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06
1
作者 郑和荣 吴茂炳 +2 位作者 邬兴威 张涛 刘春燕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共8页
综合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是多期次、多类型地质作用的综合结果,有利的原始沉积相带、多期白云岩化作用、多种类型的溶蚀作用、断裂作用及其伴生裂缝是该类储层形成的关键。其中溶蚀作用包括深埋条件下白云石的... 综合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是多期次、多类型地质作用的综合结果,有利的原始沉积相带、多期白云岩化作用、多种类型的溶蚀作用、断裂作用及其伴生裂缝是该类储层形成的关键。其中溶蚀作用包括深埋条件下白云石的自身溶解、多期供烃携带的有机酸溶蚀作用、岩浆热液溶蚀作用、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所产生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层序界面和不整合面岩溶作用等。白云岩储层综合评价及油气成藏条件系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储层非常发育,且具备较好的成藏条件,其中有效盖层及后期较为稳定的构造环境是油气成藏的关键。英买力—雅克拉地区、塔中主垒带和玛扎塔格构造带的白云岩潜山储层、阿克库勒和塔中地区的下奥陶统—上寒武统白云岩内幕储层以及塔中和巴楚地区的中寒武统盐下白云岩储层是下一步勘探的3个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下古生界 白云岩储层 成因 勘探前景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储层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06
2
作者 杨光 汪华 +5 位作者 沈浩 杨雨然 贾松 陈文 朱华 李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6,共7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多口井在中二叠统茅口组、栖霞组白云岩孔隙型储层段钻获高产工业气流,中二叠统成为该盆地现阶段最现实的接替层系之一。为明确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分析了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的沉积背景...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多口井在中二叠统茅口组、栖霞组白云岩孔隙型储层段钻获高产工业气流,中二叠统成为该盆地现阶段最现实的接替层系之一。为明确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分析了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的沉积背景和有利储层类型。结果表明:沉积环境主要为开阔台地浅水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沉积时,古地貌西高东低,中西部生屑滩相储层较东部更为发育;地壳拉张使得中二叠统具备热水沉积、热液改造的良好条件;对勘探有利的3种储层类型为栖霞组滩相白云岩孔隙型储层、茅口组热水白云岩孔隙型储层和茅口组岩溶储层,其中白云岩孔隙型储层是中二叠统最有前景的勘探目标。结论认为:①川西北部—川中地区中二叠统灰质烃源岩生烃强度大,具有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物质基础;②川西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较厚,是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③上述3种储层类型均发育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川中地区,其3套储层纵向上叠置,勘探潜力大;④剑阁—南充—丰都地区位于热次盆区带,其茅口组热水白云岩储层发育且叠加茅口组岩溶储层,天然气勘探前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世 白云岩 孔隙型储层 岩溶储层 勘探方向 热水沉积 热次盆
下载PDF
再论中国陆上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99
3
作者 赵文智 胡素云 +2 位作者 刘伟 王铜山 李永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共9页
