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通气模式失败信号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丽萍 林锦乐 +2 位作者 张文武 余保军 田方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失败的早期监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1我院收治24h内接受无创通气的4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后24h内无需气管插管为成功组,需气管插管为失败组。记录相关资料并...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失败的早期监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1我院收治24h内接受无创通气的4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后24h内无需气管插管为成功组,需气管插管为失败组。记录相关资料并收集接受无创通气前1h内及通气后3h内监测指标,包括心率、体温、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尿量。结果:7d病死率及28d病死率方面,失败组病死率高于成功组(P<0.01),失败组死亡数为10例(50%)及13例(65%)高于成功组的0例(0)及3例(15%)。在接受无创通气前,失败组的心率及呼吸频率高于成功组;接受无创通气后,失败组的体温、心率及呼吸频率均高于成功组,且心率和呼吸频率前后差值均低于成功组。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体温的暴露风险值最高,另外3项指标数值对预测无创通气失败呈现正相关,而差值呈现负相关。结论:ARDS接受无创通气早期监测应该关注心率、呼吸频率及体温,指标有所回落提示无创通气成功,继续上升则提示无创通气往往无法满足机体,尽早调整为有创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支持模式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通气 失败 监测指标
原文传递
Role of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Liver Diseases:Pathogenesis,Diagnosis,and Treatment 被引量:2
2
作者 Tingmao Xue Judy Wai Ping Yam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 SCIE 2022年第6期1176-1185,共10页
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are vesicular bodies that bud off from the cell membrane or are secreted virtually by all cell types.Small EVs(sEVs or exosomes)are key mediators of cell-cell communication by delivering the... 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are vesicular bodies that bud off from the cell membrane or are secreted virtually by all cell types.Small EVs(sEVs or exosomes)are key mediators of cell-cell communication by delivering their cargo,including proteins,lipids,or RNAs,to the recipient cells where they induce changes in signaling pathways and phenotypic prop-erties.Tangible findings have revealed the pivotal involve-ment of sEV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various diseases.On the bright side,they are rich sources of biomarkers for diag-nosis,prognosis,treatment response,and disease monitor-ing.sEVs have high stability,biocompatibility,targetability,low toxicity,and are immunogenic in nature.Their intrinsic properties make sEVs an ideal delivery vehicle to be loaded with cargo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Liver diseases are a major global health problem.This review aims to focus on the roles and mechanisms of sEV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liver diseases,liver injury,liver failure,and liver can-cer.sEVs are released not only by hepatocytes but also by stromal and immune cells in the microenvironment.Early detection of liver disease determines the chance for cura-tive treatment and high survival of patients.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potential of circulating sEV cargo as specific and sensitive noninvasive biomarkers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and prognosis of liver diseases.In addition,the therapeutic use of sEVs derived from various cell types is discussed.Al-though sEVs hold promis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there are still challenges to be overcome by further research to bring utilization of sEVs into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Liver injury Liver fibrosis Liver fail-ur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iomarkers.
