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壮 杨造燕 田淑媛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1999年第5期54-57,共4页
本文从阐明研究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s,ECP) 的重要性入手,从它的性质、来源,在污水和污泥处理中各方面的影响作用,以及胞外多聚物的分离提取方法几方面,综述了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的研究发... 本文从阐明研究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s,ECP) 的重要性入手,从它的性质、来源,在污水和污泥处理中各方面的影响作用,以及胞外多聚物的分离提取方法几方面,综述了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的研究发展和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废水处理 胞外多聚物
下载PDF
高负荷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的运行及其颗粒污泥的ECP特性 被引量:25
2
作者 唐崇俭 郑平 +3 位作者 汪彩华 张吉强 陈建伟 丁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2-739,共8页
高效性是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生物脱氮工艺的优势,污泥颗粒化则是生物反应器高效性的重要原因。控制进水亚硝酸盐浓度为360mg·L-1,回流比为0.5,经过230d的连续运行,逐步将厌氧氨氧化膨胀颗粒污泥床(e... 高效性是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生物脱氮工艺的优势,污泥颗粒化则是生物反应器高效性的重要原因。控制进水亚硝酸盐浓度为360mg·L-1,回流比为0.5,经过230d的连续运行,逐步将厌氧氨氧化膨胀颗粒污泥床(expanded-granular sludgebed,EGSB)反应器(1.1L)的水力停留时间由6.9h缩短至0.30h,获得的容积基质氮去除速率为50.75kg.m-3·d-1,是原有世界最高水平的2倍。在此工况下获得的高负荷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为(2.51±0.91)mm,比污泥厌氧氨氧化活性为1.899kg·(kgVSS)-1·d-1,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s,ECP)总含量达143.00mg·(gVSS)-1。随着反应器容积基质氮去除速率的提高,反应器内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胞外多聚物含量增加,其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更快,蛋白质的'超量产生'致使颗粒污泥的PN/PS增大,易随水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EGSB反应器 颗粒污泥 胞外多聚物 生物脱氮
下载PDF
天然水中细菌胞外聚合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规律 被引量:20
3
作者 董德明 康春莉 +2 位作者 李忠华 毕晓辉 郭平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4-96,共3页
研究了长春南湖水中优势菌种的胞外聚合物对金属锰、铅和镉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3种金属在胞外聚合物上的吸附均遵守Langmuir和Freundlich热力学方程.而胞外聚合物中锰的存在会影响其对Pb和Cd的吸附.
关键词 天然水 细菌 胞外聚合物 重金属 吸附规律 热力学方程 生物膜 水体污染
下载PDF
EDTA萃取法分离自然水体中生物膜胞外聚合物 被引量:19
4
作者 康春莉 董德明 +3 位作者 李忠华 李鱼 花修艺 郭平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用EDTA水溶液作为萃取剂,对自然水体中培养的生物膜胞外聚合物进行了萃取和分离.通过对糖类、蛋白质、DNA含量的测定,选择了最佳萃取分离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萃取效率高、操作简便、重现性好.
