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材料整体加筋板轴压后屈曲失效表征 被引量:21
1
作者 孔斌 叶强 +1 位作者 陈普会 柴亚南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0-155,共6页
应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内聚单元,对后屈曲诱发的复合材料整体加筋板的缘条/蒙皮界面的失效进行了分析。基于有限元结果,提出了缘条/蒙皮界面内力的提取方法并研究了其变化规律。为了研究缘条/蒙皮刚度比对界面失效的影响以及失... 应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内聚单元,对后屈曲诱发的复合材料整体加筋板的缘条/蒙皮界面的失效进行了分析。基于有限元结果,提出了缘条/蒙皮界面内力的提取方法并研究了其变化规律。为了研究缘条/蒙皮刚度比对界面失效的影响以及失效时界面内力之间的关系,以缘条厚度为参数进行参数化建模,给出了界面脱胶的失效准则和失效包线。最后对缘条/蒙皮厚度比和刚度比提出了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整体加筋板 后屈曲 内聚单元 失效表征
原文传递
QFP封装互连结构电气特性建模与退化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家兴 景博 +3 位作者 黄以锋 盛增津 陈垚君 张钰林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6-373,共8页
互连结构是电子器件与印刷电路板之间机械固定及电气互联的关键部位.针对当前互连结构退化过程监测困难与表征信号难以提取问题,首先,通过分析QFP封装互连结构的失效模式及机理,建立其退化电气模型.在此基础上,搭建实时监测电路,选取外... 互连结构是电子器件与印刷电路板之间机械固定及电气互联的关键部位.针对当前互连结构退化过程监测困难与表征信号难以提取问题,首先,通过分析QFP封装互连结构的失效模式及机理,建立其退化电气模型.在此基础上,搭建实时监测电路,选取外接电容的充电时间为表征信号,并建立退化电气模型参数与充电时间的关系.然后,利用Multisim软件和开发板模拟并验证等效电气模型参数与充电时间的关联关系.最后,利用小系统试验板进行随机振动试验,研究互连结构退化过程.通过分析充电时间响应,并结合互连结构电镜图发现,充电时间能够较好地表征互连结构的失效过程及失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连结构 电气模型 退化过程 充电时间 失效表征
下载PDF
固态聚合物锂电池失效机制及其表征技术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兴伟 王龙龙 +3 位作者 姜丰 马君 周新红 崔光磊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024-1032,共9页
固态聚合物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优点,有望解决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焦虑和安全问题。但是,现有的固态聚合物锂电池存在容量衰减快、过充、产气、内短路、日历失效等电池失效问题。而且,由于聚合物电解质不耐辐照,其较强的... 固态聚合物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优点,有望解决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焦虑和安全问题。但是,现有的固态聚合物锂电池存在容量衰减快、过充、产气、内短路、日历失效等电池失效问题。而且,由于聚合物电解质不耐辐照,其较强的界面黏附性使得电极/电解质界面难以剥离,导致缺乏合适的表征技术深入研究固态聚合物锂电池的失效机制,这极大的限制了科学家对电池失效机制的深入理解,制约了电池失效解决方案的发展。因此,本文从锂枝晶生长、正极结构演变与机械失效、界面微结构演变和界面反应、聚合物电解质结构变化的角度出发,回顾了固态聚合物锂电池失效机制及其表征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固态聚合物锂电池失效机制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 界面 失效机制 表征技术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共晶表征方法的建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熊婧 徐德忠 +3 位作者 徐昕怡 吕扬 杨世颖 王嗣岑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7-584,共8页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一种离子型共晶药物,通过对其共晶特征建立多种表征方法,全面掌握该药物的晶型状态,为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提供基础研究数据。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M)、差示扫描量热(DSC)...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一种离子型共晶药物,通过对其共晶特征建立多种表征方法,全面掌握该药物的晶型状态,为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提供基础研究数据。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M)、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固体核磁共振波谱(ssNMR)等多种技术手段,表征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原料药及片剂的共晶特征,采用热重分析(TGA)、动态蒸气吸附(DVS)、引湿性试验以及水分测定法等分析方法,对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原料药的结晶水、引湿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XRD、FTIR、DSC、ssNMR四种方法能够有效地表征并区分共晶与单体、混合物特征的差异,RM法的区分力较弱,可以作为补充手段对晶型特征进行佐证。结合TGA、DVS、引湿性试验和水分测定结果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含有2.5个结晶水,极具引湿性,建议在相对湿度60%以下的环境中贮藏。通过对晶型特征的表征,可探索该药物片剂的质量控制水平和稳定性等工艺信息。本研究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共晶 表征 粉末X射线衍射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 动态蒸气吸附 引湿性
