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60年来我国主要江河枯季径流变化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顾颖 汪向兰 林锦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共3页
以我国主要江河的枯季径流系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主要江河1950~2008年枯季径流系列变化过程,对比分析了1980年前后两段时期枯季径流的变化,揭示我国主要江河近60年来水文情势变化及趋势,反映枯季径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关键词 枯季径流 变化趋势 极端枯水
下载PDF
标定系统密闭室壁面温度差诱导流动研究
2
作者 周廷波 王欧 +4 位作者 张正科 田永强 张国彪 郗忠祥 高超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1-242,共12页
标定系统温度控制加热管路可能存在加热的不对称性或不均匀性,从而导致上下壁面存在温度差,这个温度差可能诱发密闭室空气的扰动流动。而密闭室作为热线探头标定时运动的空间,其中的空气必须在探头起动前处于静止状态,否则,如果出现不... 标定系统温度控制加热管路可能存在加热的不对称性或不均匀性,从而导致上下壁面存在温度差,这个温度差可能诱发密闭室空气的扰动流动。而密闭室作为热线探头标定时运动的空间,其中的空气必须在探头起动前处于静止状态,否则,如果出现不期望的干扰流动,将会影响标定的精度。本文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对上下壁面存在温度差的密闭室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考察温度差诱发的扰动速度场及其对标定的影响,同时用实验方法借助悬挂丝线的摆动观察壁面温度差引起的诱导流动。温度差诱发都出现在密闭室壁面附近一个薄层内,且其量值小于设计指标要求的误差限,在其余的区域,也就是热线运动的区域,诱导的扰动速度都比设计指标要求的速度误差上限小一个量级,因此不影响标定精度;实验观察也证实,在密闭室上下壁存在温度差的情形下,肉眼观察不到丝线的摆动,说明扰动流动即使有,量值也很小,不影响标定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风速 标定系统 密闭室 壁面温差 诱导流动 数值模拟 实验观察
原文传递
不同辅助通气方式预防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拔管失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佳 许芳 +2 位作者 张涛 杜岚岚 高薇薇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应用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撤机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生后7天内收入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34周、体重<1 000 g的早产儿,准备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无创辅助呼...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应用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撤机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生后7天内收入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34周、体重<1 000 g的早产儿,准备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无创辅助呼吸时纳入本研究。将纳入对象随机分为HHHFNC组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总辅助通气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撤机失败率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29例早产儿,其中HHHFNC组66例,NCPAP组63例。与NCPAP组相比,HHHFNC组总用氧时间[20.0(15.0,32.5)天比23.5(16.0,34.0)天]和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20.5(15.5,25.5)天比22.5(16.5,28.0)天]明显缩短,7天内重新插管率(25.8%比47.6%)、鼻部损伤率(6.1%比47.6%)、气漏(6.1%比23.8%)、腹胀(9.1%比25.4%)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0.6%比28.6%)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辅助通气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3天内重新插管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颅内出血、脑白质软化、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CPAP相比,HHHFNC在预防机械通气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拔管失败上效果较好,缩短了用氧时间,明显降低鼻部损伤、腹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气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婴儿 早产 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原文传递
极小气体流量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得天 冯焱 +2 位作者 成永军 张涤新 郭美如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5-439,共5页