关键词 生物膜 胞外聚合物 分离
下载PDF
Biosorption of Cu(Ⅱ) on extracellular polymers from Bacillus sp.F19 被引量:17
5
作者 ZHENG Yan,FANG Xuliang,YE Zhilong,LI Yahong,CAI weimin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288-1293,共6页
Biosorption can be an effective process for the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aqueous solutions.The adsorption of Cu(Ⅱ) from aqueous solution on the extracellular polymers (EPS) from Bacillus sp.(named MBFF19) with re... Biosorption can be an effective process for the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aqueous solutions.The adsorption of Cu(Ⅱ) from aqueous solution on the extracellular polymers (EPS) from Bacillus sp.(named MBFF19) with respect to pH,incubation time,concentration of initial Cu(Ⅱ),and biosorbent dose was studied.Biosorption of Cu(Ⅱ) is highly pH dependent.The maximum uptake of Cu(Ⅱ) (89.62 mg/g) was obtained at pH 4.8.Biosorption equilibrium was established in approximately 10 min.The correlation coeffcient of m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sp. BIOSORPTION extracellular polymers isotherms
下载PDF
天然水中优势菌胞外聚合物及其中主要成分对铅的吸附 被引量:13
6
作者 苏春彦 康春莉 +1 位作者 郭平 董德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研究了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天然水环境中生物膜胞外聚合物及由其分离得到的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对铅的吸附特性,讨论了时间、pH值、其它共存金属离子等对其吸附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吸附铅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3种吸附剂对... 研究了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天然水环境中生物膜胞外聚合物及由其分离得到的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对铅的吸附特性,讨论了时间、pH值、其它共存金属离子等对其吸附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吸附铅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3种吸附剂对铅的吸附量在pH=6时最大,分别为23.64、15.8和3.48 mg/g;吸附体系均在6 h以后达到吸附平衡;共存金属离子镉对铅的吸附有影响。胞外聚合物及其中的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对铅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热力学方程。胞外聚合物中胞外多糖对铅的吸附所作贡献大于胞外蛋白。胞外蛋白的胺基、酰胺基,胞外多糖的羟基、酰胺基等是胞外聚合物吸附铅离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化学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菌 胞外聚合物 吸附
下载PDF
盐度冲击下MBR污泥SMP和EPS的三维荧光光谱解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安莹 王志伟 +2 位作者 李彬 韩小蒙 吴志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54-1762,共9页
利用三维荧光(EEM)技术研究了不同盐度冲击下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泥微生物溶解性产物(SMP)和胞外聚合物(EPS)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盐度冲击下MBR污泥SMP和EPS的EEM图谱.结果表明,当冲击盐度大于2.5g/L时,SMP的EEM图谱中色氨酸荧光峰B(27... 利用三维荧光(EEM)技术研究了不同盐度冲击下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泥微生物溶解性产物(SMP)和胞外聚合物(EPS)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盐度冲击下MBR污泥SMP和EPS的EEM图谱.结果表明,当冲击盐度大于2.5g/L时,SMP的EEM图谱中色氨酸荧光峰B(270nm,350nm)、类胡敏酸荧光峰C(375,475nm)、类富里酸荧光峰D(260,460nm)以及EPS的EEM图谱中色氨酸荧光峰B的荧光强度随冲击盐度的提升而增加,EPS的EEM图谱中类胡敏酸C峰的荧光强度则随冲击盐度的提升而下降.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方法确定EEM图谱中存在的4个组分,分别为类蛋白质组分C1(230/280,350nm),类胡敏酸组分C2(290/310,380nm)、C3(290/360,460nm)和C4(270/340,440nm);当冲击盐度大于2.5g/L时,SMP中C1、C3和C4组分的荧光强度与冲击盐度呈正相关,而EPS中C3和C4组分的荧光强度分别与冲击盐度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均≥0.90;SMP中类蛋白质荧光组分和类胡敏酸组分的荧光强度之和分别与测定的蛋白质含量和胡敏酸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均>0.93,可作为荧光组分强度定量计算的依据,而EPS中此相关性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胞外聚合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膜-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微生物及胞外多聚物在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黄筱萍 曹郁生 刘兰 《江西科学》 1997年第4期264-270,共7页
