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胞外和胞内菌胞外囊泡的功能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永玉 徐兆坤 +3 位作者 马春骥 郝秀静 李敏 罗海霞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99-106,共8页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从细胞膜上脱落或者分泌的双层膜结构的囊泡状小体。真核生物、细菌、古细菌和支原体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均能够释放EVs。细菌分泌的EVs含有DNA、RNA及蛋白质等多种成分,其在细菌毒力保持、...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从细胞膜上脱落或者分泌的双层膜结构的囊泡状小体。真核生物、细菌、古细菌和支原体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均能够释放EVs。细菌分泌的EVs含有DNA、RNA及蛋白质等多种成分,其在细菌毒力保持、免疫逃逸、细菌间物质运输、宿主细胞免疫调节、宿主转录基因调节、耐药性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细菌可以分为胞内菌(Intracellular bacteria)和胞外菌(Extracellular bacteria),二者EVs在释放机制、生理学功能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存在着区别与联系。就胞内菌和胞外菌的囊泡分泌机制、功能及应用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菌 胞内菌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 分泌机制 功能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外周血指标联合检测对胞内与胞外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秀瑜 张利军 +3 位作者 黄勇 吴倩 瞿渝佳 王云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7期932-935,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在不同种类细菌感染时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按临床患者终诊结果将患者分为胞内菌组和胞外菌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PCT、CRP和WBC 3项炎...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在不同种类细菌感染时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按临床患者终诊结果将患者分为胞内菌组和胞外菌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PCT、CRP和WBC 3项炎性指标对胞内菌和胞外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并计算PCT、CRP和WBC等3项指标联合对胞内菌和胞外菌感染阳性的检出率。结果胞内菌组中血PCT、CRP和WBC均低于胞外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WBC诊断胞内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在0.5~0.7,低于胞外菌感染。PCT、CRP和WBC 3项指标联合对胞内菌的阳性检出率为93%,单独的PCT指标及PCT+WBC 2项指标联合对胞内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33%。结论胞内菌和胞外菌感染时炎性指标WBC、PCT和CRP有较大差异,PCT和WBC对胞内菌感染诊断效果不理想。PCT正常值并不预示一定不存在感染,临床医师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指标,考虑是否有胞内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胞内菌 胞外菌
下载PDF
胞外呼吸菌在污染物迁移与转化过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唐朱睿 黄彩红 +4 位作者 高如泰 檀文炳 张慧 李丹 席北斗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299-308,共10页
胞外呼吸菌是在厌氧条件下氧化有机物产生电子,进而将电子传递至胞外电子受体并产生能量维持自身生长的一类微生物,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菌群的协同作用效果较单一微生物更为显著。胞外呼吸菌在自然环... 胞外呼吸菌是在厌氧条件下氧化有机物产生电子,进而将电子传递至胞外电子受体并产生能量维持自身生长的一类微生物,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菌群的协同作用效果较单一微生物更为显著。胞外呼吸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主要集中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id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且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i MR-1)和地杆菌(Geobacter sulfurreducens)是研究较为深入的胞外呼吸模式菌。目前已知的5种胞外电子传递机制包括直接电子传递、电子穿梭体、应电运动、纳米导线和细胞间电子传递机制,各种机制非独立存在而是共同作用以促进污染物降解。文章从胞外呼吸菌的种类、胞内与胞外电子传递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着重论述了胞外呼吸菌在污染物迁移转化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为更好地发挥其环境效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呼吸菌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胞外呼吸菌Exiguobacterium sp. PY14的分离鉴定及其异化铁还原特性
4
作者 唐洁 朱祺 +4 位作者 彭家欣 黄运红 倪海燕 龙中儿 邹龙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76-1482,共7页
胞外呼吸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生境中,是驱动铁等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各种有机污染物降解和重金属污染去除的研究热点.为了挖掘具有环境修复应用前景的胞外呼吸菌,从鄱阳湖湿地土壤中筛选具有胞外异化铁还原能力的菌株,通过... 胞外呼吸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生境中,是驱动铁等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各种有机污染物降解和重金属污染去除的研究热点.为了挖掘具有环境修复应用前景的胞外呼吸菌,从鄱阳湖湿地土壤中筛选具有胞外异化铁还原能力的菌株,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和遗传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最优生长条件、异化铁还原特性及胞外电子传递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菌株PY14具有较高的异化铁还原能力,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其为革兰氏阳性的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具有嗜碱耐盐生长特性,最适生长pH值为8.0,在NaCl浓度高达50g/L条件下生长良好;能够利用葡萄糖、丙酮酸、乙酸和乳酸等多种小分子碳源(电子供体)进行厌氧呼吸,5 d内5 mmol/L水铁矿的还原率高达80%,添加电子穿梭(蒽醌-2,6-二磺酸盐)可显著增强其异化还原水铁矿、针铁矿和赤铁矿的速率;可通过自身分泌腐殖酸类电子穿梭体实现介导异化铁还原过程.本研究获得了一株有望在盐碱土壤或水体等环境中高效驱动铁还原的胞外呼吸菌,为进一步认识革兰氏阳性细菌胞外电子传递机制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呼吸菌 微小杆菌 异化铁还原 胞外电子传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