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药残留膳食暴露评估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曦 刘子琪 +5 位作者 康珊珊 陈立 程有普 李薇 赵莉蔺 陈增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9-277,共9页
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估为化学品风险管理、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领域的重点关注问题,有效的定量风险评估模型是开展农药残留膳食暴露评价的基础工具。本文结合国内外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研究进展,旨在归纳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 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估为化学品风险管理、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领域的重点关注问题,有效的定量风险评估模型是开展农药残留膳食暴露评价的基础工具。本文结合国内外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研究进展,旨在归纳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模型,包括确定性评估模型、概率性评估模型和累积性评估模型;根据模型演变、适用情形与评估需求,比对分析模型间优缺点,探讨模型不确定度、评估软件、数据库应用等关键因子。同时立足我国农药残留膳食风险评估现状,展望模型相关参数整合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为完善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膳食暴露 评估模型 不确定度 评估软件 数据库
下载PDF
健康风险暴露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仇付国 高始涛 陈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29,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健康风险暴露评价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对人体进行直接监测的生物监测技术和对环境中污染因子进行间接监测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暴露剂量计算的间接方法。生物监测方法通过测定人体生理介质(如血液、尿液)中的污染物质... 综述了国内外健康风险暴露评价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对人体进行直接监测的生物监测技术和对环境中污染因子进行间接监测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暴露剂量计算的间接方法。生物监测方法通过测定人体生理介质(如血液、尿液)中的污染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确定人体对环境污染物的暴露情况,监测结果反映了风险因子通过所有暴露途径进入人体的总暴露剂量。为了利用生物监测结果评价人体暴露安全性,近几年建立了生物监测等效值的概念,推导确定化学物质的生物监测等效值发展迅速。环境监测和数学模型间接方法通过对不同暴露媒介中风险因子的浓度监测和特定暴露途径的量化研究,同时利用精确的暴露计算模型(如空气分散模型、地下水扩散模型)计算人体对污染物的暴露剂量。生物监测和环境监测技术及数学模型的发展使健康风险评价和管理的暴露参数更加精确,降低了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还介绍了利用数学模拟和剂量重建等方法插补历史空白暴露数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暴露评价 生物监测技术 暴露模型
下载PDF
案板材质对单增李斯特菌在生熟食品间交叉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董庆利 陆冉冉 +3 位作者 汪雯 刘阳泰 宋筱瑜 刘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7-213,共7页
为定量分析生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材质案板上的交叉污染水平,将1 m L单增李斯特菌初始菌悬液接种于卤猪舌中,模拟食品制备过程,在案板上先后对卤猪舌和生黄瓜进行切片处理,同时,设定4种常见场景,分别测定不同场景下单增李斯特菌... 为定量分析生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材质案板上的交叉污染水平,将1 m L单增李斯特菌初始菌悬液接种于卤猪舌中,模拟食品制备过程,在案板上先后对卤猪舌和生黄瓜进行切片处理,同时,设定4种常见场景,分别测定不同场景下单增李斯特菌从卤猪舌到案板以及案板到生黄瓜的转移率。此外,构建厨房模拟环境下食物经不同操作方式的暴露评估模型,比较消费者食用不同材质案板处理过的污染单增李斯特菌的生熟食品后发病率的大小。结果表明:不同场景下转移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且不同材质案板同场景下转移率差异显著(P<0.05)。通过暴露模型证实,食用交叉污染的熟肉制品和生鲜蔬菜存在一定风险,且木质案板风险显著高于塑料和不锈钢案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板材质 单增李斯特菌 转移率 交叉污染 暴露评估模型
下载PDF
整合低温乳化香肠加工过程交叉污染的单增李斯特菌定量风险评估 被引量:7
4
作者 江荣花 杜建萍 +6 位作者 崔旸 张春艳 刘阳泰 朱江辉 王翔 刘箐 董庆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34-141,共8页