集中论述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学特性,胞外多聚物(ECP)的组成以及它们在生物膜和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ECP对颗粒的结构和稳定起重要作用,其含量占颗粒中悬浮性固体含量的0.6%~20%,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 集中论述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学特性,胞外多聚物(ECP)的组成以及它们在生物膜和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ECP对颗粒的结构和稳定起重要作用,其含量占颗粒中悬浮性固体含量的0.6%~20%,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多糖。甲烷毛状菌属和甲烷八叠球菌属是最初颗粒化和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的分解乙酸产甲烷的细菌。免疫学方法鉴定出颗粒中有利用氢和甲酸的产甲烷菌,如甲酸甲烷杆菌、嗜热自养甲烷杆菌和甲烷短杆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聚物 甲烷 细菌 污泥 微生物 废水处理
下载PDF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erobic granules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被引量:7
9
作者 SUN Fei-yun YANG Cheng-yong +1 位作者 LI Jiu-yi YANG Ya-j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64-871,共8页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the aerobic granulation process were studied using laboratory-scal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SBRs). Four parallel granules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GSBR): R1, R2, R3, a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the aerobic granulation process were studied using laboratory-scal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SBRs). Four parallel granules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GSBR): R1, R2, R3, and R4 were fed with acetate, glucose, peptone and fecula, respectively. Stable aerobic granules were successfully cultivated in R1, R2, R4, and smaller granules less than 500 μm were formed in R3. Morphology and the physic-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erobic granules fed with different carbon substra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four reactors operated under the same pressure. The aerobic granules in the four reactors were observed and found that peptone was the most stable one due to its good settleability even after a sludge age as short as 10 d. A strong correlation was testified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erobic granules and the properties of carbon substrates. The stability of aerobic granules was affected by extracellular polymer substances (EPS) derived from microorganism growth during feast time fed with different carbon substrate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perty of storage substance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its quantity. Optimal carbon substrates, which are helpful in the cultivation and retention of well-settling granules and i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overall ability of the aerobic granules reactors, were f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bic granules different carbon substrates extracellular polymers GSBR
下载PDF
浸矿细菌胞外聚合层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7
10
作者 富瑶 杨洪英 +1 位作者 范有静 张长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86-1690,共5页
