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优质烃源岩及其分布预测 被引量:62
1
作者 庞雄奇 郭永华 +3 位作者 姜福杰 尹相东 马行陟 郭恩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3-397,共5页
采用地质统计和地化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初步建立了评价和预测优质烃源岩的方法体系,对渤海海域古近系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纵向上沙河街组优质烃源岩厚度大、品质好,占暗色泥岩比例较大,东营组尽管暗色泥岩厚度较大... 采用地质统计和地化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初步建立了评价和预测优质烃源岩的方法体系,对渤海海域古近系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纵向上沙河街组优质烃源岩厚度大、品质好,占暗色泥岩比例较大,东营组尽管暗色泥岩厚度较大,其中能达到优质的部分却很少。平面上,渤中凹陷优质烃源岩厚度最大,分布面积最广,其次是辽东湾地区以及岐口凹陷和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孔店组烃源岩主要发育辽东湾地区、莱州湾凹陷和岐口凹陷。总体而言,沙河街组为渤海海域的主力烃源岩,且以沙河街组三段最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排烃门限 古近系 渤海海域
下载PDF
Control of Formation of Lithological Reservoirs by Surrounding Mudstone 被引量:7
2
作者 Jiang Zhenxue Chen Dongxia +2 位作者 Pang Xiongqi Zhang Jun Tian Fenghua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共6页
Taking the Jiyang depress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rol of the formation of lithological reservoir by surrounding rocks by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geological analysis, physical simulation, and t... Taking the Jiyang depress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rol of the formation of lithological reservoir by surrounding rocks by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geological analysis, physical simul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oil & gas accumulation mechanism. Geological statistical shows that the major burial depth and interval of lithological reservoirs in the Jiyang depression are related to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 and expulsion from the Lower Tertiary source rocks and the time of the formation of most lithological reservoirs coincides with the peak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The lithological trap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effective source rocks are propitious to high oil saturation than those located on the margin of effective source rocks. The hydrocarbon charge degree of the lithological reservoir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intensity of hydrocarbon expulsion from surrounding source rocks. Geological analyses and NMR experiments also show that the oil saturation of surrounding source rocks control the hydrocarbon potential of lithological traps, and a critical value for oil saturation of surrounding mudstone is required, that is, when the oil saturation of surrounding mudstone is lower than this critical value, no oil and gas accumulate in the lithological trap. The control of surrounding mudstone on the oil-bearing properties of lithological reservoirs is also analyzed by the mechanism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as well as accu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ological reservoir Jiyang depression expulsion thresho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ccumula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辽东湾地区下第三系有效烃源岩分布定量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马行陟 庞雄奇 +1 位作者 姜福杰 孟庆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70,12-13,共7页
