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几十年中国极端气候变化格局 被引量:272
1
作者 严中伟 杨赤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267-272,共6页
以1951~ 1997年间 61站的逐日气象观测为基础,揭示了中国区域气候要素极值的变化格局。北方极端最低温普遍上升5~10℃,是冬季寒潮减弱的数值化标志;极端最高温在很多地区都有所降低,但在高原却普遍上升,原因待考;... 以1951~ 1997年间 61站的逐日气象观测为基础,揭示了中国区域气候要素极值的变化格局。北方极端最低温普遍上升5~10℃,是冬季寒潮减弱的数值化标志;极端最高温在很多地区都有所降低,但在高原却普遍上升,原因待考;引人注目的北方干旱化问题主要反映在微量降水事件的显著减少,而在降水量上并无显著反映;极端风速普遍减弱1~3m/s,反映了剧烈天气活动(如寒潮、台风)强度的减弱。在很多情形下,极端气候变化可达平均气候变化的5~10倍,而另一些情形下,极端气候完全逆平均气候而变化,说明了极端气候独特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极端气候 气候极值 极端降水事件 极端温度 极端风速 平均气候
全文增补中
近40年中国平均气候与极值气候变化的概述 被引量:157
2
作者 钱维宏 符娇兰 +1 位作者 张玮玮 林祥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73-684,共12页
随着中国气象局对近50年来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的释放,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分布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从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这些认识需要有一个集成,即需要有一个总体的归纳和解释。通过中国近40年来的温度极值和... 随着中国气象局对近50年来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的释放,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分布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从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这些认识需要有一个集成,即需要有一个总体的归纳和解释。通过中国近40年来的温度极值和降水极值事件的分析认识到全球增暖和区域环流异常决定着气候极值事件的分布格局。与全球增暖相联系的是:我国微量降水在空间上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我国北方寒潮事件显著减少,冷夜和冷日的减少与暖夜和暖日的增多并存,以及极端强降水有增多的趋势。与东亚季风气流和西风带气流异常对应的我国有效降水在区域分布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涝南旱”从1970年代末转型为“南涝北旱”,与华南的偏干一起形成了东部季风区降水从华南、长江到华北的“-、+、-”异常分布型,但华南在1991年出现了转湿的突变;东北和西北先后从1983年和1987年前后转为暖湿气候。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与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气候 极端气候 全球增暖 环流变化 集成分析
下载PDF
华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71
3
作者 王冀 蒋大凯 张英娟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73,共8页
利用华北地区84个气象台站近50a(1961-2009年)资料,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数定义法计算华北地区极端气温和降水指数,并对极端气候指数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年极端气温(最高、最低)呈明显上升趋势(P<... 利用华北地区84个气象台站近50a(1961-2009年)资料,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数定义法计算华北地区极端气温和降水指数,并对极端气候指数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年极端气温(最高、最低)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且极端最低气温的上升幅度高于极端高温。1986年之后年极端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相对较高,冷夜指数的减少趋势明显减弱,暖夜指数上升趋势增强(P<0.05)。空间分布上,极端暖事件(年极端最高气温、暖日指数)变化趋势的大值区位于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大部,极端冷事件(年极端最低气温、冷夜指数)上升趋势最显著的为京津冀及山西东北部(P<0.05)。华北地区极端降水量、降水次数和降水强度均呈下降趋势。1986年之后极端降水次数、极端降水强度的减少趋势更加显著,冬季暴雪量、降雪次数和降雪强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极端降水量变化速率各地不同,其中华北南部(河北、山西等地)极端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京津地区存在极端降水减少的大值中心。极端降水次数由东向西呈逐渐增加趋势,山西中部上升趋势最显著,日最大降水量上升的高值中心位于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而下降的高值中心位于河北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极端气候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中国1951—2018年气温和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61
4
作者 刘凯 聂格格 张森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3-1126,共14页
利用1951—2018年中国699个气象站逐日的气温、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RClimDex极端气温指数方法,研究中国气温和降水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上,中国气温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降水增加滞后且缓慢,气温和降水... 利用1951—2018年中国699个气象站逐日的气温、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RClimDex极端气温指数方法,研究中国气温和降水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上,中国气温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降水增加滞后且缓慢,气温和降水存在多周期变化特征,在大时间尺度上存在关联关系,以最高气温表达的冰冻日数ID0和暖昼日数TX90p较之以最低气温表达的霜冻日数FD0和暖夜日数TN90p变化幅度小,最长持续湿润日数和最长持续干旱日数呈下降趋势,气候变化以暖湿化为主要特征;在空间上,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都表现出纬度方向上的降低趋势,等值线整体向北移动,很大程度上受地形影响,表现出相辅相成的空间分布特征,暖昼日数TX90p和夏季日数SU25在全国范围内均为正值,冰冻日数ID0和霜冻日数FD0存在大部分区域的减小,最长持续干旱日数与最长持续湿润日数在空间上的变化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反趋势,极端降水事件存在增加趋势。研究气温和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是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对区域影响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N-KENDALL法 小波分析 极端气候 时空演变 中国
