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要素适宜度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内涵与机制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清彬
金相郁
张松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5-59,共5页
区域不平衡问题在现有理论框架下难以得到实际和有效的回答,这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不平衡乃是一种必然,更为重要的是找到可接受的不平衡的程度以及区域发展的路径机制。文章在非均质空间假设基础上,提出了三层次的要素适...
区域不平衡问题在现有理论框架下难以得到实际和有效的回答,这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不平衡乃是一种必然,更为重要的是找到可接受的不平衡的程度以及区域发展的路径机制。文章在非均质空间假设基础上,提出了三层次的要素适宜度的内涵:区域内部要素间的和谐程度、要素禀赋条件与发展路径模式的匹配程度、区域禀赋条件与其发展成果间的适宜度。基于"要素适宜度"的内涵,认为要素适宜度的最优化才是更应努力追求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第一层目标),变差距为差异则是水到渠成的第三层目标。在第一层目标和第二层目标多次融合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的结果时,便可称为区域间达到了协调发展。于是,营造区域协调追求目标的转变氛围,改进区域政绩评价体制,并将区域转移支付用于改变区域要素禀赋结构应该成为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适宜度
区域协调
区域发展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体功能区演进机制研究——基于要素适宜度矢量分析视角
被引量:
2
2
作者
郝大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35,共5页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的割裂和冲突,究其本质是其各自对于经济活动两种维度的片面强调。基于要素适宜度的矢量分解,结构型增长和非结构型增长的理论判断不仅可以揭示主体功能区建设在时间维度上的动态演进规律,而且通过理论...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的割裂和冲突,究其本质是其各自对于经济活动两种维度的片面强调。基于要素适宜度的矢量分解,结构型增长和非结构型增长的理论判断不仅可以揭示主体功能区建设在时间维度上的动态演进规律,而且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经济系统的长期变动必然同时包括结构型增长和非结构型增长,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发展",它们都是结构型增长和非结构型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要素适宜度
结构型增长
非结构型增长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
被引量:
27
3
作者
郝大江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4-111,123,共9页
文章指出,传统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理论难以对现实经济做出有力解释,究其本质是其忽视了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之间相互匹配在区域经济长期变动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区域性要素禀赋,非区域性要素和区域性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绩效组合是区...
文章指出,传统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理论难以对现实经济做出有力解释,究其本质是其忽视了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之间相互匹配在区域经济长期变动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区域性要素禀赋,非区域性要素和区域性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绩效组合是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显示,要素适宜度不仅可以澄清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也可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的本质、现实区域经济增长在时间维度上的非连续性做出新的理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适宜度
不平衡增长
区域性要素
非区域性要素
原文传递
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空间经济协调研究
被引量:
7
4
作者
郝大江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在经济增长与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的研究中,传统区域协调理论在现实经济中的指导性越来越难以把握。将区域经济的空间维度附载于要素禀赋的区域性和非区域性的统一之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表现为非平衡发展的特征,这取决于区域间固有要素...