有效烃源岩是指地质过程中形成的,既有油气生成又有油气排出的烃源岩。传统研究方法只停留在定性划分有机质丰度下限、实测数据分析和模拟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并没有完全形成一套定量的评价方法体系。在排烃门限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生烃潜... 有效烃源岩是指地质过程中形成的,既有油气生成又有油气排出的烃源岩。传统研究方法只停留在定性划分有机质丰度下限、实测数据分析和模拟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并没有完全形成一套定量的评价方法体系。在排烃门限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生烃潜力法确定出研究区的排烃门限,建立各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判别图版,形成了一套有效烃源岩定量研究方法体系,并将其应用到辽东湾地区。研究表明,辽东湾地区下第三系发育东三段、沙一、沙二和沙三段三套有效烃源岩,其中沙三段的规模最大。尽管东二段暗色泥岩也普遍发育,但并没有达到排烃的临界条件,只能作为一般烃源岩,不能认定为有效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门限 有效烃源岩 生烃潜力法 辽东湾 分布预测
下载PDF
烃源岩中残留死油量与运移门限值的讨论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新洲 周迪贤 王学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23,共7页
本文从制约石油初次运移的因素入手,结合地层中的实证,揭示了残留死油的存在。源岩生成的油气中,不能向外运移的残留死油残留在源岩中,多余部分才是可运移的油,二者间的界限称为运移门限值。在此基础上对油源岩进行了分类,提出了... 本文从制约石油初次运移的因素入手,结合地层中的实证,揭示了残留死油的存在。源岩生成的油气中,不能向外运移的残留死油残留在源岩中,多余部分才是可运移的油,二者间的界限称为运移门限值。在此基础上对油源岩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可形成油藏的有效运移门限值的概念和划分标准,并指出它受控于有机质类型、有机碳含量和热演化程度。最后提出了死油量的估算方法和可供油气资源评价中实用参考的估算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油岩 排烃 门限值 油气运移 残留死油量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of No.3 buried-hill region in Nanpu Sag
5
作者 Ma Guanghua Zhang Hongchen +1 位作者 Qian Fengyan Chen Haixia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4年第1期87-92,96,共7页
Based on the data of 44 sample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Nanpu No.3 buffed-hill region, the kerogen type is judged through the pyrolysis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organic matter maturity ... Based on the data of 44 sample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Nanpu No.3 buffed-hill region, the kerogen type is judged through the pyrolysis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organic matter maturity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hreshold are studied by using vitrinite reflectance, pyrolysis yield and hydrocarbon abundance. Meanwhile the hydrocarbon expulsion threshold is calculat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are preliminarily reveal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No.3 buffed-hill region has abundant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with high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And the primary types of kerogen are II, and lI 2. Th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which passed biochemistry, thermolysis and thermal cracking have developed into the mature-postmature phase of different extents. And plenty of oil and gas were expelled out. It is believed the depth of oil-generating window is 3 600 m and the depth of hydro- carbon-expulsion threshold is 4 100 m.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Nanpu No.3 burried-hill region has a certain condition to generate hydrocarbon which is very promising in oil exploration and thus can become an importa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arget n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KEROGEN pyrolysis yield index oil threshold hydrocarbon-expulsion threshold
下载PDF
排烃门限存在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及其应用 被引量:57
6