为定量分析低温乳化香肠加工中斩拌和灌装过程单增李斯特菌的交叉污染水平,将1 mL单增李斯特菌菌悬液接种于25 g肉样中,模拟香肠加工过程,分别测定斩拌和灌装场景下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介质间的转移率。基于斩拌和灌装过程中交叉污染结果... 为定量分析低温乳化香肠加工中斩拌和灌装过程单增李斯特菌的交叉污染水平,将1 mL单增李斯特菌菌悬液接种于25 g肉样中,模拟香肠加工过程,分别测定斩拌和灌装场景下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介质间的转移率。基于斩拌和灌装过程中交叉污染结果,构建香肠加工过程中的暴露评估模型,比较指数模型、Beta-Poisson模型、Weibull-Gamma模型和Log-Logistic模型4种剂量效应模型拟合健康人群和易感人群食用污染香肠后的发病率大小。结果表明:单增李斯特菌由设备至肉样的转移率显著高于由肉样至设备的转移率(P<0.05)。基于高估风险的角度,建议选用Weibull-Gamma模型进行消费者食用污染香肠后的发病率预测。对比未考虑斩拌和灌装过程中单增李斯特菌交叉污染的发病率结果,整合交叉污染后的发病率结果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乳化香肠 单增李斯特菌 交叉污染 定量风险评估 暴露评估模型 剂量效应模型
下载PDF
不同塑料餐具中典型毒害物质的暴露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宁 肖海清 +3 位作者 王宏伟 黄国忠 谢佳颖 司念朋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21-332,共12页
该研究通过建立暴露评估模型评估不同塑料餐具对人体的风险水平。以聚苯乙烯类、聚丙烯类、密胺、聚乙烯类4类常用塑料餐具为对象,将餐具内典型毒害物质分为5类,再根据解释结构模型构建风险传递路径,并将路径划分为三个阶段进一步建立... 该研究通过建立暴露评估模型评估不同塑料餐具对人体的风险水平。以聚苯乙烯类、聚丙烯类、密胺、聚乙烯类4类常用塑料餐具为对象,将餐具内典型毒害物质分为5类,再根据解释结构模型构建风险传递路径,并将路径划分为三个阶段进一步建立暴露评估模型。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将模型程序化。实例应用可得,四类餐具按毒害物质总危害指数排序:聚苯乙烯类(2.24E+00)>密胺(6.94E-01)>聚丙烯类(2.98E-01)>聚乙烯类(2.66E-01),且聚苯乙烯类对人体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美国环境保护署认定的风险可接受值为1.00);餐具在接触油脂类食品时总危害指数最高(2.62E+00),约为水性、酸性、酒精类食品的6.30、2.63、5.72倍,其中聚苯乙烯类餐具接触油脂类食品时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此外,食品贮存周期、微波炉加热时长与餐具对人体的风险成正相关,某些情况下可对人体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这表明:一些符合标准的塑料餐具对人体也会存在不可接受的暴露风险,而风险的产生与食品类型、消费者的餐具使用习惯(贮存周期和微波加热的偏向)也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餐具 毒害物质 暴露评估模型 ISM模型
下载PDF
化学物质经皮职业暴露定量评估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会祥 黄德寅 +4 位作者 王卉 薄亚莉 孙倩 张倩 李敏嫣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82-285,296,共5页
目的验证NIOSH定量评估模型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通过实例应用,评估有毒化学物质皮肤接触的吸收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建议。方法选择几种典型的易经皮吸收的化学物质,通过欧洲有毒化学物质皮肤吸收的评估和预测数据库(EDETOX ... 目的验证NIOSH定量评估模型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通过实例应用,评估有毒化学物质皮肤接触的吸收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建议。方法选择几种典型的易经皮吸收的化学物质,通过欧洲有毒化学物质皮肤吸收的评估和预测数据库(EDETOX Database)获取其经皮吸收实验数据,将这些研究实例通过NIOSH模型进行吸收率的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NIOSH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再以三甲苯磷酸酯和苯酚为实例,采用NIOSH模型评估吸收的剂量(mg),将我国的职业接触浓度限值(mg/m^3)转换为接触当量限值(mg),对经由皮肤吸收的职业暴露程度进行判定。结果模型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例应用模拟结果显示,三甲苯磷酸酯3种模拟场景的8 h、150 h吸收剂量分别为0.01 mg、0.03 mg、0.03 mg和0.76 mg、4.48 mg、6.93 mg,未超过时间折算接触限值当量(0.67 mg、12.56 mg);苯酚3种模拟场景的8 h吸收剂量分别为7.10mg、2.35 mg、15.40 mg,亦未超过时间折算接触限值当量(22.46 mg)。结论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例应用显示,NIOSH模型对于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考虑全面,职业暴露场景的设置灵活方便,对于工作场所化学物质经皮吸收职业暴露评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物质 经皮吸收 职业暴露 评估模型
原文传递
稻田施用农药的地表水暴露评估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梁艳艳 周军英 +2 位作者 程燕 廖建华 单正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5-644,共10页
水稻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品种多,频次高,田水还要定期排入周围水体,因此水稻生产对周围地表水体造成的农药污染风险较高。开展稻田用药风险评估可为农药在稻田使用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暴露评估是风险评估的关键环节,该文较全面... 水稻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品种多,频次高,田水还要定期排入周围水体,因此水稻生产对周围地表水体造成的农药污染风险较高。开展稻田用药风险评估可为农药在稻田使用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暴露评估是风险评估的关键环节,该文较全面地总结了国际上已开发的农药在稻田施用后地表水农药暴露评估模型,包括美国的RICEWQ、Tier I Rice Model和PFAM模型,欧盟的MED-RICE和SWAGW模型,日本的Aquatic PEC、PADDY系列和PCPF系列模型及中国的TOP-RICE和PRAESS模型平台。介绍了各个模型的开发背景、概念模型与计算公式、输入参数与输出结果、模型特点及应用情况,从模型所属的模拟层次、模型的预测精度及模拟尺度等方面比较了不同模型的差异,并对现有模型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补充完善稻田-地表水暴露评估场景体系,加强模型的验证及不同模型之间预测结果的比较,开展流域大尺度综合模拟模型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稻田 地表水 暴露评估模型