原文传递
近4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极端气候事件趋势分析 被引量:58
5
作者 游庆龙 康世昌 +3 位作者 闫宇平 徐彦伟 张拥军 黄杰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2-600,共9页
利用雅鲁藏布江流域10个气象台站1961-2005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流域气温和降水等气候极端事件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45年以来,雅鲁藏布江流域夜间和白天极端低温日数分别以1.94和0.97天/10年的趋势在显... 利用雅鲁藏布江流域10个气象台站1961-2005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流域气温和降水等气候极端事件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45年以来,雅鲁藏布江流域夜间和白天极端低温日数分别以1.94和0.97天/10年的趋势在显著减少,夜间极端低温日数减少在冬季最明显,白天极端低温日数在秋季减少最明显;夜间极端高温日数和白天极端高温日数分别以3.03和1.26天/10年的速度显著增加,夜间极端高温日数增加在夏季最明显,白天极端高温日数增加在冬季最明显;日较差以0.11oC/10a的速度在显著减少,主要发生在冬季;最大的1天降水总量和逐年连续无降水天数有减少趋势,最大的5天降水总量、中雨天数、逐年平均降水强度和逐年连续降水天数有增加趋势,90年代以来增加趋势明显,与该地区经向风与水汽通量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流域 极端气候 趋势
下载PDF
中国极端天气事件与农业气象服务 被引量:54
6
作者 陈怀亮 张红卫 薛昌颖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3期67-77,共11页
本文综合论述了中国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类型及对农林牧业造成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而且发生的种类越来越多,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严重制约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各级气象部门针对当地不同的气象灾害类型及... 本文综合论述了中国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类型及对农林牧业造成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而且发生的种类越来越多,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严重制约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各级气象部门针对当地不同的气象灾害类型及对农业、林业、牧业等生产产生的危害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最后根据中国目前针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农业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服务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极端天气 影响 农业气象服务
下载PDF
近40a西北干旱区极端气候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50
7
作者 任朝霞 杨达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13,共4页
本文选取了西北干旱区21个代表站点1961-2000年逐日气温和逐日降水量资料。用百分位阈值法分析极端年最低温度、年最高温度和极端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各分区极端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西北干旱区近40a年最低温度的天数有减少的... 本文选取了西北干旱区21个代表站点1961-2000年逐日气温和逐日降水量资料。用百分位阈值法分析极端年最低温度、年最高温度和极端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各分区极端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西北干旱区近40a年最低温度的天数有减少的趋势,而年最高温度的天数略有增加趋势。(2)西北干旱区年最低温度有增加趋势,年最高温度略有减少趋势。从分区看,北疆和南疆的年最低温度有升高趋势,年最高温度有下降趋势;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年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有升高趋势。(3)近40a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的天数增加了2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变化趋势 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极端气候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来自中国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4
8
作者 潘敏 刘红艳 程子帅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57,共19页
深化对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认识,对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4—2018年期间281家中国地方性商业银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极端气候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极端强降水气候显著提升了... 深化对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认识,对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4—2018年期间281家中国地方性商业银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极端气候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极端强降水气候显著提升了银行风险承担,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气候对银行风险承担不存在明显影响。极端强降水主要通过给银行信贷主体带来经济损失,影响违约概率和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进而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提高灾前的保险保障水平、强化碳减排机制以及确保银行资本的充足性均有利于弱化极端气候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相较于以地级和省会城市工商业和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极端强降水对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县域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因此,提升商业银行应对极端气候风险意识,提高气候灾害保险保障水平,强化碳减排机制和银行资本充足管理,均有利于降低极端气候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相关金融风险 极端气候 地方性商业银行 风险承担
