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梅运清 胡大一 +3 位作者 汤楚中 张永 商丽华 李田昌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 7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和 82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年 12月~ 2 0 0 2年 1月间 15 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治疗结果 ,将 15 8例分为OPCAB... 目的 :对比研究 7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和 82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年 12月~ 2 0 0 2年 1月间 15 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治疗结果 ,将 15 8例分为OPCAB和CCABG两组。OPCAB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旁路移植 ;CCABG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在心脏停跳下完成旁路移植。结果 :两组间性别、年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心功能分级、不稳定型心绞痛 ,并发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平均每例冠状动脉病变OPCAB组 2 .2支 /例 ,CCABG组 3.6支 /例等无统计学差异 ,但平均每例旁路移植数分别为 2 .1与 3.4支 (P <0 .0 5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 ,术后OPCAB组无死亡 ,CCABG组死亡 4例。神经精神并发症OPCAB组 2 .6 % (2 /76 )、CCABG组 6 .1% (5 /82 ) (P <0 .0 5 ) ;术后随访 1~ 13个月 ,OPCAB组 3例复发心绞痛 (4.0 % ) ,CCABG组 4例复发心绞痛 (4.9% ) ,两组随访期间均无死亡。结论 :OPCAB安全可行 ,疗效确实 ,与CCABG相比 ,有一定优势 ,但不能取代CCAB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心绞痛
原文传递
参附注射液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世端 袁莉 +2 位作者 江岩 李晓琴 王学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2316-2319,共4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加入停搏液中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40例择期在体外循环(CPB)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SF 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停搏液为氧合血与冷晶体液(改良 St Thormas 液)按4:1容量比例的混...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加入停搏液中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40例择期在体外循环(CPB)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SF 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停搏液为氧合血与冷晶体液(改良 St Thormas 液)按4:1容量比例的混合液;SF 组在冷晶体液中加入20 ml/L 参附注射液,其他处理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主动脉开放后及停 CPB 后不同时间点采血,经处理后测定 CK、CK-MB 及 cTnI。结果两组在主动脉开放30 min 后 CK、CK-MB 及均明显升高,其中 CK、CK-MB 至停 CPB 后24 h 仍处较高水平。组间比较:停 CPB 后24 h SF 组与对照组相比CK 升高的程度明显低(P<0.05),CK-MB 浓度在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 SF 组升高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cTnI 在停 CPB 后24 h 有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术前水平,在主动脉开放30 min 至术后24 h 的时间点 SF 组与对照组相比 cTnI 升高的程度明显低(P<0.05)。SF 组心脏自动复跳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停机后需要多巴胺辅助循环的例数则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加入停搏液中可减少心肌酶的释放,增强心肌保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 心肌再灌注损伤 参附注射液
原文传递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心脏停搏液对体外循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向道康 柏隆书 +1 位作者 涂丽萍 蔡鸿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U B IO)心脏停搏液冠状动脉间断顺行灌注对体外循环(CPB)中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CPB中实验组采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心脏停搏液间断灌... 目的研究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U B IO)心脏停搏液冠状动脉间断顺行灌注对体外循环(CPB)中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CPB中实验组采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对照组用等量4℃S t.T hom asⅡ号冷晶体液作为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两组其余操作相同。结果开放升主动脉后,实验组冠状静脉窦血清cT n I、CK-M B水平和左心室心肌M 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心肌SOD活性和A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实验组左心室心肌纤维结构完整,细胞内线粒体轻度水肿,而对照组心肌纤维部分断裂、溶解,线粒体基质外溢,糖原颗粒减少。结论U B IO血心脏停搏液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且能减少心脏停搏液的灌注次数,延长心脏停搏时间;本研究为U B IO血心脏停搏液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 自体血 充氧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江慧琦 曾宽 +3 位作者 王萌 华平 张书铭 高敏楠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根据AKI诊断标准:48 h血肌酐升高绝对值≥26.4 umol/L,或血肌酐较基础值升高≥50%;尿量减少(尿量<0.5 mL·kg-1·h-1,时...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根据AKI诊断标准:48 h血肌酐升高绝对值≥26.4 umol/L,或血肌酐较基础值升高≥50%;尿量减少(尿量<0.5 mL·kg-1·h-1,时间超过6 h),将2007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89例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组(AKI组,18例)和非急性肾损伤组(非AKI组,171例),比较二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 AKI发生率9.5%(18例)。