深层碳酸盐岩是我国陆上油气勘探发展的重要接替领域,加强对深层碳酸盐岩的油气地质研究与探索,对于实现我国油气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深层碳酸盐岩基本地质条件的深入分析,发现中国陆上深层碳酸盐... 深层碳酸盐岩是我国陆上油气勘探发展的重要接替领域,加强对深层碳酸盐岩的油气地质研究与探索,对于实现我国油气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深层碳酸盐岩基本地质条件的深入分析,发现中国陆上深层碳酸盐岩资源潜力可能超过预期,具备发现大油气田的良好前景。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①发育常规烃源岩和源岩内滞留液态烃裂解两类烃源灶,都可以规模供烃;②受顺层、层间两类岩溶作用和埋藏、热液两类白云石化作用的控制,深—超深层碳酸盐岩仍可以发育规模有效储层;③在递进埋藏和退火受热耦合作用下,部分海相烃源岩可以跨构造期成藏,晚期仍有大量液态烃生成,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均富;④多期构造运动作用形成的大型隆起背景、3种类型成藏模式(隆起斜坡区岩溶储层似层状大面积成藏、古潜山风化壳岩溶储层倒灌式大面积成藏、礁滩储层大范围成藏),以及古隆起围斜区及台缘带广泛发育的地层、岩性圈闭群呈集群式大面积分布。结论认为:中国陆上深层碳酸盐岩具备大面积、规模成藏的有利条件,可以形成大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陆上 海相碳酸盐岩 深层 烃源灶 规模储集层 资源潜力 勘探前景
下载PDF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6
4
作者 郭旭升 胡东风 +5 位作者 黄仁春 魏志红 段金宝 魏祥峰 范小军 缪志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共14页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天然气整体探明率仍然较低。为了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的勘探前景,对先期在常规天然气领域发现的普光、元坝、安岳、龙岗等大型礁滩气田(藏)与该盆地南部丁山...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天然气整体探明率仍然较低。为了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的勘探前景,对先期在常规天然气领域发现的普光、元坝、安岳、龙岗等大型礁滩气田(藏)与该盆地南部丁山、东溪深层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勘探突破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于常规天然气领域的深层-超深层礁滩气藏来讲,大型高能相带是控制规模性礁滩储层发育的基础,储层原始孔隙度高,早成岩期大气淡水溶蚀、白云岩化、不整合岩溶、"孔缝耦合"则主要控制次生孔隙的发育,热液流体对储层的贡献具有双面性,烃类早期充注等保持性成岩作用则使得早期孔隙得以保存至今,大型天然气成藏多具有"近源富集、相态转化、动态调整"的特点,持续保存是关键;②对于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的深层-超深层页岩气藏来讲,页岩气普遍具有"高地层压力、高孔隙度、高含气量"的"超压富气"特征,"石英抗压保孔"和"储层流体超压"是深层优质页岩高孔隙度发育的关键,晚期构造作用较弱是深层页岩气持续保持"高地层压力、高含气量"的主要原因。结论认为,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地质目标识别与"甜点"预测以及高温高压工程工艺等核心技术的进步,是深层-超深层天然气高效勘探的前提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深层-超深层 古生界 礁滩气藏 页岩气 储集层发育机理 成藏机理 勘探前景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油气聚集规律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75
5
作者 徐凤银 彭德华 侯恩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共6页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 ,是中国 7个大型内陆含油气盆地之一。发育有石炭系、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4个大含油气系统 ,形成了北缘、西部和中部 3个勘探领域 ,共有油气资源量 42× 10 8t(油当量 ) ,油气聚集受烃源岩、构造叠...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 ,是中国 7个大型内陆含油气盆地之一。发育有石炭系、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4个大含油气系统 ,形成了北缘、西部和中部 3个勘探领域 ,共有油气资源量 42× 10 8t(油当量 ) ,油气聚集受烃源岩、构造叠加及储集层性质的控制。该盆地勘探程度较低 ,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和广阔的勘探前景 ,是中国最有油气勘探潜力的盆地之一。根据盆地内不同地区的油气藏控制因素 ,盆地的西部南区、西北缘的阿尔金山前、北缘的冷湖三号等地区是碎屑岩油藏勘探的重要领域 ,西部北区是非常规储层油藏的重点勘探区 ,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油气聚集规律 勘探潜力 勘探方向
下载PDF
中国石化页岩油勘探实践与展望 被引量:79
6
作者 孙焕泉 蔡勋育 +2 位作者 周德华 高波 赵培荣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9-575,共7页