原文传递
西北干旱荒漠生态区脆弱性动态监测及驱动因子定量分析 被引量:44
9
作者 郭兵 孔维华 姜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2-424,共13页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胁迫下,西北干旱荒漠生态区的脆弱生态系统发生了深刻变化。论文在充分考虑研究区生态环境背景特征(沙漠化、盐渍化、风力侵蚀、干旱等灾害严重)的基础上,引入极端气候灾害因子(指示气候变化)和大尺度景观格...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胁迫下,西北干旱荒漠生态区的脆弱生态系统发生了深刻变化。论文在充分考虑研究区生态环境背景特征(沙漠化、盐渍化、风力侵蚀、干旱等灾害严重)的基础上,引入极端气候灾害因子(指示气候变化)和大尺度景观格局指数(指示人类活动对生态景观的干扰),构建了西北干旱荒漠生态区的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并对研究区2000—2013年的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格局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干旱荒漠生态区的生态脆弱性总体上处于中-重度脆弱状态;其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西部局部地区则呈现"E"字型格局,该分布格局主要受西北内陆地区大气环流以及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貌影响;2000—2013年,西北干旱荒漠生态区生态脆弱性呈现减小趋势,其生态脆弱性变化状况受气温、降水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研究成果可以为西北干旱荒漠生态区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遥感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极端气候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0
作者 钱颖骏 李石柱 +4 位作者 王强 杨坤 杨国静 吕山 周晓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4期241-247,共7页
从高温热浪、极端气候事件、空气污染、海平面上升等角度综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就气候变化对媒介传播性、水源性、食源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及部分慢性非传染病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重点,... 从高温热浪、极端气候事件、空气污染、海平面上升等角度综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就气候变化对媒介传播性、水源性、食源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及部分慢性非传染病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重点,包括法律体系的建立、机理的研究、疾病负担的测量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体健康 极端气候 传染病
下载PDF
土壤湿度年际变化对中国区域极端气候事件模拟的影响研究 Ⅱ.敏感性试验分析 被引量:41
11
作者 陈海山 周晶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3,共13页
利用NCARCAM3.1大气环流模式,设计了有、无土壤湿度年际异常的两组数值试验,探讨了土壤湿度年际异常对极端气候事件模拟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模式模拟的极端气候事件对土壤湿度异常十分敏感,土壤湿度异常对极端气候指标的多年平均空间... 利用NCARCAM3.1大气环流模式,设计了有、无土壤湿度年际异常的两组数值试验,探讨了土壤湿度年际异常对极端气候事件模拟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模式模拟的极端气候事件对土壤湿度异常十分敏感,土壤湿度异常对极端气候指标的多年平均空间分布、年际变率以及年际变化均具有重要影响。当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年际异常时:(1)模拟的暖夜日数、暖昼日数和热浪持续指数的发生频次在全国范围内均明显减少,而霜冻日数则明显增加。极端降水指标的响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极端降水频次在江淮流域明显减小,而极端降水强度则表现为东北减弱、长江流域增强;中雨日数和持续湿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减少。(2)极端气温指标的年际变率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呈减小趋势;而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则较为复杂,极端降水频次和极端降水强度的年际变率在长江以南有所增强,而北方地区则有所减弱。中雨日数和持续湿期的年际变率在我国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减少趋势。(3)模式对暖夜日数、霜冻日数的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明显下降,并对4个极端降水指标的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在全国多数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数值模拟 土壤湿度 年际异常 敏感性试验分析
下载PDF
1965-2014年华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与农业气象灾害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柏会子 肖登攀 +3 位作者 刘剑锋 王华玲 张贺 栗志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105,共7页