原文传递
Pseudomelanosis duodeni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被引量:2
3
作者 Marcia Henriques de Magalhes Costa Maria da Gloria Fernandes Pegado +4 位作者 Cleber Vargas Maria Elizabeth C Castro Kalil Madi Tiago Nunes Cyrla Zaltm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414-1416,共3页
Pseudomelanosis duodeni (PD) is a rare dark speckled appearance of the duodenum associated with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hypertension,chronic heart failure,chronic renal failure and consumption of different drugs.We ... Pseudomelanosis duodeni (PD) is a rare dark speckled appearance of the duodenum associated with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hypertension,chronic heart failure,chronic renal failure and consumption of different drugs.We report four cases of PD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admitted to the gastroenterology outpatient unit due to epigastric pain,nausea,melena and progressive reduction of hemoglobin index.Gastroduodenal endoscopy revealed erosions in the esophagus and stomach,with no active bleeding at the moment.In addition,the duodenal mucosa presented marked signs of melanosis;later confirmed by histopathological study.Even though PD is usually regarded as a benign condition,its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is yet to be def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melanosis duodeni Chronic renal fail-ure Diabetes mellitus Anti hypertensive drugs Gastro-duodenal endoscopy
下载PDF
Effect of spleen-invigorating, Qi-replenishing and blood-arresting formula on zebrafish models with simvastatin-induced hemorrhage caused by spleen failing to control blood, in terms of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被引量:1
4
作者 Gao Chong Wang Jun +8 位作者 Wang Jia Zhu Xiaoyu Zhu Changle Guo Shengya Wang Chong Fan Qiuyue Zhang Jianuo Xia Bo Chen Xiny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99-405,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emostasis effect of spleen-invigorating, Qi-replenishing and blood-arresting formula, on a zebrafish models with simvastatin-induced hemorrhage, and with symptom pattern caused by splee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emostasis effect of spleen-invigorating, Qi-replenishing and blood-arresting formula, on a zebrafish models with simvastatin-induced hemorrhage, and with symptom pattern caused by spleen failing to control blood, in terms of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METHODS: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60 AB strain wild type zebrafishe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normal group and model group. The mode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50 μM simvastatinfor 24 h. The second experiment: The melanin allele mutated Albino strain zebrafishe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model, A group and B group. The observational parameters were as follows: blood flow, velocity of movement, hemorrhage ratio and improvement ratio of hemorrhage.RESULTS: Hemorrhage ratio: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brain hemorrhage ratio was 75%.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heart hemorrhage ratio was 65%.Blood flow: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decrease in the model group(P < 0.001). Velocity of movement: in the first experimental,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decrease in the model group(P < 0.001). Improvement ratio of hemorrhage: agents A had little effect in heart hemorrhage of the zebrafish; agents B could reduce heart hemorrhage ratio of the zebrafish, and increase the improvement ratio of hemorrhage.CONCLUSION: The manifestation of zebrafish model with simvastatin-induced hemorrhage is basically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linical symptom pattern caused by spleen's failure to control blood. The Spleen-invigorating, Qi-replenishing and Blood-arresting Formula can reduce the heart hemorrhage ratio of zebrafish induced by simvastatin, and increase the Improvement ratio of hemorrh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VASTATIN HEMORRHAGE SPLEEN fail-ure governing BLOOD Reinforcing QI strengthening SPLEEN Reinforcing QI arresting bleeding ZEBRAFISH