以稳定期的浸矿细菌菌液为研究对象,探讨苯酚-硫酸法测定浸矿细菌胞外聚合层中多糖含量的最佳条件,并用红外光谱检测浸矿细菌胞外聚合层中多糖的结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苯酚-硫酸法测定浸矿细菌胞外聚合层中多糖含量的最佳条件为:最大... 以稳定期的浸矿细菌菌液为研究对象,探讨苯酚-硫酸法测定浸矿细菌胞外聚合层中多糖含量的最佳条件,并用红外光谱检测浸矿细菌胞外聚合层中多糖的结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苯酚-硫酸法测定浸矿细菌胞外聚合层中多糖含量的最佳条件为:最大吸收波长490 nm,浓硫酸用量5 mL,苯酚溶液质量分数5%;在最佳条件下测得的浸矿细菌胞外多聚合层中的多糖质量浓度为12 mg/L;由红外光谱分析浸矿细菌胞外聚合层中的多糖,发现其结构中含有O—H,C=C,—CH3和C—H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硫酸法 浸矿细菌 细菌胞外聚合层 多糖 红外光谱
下载PDF
纳米乳化油修复硝酸盐污染地下水过程中的微生物特征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斯艺 何江涛 +2 位作者 劳天颖 何宝南 关翔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42-1249,共8页
为探寻纳米乳化油原位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过程中微生物堵塞的形成原因,本研究采用市售的反硝化细菌接种微生物,以纳米乳化油为碳源,中砂为介质,分别建立2组反应器进行模拟实验,分析不同反应器中硝氮的降解情况,同时采用MiSeq高通量... 为探寻纳米乳化油原位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过程中微生物堵塞的形成原因,本研究采用市售的反硝化细菌接种微生物,以纳米乳化油为碳源,中砂为介质,分别建立2组反应器进行模拟实验,分析不同反应器中硝氮的降解情况,同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表征不同反应器的微生物菌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纳米乳化油作为碳源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添加纳米乳化油的反应器,反应周期内硝酸盐氮的总降解效率为91.76%,而对照反应器的降解效率仅为38.11%.在硝酸盐氮降解过程中,均存在以蛋白质和多糖为主的代谢产物胞外聚合物增加的趋势,且蛋白质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多糖.反应结束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胞外聚合物累积量分别为384.49 mg和279.45 mg,单位质量硝氮降解产生的胞外聚合物分别为1.79 mg·mg^-1和39.43 mg·mg^-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添加纳米乳化油会引起细菌浓度的升高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降低,但具有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相对丰度增加.实验组和对照组反应器中共同的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和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分别为73.35%、6.77%、8.49%及33.46%、47.15%、7.15%,纳米乳化油的添加会刺激Proteobacteria等具有较高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增多,因此,以纳米乳化油作为碳源能够有效提高硝酸盐氮的降解效率,但与此同时纳米乳化油也会刺激微生物的生长及影响微生物群落演变.Sphingamonas、Rhodopseudomonas和Microbacterium菌属相对丰度增加,会引起粘性代谢产物增多,造成多孔介质渗透性下降和生物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乳化油 硝氮降解 Miseq高通量测序 胞外聚合物 细菌群落
原文传递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对污染物去除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晓艳 买文宁 唐启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64-1069,共6页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进行好氧颗粒污泥(AGS)培养,比较仅接种普通絮状污泥培养(R1)与接种普通絮状污泥及部分厌氧颗粒污泥培养(R2)下污泥颗粒化进程、污泥特性及污染物去除特性。结果表明,通过逐渐缩短SBR沉淀时间、提高有机负...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进行好氧颗粒污泥(AGS)培养,比较仅接种普通絮状污泥培养(R1)与接种普通絮状污泥及部分厌氧颗粒污泥培养(R2)下污泥颗粒化进程、污泥特性及污染物去除特性。结果表明,通过逐渐缩短SBR沉淀时间、提高有机负荷,R1、R2分别在17、23 d时出现乳白色颗粒,颗粒粒径较小(0.1~0.5 mm),颗粒污泥成熟时由白色转变为黄色,污泥容积指数(SVI)均保持在40 mL/g左右;培养60 d时,R1、R2内污泥基本实现颗粒化,颗粒化程度分别为90.0%、84.4%;R1、R2中胞外聚合物(EPS)质量浓度均在56 d时分别为84.75、64.05 mg/g(以单位质量挥发性悬浮固体(VSS)中的质量计,下同),其中R1、R2中多糖(PS)在EPS中占主要比重;R1、R2中培养的AGS均具有密实的结构和良好的沉降性能,对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培养后期R1、R2对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94%,对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56%,对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5%、61%。R2中接种的部分厌氧颗粒污泥可能对EPS的分泌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从而影响污泥的颗粒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培养方式 好氧颗粒污泥 胞外聚合物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含油废水的机制探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知勋 景长勇 +1 位作者 晋利 丁洁然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5-48,共4页
