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田间实测法研究我国亚热带土壤的可蚀性K值 被引量:66
1
作者 史学正 于东升 +1 位作者 邢廷炎 J.Breburda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9-405,共7页
本文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用全裸地小区田间实测了我国亚热带七种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土壤的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这七种不同类型土壤间的K值差别很大,其中紫色土和红砂岩发育的耕种普通红壤的K值最大,分别达到0.440和0.438,最小的是第... 本文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用全裸地小区田间实测了我国亚热带七种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土壤的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这七种不同类型土壤间的K值差别很大,其中紫色土和红砂岩发育的耕种普通红壤的K值最大,分别达到0.440和0.438,最小的是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色土,其值只有0.104,还不到紫色土K值的1/4。我们亦用国际上十分流行的诺谟图方法估算了这七种不同类型土壤的可蚀性K值,其中有二类土壤用这种方法所估算的K值较接近于田间实测的K值,有一类土壤相差较大,有三类土壤相差很大,还有一类土壤不能用这种方法来估算,因此,国际上十分流行的用诺谟图估算土壤可蚀性K值的方法对我国亚热带多数土壤并不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k 诺谟图 亚热带
下载PDF
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我国亚热带土壤的可蚀性 被引量:40
2
作者 史学正 于东升 吕喜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8-42,共5页
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了我国亚热带7种有代表性土壤的可蚀性,结果表明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以紫色土最高,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土类最低,该文还用诺谟方法估算了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但其中大部分与人工模拟降雨仪测得的相差较大,因... 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了我国亚热带7种有代表性土壤的可蚀性,结果表明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以紫色土最高,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土类最低,该文还用诺谟方法估算了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但其中大部分与人工模拟降雨仪测得的相差较大,因此,认为该地区极大多数土壤类型不能直接用诺谟图方法来估算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性 人工模拟降雨 亚热带
下载PDF
红壤坡地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郑海金 杨洁 +2 位作者 喻荣岗 张华明 张龙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5-428,共4页
为探讨红壤坡地土壤可蚀性K值特征,通过在典型的红壤坡地区建立15个标准径流小区进行连续5年的定点观测,运用诺模公式和EPIC公式计算红壤可蚀性K值,并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红壤K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经验公式均适用于红壤坡地土... 为探讨红壤坡地土壤可蚀性K值特征,通过在典型的红壤坡地区建立15个标准径流小区进行连续5年的定点观测,运用诺模公式和EPIC公式计算红壤可蚀性K值,并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红壤K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经验公式均适用于红壤坡地土壤可蚀性K值计算,且K值与地表覆盖/土地利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地 土壤可蚀性 k
原文传递
我国亚热带土壤可蚀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邢廷炎 史学正 于东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6-302,共7页
本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和田间实测法对比研究了我国亚热带七种有代表性土壤的可蚀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的土壤可蚀性K值都以红砂岩发育的(耕作)铝质湿润淋溶土和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湿润雏形土为最高,最低的是第四纪红色粘土... 本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和田间实测法对比研究了我国亚热带七种有代表性土壤的可蚀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的土壤可蚀性K值都以红砂岩发育的(耕作)铝质湿润淋溶土和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湿润雏形土为最高,最低的是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色湿润新成土。本文还对每个供试土壤分别建立了这两种条件下求得K值间的定量关系,为今后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开展各种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可蚀性 人工模拟降雨法 田间实测法 k
下载PDF
高速铁路平原场景无线信道小尺度衰落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留 陶成 +1 位作者 邱佳慧 陈后金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46,共6页
研究高速移动条件下无线信道特性是发展高铁新型通信系统的基础。本文基于标准信道探测仪Propsound在高速移动条件下平原场景的无线信道探测数据,分析此场景下的小尺度衰落特征。K因子在列车靠近接收天线时最大值为20dB,远离天线时取值... 研究高速移动条件下无线信道特性是发展高铁新型通信系统的基础。本文基于标准信道探测仪Propsound在高速移动条件下平原场景的无线信道探测数据,分析此场景下的小尺度衰落特征。K因子在列车靠近接收天线时最大值为20dB,远离天线时取值为8dB~10dB;时间色散特性上,多径延时随着列车先靠近又远离接收天线而变化;区别于经典的Doppler功率谱,高速条件下无线信道在列车穿越基站的过程中呈现快速Doppler特性,并无Doppler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无线信道 平原模型 k因子 多径时延 DOPPLER
下载PDF
青海省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蚀影响因子的贡献率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根行 王湜 +3 位作者 赵串串 杨乔媚 杨宁贵 董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02-1406,共5页
