF组(P<0.01)。结论 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治疗老年人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T QUADRANT 老年人 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 TLIF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