针对含油废水油脂处理效率低等特点,并解决传统膜工艺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开展了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含油废水的探究。结果表明,在好氧颗粒污泥启动期,培养时间约为35 d。待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稳定后,COD和油脂去除率分别高达80.4%~84.3%和... 针对含油废水油脂处理效率低等特点,并解决传统膜工艺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开展了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含油废水的探究。结果表明,在好氧颗粒污泥启动期,培养时间约为35 d。待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稳定后,COD和油脂去除率分别高达80.4%~84.3%和79.5%~82.3%,NH_(4)^(+)-N和PO_(4)^(3-)-P的去除率均高达85%以上。絮状污泥颗粒化过程中胞外聚合物(EPS)的质量分数逐渐升高至175.6 mg/g,蛋白质的质量分数由初始21.3 mg/g升高至39.6 mg/g,蛋白质与多糖的质量分数比由1.36升高至2.50。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含油废水对污水及污泥资源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含油废水 油脂 胞外聚合物
下载PDF
Growth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f new thermoacidophilic Archaea strain Acidianus manzaensis YN-25 grown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环 杨益 +3 位作者 夏金兰 丁建南 赵小娟 聂珍媛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8年第6期1374-1378,共5页
新 thermoacidophilic Archaea 的生长和表面性质拉紧在 Tengchong 从一个酸温泉孤立的 Acidianus manzaensis YN-25,云南省,中国被调查在包括可溶的底层的不同底层上有教养铁的硫酸盐和 nonsoluble 固体底层 S0,黄铁矿和黄铜矿。在... 新 thermoacidophilic Archaea 的生长和表面性质拉紧在 Tengchong 从一个酸温泉孤立的 Acidianus manzaensis YN-25,云南省,中国被调查在包括可溶的底层的不同底层上有教养铁的硫酸盐和 nonsoluble 固体底层 S0,黄铁矿和黄铜矿。在每底层的细胞的生长特征在细胞数字与变化被描绘, pH ,啊,并且Fe2+或 SO42 的集中?,或比率[Fe2+]到[Fe3+],并且表面性质以希腊语的第六个字母潜力被描绘并且分析, hydrophobicity ,并且出现细胞的英尺红外系列。结果证明在稳固的底层上种的房间有等电位的点的更高的价值。他们是更恐水病的并且比铁的硫酸盐表示更多的表面蛋白质成年房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化学 生物浸取 细胞外高分子材料 表面特性
下载PDF
细菌胞外聚合层在氧化含砷金精矿生物氧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富瑶 杨洪英 +2 位作者 崔日成 范有静 王承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57-2062,共6页
通过研究含砷金精矿细菌氧化过程中各项工艺指标的变化,测定pH值、电压、砷离子浓度、细菌数量和胞外聚合层中多糖含量及结构,探讨胞外聚合层中多糖在细菌氧化含砷金精矿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当电压由500mV升到650mV、As(Ⅲ)快速转化... 通过研究含砷金精矿细菌氧化过程中各项工艺指标的变化,测定pH值、电压、砷离子浓度、细菌数量和胞外聚合层中多糖含量及结构,探讨胞外聚合层中多糖在细菌氧化含砷金精矿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当电压由500mV升到650mV、As(Ⅲ)快速转化为As(Ⅴ)时,单个细菌可通过消耗胞外聚合层中的多糖来抵御砷离子的毒害;当电压稳定在650mV、砷离子价态转化减缓时,细菌胞外聚合层中的多糖参与矿物的氧化反应;在砷离子胁迫下,多糖含量降低幅度可超过20%,即细菌可通过改变单个菌体胞外聚合层中多糖的产量来防止细胞受到侵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砷金精矿 细菌冶金 胞外聚合层 多糖
下载PDF
有机负荷率对厌氧颗粒污泥处理畜禽养殖废水效能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天虹 罗冰 +2 位作者 罗滔 董桂君 罗丹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针对高浓度畜禽养殖废水厌氧处理效率低,构建了外循环厌氧反应器(EGSB),开展了进水有机负荷率(OLR)对EGSB处理畜禽养殖废水过程内污染物去除效能及颗粒污泥形成规律的影响,并解析相关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进水OLR提高至9.0 kg/(m^(3)·... 针对高浓度畜禽养殖废水厌氧处理效率低,构建了外循环厌氧反应器(EGSB),开展了进水有机负荷率(OLR)对EGSB处理畜禽养殖废水过程内污染物去除效能及颗粒污泥形成规律的影响,并解析相关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进水OLR提高至9.0 kg/(m^(3)·d),COD、氨氮及总磷去除维持在91.2%~95.3%、89.6%和76.9%,产气及甲烷产率分别提高至4.64~4.94 L/(L·d)和2.96~3.40 L/(L·d)。适宜提高OLR提高了污泥颗粒化,在工况III内,污泥浓度提高至6.1~6.5 g/L,大粒径污泥质量浓度增加。OLR提高增加了颗粒污泥内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并影响了EPS内蛋白质/多糖比值。此外,OLR能影响EGSB内微生物群落特征,且当OLR为9.0kg/(m^(3)·d)时,Firmicutes、Bacteroidetes和Proteobacteria是主要的门级别微生物,且相对丰度分别高达25.6%、16.5%和15.2%。研究结果为畜禽养殖废水高效处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畜禽废水 甲烷 污泥浓度 胞外聚合物
下载PDF
电场辅助对厨余垃圾好氧堆肥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莹莹 闵柏林 +2 位作者 向远昆 李惠平 谢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54-2561,共8页