以青海乐都县峰堆乡小流域6条侵蚀沟为研究对象,用钢钎法测定了年侵蚀模数,根据土壤砂粒、粉粒、粘粒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求算可蚀性K值,进行年侵蚀模数与植被盖度、坡度、K值之间的多元回归分析,采用标准化处理,来确定相对贡献率,探讨了... 以青海乐都县峰堆乡小流域6条侵蚀沟为研究对象,用钢钎法测定了年侵蚀模数,根据土壤砂粒、粉粒、粘粒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求算可蚀性K值,进行年侵蚀模数与植被盖度、坡度、K值之间的多元回归分析,采用标准化处理,来确定相对贡献率,探讨了3个指标对侵蚀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盖度增加侵蚀沟年侵蚀模数明显降低,沟蚀量对植被盖度的敏感度有随盖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沟蚀量有随坡度和可蚀性K值增加而上升的趋势。植被盖度、坡度和K值变化对峰堆小流域沟蚀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6.97%、7.12%和25.91%,可见沟蚀量受植被盖度的影响要大于坡度和K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沟蚀 植被盖度 坡度 可蚀性k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土壤不同前期含水量对可蚀性K值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立 邢廷炎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1期66-69,共4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研究我国亚热带7种有代表性土壤在干、湿两种状态下的土壤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相同类型土壤在干、湿两种状态下的可蚀性K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耕作土壤的可蚀性K值高于非耕作土壤。
关键词 中国 亚热带 土壤可蚀性 k 人工模拟降雨仪 前期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冷轧管机动平衡配重的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为 纪松山 +2 位作者 李小荣 曹世奇 凡明 《重型机械》 2015年第5期78-83,共6页
针对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为国内某钢厂提供的LG-15,LG-280冷轧管机,利用MATLAB语言,结合实际工况,对冷轧管机进行了动力学计算分析,提出在不同转速的情况下,通过系数K的变化,合理配置平衡重量,为周期式冷轧管机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冷轧管机 动平衡配重 系数k
下载PDF
有机玻璃断裂韧性破坏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焦金艳 丛佳月 郑飞 《玻璃》 2013年第4期42-46,共5页
对有机玻璃的断裂韧性因子K值从测试条件和工艺配方的角度进行了一定的阐述。讨论了影响K值稳定性和准确性的条件因素,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完善了有机玻璃K值的测试条件。
关键词 有机玻璃 断裂韧性 k 定向度 裂纹 慢裂纹区 快速断裂区
下载PDF
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9
10
作者 吕喜玺 沈荣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3-70,共8页
本文用美国新近建立的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的计算公式和二次样条函数插值法转换的土壤质地,计算了我国南方主要的易蚀土壤的K值,结果表明,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红壤和紫色土的K值较大。
关键词 土壤 质地转换 可蚀性因子
下载PDF
低丘红壤区旱地土壤渗透性与可蚀性定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于东升 史学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6-322,共7页
应用人工模拟降雨仪和Guelph仪对我国南方低丘红壤区旱地土壤的渗透性与可蚀性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四纪红色粘土和红砂岩发育的旱坡地0~5cm表层土壤饱和渗透率Kfs与土壤的可蚀性K呈现负相关,且它们... 应用人工模拟降雨仪和Guelph仪对我国南方低丘红壤区旱地土壤的渗透性与可蚀性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四纪红色粘土和红砂岩发育的旱坡地0~5cm表层土壤饱和渗透率Kfs与土壤的可蚀性K呈现负相关,且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可概括为:K≈a·Kfs-s+c,其中a、b、c均为与土壤有关的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饱和渗透率 土壤可蚀性 低丘红壤区 旱地
下载PDF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测定岩石Ⅰ型应力强度因子 被引量:32
12
作者 代树红 马胜利 +1 位作者 潘一山 董子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01-2507,共7页
提出一种通过数字散斑相关方法测定岩石I型裂纹尖端位置和应力强度因子的试验方法。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观测三点弯曲加载条件下,含Ⅰ型预制裂纹的花岗岩半圆盘试件裂尖区域的位移场,采用牛顿-辛普森方法求解含未知参量的非线性位移场... 提出一种通过数字散斑相关方法测定岩石I型裂纹尖端位置和应力强度因子的试验方法。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观测三点弯曲加载条件下,含Ⅰ型预制裂纹的花岗岩半圆盘试件裂尖区域的位移场,采用牛顿-辛普森方法求解含未知参量的非线性位移场方程组,计算裂尖位置和应力强度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岩石I型应力强度因子、裂尖位置及裂纹扩展长度,揭示岩石断裂及裂纹扩展的演化特征。该方法解决以往研究中因不能准确测定裂纹尖端位置,而无法计算岩石断裂参数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 岩石断裂 Ⅰ型应力强度因子k 裂纹扩展长度
下载PDF
反应堆物理实验中的源倍增法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史永谦 朱庆福 +1 位作者 夏普 李义国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9,13,共7页
给出了反应堆物理实验中临界测量和次临界度测量通常所采用的源倍增方法研究。首先从有源的扩散理论出发,导出了与以前不同的源倍增方法的公式。源倍增方法测量的参数实际是次临界系统在外源作用下的有源次临界中子倍增因子ks,而不是在... 给出了反应堆物理实验中临界测量和次临界度测量通常所采用的源倍增方法研究。首先从有源的扩散理论出发,导出了与以前不同的源倍增方法的公式。源倍增方法测量的参数实际是次临界系统在外源作用下的有源次临界中子倍增因子ks,而不是在这之前的中子有效倍增因子keff,然后研究了实验装置的临界质量,研究了ks与外源位置和能谱的关系,证明了导出的源倍增方法的理论是正确的。该方法可像过去那样用于反应堆物理实验中的临界外推测量,但不能用于次临界度测量。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有关源倍增方法测量的参数问题。最后讨论了ks和keff的差别和关系以及对临界外推测量和核临界安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实验 反应堆 倍增法 次临界度 kEFF 次临界系统 核临界安全 扩散理论 中子倍增 临界质量 实验装置 测量 有源 因子 外源 外推
下载PDF
黔中喀斯特地区不同地类土壤侵蚀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袁勇 高华端 孙泉忠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51,66,共3页