原文传递
基于实验的反演识别方法及其在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亢一澜 王娟 林雪慧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8-480,共13页
本文介绍了基于实验的反演识别方法,综述了该方法在材料力学以及界面力学性能研究中的应用.内容包括:讨论了基于实验反演识别整体化策略与若干关键技术,比较了几种识别算法的优缺点,给出了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损伤与破坏及考虑时... 本文介绍了基于实验的反演识别方法,综述了该方法在材料力学以及界面力学性能研究中的应用.内容包括:讨论了基于实验反演识别整体化策略与若干关键技术,比较了几种识别算法的优缺点,给出了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损伤与破坏及考虑时间效应的粘接界面力学模型与实验表征方面的应用,简介了在其它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最后,对该实验分析方法发展趋势进行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与界面力学性能 实验分析与表征 反演识别技术
原文传递
Carbon nanotube films with ultrahigh thermal-shock and thermalshock-fatigue resistance characterized by ultra-fast ascending shock testing
6
作者 Mingquan Zhu Shijun Wang +11 位作者 Yunxiang Bai Feng Gao Zhenxing Zhu Congying Wang Peng Zhang Hao Jin Hui Zhang Luqi Liu Zhiping Xu Xinghong Zhang Fei Wei Zhong Zh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4年第8期6777-6784,共8页
The exploration of material failure behavior not only involves defining its limit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but also entails devising strategies for improvement and protection in extreme conditions.We've pioneere... The exploration of material failure behavior not only involves defining its limit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but also entails devising strategies for improvement and protection in extreme conditions.We've pioneered an advanced multi-scale,high-speed ascending thermal shock testing platform capable of inducing unprecedented heat shocks at rates surpassing 105℃/s.Through meticulous examination of the thermal shock responses of carbon nanotube(CNT)films,we've achieved remarkable breakthroughs.By employing an innovative macro-scale synchronous tightening and relaxing approach,we've attained a critical temperature differential in CNT films that exceeds an exceptional 2500℃—surpassing any previously reported metric for highperformance,thermal-shock-resistant materials.Notably,these samples have demonstrated exceptional resilience,retaining virtually unchanged strength even after enduring 10,000 thermal shock cycles at temperatures exceeding 1000℃.Furthermore,our research has revealed a novel thermal shock/fatigue failure mechanism that fundamentally diverges from conventional theories centered on thermal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tubes failure behavior thermal shock characterization
原文传递
复合材料整体加筋板的七点弯曲试验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叶强 夏翔 +3 位作者 肖闪闪 陈普会 李新翔 柴亚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0-474,共5页
研究了复合材料整体加筋板七点弯曲试验的失效表征问题。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七点弯曲试件和试验夹具。在试验研究和有限元计算的基础上,对七点弯曲试验的失效机理进行了讨论分析。通过对一系列七点弯曲试验模型的分析,获得了... 研究了复合材料整体加筋板七点弯曲试验的失效表征问题。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七点弯曲试件和试验夹具。在试验研究和有限元计算的基础上,对七点弯曲试验的失效机理进行了讨论分析。通过对一系列七点弯曲试验模型的分析,获得了复合材料加筋板典型部位的失效包线,并给出了失效表征方法。最后给出了指导复合材料整体加筋板结构细节设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加筋板 七点弯曲试验 粘接元 失效表征
下载PDF
直流换相失败故障下DFIG暂态特性分析与过电压抑制
8
作者 闫佳颖 刘其辉 +2 位作者 李开心 吴林林 刘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12-3920,I0095,I0096,共11页