介绍了固定流导法极小气体流量测量技术,利用流导值为10-9m3/s量级的精密小孔,通过在10-110 Pa范围内调节进气压力,实现了10-810-10Pa·m3/s的流量测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94%。利用流导比值为187.9的两个激光小孔,将固定流导法... 介绍了固定流导法极小气体流量测量技术,利用流导值为10-9m3/s量级的精密小孔,通过在10-110 Pa范围内调节进气压力,实现了10-810-10Pa·m3/s的流量测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94%。利用流导比值为187.9的两个激光小孔,将固定流导法产生了流量分流为总流量的0.53%,实现了10-1010-12Pa·m3/s范围内流量的测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1.2%。利用极小气体流量测量技术校准了小于10-8Pa·m3/s量级的真空漏孔,而且避免了四极质谱计的非线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与现有气体流量测量技术相比,提出的极小气体流量测量技术将测量下限延伸了4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气体流量 固定流导法 分流法 漏率校准
下载PDF
两种辅助通气方式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纪华 闫俊梅 丁玉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3期2375-2378,共4页
目的对比并评价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两种辅助通气方式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9例患有RDS的极低出生体重(<1 500 g)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 目的对比并评价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两种辅助通气方式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9例患有RDS的极低出生体重(<1 500 g)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H组(n=44)采用HHHFNC方式治疗,N组(n=45)采用NCPAP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与转归情况。结果 H组的腹胀率、开奶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有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7 d内重新插管率均要优于N组(P<0.05);H组的鼻部损伤率、气漏发生率显著低于N组(P<0.05),但两组患儿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HFNC在耐受性、相关损伤发生率方面要优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于极低出生体重RDS患儿建议优先采用HHHFNC方式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并发症 临床转归
下载PDF
超微型涡轮中极低展弦比静叶栅流场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建军 徐进良 +1 位作者 曹海亮 郝满晋 《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56-663,共8页
通过数值求解柱坐标系下三维定常粘性雷诺时均N-S方程,结合RNGk-ε湍流模型和非平衡壁面函数,获得了超微涡轮中极低展弦比静叶栅流道内部的三维稳态粘性流场,揭示了其独特的流场物理特性和气动损失规律.结果表明:超低展弦比涡轮叶栅中... 通过数值求解柱坐标系下三维定常粘性雷诺时均N-S方程,结合RNGk-ε湍流模型和非平衡壁面函数,获得了超微涡轮中极低展弦比静叶栅流道内部的三维稳态粘性流场,揭示了其独特的流场物理特性和气动损失规律.结果表明:超低展弦比涡轮叶栅中存在双二次流现象;尽管超微燃气涡轮静叶栅高度仅为1.3 mm,壁面影响区占叶高的总高度仍不超过3%;叶片的静压载荷主要由中部弧段承担;总压损失主要发生在近壁区,尤其是吸力面近壁区;静叶栅径向各截面最大马赫数并不是出现在主流中央,而是介于主流中央和壁面之间的一个狭小区域,这可能与通道低能二次流与主流的掺混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型涡轮 极低展弦比 静叶栅 流场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极低负荷工况下单缸核湿汽轮机末三级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彬 杨自春 +1 位作者 张磊 曹跃云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3-276,共4页
基于Bladegen-Turbogrid实体叶片参数化建模方法与叶栅流道结构化网格划分方法,采用两相均质数值模型与湿蒸汽平衡相变模型,对不同容积流量工况下船用核动力湿汽轮机末三级进行了全三维定常数值计算,重点分析了极低负荷工况下湿汽轮机... 基于Bladegen-Turbogrid实体叶片参数化建模方法与叶栅流道结构化网格划分方法,采用两相均质数值模型与湿蒸汽平衡相变模型,对不同容积流量工况下船用核动力湿汽轮机末三级进行了全三维定常数值计算,重点分析了极低负荷工况下湿汽轮机末三级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容积流量的降低,湿汽轮机末三级级内蒸汽流动紊乱度增加,湍动能分布波动程度加大,级内损失逐渐增加,湿度逐渐升高;极低负荷工况下湿汽轮机级内蒸汽流动最为复杂,末三级被涡流占据整个通流域通道,末级甚至次末级焓降为负值,做负功,这表明此时末两级不做功反而耗功,形成扩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负荷 湿汽轮机 末三级 流动特性 数值研究
下载PDF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预防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拔管失败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潘健崧 陈宏香 温园香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3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预防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拔管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36例的病历资料,患儿生后均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撤机拔管后按...