AKI组住院死亡率为22.2%,明显高于非AKI组3.5%(P<0.05)。AKI组与非AKI组在,平均年龄(P=0.019),糖尿病患病率(P=0.035),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P=0.02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P=0.024),EuroSCORE(The 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评分(P=0.002),术中体外循环时间(P=0.012),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P=0.028),术后肾小球滤过率(P<0.001)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EuroSCORE评分、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是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发生AKI患者死亡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术 体外循环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高原地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对右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志农 张宝仁 +5 位作者 王军 李素芝 王洪亚 张胜天 李少勇 陈忠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评价拉萨高原地区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对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海拔 3 700m开展 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16例,随机将患者分成早拔管组(n—8,进人L 后 6 h内拔除气管插管)和对照组(n=... 目的:评价拉萨高原地区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对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海拔 3 700m开展 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16例,随机将患者分成早拔管组(n—8,进人L 后 6 h内拔除气管插管)和对照组(n=8,进入ICU后8h后拔除气管插管)。分别于拔管前及拔管后10、30、60、120和240 min,测定右心房压(RAP)、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右心室每搏容量指数(RVSI)和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结果:患者均无早期死亡。早拔管组和对照组分别于CPB后(3.85±1.21)和(12.22±1.63)h拔除气管插管。早拔管组RAP在拔管后10 min较拔管前显著下降(P<0.05),而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VEDVI、CI以及RVSI明显增加(P<0.05),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60 min,PVRI显著降低,RVEF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的 RAP、RVEDVI、PVRI、RVEF、CI以及RVSI在相应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高原地区 CPB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能增加静脉回流量,降低右心室的后负荷,改善右心室收缩力和泵功能,增加心输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拔管 右心室功能 体外循环 高原地区 心内直视手术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预防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的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聂磊 杨劲松 刘一骐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367-2369,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手术前使用盐酸氨溴索对体外循环手术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80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以及5、10、20 mg/kg盐酸氨溴索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相应分组剂量盐酸氨溴索,测定术后气道吸取物中...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手术前使用盐酸氨溴索对体外循环手术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80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以及5、10、20 mg/kg盐酸氨溴索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相应分组剂量盐酸氨溴索,测定术后气道吸取物中磷脂含量及血中SOD、MDA含量。结果气道吸取物中磷脂含量及血中SOD、MDA含量在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组(20 mg/kg)与中剂量组(10 mg/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空白对照组、小剂量组(5 mg/kg)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前使用盐酸氨溴索可以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减轻体外循环手术后急性肺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存在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肺损伤 体外循环 量效关系
下载PDF
术前使用沐舒坦对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聂磊 刘一骐 杨劲松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10期1591-1593,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手术前使用沐舒坦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甲组,n=20)于CPB前30min静推沐舒坦30mg;对照Ⅰ组(乙组,n=20)于CPB后静脉推注沐舒坦30mg;对照Ⅱ组...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手术前使用沐舒坦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甲组,n=20)于CPB前30min静推沐舒坦30mg;对照Ⅰ组(乙组,n=20)于CPB后静脉推注沐舒坦30mg;对照Ⅱ组(丙组n=20)不用任何呼吸系统药物。分别于CPB前,CPB后3h测量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动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SOD/MDA)值。【结果】实验组术后A-aDO2明显高于对照Ⅱ组(P<0.05),但与对照Ⅰ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Ⅱ组(P<0.05),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前静脉使用沐舒坦(30mg)可以减轻术后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肺/损伤