在大规模风电基地通过电网换相高压直流输电(LCCHVDC)远距离送出的背景下,直流系统换相失败故障会在送端产生暂态电压扰动。已有研究缺乏对风电机组呈现出的电压“先低后高”连续变化且磁链不断累积特性的探讨,亟须从磁链累积的角度分... 在大规模风电基地通过电网换相高压直流输电(LCCHVDC)远距离送出的背景下,直流系统换相失败故障会在送端产生暂态电压扰动。已有研究缺乏对风电机组呈现出的电压“先低后高”连续变化且磁链不断累积特性的探讨,亟须从磁链累积的角度分析风电机组在换相失败期间的电压特性,提出一种具有暂态电压抑制作用的风机故障穿越(fault ride through,FRT)策略。首先,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推导了双馈风电机组(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在直流系统换相失败期间的电压与磁链方程,分析了直流系统定电流环节(constant current amplifier,CCA)控制对暂态过电压的影响;其次,提出一种基于灭磁控制的故障穿越策略,通过全定子磁链观测并引入灭磁系数,在转子侧变流器(rotor side converter,RSC)有功、无功电流参考值中分别计及灭磁电流,拓宽了RSC无功输出的能力。最后,MATLAB/Simulink平台验证了所提策略在实现DFIG故障穿越的基础上还能够进一步抑制暂态过电压,提高了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相失败 暂态过电压 特性刻画 故障穿越 灭磁抑制
下载PDF
基于图像三维重建的退役零件表面失效特征表征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琦 张秀芬 蔚刚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退役零件的失效程度是判断其可再制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克服失效程度难以快速精确量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三维重建的退役零件失效特征表征方法。针对失效特征重建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在由运动恢复形状(Shape from motion,SFM)算法... 退役零件的失效程度是判断其可再制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克服失效程度难以快速精确量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三维重建的退役零件失效特征表征方法。针对失效特征重建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在由运动恢复形状(Shape from motion,SFM)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自标定全局SFM三维点云重建算法,利用光束平差法优化相机焦距、径向畸变参数,实现了相机自标定,增加了全局SFM算法的鲁棒性;以重建有效三维点数量占比、点云完整度和相机位姿准确度为评价指标,构建了重建精度评价模型,实现了图像三维重建精度的量化评价;提出了退役零件表面失效特征量化方法和实施流程,并定义了失效特征信息计算公式;最后,以电梯导靴为例,对其表面磨损失效特征进行了量化表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毫米级及以上的退役零件表面失效特征的快速量化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三维重建 由运动恢复形状(SFM) 退役零件 失效特征表征 自标定
下载PDF
Failure mechanisms in flexible electronics 被引量:3
10
作者 Zhehui Zhao Haoran Fu +3 位作者 Ruitao Tang Bocheng Zhang Yunmin Chen Jianqun Ji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and Nano Materials》 SCIE EI 2023年第4期510-565,共56页
The rapid evolution of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s promises to revolutionize numerous fields by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s of smart devices.Nevertheless,despite this vast potential,the reliability of these innovative ... The rapid evolution of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s promises to revolutionize numerous fields by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s of smart devices.Nevertheless,despite this vast potential,the reliability of these innovative devices currently falls short,especially in light of demanding oper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intrinsic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their fabrication techniques.The heterogeneity in these processes and environments gives rise to unique failure modes throughout the devices'lifespan.To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of these devices and assure long-term performance,it is paramount to comprehend the underpinning failure mechanisms thoroughly,thereby,enabling,optimal design solutions.A myriad of investigative efforts have been dedicated to unravel these failure mechanisms,utilizing a spectrum of tools from analytical models,numerical methods,to advanced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This review delves into the root causes of device failure,scrutinizing both the fabrication process and the operation environment.Next,We subsequently address the failure mechanisms across