下载PDF
中国七大流域全氟烷基酸污染水平与饮水暴露风险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鑫璇 张鸿 +1 位作者 王艳萍 罗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03-710,共8页
为探究中国七大流域全氟烷基酸(perfluoroalkyl acids,PFAAs)的污染现状与居民饮水暴露风险,基于美国国家环保署推荐的风险评估方法,应用场景风险评估模式,分析了各流域PFAAs的污染水平及特征,并对中国成人、青少年、儿童的PFAAs日均饮... 为探究中国七大流域全氟烷基酸(perfluoroalkyl acids,PFAAs)的污染现状与居民饮水暴露风险,基于美国国家环保署推荐的风险评估方法,应用场景风险评估模式,分析了各流域PFAAs的污染水平及特征,并对中国成人、青少年、儿童的PFAAs日均饮水暴露量(average daily dose,ADD)及其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中等暴露水平下,中国七大流域ΣPFAAs中位浓度为14 ng·L-1,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e acid,PFOA)、全氟丁酸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为主要污染物,松辽、太湖流域ΣPFAAs高于整体水平.高等暴露水平下,碳链≤6的全氟羧酸类化合物占ΣPFAAs的比例高于中等暴露水平.黄河、长江部分河段污染水平高.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饮水暴露PFOA、PFOS对中国各年龄段居民尚无健康风险,且青少年日均饮水摄入量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流域 全氟烷基酸 全氟辛烷磺酸 全氟辛酸 污染水平 日均暴露量 饮水暴露风险 场景风险评估模式
原文传递
烟台农村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状况与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松松 于桂梅 +5 位作者 刘磊 徐建军 李芸 张艺 王玖 阎西革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9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通过近年来对烟台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分析该地区硝酸盐的健康风险。方法 2014—2017年,对烟台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常规指标进行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地下水化学物质与硝酸盐的关系... 目的通过近年来对烟台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分析该地区硝酸盐的健康风险。方法 2014—2017年,对烟台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常规指标进行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地下水化学物质与硝酸盐的关系,运用HHRA模型对地下水硝酸盐通过饮水途径和接触途径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2014—2017年共检测2 348份水样。硝酸盐与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氯化物均有相关性,上述指标可能同源;各组暴露风险由高到低排序为:未成年人>成年女性>成年男性;未成年人、成年人的危险商数HQ_(50)、HQ_(95)值均超过1。结论初步认为烟台农村地区硝酸盐的超标是地质因素与化肥的使用共同造成的;未成年人、成年人群体暴露于硝酸盐的风险均超出限值,其HQ超过1,需引起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饮用水途径 接触途径 健康风险评估模型 危害商数
原文传递
基于四种风险评估模型的正己烷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10
作者 李飞 孔璐 +3 位作者 王博深 徐凡伟 蔡纳 朱宝立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5-660,共6页
[背景]正己烷是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溶剂,但其在常温下具有挥发性,同时具有蓄积性,企业工人长期接触会导致严重的慢性疾病。[目的]本文使用四种风险评估模型评价正己烷暴露工人的健康风险水平,探讨四种模型在正己烷暴露健康风险评估的... [背景]正己烷是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溶剂,但其在常温下具有挥发性,同时具有蓄积性,企业工人长期接触会导致严重的慢性疾病。[目的]本文使用四种风险评估模型评价正己烷暴露工人的健康风险水平,探讨四种模型在正己烷暴露健康风险评估的适用性,对国内正己烷健康风险评估进行重要补充。[方法]2022年选取江苏省内85个制造业企业中167个接触正己烷的工作岗位,对1724个接触正己烷的工人做横断面研究,包括问卷调查和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浓度监测。