作者 庞雄奇 李素梅 +1 位作者 金之钧 黎茂稳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4-390,共7页
排烃门限概念的提出为有效源岩的判识奠定了理论基础 ,它在油气勘探与资源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地球化学的方法论证了排烃门限的客观存在 .研究表明 ,源岩进入排烃门限后 ,其反映生烃潜能的指标 (S1+S2 ) /TOC、氢指数以及反映烃源... 排烃门限概念的提出为有效源岩的判识奠定了理论基础 ,它在油气勘探与资源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地球化学的方法论证了排烃门限的客观存在 .研究表明 ,源岩进入排烃门限后 ,其反映生烃潜能的指标 (S1+S2 ) /TOC、氢指数以及反映烃源岩残留烃量的指标氯仿沥青“A”都开始明显降低 ;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的化学成分、生物标志物的含量与分布特征也都发生明显的变化 ,没有进入排烃门限的源岩可溶有机质与原油差别大 ,进入门限后的源岩可溶有机质开始与原油组分较为一致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四段泥岩和页岩的排烃门限分别为 2 2 0 0m和 2 0 0 0m左右 ,排烃强度分别为 0~110 0kg/m2 和 0~ 15 0kg/m2 ,累积排出烃量为 7.36 5× 10 8t和 1.4 35× 10 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门限 资源评价 生烃潜力 烃类组分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评价及排烃特征 被引量:34
7
作者 郭继刚 王绪龙 +4 位作者 庞雄奇 雷德文 向才富 龙华山 高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5-605,共11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钻到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的探井较少,对其资源潜力认识不足.通过对单井地质地化、地震反演、沉积相和构造埋深等资料的综合分析,预测了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等的平面分布,采用生烃潜力法建立了中下侏罗统烃源... 准噶尔盆地南缘钻到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的探井较少,对其资源潜力认识不足.通过对单井地质地化、地震反演、沉积相和构造埋深等资料的综合分析,预测了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等的平面分布,采用生烃潜力法建立了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的排烃模式,评价了其资源潜力,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下部成藏组合的油气具有重大勘探价值.结果表明: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和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和Ⅱ2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泥岩和煤层的排烃门限对应镜质组反射率均为0.7%.烃源岩自白垩纪末期进入大量排烃期,在新近纪至现今阶段排烃量最大.总排烃量和远景资源量分别为140.27Gt和12.54Gt,其中石油与天然气的远景资源量分别为10.52Gt和2.28Tm3.综合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烃源岩排烃量大,为晚期排烃,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评价 有机质丰度 干酪根类型 排烃门限 中下侏罗统 准噶尔盆地南缘
原文传递
库车坳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31
8
作者 郭继刚 庞雄奇 +2 位作者 刘丹丹 姜振学 姜福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7-334,共8页
库车坳陷侏罗系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日趋重要,其主力烃源岩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的研究亟待加强。根据排烃门限理论,笔者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库车坳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特征,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 库车坳陷侏罗系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日趋重要,其主力烃源岩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的研究亟待加强。根据排烃门限理论,笔者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库车坳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特征,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库车坳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Ⅱ型有机质的排烃门限为0.7%,Ⅲ型有机质的排烃门限为0.8%。该套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为康村组和库车组沉积期,属于晚期排烃,地质历史时期主要有3个排烃中心,即克拉苏地区、大北地区及迪那—依南地区。总排烃量和总远景资源量分别为887.06×108t和47.02×108t,其中石油与天然气的远景资源量分别为22.96×108t和3.02×1012 m3。综合分析后认为,侏罗系致密砂岩油气藏以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为主力供烃源岩,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门限 排烃量 生烃潜力法 资源评价 库车坳陷
原文传递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烃源岩排烃特征与排烃史 被引量:27
9