中国石化页岩油勘探经历了早期选区评价及专探井试验、新一轮基础研究与先导试验两个阶段。通过早期页岩油专探井试验,发现陆相页岩油普遍存在“压不开、撑不住、返排低、稳产难”的现象,在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中国石... 中国石化页岩油勘探经历了早期选区评价及专探井试验、新一轮基础研究与先导试验两个阶段。通过早期页岩油专探井试验,发现陆相页岩油普遍存在“压不开、撑不住、返排低、稳产难”的现象,在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中国石化相关项目的依托下,重点围绕页岩岩相特征、页岩油可流动性、页岩可压裂性进行了科技攻关,取得了积极进展,明确咸化湖盆纹层状页岩相是最有利岩相、较高成熟度页岩油是近期攻关的主要目标,初步形成了页岩油甜点地球物理预测方法和陆相页岩油工程工艺技术系列。“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加强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力争实现页岩油规模性商业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 页岩油 岩相 成熟度 勘探前景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66
7
作者 刘铁树 何仕斌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3期164-170,共7页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和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从盆地演化史来看,两盆地均经历了裂陷和裂后两大发育阶段.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发育始新统-渐新统湖相泥岩和渐新统半封闭浅海相泥岩...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和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从盆地演化史来看,两盆地均经历了裂陷和裂后两大发育阶段.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发育始新统-渐新统湖相泥岩和渐新统半封闭浅海相泥岩两套主要烃源岩;存在始新统-下渐新统河流-三角洲相砂岩、上渐新统-下中新统扇三角洲-滨浅海相砂岩和台地碳酸盐岩以及中新统半深海-深海相浊积砂岩等3套主要储层,其中中新统半深海-深海相浊积砂岩储层是深水区最有潜力的勘探目的层;发育多种类型的圈闭,从层位上看,下第三系以构造圈闭为主,而上第三系则以岩性圈闭为主;发育大量油源断层、多个不整合面和大面积连通砂体,构成了良好的油气输导体系,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与国外已获油气发现的陆缘盆地深水区相比,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和相应的成油条件,目前南海北部深水区勘探程度尚低,有效勘探面积和勘探潜力巨大,因此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陆缘盆地 深水区 油气勘探前景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牛东1超深潜山高温油气藏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68
8
作者 赵贤正 金凤鸣 +5 位作者 王权 张锐锋 王静 白旭明 刘占族 才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5-927,共13页
冀中坳陷霸县凹陷牛东1井在蓟县系雾迷山组获得了石油642.9 m3/d、天然气56.3×104 m3/d的特高产油气流,从而发现了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东部目前埋深最大、温度最高的潜山油气藏。牛东1井钻探揭示,油气藏底部深度已达6 027 m仍未见... 冀中坳陷霸县凹陷牛东1井在蓟县系雾迷山组获得了石油642.9 m3/d、天然气56.3×104 m3/d的特高产油气流,从而发现了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东部目前埋深最大、温度最高的潜山油气藏。牛东1井钻探揭示,油气藏底部深度已达6 027 m仍未见油水界面,温度已达201℃。该潜山油气藏的发现经历了初战失利、再战搁浅、重燃希望、重大突破4个阶段30余年的探索,高精度二次三维地震勘探及抗高温深度体积酸压改造为其圈闭发现和获得高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该超深潜山油气藏高产富集的主要因素:①深层沙四段—孔店组发育巨厚优质高成熟烃源岩,油气源充足;②潜山储集物性好,基本不受埋深的影响;③成藏条件匹配好,具有圈闭早形成并被烃源岩包围,以及油气早充注、持续充注、高压充注的成藏优势。牛东1潜山油气藏的发现对于推动渤海湾盆地超深层潜山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霸县凹陷 超深潜山 高温油气藏 勘探历程 关键技术 油气富集因素 勘探前景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中侏罗系致密储层石油勘探前景 被引量:58
9
作者 廖群山 胡华 +2 位作者 林建平 刘中良 穆献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5-822,838,共9页
