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晴隆丁头山铅锌矿床硒超常富集新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家喜 安芸林 +2 位作者 杨智谋 罗开 孙国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8-578,共11页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川滇黔接壤区,处于全球特提斯成矿域和环太平洋成矿域交汇部位、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成矿背景极其特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紧缺矿产(铅锌)、战略性关键矿产(稀散元素)为代表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及相关的成矿系统。...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川滇黔接壤区,处于全球特提斯成矿域和环太平洋成矿域交汇部位、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成矿背景极其特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紧缺矿产(铅锌)、战略性关键矿产(稀散元素)为代表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及相关的成矿系统。黔西北地区是川滇黔富稀散元素铅锌特色成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找矿不断取得重要突破。位于黔西北成矿区南部的丁头山铅锌矿床,是近期找矿突破的一个代表。通过对丁头山矿床闪锌矿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发现了该矿床Se显著超常富集现象,所测试的90个测点中w(Se)介于19.7×10^-6~172×10^-6,平均含量81.0×10^-6,显著高于Se的地壳丰度(0.05×10^-6)和整个扬子板块周缘同类型矿床硫化物的w(Se)(通常<50×10^-6),暗示其成矿环境极为特殊,很可能与研究区成矿背景有关。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丁头山矿床闪锌矿中Se并非直接替代Zn,而是很可能与Cd、In和Fe一起联合置换Zn,即Fe+Cd+Se+In↔4Zn,是一种新的替代方式。丁头山矿床Se超常富集新发现,对理解稀散元素共生分异与超常富集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表明丁头山矿区及外围具有良好的Se资源潜力,应加强系统勘查和深入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闪锌矿 Se 超常富集 丁头山矿床 黔西北富稀散元素铅锌成矿区
下载PDF
四川西昌米市盆地砂岩型铜铼矿中沥青特征及与铜、铼富集成矿的关系
2
作者 陈榜巧 梁斌 +3 位作者 郝雪峰 唐屹 潘蒙 彭宇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8,共8页
四川西昌地区的米市中生代陆相盆地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最近在盆地内下白垩统飞天山组(K_(1)f)中发现了与砂岩型铜矿伴生的铼。铜铼矿体赋存于飞天山组碎裂状、透镜状砂岩中,矿石中见有大量细脉状沥青分布。为探讨米市盆地砂岩型铜铼矿床... 四川西昌地区的米市中生代陆相盆地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最近在盆地内下白垩统飞天山组(K_(1)f)中发现了与砂岩型铜矿伴生的铼。铜铼矿体赋存于飞天山组碎裂状、透镜状砂岩中,矿石中见有大量细脉状沥青分布。为探讨米市盆地砂岩型铜铼矿床(点)中有机质(沥青)对铜铼成矿的作用,对矿床(点)中矿石及沥青进行了矿相学、显微结构、红外光谱及有机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铜矿物呈它形粒状分布于沥青之中,与之形成交代结构;沥青具有较高的Cu、Re含量;沥青是由下伏三叠系白果湾组中的古油藏发生热裂解形成的,证实了铜铼矿床的形成与古油藏有机质具有密切的空间和成因关系。该类型矿床的发现,为铼等分散元素超常富集成矿研究提供了新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铜铼矿 稀散金属 有机质 沥青 超常富集 米市盆地