作者 陈冬霞 黄小惠 +3 位作者 李林涛 邓克 张建华 邱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45,共5页
四川盆地西部(简称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具有多期性,导致油气生成和聚集过程的复杂性,其中烃源岩排烃特征和排烃史的研究,对于明确油气成藏期,理清油气藏成因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用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了川西坳陷上三... 四川盆地西部(简称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具有多期性,导致油气生成和聚集过程的复杂性,其中烃源岩排烃特征和排烃史的研究,对于明确油气成藏期,理清油气藏成因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用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烃源岩的排烃特征和排烃史。结果表明:①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烃源岩在早侏罗世(J1)末期即开始进入排烃门限,晚侏罗世(J3)早期—中期开始进入排烃高峰期;②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烃源岩的排烃高峰期处于J3p—K,T3x3烃源岩排烃高峰期处于J3sn—J3p,T3x5烃源岩排烃高峰期处于K1—K2;③川西地区不同层段不同地区进入排烃门限和排烃高峰期的时间存在差异:马鞍塘组—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三段烃源岩,鸭子河地区排烃时间相对较早,马井、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次之,大邑和丰谷地区较晚,须五段烃源岩在洛带排烃时间较早,马井、孝泉—新场—合兴场和丰谷地区次之,大邑地区和鸭子河地区最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烃源岩 排烃门限 生烃潜力 排烃史 古地温特征 排烃高峰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源控油气作用及有利勘探区域预测 被引量:24
10
作者 夏庆龙 庞雄奇 +1 位作者 姜福杰 马行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8-404,411,共8页
根据"源控论"的地质思想,通过对中国东部盆地烃源岩与油气藏分布特征的地质统计,提出了油气分布门限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油气成藏概率、储量分布概率和最大油藏规模的相关概念,采用地质统计、回归判别的方法,建立了多... 根据"源控论"的地质思想,通过对中国东部盆地烃源岩与油气藏分布特征的地质统计,提出了油气分布门限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油气成藏概率、储量分布概率和最大油藏规模的相关概念,采用地质统计、回归判别的方法,建立了多元非线性数学模型。结合排烃门限、成藏门限和分布门限对渤海海域渤中凹陷的油气分布进行了综合预测,结果表明,石臼坨成藏体系和渤东成藏体系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在排烃边界范围附近、成藏概率大于80%的圈闭将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门限 成藏门限 分布门限 源控论 烃源岩 渤中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生烃潜力法在排烃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3
11
作者 马中振 庞雄奇 +1 位作者 孙俊科 戴国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8,共5页
讨论了生烃潜力法在研究源岩排烃特征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第一,源岩中有机质分布具有非均质性,因此需要用同一深度段内生烃潜力指数的平均值来代替该深度的生烃潜力指数;第二,对于存在剥蚀历史的盆地,在建立排... 讨论了生烃潜力法在研究源岩排烃特征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第一,源岩中有机质分布具有非均质性,因此需要用同一深度段内生烃潜力指数的平均值来代替该深度的生烃潜力指数;第二,对于存在剥蚀历史的盆地,在建立排烃模式之前要先将剥蚀区采样点的数据进行"深度归位";第三,剥蚀区烃源岩排烃历史过程中其排烃率在抬升剥蚀阶段不是减小的,而是保持不变,需要对其进行校正;第四,在对剥蚀区有效源岩厚度进行统计之前,首先要对该地区的剥蚀厚度进行恢复,然后再进行有效源岩厚度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门限 生烃潜力法 排烃特征 剥蚀 有效厚度
下载PDF
烃源岩生烃潜力恢复与排烃特征分析——以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立峰 姜振学 +4 位作者 周新茂 马中振 王乃军 张凤奇 林世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8-384,共7页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对生烃潜力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生烃潜力指数恢复模型,并对辽河西部凹陷各类型有机质的排烃特征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类型有机质烃源岩排烃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有机质类型越好,排烃门限深度越浅,Ⅰ...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对生烃潜力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生烃潜力指数恢复模型,并对辽河西部凹陷各类型有机质的排烃特征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类型有机质烃源岩排烃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有机质类型越好,排烃门限深度越浅,Ⅰ型和ⅡA型有机质的排烃门限深度为2 200 m,ⅡB型为2 700 m,Ⅲ型为2 900 m;相同埋深条件下,有机质类型越好,烃源岩单位有机碳排烃量越大,达到排烃高峰期越早,排烃效率也越高。研究区排烃期主要有2期,第一期为东营组沉积期(主要为东营组抬升遭受剥蚀前);第二期为明化镇组沉积期至现今。研究区烃源岩总排烃量为156.23×108t,其中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分别占61.5%和21.2%,是西部凹陷的主力排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潜力指数 排烃门限 排烃量 烃源岩 辽河坳陷 西部凹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有效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18