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区,通过对土壤抗冲系数、崩解速率及可蚀性K值的测定,分析了不同地类土壤侵蚀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抗冲系数大小的排序为林地(0.672 L.min/g)>灌丛地(0.571 L.min/g)>坡耕地(0.174 L.min/g)... 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区,通过对土壤抗冲系数、崩解速率及可蚀性K值的测定,分析了不同地类土壤侵蚀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抗冲系数大小的排序为林地(0.672 L.min/g)>灌丛地(0.571 L.min/g)>坡耕地(0.174 L.min/g),土壤崩解速率大小排序为林地(0.036 cm3/min)<灌丛地(0.039 cm3/min)<坡耕地(0.286cm3/min),土壤可蚀性K值则表现为坡耕地(0.249)<灌丛地(0.263)<林地(0.267),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造成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抗冲性 土壤抗蚀性 土壤崩解速率 土壤可蚀性k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冻融对土壤团聚体特征以及可蚀性K值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恒策 魏霞 +2 位作者 贺燕 于文竹 王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13,共7页
为明确冻融作用对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并探讨冻融破坏机理下土壤可蚀性变化,以河北省深州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0—10,10—20 cm深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各粒径团聚体含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 为明确冻融作用对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并探讨冻融破坏机理下土壤可蚀性变化,以河北省深州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0—10,10—20 cm深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各粒径团聚体含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和可蚀性K值之间变化。结果表明:含水量是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直接因素之一;冻融作用使大团聚体破解、分离,导致团粒结构比例失调,土层自上而下团粒呈逐渐细化状态;分形维数D表明2~1 mm粒径团聚体含量对0—20 cm深度土壤稳定性起关键因素;可蚀性K值表明,冻融作用降低了土壤抗侵蚀能力,沿土层深度方向,土壤可蚀性K值逐渐增加,抗侵蚀能力逐渐降低。冻融作用使团聚体破碎,土壤可蚀性增加。本研究为冻融作用机理下土壤侵蚀预报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作用 水稳性团聚体 分形维数D 可蚀性k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多类分类方法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亮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3-236,共4页
针对现有支持向量机多类分类算法在分类精度上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支持向量机决策树多类分类算法。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积累的影响,该算法利用投影向量的思想作为衡量类分离性的标准,由此构建非平衡决策树,并且在决策树节点处对正... 针对现有支持向量机多类分类算法在分类精度上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支持向量机决策树多类分类算法。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积累的影响,该算法利用投影向量的思想作为衡量类分离性的标准,由此构建非平衡决策树,并且在决策树节点处对正负样本选取不同的惩罚因子来处理不平衡数据集的影响,最后引入KNN算法与SVM共同识别数据集。通过在手写体数字识别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分析比较各种方法,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多类分类 决策树 投影向量 惩罚因子 kNN
下载PDF
血清CNP、IGF-Ⅱ、ET、NSE和S100B在颅脑外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智华 林庆喜 +4 位作者 黄平香 张扬丽 曾钦林 陈红琴 李静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1期2984-298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C型利钠多肽(CN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内皮素(E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S100B)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10例作为颅脑外伤组,根据格... 目的探讨血清C型利钠多肽(CN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内皮素(E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S100B)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10例作为颅脑外伤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将颅脑外伤组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颅脑外伤组,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CNP、IGF-Ⅱ、ET、NSE和S100B水平,分析其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颅脑外伤组入院时血清CNP和IGF-Ⅱ水平明显下降,血清ET、NSE和S100B水平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植物生存组和残疾组血清CNP和IGF-Ⅱ水平明显降低,血清ET、NSE和S100B水平明显增高,与恢复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和重度颅脑外伤组血清CNP和IGF-Ⅱ水平随病程进展逐渐增加,血清ET、NSE和S100B水平随病程进展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颅脑外伤患者中,CNP与IGF-Ⅱ、ET与S100B、ET与NSE、NSE与S100B之间呈现正相关(P<0.01),IGF-Ⅱ与ET、IGF-Ⅱ与S100B、CNP与ET、IGF-Ⅱ与NSE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CNP、IGF-Ⅱ、ET、NSE和S100B与颅脑外伤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对颅脑外伤病情判断、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C型利钠多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内皮素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B蛋白 预后
下载PDF
支柱瓷绝缘子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肖汉宁 彭苏华 高朋召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3-58,共6页