four commonly observed modes:strength failure,fatigue failure,interfacial failure,and electrical failure,followed by an overview of targeted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associated with each mechanism.Concluding with an outlook,we spotlight ongoing challenges and promising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our pursuit of highly resilient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s failure mechanisms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原文传递
基于铁路货车抱闸表征判断故障成因的方法研究
11
作者 房宏志 陈昌涛 +1 位作者 尹继承 高延鹏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4年第4期76-80,共5页
制动抱闸是铁路货车常发行车故障之一,成因复杂,为现场故障的快速排查处置带来较大困扰。基于抱闸故障车辆在外观检查和制动机试验中出现的故障表征,结合铁路货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导致抱闸故障的具体原因,研究探讨了车辆抱闸... 制动抱闸是铁路货车常发行车故障之一,成因复杂,为现场故障的快速排查处置带来较大困扰。基于抱闸故障车辆在外观检查和制动机试验中出现的故障表征,结合铁路货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导致抱闸故障的具体原因,研究探讨了车辆抱闸故障的快速排查和处置方法,为准确快速处置车辆故障、提高铁路运输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货车 抱闸 制动故障 表征
下载PDF
航空铝合金材料低温疲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牧东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15期93-100,共8页
铝合金材料由于具有强度高和易加工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工程领域。低温是航空铝合金材料使用中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低温下航空铝合金材料的疲劳行为也受到国内外学者和工程界的高度关注。综述了近年来航空铝合金材料的低温疲劳试验... 铝合金材料由于具有强度高和易加工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工程领域。低温是航空铝合金材料使用中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低温下航空铝合金材料的疲劳行为也受到国内外学者和工程界的高度关注。综述了近年来航空铝合金材料的低温疲劳试验研究,分析了低温疲劳失效机理,归纳了航空铝合金材料的低温疲劳模型表征和寿命评估方法,并展望了需要在试验、失效机理、模型表征和寿命预测方面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航空铝合金材料的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低温 疲劳 失效机理 模型表征 寿命预测
下载PDF
后屈曲复合材料加筋板筋条-蒙皮界面失效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波涛 柴亚南 +1 位作者 陈向明 魏景超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73-1479,共7页
针对后屈曲复合材料加筋板筋条-蒙皮界面失效,进行了基于六点弯试验的失效表征研究。在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建立加筋板轴压以及六点弯试验的有限元模型,采用Cohesive单元和子模型法,对轴压后屈曲和六点弯试验的筋条-蒙皮界面失效起... 针对后屈曲复合材料加筋板筋条-蒙皮界面失效,进行了基于六点弯试验的失效表征研究。在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建立加筋板轴压以及六点弯试验的有限元模型,采用Cohesive单元和子模型法,对轴压后屈曲和六点弯试验的筋条-蒙皮界面失效起始位置、失效模式及内力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有限元结果,还推导了界面控制内力的计算方法,给出了界面脱粘的失效表征方程和失效包线。计算结果表明,六点弯试验可有效表征后屈曲复合材料加筋板的界面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加筋板 后屈曲 六点弯 失效表征
下载PDF
高比能NMC811/SiO-C软包电池循环失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大宇 包婷婷 +1 位作者 高田慧 张健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3期459-464,共6页
NMC811/SiO-C电池由于电极材料克容量高,工作平台电压高成为实现高比能量密度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其循环寿命差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本工作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X射线衍射光谱、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 NMC811/SiO-C电池由于电极材料克容量高,工作平台电压高成为实现高比能量密度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其循环寿命差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本工作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X射线衍射光谱、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多种分析表征手段对循环前后电极材料进行了表征测试与分析,系统研究了NMC811/Si O-C电池长期循环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NMC811正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结构保持完整,金属溶出现象轻微;而SiO-C负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膨胀粉化,并且不断消耗电解液和形成更厚的SEI膜,最终导致负极克容量衰减严重,是全电池常温循环性能很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C811/SiO-C电池 失效机理 表征分析