从连续型石油聚集和与美国Williston盆地Bakken组对比的角度,对四川盆地川中侏罗系致密储层的石油勘探前景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1)四川盆地侏罗系储层孔隙度平均为1.O%-3.7%,渗透率平均为0.35×10^-3-0.53x10^-3μm。,... 从连续型石油聚集和与美国Williston盆地Bakken组对比的角度,对四川盆地川中侏罗系致密储层的石油勘探前景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1)四川盆地侏罗系储层孔隙度平均为1.O%-3.7%,渗透率平均为0.35×10^-3-0.53x10^-3μm。,中值孔喉半径平均为0.05-0.24μm,属于典型的致密储层。2)川中侏罗系产油层纵、横向上与生油层密切共生,源内或近源聚集;主力油层连续分布在斜坡区和凹陷区,没有明显的圈闭界限,不受局部构造控制;多层系叠合连片,大面积整体含油;多数含油区块为异常高压系统,油藏无水,没有统一的油一水边界,为较典型的连续型石油聚集,与Bakken组基本相同。3)Bakken组致密储层石油在近几年相对高油价背景下,主要以水平井及分段压裂技术实现了规模效益勘探开发;川中侏罗系受认识、投入和技术的制约,近十几年来未有实质性进展。4)从研究认识着手,建立先导性试验区,加强水平井及分段压裂等关键工艺技术攻关,有效提高单井产量,这是打开川中侏罗系致密储层石油勘探开发新局面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压裂 水平井 连续型石油聚集 勘探前景 致密储层 侏罗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细粒相沉积地质特征与致密油勘探——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为例 被引量:53
10
作者 蒲秀刚 周立宏 +6 位作者 韩文中 周建生 王文革 张伟 陈世悦 时战楠 柳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33,共10页
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二段湖盆中部细粒相区600多米连续整体取心、上万块次系统分析联测及配套测录井资料为基础,运用传统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及致密油气形成新理论新方法,对孔二段细粒相区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二段湖盆中部细粒相区600多米连续整体取心、上万块次系统分析联测及配套测录井资料为基础,运用传统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及致密油气形成新理论新方法,对孔二段细粒相区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沧东凹陷孔二段是孔店组最大湖泛期的沉积,半深湖—深湖亚相细粒沉积分布较广,主要发育细粒长英沉积岩类、细粒混合沉积岩类及白云岩类,而黏土岩类不发育,细粒岩类具有"岩石成分多,优势矿物少;碎屑矿物多,黏土矿物少;方沸石多,黄铁矿少;脆性矿物多,石英含量少;岩石类型多,油页岩少;致密储集层多,无裂缝的少;优质烃源岩多,非烃源岩少;高频旋回多,单一沉积少"等特点。这些认识更新了以往关于陆相闭塞湖盆中部仅以"泥页岩"烃源岩沉积为主的观点。在地质认识指导及配套工程工艺技术的支撑下多口探井获工业油流,展示了陆相湖盆细粒相区致密油勘探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细粒相 致密油 地质特征 勘探前景 沧东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奥陶系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及其启示 被引量:50
11
作者 王招明 杨海军 +2 位作者 齐英敏 陈永权 徐彦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2012年位于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上的古城6井奥陶系获高产稳产天然气流,发现了塔里木盆地继塔中、塔北之后的又一个碳酸盐岩增储上产领域。古城低凸起的勘探经历了由海相碎屑岩勘探向奥陶系坡折带台缘礁滩体勘探,再向奥陶系台内层间岩... 2012年位于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上的古城6井奥陶系获高产稳产天然气流,发现了塔里木盆地继塔中、塔北之后的又一个碳酸盐岩增储上产领域。古城低凸起的勘探经历了由海相碎屑岩勘探向奥陶系坡折带台缘礁滩体勘探,再向奥陶系台内层间岩溶领域勘探的3个阶段:①1995—2003年,以东河砂岩海湾岩性圈闭、志留系超覆岩性圈闭与上奥陶统浊流沉积体为主要目标的海相碎屑岩勘探阶段;②2003—2006年,以坡折带台缘礁滩体为主要目标的勘探阶段,古城4井见到了油气发现的曙光;③2007—2009年深化了层间岩溶勘探认识,突出地震攻关,优选有利区带,打破常规超前部署三维地震为油气突破奠定了重要基础,2009—2012年,精细研究,部署古城6井,取得了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古城6井的重大突破,证实了古城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质条件优越,油气勘探前景广阔,为油气勘探带来了3点重要启示:①地质认识的突破,是获得勘探突破的前提;②攻克瓶颈技术,部署三维地震,是获得勘探突破的重要保障;③解放思想、坚持探索是实现新区勘探突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古城低凸起 勘探发现 古城6气藏 勘探历程 勘探前景 勘探启示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双物源沉积模式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49
