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瘫与面部温度对称性关系的热像图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栋 高惠合 +1 位作者 温宝珠 魏正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171-173,184,共4页
为增加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评价指标,探讨简便、直观、无创的热像图方法评定病变程度和恢复程度的可能性,本文对384例患者进行了面部热像图的观察和随访。结果显示:(1)面瘫患者面部热像图表现为双侧明显不对称;(2)面部双侧温... 为增加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评价指标,探讨简便、直观、无创的热像图方法评定病变程度和恢复程度的可能性,本文对384例患者进行了面部热像图的观察和随访。结果显示:(1)面瘫患者面部热像图表现为双侧明显不对称;(2)面部双侧温度差值定量化统计显示,病程短、病变重者面部双侧温度差明显地大于病变轻和病程长且恢复者;(3)病变期面部双侧温度差明显地大于痊愈后;随恢复程度的增加,面部双侧温度对称性加强,双侧温差值减小。结果表明,面部双侧温度差值与病变程度和恢复程度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用该温度差和面瘫患者面部热像图的直观分析,进行面瘫病变程度和恢复状况的评价是可行并有实用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红外热像图 面部温度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像的行人面部温度高精度检测技术 被引量:16
2
作者 袁浩期 李扬 +1 位作者 王俊影 刘航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81-1186,共6页
针对复杂环境下运动物体的表面温度测量,实现了一种基于热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相结合的物体表面温度检测方法。首先在可见光图像下检测运动物体的感兴趣区域,在仿射变换的基础上实现一种修正方法实现图像的精确配准,实时地将可见光图... 针对复杂环境下运动物体的表面温度测量,实现了一种基于热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相结合的物体表面温度检测方法。首先在可见光图像下检测运动物体的感兴趣区域,在仿射变换的基础上实现一种修正方法实现图像的精确配准,实时地将可见光图像的感兴趣区域映射到热红外图像上。然后对热红外图像进行图像运算,最终获取运动物体特定区域的温度。以行人的人脸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表明,对非正面、轻微遮挡的人脸有较高的准确率,并且能快速地检测特定运动对象的表面温度,该方法测量误差在0.2℃内,基本能满足在密集场合下快速筛选运动物体表面温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温度 运动物体 热红外图像 人脸检测 图像配准
下载PDF
面瘫面部红外热像图表现和温度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栋 魏正岫 +2 位作者 温宝珠 高惠合 彭悦 《红外技术》 CSCD 1993年第2期27-32,共6页
本文用红外热像方法对21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庳患者面部温度分布进行的观察和对116例健康人的对照显示:患者面部双侧温度差大于健康人;眼、内眦和颧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本批患者患侧面部均温有41.4%高于健侧,25.7%低于健侧;眉、... 本文用红外热像方法对21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庳患者面部温度分布进行的观察和对116例健康人的对照显示:患者面部双侧温度差大于健康人;眼、内眦和颧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本批患者患侧面部均温有41.4%高于健侧,25.7%低于健侧;眉、内眦、外眦和鼻唇沟的均温平均值低于健侧,眼、颧、颊和嘴角的该值高于健侧。病程短、病变重者的双侧面温差大于病程长、病变轻者,两组间也具有统计学差异。患者的自身对照示:病中双侧面温差大于愈后,眼、内眦部位尤其明确。观察结果提示:双侧面部温度不对称是面瘫的面部温度特征,双侧面温差大小与病变程度有关。本文结果为了解面瘫的面部循环和代谢状态提供了分析依据,为热像和温度在该病病变程度的判定和治疗恢复的评价等方面的探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红外热像图 面部温度 面神经麻庳
下载PDF
电针、红外线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对面瘫患者神经功能、血浆免疫球蛋白和面部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姚雪青 潘良德 王林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第2期21-25,共5页
目的:探究电针、红外线与高压氧联合治疗面瘫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面瘫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联合红外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电针、红外线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 目的:探究电针、红外线与高压氧联合治疗面瘫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面瘫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联合红外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电针、红外线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和面部温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IgG和Ig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迎香穴、巨髎穴、阳白穴温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电针、红外线与高压氧联合治疗面瘫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并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浆中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面部温度,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红外线 高压氧 面瘫 神经功能 免疫球蛋白 面部温度
下载PDF
厦门地区人群红外热成像面部温度分布规律分析
5
作者 廖秋菊 张芸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20期2813-2815,共3页
目的探究厦门地区人群红外热成像面部温度分布规律。方法选取厦门地区正常人110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面部温度情况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女性与男性相比颜面部均温较高,另外女性均温离散度低于男性;23个面部部位中,嘴角、额、... 目的探究厦门地区人群红外热成像面部温度分布规律。方法选取厦门地区正常人110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面部温度情况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女性与男性相比颜面部均温较高,另外女性均温离散度低于男性;23个面部部位中,嘴角、额、内眦、鼻唇沟、印堂等均温较高,眉、颊、鼻、鼻甲等均温较低;以面部正中线划分为左右两侧,两侧面部温差大部分在0.1℃以内,对称性良好;颊、内眦和外眦三个面部部位左右两侧温差较大,额部左右温差最小;外眦、眉等部位左侧温度较高;面、内眦、嘴角、颊、鼻唇沟、眼、额右侧温度较高;毛发覆盖、呼吸气温、分泌液覆盖、紧张以及面部疾患都会使面部温度受到影响。结论人体面部及其各部位温度的分布存在一定规律,可以为临床上以温度作为指标的诊断工作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地区 红外热成像 面部温度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