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岩心钻探技术及其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1
作者 张金昌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9年第8期1-6,共6页
简要回顾了地质岩心钻探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进入21世纪地质岩心钻探设备与技术的发展现状;举例说明了地质岩心钻探技术在资源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并对地质岩心钻探技术在科学钻探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概括性描述。
关键词 资源勘探 地质岩心钻探 取心(样) 钻机 钻探工艺
下载PDF
深部找矿关键钻探技术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金昌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1年第11期1-6,共6页
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逐步推开实施的今天,钻探工作量大幅度增加,施工的深孔特深孔数量急剧增长,对钻探技术和装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就钻探技术的新进展、深孔钻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资源勘探 深部找矿 深孔钻探 取心(样) 钻机 钻探工艺
下载PDF
化探方法技术之取样粒度研究——以豫西牛头沟金矿1∶5万化探普查为例 被引量:26
3
作者 贾玉杰 龚庆杰 +3 位作者 韩东昱 刘宁强 夏旭丽 李晓蕾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8-938,共11页
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我国是一门比较成熟的技术,但在不同的表生环境条件下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最佳采样粒度也不尽相同。通过对豫西熊儿山金矿田牛头沟矿区不同粒度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风化过程中元素行为的研究,发现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 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我国是一门比较成熟的技术,但在不同的表生环境条件下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最佳采样粒度也不尽相同。通过对豫西熊儿山金矿田牛头沟矿区不同粒度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风化过程中元素行为的研究,发现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随粒度变细其风化程度增强,且这一特征在水系沉积物样品中表现更为明显。当样品粒度为4~100目时,元素含量逐渐升高或降低,变化趋势较为稳定;当粒度小于100目时,样品中元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主导风化机制可能发生了改变。热液成矿元素在土壤样品中相对富集在60~100目的粒度,在水系沉积物样品中相对富集在80~100目的粒度,参考各粒级样品在全粒级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建议选择60~100目作为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最佳采样粒度。这一粒级样品既可继承原岩在连续风化过程中的元素行为,又不受后期新的风化机制的明显影响,同时可最大限度地风化而分散以达到降低采样密度的需要。选择60~100目粒级样品在牛头沟金矿区开展了1∶5万化探普查,结果发现元素浓集中心与各矿段空间位置吻合较好,为豫西熊儿山地区开展1∶5万化探普查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探方法技术 采样粒度 熊耳山 牛头沟金矿 水系沉积物
下载PDF
宇宙探索与钻探技术 被引量:22
4
作者 鄢泰宁 冉恒谦 段新胜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0年第1期3-7,共5页
钻探技术已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首批技术之一。以月球钻探为例,论述了外星球钻探的特点和难点;介绍了美国、前苏联钻探专家与航天专家合作研制的轻便、高可靠性、全自动月表取样钻机及其钻进工艺的现状;分析了各种钻进方案的优缺点;结合... 钻探技术已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首批技术之一。以月球钻探为例,论述了外星球钻探的特点和难点;介绍了美国、前苏联钻探专家与航天专家合作研制的轻便、高可靠性、全自动月表取样钻机及其钻进工艺的现状;分析了各种钻进方案的优缺点;结合我国将要实施的"嫦娥3期"工程,就月球自动采样并返回技术提出了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探索 嫦娥工程 月球钻探 取样返回
下载PDF
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任务概念设想 被引量:22
5
作者 彭兢 黄昊 +2 位作者 向开恒 赵会光 舒燕 《航天器工程》 2010年第5期99-104,共6页
分析了无人月球采样任务,包括采样及封装方式分析,飞行过程选择与轨道初步方案,月面软着陆方式选择,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的需求,月面起飞上升的要点,地球大气高速再入返回器的外形选择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分析了无人月球采样任务,包括采样及封装方式分析,飞行过程选择与轨道初步方案,月面软着陆方式选择,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的需求,月面起飞上升的要点,地球大气高速再入返回器的外形选择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概念设想,并对其进行了简要比较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测 机器人 采样 返回 任务分析 飞行过程