12
作者 姚根顺 袁圣强 +1 位作者 吴时国 仲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5-691,共7页
基于新采集的地震资料,从物源供给模式入手,分析琼东南盆地南部陆坡区新生代地层的沉积层序、物源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研究区具典型断陷-坳陷双层地质结构,表现南北向双物源特点。断陷期物源供给主要来自南部的西沙隆起和西南方向的... 基于新采集的地震资料,从物源供给模式入手,分析琼东南盆地南部陆坡区新生代地层的沉积层序、物源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研究区具典型断陷-坳陷双层地质结构,表现南北向双物源特点。断陷期物源供给主要来自南部的西沙隆起和西南方向的中南半岛,同时还接受北部华南地块物源;拗陷期为以中南半岛物源供给为主。断陷期,南部沉积物在陵水组形成大规模前积体,并与北部物源形成的水下扇在凹陷中央交汇;拗陷期,三亚组发育大规模浊积水道,梅山组沉积期研究区东南方向发育较大规模的生物礁,黄流组沉积末期发育大规模下切谷。第四纪晚期,北部物源与南部物源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交汇。地震资料和盆地模拟显示,位于生烃凹陷上方的多期次水下扇和富砂浊积水道储集层,是良好的深水油气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双物源 沉积模式 深水油气 勘探前景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成藏特点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46
13
作者 谢继容 张健 +2 位作者 李国辉 唐大海 彭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44,共5页
阐述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的成藏特点,指出须家河组是在上扬子地台西缘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基础上形成的一套含煤碎屑岩地层,由于其独特的生储盖组合,是四川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层系之一。须家河组气藏纵向上发育了3套"三明治"... 阐述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的成藏特点,指出须家河组是在上扬子地台西缘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基础上形成的一套含煤碎屑岩地层,由于其独特的生储盖组合,是四川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层系之一。须家河组气藏纵向上发育了3套"三明治"式的成藏组合,岩性气藏、构造-岩性复合气藏为主要的存在形式,具有成藏组合多,含水饱和度高,气水关系复杂,气藏类型多样,受烃源、储层、古今构造及前陆盆地结构等多元叠合控制的特点。认为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及其匹配总体较好,存在5个天然气有利富集区带,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气藏 成藏特征 勘探前景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燕山运动及其对油气保存的影响 被引量:45
14
作者 何治亮 汪新伟 +2 位作者 李双建 沃玉进 周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共11页
通过对中上扬子地区不同部位侏罗—白垩系中不整合面、构造活动定年及构造变形的系统分析,将中上扬子地区的燕山运动分为4幕,分别发生在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早白垩世末与晚白垩世。发生在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的燕... 通过对中上扬子地区不同部位侏罗—白垩系中不整合面、构造活动定年及构造变形的系统分析,将中上扬子地区的燕山运动分为4幕,分别发生在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早白垩世末与晚白垩世。发生在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的燕山Ⅱ幕是该期构造变形的主变形期。燕山期构造运动是中上扬子地区的重要构造转换事件,燕山早期的构造运动(燕山Ⅰ,Ⅱ幕)表现为多向挤压、块体旋转、多向冲断走滑和复杂的联合复合关系等特点,而燕山晚期的构造运动(燕山Ⅲ,Ⅳ幕)则呈现"西挤东张"的构造格局,与之相应的盆山关系、变形样式及其动力学机制均有较大差异。同时,发生在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的燕山运动Ⅱ幕亦是影响中上扬子地区油气保存的最重要构造事件,它决定了中上扬子区隆升与沉降、以及海相油气保存的区域性差异,从而决定了不同构造带油气勘探前景的优劣。具体表现为,四川盆地持续沉降,油气保存条件好,经历了早期油藏、油气转化、晚期调整等3个成藏阶段;上扬子区周缘褶皱—冲断带,表现为持续抬升剥蚀,油气保存条件较差,只经历了早期油藏、晚期改造与破坏等2个阶段;中扬子地区在该期构造运动后转入陆内断陷沉积体系,油气保存条件的优劣取决于重建型陆相盖层的封盖性能,油气成藏受限于二次生烃的有效性。四川盆地内,上、下组合均为良好的勘探领域;在黔中隆起周缘及齐岳山断裂以东的湘鄂西地区,寒武系膏岩层之下的下组合可能有一定的勘探前景;江汉盆地南部坳陷区陆相盖层之下可能有较好的二次生烃、晚期成藏及保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运动 主变形期 构造格局 油气保存 勘探前景 中上扬子地区