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是诱发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该文采用华北地区82个国家级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35个农业气象站的冬小麦气象灾害记录,基于表征不同极端气候事件的相关指数分析了1965-2014年华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和... 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是诱发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该文采用华北地区82个国家级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35个农业气象站的冬小麦气象灾害记录,基于表征不同极端气候事件的相关指数分析了1965-2014年华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和1981-2009年农业气象灾害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表征研究区极端高温事件的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而表征极端低温事件的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极端降水指数在过去50年间均无显著变化,但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冬小麦低温灾害事件显著减少,干旱灾害事件显著增加,冬小麦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次与极端气候指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低温灾害发生频次与霜日日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连阴雨灾害发生频次与持续湿润指数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农业气象灾害事件的时空分布与其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分布基本一致:山东省和河南省的持续干燥指数显著增加,该地区冬小麦干旱灾害发生频次也显著增加;河南省部分地区持续湿润指数有增加趋势,而冬小麦连阴雨灾害也主要集中在该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农业灾害 时空分布 华北地区
下载PDF
城市化对北京气象站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8
13
作者 张雷 任国玉 +4 位作者 刘江 周雅清 任玉玉 张爱英 冯亚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50-1159,共10页
利用5个乡村气象站和北京气象站(简称北京站)1960~2008年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比较分析了北京地区城市和乡村极端气温指数年、季节的时间变化以及城市化对北京站各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60~2008年北京站霜冻日数、... 利用5个乡村气象站和北京气象站(简称北京站)1960~2008年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比较分析了北京地区城市和乡村极端气温指数年、季节的时间变化以及城市化对北京站各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60~2008年北京站霜冻日数、冷夜日数、冷昼日数和平均日较差均显著减少,暖夜日数、暖昼日数、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显著上升,这些指数的趋势变化全部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中霜冻日数、冷夜日数、暖夜日数、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等与最低气温有关的极端气温指数比冷昼日数、暖昼日数、平均最高气温等基于最高气温记录的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更明显;城市化因素已致使北京站1960~2008年期间霜冻日数、冷夜日数和平均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少,暖夜日数和平均最低气温显著增加,这些与最低气温有关的极端气温指数序列,其城市化影响都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在北京站的霜冻日数、冷夜日数和平均气温日较差长期减少趋势中,城市化影响分别达到-5.78 d/10a、-17.83 d/10a和-0.73℃/10a,而在北京站暖夜日数和平均最低气温增加趋势中,城市化影响分别为14.76 d/10a和0.70 ℃/10a.在所有与最低气温有关的年平均极端气温指数的趋势变化中,城市化影响贡献率均达到100%,即观测到的趋势变化完全是由城市化因素造成的.城市化致使四季北京站冷夜日数、平均气温日较差均显著减少,暖夜日数、平均最低气温均显著增加,其中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日较差序列中的城市化影响在冬季最大,暖夜日数序列中的城市化影响在夏季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极端气温指数 气候变化 城市化影响 北京站
下载PDF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气象干旱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38
14
作者 冯宝飞 邱辉 纪国良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15,共10页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高温干旱事件,科学合理地辨识本次干旱发展过程对于开展干旱预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江流域1960~2022年的逐日雨量资料和全球再分析数据,从干旱总体特征、演变过程、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空间分布...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高温干旱事件,科学合理地辨识本次干旱发展过程对于开展干旱预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江流域1960~2022年的逐日雨量资料和全球再分析数据,从干旱总体特征、演变过程、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空间分布、天气气候状况的角度分析了本次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和成因,并探讨了水利工程在应对干旱事件中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干旱事件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强度大的特征,流域内多站高温、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长江流域出现全流域中旱、部分地区重旱,其中8月出现全流域重旱、部分地区特旱的特征。6月中旬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与大陆高压合并后控制范围更广,7~8月几乎一直控制整个长江流域,同时欧亚大陆中高纬西风带环流较平直,青藏高原低涡活动偏弱,流域水汽输送以辐散为主,台风活动明显偏少,共同导致长江流域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研究成果可为探明干旱形成的物理机制、干旱预测预警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极端气候 大气环流 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