下载PDF
EFFECT OF MONTMORILLONITE ADDITION ON 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S OF POLYIMIDE NANOCOMPOSITE FILMS
15
作者 Wang Xishu Zhang Yihe +1 位作者 Fu Shaoyun Feng Xiqiao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SCIE EI 2005年第3期200-206,共7页
Tensile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polyimide/montmorillonite nanocomposite films are investigated to enhance the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understand the effective factors in dominating the... Tensile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polyimide/montmorillonite nanocomposite films are investigated to enhance the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understand the effective factors in dominat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nocomposites, such as the nanolayer, matrix and nanolayer/matrix interface. How to contribute to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nocomposite film is a very complex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ese factor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addition amount and fracture mechanic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pecimen at 20 wt% MMT breaks prematurely with a fracture strength (σb = 78 MPa) much lower than that (σb = 128 MPa) at the 1 wt% MMT. However, the Young's modulus (3.2 GPa) of the former is higher than that (1.9 GPa) of the latter. Fractography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brittle cracking formed in high content addi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failure but microscopically ductile fracture morphology still exists locally. And for the trace element addition, the smaller threading slipping vein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on the entire fracture section of these films. Therefore, these characteristics would presumably be associated with both the concentration effects of size of nanocomposite sheets and the increasing deformation harmony in nano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omposite film polyimide/montmorillonie FRACTOGRAPHY failure characterization SEM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三维中空夹芯复合材料平压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海建 陈红霞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76,78,共3页
三维中空夹芯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夹芯结构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高模、抗冲击、隔音、保温等特性,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储油罐、船舶、建筑、能源等领域。本文选取芯材高度分别为2、4、6和8mm,以及芯材间距分别为4、6和8 mm的两... 三维中空夹芯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夹芯结构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高模、抗冲击、隔音、保温等特性,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储油罐、船舶、建筑、能源等领域。本文选取芯材高度分别为2、4、6和8mm,以及芯材间距分别为4、6和8 mm的两组三维中空夹芯复合材料为样品,测试其平压性能,重点研究芯材高度、芯材间距等结构参数对三维中空夹芯复合材料平压性能的影响,并分析材料的压缩特性及损伤机理。结果表明,三维中空夹芯复合材料受到平压载荷时的破坏模式为明显的脆性破坏,同时,材料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树脂开裂、纤维断裂、界面脱粘等特征。三维中空夹芯复合材料的平压性能随着芯材高度、芯材间距的增加而下降。研究结果将为该材料的结构优化设计和性能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中空夹芯复合材料 平压性能 芯材高度 芯材间距 破坏模式 压缩特性
下载PDF
基于SFM的退役零件失效特征表征精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琦 张秀芬 蔚刚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05-1310,共6页