下载PDF
分散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在西昆仑成矿带研究中的启示
3
作者 李学彪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67-480,共14页
分散元素在地壳中常以分散和稀痕状态存在,对轻微地质作用并不敏感;一旦出现分散元素异常时则多具超常富集,其异常衬度均可达到几个数量级。然而分散元素超常富集背后常常蕴含着重大和复杂的大陆动力学作用过程。分析表明:1伴生元素富... 分散元素在地壳中常以分散和稀痕状态存在,对轻微地质作用并不敏感;一旦出现分散元素异常时则多具超常富集,其异常衬度均可达到几个数量级。然而分散元素超常富集背后常常蕴含着重大和复杂的大陆动力学作用过程。分析表明:1伴生元素富集区往往是造山带、板块缝合带、地壳重熔及地幔柱活动区;2不同时代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具有相似分散元素组合(Pb-Zn-Tl-Cd-Ag-Sr-Ba);3分散元素以亲硫性为主,伴与卤化而具长距离迁移,且Te是硫化矿床的矿头晕标志,Re是高温热液钨钼矿、斑岩型铜钼矿的远程晕指示元素;4Se与火山岩关系密切,In与Sn形影不离,Cd重复着Zn的地球化学历史,Se、Te伴随S而活动,Ge的富集与有机质关系密切;5分散元素组合、w(Ba)/w(Tl)、w(Ga)/w(Al)、w(Zn)/w(Cd)、w(Ge)/w(Si)值和同位素体系等,可进行岩浆演化阶段识别、成矿物质来源和核幔互相作用过程示踪;6分散元素的富集程度与矿床吨位、品位间可能存在正相关。在地处塔里木地块西南缘的西昆仑成矿带,具有大陆裂解—增生—碰撞的完整演化历史、不同构造-成矿域汇聚过程的大陆动力学过程,分散元素以伴生或独立矿床类型产出;通过引入分散元素研究,有望揭示西昆仑地区分散元素大规模和超常富集背后蕴含的复杂地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元素 超常富集 地球化学省 热水沉积 塔里木西南缘
下载PDF
镁铁—超镁铁质岩与花岗岩-伟晶岩“小岩体成大矿”对比——以昆仑成矿带夏日哈木和大红柳滩超大型矿床为例
4
作者 李文渊 高永宝 +4 位作者 张照伟 任广利 张志炳 孔会磊 王亚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6-1048,共13页
夏日哈木矿床和大红柳滩矿床是分布在我国昆仑成矿带上的两个超大型矿床,分别形成于早泥盆世(411 Ma)古特提斯构造裂解环境和晚三叠世(204~202 Ma)古特提斯构造闭合碰撞背景。前者是与幔源镁铁—超镁铁质岩有关的岩浆熔离型镍钴硫化物矿... 夏日哈木矿床和大红柳滩矿床是分布在我国昆仑成矿带上的两个超大型矿床,分别形成于早泥盆世(411 Ma)古特提斯构造裂解环境和晚三叠世(204~202 Ma)古特提斯构造闭合碰撞背景。前者是与幔源镁铁—超镁铁质岩有关的岩浆熔离型镍钴硫化物矿床,后者是与壳源花岗岩-伟晶岩系统有关的高度岩浆分异演化的花岗岩-伟晶岩型锂铍稀有金属矿床,较小的岩浆岩和伟晶岩脉内蕴藏大规模的金属元素矿体,“小岩体成大矿”是两个矿床的共同特征。对比结果表明:夏日哈木矿床是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基性岩浆,经深部熔离和岩浆分异作用上侵-贯入而成,大红柳滩矿床则是含泥质岩层地壳由于深部加热部分熔融形成的中酸性岩浆,经高度分异演化形成的含矿伟晶岩侵位所致,大规模的岩浆是关键。地幔橄榄石、辉石中的Ni、Co等元素即使全部溶解进入岩浆,仅依靠结晶分异也不可能造就Ni、Co等元素具有工业价值的富集,只有在橄榄石、辉石结晶前发生大规模的硫化物液相-硅酸盐熔体之间的不混溶(熔离)作用,才可使本来有限的Ni、Co大量聚集在硫化物液相中而形成巨大富集;而上地壳的泥质岩熔融实验表明,即使全部熔融也仅有(100~200)×10^(-6)的Li集中,只有大规模的泥质地壳岩层熔融形成大规模的中酸性岩浆,才可能使有限的Li、Be在岩浆高度分异演化过程中聚集在高温热液流体端元,最终得以超常富集。由此可见,大规模的岩浆是两类矿床形成金属元素超常富集的先决条件,而后成矿元素必须集中于有限特殊物性的较小体积里。有限体积的超常富集是以更多岩浆中金属元素的贫化或亏损为前提的。因此,“小岩体成大矿”是重大突变地质事件的产物,只有重大地质事件使壳-幔物质交换造就大规模岩浆作用,并经历非平衡的极端地质作用,才可能使较小的岩体蕴藏巨大的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岩体成大矿 地质突变 壳-幔物质交换 深部熔离 超常富集 极端地质作用 昆仑成矿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