下载PDF
2006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 被引量:30
15
作者 陈洪滨 范学花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0-112,共13页
2006年1月中旬欧洲东部地区经历10年来的最低温天气;2月,非洲南部地区遭遇20年以来的最强降水;2006年上半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经历111年来最干旱的时期;7月,欧美地区经历破纪录的高温炎热天气;菲律宾、印尼、印度等东南亚国家遭受暴雨洪... 2006年1月中旬欧洲东部地区经历10年来的最低温天气;2月,非洲南部地区遭遇20年以来的最强降水;2006年上半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经历111年来最干旱的时期;7月,欧美地区经历破纪录的高温炎热天气;菲律宾、印尼、印度等东南亚国家遭受暴雨洪灾。2006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遭受18次沙尘天气的侵袭;夏季重庆等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我国东南沿海等地受到多次强台风袭击;波及全国31个省(市、区)的冰雹、雷雨等强对流天气……。2006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6个高温年,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并没有缓和的迹象;我国又经历了许多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 极端气候事件 全球变化 2006年
下载PDF
Recent Progress in Studies of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被引量:31
16
作者 任国玉 丁一汇 +4 位作者 赵宗慈 郑景云 吴统文 唐国利 徐影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958-977,共20页
An overview of basic research on climate change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is presented. In the past 100 years in China, average annu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has increased at a rate ranging from 0.03℃ (... An overview of basic research on climate change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is presented. In the past 100 years in China, average annu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has increased at a rate ranging from 0.03℃ (10 yr)-1 to 0.12℃ (10 yr)-1. This warming is more evident in northern China and is more significant in winter and spring. In the past 50 years in China, at least 27% of the average annual warming has been caused by urbanization. Overall, no significant trends have been detected in annual and/or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on a whole for the past 100 years or 50 years. Both increases and decreases in frequencies of major extreme climate events have been observed for the past 50 years. The frequencies of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have generally displayed a consistent pattern of change across the country, while the frequencie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have shown only regionally and seasonally significant trends. The frequency of tropical cyclone landfall decreased slightly, but the frequency of sand/dust storm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roxy records indicate that the annual mean SAT in the past a few decades is the highest in the past 400-500 years in China, but it may not have exceeded the highest level of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1000 1300 AD). Proxy records also indicate that droughts and floods in eastern China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continuously abnormal rainfall periods, with the frequencies of extreme droughts and floods in the 20th century most likely being near the average levels of the past 2000 years. The attribution studies suggest that increasing greenhouse gas (GHG) concentrations in the atmosphere are likely to be a main factor for the observed surface warming nationwide. The Yangtze River and Huaihe River basins underwent a cooling trend in summer over the past 50 years, which might have been caused by increased aerosol concentrations and cloud cover. However, natural climate variability might have been a main driver for the mean and extreme precipita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erview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extreme climate climate change instrumental records proxy data detection ATTRIBUTION PROJECTION climate model China
下载PDF
全球暖化与电力系统的相互影响综述 被引量:29
17