原文传递
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3
5
作者 黎小惠 叶彬 黄瑞珠 《西部医学》 2014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加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观...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加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静脉应用纳洛酮进行治疗。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为46.15%,总有效率为94.8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08%和74.36%(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氧分压为(86.72±8.34)mmHg,血二氧化碳分压为(41.01±3.72)mmHg,酸碱值为(7.37±0.19);对照组的血氧分压为(74.23±7.38)mmHg,血二氧化碳分压为(48.22±6.27)mmHg,酸碱值为(7.31±0.1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氧分压、酸碱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氧分压、酸碱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的联合使用可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迅速改善患者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状态,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无创呼吸机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下载PDF
干燥及饱和岩石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夏冬 杨天鸿 +2 位作者 王培涛 张鹏海 赵永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43-1247,共5页
利用YAG-3000微机控制岩石刚性试验机和PCI-Ⅱ声发射监测系统,对中关铁矿深部闪长岩分别进行干燥、饱和2种条件下循环加卸载过程的声发射试验,以探讨这2种含水条件下岩石的力学特性、声发射特征、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 利用YAG-3000微机控制岩石刚性试验机和PCI-Ⅱ声发射监测系统,对中关铁矿深部闪长岩分别进行干燥、饱和2种条件下循环加卸载过程的声发射试验,以探讨这2种含水条件下岩石的力学特性、声发射特征、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对岩石的力学特性和声发射特征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岩样从干燥状态到饱和状态,其抗压强度降低了6.96%;整个加卸载过程中,饱和岩样的声发射能量累积数为干燥岩样的17.94%,且试件发生宏观破坏之前,饱和岩样的声发射能量累积数为干燥岩样的4.6%;干燥岩样的加卸载响应比的最大值出现在峰值强度前的很短时间内,而饱和岩样的最大值出现在裂纹的非稳定扩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卸载 不同含水状态 声发射 加卸载响应比 破坏前兆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红黏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曾军 彭学先 +2 位作者 阮波 李雪松 曾元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5-550,共6页
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聚丙烯纤维对红黏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红黏土中掺入一定量的聚丙烯纤维,可以明显地提高其无侧限抗压强度,聚丙烯纤维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是素土的1.18~2.54倍;聚丙烯纤维土... 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聚丙烯纤维对红黏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红黏土中掺入一定量的聚丙烯纤维,可以明显地提高其无侧限抗压强度,聚丙烯纤维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是素土的1.18~2.54倍;聚丙烯纤维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纤维含量和纤维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纤维能提高红黏土的残余强度,增强了土体的破坏韧性,使破坏模式由脆性破坏向塑性破坏转变;纤维在土体中形成了空间网状结构,约束了土体的变形,提高了土体的整体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聚丙烯纤维红黏土作为路基填土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红黏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残余强度 应力应变关系 破坏模式
下载PDF
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胡敏燕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3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慢阻肺... 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慢阻肺呼吸衰竭护理,观察组则以一体化护理模式为指导进行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阿森斯失眠量表(AI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结果护理前,2组的AIS量表、WHOQOL-BREF量表、HAD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周及2周,观察组的AIS量表≥6分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HAD量表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护理模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睡眠质量 生存质量 心理状态
下载PDF
热应力作用下LNG储罐外罐裂缝及失效时间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程旭东 彭文山 +2 位作者 孙连方 李潇南 尹铸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对于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内罐泄漏时,由于内外表面温差产生的巨大热应力对于外罐裂缝开展及储罐失效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获得外罐裂缝的开展规律以及储罐失效时间以便指导实际工程的设计与维护,利用传热学与弹塑性力学相关理论,提出... 对于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内罐泄漏时,由于内外表面温差产生的巨大热应力对于外罐裂缝开展及储罐失效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获得外罐裂缝的开展规律以及储罐失效时间以便指导实际工程的设计与维护,利用传热学与弹塑性力学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种应力叠加方法,近似计算在内罐泄漏时外罐出现裂缝的内外温差,并且结合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理论方法的准确性,确定裂缝开展规律,最终求得内罐从最不利泄漏点开始泄漏到外罐内侧混凝土开裂的储罐失效时间。结果表明:①内罐泄漏时,热应力巨大,不可忽略,热应力和其他荷载共同作用导致外罐产生大量裂缝,裂缝首先在外罐顶部内表面产生,并迅速向外表面开展,最终贯穿罐顶,导致储罐失效;②首次求得了储罐从内罐开始泄漏到外罐产生裂缝的最小时间,在此时间内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处理,对控制事故发展、避免发生严重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储罐 泄漏时间 传热 温度应力 环向应力 应力叠加 裂缝 失效