下载PDF
电磁测深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友善 魏传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6-263,共8页
为能够实施电磁测深新方法的基本原理,并为研制探测仪器提供一些依据,分析和讨论了源信号为尖脉冲时,入射波与地层反射波通过二阶带通滤波器的输出波形;利用反射波与入射波前沿瞬态叠加的波形,反演地层的电导率和厚度的方法及与探测仪... 为能够实施电磁测深新方法的基本原理,并为研制探测仪器提供一些依据,分析和讨论了源信号为尖脉冲时,入射波与地层反射波通过二阶带通滤波器的输出波形;利用反射波与入射波前沿瞬态叠加的波形,反演地层的电导率和厚度的方法及与探测仪器有关的主要问题等内容.结果表明,反演仍能给出惟一解,并具有可实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探测 波形分析 反演方法 采样 传感器
下载PDF
济阳坳陷八面河探区油气资源前景和勘探效益预测 被引量:16
7
作者 解国军 金之钧 陈光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6-95,共10页
在对山东省八面河探区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勘探历程及实际的勘探效益和累积发现地质储量变化分析基础上 ,应用基于探区油藏总体服从帕莱托分布假设的抽样分析发现过程模型 ,对其石油资源潜力和油藏总体分布进行了预测 ;并在预测结果的基... 在对山东省八面河探区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勘探历程及实际的勘探效益和累积发现地质储量变化分析基础上 ,应用基于探区油藏总体服从帕莱托分布假设的抽样分析发现过程模型 ,对其石油资源潜力和油藏总体分布进行了预测 ;并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 ,应用所建立的勘探效益预测仿真模型 ,对探区勘探效益变化进行了模拟 ,且外推了未来勘探效益及累积发现地质储量的变化趋势。通过发现过程模型预测 ,八面河探区总资源量为 1490 0储量单位 ,剩余资源量为 5 30 0储量单位 ,其中大部分剩余资源分布于较小规模的油藏中。从勘探效益分析可知 ,八面河探区已进入成熟的勘探阶段 ,预计未来平均每口探井发现地质储量将小于 2 8储量单位 ,勘探效益处于一种稳定、低效且缓慢下降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评价 勘探效益 抽样分析 仿真模拟 济阳坳陷 山东 油气资源
下载PDF
压缩感知走进地球物理勘探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坚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27,共4页
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突破了传统奈奎斯特-香农采样定律的限制,仅用不完备(远低于香农采样率)的测量即可高精度重构未知目标。简要综述了压缩感知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包括地震数据不规则采集... 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突破了传统奈奎斯特-香农采样定律的限制,仅用不完备(远低于香农采样率)的测量即可高精度重构未知目标。简要综述了压缩感知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包括地震数据不规则采集、处理、成像、反演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实际应用中可灵活把握CS的三要素:随机采集(包括炮点和检波器点两方面的随机)、目标的稀疏表达和稀疏约束优化重构的快速算法。重构更高维的目标,需要用的采集数据(百分比)可更少。压缩感知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可作为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地球物理勘探 稀疏变换 随机采样
下载PDF
深渊着陆器技术研究及马里亚纳海沟科考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俊 张奇峰 +1 位作者 李俊 张艾群 《海洋技术学报》 2017年第1期63-69,共7页
海斗深渊是指海洋中深度超过6 000 m的区域,占据了海洋底部45%的深度范围,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斗深渊科学代表着当前海洋研究最新的前沿领域。面向海斗深渊科学近海底长时探测与采样应用需求,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制的7 000 m级... 海斗深渊是指海洋中深度超过6 000 m的区域,占据了海洋底部45%的深度范围,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斗深渊科学代表着当前海洋研究最新的前沿领域。面向海斗深渊科学近海底长时探测与采样应用需求,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制的7 000 m级"天涯"号、"海角"号深渊着陆器系统,针对深渊着陆器的装备特点,重点研究了生物原位观测、微生物富集与固定、生物诱捕及沉积物取样等技术。描述了深渊着陆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的试验和科考应用,验证了着陆器及采样技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对深渊科考的适用性,并取得了多项科考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斗深渊 深渊着陆器 深渊探测 采样技术 马里亚纳海沟
下载PDF
上海某城中村改造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易超 李紫惠 《化工管理》 2021年第15期50-51,共2页