作者 苏盛 陈金富 段献忠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40,共8页
通过分析气候模式随全球暖化的变化趋势,阐述了全球暖化对电力系统发、输、配、用电各环节的影响,讨论了全球暖化造成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升高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危害。总结了电力系统主动和被动应对全球暖化的技术措施,综述了... 通过分析气候模式随全球暖化的变化趋势,阐述了全球暖化对电力系统发、输、配、用电各环节的影响,讨论了全球暖化造成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升高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危害。总结了电力系统主动和被动应对全球暖化的技术措施,综述了通过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新技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式延缓全球暖化发展进程的技术手段。分析了在气候变化率加大、电网可控性降低情况下通过改进检修和引入新型控制方法提高电网健壮性和可控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暖化 电力系统 极端天气 减排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8
作者 韩会庆 张娇艳 +2 位作者 马庚 张新鼎 白玉梅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4-190,共7页
气候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驱动因素。气候变化影响下生态系统服务稳定持续的供给水平深刻影响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已有研究成果,全面系统总结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 气候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驱动因素。气候变化影响下生态系统服务稳定持续的供给水平深刻影响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已有研究成果,全面系统总结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势。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水平、生态系统服务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的影响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分析认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研究应在不同尺度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变化特征的影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影响下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类型识别及其空间格局特点分析,气候变化影响下全球尺度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保护规划,小尺度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研究可以深化生态系统服务变化驱动机理研究,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气候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和协同 驱动因素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原文传递
2000—2017年川渝地区植被NDVI特征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27
19
作者 冯磊 杨东 黄悦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16-2326,共11页
基于2000—2017年MOD13Q1植被指数产品和极端气温、降水指数,分析川渝地区生长季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借助相关分析和Lasso回归模型探讨NDVI与极端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川渝地区NDVI均值为0.6134,呈现出0.033(10 a-1)的变化趋势;东部... 基于2000—2017年MOD13Q1植被指数产品和极端气温、降水指数,分析川渝地区生长季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借助相关分析和Lasso回归模型探讨NDVI与极端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川渝地区NDVI均值为0.6134,呈现出0.033(10 a-1)的变化趋势;东部地区NDVI值和变化率均高于西部地区,成都市和重庆市NDVI值及其变化率相较于周边地区明显偏低;川渝地区东西部的交界地带和东部及其偏北区域对极端气候指数的响应表现较为明显,除冷昼日数和单日最大降水量以外,其余极端气温、降水指数均与NDVI呈正相关,其中平均气温与NDVI正相关面积占比最广,为81.79%,而冷昼日数与NDVI的负相关面积占比最大,为76.57%。Lasso回归模型计算得到的预测值与遥感提取的NDVI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R=0.81),模型对相关性结果进行验证的同时还弥补了相关分析仅考虑单个极端指数的不足。川渝地区NDVI受气温的影响比降水更显著,且以正相关关系为主,短期内强降水不利于植被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NDVI 极端气候 相关性
原文传递
1961—2005年黄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趋势 被引量:24
20
作者 陈效逑 刘立 尉杨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149,共3页
利用黄河流域58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逐日降水量数据,采用百分比阈值法定义极端气温和极端强降水事件,计算气象综合干旱指数(CI),并分析了黄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 利用黄河流域58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逐日降水量数据,采用百分比阈值法定义极端气温和极端强降水事件,计算气象综合干旱指数(CI),并分析了黄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极端低温和极端高温天数分别呈减少和增加趋势,平均速率分别为-3.8 d/10 a和1.7d/10 a;年极端强降水总量的变化趋势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河源区增加最显著,而中游的黄土高原中、东部减少最显著;干旱天数呈减少趋势,河源区减幅最大,河套-宁夏平原以及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的减幅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极端强降水 气象综合干旱指数 变化趋势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