在经济增长与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的研究中,传统区域协调理论在现实经济中的指导性越来越难以把握。将区域经济的空间维度附载于要素禀赋的区域性和非区域性的统一之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表现为非平衡发展的特征,这取决于区域间固有要素禀赋的不同,以及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之间的匹配程度。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揭示:要素适宜度在区域经济协调中的机理研究不仅足以澄清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本质,而且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协调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经济协调
区域性要素
要素适宜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学发展观、要素适宜度与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
1
5
作者
高进田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5期44-47,共4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不再是传统的区域间平衡与不平衡发展问题,也不再是区域内部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应该建立在科学发展观基础上,注重要素的综合利用以及发展条件与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不再是传统的区域间平衡与不平衡发展问题,也不再是区域内部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应该建立在科学发展观基础上,注重要素的综合利用以及发展条件与发展路径的协调一致,考虑一体化的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基于要素适宜度,设计和度量区域协调发展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要素适宜度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要素适宜度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内涵与机制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清彬
金相郁
张松林
机构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韩国培材大学中国学部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5-59,共5页
文摘
区域不平衡问题在现有理论框架下难以得到实际和有效的回答,这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不平衡乃是一种必然,更为重要的是找到可接受的不平衡的程度以及区域发展的路径机制。文章在非均质空间假设基础上,提出了三层次的要素适宜度的内涵:区域内部要素间的和谐程度、要素禀赋条件与发展路径模式的匹配程度、区域禀赋条件与其发展成果间的适宜度。基于"要素适宜度"的内涵,认为要素适宜度的最优化才是更应努力追求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第一层目标),变差距为差异则是水到渠成的第三层目标。在第一层目标和第二层目标多次融合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的结果时,便可称为区域间达到了协调发展。于是,营造区域协调追求目标的转变氛围,改进区域政绩评价体制,并将区域转移支付用于改变区域要素禀赋结构应该成为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努力方向。
关键词
要素适宜度
区域协调
区域发展机制
Keywords
factor
appropriate
degree
regional
harmony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体功能区演进机制研究——基于要素适宜度矢量分析视角
被引量:
2
2
作者
郝大江
机构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35,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机制及其政策研究"(11CJL046)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主体功能区形成机制及其宏观调控工具创新研究: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10YJC79007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的割裂和冲突,究其本质是其各自对于经济活动两种维度的片面强调。基于要素适宜度的矢量分解,结构型增长和非结构型增长的理论判断不仅可以揭示主体功能区建设在时间维度上的动态演进规律,而且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经济系统的长期变动必然同时包括结构型增长和非结构型增长,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发展",它们都是结构型增长和非结构型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要素适宜度
结构型增长
非结构型增长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
Keywords
major
function
area
factor
appropriate
degree
structure
growth
non-structural
growth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development
regional
economy
分类号
F224.9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
被引量:
27
3
作者
郝大江
机构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4-111,123,共9页
基金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主体功能区形成机制及其宏观调控工具创新研究: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10YJC790078)
文摘
文章指出,传统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理论难以对现实经济做出有力解释,究其本质是其忽视了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之间相互匹配在区域经济长期变动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区域性要素禀赋,非区域性要素和区域性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绩效组合是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显示,要素适宜度不仅可以澄清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也可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的本质、现实区域经济增长在时间维度上的非连续性做出新的理论判断。
关键词
要素适宜度
不平衡增长
区域性要素
非区域性要素
Keywords
factor
appropriate
ness
degree
unbalanced
growth
regional
factor
non-regional
factor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空间经济协调研究
被引量:
7
4
作者
郝大江
机构
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基金
(2009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542045)
文摘
在经济增长与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的研究中,传统区域协调理论在现实经济中的指导性越来越难以把握。将区域经济的空间维度附载于要素禀赋的区域性和非区域性的统一之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表现为非平衡发展的特征,这取决于区域间固有要素禀赋的不同,以及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之间的匹配程度。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揭示:要素适宜度在区域经济协调中的机理研究不仅足以澄清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本质,而且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协调基准。
关键词
空间经济协调
区域性要素
要素适宜度
Keywords
spatial
economic
coordination
regional
factor
factor
appropriate
ness
degree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学发展观、要素适宜度与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
1
5
作者
高进田
机构
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5期44-4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批准号:70741007)
文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不再是传统的区域间平衡与不平衡发展问题,也不再是区域内部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应该建立在科学发展观基础上,注重要素的综合利用以及发展条件与发展路径的协调一致,考虑一体化的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基于要素适宜度,设计和度量区域协调发展指数。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要素适宜度
区域协调发展
Keywords
scient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
factor
appropriate
ness
degree
,
regi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1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要素适宜度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内涵与机制
李清彬
金相郁
张松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主体功能区演进机制研究——基于要素适宜度矢量分析视角
郝大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
郝大江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7
原文传递
4
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空间经济协调研究
郝大江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科学发展观、要素适宜度与区域协调发展
高进田
《重庆社会科学》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