下载PDF
加载速率及其突变对混凝土压缩破坏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金浏 杜修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87-193,共7页
混凝土动态力学行为具有明显的率相关性,探讨了加载速率及其突变对混凝土压缩破坏模式及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考虑混凝土细观结构非均质性的影响,从细观角度出发将混凝土看作由骨料、砂浆基质及过渡区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采用耦合... 混凝土动态力学行为具有明显的率相关性,探讨了加载速率及其突变对混凝土压缩破坏模式及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考虑混凝土细观结构非均质性的影响,从细观角度出发将混凝土看作由骨料、砂浆基质及过渡区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采用耦合应变率效应的塑性损伤本构关系模型来描述砂浆基质及界面的动态力学行为;认为骨料不产生断裂破坏,为弹性体。采用Monte Carlo法建立了混凝土二维随机骨料模型,首先对Dilger等混凝土动态压缩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数值与试验结果的良好吻合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及细观参数选取的准确性。进而探讨了细观组分应变率效应的影响,对比了混凝土非均质模型与宏观均匀模型的应变率效应,最后分析了软化阶段加载速率突变对混凝土破坏模式及宏观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细观尺度 加载速率 应变率效应 速率突变 压缩破坏
下载PDF
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破坏机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卓航 李是卓 +5 位作者 韩恩林 张代军 刘刚 田国峰 包建文 武德珍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01-2109,共9页
以高强高模聚酰亚胺(PI)纤维为增强体,以航空级环氧树脂(EP)为基体,通过热熔法制备预浸料并采用热压罐成型技术制备了PI/EP复合材料层合板,对其力学性能和破坏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强高模PI纤维与EP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力,PI/EP... 以高强高模聚酰亚胺(PI)纤维为增强体,以航空级环氧树脂(EP)为基体,通过热熔法制备预浸料并采用热压罐成型技术制备了PI/EP复合材料层合板,对其力学性能和破坏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强高模PI纤维与EP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力,PI/EP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为65.2MPa,面内剪切强度为68.6MPa;良好的界面结合状态能充分发挥PI纤维优异的力学性能,PI/EP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强度达1 835MPa,弯曲强度为834MPa;PI/EP复合材料纵向拉伸破坏模式为散丝爆炸破坏,同时由于高强高模PI纤维还具有优异的韧性和较高的断裂伸长率,PI/EP复合材料从受力到失效断裂的时间较长;PI/EP复合材料纵向压缩破坏模式为45°折曲带破坏。高强高模PI/EP复合材料为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增加了一个全新的选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高模 聚酰亚胺纤维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破坏形貌
原文传递
古水水电站工程区域堆积体边坡工程地质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家文 徐卫亚 孙怀昆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9-495,共7页
西南地区水电工程中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问题研究对水电工程建设极为重要。堆积体边坡研究中比较关键的问题包括:堆积体的历史成因、不同条件下的力学参数取值和稳定性分析。本文通过对古水水电站坝址区域内下覆为板岩、上覆为堆积体的... 西南地区水电工程中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问题研究对水电工程建设极为重要。堆积体边坡研究中比较关键的问题包括:堆积体的历史成因、不同条件下的力学参数取值和稳定性分析。本文通过对古水水电站坝址区域内下覆为板岩、上覆为堆积体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到了该区域上覆堆积体和下覆板岩倾倒变形的历史演化过程:在冰水的携带作用下,边坡顶部的岩土体逐步向下迁移而形成堆积体,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层状效应;板状岩体在构造运动、河谷下切和风化卸荷等共同作用下,加之上覆堆积体重量的不断增加,从而发生折断并导致倾倒变形。在对冰水堆积体物理力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场的工程地质调查,得到了区域内堆积体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表现为顺软弱面整体滑动破坏和局部圆弧型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冰水堆积体 边坡 工程地质条件 变形破坏机制
下载PDF
心肌活力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仁平 张敏 +6 位作者 王雷 孙姗姗 吕志信 黄瑞霞 徐宏遵 李清华 侯喜 《河北中医》 2012年第4期489-491,494,共4页
目的心肌活力颗粒对气虚血瘀型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气虚血瘀型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心肌活力颗粒。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 目的心肌活力颗粒对气虚血瘀型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气虚血瘀型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心肌活力颗粒。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统计治疗前后心悸、气短、气喘、胸闷(痛)、烦躁不安、咳嗽及自汗证候,心胸比例,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统计心功能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2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积分及总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心悸、气短、气喘、胸闷(痛)、烦躁不安证候积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心胸比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缩小(P<0.05),LVEF增加(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心功能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0.0%、96.7%,对照组分别为50.0%、55.0%,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心肌活力颗粒可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临床症状、体征,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力衰竭 气虚血瘀 中医疗法