13
作者 马芳侠 李耀华 +2 位作者 葛云锦 刘聃 万成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41,164,共6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致密油有效烃源岩评价问题,运用延长油田已发现致密油储量分布面积与长7段烃源岩厚度、有机碳含量(TOC)和排烃强度平面分布图的叠合关系,统计出有效烃源岩评价指标下限,进而通过分析100多口取心井的岩石热...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致密油有效烃源岩评价问题,运用延长油田已发现致密油储量分布面积与长7段烃源岩厚度、有机碳含量(TOC)和排烃强度平面分布图的叠合关系,统计出有效烃源岩评价指标下限,进而通过分析100多口取心井的岩石热解参数和录井数据,建立长7段有效烃源岩评价图版,根据3项参数连续演化关系,识别出有效烃源岩评价参数下限区间。研究表明:长7段有效烃源岩各参数下限值为相互补偿关系而并非某一固定值。该研究对延长组致密油有效烃源岩的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烃源岩 评价标准 有效排烃厚度 排烃门限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烃源岩排烃门限在生排油气作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范柏江 庞雄奇 师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70,共6页
对于烃源岩的判别标准,目前仍广泛存在争议。主张以排烃门限的概念来确定有效排烃源岩、研究有效排烃源岩的生排烃量及其生排烃特征,以此来综合认识烃源岩的排烃历史和排烃过程。在研究过程中,首先根据烃源岩排烃品质评价图版判别排烃源... 对于烃源岩的判别标准,目前仍广泛存在争议。主张以排烃门限的概念来确定有效排烃源岩、研究有效排烃源岩的生排烃量及其生排烃特征,以此来综合认识烃源岩的排烃历史和排烃过程。在研究过程中,首先根据烃源岩排烃品质评价图版判别排烃源岩,其次,根据排烃模型定量研究源岩的排烃特征。冀东探区高柳构造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Es3)烃源岩的实例研究表明,其排烃门限深度对应的Ro为0.78%。只有进入该排烃门限的烃源岩才能大量排烃,随热演化程度的增大,源岩排烃率和排烃效率逐渐增大。高柳构造带沙三段烃源岩的最大排烃强度超过450.00×104t/km2,平均排烃强度为315.67×104t/km2,排烃量总计9.47×108t,排烃高峰时期是馆陶期,油气资源量可达到2.08×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岩品质 源岩排烃 排烃门限 定量分析
下载PDF
烃源岩排烃方法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付秀丽 庞雄奇 张顺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6期7-9,12,共4页
烃源岩是含油气系统和油气成藏的基础,国内外油气地质学家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目前烃源岩排烃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排烃门限理论能够很好地解决烃源岩的排烃问题,根据此理论可以定量计算排烃量,并对其排烃... 烃源岩是含油气系统和油气成藏的基础,国内外油气地质学家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目前烃源岩排烃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排烃门限理论能够很好地解决烃源岩的排烃问题,根据此理论可以定量计算排烃量,并对其排烃模型进行了修正。排烃门限理论目前已被用来判别油气源岩、综合定量评价源岩、研究油气运聚机理与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门限 生烃潜力法 排烃量
下载PDF
煤和煤系泥岩生油能力再评价 被引量:13
16
作者 帅燕华 张水昌 陈建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3-590,共8页
煤和分散有机质(煤系泥岩或页岩)对煤成油田的贡献大小一直没有获得统一认识,这导致煤是否具有生排油能力直到现在仍然争论不休。选择了两个典型侏罗系煤和一个煤系泥岩样品,分别进行了限定体系热解生烃模拟,结果表明热解特征较差的泥岩... 煤和分散有机质(煤系泥岩或页岩)对煤成油田的贡献大小一直没有获得统一认识,这导致煤是否具有生排油能力直到现在仍然争论不休。选择了两个典型侏罗系煤和一个煤系泥岩样品,分别进行了限定体系热解生烃模拟,结果表明热解特征较差的泥岩(H/C0.77,IH146mg/g)却比中等富氢煤(H/C0.82,IH260mg/g)的生油量高出2.7倍,是一般煤(H/C0.75,IH199mg/g)生油潜力的6倍。这暗示着在煤成油评价中,不能简单把煤和煤系分散有机质对等进行评价,不然会低估煤系相对分散有机质的贡献而过高估计了煤的作用。热解模拟结果与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煤系岩石中有机质含量对比结果表明,该凹陷煤成油更可能来自于煤系泥岩而不是煤本身。此外,通过分析发现煤中液态烃稳定性较差,一般在低熟阶段就开始裂解生气,因此,被国内外学者普遍采纳的IH(或S1)随成熟度变化的趋势不能作为判断煤排油门限的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泥岩 煤成油 排烃门限
下载PDF