上海某城中村改造项目地块,后续规划为居住用地,自90年代起地块内陆续入驻近40余家企业,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相关要求,应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结合电磁感应法物探,发现地块内有20家企业疑似涉及生产型... 上海某城中村改造项目地块,后续规划为居住用地,自90年代起地块内陆续入驻近40余家企业,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相关要求,应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结合电磁感应法物探,发现地块内有20家企业疑似涉及生产型活动,存在污染可能,需进行布点采样工作,初步判定14个疑似污染区。本次调查地块内共布设37个土壤监测点位,19个地下水监测点,1个土壤和地下水对照点。依据检测结果得出结论:地块内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满足居住用地等第一类用地的规划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物探 采样 土壤 地下水
下载PDF
洋山深水港区工程海上勘探关键技术实施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建平 冯蓓蕾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4-169,共6页
洋山深水港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区,海上勘探处于开敞海域,远离大陆30多公里,海况恶劣、自然条件复杂、工程量大、工期短,技术难度之高在我国乃至世界沿海勘探史上实属罕见。围绕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可供... 洋山深水港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区,海上勘探处于开敞海域,远离大陆30多公里,海况恶劣、自然条件复杂、工程量大、工期短,技术难度之高在我国乃至世界沿海勘探史上实属罕见。围绕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可供我国各行业水上工程勘探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区 海上勘探 移动平台 采样技术 室内测试
下载PDF
基于RRT^(*)改进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永豪 陈秋莲 王成栋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754,共7页
针对RRT^(*)算法在复杂环境路径规划中存在的盲目搜索、冗余节点及路径较长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树扩展策略和采样策略的改进RRT^(*)算法(AF-RRT^(*))。通过创造父节点改进RRT^(*)扩展树的结构,缩小路径长度;引入自适应探索,增加采样导... 针对RRT^(*)算法在复杂环境路径规划中存在的盲目搜索、冗余节点及路径较长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树扩展策略和采样策略的改进RRT^(*)算法(AF-RRT^(*))。通过创造父节点改进RRT^(*)扩展树的结构,缩小路径长度;引入自适应探索,增加采样导向的选择性,减少路径搜索时间,同时不会陷入局部最优陷阱;通过动态步长,减少冗余节点。仿真结果表明,AF-RRT^(*)算法在多种环境下,路径获取效率和路径质量均优于RRT^(*)和F-RRT^(*)。消融实验验证了AF-RRT^(*)算法和算法各功能模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快速扩展随机树 创造父节点 自适应探索 动态步长 树扩展策略 采样策略
下载PDF
空气反循环取样钻探技术应用于金矿勘查的地质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勇 陆生林 黄晟辉 《钻探工程》 2021年第9期82-88,共7页
长期以来,由于地质方面对岩样认知的限制,空气反循环取样钻探技术(RC工艺)在我国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并不广泛。本文根据RC工艺在云南鹤庆北衙金矿等矿区的试验情况,从找矿地质效果对比分析角度提出了一些认识。首先明确了此次RC工艺与常... 长期以来,由于地质方面对岩样认知的限制,空气反循环取样钻探技术(RC工艺)在我国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并不广泛。本文根据RC工艺在云南鹤庆北衙金矿等矿区的试验情况,从找矿地质效果对比分析角度提出了一些认识。首先明确了此次RC工艺与常规岩心钻进工艺对比示范性应用试验的目的及试验内容;介绍了试验孔选取依据;从岩样收集与采样方法、岩样采取率、地层与矿层丢失情况、岩样获取地层的岩性及原生结构、推算岩层产状方面的准确性、岩心污染程度、计算矿品位的准确性等7个方面对比分析了RC工艺与常规岩心钻进工艺应用于金矿勘查的地质找矿效果;认为RC工艺具高效、低成本等施工优势,且在岩样代表性、岩心污染、矿品位等找矿效果方面优于常规岩心钻进。最后进一步指出了RC工艺目前应用于矿产勘查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反循环取样钻探 常规岩心 RC岩样 金矿勘查 取样工艺 钻进效率 地质效果
下载PDF
海底勘探装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红刚 王定亚 +4 位作者 陈才虎 陈雪娟 魏代锋 刘春伟 李爱利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8-62,共5页
在海洋资源勘探、调查以及水下相关装备与设施安装的设计处理过程中,需要对目标海域,尤其是沉积物层覆盖区域进行全面精准深层的勘探调查。为此,介绍了国外几种典型海洋勘探装备技术,归纳了其工作特点及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 在海洋资源勘探、调查以及水下相关装备与设施安装的设计处理过程中,需要对目标海域,尤其是沉积物层覆盖区域进行全面精准深层的勘探调查。为此,介绍了国外几种典型海洋勘探装备技术,归纳了其工作特点及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分析了一种可适应深海沉积物的新型海底勘探装置。论述了该装置的主体结构、工作原理、关键部件及主要技术优势。这对促进我国海洋资源勘探设备的技术发展与更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勘探装备 深海沉积物 勘探取样 技术研究
下载PDF
2023年探矿工程十大新闻 被引量:2
15