下载PDF
蜂蜇伤所致多器官功能损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国柱 史忠 +1 位作者 高全杰 邓小飞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比较常规治疗与血液灌流(HP)、血液灌流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HP+CRRT)治疗蜂蜇伤所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方法:蜂蜇伤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24例,拒绝行HP,CRRT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8),其余的16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HP,H... 目的:比较常规治疗与血液灌流(HP)、血液灌流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HP+CRRT)治疗蜂蜇伤所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方法:蜂蜇伤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24例,拒绝行HP,CRRT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8),其余的16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HP,HP+CRRT组,每组8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肝功能、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变化.比较各组间的治愈率、死亡率、平均住院天数.结果:常规治疗组中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5.0%(2/8),其余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7.8±2.3)d,治愈率为62.5%(5/8),HP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0.6±1.9)d,HP联合CRRT为(8.3±1.3)d,P<0.05,后两者治愈率分别为87.5%,100.0%.结论:HP联合CRRT较常规治疗组或单用HP组更能有效治疗蜂蜇伤所致多器官功能损害,促进肾功能、肝功能、心肌酶谱改善,从而缩短病程,减少平均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伤和蜇伤 黄蜂毒液类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液灌流 肾替代疗法
下载PDF
基于证候要素治疗方案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彬 陈静 +2 位作者 赵慧辉 王娟 王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821-824,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证候要素辨证论治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9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证候要素辨证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慢性心衰... 目的:评价基于证候要素辨证论治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9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证候要素辨证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总积分及SF-36量表各维度积分的变化。结果:1)2组患者的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SF-36量表为评价工具:组间比较:2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健康变化等5项的积分没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3项的积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用药28 d后,2组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健康变化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精力、情感职能较治疗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证候要素辨证论治慢性心衰可以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证候要素 生活质量 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脏泵衰竭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7
16
作者 韩志伟 王亮 +1 位作者 王晓明 邹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1期857-858,共2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心脏泵衰竭应用的临床经验,探讨此类手术应用IABP的时机选择和适应证。方法总结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5例因冠心病行CABG后患者出现心脏泵衰竭,在IABP支持下,术后心功...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心脏泵衰竭应用的临床经验,探讨此类手术应用IABP的时机选择和适应证。方法总结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5例因冠心病行CABG后患者出现心脏泵衰竭,在IABP支持下,术后心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恢复稳定的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在术后3-7d撤除IABP,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冠脉病变严重(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风险较大,特别是术后出现严重的低心排使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术后应用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脏泵衰竭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中等强度砂岩饱水力学参数变化试验及动态出砂规律 被引量:7
17
作者 董长银 周崇 +4 位作者 钟奕昕 王鹏 崔明月 曾思睿 尚校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116,共9页