碳酸盐岩排烃条件及其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喆 钟宁宁 黄志龙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碳酸盐岩排烃问题一直是地球化学界争论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模拟实验中的一个难点。通过对碳酸盐岩与泥岩生排烃过程中的产物和排烃动力的定量模拟实验研究,确定了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效排烃方式,讨论了碳酸盐岩在排烃临界条件下... 碳酸盐岩排烃问题一直是地球化学界争论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模拟实验中的一个难点。通过对碳酸盐岩与泥岩生排烃过程中的产物和排烃动力的定量模拟实验研究,确定了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效排烃方式,讨论了碳酸盐岩在排烃临界条件下的有机质丰度的取值范围。实验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排烃模式与泥岩的模式不同,有其特殊的排烃方式;在碳酸盐岩排烃过程中生烃增压是主要的排烃驱动力;有机质丰度下限值不是一个定值,正好相反,随着热演化温度的不同,有机质丰度下限值也不尽相同。根据碳酸盐岩特殊的排烃模式,源岩有机碳含量0.4%~0.5%可能是满足碳酸盐岩源岩有效排烃条件的临界有机质丰度范围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排烃模式 生烃增压 有机质丰度下限 模拟实验
下载PDF
用生烃潜力法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烃源岩资源潜力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中振 庞雄奇 +1 位作者 吴河勇 戴国威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32,共6页
利用松辽盆地北部探井的热解和有机碳数据,采用生烃潜力法对盆地北部中浅层4套主力烃源岩层(青一段、青二、三段、嫩一段和嫩二段)的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套烃源岩随年龄变小排烃门限深度变浅,青一段为1.3km、... 利用松辽盆地北部探井的热解和有机碳数据,采用生烃潜力法对盆地北部中浅层4套主力烃源岩层(青一段、青二、三段、嫩一段和嫩二段)的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套烃源岩随年龄变小排烃门限深度变浅,青一段为1.3km、青二、三段为1.2km、嫩一段为1.0km、嫩二段为0.95km;烃源岩排烃高峰期较晚,青一段、嫩一段和嫩二段烃源岩在晚白垩世明水组沉积期达到排烃高峰,青二、三段烃源岩则在古近纪四方台组沉积期和泰康组沉积期分别达到排烃高峰;4套烃源岩现今累积排烃量达到了487.1×10^8t,远景资源量为97.4×10^8--194.8×10^8t,展现了巨大的资源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排烃门限 生烃潜力法 排烃特征 资源潜力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排烃效率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继刚 李建华 +3 位作者 庞雄奇 向才富 姜福杰 王鹏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81-1088,共8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部成藏组合勘探日趋重要,其主力烃源岩生烃潜力和排烃效率的研究亟待加强。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的生、排烃模式,并计算了烃源岩的生烃量、排烃量和排烃效率。研究表明,准...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部成藏组合勘探日趋重要,其主力烃源岩生烃潜力和排烃效率的研究亟待加强。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的生、排烃模式,并计算了烃源岩的生烃量、排烃量和排烃效率。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泥质烃源岩和煤层的排烃门限对应的镜质组反射率均为0.7%。侏罗系烃源岩的总生烃量为3 973.84×108t,总排烃量为1 402.71×108t,其中八道湾组烃源岩排烃量占总排烃量的69.85%。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的平均排烃效率为35.30%,不同层系不同岩性烃源岩,其排烃效率明显不同,泥质烃源岩排烃效率远大于煤层。综合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生、排烃量大,排烃效率较高,下部成藏组合以侏罗系烃源岩为主力烃源岩,具有良好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效率 排烃门限 烃源岩 侏罗系 下部成藏组合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嫩江组一段源岩排烃特征及潜力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中振 庞雄奇 +1 位作者 付秀丽 戴国威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28,共5页
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松辽盆地北部增储上产的难度逐渐加大,其主力源岩层嫩一段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的研究亟待加强。依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对松辽盆地北部嫩一段源岩排烃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 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松辽盆地北部增储上产的难度逐渐加大,其主力源岩层嫩一段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的研究亟待加强。依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对松辽盆地北部嫩一段源岩排烃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嫩一段源岩排烃门限深度为1000m,在1450m达到最大排烃速率38.35mg/(g.100m),地质过程中累计排烃量为142.04×108t,主要排烃期为明水组和泰康组沉积时期,嫩一段源岩远景资源量为56.8×108~85.2×108t,平均为71.0×108t。因此,嫩一段作为松辽盆地主力源岩层具有良好的资源勘探潜力,齐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2个排烃中心周围区域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嫩江组一段 排烃特征 排烃门限 资源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