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因子模型的高速公路特长隧道驾驶人心理负荷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朱彤 吴玲 +2 位作者 胡月琦 刘浩学 许彬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5-175,共11页
为研究驾驶人行驶通过特长隧道环境中的心理负荷变化特性,选取2座典型特长隧道进行实车试验,采集驾驶人实时心电信号,以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分析为基础,通过数据挖掘构建了基于因子分析的心理负荷计算模型,采用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结果... 为研究驾驶人行驶通过特长隧道环境中的心理负荷变化特性,选取2座典型特长隧道进行实车试验,采集驾驶人实时心电信号,以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分析为基础,通过数据挖掘构建了基于因子分析的心理负荷计算模型,采用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心率变异性指标在计算心理负荷时比心率指标具有更高的效度和信度,驾驶人在距离隧道入口较远处和距离隧道出口较近时负荷较大;在隧道路段和普通高速路段,熟悉试验道路的驾驶人平均心理负荷小于不熟悉试验道路的驾驶人;被试在隧道路段的平均心理负荷大小依次为入口段、出口段、行车段,熟练驾驶人心理负荷在特长隧道入口前300 m至前180 m范围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非熟练驾驶人心理负荷在入口前300 m至入口后240 m范围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上述结果说明:在隧道出、入口段,尤其是入口段驾驶人负荷过高,也是造成事故数量多的主要原因之一;熟悉道路条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驾驶人心理负荷;普通高速路段虽然行车环境较好,但运行车速过高也会造成驾驶人负荷增加。熟练驾驶人心理负荷在隧道入口前升高,而非熟练驾驶人心理负荷在进入隧道后仍保持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心理负荷 实车试验 因子模型 驾驶人 特长隧道
原文传递
单向坡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方案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周森 杨洪 +1 位作者 崔炫 田娇 《交通科技》 2018年第5期110-113,共4页
为确保某特长隧道通风系统的经济性及合理性,通过确定隧道的通风计算参数,结合工程特点,提出不同的通风系统设计方案,并从安全性、施工便利性、工期、总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选,提出了单向坡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的关键要点,探讨了竖... 为确保某特长隧道通风系统的经济性及合理性,通过确定隧道的通风计算参数,结合工程特点,提出不同的通风系统设计方案,并从安全性、施工便利性、工期、总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选,提出了单向坡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的关键要点,探讨了竖井及斜井组合型式的适用性,利用右线隧道辅助排烟道实现了通风方案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坡 特长公路隧道 通风方案
下载PDF
Ⅲ级硬质岩隧道半喷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3
作者 李伟坚 郭军 宋从军 《公路交通技术》 2015年第3期98-102,共5页
就特长隧道而言,Ⅲ级围岩比例较大,其已成为制约工期、实现快速施工的关键。以广东省博深高速公路石鼓隧道为依托,探讨3车道大断面特长公路隧道独头掘进条件下Ⅲ级围岩快速施工方法,对半喷混凝土施工技术条件下的围岩稳定性、支护强度... 就特长隧道而言,Ⅲ级围岩比例较大,其已成为制约工期、实现快速施工的关键。以广东省博深高速公路石鼓隧道为依托,探讨3车道大断面特长公路隧道独头掘进条件下Ⅲ级围岩快速施工方法,对半喷混凝土施工技术条件下的围岩稳定性、支护强度与承载力进行系统分析,并采用三维计算进行论证。研究表明:Ⅲ级围岩采用半喷混凝土施工技术完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车道 特长隧道 Ⅲ级围岩 半喷混凝土
下载PDF
特长公路隧道互补式通风模式 被引量:22
4
作者 夏丰勇 谢永利 +1 位作者 王亚琼 胡彦杰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34,共8页
建立了公路隧道互补式通风计算模型,编制了模型计算程序,研究了大别山特长公路隧道互补式通风运营模式,提出全射流纵向通风模式、单 U 型通风模式与双 U 型通风模式,分析了3种通风模式转换的控制条件与2条互补式换气横通道的功能。... 建立了公路隧道互补式通风计算模型,编制了模型计算程序,研究了大别山特长公路隧道互补式通风运营模式,提出全射流纵向通风模式、单 U 型通风模式与双 U 型通风模式,分析了3种通风模式转换的控制条件与2条互补式换气横通道的功能。现场测试了运营状态下大别山隧道内污染物浓度,对比了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大别山隧道互补式通风运营模式灵活、实用,当上坡隧道交通量不超过11500 pcu·d^-1时,可采用全射流纵向通风模式;当上坡隧道交通量为11500~14100 pcu·d^-1时,可采用单 U 型通风模式;当上坡隧道交通量为14100~18255 pcu·d^-1时,可采用双 U 型通风模式。离上坡隧道入口较近的换气横通道的主要作用是减小上坡隧道内的通风量,降低通风速度,离上坡隧道入口较远的换气横通道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上坡隧道内的污染物浓度。采用双 U 型通风模式降低了离上坡隧道入口较近横通道的换气量,减小了通风系统能耗与运营费用。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10%,因此,通风计算模型精度较高,可应用于互补式通风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特长公路隧道 互补式通风 运营模式 计算模型 换气量
原文传递
山区高速(特)长隧道及隧道群段换道方案探讨
5
作者 赵倩 祁艺彬 +2 位作者 王少飞 王珊珊 段晓彬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7-326,共10页
为解决山区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及隧道群路段长时间跟车影响安全性、运行效率的发挥,同时为提高驾驶舒适性与驾乘体验,对云南省高速公路隧道数量和典型隧道可换道位置分布情况进行统计,重点针对已运营的保泸高速老营特长隧道、大丽高速... 为解决山区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及隧道群路段长时间跟车影响安全性、运行效率的发挥,同时为提高驾驶舒适性与驾乘体验,对云南省高速公路隧道数量和典型隧道可换道位置分布情况进行统计,重点针对已运营的保泸高速老营特长隧道、大丽高速花椒箐特长隧道及楚大高速九顶山特长隧道进行调研分析。根据交通流状况、线形指标条件、事故分布、驾驶需求等情况,结合实车驾驶试验观测与驾驶模拟仿真,开展隧道内可变道最小长度,隧道出入口段禁止变道白色实线长度及隧道群路段可变道路段布设等研究,得出隧道内允许换道的条件:特长隧道车道间,宜设置白色虚线允许变道;长隧道车道间,可设置白色虚线允许变道;中隧道车道间,宜设置白色实线禁止变道;短隧道车道间,应设置白色实线禁止变道;螺旋隧道,宜设置白色实线禁止变道。隧道内白色虚线的长度应不小于249 m,宜不小于399 m;2座隧道间距≥400 m时,隧道间可设置白色虚线允许变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隧道 隧道群 实车驾驶 驾驶模拟仿真 可变道最小长度 禁止变道长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