下载PDF
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大发现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45
15
作者 刘深艳 胡孝林 李进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4期74-81,5,共8页
2007—2008年间,巴西石油公司在巴西桑托斯深水盆地盐下层序接连发现了3个超大型油气田,使得该区盐下领域成为新的勘探热点。分析了桑托斯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以及盐下油气成藏特征,指出巴西坎波斯盆地、... 2007—2008年间,巴西石油公司在巴西桑托斯深水盆地盐下层序接连发现了3个超大型油气田,使得该区盐下领域成为新的勘探热点。分析了桑托斯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以及盐下油气成藏特征,指出巴西坎波斯盆地、大西洋彼岸的西非宽扎盆地、下刚果盆地的盐下层系,与桑托斯盆地盐下层系在沉积时期属同一盆地,并经历了相似的盐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构造演化。通过类比研究,认为这些盆地与桑托斯盆地盐下层系具有相似的石油地质条件与成藏特征,其盐下层系勘探前景十分广阔,应是未来重要的油气战略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托斯盆地 盐下层系 超大型油气田 坎波斯盆地 宽扎盆地 下刚果盆地 勘探前景 油气战略区
下载PDF
羌塘盆地南部海相侏罗系古油藏例析 被引量:42
16
作者 赵政璋 李永铁 +4 位作者 王岫岩 滕玉洪 单光华 张宽忠 郭祖军 《海相油气地质》 2002年第3期34-36,共3页
羌塘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储盖组合。盆地内已发现100多处油气显示,其中最典型的南羌塘坳陷“隆鄂尼古油藏”发现于中侏罗统布曲组,为一被断层切割的背斜构造,出露面积约10km^2。主要储层白云岩累计厚度达400.9m,孔隙度最高达15.5%,渗... 羌塘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储盖组合。盆地内已发现100多处油气显示,其中最典型的南羌塘坳陷“隆鄂尼古油藏”发现于中侏罗统布曲组,为一被断层切割的背斜构造,出露面积约10km^2。主要储层白云岩累计厚度达400.9m,孔隙度最高达15.5%,渗透率最高达283×10~3μm^2。分析结果显示油苗性质为“轻质油”,具有海相原油的特征,其烃源岩主要为中侏罗统夏里组页岩。据构造及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史分析,盆地内构造形成和烃类转化的高峰期同处于燕山运动晚期。该古油藏的发现,说明了羌塘盆地内确实发生过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特别是在盆地内三叠系一中侏罗统未出露的大量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侏罗纪 古油藏 油气藏 油源对比 勘探远景 背斜构造
下载PDF
鄂尔多斯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储层评价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40
17
作者 刘锐娥 李文厚 +5 位作者 陈孟晋 张春林 孙粉锦 王雅丽 肖红平 蔺洁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31-538,共8页
针对鄂尔多斯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低渗透油气藏的特点,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划分对比,将研究区山2段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结合425块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储层微观特征分析研究,认为山2段是一套在岸线背景下具有强侵蚀作用... 针对鄂尔多斯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低渗透油气藏的特点,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划分对比,将研究区山2段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结合425块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储层微观特征分析研究,认为山2段是一套在岸线背景下具有强侵蚀作用的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受物源分异和水动力条件控制,榆林、神木、府谷3条河流的沉积储集特征差异明显,榆林河河道砂体为一套具有石英含量高、杂基和软岩屑含量较低、几乎不含长石的石英砂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是以粒间孔为主的复合型孔隙,具有良好的储集性;神木和府谷河河道砂体与之相反,为石英含量低、杂基和软岩屑含量高、普遍含少量长石的岩屑石英砂岩,储层储集性差,仅见少量粒内溶孔。成岩演化分析认为山2段储层进入晚成岩B期,此期压实、压溶作用已非常强烈,榆林地区由于烃类的早期充注才使大量原生孔隙得以保存。通过对山2段储层沉积成岩演化分析,总结了石英砂岩与岩屑石英砂岩沉积储层特征的差异,预测出鄂尔多斯东部下步勘探方向即以榆林气田为代表的榆林河沉积区山2段高渗透石英砂岩发育的河道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东部 山西组 储层评价 勘探前景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征 被引量:36