随后基于大样本、多企业、多岗位数据,采用我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标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模型、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和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简称ICMM模型)进行定量、半定量和定性风险评估,进而分析正己烷暴露工人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结果]各个岗位正己烷暴露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OELs)。我国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标准结果显示各个岗位被评价为相对无害作业岗位。随后使用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评价,结果显示除2个粘胶岗监测点被评估为中等风险,其他岗位均为低风险。ICMM模型定量法评估认为所有岗位的正己烷空气中暴露浓度都为不可容忍,而矩阵法认为所有岗位都为低风险级别。美国EPA模型评价结果显示除喷漆、印刷、粘胶岗位的五个监测点被评为高风险,其他岗位均被评价为低风险。[结论]根据我国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评判各个岗位正己烷暴露均为无危害等级,而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和美国EPA模型均出现中等及高风险等级。因此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并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仍需要结合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和美国EPA模型,综合考虑实际的接触浓度对工人的职业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己烷 风险评估 职业危害 职业暴露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标准 美国环境保护署模型 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 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
原文传递
贵州草海湿地水鸟重金属暴露风险评估与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源 胡灿实 +1 位作者 张明明 粟海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770-4781,共12页
运用综合暴露风险模型评价贵州草海湿地水鸟群落的重金属暴露风险,并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图层叠加分析确定暴露风险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草海水鸟栖息地土壤中As、Cd、Cr、Ni、Pb、Zn的均值含量均超过贵州的土壤背景值,As、Cd、Cr、P... 运用综合暴露风险模型评价贵州草海湿地水鸟群落的重金属暴露风险,并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图层叠加分析确定暴露风险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草海水鸟栖息地土壤中As、Cd、Cr、Ni、Pb、Zn的均值含量均超过贵州的土壤背景值,As、Cd、Cr、Pb、Zn在浅水沼泽、草地、耕地和水沟4种生境植物中均呈污染水平,As、Pb在水鸟肉食性食物鱼样中超标.草海水鸟主要对Cr、Pb、Zn存在暴露风险,在不同食性水鸟食物摄入途径不同则对重金属的暴露风险不同.在不同食性的代表性水鸟中,Pb在食植途径对针尾鸭、斑头雁,在食土途径则对白鹭暴露风险最高.Cr在食土途径中对3种水鸟暴露风险都较高.而Zn主要在食肉途径对白鹭、斑头雁的暴露风险最高.综合评价表明,代表肉食性水鸟的白鹭和代表植食性的针尾鸭的重金属潜在危害风险为高风险,代表杂食性的斑头雁为中风险.以水鸟栖息区域的潜在危害风险来看,双河、胡叶林、王家院子周边和邻近威宁县城城区的区域达到了高风险水平.建议重点监测肉食性水鸟群落的健康状态,优先治理和防控Cr、Pb、Zn重金属污染物以及污染高风险区域,采取科学合理的人为活动限制和污染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物 水鸟群落 重金属暴露风险 综合评价模型 贵州草海湿地
下载PDF
2012年上海市工作场所电焊烟尘的定量暴露评估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美霞 杨凤 +4 位作者 丁文彬 郭薇薇 瞿菁 尹艳 贾晓东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87,共7页
[目的]了解2012年上海市工作场所电焊烟尘总尘的暴露水平,分析影响暴露的主要因素。[方法]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主动监测。运用三阶段抽样法抽取178家各类企业204个车间的534名电焊工人作为研究对象,个体采样器呼吸带采样,重量法测定现场... [目的]了解2012年上海市工作场所电焊烟尘总尘的暴露水平,分析影响暴露的主要因素。[方法]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主动监测。运用三阶段抽样法抽取178家各类企业204个车间的534名电焊工人作为研究对象,个体采样器呼吸带采样,重量法测定现场空气电焊烟尘总尘的浓度。应用调查问卷现场调查、收集可能影响暴露的因素,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混合效应模型及过量暴露概率对电焊烟尘总尘进行定量暴露评估。[结果]共获得534份电焊烟尘样品,浓度检测值呈对数正态分布,几何均数为(1.6±3.9)mg/m3,超标率23.2%。算术均数估算值为4.0 mg/m3,过量暴露概率为0.273。混合效应模型显示,造船行业和金属制造业、大中型企业和室内施焊电焊烟尘暴露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氩弧焊和良好通风处电焊烟尘暴露水平明显降低(P<0.05)。良好的通风可使同等焊接工艺的电焊烟尘浓度降低34%。[结论]上海市整体作业场所电焊烟尘暴露水平高,可能会引起较大的健康风险,应优先制定和开展电焊烟尘防控措施。行业、企业规模、焊接工艺种类、通风效果、作业点特征是影响电焊烟尘总尘浓度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也证实良好的通风可有效减少电焊烟尘总尘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焊烟尘 总尘 定量暴露评估 混合效应模型 暴露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