针对失效特征与失效程度影响退役零件可再制造性问题,为了快速、准确地表征失效零件的失效程度,提出了基于从运动中恢复形状和泊松表面重建的退役零件失效特征表征方法。构建了由智能手机、Visual SFM、MeshLab和SolidWorks软件构成的... 针对失效特征与失效程度影响退役零件可再制造性问题,为了快速、准确地表征失效零件的失效程度,提出了基于从运动中恢复形状和泊松表面重建的退役零件失效特征表征方法。构建了由智能手机、Visual SFM、MeshLab和SolidWorks软件构成的实验平台,应用控制变量法和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照片数量、拍摄高度、失效程度、零件形状对表征精度的影响;应用所提方法和实验平台对退役破碎锤进行了案例研究,对其失效特征进行了表征和量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平拍拍摄、箱体类、失效程度大的零件具有较高的重建精度和表征精度;所提方法能够准确、高效地重构退役零件,可为快速评估退役零件可再制造性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运动中恢复形状 泊松表面重建 三维重建 失效特征表征 重建精度
下载PDF
金属锂负极失效机制及其先进表征技术 被引量:16
18
作者 岳昕阳 马萃 +4 位作者 包戬 杨思宇 陈东 吴晓京 周永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29,共22页
尽管传统的石墨负极在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中取得了成功,但其理论容量低(372 mAh·g^(−1))、本身不含锂的先天缺陷限制了其在下一代高比能量锂电池体系中的应用,特别是在需要锂源的锂-硫和锂-空气电池体系中。金属锂因其极高的理论比容... 尽管传统的石墨负极在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中取得了成功,但其理论容量低(372 mAh·g^(−1))、本身不含锂的先天缺陷限制了其在下一代高比能量锂电池体系中的应用,特别是在需要锂源的锂-硫和锂-空气电池体系中。金属锂因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g^(−1))和低氧化还原电势(相对于标准氢电极为−3.040 V),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最佳选择之一。但是,金属锂负极存在库伦效率低、循环性能差、安全性差等一系列瓶颈问题亟待解决,而循环过程中锂枝晶的生长、巨大的体积变化、以及电极界面不稳定等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金属锂负极瓶颈问题及其机理,包括金属锂电极表面固态电解质界面膜的形成,锂枝晶的生长行为,以及惰性死锂的形成。同时,本文还介绍了目前用于研究金属锂负极的先进表征技术,这些技术为研究人员深入认识金属锂负极的失效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金属锂负极 失效机制 先进表征技术
下载PDF
基于宏微观分析的碳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强度性能表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望南 蔡洪能 郑杰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4-251,共8页
微观力学强度理论(MMF)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物理失效模式的复合材料强度理论。通过对碳纤维/树脂(UTS50/E51)复合材料单向层合板进行纵向、横向静载拉伸、压缩和弯曲试验,得到层合板的基本力学性能和宏观强度指标。建立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 微观力学强度理论(MMF)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物理失效模式的复合材料强度理论。通过对碳纤维/树脂(UTS50/E51)复合材料单向层合板进行纵向、横向静载拉伸、压缩和弯曲试验,得到层合板的基本力学性能和宏观强度指标。建立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微观力学模型,获取树脂基体和纤维不同位置的机械载荷应力放大系数和热载荷应力放大系数。结合获取的应力放大系数及试验测得的单向层合板宏观强度,计算出层合板组分的MMF强度特征值。绘制了基于MMF强度理论的层合板破坏包络线,并与Tsai-Wu失效准则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实现了对UTS50/E51层合板MMF强度特征值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力学强度理论 失效分析 有限元分析 强度特征值 强度表征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0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岩 马昆 刘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67-669,673,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患者病因特点、临床经过以及预后特点,以期探讨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特点。方法:159例ARF患者分为老年组(50例)和非老年组(109例),两组间进行ARF病因分类、临床经过、预后转归...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患者病因特点、临床经过以及预后特点,以期探讨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特点。方法:159例ARF患者分为老年组(50例)和非老年组(109例),两组间进行ARF病因分类、临床经过、预后转归的比较。结果:ARF肾前性、肾性、肾后性病因方面,老年组分别占60.0%、26.0%、14.0%,非老年组分别占29.4%、64.2%、6.4%。2个以上器官衰竭者,老年组占40.0%,非老年组分别占16.0%。合并慢性疾病方面,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分别占38.0%、24.0%、26.0%,非老年组分别占17.4%、2.8%、3.7%。病情转归方面,老年组病死率48.0%,非老年组病死率22.0%。结论:老年ARF与非老年组ARF比较,肾前性病因多见,合并症与脏器衰竭增加,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特点 病因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