18
作者 吴时国 袁圣强 +2 位作者 董冬冬 米立军 张功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基于近些年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认为西沙隆起地区发育典型的生物礁,具有丘状反射、强振幅、中频、中连和杂乱地震相,发现琼东南盆地北礁地区在中新世梅山组也有似... 基于近些年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认为西沙隆起地区发育典型的生物礁,具有丘状反射、强振幅、中频、中连和杂乱地震相,发现琼东南盆地北礁地区在中新世梅山组也有似礁相发育。通过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层序地层学分析,认为生物礁在中新世梅山组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发育。从对北礁地区典型生物礁剖面进行的波阻抗反演来看,其与LH11-1生物礁油田的波阻非常相似,波阻抗值为8×106—9×106kg/(m2·s)。古地理分析认为,中新世西沙隆起区与北礁地区处于滨、浅海沉积环境,梅山组时期的陆缘碎屑供给量比较少,适于生物礁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生物礁 层序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东部中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37
19
作者 杨少坤 林鹤鸣 郝沪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33,共6页
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演化及周边区域地质研究表明 ,珠江口盆地东部在中生代时是西藏主特提斯洋 (海 )的东延部分。从地震反射特征、重力场特征、层速度特征、岩石密度特征、坳陷构造形态特征、连井解释以及区域沉积相的研究 ,... 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演化及周边区域地质研究表明 ,珠江口盆地东部在中生代时是西藏主特提斯洋 (海 )的东延部分。从地震反射特征、重力场特征、层速度特征、岩石密度特征、坳陷构造形态特征、连井解释以及区域沉积相的研究 ,多个方面阐明了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广泛存在中生代海相地层。潮汕坳陷、韩江凹陷作为中生代残留坳陷 ,充填有 3套中生代海相地层。潮汕坳陷可以划分为北部斜坡带、北部凹陷带、中央隆起带和南部凹陷带 4个构造单元 ,划分为四种断裂类型。对周边地区露头、井下资料以及本区地质和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结果也表明 ,该区中生界具有较好的生油能力 ,可能存在 3套有效的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中生界 特提斯 海相地层 含油气系统 油气勘探前景
下载PDF
临兴区块深部煤层气富集规律与勘探开发前景 被引量:39
20
作者 顾娇杨 张兵 郭明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9,共8页
临兴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横跨晋西挠褶带和伊陕斜坡,东部断层发育,西部地层平缓,中部紫金山岩体侵入。煤层气富集受到构造、成熟度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三重控制,较高的成熟度反映煤岩已经大量生烃;后期构造破坏煤层气藏,但地层水滞留... 临兴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横跨晋西挠褶带和伊陕斜坡,东部断层发育,西部地层平缓,中部紫金山岩体侵入。煤层气富集受到构造、成熟度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三重控制,较高的成熟度反映煤岩已经大量生烃;后期构造破坏煤层气藏,但地层水滞留,水文条件有利于煤层气保存。含气量呈现东低西高的整体趋势。中部紫金山热液作用和断层破坏作用形成了环形含气量低值区和高值区。区内含气饱和度总体受到成熟度的控制,与含气量总体规律不一致,研究区中部出现含气饱和度高值窗口(1 600~2 000 m)。本区煤岩微孔发育,煤岩孔隙的差异小,结构相对均匀,整体扩散性和渗透性较强。总体评价该区煤层气资源量大、丰度高、含气饱和度高和物性较好。在评价有利区具备进一步开展先导试验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兴 煤层气 富集 勘探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