以厨余垃圾为原料,在小型反应器中进行32d的高温堆肥,探究电场辅助好氧堆肥中胞外聚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场显著加快有机质的生物转化,在堆肥初期增加23.1%的挥发性脂肪酸和40.8%的还原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电场组的类富里酸和类胡敏... 以厨余垃圾为原料,在小型反应器中进行32d的高温堆肥,探究电场辅助好氧堆肥中胞外聚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场显著加快有机质的生物转化,在堆肥初期增加23.1%的挥发性脂肪酸和40.8%的还原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电场组的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物质分别提高了91.4%和82.7%.此外,相关性分析表明堆肥期间胞外聚合物变化和有机物转化有显著相关性.首先胞外聚合物的蛋白质成分可能加速电子和氧气的接触,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同时其多糖和蛋白质成分可以作为腐殖质前体参与腐殖化过程.而电场促进了堆肥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的分泌,因此胞外聚合物变化可能是电场强化好氧堆肥有机物降解的潜在机制.本文为电场辅助好氧堆肥调控腐殖化过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电场 堆肥 腐殖化 胞外聚合物
下载PDF
胞外聚合物响应污泥龄的傅里叶变换红外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莹 刘强 +5 位作者 陈卫 郑晓英 项玮 曲吉祥 赵智磊 杨成方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32,共5页
在不同污泥龄(SRT)条件下同时运行4套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处理生活污水,考察SRT对HMBR处理效果、膜污染过程的影响,采用FTIR分析仪对反应器内混合液、悬浮填料和膜丝表面的附着物进行官能团检测分析。结果表明,SRT对污染物质的去... 在不同污泥龄(SRT)条件下同时运行4套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处理生活污水,考察SRT对HMBR处理效果、膜污染过程的影响,采用FTIR分析仪对反应器内混合液、悬浮填料和膜丝表面的附着物进行官能团检测分析。结果表明,SRT对污染物质的去除有重要影响,也显著影响了膜污染过程和胞外聚合物的成分及分布状况;过长和过短的SRT均会加剧膜污染,最佳的SRT为30 d,对应的膜组件运行周期为4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胞外聚合物
下载PDF
原水生物膜预处理工艺对有机碳源的响应特征--以脱氮性能与菌群结构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丽慧 刘欣灵 +4 位作者 林思慧 石海洋 赵一淳 陈东之 阳广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00-3809,共10页
原水生物膜预处理系统运行性能受限于原水水质特征,试验以模拟污染原水为处理对象,以彗星式纤维填料和活性炭填料为生物膜载体构建了实验室规模的原水生物膜预处理系统,采用批次试验探究系统运行性能与菌群结构对不同有机碳源乙酸钠和... 原水生物膜预处理系统运行性能受限于原水水质特征,试验以模拟污染原水为处理对象,以彗星式纤维填料和活性炭填料为生物膜载体构建了实验室规模的原水生物膜预处理系统,采用批次试验探究系统运行性能与菌群结构对不同有机碳源乙酸钠和腐殖酸的响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原水生物膜预处理系统能长时间稳定运行,系统平均氨氮去除率(ARE)为90.1%.乙酸钠对两种填料生物膜的氨氮去除性能几乎无影响.以腐植酸为有机碳源具有更强的硝化能力,取得最高ARE值90.5%±5.6%.乙酸钠能够促进彗星式纤维填料生物膜胞外聚合物(EPS)的形成,腐殖酸会降低EPS中PN含量.以活性炭为载体明显增加了EPS的PN/PS值,且具有较高的菌群多样性,更有利于生物膜的形成.生物膜样品中,占据前三位的门是Proteobacteria、Planctomycetes和Acidobacteria.彗星式纤维填料生物膜,乙酸钠和腐植酸分别强化了优势门Proteobacteria(53.9%)细菌和优势属Nitrospira(10.7%)的累积.以彗星式纤维填料与活性炭为载体生物膜样品优势属分别为Nitrospira和Aridibacter.腐殖酸更有利于Nitrospira和Bdellovibrio的富集,乙酸钠更有利于Aridibacter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水 生物膜 有机碳源 运行性能 菌群结构 胞外聚合物
下载PDF
苯酚降低好氧颗粒污泥处理低C/N废水效能的机制探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海婷 罗翔 贾丽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8-121,136,共5页
针对毒性有机物苯酚对好氧颗粒物运行效能影响不明确的现状,在室温条件下探究了不同苯酚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AGS)处理低C/N废水的效能的影响,并解析了相关机制。结果表明,苯酚降低了AGS对污染物的去除效能,降低了污泥浓度,导致沉降性下... 针对毒性有机物苯酚对好氧颗粒物运行效能影响不明确的现状,在室温条件下探究了不同苯酚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AGS)处理低C/N废水的效能的影响,并解析了相关机制。结果表明,苯酚降低了AGS对污染物的去除效能,降低了污泥浓度,导致沉降性下降,并提高了胞外聚合物(EPS)尤其是蛋白质的含量。5.0 mg/L苯酚暴露时,COD、总氮和PO43--P去除效率分别下降至82.6%~84.6%、67.5%~71.6%和80.6%~84.3%,AGS浓度降至4.6 g/L,然而,SVI提高至120~127.5 mL/g,EPS含量提高至81.3~86.5 mg/g。苯酚暴露改变了AGS内微生物群落特征,当苯酚含量为5.0 mg/L时,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和Nitrospirae的相对丰度下降至36.6%、21.3%和5.1%,远低于空白组。本研究结果为AGS处理含苯酚的低C/N废水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 苯酚 胞外聚合物 沉降性 微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