通过ANSYS实体建模方法创建了含半椭圆表面裂纹的支柱瓷绝缘子有限元模型,裂纹前缘采用三维20节点等参退化奇异单元模拟尖端的应力应变奇异性,利用1/4节点法计算了弯曲载荷作用下瓷绝缘子裂纹前沿的应力场强度因子,得出KI随裂纹尺寸、... 通过ANSYS实体建模方法创建了含半椭圆表面裂纹的支柱瓷绝缘子有限元模型,裂纹前缘采用三维20节点等参退化奇异单元模拟尖端的应力应变奇异性,利用1/4节点法计算了弯曲载荷作用下瓷绝缘子裂纹前沿的应力场强度因子,得出KI随裂纹尺寸、位置及载荷水平改变时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支柱下法兰口与底部第一伞裙之间的表面裂纹最深点具有最大的应力强度因子,且KI值随裂纹形状比的增大而减小,随裂纹深度及载荷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绝缘子 半椭圆表面裂纹 有限元分析 应力强度因子kI
下载PDF
Protective Effect of Sodium Tanshinone ⅡA Sulfonate on Injury of Small Intestine in Rats with Sepsis and Its Mechanism 被引量:7
19
作者 祝伟 吕青 +3 位作者 陈华文 冯俊 万磊 周代星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7期496-501,共6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sodium tanshinone ⅡA sulfonate (STS) on small intestine injury in rats with sepsis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According to a random number table, 24 Tats w...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sodium tanshinone ⅡA sulfonate (STS) on small intestine injury in rats with sepsis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According to a random number table, 24 T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sham operation group (sham group), sepsis model group (model group) and STS treatment group (STS group), with 8 Tats in each group. A rat model of sepsis was induced by 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 for 5 h. STS (1 mg/kg) was slowly injected through the right external jugular vein after CLP. The histopathologic changes in the intestine tissue were observed under a light microscope, and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apoptosis was evaluated by terminal deoxynucleoddyl transferase (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TUNEL) method. The expressions of Bcl-2, Bax and nuclear factor κB (NF- κ B) p65 in the intestinal tissue was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The level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 and interleukin 6 (IL-6) in the intestinal tissue were determined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Results: Obvious injuries were observed in the intestinal tissue in the CLP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sham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NF- K B p65 and the levels of TNF- α and IL-6 were up-regulated after CLP, the apoptosis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was increased after CLP, and the ratio of Bcl-2 to Bax was decreased. STS post- treatment could attenuate the injury on the intestinal tissue induced by CLP, decrease the apoptosis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and the levels of NF- κ B p65, TNF-α and IL-6, and increase the ratio of Bcl-2 to Bax. Conclusion: STS can protect the small intestine in rats with sepsis, and the mechanism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inhibition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apoptosis and the reduction of activat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 tanshinone IIA sulfonate SEPSIS apoptosis Bcl-2 Bax nuclear factor k B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interleukin 6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SMO的永磁同步电机全速段位置估算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港 高文根 +2 位作者 杭孟荀 李鹏飞 裴同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5-193,共9页
为了改善传统滑模观测器(sliding mode observer, SMO)存在高频抖振、相位延迟、低速段失效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SMO控制策略。该方法在低通滤波器之前引入一个放大因子,放大反电动势信号以便于提取估计;采用双曲正切函数替换符号函数,... 为了改善传统滑模观测器(sliding mode observer, SMO)存在高频抖振、相位延迟、低速段失效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SMO控制策略。该方法在低通滤波器之前引入一个放大因子,放大反电动势信号以便于提取估计;采用双曲正切函数替换符号函数,减少系统的高频抖振与信号干扰;采用自适应滤波器来提高检测精度,减小相位延迟。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比较了改进SMO和传统SMO两种策略,结果显示改进SMO相较于传统SMO相位延迟时间缩短了97.5%,并且能够显著减少抖振现象,精准估计20 r/min以下的电机转速,实现在全速段保持良好的估算性能,表明改进SMO策略具有更优的估算精度和适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滑模观测器 双曲正切函数 放大因子k 自适应滤波器 仿真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