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预防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拔管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36例的病历资料,患儿生后均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撤机拔管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观察组20例,采取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通气治疗(HHFNC),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7 d内拔管失败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通气治疗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治疗7 d内拔管失败率、通气治疗时间及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鼻损伤、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能有效预防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拔管失败,同时降低鼻损伤、腹胀发生率,提高患儿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早产儿
下载PDF
极端枯水条件下梯级水库蓄水调度策略--以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曹瑞 李帅 +3 位作者 邢龙 朱文丽 龚文婷 申赵勇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共12页
以发电效益最大为目标,探究适应极端枯水条件的金沙江下游和三峡梯级水库蓄水策略。结合蓄水效益最大规则和三峡供水调度需求,提出了极端枯水条件下梯级水库蓄水调度方式,以蓄水位目标为控制边界拟定不同水量分配原则的蓄水方案,选择典... 以发电效益最大为目标,探究适应极端枯水条件的金沙江下游和三峡梯级水库蓄水策略。结合蓄水效益最大规则和三峡供水调度需求,提出了极端枯水条件下梯级水库蓄水调度方式,以蓄水位目标为控制边界拟定不同水量分配原则的蓄水方案,选择典型极端枯水进行模拟调度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梯级水库蓄满的临界天然来水条件为8月—9月上旬来水不少于97%频率的典型来水(1994年),9月中旬—11月来水不少于90%频率的典型来水(1992年);极端枯水条件下,梯级水库通过开展联合补水调度,能够满足三峡向下游供水的调度需求;梯级水库无法全部蓄满情况下,优先蓄满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可使发电效益更大,推荐优先蓄满白鹤滩水库,其次溪洛渡水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 极端枯水 蓄水策略 供水调度 发电效益
下载PDF
极端低温下外啮合齿轮泵流量脉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訚耀保 赵帅峰 +2 位作者 王东 金桦涛 简洪超 《流体测量与控制》 2023年第3期1-6,23,共7页
油液黏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严重影响齿轮泵在低温中的运转性能。针对外啮合齿轮泵在极端低温下的流量脉动及启动力矩大的问题,建立低温下外啮合齿轮泵的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了不同温度下齿轮泵的启动力矩、流量脉动特性,获得... 油液黏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严重影响齿轮泵在低温中的运转性能。针对外啮合齿轮泵在极端低温下的流量脉动及启动力矩大的问题,建立低温下外啮合齿轮泵的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了不同温度下齿轮泵的启动力矩、流量脉动特性,获得了在-40~0℃温度范围内外啮合齿轮泵的启动力矩、流量脉动、流量不均匀系数和容积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齿轮泵转速和进出口压力一定时,由于-40~0℃低温环境中齿轮泵油液黏度增加,齿顶间隙泄漏减小,齿轮泵容积效率提高;而齿轮泵黏性摩擦功率损失增加,导致驱动转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啮合齿轮泵 极端低温 流量脉动 驱动转矩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东北亚和北半球冬季高空切断冷涡与中国极端低温事件的联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石晨 廉毅 +4 位作者 杨旭 付冬雪 沈柏竹 李尚锋 刘刚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8-795,共18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和美国气候预测中心冬季逐日温度资料,通过机器自动识别和目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北半球冬季500 hPa冷涡分布特征,并基于信息流因果论方法,揭示了东北亚冷涡活动与北半球其他活动...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和美国气候预测中心冬季逐日温度资料,通过机器自动识别和目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北半球冬季500 hPa冷涡分布特征,并基于信息流因果论方法,揭示了东北亚冷涡活动与北半球其他活动区冷涡以及中国冬季极端低温事件的联系。根据冷涡活动天数随经度的变化,划分了4个活动频繁区,发现北半球冬季冷涡活动频率从大到小分别为大西洋-欧洲区(37.7%)、北太平洋区(22.35%)、东北亚区(20.95%)和北美-格陵兰区(13.77%)。北美-格陵兰区冷涡平均中心强度最强(493 dagpm),大西洋-欧洲区最弱(514 dagpm)。年际尺度上,东北亚区冷涡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只有1月北美-格陵兰区冷涡活动天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2月东北亚冷涡活动天数变化的原因。冷涡强年的动力学特征分析表明,东北亚区和北美-格陵兰区冷涡与北大西洋涛动正位相密切相联,北太平洋区冷涡则与北太平洋涛动正位相有联系,大西洋-欧洲区冷涡则对应北大西洋涛动和北太平洋涛动负位相。东北亚冷涡与中国极端低温联系密切,通过聚类分析界定了4类极端低温事件,发现东北-华北类、北方类和中东部类极端低温事件发生时都伴随着很强的东北亚冷涡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冷涡 东北亚冷涡 极端低温 信息流 因果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