下载PDF
预防性服用尼卡地平防治低温体外循环心肌损伤
8
作者 方文涛 毛履琰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359-362,共4页
采用预防性服用尼卡地平的方法,在21例经低温体外循环手术的病例中进行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服药组心肌电镜下超微结构较对照组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心电图心肌缺血损伤表现和心肌内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和谷草转氨酶的释放以及丙二... 采用预防性服用尼卡地平的方法,在21例经低温体外循环手术的病例中进行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服药组心肌电镜下超微结构较对照组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心电图心肌缺血损伤表现和心肌内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和谷草转氨酶的释放以及丙二醛的产生均少于对照组,与此相应服药组术后早期临床恢复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预防性服用尼卡地平有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存能量贮备和对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因此使之得以在心肌温度低于23.5℃的低温体外循环中发挥进一步的心肌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卡地平 体外循环 心肌缺血 再灌注 损伤
下载PDF
体外循环对血浆S100β蛋白和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晓明 龚庆成 +4 位作者 王建刚 刘锋 李蔚然 缪娜 刘晓军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7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术后血浆S100β蛋白的水平与神经认知功能变化的关系,以及影响两者的可能因素。方法63例ECC下行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在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测定血浆S100β蛋白浓度,并在术前...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术后血浆S100β蛋白的水平与神经认知功能变化的关系,以及影响两者的可能因素。方法63例ECC下行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在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测定血浆S100β蛋白浓度,并在术前和术后进行认知功能评分,观察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结果术后1天、2天、7天用标准化神经系统检查均无明显阳性体征。年龄大、ECC时间和阻断时间长、术后有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ECC后1 h血浆S100β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和神经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降低。结论血浆S100β蛋白水平变化对早期发现亚临床脑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浆S100β蛋白 神经认知功能
下载PDF
常温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附499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镇 邢西忠 +5 位作者 张秀辉 张玉春 瞿晓琨 张凤伟 王恩伟 景昊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 探讨常温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 4 99例心脏病患者采用了常温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维持鼻咽温 35℃~ 37℃ ,阻断上、下腔静脉 ,并行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 早期死亡 4例 ,... 目的 探讨常温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 4 99例心脏病患者采用了常温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维持鼻咽温 35℃~ 37℃ ,阻断上、下腔静脉 ,并行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 早期死亡 4例 ,神经系统并发症 7例 ,其中 6例为一过性的。平均住院 14 .6d。随访 6月~ 6年 ,发生室间隔残余分流 5例 ,二尖瓣置换术后致三尖瓣关闭不全 1例 ,1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 2年后因关闭不全行二尖瓣置换 ,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 常温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下的手术方法 ,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缺血、缺氧损伤 ,避免再灌注心肌损伤并能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 不停跳 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初期开展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华强 段明科 《现代医院》 2005年第8期39-40,共2页
目的总结两年来开展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的经验体会,以提高体外循环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水平。方法本组26例心脏患者,常规晶体预充排气,中浅低温高流量体外循环,心肌保护采用改良圣托马氏心脏停搏液。结果心脏自动复跳18例,自动复跳率80%... 目的总结两年来开展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的经验体会,以提高体外循环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水平。方法本组26例心脏患者,常规晶体预充排气,中浅低温高流量体外循环,心肌保护采用改良圣托马氏心脏停搏液。结果心脏自动复跳18例,自动复跳率80%。全部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未见明显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灌注师在术前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在术中与手术医师、麻醉师、手术护士密切配合,合适的血液稀释以及积极的心肌保护均为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同时,术中加强对血气、电解质、尿量的监测和术后加强随访也相当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心肌保护 血液稀释 电解质 尿量
下载PDF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温再和 杜雪江 +1 位作者 王瑞枝 宋颖杰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8年第4期435-436,共2页