作者 《钻探工程》编辑部 《钻探工程》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1我国第一口万米深地科探井开钻2023年5月30日,我国第一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开钻。这标志着我国向地球深部探测技术系列取得新的重大突破,钻探能力开启“万米时代”,将为我国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油气资源开发提供... 1我国第一口万米深地科探井开钻2023年5月30日,我国第一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开钻。这标志着我国向地球深部探测技术系列取得新的重大突破,钻探能力开启“万米时代”,将为我国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油气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基础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新闻 探矿工程 钻探工程 深地工程 大洋钻探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井底动力硬岩取心钻具 时代楷模 顶驱 取心 定向钻进
下载PDF
MGD-S50 Ⅱ型声频振动钻机的研制与试验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伟 吴浩 杨恺 《中国煤炭地质》 2017年第12期75-77,95,共4页
MGD-S50Ⅱ型声频振动钻机采用超高频振动钻进方式,不用泥浆、不污染样品,能够快速、连续获取无扰动地层样品,为勘察和勘探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地质样品。介绍了钻机的结构与特点、关键部件的设计和测试情况。场地试验表明:该钻机具有很好... MGD-S50Ⅱ型声频振动钻机采用超高频振动钻进方式,不用泥浆、不污染样品,能够快速、连续获取无扰动地层样品,为勘察和勘探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地质样品。介绍了钻机的结构与特点、关键部件的设计和测试情况。场地试验表明:该钻机具有很好的取样效果,取样完整、连续。该钻机在环境钻探、尾矿坝勘察、砂金矿勘探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频振动钻机 勘察钻机 取样 试验
下载PDF
岩土工程水陆两栖勘察平台设计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建平 李孝杰 《岩土工程技术》 2019年第1期1-5,13,共6页
在港口、桥梁、风电等海岸工程建设中,岩土勘察涉及滩涂或潮间带,这些区域具有涨潮时淹没、退潮时露出、土质疏松、承载力低等特点,以致勘察平台难建、路不能修、车不能到、船不能进,给勘探取样及岩土测试造成困难。综上所述,创新设计... 在港口、桥梁、风电等海岸工程建设中,岩土勘察涉及滩涂或潮间带,这些区域具有涨潮时淹没、退潮时露出、土质疏松、承载力低等特点,以致勘察平台难建、路不能修、车不能到、船不能进,给勘探取样及岩土测试造成困难。综上所述,创新设计一种具有平台升降、自航转场、履带行走、自适应调平的水陆两栖勘察平台。作业人员操纵平台上不同用途勘察装备,完成勘探取样或一揽子岩土测试项目,满足现代水运工程基础设计的需要。所创方法为我国水运勘察装备一体化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察平台 滩涂 两栖 勘探取样 岩土测试
下载PDF
陆上地震勘探数据同步采集与实时传输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增海 宋克柱 +2 位作者 杨俊峰 曹桂平 曹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33-1237,1272,共6页
针对陆上地震勘探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节点数据同步采集和实时传输系统。一般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往往采用本地时钟,并通过软件方法来进行补偿校准,但是由于本地时钟的初始相位不确定性,以及软件校准的局限,往往满足不了高分辨率的... 针对陆上地震勘探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节点数据同步采集和实时传输系统。一般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往往采用本地时钟,并通过软件方法来进行补偿校准,但是由于本地时钟的初始相位不确定性,以及软件校准的局限,往往满足不了高分辨率的地震数据采集要求,故提出了基于时钟恢复和锁相环技术在硬件上实现系统时钟同步的方法,从而实现了节点间数据的同步采集。经过测试,相邻节点的采样时刻最多相差1ns,达到了同步采样的要求。同时系统基于串行/解串技术实现了远距离高速数据的实时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同步采集 数据传输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下载PDF
利用重采样时差梯度法定量估算小断层落差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辉 刘天放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9-61,共3页
以数字信号处理的重采样原理为依据 ,利用重采样后的反射波同相轴时差梯度进行 5m以下小断层落差的定量估算。通过理论模型的研究以及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 ,可知此方法具有对小断层反映灵敏 。
关键词 地震勘探 煤层 断层 重采样 时差梯度
下载PDF
典型采样返回探测器的进入减速着陆系统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贾贺 荣伟 +1 位作者 陈旭 陈国良 《航天器工程》 2010年第5期56-63,共8页
通过对典型的采样返回探测器(星尘号和起源号)的研究分析,总结归纳了采样返回探测器进入减速着陆系统的特点,特别是对探测器的气动外形布局、返回轨道设计、防热材料选择、降落伞系统设计等进行了分析,可以为下一步开展月球采样返回任... 通过对典型的采样返回探测器(星尘号和起源号)的研究分析,总结归纳了采样返回探测器进入减速着陆系统的特点,特别是对探测器的气动外形布局、返回轨道设计、防热材料选择、降落伞系统设计等进行了分析,可以为下一步开展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测 采样返回 进入减速着陆系统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