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51
1
作者 金振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70-81,共12页
阐述了高温高压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强调地球物质物理性质对解决大陆探部构造和地球物理学有关问题的作用.简要回顾50年来我国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发展及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关键词 高温高压实验 岩石物性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煌斑岩—硫化物熔体液态不混溶作用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黄智龙 朱成明 +1 位作者 肖化云 刘丛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13-118,1191,共7页
本文以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和黄铁矿为初始物,在1.5~3.0GPa、1162~1560℃条件下进行了煌斑岩—硫化物熔体液态不混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煌斑岩-硫化物熔体的液态不混溶作用可能发生于岩浆演化的早期(高压条件),但如有硫存在,在岩... 本文以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和黄铁矿为初始物,在1.5~3.0GPa、1162~1560℃条件下进行了煌斑岩—硫化物熔体液态不混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煌斑岩-硫化物熔体的液态不混溶作用可能发生于岩浆演化的早期(高压条件),但如有硫存在,在岩浆演化的各个阶段(高压条件→低压条件)均可能出现煌斑岩-硫化物熔体的液态不混溶作用;与煌斑岩熔体分离的硫化物熔体在温度场、压力场中作定向运移,逐渐聚集于相对低温、低压区;由于硫化物熔体的密度相对较大,因而与煌斑岩熔体之间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硫化物熔体 液态不混溶作用 高温高压实验
下载PDF
超高压榴辉岩流变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金振民 章军峰 +1 位作者 刘祥文 王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94,共12页
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在成分、厚度和力学强度方面有明显的差别。因此,现有板块构造不完全适合于大陆构造。大陆地壳和上地幔流变学的综合研究是认识大陆构造最佳途径之一。流变学研究是大陆造山带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大... 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在成分、厚度和力学强度方面有明显的差别。因此,现有板块构造不完全适合于大陆构造。大陆地壳和上地幔流变学的综合研究是认识大陆构造最佳途径之一。流变学研究是大陆造山带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大陆岩石圈对构造作用、重力不稳定性和热结构的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石流变强度。岩石圈流变性质是岩石圈分层、构造复杂性和塑性流动的主导控制因素。超高压榴辉岩在地幔对流、壳-幔物质循环和俯冲带动力学起着重要作用。榴辉岩的流变性质和变形机制对于阐明大陆造山带和大陆深俯冲的动力学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1)岩石流变学研究在地球动力学中地位和重要性;(2)回顾池际尚先生对岩石流变学实验的贡献;(3)近几年来超高压榴辉岩流变学研究成果;(4)国外岩石流变学实验研究发展态势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流变学 高温高压实验 超高压榴辉岩 变形机制 池际尚
下载PDF
D-DIA装置与同步辐射源结合技术及其在矿物高温高压变形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许丽丽 金振民 Mei Shenghua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4-989,共16页
高温高压变形实验是研究地球深部组成矿物流变学性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D-DIA(deformation-DIA)装置是最近10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高温高压变形实验设备,通常可实现的最高压力为15GPa和温度约为2 000K;而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已经广泛地应... 高温高压变形实验是研究地球深部组成矿物流变学性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D-DIA(deformation-DIA)装置是最近10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高温高压变形实验设备,通常可实现的最高压力为15GPa和温度约为2 000K;而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物质结构科学的研究中,二者相结合,能够有效原位地研究材料物质在高温高压下的流变学性质.以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配合有同步辐射源的D-DIA装置为例,介绍该装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D-DIA装置与X射线结合技术如何实现矿物高温高压下变形过程的原位观测及相关定量力学数据的获取.这一技术突破了传统流变仪的压力局限,为在更高压力(P>4GPa)条件下研究地球深部组成物质的高温高压流变学性质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变形实验 deformation-DIA(D-DIA) 同步辐射源 矿物 流变学性质 构造地质
原文传递
岩石波速温度和压力系数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范景辉 杨晓松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3期525-531,共7页
概述了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在研究地球深部物质组成和结构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认为它是把地球物理模型同地球深部物质组成结合起来必不可少的一个中间环节 .通过分析典型的试验结果 ,介绍了在实验室测定岩石波速温度系数 ( V/ T) P、压力系... 概述了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在研究地球深部物质组成和结构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认为它是把地球物理模型同地球深部物质组成结合起来必不可少的一个中间环节 .通过分析典型的试验结果 ,介绍了在实验室测定岩石波速温度系数 ( V/ T) P、压力系数 ( V/ P) T 和岩石本征波速 (V0 )的方法 ,以及运用它们进行波速外推的原理 .结合前人工作实例 ,阐明了将此技术与地质及地球物理研究结合 ,为地球物理测深资料的解释提供实验约束的研究思路 .针对在前人工作中实验参数及实验结果存在差异的现象 ,着重探讨了实验条件和流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认为 ,在用回归方法计算 ( V/ P) T 时 ,通常应在大于 30 0MPa的压力段上采集实验数据 ,以消除岩石内部先存微裂隙的影响 ;在计算 ( V/ T) P 时 ,为抑制热裂隙的产生 ,还应满足不小于 1MPa/℃的压力增量 ;另外 ,测定 ( V/ T) P 时 ,实验温度不宜太高 ,以避免引起岩石内部的矿物相变和物态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波速 温度系数 压力系数 地球物理模型 各向异性 泊松比
下载PDF
Vp of muscovite-biotite gneiss up to 950℃ at 400 MPa: Constraints on the origin of abnormal seismic layers in continental crust 被引量:1
6
作者 YANG XiaoSong ZHOU Ping MING YueH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24期3397-3402,共6页
Here we pres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y (Vp) of muscovite-biotite gneiss from Higher Himalayan Crystallines (HHC) at the temperature up to 950℃ and the pressure of 0.1―400 MPa. At 400 MPa... Here we pres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y (Vp) of muscovite-biotite gneiss from Higher Himalayan Crystallines (HHC) at the temperature up to 950℃ and the pressure of 0.1―400 MPa. At 400 MPa,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lower than 600℃, Vp decreases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t the rate of (Vp/T)p -4.43×10-4 km/s ℃.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600―800℃, Vp drops significantly and the signal is degraded gradually due to the dehydration of muscovite and α-quartz softening. When the temperature rises from 800℃ to 875℃, Vp increases and the signals become clear again as a result of the temperature going through the β-quartz range. The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the duration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en temperature is above the dehydration point of biotite. During the first 30 h at 950℃, the Vp decreases substantially from 5.9 to 5.4 km/s and the signal amplitude is attenuated by more than 80%. After the 30-h transition, the Vp and the amplitude of ultrasonic wave signals become steady. The decrease of Vp and attenuation of the signals at 950℃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breakdown reactions of biotite. The experiments suggest that the breakdown of muscovite and/or quartz softening can contribute to the low seismic wave velocity in thickened quartz-rich felsic-crust such as what is beneath southern Tibet. Additionally, α-β quartz transition generates a measurable high seismic velocity zone, which provides a possibility of precisely constraining the temperature in the upper-middle continental crust. Our study also demonstrates that duration is a key factor to obtain credibl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β石英转换 脱水 云母 高温高压试验 温度梯度 片麻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