目的:探讨完善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肺转流技术。方法:对2003年3月-2007年6月的190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浅低温体外循环情况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190例心脏手术均顺利脱机,不需辅助循环,浅低温... 目的:探讨完善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肺转流技术。方法:对2003年3月-2007年6月的190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浅低温体外循环情况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190例心脏手术均顺利脱机,不需辅助循环,浅低温体外循环时间25-81(29.8±11.2)min,术后无并发症。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行,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更适合于时间短、比较简单的先心病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心脏不停跳 体外循环
下载PDF
血液超滤对高原地区体外循环围术期肺功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志农 王军 +4 位作者 张富军 顾辉 张宝仁 李素芝 王洪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 观察拉萨高原地区体外循环(CPB)围术期呼吸指数(RI)、肺顺应性等肺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血液超滤技术对 CPB后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 2001年 6月至 7月在海拔 3 700 m开展的 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10例,根据CPB... 目的: 观察拉萨高原地区体外循环(CPB)围术期呼吸指数(RI)、肺顺应性等肺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血液超滤技术对 CPB后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 2001年 6月至 7月在海拔 3 700 m开展的 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10例,根据CPB过程中有无应用血液超滤技术,将患者分成血液超滤组(n=5)和对照组(n=5),各组均分别于CPB前、主动脉开放后5min、CPB结柬时、以及 CPB后 60、120、240 min,测定气道平台压(Pplateua)、气道峰压(PAP)、静态胸肺顺应性(Cs)、动态胸肺顺应性(Cd)和RI的变化。结果:全组无早期死亡。所有患者在CPB转流中及转流后均未出现血红蛋白尿。与CPB前相比,对照组在主动脉开放后 5 min至 CPB后 240 min各时间点,其 RI、Pplateau和 PAP均显著升高(P<0.05),Cs、Cd均明显降低(P<0.05);血液超滤组在主动脉开放后 5 min至 CPB后 60 min,其 Pplatera、PAP和 RI虽较 CPB前有增加趋势,Cs、Cd有降低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对照组Pplaterau、PAP和RI均较血液超滤组明显升高(P<0.05),而Cs、Cd较血液超滤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原地区CPB可引起明显的肺功能急性受损;CPB中应用血液超滤技术能明显减轻术后的急性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顺应性 体外循环 高原地区 围术期 呼吸指数 肺功能 血液超滤 保护作用 肺功能急性受损
下载PDF
体外循环直视下修补房间隔缺损200例
14
作者 周文秀 赵宏 +3 位作者 谢英奎 刘绍贤 刘苏 陈子英 《河北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24-26,共3页
我院1980年10月~1992年7月在体外循环直视下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00例,年龄3~45岁,平均年龄15岁。无手术死亡,门诊随访3个月~12年,疗效满意。作者着重论述了房间隔缺损的诊断和手术技巧,并讨论了... 我院1980年10月~1992年7月在体外循环直视下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00例,年龄3~45岁,平均年龄15岁。无手术死亡,门诊随访3个月~12年,疗效满意。作者着重论述了房间隔缺损的诊断和手术技巧,并讨论了房间隔缺损并发其它畸型的处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脏畸形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黄敏 雷震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80-1782,共3页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损伤的影响及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44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根据输注血液成分的不同分为常规输血的对照组72例和去白细胞输血...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损伤的影响及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44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根据输注血液成分的不同分为常规输血的对照组72例和去白细胞输血的实验组7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8d测定肌酸激酶及同功酶(CK,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功酶(LDH1),并观察围手术期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X线胸片的变化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血清心肌生化指标比术前均明显提高,但两组之间的血清心肌生化指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X线胸片、术后的RI、机械通气OI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不能减轻心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无助于缩短手术患者心肺损伤的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血液成分除去法 体外循环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替换术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王功朝 陈忠堂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目的 评价浅低温体外循环 (CPB)心脏跳动中二尖瓣替换术的疗效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30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15例 ,非停跳组在浅低温 (31~ 33℃ )CPB心脏跳动中行二尖瓣置换术 ,停跳组采用传统心脏停... 目的 评价浅低温体外循环 (CPB)心脏跳动中二尖瓣替换术的疗效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30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15例 ,非停跳组在浅低温 (31~ 33℃ )CPB心脏跳动中行二尖瓣置换术 ,停跳组采用传统心脏停跳法行瓣膜置换术。结果 非停跳组术后病情平稳 ,多巴胺用量 0~ 5 μg·kg-1·min-1,少于停跳组 3~ 10 μg·kg-1·min-1,P <0 .0 1;无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及气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停跳组术中并发低心排综合征 1例 ,频发室性早搏 2例。术中二尖瓣置换后及术后 4h ,停跳组血清心肌酶含量较非停跳组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浅低温CPB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二尖瓣替换
