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靠式和指向式旋转导向工具的造斜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郑德帅 高德利 +1 位作者 冯江鹏 张洪宝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3,共4页
旋转导向工具是目前最先进的定向工具,对旋转导向工具造斜性能的研究有助于旋转导向的研制和应用。通过分析钻头在侧向力和转角作用下的导向机理,结合钻头的性质和旋转导向的原理,对两种工具的导向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推靠式... 旋转导向工具是目前最先进的定向工具,对旋转导向工具造斜性能的研究有助于旋转导向的研制和应用。通过分析钻头在侧向力和转角作用下的导向机理,结合钻头的性质和旋转导向的原理,对两种工具的导向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需要侧向攻击性能强的钻头与之匹配,可以准确快速地调节井眼轨迹,在软地层和小钻压条件下可以达到较高的造斜率;指向式旋转导向系统适合于长保径钻头以引导钻压指向钻头转角方向,其造斜效果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造斜率稳定,井眼轨迹可预测性好。实际旋转导向工具的使用证实了上述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导向系统 推靠式 指向式 大位移井 导向控制
下载PDF
新型?139.7mm漂浮接箍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陈保山 程智远 +3 位作者 徐敏 陈凌云 陈林川 郑忠茂 《石油机械》 2016年第11期29-32,共4页
水平井和大位移井存在套管下入难题,而漂浮下套管技术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常用的盲板式漂浮接箍的盲板为脆性材料,其承压能力低且破碎压力不稳定,现场施工过程中漂浮接箍有提前打开导致套管不能下至设计井深或套管下至... 水平井和大位移井存在套管下入难题,而漂浮下套管技术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常用的盲板式漂浮接箍的盲板为脆性材料,其承压能力低且破碎压力不稳定,现场施工过程中漂浮接箍有提前打开导致套管不能下至设计井深或套管下至预定位置后无法打开的风险。为此,研制了一种新型滑套式漂浮接箍,它采用销钉剪切方式,具有打开压力稳定、可调的特点。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新型?139.7 mm漂浮接箍解决了盲板式漂浮接箍承压能力低、打开压力不稳定的缺点,保证了现场施工的安全;可以有效地降低下套管过程中的摩阻,避免复杂情况的发生,实现了套管安全、顺利地下入。该产品的研制成功为水平井下套管作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下套管技术 漂浮接箍 摩阻 摩擦因数 水平井 大位移井
下载PDF
超大水垂比大位移井钻井技术 被引量:21
3
作者 魏宏安 张武辇 唐海雄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8,共6页
 南海东部海域流花 11-1油田(简称流花油田)经过 8年生产后,因综合含水上升,产量递减较快,急需采取措施增储上产。从 2001年开始,先后利用原生产井槽侧钻,以超大水垂比大位移井和侧钻井方式开发距离主开发区东翼 4. 5km的 3井区的油藏...  南海东部海域流花 11-1油田(简称流花油田)经过 8年生产后,因综合含水上升,产量递减较快,急需采取措施增储上产。从 2001年开始,先后利用原生产井槽侧钻,以超大水垂比大位移井和侧钻井方式开发距离主开发区东翼 4. 5km的 3井区的油藏,至目前已实施 4口侧钻大位移井, 3口侧钻井作业 (按照国际上的定义标准,此 3口侧钻井也属于大位移井范围), 7口井部分井段采用了旋转导向钻井技术,钻井施工过程顺利,其中B3ERW4大位移井最大水平位移 5634. 07m,水垂比达到 4. 58,是国内水垂比最大的 1口井,并排列在世界第 10位。同时,这一批超大水垂比大位移井连续刷新并创造了海洋石油钻井多项新记录。实践证明,采用侧钻大位移井或侧钻井的方式,对于流花油田生产后期的增产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和途径。这种综合开发技术对于浅滩油田和已开发油田周围的卫星构造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位移井 侧钻井 钻井技术 油田 海洋石油钻井 钻井施工 产量递减 开发区 综合开发 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