为了研究含水条件变化对砂岩储层出砂的定量影响规律,对国外某油田N储层中等强度砂岩27块岩心进行不同饱水时间和饱水度条件下的三轴强度破坏试验,测试不同围压三轴破坏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以及内聚力、内摩擦角随饱水时间和饱水度... 为了研究含水条件变化对砂岩储层出砂的定量影响规律,对国外某油田N储层中等强度砂岩27块岩心进行不同饱水时间和饱水度条件下的三轴强度破坏试验,测试不同围压三轴破坏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以及内聚力、内摩擦角随饱水时间和饱水度的变化。试验揭示中等强度砂岩力学参数随饱水度的变化规律。根据试验数据,利用极限稳定强度指数模型拟合岩心力学强度参数随饱水时间和饱水度的变化经验关系式,用于该储层的动态出砂临界条件预测。结果表明:在饱水时间为0~50 d内,不同围压下的三轴破坏强度、弹性模量随着饱水时间明显下降,饱水50 d时围压40 MPa下的破坏强度和弹性模量均下降约30%;随着饱水度从0增加到100%,岩心三轴破坏强度、内聚力和弹性模量先降低较快,然后趋于稳定,最终无量纲强度比约为72%;该储层含水饱和度上升至0.85时,储层出砂临界压差下降25%~30%,而地层压力下降30%情况下,出砂临界压差降低10%~11%;未来含水上升和地层压力下降是导致该储层出砂的主要诱发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强度砂岩 饱水度 饱水时间 力学强度参数 三轴破坏试验 动态出砂预测
下载PDF
脓毒症、介质与多系统器官衰竭──临床与实验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世豪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5年第6期365-368,共4页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概念及诊断至今仍存在混乱,此命名并不能正确的反映其本质,也不能与其它临床情况如老年性及濒死的器官衰竭等明确的区分开来。应用顺磁共振技术通过对烧伤患者及烧伤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存在由于各...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概念及诊断至今仍存在混乱,此命名并不能正确的反映其本质,也不能与其它临床情况如老年性及濒死的器官衰竭等明确的区分开来。应用顺磁共振技术通过对烧伤患者及烧伤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存在由于各种组织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而致氧自由基过度产生,小肠似对低灌流-再灌注损伤特别敏感;回肠二胺氧化酶活性降低及菌群迁移的产生,表明肠粘膜屏障功能衰竭。同时血浆内毒素(LPS)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亦均显著升高。在最后发展为MSOF的患者尤为显著。本研究表明由肠道而来的细菌和(或)内毒素加重了由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大量坏死组织所致的全身反应。作者认为目前对的SOF的诊断标准不能导致早期诊断,它只能反映其病理生理发展过程的终点;而我们的治疗战略应直接针对不同水平的启动因子、全身介质及损伤的效应器。故应特别强调脓毒反应在MSOF综合征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故建议将此综合征改名为“脓毒症伴器官功能不全”或“多器官介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介质 多器官衰竭
下载PDF
HBP、NT-proBNP联合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休克预后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衡军锋 吴丁烨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分析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HB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对脓毒症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 目的分析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HB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对脓毒症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脓毒症休克患者80例,均进行血清HBP、NT-proBNP检测及SOFA评估。根据患者治疗后28 d的转归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HBP、NT-proBNP、SOFA评分是否为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ROC曲线评价HBP、NT-proBNP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8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率为40.00%;预后不良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血乳酸(lactic acid,La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HBP、NT-proBNP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上均是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HBP、NT-proBNP联合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休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均高于HBP、NT-proBNP、SOFA评分单独预测的0.796、0.635、0.797。结论HBP、NT proBNP、SOFA评分均是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对预后预测有较高的效能,可用于临床治疗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肝素结合蛋白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试验的涉水堆积体岸坡变形-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乐华 徐义根 +2 位作者 许晓亮 向力 章朝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85,91,共6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涉水堆积体岸坡变形-破坏模式,自主设计制作了模型试验平台,选取三峡库区碎石土样,测定了土样基本力学特性,开展了水位升降作用下堆积体岸坡的物理模型试验。依据试验现象,重点分析了不同坡度的岸坡模型在不同水位作用条... 为了进一步探究涉水堆积体岸坡变形-破坏模式,自主设计制作了模型试验平台,选取三峡库区碎石土样,测定了土样基本力学特性,开展了水位升降作用下堆积体岸坡的物理模型试验。依据试验现象,重点分析了不同坡度的岸坡模型在不同水位作用条件下的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坡度对岸坡变形-破坏特征影响显著,坡度较大(50°及60°)时,在水位上升期间便发生大规模塌岸现象,变形-破坏模式表现为水位上升→剥蚀、淘空塌岸→下错平台→整体滑塌→次稳定状态;坡度为40°时,在水位下降期间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滑动破坏,对应变形-破坏模式为水位上升→坡体沉降→贯穿裂隙形成→水位下降→贯穿裂隙扩展滑面形成→整体滑移;岸坡坡度较小(35°)时,多次升降循环中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形-破坏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水堆积体 边坡 库水作用 岸坡失稳 模型试验 破坏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