下载PDF
高原地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
17
作者 王志农 王连才 +6 位作者 张伟英 朱文忠 张宝仁 王军 李素芝 张胜天 汪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10月在海拔 3 700 m手术治疗的VS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8例。其中藏族10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 8例;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10月在海拔 3 700 m手术治疗的VS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8例。其中藏族10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 8例;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中度以上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7例。术前动脉血氧分压50.1~61.4mmHg(1mmHg=0.133 kPa)、碱剩余-11.0~4.3。均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其中采用心脏不停跳方法 10例。VSD直接缝合10例,补片修补8例,同期行 PDA结扎4例,ASD修补4例,改良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7例。结果:无手术死亡;除1例术后早期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外,其余患者的肺动脉压在术后12h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心、肺并发症;术后均痊愈出院,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残余漏。结论:高原地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过恰当的围术期处理,施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性高血压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高原地区 VSD 早期疗效
下载PDF
体外循环管道PVC增塑剂浸出量的测定及对比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云华 麦伟忠 +3 位作者 曾戎 屠美 梁灿权 刘鹏 《广州化工》 CAS 2011年第8期92-93,共2页
常用于医疗器械的PVC材料中多采用邻苯二甲酸酯系列作为它的增塑剂,但其有一定的潜在致癌危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体外循环管道中PVC增塑剂浸出量的测定及对比,意在找出一种无毒安全有效的增塑剂代替目前普遍使用,但有潜在的致癌危险... 常用于医疗器械的PVC材料中多采用邻苯二甲酸酯系列作为它的增塑剂,但其有一定的潜在致癌危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体外循环管道中PVC增塑剂浸出量的测定及对比,意在找出一种无毒安全有效的增塑剂代替目前普遍使用,但有潜在的致癌危险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增塑剂,提高医疗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管道 增塑剂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血浆与红细胞内钾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立虹 陈黎 +1 位作者 雷定华 陈圣邦 《云南医药》 CAS 2000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 (包括手术前、转流前、停机、术毕、术后 2 4h、术后 48h)血浆及红细胞内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脏病人 118例。根据沈路一法稍加改良 ,测定血浆钾、...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 (包括手术前、转流前、停机、术毕、术后 2 4h、术后 48h)血浆及红细胞内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脏病人 118例。根据沈路一法稍加改良 ,测定血浆钾、红细胞内K+浓度。结果 从转流开始至转流中血清钾降低 ,与术前比较P <0 0 5 ,而红细胞内钾明显升高一直持续到术后 2 4h恢复正常 ,与术前比P <0 0 5。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转流过程中发生低血钾 ,主要原因是钾向细胞内转移所致 ,而钾内转移受低温、皮质醇升高、糖原及胰岛素升高以及激活交感—儿茶酚胺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浆钾 红细胞内钾 心内直视术
下载PDF
一站式非心脏疾病手术同期心脏直视手术实践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怀斌 甄文俊 +4 位作者 欧阳小康 马玉健 谭洁 罗文琦 王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一站式非心脏疾病手术同期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2000年至2016年11例复合手术病例资料.按照心脏手术相关特征配对原则选取11例单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记录围手术期心肌同工酶(CK-MB)、血肌钙蛋白... 目的 探讨一站式非心脏疾病手术同期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2000年至2016年11例复合手术病例资料.按照心脏手术相关特征配对原则选取11例单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记录围手术期心肌同工酶(CK-MB)、血肌钙蛋白(TNI),以及术后视觉模拟(VAS)痛觉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及住院死亡,未发生伤口感染、延期愈合、术后活动性出血需二次开胸止血、恶性心律失常、脑梗塞等严重并发症.复合手术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358±79)min对(224±56)min,P〈0.01];异体红细胞[(3.2±1.6)U/例对(1.1±0.8)U/例,P〈0.05]和血浆[(515±234)ml/例对(284±92)ml/例,P〈0.01]输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围手术期CK-MB和TN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显示,单纯心脏手术后伤口疼痛轻微,复合手术后伤口疼痛为中等强度,对于患者术后咳嗽、咳痰等康复运动影响不大.均数对比显示,复合手术组人均住院费用比单纯心脏手术组多2.3万元,术后住院天数长4天.除1例不稳定心绞痛合并乙状结肠癌低位肠梗阻患者(接受心包剥脱及CABG手术后剖腹探查未能切除肿瘤,术后3周死于肠梗阻恶液质),余10例均治愈出院.随访6~20个月,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实践证明,术前多学科联合评估,整合设计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术中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以及手术护士通力协作;术后严密监护,精心护理,一站式复合手术避免了分期手术造成的延误病情及增加围手术期心源性风险等不利因素,避免了患者接受第二次手术的痛苦,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同期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